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沒有朝議,大內的宮門口也就少了些熱鬧,隻有些許重職以及值班的大臣,他們皆是老臣,自然都見過少年。
諸臣紛紛趨翔揖遜。
“郡王。”
“郡王。”
太.祖開國以士為尊,若非重要場合,都隻需要一個簡單拱手作揖之禮。
少年的快步放慢,與他們一一迴禮,隨後便又加快了腳步。
經過大殿,往左側宮廊入文德殿,再經過垂拱殿便到了內宮。
期間來往六局二十四司的內侍無數,有新入宮的宮女以及內侍小黃門不認識她的,大了膽子抬起頭瞧。
少年意氣風發,以及不似普通人的舉止神態都讓他們又驚慌的低了頭去。
走過來一年齡稍大的內侍一頓數落,“瞧什麽瞧,嫌命長嘍?”
“今兒告訴你們,往後但凡是瞧見了著錦袍的都通通給我低頭,連眼睛也不許眨一下,知道嗎?”
“殿頭,這位小官人是?瞧著貴氣,又是往昭華閣去的步子…”
內侍瞥了一眼問話的宮女,沉下臉道:“你是哪個宮裏頭的,竟敢詢問主子的事!”
“小人是尚食局張司膳手下的女史。”
聽是尚食局,內侍輕瞥一眼,“我在入內內省這麽些年,也沒見過個像你這般膽大的。”
“這位可是昭華閣娘子的六哥,官家的親骨肉,成都郡王,郡王前些年去了四川,今兒才迴,你們不認識也不怪你們,往後可要記仔細了,都幹活去吧。”
明麵上雖沒有人議論,等那入內內省的宦官走後,他們便開始私下嚼舌根了。
“怪不得,看著長得像官家。”
“不然,官家更英武些,這位郡王則多了些儒雅。”
“議論皇子,不要命了?”
少年剛剛走,哪知那些人在議論自己,不過就算是聽見了,她也不會多說什麽。
榻前,婦人正在替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更衣,“今日沒有朝議,陛下不多再睡會兒?”
“不用了,前省還有些事要處理,算著日子六郎也該到京都了吧。”
“按著時日是,昨兒妾派了人到郡王府詢問,想來是她性子頑劣,路上耽擱了。”
皇帝的眸子半睜,深意的瞥了婦人一眼,旋即又道:“把他派到四川,你不會怪我吧?”
“陛下說的哪裏話,言兒玩性大,能去曆練是陛下看重。”
皇帝為之一笑,亮著眼睛問道:“德妃,真是這麽覺得的?”
“陛下…”天子不怒自威,隻見她慌張的跪下。
皇帝將其托扶起,“好了,沒有善待你們母子,是我的不是,你用不著替我說好話,我來你這裏,可不是想聽同淑妃一般話的。”
“是,妾知道了。”
“聖上,德妃娘子,郡王迴京了。”
皇帝將手搭在金帶上,迴頭對著婦人笑了笑,“你兒子迴來了!”旋即邁出了寢房。
婦人陪笑的臉瞬間失常。
福寧殿前,皇太子衣著整齊前來問安,“陛下呢?”
“迴殿下,陛下昨夜宿在了昭華閣,怕是還要一會兒才過來。”
“怎麽突然去了昭華閣…”太子攏緊了雙眉。
昭華殿內。
“臣,恭請聖安。”
“朕躬安。”
少年仍舊俯首不起,“臣歸京來遲,望陛下責罰。”
“起來吧,迴來就好。”
少年起身後,乖巧的站至一邊,皇帝抬頭細細打量著她,“幾年不見,六郎又高大了些。”
“蒙陛下之恩。”
“這裏是內宮,你不用這般拘謹,我朝是從馬背上奪的天下,那些大臣將你教得書生氣了些。”
少年微微抬頭,麵對許久不見的父親,突然來的關懷有些不適應,隻硬生生憋出了一個字,“是。”
一旁的德妃看出來了這份生疏,“你這孩子,好好迴話。”
皇帝抬手,“不打緊。”又道:“六郎可用過早膳了?”
“臣本是來晨醒,所以不曾。”
“那便隨我一同去用膳吧,你大哥應該在侯著了。”
“是,”少年跟隨在皇帝身後,一旁的德妃沒來得及仔細瞧她,隻是扯了扯她的衣角,“沒有先去福寧殿見陛下,臣有罪。”
“你才從四川迴來,思念母親也是理所當然。”
遠遠就從宮廊看見立候的皇太子。
“臣,恭請聖安。”
“朕安。”皇帝揮手,跨步入了內。
“太子殿下。”德妃側身微禮後也隨著入了內。
“殿下。”
見到幾年未見的弟弟突然出現在眼前,太子並不驚訝,而是走上前欣喜的拍了拍她的肩膀,“六哥如今都長這般高了。”
少年點頭,“托殿下的福。”
皇帝入內見多了兩副碗筷,“還是大郎細心周到。”
“今日過來不見爹爹,他們說是去了昭華閣,兒猜想定是六郎迴來了。”
皇帝很是滿意的一笑,“坐吧。”
於是晨醒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家宴。
“此次六郎千裏迢迢從蜀中迴來甚是辛苦,若是有什麽需要隻管來東宮。”
“多謝太子殿下。”
“六郎怎麽去了一趟蜀地迴來就變得客套了。”
見少年沉悶著,皇帝一言不發,“言兒,太子殿下問你話呢。”
太子解圍,慈愛一笑,“不礙事的。”便又問道:“六郎一去就是三年,這蜀中如何?”
少年思索了一番,“蜀中富饒,風景極佳,是個好地方。”
“今年中秋一過六郎就十七了吧,也不小了,該收收好玩的性子了,莫總惦記著這些。”
“是。”
皇帝將粥碗放下,擦了擦嘴,“說起這個,此次將你叫迴來也是因為此事,六郎你如今長大了,也該成家了。”
果不其然,少年暗皺眉頭,“陛下,臣…”
“朕已經下旨讓禮部與太常寺的人操辦你的冠禮,太史局定好了吉日,此次你得謝謝你大哥。”
原來此次提前冠禮都是太子的主意,皇子冠禮自古就有,隻是大宋一朝並不受重視,直到本朝,成人的皇子皆舉行過冠禮,未成年的皇子裏如今就隻剩少年了。
少年從坐上起身,“臣,叩謝陛下聖恩,謝,太子殿下恩典。”
從福寧殿出來,德妃拉著少年迴了昭華閣,又命小廚房另端了些吃食出來。
“還是娘貼心兒子。”
看著個頭已經高出自己的孩子,德妃心中湧著酸澀,“這些年,委屈你了。”
“委屈倒是不,蜀中自在,隻是沒有娘在,兒甚是思念,這次兒從蜀中帶了些東西迴來給娘。”
“你長大了,有這番心意便好,沒事的話,多去你爹爹哪裏走走。”
少年放慢了咀嚼的速度,連眼睛也不眨了。
“我知道你表麵不說,可心裏還是有怨的。”
咽下口中食物,“陛下是君父,兒,隻是臣子,自當遵從君命,兒受詔出閣,外出就第,沒有旨意不能進宮,更不能見陛下,兒又不是趙王,娘此言,可真叫兒為難了。”
“還是小孩子脾氣,你爹爹對你不似表麵,他實則也是關心你的,你又何必倔強?”
少年撇過頭,“陛下是聖主,臣子不敢有怨言,兒不想自欺欺人。”
“這次你能夠迴來,是因為有人從蜀中送了你的畫像迴來,在你爹爹耳邊悄悄道了一句,六郎越來越像陛下了。”
少年淡笑,不以為然,“最像陛下的,不是趙王嗎。”
德妃搖頭,“昨日你就到了東京,你去了開封府的青樓,你以為你爹爹不知道嗎?”
少年臉色煞白,僵了半天後才想起陳參軍的話,“皇城腳下,有三衙守衛,自然是什麽都逃不過陛下法眼的。”
“總之,你如今迴來了,冠禮在即,就莫要賭氣了。”
“冠禮…是陛下想讓我娶妻,還是太子想讓我娶妻!”
她是知道自己的這個孩子,雖然好玩了些,可心裏如明鏡,“你三哥去年行的冠禮,冠禮過後就向陛下請了旨,要娶開國公的嫡孫。”
少年打趣道:“兒聽說蕭家的三娘都已年過雙十了還未嫁出去,怕不是個母獅子,三哥怎這般想不開。”
“你知道其中用意的。”
少年輕笑,露出一輪淺淺的梨渦,“自是為了爭權奪位,陛下是聖主,即便寵愛三哥,但太子已定,又怎會答應。”笑容漸失,“明明是太子殿下與趙王的爭鬥,僵持不下才想起我這個弟弟來了。”
“有些不當說的話,說與我聽也就罷了,切莫拿去外邊。”德妃說著,輕歎了一口氣,拍了拍少年的手背,“都是為娘的不好,這些年苦了你了。”
少年搖頭,“兒知道的,爭權奪利有什麽好,兒如今隻想做一個閑散的王爺,日夜侍奉在母親身旁。”
“真是六郎迴來了嗎?”女子的聲音有寢宮外傳入內。
“德妃娘子,康寧公主來了。”
“阿姊!”
著命婦服的女子入內見到少年後,眸中閃爍,“可真是言兒。”
“娘。”
德妃點了點頭。
“一早就有人傳信,說郡王迴京了。”康寧公主打量著少年,“幾年不見,言兒都長這麽高了。”
“阿姊也是,越來越好看了,怎麽不見姊夫?”
“他在軍中有些事不能過來,特讓我向你問幾句好,下次他一定帶著厚禮來向你賠罪。”
“姊夫軍務繁忙就不必了,改日我會去府上拜訪討酒喝的。”
“陛下聖旨!”福寧殿的都督知領著一班子宦官到了。
“臣恭請聖安。”
都督知以皇帝的口吻受禮,“朕安。”旋即宣旨,“傳陛下口諭,成都郡王冠禮在即,特命其留宮居住,至期到,委派侍從臣工奏告天地、宗廟、社稷、諸陵,宮觀。”
“郡王,德妃娘子,公主請起。”
“有勞趙都知。”
“德妃娘子請放心,這是太史局定下的吉日,以及太常寺擬定的禮儀與官吏置辦冠禮需要的相關儀物的冊子。”都都知揮手,從屬呈上一份厚厚的冊子。
“這次冠禮陛下十分重視,小人在此先恭喜郡王了。”
少年笑著將入內內省的一幹宦官送走,旋即迴來從母親手上接過冊子翻了翻。
“預備的如此周全,想來是隻要等我這個東風迴來了吧,文德殿…”冠禮地點文德殿三字極為醒目,“太子冠禮時,也是在文德殿吧。”
“看著這些置辦,比去年趙王的冠禮還要隆重,言兒這算是苦盡甘來了麽?”
少年翻動著冊子,除文德殿外還有一行顯眼的字,“婚冠…別家都是關起門來行冠禮。”旋即冷笑一聲,將冊子合起,隨意扔至桌上,“阿姐隻看見了水麵的平靜,卻看不到水下的渾濁,我本不想沾染,奈何也逃不過,一身泥。”
“可咱們家沒有能夠威脅到太子與趙王的,為何要拖著你。”
“不是要拖著我,而是讓我選擇一個立場。”
“那言兒準備怎麽做?”
“他們都是我的哥哥,我自是誰都不會偏,也不去趟這渾水,他們本也知道,我誌不在此,構不成威脅,有這麽一個表麵的手足之情在,不至於為難我。”
“所以你昨夜在開封府鬧上那麽一出,是給你兩個哥哥看的?”
“是。”少年迴答的深沉。
“你姐夫與我說了,冠禮之後若要出廷,有事便去兵部尋他。”
“出廷應該是不會的,就算陛下讓,我也不會受的,且陛下最討厭結黨營私,我又怎敢去觸逆鱗。”
字裏行間,都透著一個懼字,臣懼君,子懼父。
諸臣紛紛趨翔揖遜。
“郡王。”
“郡王。”
太.祖開國以士為尊,若非重要場合,都隻需要一個簡單拱手作揖之禮。
少年的快步放慢,與他們一一迴禮,隨後便又加快了腳步。
經過大殿,往左側宮廊入文德殿,再經過垂拱殿便到了內宮。
期間來往六局二十四司的內侍無數,有新入宮的宮女以及內侍小黃門不認識她的,大了膽子抬起頭瞧。
少年意氣風發,以及不似普通人的舉止神態都讓他們又驚慌的低了頭去。
走過來一年齡稍大的內侍一頓數落,“瞧什麽瞧,嫌命長嘍?”
“今兒告訴你們,往後但凡是瞧見了著錦袍的都通通給我低頭,連眼睛也不許眨一下,知道嗎?”
“殿頭,這位小官人是?瞧著貴氣,又是往昭華閣去的步子…”
內侍瞥了一眼問話的宮女,沉下臉道:“你是哪個宮裏頭的,竟敢詢問主子的事!”
“小人是尚食局張司膳手下的女史。”
聽是尚食局,內侍輕瞥一眼,“我在入內內省這麽些年,也沒見過個像你這般膽大的。”
“這位可是昭華閣娘子的六哥,官家的親骨肉,成都郡王,郡王前些年去了四川,今兒才迴,你們不認識也不怪你們,往後可要記仔細了,都幹活去吧。”
明麵上雖沒有人議論,等那入內內省的宦官走後,他們便開始私下嚼舌根了。
“怪不得,看著長得像官家。”
“不然,官家更英武些,這位郡王則多了些儒雅。”
“議論皇子,不要命了?”
少年剛剛走,哪知那些人在議論自己,不過就算是聽見了,她也不會多說什麽。
榻前,婦人正在替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更衣,“今日沒有朝議,陛下不多再睡會兒?”
“不用了,前省還有些事要處理,算著日子六郎也該到京都了吧。”
“按著時日是,昨兒妾派了人到郡王府詢問,想來是她性子頑劣,路上耽擱了。”
皇帝的眸子半睜,深意的瞥了婦人一眼,旋即又道:“把他派到四川,你不會怪我吧?”
“陛下說的哪裏話,言兒玩性大,能去曆練是陛下看重。”
皇帝為之一笑,亮著眼睛問道:“德妃,真是這麽覺得的?”
“陛下…”天子不怒自威,隻見她慌張的跪下。
皇帝將其托扶起,“好了,沒有善待你們母子,是我的不是,你用不著替我說好話,我來你這裏,可不是想聽同淑妃一般話的。”
“是,妾知道了。”
“聖上,德妃娘子,郡王迴京了。”
皇帝將手搭在金帶上,迴頭對著婦人笑了笑,“你兒子迴來了!”旋即邁出了寢房。
婦人陪笑的臉瞬間失常。
福寧殿前,皇太子衣著整齊前來問安,“陛下呢?”
“迴殿下,陛下昨夜宿在了昭華閣,怕是還要一會兒才過來。”
“怎麽突然去了昭華閣…”太子攏緊了雙眉。
昭華殿內。
“臣,恭請聖安。”
“朕躬安。”
少年仍舊俯首不起,“臣歸京來遲,望陛下責罰。”
“起來吧,迴來就好。”
少年起身後,乖巧的站至一邊,皇帝抬頭細細打量著她,“幾年不見,六郎又高大了些。”
“蒙陛下之恩。”
“這裏是內宮,你不用這般拘謹,我朝是從馬背上奪的天下,那些大臣將你教得書生氣了些。”
少年微微抬頭,麵對許久不見的父親,突然來的關懷有些不適應,隻硬生生憋出了一個字,“是。”
一旁的德妃看出來了這份生疏,“你這孩子,好好迴話。”
皇帝抬手,“不打緊。”又道:“六郎可用過早膳了?”
“臣本是來晨醒,所以不曾。”
“那便隨我一同去用膳吧,你大哥應該在侯著了。”
“是,”少年跟隨在皇帝身後,一旁的德妃沒來得及仔細瞧她,隻是扯了扯她的衣角,“沒有先去福寧殿見陛下,臣有罪。”
“你才從四川迴來,思念母親也是理所當然。”
遠遠就從宮廊看見立候的皇太子。
“臣,恭請聖安。”
“朕安。”皇帝揮手,跨步入了內。
“太子殿下。”德妃側身微禮後也隨著入了內。
“殿下。”
見到幾年未見的弟弟突然出現在眼前,太子並不驚訝,而是走上前欣喜的拍了拍她的肩膀,“六哥如今都長這般高了。”
少年點頭,“托殿下的福。”
皇帝入內見多了兩副碗筷,“還是大郎細心周到。”
“今日過來不見爹爹,他們說是去了昭華閣,兒猜想定是六郎迴來了。”
皇帝很是滿意的一笑,“坐吧。”
於是晨醒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家宴。
“此次六郎千裏迢迢從蜀中迴來甚是辛苦,若是有什麽需要隻管來東宮。”
“多謝太子殿下。”
“六郎怎麽去了一趟蜀地迴來就變得客套了。”
見少年沉悶著,皇帝一言不發,“言兒,太子殿下問你話呢。”
太子解圍,慈愛一笑,“不礙事的。”便又問道:“六郎一去就是三年,這蜀中如何?”
少年思索了一番,“蜀中富饒,風景極佳,是個好地方。”
“今年中秋一過六郎就十七了吧,也不小了,該收收好玩的性子了,莫總惦記著這些。”
“是。”
皇帝將粥碗放下,擦了擦嘴,“說起這個,此次將你叫迴來也是因為此事,六郎你如今長大了,也該成家了。”
果不其然,少年暗皺眉頭,“陛下,臣…”
“朕已經下旨讓禮部與太常寺的人操辦你的冠禮,太史局定好了吉日,此次你得謝謝你大哥。”
原來此次提前冠禮都是太子的主意,皇子冠禮自古就有,隻是大宋一朝並不受重視,直到本朝,成人的皇子皆舉行過冠禮,未成年的皇子裏如今就隻剩少年了。
少年從坐上起身,“臣,叩謝陛下聖恩,謝,太子殿下恩典。”
從福寧殿出來,德妃拉著少年迴了昭華閣,又命小廚房另端了些吃食出來。
“還是娘貼心兒子。”
看著個頭已經高出自己的孩子,德妃心中湧著酸澀,“這些年,委屈你了。”
“委屈倒是不,蜀中自在,隻是沒有娘在,兒甚是思念,這次兒從蜀中帶了些東西迴來給娘。”
“你長大了,有這番心意便好,沒事的話,多去你爹爹哪裏走走。”
少年放慢了咀嚼的速度,連眼睛也不眨了。
“我知道你表麵不說,可心裏還是有怨的。”
咽下口中食物,“陛下是君父,兒,隻是臣子,自當遵從君命,兒受詔出閣,外出就第,沒有旨意不能進宮,更不能見陛下,兒又不是趙王,娘此言,可真叫兒為難了。”
“還是小孩子脾氣,你爹爹對你不似表麵,他實則也是關心你的,你又何必倔強?”
少年撇過頭,“陛下是聖主,臣子不敢有怨言,兒不想自欺欺人。”
“這次你能夠迴來,是因為有人從蜀中送了你的畫像迴來,在你爹爹耳邊悄悄道了一句,六郎越來越像陛下了。”
少年淡笑,不以為然,“最像陛下的,不是趙王嗎。”
德妃搖頭,“昨日你就到了東京,你去了開封府的青樓,你以為你爹爹不知道嗎?”
少年臉色煞白,僵了半天後才想起陳參軍的話,“皇城腳下,有三衙守衛,自然是什麽都逃不過陛下法眼的。”
“總之,你如今迴來了,冠禮在即,就莫要賭氣了。”
“冠禮…是陛下想讓我娶妻,還是太子想讓我娶妻!”
她是知道自己的這個孩子,雖然好玩了些,可心裏如明鏡,“你三哥去年行的冠禮,冠禮過後就向陛下請了旨,要娶開國公的嫡孫。”
少年打趣道:“兒聽說蕭家的三娘都已年過雙十了還未嫁出去,怕不是個母獅子,三哥怎這般想不開。”
“你知道其中用意的。”
少年輕笑,露出一輪淺淺的梨渦,“自是為了爭權奪位,陛下是聖主,即便寵愛三哥,但太子已定,又怎會答應。”笑容漸失,“明明是太子殿下與趙王的爭鬥,僵持不下才想起我這個弟弟來了。”
“有些不當說的話,說與我聽也就罷了,切莫拿去外邊。”德妃說著,輕歎了一口氣,拍了拍少年的手背,“都是為娘的不好,這些年苦了你了。”
少年搖頭,“兒知道的,爭權奪利有什麽好,兒如今隻想做一個閑散的王爺,日夜侍奉在母親身旁。”
“真是六郎迴來了嗎?”女子的聲音有寢宮外傳入內。
“德妃娘子,康寧公主來了。”
“阿姊!”
著命婦服的女子入內見到少年後,眸中閃爍,“可真是言兒。”
“娘。”
德妃點了點頭。
“一早就有人傳信,說郡王迴京了。”康寧公主打量著少年,“幾年不見,言兒都長這麽高了。”
“阿姊也是,越來越好看了,怎麽不見姊夫?”
“他在軍中有些事不能過來,特讓我向你問幾句好,下次他一定帶著厚禮來向你賠罪。”
“姊夫軍務繁忙就不必了,改日我會去府上拜訪討酒喝的。”
“陛下聖旨!”福寧殿的都督知領著一班子宦官到了。
“臣恭請聖安。”
都督知以皇帝的口吻受禮,“朕安。”旋即宣旨,“傳陛下口諭,成都郡王冠禮在即,特命其留宮居住,至期到,委派侍從臣工奏告天地、宗廟、社稷、諸陵,宮觀。”
“郡王,德妃娘子,公主請起。”
“有勞趙都知。”
“德妃娘子請放心,這是太史局定下的吉日,以及太常寺擬定的禮儀與官吏置辦冠禮需要的相關儀物的冊子。”都都知揮手,從屬呈上一份厚厚的冊子。
“這次冠禮陛下十分重視,小人在此先恭喜郡王了。”
少年笑著將入內內省的一幹宦官送走,旋即迴來從母親手上接過冊子翻了翻。
“預備的如此周全,想來是隻要等我這個東風迴來了吧,文德殿…”冠禮地點文德殿三字極為醒目,“太子冠禮時,也是在文德殿吧。”
“看著這些置辦,比去年趙王的冠禮還要隆重,言兒這算是苦盡甘來了麽?”
少年翻動著冊子,除文德殿外還有一行顯眼的字,“婚冠…別家都是關起門來行冠禮。”旋即冷笑一聲,將冊子合起,隨意扔至桌上,“阿姐隻看見了水麵的平靜,卻看不到水下的渾濁,我本不想沾染,奈何也逃不過,一身泥。”
“可咱們家沒有能夠威脅到太子與趙王的,為何要拖著你。”
“不是要拖著我,而是讓我選擇一個立場。”
“那言兒準備怎麽做?”
“他們都是我的哥哥,我自是誰都不會偏,也不去趟這渾水,他們本也知道,我誌不在此,構不成威脅,有這麽一個表麵的手足之情在,不至於為難我。”
“所以你昨夜在開封府鬧上那麽一出,是給你兩個哥哥看的?”
“是。”少年迴答的深沉。
“你姐夫與我說了,冠禮之後若要出廷,有事便去兵部尋他。”
“出廷應該是不會的,就算陛下讓,我也不會受的,且陛下最討厭結黨營私,我又怎敢去觸逆鱗。”
字裏行間,都透著一個懼字,臣懼君,子懼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