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後現在迴過神來了, 那天端華夫人就是故意拖延時間,這些姑娘迴家後都和家人說了今日之事, 都不願意隨了她的心願, 換句話說就是她們或者她們的家族看不上會稽王世子!


    劉太後氣的肺都要炸了,三個姑娘裏還剩桓家姑娘暫時沒有搞出花樣來。劉太後捏著鼻子也認了吧,這個桓家姑娘也不錯的, 怎麽說也有個叫桓溫的爹。桓家也是一流世家,給元顯做正妻也不虧。


    她沒想到,桓家姑娘沒搞事逃避, 倒是她的乖孫司馬元顯出了大事。


    事情發生的很突然, 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閑著沒事上了和盛樓與好友吃酒聊天,聊他太後祖母將要給他娶個世家第一的好姑娘, 說著說著誌得意滿的, 不小心就給喝多了。


    這還沒什麽, 壞就壞在, 他上樓的路上被一個姑娘給瞧見了。那個姑娘, 就是群芳宴當日依附王神愛、拿到第一手資料的劉姑娘。


    這個劉姑娘不是洛陽人,家族也敗落, 要說她到底有什麽資格來參加群芳宴,還得感謝她姓劉,不錯,正是劉太後的“劉”。她是劉太後家族裏的,但是是隔了比較遠的遠親,遠到劉太後都想不起有這個人的那種。


    但這姑娘有心計啊, 她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女,瞧不上會稽王世子,能攀上世子這樣的人物就是她這輩子最榮耀的事了。她下決心要做成這樁事,不能灰溜溜迴家,然後隨便嫁給什麽普通的男人,往後餘生都要妒忌別的女人。


    她要吃香的喝辣的,盡享榮華富貴,讓別的小夥伴都羨慕她。


    劉姑娘手裏有些銀錢,是父母擔心她入京吃不好住不好給的補貼,她花錢花在刀刃上,雇了幾個小乞丐專門在會稽王府附近盯著會稽王世子的行蹤,知道了他最愛去的幾個地方。其中就有和盛樓。今日她剛巧在這“守株待兔”,結果就讓她給逮著了。


    說起來,司馬元顯一點也不冤,他是個葷素不忌的小人,友人說出去一趟,然後他見著了一個漂亮的小娘子,他也不管人家是不是良家子,就一把摟了上去,又是親又是抱的。不要再說什麽都是酒精惹的禍了,他要是潔身自好還能邊摟邊說胡話?


    劉姑娘卻是不可能叫他在這裏得逞的,早早算好時間、安排好人推門進來,最好越多人看見他們這樣衣衫不整、摟在一處的樣子最好呢。


    於是會稽王世子的好友、今日來和盛樓辦事的一些達官貴人,都看見了大門敞開後世子與劉姑娘的親密。


    這下可炸了天了。


    悠悠之口,堵是堵不住的。前頭交代,洛陽百姓最大的愛好就是說家長裏短,一點小小八卦都能傳的滿天飛,尤其會稽王世子還是最近“群芳宴”事件的源頭之一,本就是話題裏的熱門詞匯,如果這時代有微博,那麽今日熱搜就是“世子和盛樓約女背後的真相是——太後侄孫女親上加親?”


    劉太後居於深宮,這會子還沒得到消息呢。給她送消息的人還在路上,結果桓溫就提著大將軍印入宮麵聖了。


    桓溫不愧是做將軍的人,做事就是狠得很。但人家有資本啊。北邊匈奴靠謝玄頂住,洛陽的安全就靠桓溫了。如果這時候有藩王造反的話,皇上能依靠的將才不多了,桓溫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桓溫在軍中素有威名,能降得住軍隊。


    孝武帝在太極殿接見他。桓溫拜見過皇上後,直接就把大將軍印放在他的桌上,“皇上多年前曾將此印授予臣,臣甚感恩,保家衛國,不敢不盡責。今太後群芳宴有意在先,會稽王世子放浪在後,臣雖不敏,女雖頑劣,不敢承太後恩德。請皇上收迴成命。臣不做這大將軍就是了。”


    桓溫向來展現的形象就是個粗人,但他有他的處世智慧在,他其實心細聰明的很,故意用這幅姿態達到自己的目的。今天孝武帝就被他這樣的作派給嚇蒙了。


    桓溫今天就是把話放這了,老子不同意閨女嫁給你弟弟的兒子,老子看不上你老娘這樣暴發戶的行徑,會稽王世子算老幾,我沒出手以為我們桓家女兒好欺負是吧。其實桓家隻是在想應對的法子,但是會稽王世子的事情出得快,出的巧,出的妙,給了桓溫好一個借題發揮的好借口。本著“有借口不用王八蛋”的處事原則,桓溫當然怒氣衝衝地找上門了。


    你要是實在要我女兒嫁,行,老子不當這勞什子大將軍了,反正大將軍連自己的女兒都護不住,隨便就被你侄子這樣的流氓辣雞給搶走了,做來也沒甚意思。這大晉的國土,這洛陽的安危,你就自己護吧。反正老子家裏有部曲,大不了換個朝代老子繼續當士族,優哉遊哉。


    桓溫沒把後半截說出來,但他心裏是這麽想的。這樣的皇族,叫人的忠誠度真的高不起來啊。


    孝武帝總的來說並不算昏聵,“元子何出此言?元子之女,仿佛朕之愛女,與會稽王世子就是兄妹,兄妹之間豈有私情,太後一時糊塗了。”


    元子是桓溫的字。今上也十分不要臉了,幹脆就說你女兒和會稽王世仿佛堂兄妹,不可能在一起的,也算表明了自己不會讓太後亂來的決心。


    桓溫不是很放心,孝武帝雖然不昏聵,但是心軟的很,對上劉太後這個不要臉的親娘和司馬道子這個比親娘更不要臉的親弟弟,孝武帝的腦筋就會大打折扣。之前劉直禦史的事情不就是這樣麽,本來皇上是想兩全其美,兩不相幹的,結果親娘一嚎,親弟一跪,他的濡慕之情和長兄之義全被激發出來,道理、規矩通通得讓步,可憐劉禦史如今屍骨還未寒呢。


    老實說孝武帝也不大願意讓桓溫這樣執掌兵權的人做了侄子的老丈人,弟弟嘛,還是乖點聽話點比較可愛,染指兵權的弟弟不是好弟弟。桓溫又實在是個可用之人,輕易替換不得,要是和弟弟搞在一起,不聽自己使喚了怎麽辦。


    桓溫問孝武帝:“那世子的親事,不會再落我們家了吧?”端的是直言直語。


    孝武帝的臉都僵了:“自然不會,你放心吧。”又捧了大將軍印給桓溫,上演“君臣相得”的戲碼。


    太極殿裏君臣博弈,慈安宮裏卻怒火紛飛。


    劉太後終於得到了劉姑娘和世子的消息。她氣得砸了一屏風、二花瓶、三鎮紙,還想繼續敗家的時候,楊姑姑勸住了她:“當務之急是穩住桓家姑娘。太後切勿氣壞身體,讓王爺和世子擔憂啊。”


    劉太後最疼愛的就是小兒子和乖孫,一聽他們的名字果然冷靜下來,“那個劉……劉什麽,是哪裏來的狐媚子?”


    楊姑姑已派人去查了,尤其是當時群芳宴她主持的,各家閨秀都了如指掌,但是聽到太後這個問題,她還是小聲低頭:“迴太後,那位劉姑娘是您家裏的遠親。”


    再次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劉太後的臉都要綠了,好一陣才恢複過來,“那些出了五服的親戚就不要給哀家算了。這個人和元顯是怎麽迴事?”


    楊姑姑將和盛樓裏發生的事情給太後道來。


    劉太後思考了一下,“事已至此,這麽多人也看到了,想抹消地一幹二淨是不行的了,劉姑娘……”嗨呀,好氣啊,給這個劉姑娘定位份好難啊,王妃她是別想的了,一般的姨娘又不大靠譜,雖然自己不承認,但畢竟她頂著個“劉”的姓,真是投鼠忌器……


    劉太後最終道:“哀家還是要聽聽元顯的意思。你將元顯給哀家叫來。”


    司馬元顯酒還沒醒就被劉太後弄進宮裏,可憐劉姑娘被留在會稽王府裏,一個人孤獨害怕。


    太後看見醉酒的乖孫,心疼的要命,好一番醒酒湯、伺候沐浴,才有醒了的孫子。


    司馬元顯似乎也知道自己闖了禍,他問太後:“皇祖母,我還能娶最好的世家姑娘麽?”


    這可憐巴巴的語氣,劉太後一聽就心疼,嘴巴一快就忘了謝家和陸家已經拒絕的事:“有皇祖母在,一定給你娶個最合心意的媳婦。”


    司馬元顯嘴甜:“就知道皇祖母最疼我了。”


    劉太後問:“那個劉姑娘你可還要她?”


    要她有要她的處理,不要她有不要她的處理。


    司馬元顯也知道自己被劉姑娘算計了,好看的姑娘哪裏沒有,這個女人簡直壞事:“那等子人哪裏配得上孫兒。孫兒不要她。”


    劉太後便知道該怎麽安排了。


    司馬元顯一走,劉太後就打發人去“辦事”。


    “辦事”的人前腳走,她的大兒子孝武帝後腳就到了。


    孝武帝看著慈安宮的牌匾,心情很有些複雜。


    作者有話要說:祝看文的小可愛除夕快樂~今天特意早早更新~


    第一個驚喜,評論前十的讀者發紅包喲~(小本生意,不要介意(σ≧?≦)σ)


    再次說明,本文是晉朝半架空,不要考據,偶知道曆史上桓溫是個權臣、……,本文私設很多~


    劉太後:我怎麽說也出身二流世家,為啥我家的人總是給我拖後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今天也在努力爬出黑名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橙橙橙肥錦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橙橙橙肥錦鯉並收藏今天也在努力爬出黑名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