趙王醉酒的話讓皇帝右側的淑妃大驚失色,當即起身朝皇帝行了禮後趕到他跟前,勸服道:“兒呀,你喝多了,咱先迴去吧。”
趙王揮開淑妃的手,很是不耐煩,紅著臉,“娘,我沒喝多。”
“陛下,三郎他喝多了。”淑妃臉色極為難堪的看向皇帝。
趙王這副樣子,皇帝當然看得明白,於是招手,“來人,三郎喝醉了,扶他迴去歇息,好生照料,醒醒酒。”
“是。”
緊接著就是太子妃向皇帝請罪,“東宮無出,妾有罪。”太子妃臉色尷尬,而太子則是心虛。
歸根結底,都是此次三王僭越,酒後亂言。
皇帝並不糊塗,罰了東宮,必然趙王府也要跟著受罪,“三郎酒後胡言你也當真,坐迴去吧,別掃了這大好的興致。”
“是。”
反觀楚王,隻是沉默不語,酒也不喝了,菜更是沒動過。
她們不知道,楚王此時端在腹前揉捏的雙手已經被汗水浸透。
直到家宴結束,她緊繃的神態才得到一絲放鬆。
隻是在迴府的馬車上,衛桓還是一言不發。
皇帝的偏心縱容,從這次宴上便可以看出,蕭幼清盯了她好一會兒,“東宮…為何沒有嗣出?”
衛桓倚靠在馬車的車窗邊,閉目迴道:“你不是已經知道了嗎。”
“兩位殿下不和睦?”若東宮不睦,這也許是一個突破口,“太子妃性情溫和,我猜,她並不得太子喜歡但因身份與家世特殊而隱忍著。”
衛桓不言語,算是默認,馬車就這樣一路從東華門顛簸至楚王府。
臨了,蕭幼清想起了今日宴上趙王的舉動,“中午趙王…”
“阿郎,娘子,到了。”馬車緩緩停下。
她想問,今日宴上,楚王為何一言不發,任由她與趙王對峙。
“你與趙王的事,本王不想知道。”衛桓睜開眼,躬身走出了車廂,冷冷道。
於是蕭幼清便沒有再多言一個字,車廂內隻剩她一人,前人離去後她也起身隨著下了車,“明明是個小孩子…”
衛桓入府穿過前院,本想迴房換了衣服休息的。
香氣入鼻,“酒蟹?”
“六王迴來了。”
“李翁,我怎麽聞到了酒蟹的味道,是誰到府上來了嗎?”
李翁笑了笑,“是浮助酒蟹,廚房做好了菜就等著王爺迴來。”
衛桓楞了一下,旋即走到膳房,“你們是怎知我會迴來的?”
李翁旋即將視線移到衛桓身後。
她便迴頭,滯住,“是你…吩咐他們的?”
“想來王爺是餓了的,午膳我見王爺都不曾動筷子。”
“你怎麽知道?”
“妾就坐在王爺旁邊呀…”
“我問的不是這個。”
“王爺先坐下吃飯,長身體呢,哪能不吃飯。”
衛桓隻得坐下,小六子替她盛了滿滿一碗飯,小聲樂道:“娘子可真疼阿郎。”
衛桓仍舊疑惑的看著楚王妃。
蕭幼清無奈,便與她解釋起,“是貴妃娘子與我提起,王爺在禦前多顧及禮儀,時常用不好膳,因而昭華閣的小廚房都會備些點心,妾想,王爺已經置第成家,不能留在昭華閣,便差人迴來讓廚房午膳照常。”
“還是大娘子心細,老奴侍奉王爺多年都不曾想到這些。”
“那,就多謝王妃,還有,本王不是小孩子,冠禮一過,本王就已經成人了。”
“王爺的謝,妾不敢受,就當是今日王爺替妾披大氅的迴禮。”
半日下來,除飲了幾杯酒,她還空著肚子,這些菜又很是合她的胃口,遂也沒有多說與推辭。
蕭幼清看著她筷子夾的次數,心裏記著數。
“那…迴門?”衛桓突然問道。
“王爺不願去,妾便差人迴了書信予爹爹,若是想,想幾時去都行。”
“那就按照禮節來吧,雖是陛下賜婚,可三媒六聘也不曾少。”
蕭幼清點頭,“都依王爺的意思。”隨後又問道:“去山陰伯爵府呢?這可是貴妃娘子的意思。”
“山陰伯爵與開國公府都在新城,迴門之後再去看翁翁吧,不急這一時。”
“王爺不急,可是有人急,王爺大婚這麽重要的事情。”
“有人急…是表妹嗎,你見過她了?”
“姑爺,官家賜婚的第二天早上山陰伯爵府的小娘子就跑到國公府門口大罵姑娘,您是不知道罵的有多難聽,姑娘還…”
“喜秋,夠了!”
“妾沒有管教好女使,王爺恕罪,”
衛桓當即沉下了臉,蕭幼清又道:“李姑娘說的其實都在理,一切都是妾家的不對。”
“本王當然知道。”象箸砸在瓷碗上發出哐的聲響,衛桓起身,“你們蕭家勢大,誰又敢開罪!”
“王爺…”小孩並非沒有脾氣,隻是不衝人發火而自己生悶氣而已。
“姑娘,奴是不是說錯話了…”喜秋不知這婚事的來由,隻覺得姑娘與姑爺感情和睦,便才將姑娘受辱的事情說出。
“姑娘,奴…”
“算了,你們把這些都收拾了吧。”蕭幼清極力的想拉進與楚王的關係,即便不是夫妻,也想著能夠將她拉到自己一邊,但這個楚王偏偏是個時冷時熱之人,有時就連她都搞不懂她到底在想什麽。
蕭幼清一路追到了書房,見人側躺在躺椅上,“王爺還是在生妾家的氣?”
“我累了。”
“王爺睡在這兒可是會著涼的。”蕭幼清便走到衣架前取下六子剛剛拿迴來的大氅。
大氅她上午剛穿過,上麵還有些許淡淡的花香味,就如蕭幼清身上的一樣。
清香繞鼻,竟讓衛桓漸漸起了睡意。
“李姑娘到蕭府,都是蕭府咎由自取,我知道從聖旨下的那天起,王爺心裏就有怨。”
“王爺當我是蕭家的女兒,態度便頗冷,但蕭家有蕭家的苦衷,妾可以起誓,蕭家絕沒有想要害王爺的意思,王爺不想奪那位子…”大氅內,傳來小小的唿吸聲,人已然睡著,蕭幼清語止,起身到書房的臥榻上搬了一床被子。
“你沒有聽見,我就當你,原諒了。”蕭幼清纖細的手覆上衛桓的臉,“當黑夜尋上你,你隻有打著火把,才能走出去。”
“姐姐!”
蕭幼清的手突然被衛桓抓住,驚嚇之餘看到楚王並未睜開眼,“原來是夢話。”
“姐姐?”楚王的眉頭緊蹙,看著不像在喊母親的意思,“難道是太子妃殿下?”但她又覺得不是,夢中所喊,當是夢裏人,“莫不是那位,柳姑娘?”
她便想起了兄長所言,楚王與柳氏,難道楚王真是喜歡女子嗎…山陰伯的孫女會喜歡楚王,她並不奇怪,因為她是以男子身份,以皇子之身出現在世人眼前的。
昨夜昏禮,她還不曾問及楚王是否有心屬之人,若哥哥猜想是對的,楚王與那柳氏有什麽,那她倒真成了拆散姻緣之人了。
蕭幼清隔著被子輕撫,逐漸脫離開手,隨後退出書房將門合上。
“大娘子,阿郎他?”
“睡下了,天冷,燒盆碳進去吧。”
“是。”
蕭幼清又叫來從蕭府帶來的廝兒,“去派人查一下開封府攬月樓裏的花魁底細。”
“是。”
“喜秋。”
“在,姑娘,姑爺她…”
“去將李翁喚來,讓他帶上王府的賬簿。”
“是。”
李翁將王府的賬薄整理好,一並帶給了蕭幼清,一同的還有幾個管事。
“楚王府不似其他人家,王爺年少,開府也不久,王爺也沒有心思管其他,故而府下沒有其他產業,王府支出全靠王爺的月俸。”
李翁拿出一本小冊子,“月俸料三百貫,春、冬衣服各賜綾二十匹、絹三十匹、冬棉一百兩,每月祿粟各一百石,謙人衣糧各七十人,每月薪一千兩百束,每年炭一千六百秤,鹽七石等。”
李翁又呈上名冊,“此外還有,王爺是親王,除七十個謙人外,還有從大內帶出的各內侍,女史,宮人,計四十二人,外加一百府衛。”
“還有封底食邑,親王爵食萬戶,每戶按一月二十五文錢,共計二十五萬,月初時向官府領取。”
“大娘子別看俸祿這麽多,可王府的人口也不少,逢禮節宴請,都要花掉一大筆銀子,每月人口開支抵下,加上王爺年輕,喜歡玩,時常出府,花的銀子也不少,如此加起來,王府所得便也所剩無幾。”李翁將賬本全部呈上,“王爺雖過了冠禮,但還是小孩子心性,難免愛玩了些,往後,還請王妃多擔待。”
“我明白的。”蕭幼清翻看記賬,看到了幾年前的事,“這裏怎麽還動用了府庫,一下支出了這麽一大筆銀子。”
“迴稟大娘子,這是王爺剛開府不久,北邊鬧饑荒,京都一時間湧入了大量災民,未得控製,王爺就將府庫裏的東西典當,施了半月的粥,那會兒啊,差點楚王府自己都揭不開鍋了,還是太子妃殿下…”
“喜春。”
“奴在。”
“將我帶來的東西並到府庫,另外,李翁。”
“小人在。”
“我手上有隨嫁的田契與地契,我沒有細數,不過因該有不少,讓府裏那些管事整理出來,今天開始熟悉接手,往後每月都要與我匯報一次賬目。”
“是。”
“喜春比較了解這些,她會幫你們的。”
下人們點頭退下,喜秋有些不懂,“姑娘,這些可都是大娘子您留的嫁妝,您不留一些往後給小郡主嗎?”
蕭幼清楞看著喜秋,她之所以全都拿出,便是知道,不會有那一天,“若真有那日,該有朝廷操辦的。”親王之女出嫁等同公主,由太常寺宗正寺操辦。
趙王揮開淑妃的手,很是不耐煩,紅著臉,“娘,我沒喝多。”
“陛下,三郎他喝多了。”淑妃臉色極為難堪的看向皇帝。
趙王這副樣子,皇帝當然看得明白,於是招手,“來人,三郎喝醉了,扶他迴去歇息,好生照料,醒醒酒。”
“是。”
緊接著就是太子妃向皇帝請罪,“東宮無出,妾有罪。”太子妃臉色尷尬,而太子則是心虛。
歸根結底,都是此次三王僭越,酒後亂言。
皇帝並不糊塗,罰了東宮,必然趙王府也要跟著受罪,“三郎酒後胡言你也當真,坐迴去吧,別掃了這大好的興致。”
“是。”
反觀楚王,隻是沉默不語,酒也不喝了,菜更是沒動過。
她們不知道,楚王此時端在腹前揉捏的雙手已經被汗水浸透。
直到家宴結束,她緊繃的神態才得到一絲放鬆。
隻是在迴府的馬車上,衛桓還是一言不發。
皇帝的偏心縱容,從這次宴上便可以看出,蕭幼清盯了她好一會兒,“東宮…為何沒有嗣出?”
衛桓倚靠在馬車的車窗邊,閉目迴道:“你不是已經知道了嗎。”
“兩位殿下不和睦?”若東宮不睦,這也許是一個突破口,“太子妃性情溫和,我猜,她並不得太子喜歡但因身份與家世特殊而隱忍著。”
衛桓不言語,算是默認,馬車就這樣一路從東華門顛簸至楚王府。
臨了,蕭幼清想起了今日宴上趙王的舉動,“中午趙王…”
“阿郎,娘子,到了。”馬車緩緩停下。
她想問,今日宴上,楚王為何一言不發,任由她與趙王對峙。
“你與趙王的事,本王不想知道。”衛桓睜開眼,躬身走出了車廂,冷冷道。
於是蕭幼清便沒有再多言一個字,車廂內隻剩她一人,前人離去後她也起身隨著下了車,“明明是個小孩子…”
衛桓入府穿過前院,本想迴房換了衣服休息的。
香氣入鼻,“酒蟹?”
“六王迴來了。”
“李翁,我怎麽聞到了酒蟹的味道,是誰到府上來了嗎?”
李翁笑了笑,“是浮助酒蟹,廚房做好了菜就等著王爺迴來。”
衛桓楞了一下,旋即走到膳房,“你們是怎知我會迴來的?”
李翁旋即將視線移到衛桓身後。
她便迴頭,滯住,“是你…吩咐他們的?”
“想來王爺是餓了的,午膳我見王爺都不曾動筷子。”
“你怎麽知道?”
“妾就坐在王爺旁邊呀…”
“我問的不是這個。”
“王爺先坐下吃飯,長身體呢,哪能不吃飯。”
衛桓隻得坐下,小六子替她盛了滿滿一碗飯,小聲樂道:“娘子可真疼阿郎。”
衛桓仍舊疑惑的看著楚王妃。
蕭幼清無奈,便與她解釋起,“是貴妃娘子與我提起,王爺在禦前多顧及禮儀,時常用不好膳,因而昭華閣的小廚房都會備些點心,妾想,王爺已經置第成家,不能留在昭華閣,便差人迴來讓廚房午膳照常。”
“還是大娘子心細,老奴侍奉王爺多年都不曾想到這些。”
“那,就多謝王妃,還有,本王不是小孩子,冠禮一過,本王就已經成人了。”
“王爺的謝,妾不敢受,就當是今日王爺替妾披大氅的迴禮。”
半日下來,除飲了幾杯酒,她還空著肚子,這些菜又很是合她的胃口,遂也沒有多說與推辭。
蕭幼清看著她筷子夾的次數,心裏記著數。
“那…迴門?”衛桓突然問道。
“王爺不願去,妾便差人迴了書信予爹爹,若是想,想幾時去都行。”
“那就按照禮節來吧,雖是陛下賜婚,可三媒六聘也不曾少。”
蕭幼清點頭,“都依王爺的意思。”隨後又問道:“去山陰伯爵府呢?這可是貴妃娘子的意思。”
“山陰伯爵與開國公府都在新城,迴門之後再去看翁翁吧,不急這一時。”
“王爺不急,可是有人急,王爺大婚這麽重要的事情。”
“有人急…是表妹嗎,你見過她了?”
“姑爺,官家賜婚的第二天早上山陰伯爵府的小娘子就跑到國公府門口大罵姑娘,您是不知道罵的有多難聽,姑娘還…”
“喜秋,夠了!”
“妾沒有管教好女使,王爺恕罪,”
衛桓當即沉下了臉,蕭幼清又道:“李姑娘說的其實都在理,一切都是妾家的不對。”
“本王當然知道。”象箸砸在瓷碗上發出哐的聲響,衛桓起身,“你們蕭家勢大,誰又敢開罪!”
“王爺…”小孩並非沒有脾氣,隻是不衝人發火而自己生悶氣而已。
“姑娘,奴是不是說錯話了…”喜秋不知這婚事的來由,隻覺得姑娘與姑爺感情和睦,便才將姑娘受辱的事情說出。
“姑娘,奴…”
“算了,你們把這些都收拾了吧。”蕭幼清極力的想拉進與楚王的關係,即便不是夫妻,也想著能夠將她拉到自己一邊,但這個楚王偏偏是個時冷時熱之人,有時就連她都搞不懂她到底在想什麽。
蕭幼清一路追到了書房,見人側躺在躺椅上,“王爺還是在生妾家的氣?”
“我累了。”
“王爺睡在這兒可是會著涼的。”蕭幼清便走到衣架前取下六子剛剛拿迴來的大氅。
大氅她上午剛穿過,上麵還有些許淡淡的花香味,就如蕭幼清身上的一樣。
清香繞鼻,竟讓衛桓漸漸起了睡意。
“李姑娘到蕭府,都是蕭府咎由自取,我知道從聖旨下的那天起,王爺心裏就有怨。”
“王爺當我是蕭家的女兒,態度便頗冷,但蕭家有蕭家的苦衷,妾可以起誓,蕭家絕沒有想要害王爺的意思,王爺不想奪那位子…”大氅內,傳來小小的唿吸聲,人已然睡著,蕭幼清語止,起身到書房的臥榻上搬了一床被子。
“你沒有聽見,我就當你,原諒了。”蕭幼清纖細的手覆上衛桓的臉,“當黑夜尋上你,你隻有打著火把,才能走出去。”
“姐姐!”
蕭幼清的手突然被衛桓抓住,驚嚇之餘看到楚王並未睜開眼,“原來是夢話。”
“姐姐?”楚王的眉頭緊蹙,看著不像在喊母親的意思,“難道是太子妃殿下?”但她又覺得不是,夢中所喊,當是夢裏人,“莫不是那位,柳姑娘?”
她便想起了兄長所言,楚王與柳氏,難道楚王真是喜歡女子嗎…山陰伯的孫女會喜歡楚王,她並不奇怪,因為她是以男子身份,以皇子之身出現在世人眼前的。
昨夜昏禮,她還不曾問及楚王是否有心屬之人,若哥哥猜想是對的,楚王與那柳氏有什麽,那她倒真成了拆散姻緣之人了。
蕭幼清隔著被子輕撫,逐漸脫離開手,隨後退出書房將門合上。
“大娘子,阿郎他?”
“睡下了,天冷,燒盆碳進去吧。”
“是。”
蕭幼清又叫來從蕭府帶來的廝兒,“去派人查一下開封府攬月樓裏的花魁底細。”
“是。”
“喜秋。”
“在,姑娘,姑爺她…”
“去將李翁喚來,讓他帶上王府的賬簿。”
“是。”
李翁將王府的賬薄整理好,一並帶給了蕭幼清,一同的還有幾個管事。
“楚王府不似其他人家,王爺年少,開府也不久,王爺也沒有心思管其他,故而府下沒有其他產業,王府支出全靠王爺的月俸。”
李翁拿出一本小冊子,“月俸料三百貫,春、冬衣服各賜綾二十匹、絹三十匹、冬棉一百兩,每月祿粟各一百石,謙人衣糧各七十人,每月薪一千兩百束,每年炭一千六百秤,鹽七石等。”
李翁又呈上名冊,“此外還有,王爺是親王,除七十個謙人外,還有從大內帶出的各內侍,女史,宮人,計四十二人,外加一百府衛。”
“還有封底食邑,親王爵食萬戶,每戶按一月二十五文錢,共計二十五萬,月初時向官府領取。”
“大娘子別看俸祿這麽多,可王府的人口也不少,逢禮節宴請,都要花掉一大筆銀子,每月人口開支抵下,加上王爺年輕,喜歡玩,時常出府,花的銀子也不少,如此加起來,王府所得便也所剩無幾。”李翁將賬本全部呈上,“王爺雖過了冠禮,但還是小孩子心性,難免愛玩了些,往後,還請王妃多擔待。”
“我明白的。”蕭幼清翻看記賬,看到了幾年前的事,“這裏怎麽還動用了府庫,一下支出了這麽一大筆銀子。”
“迴稟大娘子,這是王爺剛開府不久,北邊鬧饑荒,京都一時間湧入了大量災民,未得控製,王爺就將府庫裏的東西典當,施了半月的粥,那會兒啊,差點楚王府自己都揭不開鍋了,還是太子妃殿下…”
“喜春。”
“奴在。”
“將我帶來的東西並到府庫,另外,李翁。”
“小人在。”
“我手上有隨嫁的田契與地契,我沒有細數,不過因該有不少,讓府裏那些管事整理出來,今天開始熟悉接手,往後每月都要與我匯報一次賬目。”
“是。”
“喜春比較了解這些,她會幫你們的。”
下人們點頭退下,喜秋有些不懂,“姑娘,這些可都是大娘子您留的嫁妝,您不留一些往後給小郡主嗎?”
蕭幼清楞看著喜秋,她之所以全都拿出,便是知道,不會有那一天,“若真有那日,該有朝廷操辦的。”親王之女出嫁等同公主,由太常寺宗正寺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