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3章(三更)
今天也在努力爬出黑名單 作者:橙橙橙肥錦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啥啥啥?劉太後差點忍不住掏了掏自己的耳朵, 過了好一會她才明白過來新安的意思,新安的腦子是有問題麽?她怎麽可能為寶貝孫子娶新安這個蠢女人生的女兒?大把的世家女子, 哪樣不比王神愛好, 她那個女兒幹了啥好事她也不是沒聽說,幾年前在人家陸家的婚宴上就丟了大醜,惡毒至極, 推郗家姑娘倒地。洛陽百姓還傳了好一陣子她們母女倆的閑話呢,當她老人家在深宮不曉得世情是吧。
新安居然還敢跑到她麵前來碰瓷她家乖孫?
這是羞辱誰呢?
誰給她的膽子?
劉太後此人,是個絕對的雙標狗。她自己年輕時做先帝妃子的時候沒少幹惡事, 及至兒子登基有了權位後也頗做了些蠢事, 但自己蠢毒她是看不見的,新安母女有多蠢她倒是清楚得很。
“你也知道我眼光好啊?”劉太後似笑非笑, “神愛那孩子就算了吧。”
劉太後身居高位, 對新安可沒好脾氣, 新安公主聽出了劉太後的語氣, 原是看不上她家閨女, 哼,二哥那個兒子有什麽好值得寶貝的。不過現在也算達到了她的目的, 新安公主也隻得咬牙說:“母後說的是。”
“行了,你也別在這杵著了。過去看看你閨女。”劉太後打發她走人,“哀家一會也要過去了。”
*
鄱陽長公主和王幼雨告別郗家母女,走了一段路,隻是鄱陽長公主眼裏沒帶笑意:“雨兒和郗家姑娘打什麽機鋒?”
王幼雨見周圍沒人,才歎了口氣:“阿娘何必明知故問, 神殊與我交好,總不能見她跳了火坑。”
鄱陽長公主道:“雨兒慎言,那是你外祖母和舅舅!”
王幼雨在自家母親麵前卻是不想“慎言”的:“阿娘,兩個舅舅爭鬥起來,外祖母又長了個偏心眼,您作為女兒和妹妹夾在其中有苦難說……往後的事還不知如何呢,表哥豈是良配?再者說,外祖母這次出了昏招,今日事後必有反彈。世家女都是嬌養長大的,誰願意被表哥這個世子挑挑選選呢?”
鄱陽長公主知道女兒說的是對的,但那畢竟是她的親哥哥和親母親,為尊者諱,雨兒說話也不顧忌些,她故作不悅狀:“怎麽,你表哥王公世子還配不起世家的姑娘?”
王幼雨哪裏會被嚇到:“阿娘,隻看我你便知道了,你願意將我嫁給表哥麽?”王幼雨也是世家女,她這個當人母親的能願意?
鄱陽長公主沒話說了,確實,她是司馬家少有的明白人,她都看出了二哥哥和母後背後暗藏的心思,隻是她總是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親親密密的,不願意像雨兒那樣凡事看的遠一點、往壞處想。她長歎了一口氣:“阿娘已經出嫁了,生下你,你也是王家女,你該和世家其他姑娘一樣快活的。阿娘隻盼著你和你阿兄都好好的,無論如何父族是你們的根本,母族如何爭鬥都與你們無關。”
王幼雨這才快活地笑出來。她聽出了阿娘的意思,她不會卷入兩個舅舅的事情裏麵。
*
劉太後進了蓮華殿,看見滿殿的漂亮女子,心裏十分喜悅,今天她就要在這全天下最好的姑娘裏挑一個做她乖孫的世子妃。
說實話,她不是沒想過幹脆親上加親,讓外孫女王幼雨和乖孫一對,隻是她剛和女兒鄱陽長公主提了一句,鄱陽就提出了反對,她雖偏疼小兒子些,但對女兒也是疼愛的,女兒的意見她不可能不顧,幼雨這孩子也一貫惹人疼,她便取消了這意思。隻從其他世家女裏挑就是了。
劉太後自己也是做人母親、做人外祖母的,曉得女兒的心思,卻不想世家女們皆有父有母,有祖母有外祖母,誰有願意將閨女嫁去皇家?
實不過她確實雙標罷了。
劉太後端著一國太後的範說了些場麵話,這才開始這場盛宴,“哀家素聞女子多才,今日可一觀了。姑娘們都隻管使出你們的本事來,哀家特請了衛夫人、端華夫人、雲容夫人三位大家,再加上哀家和皇後,五人共作裁斷。究竟是洛陽女子更出彩,還是我大晉各地的女子更出彩,哀家拭目以待。”
衛夫人自不必說,書聖王羲之的姨母兼書法課老師,一手簪花小楷寫的精妙無比,可以說,十個世家女裏就有九個都是跟著衛夫人的貼寫的字。
端華夫人和雲容夫人倒是出乎意料了。端華夫人是謝安的妻子劉氏,因劉氏出嫁前便就十分有才,又嫁給了多才多藝的謝安,兩人是真正的一拍即合,琴瑟和鳴。謝安隱居東山的時候就經常一起吟詩作對找樂子,夫妻倆生活非常美滿。端華夫人的封號“端華”是因為她在女子中的地位非常特別,她有一個宰相夫君,自身又有大才,故封“端華”。嗯,其實這個封號還有先帝的一個惡趣味在……這就要說到名相謝安的“懼內”了。
不管謝安本人在外頭到底風不風流,隻要迴到家裏就唯夫人馬首是瞻,夫人說東他不往西,對夫人敬愛了個十足十。
據說有一次劉夫人在家看歌舞,但謝安一進來,她就讓人拿帳子把舞姬擋起來,讓謝安看不成,謝安可能想和夫人一同觀看,畢竟這年頭也沒啥娛樂。劉夫人淡定地說:“恐傷盛德。”謝安就作罷,乖乖退卻。看不慣劉夫人的那些人就她拿《關雎》來諷刺她:“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詩言後妃之德,劉夫人卻絲毫不怯:反問“這是誰寫的詩?”來人說:“這是聖人周公寫的。”鍾夫人直言:“怪不得。要是周婆,就不會這麽寫了。”
先帝聽說了宰相在家的“苦日子”,就給宰相夫人封號“端華”,意思是叫她大度些、賢惠些,封號上惡心人,劉夫人卻坦然受之,之後依然故我。謝安依然和夫人感情很好,這人家兩口子的事情,就是皇帝來了也管不住啊。行行行,你要懼內就懼內,老子不管了!
劉太後此番請來端華夫人,也沒請錯人。在座諸女都認可端華夫人的才華,嗯,也佩服她能抓住自己夫君的身心……
她們早對端華夫人十分好奇,但平日裏哪能見到這位老夫人啊,也就是今日的場合能見到,要是能得到她的指點,倒也十分劃算。至於端華夫人會不會偏心謝家姑娘,她們倒是不擔心的,劉夫人是直來直往的性子,有一說一,對夫君尚且如此,對孫女和侄孫女偏心倒是更不可能的了。
另一位評委倒是十分出乎意料。雲容夫人名字就是雲容,父親是清流官員,十五歲時父親被誣陷致死,母親病死,全家就剩了她一個。哪怕皇帝沒有抄家她也是孑然一身了。與她有婚約的未婚夫悔婚另娶,她立誓終身不嫁,從此寫詩賣畫養活自己。後來案子沉冤得雪,雲容夫人身為忠臣之後,自然也有人願意求娶,但她都拒了。繼續沉迷書畫不可自拔。後來名聲大噪,成了一代不輸於衛夫人的書畫大家。
雲容夫人是三個大家中最年輕的,而且終身未婚,劉太後將她請來做評委,也算不拘一格了。衛夫人雖喪偶,但還成過婚,有過子女,雲容夫人是真正的孑然一身。她不缺錢財,不缺容貌,隻愛書畫,是真正與在場諸位女子都無關的人。
五個人就有五張票,絕不會出現持平的狀況。劉太後隨機抽出十八個女子比試,九個來自洛陽,九個來自各地。也是恰好的奇數。
劉太後和王皇後(不是琅琊王氏的王)坐在高位,幾個評委坐在他們下首。
劉太後說:“今日哀家負責抽取比試的姑娘,皇後便負責抽取書畫和出題吧。”
王皇後笑:“母後相邀,不敢不從。”
隻見劉太後從兩個裝滿蘭花箋的小盒子裏各抽出一張,笑道:“二和二百三十一。”
先前抽到二號的女子和二百三十一號的女子都站了起來,向太後施禮。郗神殊定睛一看,二號是陸家嫡次女陸惠,二百三十一號她不認得。
太後身邊的楊姑姑專門主持這次群芳宴,對四百名閨秀已是了如指掌:“請平成陸氏陸二姑娘陸惠與弘農楊氏楊三姑娘到這邊來。”
這便是邀她們上台了。
這時,王皇後也從她麵前的盒子裏拿東西出來:“本宮想了個妙訣,裏麵是兩塊玉石,紅者為書,綠者為畫。其餘大小、光滑皆相同。”摸了一塊紅色的玉石,便是比書了。“今日滿堂嬌,二位姑娘便書一首《芙蓉賦》吧。”
楊姑姑道:“請兩位姑娘做準備,時間是一炷香。”
“是。”兩位姑娘齊聲道。
一炷香大概就是半小時,四分之一個時辰,九組比賽完大概要三個時辰。足足六個小時啊……郗神殊很有些怨念。劉太後為了一己之私,把我困在這無聊六個小時。這是人幹的出的事?
然而她很快真香了,隻要不是她比賽,看別人比賽,還是很有幾分意思的。
郗神殊看著兩個容貌相當的姑娘提筆寫字,雖不知她們結果如何,看這姿勢便知二人寫的都是簪花小楷了,不知衛夫人看了作何感想。
衛夫人……衛夫人看著麵前相差無幾的兩頁書,陷入了沉默。
近年來確實很多人習她的帖子入門,但是寫的這樣像的,嗯……世間少有。這兩份作品傳到她這裏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個了,王皇後站楊姑娘,劉太後站陸姑娘,衛夫人……衛夫人就想說:這兩份作品有什麽差別麽?
劉太後想的是:陸姑娘家世比楊姑娘好啊,先列為孫媳候選人之一。
王皇後則是找個機會和婆婆做對,反正今日就是各看喜好,誰也別想說她“不孝”。
衛夫人認真看了看,楊姑娘的字更成熟一些:“楊姑娘為上。”
傳給了端華夫人和雲容夫人。
端華夫人:……
雲容夫人:……
作者有話要說:劉太後:新安居然碰瓷我家寶貝孫子?
謝安:我懼內我高興
郗恢:我懼內我高興
王弘:我懼內我高興
橙橙橙:以上就是洛陽妻管嚴協會三任會長的交接情況。
新安居然還敢跑到她麵前來碰瓷她家乖孫?
這是羞辱誰呢?
誰給她的膽子?
劉太後此人,是個絕對的雙標狗。她自己年輕時做先帝妃子的時候沒少幹惡事, 及至兒子登基有了權位後也頗做了些蠢事, 但自己蠢毒她是看不見的,新安母女有多蠢她倒是清楚得很。
“你也知道我眼光好啊?”劉太後似笑非笑, “神愛那孩子就算了吧。”
劉太後身居高位, 對新安可沒好脾氣, 新安公主聽出了劉太後的語氣, 原是看不上她家閨女, 哼,二哥那個兒子有什麽好值得寶貝的。不過現在也算達到了她的目的, 新安公主也隻得咬牙說:“母後說的是。”
“行了,你也別在這杵著了。過去看看你閨女。”劉太後打發她走人,“哀家一會也要過去了。”
*
鄱陽長公主和王幼雨告別郗家母女,走了一段路,隻是鄱陽長公主眼裏沒帶笑意:“雨兒和郗家姑娘打什麽機鋒?”
王幼雨見周圍沒人,才歎了口氣:“阿娘何必明知故問, 神殊與我交好,總不能見她跳了火坑。”
鄱陽長公主道:“雨兒慎言,那是你外祖母和舅舅!”
王幼雨在自家母親麵前卻是不想“慎言”的:“阿娘,兩個舅舅爭鬥起來,外祖母又長了個偏心眼,您作為女兒和妹妹夾在其中有苦難說……往後的事還不知如何呢,表哥豈是良配?再者說,外祖母這次出了昏招,今日事後必有反彈。世家女都是嬌養長大的,誰願意被表哥這個世子挑挑選選呢?”
鄱陽長公主知道女兒說的是對的,但那畢竟是她的親哥哥和親母親,為尊者諱,雨兒說話也不顧忌些,她故作不悅狀:“怎麽,你表哥王公世子還配不起世家的姑娘?”
王幼雨哪裏會被嚇到:“阿娘,隻看我你便知道了,你願意將我嫁給表哥麽?”王幼雨也是世家女,她這個當人母親的能願意?
鄱陽長公主沒話說了,確實,她是司馬家少有的明白人,她都看出了二哥哥和母後背後暗藏的心思,隻是她總是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親親密密的,不願意像雨兒那樣凡事看的遠一點、往壞處想。她長歎了一口氣:“阿娘已經出嫁了,生下你,你也是王家女,你該和世家其他姑娘一樣快活的。阿娘隻盼著你和你阿兄都好好的,無論如何父族是你們的根本,母族如何爭鬥都與你們無關。”
王幼雨這才快活地笑出來。她聽出了阿娘的意思,她不會卷入兩個舅舅的事情裏麵。
*
劉太後進了蓮華殿,看見滿殿的漂亮女子,心裏十分喜悅,今天她就要在這全天下最好的姑娘裏挑一個做她乖孫的世子妃。
說實話,她不是沒想過幹脆親上加親,讓外孫女王幼雨和乖孫一對,隻是她剛和女兒鄱陽長公主提了一句,鄱陽就提出了反對,她雖偏疼小兒子些,但對女兒也是疼愛的,女兒的意見她不可能不顧,幼雨這孩子也一貫惹人疼,她便取消了這意思。隻從其他世家女裏挑就是了。
劉太後自己也是做人母親、做人外祖母的,曉得女兒的心思,卻不想世家女們皆有父有母,有祖母有外祖母,誰有願意將閨女嫁去皇家?
實不過她確實雙標罷了。
劉太後端著一國太後的範說了些場麵話,這才開始這場盛宴,“哀家素聞女子多才,今日可一觀了。姑娘們都隻管使出你們的本事來,哀家特請了衛夫人、端華夫人、雲容夫人三位大家,再加上哀家和皇後,五人共作裁斷。究竟是洛陽女子更出彩,還是我大晉各地的女子更出彩,哀家拭目以待。”
衛夫人自不必說,書聖王羲之的姨母兼書法課老師,一手簪花小楷寫的精妙無比,可以說,十個世家女裏就有九個都是跟著衛夫人的貼寫的字。
端華夫人和雲容夫人倒是出乎意料了。端華夫人是謝安的妻子劉氏,因劉氏出嫁前便就十分有才,又嫁給了多才多藝的謝安,兩人是真正的一拍即合,琴瑟和鳴。謝安隱居東山的時候就經常一起吟詩作對找樂子,夫妻倆生活非常美滿。端華夫人的封號“端華”是因為她在女子中的地位非常特別,她有一個宰相夫君,自身又有大才,故封“端華”。嗯,其實這個封號還有先帝的一個惡趣味在……這就要說到名相謝安的“懼內”了。
不管謝安本人在外頭到底風不風流,隻要迴到家裏就唯夫人馬首是瞻,夫人說東他不往西,對夫人敬愛了個十足十。
據說有一次劉夫人在家看歌舞,但謝安一進來,她就讓人拿帳子把舞姬擋起來,讓謝安看不成,謝安可能想和夫人一同觀看,畢竟這年頭也沒啥娛樂。劉夫人淡定地說:“恐傷盛德。”謝安就作罷,乖乖退卻。看不慣劉夫人的那些人就她拿《關雎》來諷刺她:“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詩言後妃之德,劉夫人卻絲毫不怯:反問“這是誰寫的詩?”來人說:“這是聖人周公寫的。”鍾夫人直言:“怪不得。要是周婆,就不會這麽寫了。”
先帝聽說了宰相在家的“苦日子”,就給宰相夫人封號“端華”,意思是叫她大度些、賢惠些,封號上惡心人,劉夫人卻坦然受之,之後依然故我。謝安依然和夫人感情很好,這人家兩口子的事情,就是皇帝來了也管不住啊。行行行,你要懼內就懼內,老子不管了!
劉太後此番請來端華夫人,也沒請錯人。在座諸女都認可端華夫人的才華,嗯,也佩服她能抓住自己夫君的身心……
她們早對端華夫人十分好奇,但平日裏哪能見到這位老夫人啊,也就是今日的場合能見到,要是能得到她的指點,倒也十分劃算。至於端華夫人會不會偏心謝家姑娘,她們倒是不擔心的,劉夫人是直來直往的性子,有一說一,對夫君尚且如此,對孫女和侄孫女偏心倒是更不可能的了。
另一位評委倒是十分出乎意料。雲容夫人名字就是雲容,父親是清流官員,十五歲時父親被誣陷致死,母親病死,全家就剩了她一個。哪怕皇帝沒有抄家她也是孑然一身了。與她有婚約的未婚夫悔婚另娶,她立誓終身不嫁,從此寫詩賣畫養活自己。後來案子沉冤得雪,雲容夫人身為忠臣之後,自然也有人願意求娶,但她都拒了。繼續沉迷書畫不可自拔。後來名聲大噪,成了一代不輸於衛夫人的書畫大家。
雲容夫人是三個大家中最年輕的,而且終身未婚,劉太後將她請來做評委,也算不拘一格了。衛夫人雖喪偶,但還成過婚,有過子女,雲容夫人是真正的孑然一身。她不缺錢財,不缺容貌,隻愛書畫,是真正與在場諸位女子都無關的人。
五個人就有五張票,絕不會出現持平的狀況。劉太後隨機抽出十八個女子比試,九個來自洛陽,九個來自各地。也是恰好的奇數。
劉太後和王皇後(不是琅琊王氏的王)坐在高位,幾個評委坐在他們下首。
劉太後說:“今日哀家負責抽取比試的姑娘,皇後便負責抽取書畫和出題吧。”
王皇後笑:“母後相邀,不敢不從。”
隻見劉太後從兩個裝滿蘭花箋的小盒子裏各抽出一張,笑道:“二和二百三十一。”
先前抽到二號的女子和二百三十一號的女子都站了起來,向太後施禮。郗神殊定睛一看,二號是陸家嫡次女陸惠,二百三十一號她不認得。
太後身邊的楊姑姑專門主持這次群芳宴,對四百名閨秀已是了如指掌:“請平成陸氏陸二姑娘陸惠與弘農楊氏楊三姑娘到這邊來。”
這便是邀她們上台了。
這時,王皇後也從她麵前的盒子裏拿東西出來:“本宮想了個妙訣,裏麵是兩塊玉石,紅者為書,綠者為畫。其餘大小、光滑皆相同。”摸了一塊紅色的玉石,便是比書了。“今日滿堂嬌,二位姑娘便書一首《芙蓉賦》吧。”
楊姑姑道:“請兩位姑娘做準備,時間是一炷香。”
“是。”兩位姑娘齊聲道。
一炷香大概就是半小時,四分之一個時辰,九組比賽完大概要三個時辰。足足六個小時啊……郗神殊很有些怨念。劉太後為了一己之私,把我困在這無聊六個小時。這是人幹的出的事?
然而她很快真香了,隻要不是她比賽,看別人比賽,還是很有幾分意思的。
郗神殊看著兩個容貌相當的姑娘提筆寫字,雖不知她們結果如何,看這姿勢便知二人寫的都是簪花小楷了,不知衛夫人看了作何感想。
衛夫人……衛夫人看著麵前相差無幾的兩頁書,陷入了沉默。
近年來確實很多人習她的帖子入門,但是寫的這樣像的,嗯……世間少有。這兩份作品傳到她這裏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個了,王皇後站楊姑娘,劉太後站陸姑娘,衛夫人……衛夫人就想說:這兩份作品有什麽差別麽?
劉太後想的是:陸姑娘家世比楊姑娘好啊,先列為孫媳候選人之一。
王皇後則是找個機會和婆婆做對,反正今日就是各看喜好,誰也別想說她“不孝”。
衛夫人認真看了看,楊姑娘的字更成熟一些:“楊姑娘為上。”
傳給了端華夫人和雲容夫人。
端華夫人:……
雲容夫人:……
作者有話要說:劉太後:新安居然碰瓷我家寶貝孫子?
謝安:我懼內我高興
郗恢:我懼內我高興
王弘:我懼內我高興
橙橙橙:以上就是洛陽妻管嚴協會三任會長的交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