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了許久後,蕭幼清轉身朝李貴妃行了一個福身禮,“貴妃。”
“來,孩子。”李貴妃一臉慈善的朝她招手。
隨後拉著蕭幼清坐到一邊,拍著她的手背,滿心歡喜的看著,“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
“多謝貴妃誇讚。”
“這裏沒有外人,你與桓兒一樣喚我便是。”
蕭幼清心中突然有些酸楚,“娘…”
“哎,這樣才是一家人。”
李貴妃又問道:“她可都與你說了?”心裏提著一口不敢鬆懈的氣,問的極為小心,此話懂則自然懂,不懂她便明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蕭幼清點頭。
楚王妃隻是點頭,她不能確定,遂將欲要說的事憋迴,“委屈你了。”
“王爺生的好看,多少世家女子所求,能嫁入王府是幼清幾世修來的福分。”知道李貴妃謹慎,蕭幼清此言,意在寬她的心。
世人皆會被某些東西誘惑,人,尤其是好看的人,說到這一點,讓李貴妃有些驕傲,“桓兒這孩子像她爹爹。”
“隻是性子…別看她時常板著一張臉,其實性子寬厚,心也慈,從小就怕她爹爹怕得緊,禦前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息婦知道,王爺心善,待人也好。”
“今後桓兒她,就要拖你照顧了。”
“這是息婦分內之事,定當盡心盡力,照顧好王爺。”
“如此,將她交給你,我也放心。”果然世家養出來的女兒就是懂事,李貴妃長舒一口氣,總算是了卻了心中最擔憂的一樁事。
李貴妃拉著她促膝長談一番後,又將衛桓叫了迴來。
“娘。”
“可去過你翁翁府上了?”
“兒迴來已有幾月,還不曾。”
李貴妃招手讓她靠前,“你若得空了,多去你翁翁府上走走,他如今恢複了山陰伯的爵位,雖不比從前,可也不會屈了你。”
“兒知道了,待閑下來就備份厚禮前去探望翁翁。”
李貴妃又看了一眼蕭幼清,“上次你翁翁與我提起,琳宣對你有心,我便答應了你翁翁,在你冠禮之後讓琳宣入府,可如今…”
李琳宣是楚王的表妹,那日還到開國公府大鬧,蕭幼清微低頭,朝李貴妃福身,看向衛桓道:“若是王爺喜歡,妾可向陛下請旨,將王爺的表妹接入府中。”
新婦順承的話李貴妃自是滿意的。
哪兒知兒媳沒意見,兒子卻不樂意了,“娘,兒與表妹不過是兄妹間的手足之情,況且兒如今已有王妃,這事,往後就不要再提了。”
才從正閣出來,衛桓輕舒了一口氣,“娘的話你聽著,別在意就是。”
“妾知道的,貴妃也是為了你好。”
“即便為了我好,也不能去害表妹,你一個還不夠嗎?”
“王爺是真不知道?”
“知道什麽?”衛桓迴頭,一臉茫然。
蕭幼清搖頭。
衛桓看了看天色,“離午膳還有些時辰,娘讓我帶你四處走走,可這內宮裏的冬日那麽冷…”
蕭幼清自然看得出楚王的不情願,遂福身,“妾自己可以走,王爺要是累了就先迴去歇息吧。”
“那好~”衛桓招來小六子,“六子!”
“阿郎我在呢。”
吩咐道:“你隨著王妃。”
“是。”
想了想後又將自己身上的大氅脫下,披到了蕭幼清身上,“就讓它代我,陪王妃好了。”
“謝過王爺。”
隨後便自己一個人轉頭去了臥房休息。
見楚王離去,小六子上前揖手道:“王妃可別怪王爺,王爺自幼被困在這大內,牛鬼蛇神可太多了,王爺不得開心,常想著要逃出去。”
“我明白,她是有什麽不想見的人和事。”
“王妃可想去什麽地方嗎?”
蕭幼清想了會兒,“等等。”轉身走至遠處陪同的女使跟前,對其中一個貼身女使喚道:“喜秋。”
“王妃。”
“你迴楚王府吩咐廚房今日午膳照常。”
女使不明,“可是,今日午膳不是在宮裏用嗎?”
“姑娘讓你去你便去,哪兒那麽多話呢。”
“是。”
吩咐完她才朝一旁看著別處的小六子道:“六內侍?”
六子便插雙手躬身,“小人叫祁六,王妃與王爺一樣叫我六子就好。”
“好。”
“王妃想去何處?”
“隨便走走吧。”
“是。”
內宮中無非是亭台樓閣較宮外之大,對應紫薇星,布局嚴謹。
宮女內侍們邁著小而沉穩的步子,各局、司、省,各司其職,秩序井然,凡貴人走過,庶人退避。
“可惜是在冬日,不然小人就帶王妃去雁池了,每到春日,池中蓮荷婷婷,雁兔棲止,那可真是好看極了。”
“時分四季,四季皆不同,春日的景就留在春日去賞,冬日自然有冬日的景。”話間,蕭幼清抬頭,目光探向一株從牆內爬出的紅梅。
小六子隨之看去,旋即大驚,“這…”
“楚王妃應該是第一次來內宮吧?”
不遠處,太子妃緩緩走來,溫和卻不失威儀。
“太子妃殿下。”
“不用多禮。”
“幼清得幸王爺,才有機會入這內宮賞得如此雅景。”
太子妃滿眼可惜的看著這座殿閣,“這裏是內宮禁地,被封了多年。”
“可這兒不是一座殿閣嗎,裏麵的紅梅含苞待放,封了讓其孤芳自賞,豈不可惜?”
太子妃淺笑,看著楚王妃身上披的大氅,笑的越發溫和,“有什麽可惜,是比性命還重要的嗎?”
蕭幼清大概聽出了些,猜到了些,楚王是當今皇帝的第六子,前麵還有五個兄長,如今卻隻剩皇長子,皇三子及皇六子。
這裏麵曾經住著的應該是那位被皇帝親手弑殺的皇子生母。
“往事已矣,封得了物,那心,又封得了嗎?”
“君王之愛,楚王妃日後就明白了。”
蕭幼清低頭,再次福身,“今日多謝殿下替王爺解圍。”
“無礙,六郎雖寬厚,但卻是個倔性子。”
“太子妃殿下,很了解她?”蕭幼清楞看著太子妃。
看著楚王妃的神情,太子妃遂笑著解釋道:“你別誤會,六郎他是我看著長大的孩子,我幼時長在內宮,一直到入東宮才得以出去。”
太子妃這番解釋,才讓她想起來太子妃的生母是成王的妹妹,平陽郡主。
“幼清不敢。”
中午的家宴,諸殿閣嬪妃,皇子,公主皆在。
宮內禦宴菜食以羊肉為主,開國之初百廢待興,故而宮內奉行節儉,“祖宗舊製:不得取食味於四方,所以這大內,也並無你們想象的這般好。”
“飲食不貴異味,禦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有家如此,國才得安穩。”蕭幼清將身上披的大氅脫下,“王爺的大氅。”
“不冷麽?”
“王爺小瞧妾了,妾雖是婦人,但哪有這般嬌氣。”
設宴的殿堂中宮人內侍眾多,她們的言語自然被人聽見了。
午宴開始前,有不少公主向衛桓與蕭幼清道喜,這些公主幼時養在深宮,成年了便出嫁,駙馬多為不得勢的武將,因此大部分人都不被知曉。
“聖駕至!”
“陛下萬福。”
皇帝於主座前壓了壓手,“今日是六哥成家大喜,特設此家宴,隻論父子,不論君臣,那些繁文縟節就去了吧。”
“是。”
既是為楚王設的宴,這喝酒她是免不了的,雖是家宴,可皇帝在禦座上覽下,她便顯得格外拘謹,舉杯陪酒也隻是淺嚐輒止。
皇帝最先發了話,勿拘禮節,便也沒有管,最後還是太子妃發話,“好了,你們就莫要灌他了,即便成了家,六郎今年也不過才十七,你們呐,都是幾個孩子的父親,母親了,難為自家弟弟做什麽?”
“殿下,我們可是替六哥與弟妹高興,六哥娶了這麽好的娘子,怎能不喝酒。”
家宴上伴著樂舞,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隻有趙王一個人拉著臉,不停的喝酒。
“三哥!”太子拿著一杯酒走到趙王座前,“木已成舟,何必與自己過意不去?”
趙王怒目太子,旋即拿起酒壺與酒杯,擦著太子的手肘而過,幸而太子站的穩,隻是微動了一下。
趙王走到楚王座前時,陰沉的臉突然笑了,“昨兒六哥昏時禮,本王實在是有事脫不開身,所以沒去成,六哥不會怪我吧?”
衛桓坐起,“趙王爺說的是哪裏話,既是有事不能來,我又怎能怪罪。”
“我聽爹爹的宮人說,六哥喜歡山陰伯的孫女?賜婚那日闖入大內大鬧,向爹爹求了,爹爹沒答應?”趙王紅著臉,一邊說話,一邊打著酒嗝。
“趙王喝多了!”
衛允盛將酒壺放下,雙手撐在桌前,看了看楚王身旁的楚王妃,凝視著楚王道:“你不叫我如意,我也不會讓你如意的。”
“清清!”
“三哥這聲喚,弟媳擔不起。”
衛允盛站穩站直,“弟媳?”旋即弓腰下去雙手撐著桌子往蕭幼清處挪了幾步,雙目微紅,小聲道:“如今,嫁了這個小白臉,可讓你滿意了?”
一旁的楚王則不言語,隻是自顧的喝酒,皇帝與其他人看到了如是。
“趙王不要這體麵,弟媳還要。”蕭幼清舉起銀杯,“今日官家設下家宴,是為慶賀我與官人的大婚,三哥的祝賀,我這個做弟媳的便替官人領下了。”
趙王微眯著雙眼,良久後站起,大聲道:“賀,楚王與楚王妃,如鼓琴瑟,螽斯衍慶。”旋即又補道:“東宮無出,我又未有王妃,想來衛宋的皇長孫,要從咱們楚王府出了。”
東宮冊妃近十年,至今無所出,她們的目光自然都落到了左側兩位東宮正主身上。
“來,孩子。”李貴妃一臉慈善的朝她招手。
隨後拉著蕭幼清坐到一邊,拍著她的手背,滿心歡喜的看著,“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
“多謝貴妃誇讚。”
“這裏沒有外人,你與桓兒一樣喚我便是。”
蕭幼清心中突然有些酸楚,“娘…”
“哎,這樣才是一家人。”
李貴妃又問道:“她可都與你說了?”心裏提著一口不敢鬆懈的氣,問的極為小心,此話懂則自然懂,不懂她便明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蕭幼清點頭。
楚王妃隻是點頭,她不能確定,遂將欲要說的事憋迴,“委屈你了。”
“王爺生的好看,多少世家女子所求,能嫁入王府是幼清幾世修來的福分。”知道李貴妃謹慎,蕭幼清此言,意在寬她的心。
世人皆會被某些東西誘惑,人,尤其是好看的人,說到這一點,讓李貴妃有些驕傲,“桓兒這孩子像她爹爹。”
“隻是性子…別看她時常板著一張臉,其實性子寬厚,心也慈,從小就怕她爹爹怕得緊,禦前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息婦知道,王爺心善,待人也好。”
“今後桓兒她,就要拖你照顧了。”
“這是息婦分內之事,定當盡心盡力,照顧好王爺。”
“如此,將她交給你,我也放心。”果然世家養出來的女兒就是懂事,李貴妃長舒一口氣,總算是了卻了心中最擔憂的一樁事。
李貴妃拉著她促膝長談一番後,又將衛桓叫了迴來。
“娘。”
“可去過你翁翁府上了?”
“兒迴來已有幾月,還不曾。”
李貴妃招手讓她靠前,“你若得空了,多去你翁翁府上走走,他如今恢複了山陰伯的爵位,雖不比從前,可也不會屈了你。”
“兒知道了,待閑下來就備份厚禮前去探望翁翁。”
李貴妃又看了一眼蕭幼清,“上次你翁翁與我提起,琳宣對你有心,我便答應了你翁翁,在你冠禮之後讓琳宣入府,可如今…”
李琳宣是楚王的表妹,那日還到開國公府大鬧,蕭幼清微低頭,朝李貴妃福身,看向衛桓道:“若是王爺喜歡,妾可向陛下請旨,將王爺的表妹接入府中。”
新婦順承的話李貴妃自是滿意的。
哪兒知兒媳沒意見,兒子卻不樂意了,“娘,兒與表妹不過是兄妹間的手足之情,況且兒如今已有王妃,這事,往後就不要再提了。”
才從正閣出來,衛桓輕舒了一口氣,“娘的話你聽著,別在意就是。”
“妾知道的,貴妃也是為了你好。”
“即便為了我好,也不能去害表妹,你一個還不夠嗎?”
“王爺是真不知道?”
“知道什麽?”衛桓迴頭,一臉茫然。
蕭幼清搖頭。
衛桓看了看天色,“離午膳還有些時辰,娘讓我帶你四處走走,可這內宮裏的冬日那麽冷…”
蕭幼清自然看得出楚王的不情願,遂福身,“妾自己可以走,王爺要是累了就先迴去歇息吧。”
“那好~”衛桓招來小六子,“六子!”
“阿郎我在呢。”
吩咐道:“你隨著王妃。”
“是。”
想了想後又將自己身上的大氅脫下,披到了蕭幼清身上,“就讓它代我,陪王妃好了。”
“謝過王爺。”
隨後便自己一個人轉頭去了臥房休息。
見楚王離去,小六子上前揖手道:“王妃可別怪王爺,王爺自幼被困在這大內,牛鬼蛇神可太多了,王爺不得開心,常想著要逃出去。”
“我明白,她是有什麽不想見的人和事。”
“王妃可想去什麽地方嗎?”
蕭幼清想了會兒,“等等。”轉身走至遠處陪同的女使跟前,對其中一個貼身女使喚道:“喜秋。”
“王妃。”
“你迴楚王府吩咐廚房今日午膳照常。”
女使不明,“可是,今日午膳不是在宮裏用嗎?”
“姑娘讓你去你便去,哪兒那麽多話呢。”
“是。”
吩咐完她才朝一旁看著別處的小六子道:“六內侍?”
六子便插雙手躬身,“小人叫祁六,王妃與王爺一樣叫我六子就好。”
“好。”
“王妃想去何處?”
“隨便走走吧。”
“是。”
內宮中無非是亭台樓閣較宮外之大,對應紫薇星,布局嚴謹。
宮女內侍們邁著小而沉穩的步子,各局、司、省,各司其職,秩序井然,凡貴人走過,庶人退避。
“可惜是在冬日,不然小人就帶王妃去雁池了,每到春日,池中蓮荷婷婷,雁兔棲止,那可真是好看極了。”
“時分四季,四季皆不同,春日的景就留在春日去賞,冬日自然有冬日的景。”話間,蕭幼清抬頭,目光探向一株從牆內爬出的紅梅。
小六子隨之看去,旋即大驚,“這…”
“楚王妃應該是第一次來內宮吧?”
不遠處,太子妃緩緩走來,溫和卻不失威儀。
“太子妃殿下。”
“不用多禮。”
“幼清得幸王爺,才有機會入這內宮賞得如此雅景。”
太子妃滿眼可惜的看著這座殿閣,“這裏是內宮禁地,被封了多年。”
“可這兒不是一座殿閣嗎,裏麵的紅梅含苞待放,封了讓其孤芳自賞,豈不可惜?”
太子妃淺笑,看著楚王妃身上披的大氅,笑的越發溫和,“有什麽可惜,是比性命還重要的嗎?”
蕭幼清大概聽出了些,猜到了些,楚王是當今皇帝的第六子,前麵還有五個兄長,如今卻隻剩皇長子,皇三子及皇六子。
這裏麵曾經住著的應該是那位被皇帝親手弑殺的皇子生母。
“往事已矣,封得了物,那心,又封得了嗎?”
“君王之愛,楚王妃日後就明白了。”
蕭幼清低頭,再次福身,“今日多謝殿下替王爺解圍。”
“無礙,六郎雖寬厚,但卻是個倔性子。”
“太子妃殿下,很了解她?”蕭幼清楞看著太子妃。
看著楚王妃的神情,太子妃遂笑著解釋道:“你別誤會,六郎他是我看著長大的孩子,我幼時長在內宮,一直到入東宮才得以出去。”
太子妃這番解釋,才讓她想起來太子妃的生母是成王的妹妹,平陽郡主。
“幼清不敢。”
中午的家宴,諸殿閣嬪妃,皇子,公主皆在。
宮內禦宴菜食以羊肉為主,開國之初百廢待興,故而宮內奉行節儉,“祖宗舊製:不得取食味於四方,所以這大內,也並無你們想象的這般好。”
“飲食不貴異味,禦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有家如此,國才得安穩。”蕭幼清將身上披的大氅脫下,“王爺的大氅。”
“不冷麽?”
“王爺小瞧妾了,妾雖是婦人,但哪有這般嬌氣。”
設宴的殿堂中宮人內侍眾多,她們的言語自然被人聽見了。
午宴開始前,有不少公主向衛桓與蕭幼清道喜,這些公主幼時養在深宮,成年了便出嫁,駙馬多為不得勢的武將,因此大部分人都不被知曉。
“聖駕至!”
“陛下萬福。”
皇帝於主座前壓了壓手,“今日是六哥成家大喜,特設此家宴,隻論父子,不論君臣,那些繁文縟節就去了吧。”
“是。”
既是為楚王設的宴,這喝酒她是免不了的,雖是家宴,可皇帝在禦座上覽下,她便顯得格外拘謹,舉杯陪酒也隻是淺嚐輒止。
皇帝最先發了話,勿拘禮節,便也沒有管,最後還是太子妃發話,“好了,你們就莫要灌他了,即便成了家,六郎今年也不過才十七,你們呐,都是幾個孩子的父親,母親了,難為自家弟弟做什麽?”
“殿下,我們可是替六哥與弟妹高興,六哥娶了這麽好的娘子,怎能不喝酒。”
家宴上伴著樂舞,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隻有趙王一個人拉著臉,不停的喝酒。
“三哥!”太子拿著一杯酒走到趙王座前,“木已成舟,何必與自己過意不去?”
趙王怒目太子,旋即拿起酒壺與酒杯,擦著太子的手肘而過,幸而太子站的穩,隻是微動了一下。
趙王走到楚王座前時,陰沉的臉突然笑了,“昨兒六哥昏時禮,本王實在是有事脫不開身,所以沒去成,六哥不會怪我吧?”
衛桓坐起,“趙王爺說的是哪裏話,既是有事不能來,我又怎能怪罪。”
“我聽爹爹的宮人說,六哥喜歡山陰伯的孫女?賜婚那日闖入大內大鬧,向爹爹求了,爹爹沒答應?”趙王紅著臉,一邊說話,一邊打著酒嗝。
“趙王喝多了!”
衛允盛將酒壺放下,雙手撐在桌前,看了看楚王身旁的楚王妃,凝視著楚王道:“你不叫我如意,我也不會讓你如意的。”
“清清!”
“三哥這聲喚,弟媳擔不起。”
衛允盛站穩站直,“弟媳?”旋即弓腰下去雙手撐著桌子往蕭幼清處挪了幾步,雙目微紅,小聲道:“如今,嫁了這個小白臉,可讓你滿意了?”
一旁的楚王則不言語,隻是自顧的喝酒,皇帝與其他人看到了如是。
“趙王不要這體麵,弟媳還要。”蕭幼清舉起銀杯,“今日官家設下家宴,是為慶賀我與官人的大婚,三哥的祝賀,我這個做弟媳的便替官人領下了。”
趙王微眯著雙眼,良久後站起,大聲道:“賀,楚王與楚王妃,如鼓琴瑟,螽斯衍慶。”旋即又補道:“東宮無出,我又未有王妃,想來衛宋的皇長孫,要從咱們楚王府出了。”
東宮冊妃近十年,至今無所出,她們的目光自然都落到了左側兩位東宮正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