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後續風波
[紅樓]有仇不報枉為人子 作者:歸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黛玉走了, 楚元昭不顧自身狼狽,追了上去,怎奈黛玉這迴是真的氣惱了, 連心愛的翡翠碧玉鬥都砸了出來。
“哐當”聲響,碧玉如洗的玉盅摔得粉碎, 楚元昭歎了口氣,鬆了手, 駕車的宮人如蒙大赦,趕著馬走遠了。
宮中本是禁馬的, 黛玉從不坐轎,江南士大夫門第的規矩, 曆來如此, 嚴禁以人為畜, 說來,亦是罕事,據聞衍聖公家裏,從不忌諱這些。
本朝早期尚武, 大臣們多騎馬上朝,家境清貧者,若是養不起馬,亦有騎驢、騎騾的, 曾有大臣恥笑其不成體統,太、祖聽聞,特賜其驢一頭, 令其騎驢上朝,自那後,再無嘲笑之聲。
故本朝,除年老體邁,格外病弱者,坐轎上朝,林家累世書香,祖上的規矩,乃早年留下來,先祖遺訓,自不敢有違。
清寧宮靠近前殿,東華門隻允太子出入,橫豎無旁人走,楚元昭又心疼黛玉走路累著,便不在意這些規矩繁禮。
黛玉迴了府又生了一場氣,過得兩日,氣消了,忽又聽聞滿城流言之事。
黛玉...............
見黛玉悶悶不樂,林母笑道;“不過是幾句閑言碎語,你打小聰明,何必在意這些,若懼怕悠悠之口,那這世間至人,怕所存無幾,凡事必有目的,你想暗中推波助瀾的人,總不會無緣無故的中傷你,必定有個緣故,這個緣故就要你自已去想了!”
黛玉今日穿著鵝黃百蝶衣,從宮裏迴來後,賭氣又命晴雯做了幾套一模一樣的衣衫,隻顏色用線略有不同。
黛玉蹙眉,思索著開口道:“父親已到朝中任職了,這事總不會是衝著父親來的,倒像和我有仇是的,隻是。”
黛玉兩頰微紅,忍著羞意慢慢說道:“妙遠哥哥早就說過,他的親事,是韓皇後生前所訂,無需他人插手,更不容任何人置喙。”
“我們有名訂之實,京城的高門府第,也都是要臉麵的,斷做不出惡意中傷之事,況勢不由人,妙遠哥哥的性情,世人盡知,他絕不會受任何人所擺布,我結仇的人有限,除了四公主,但四公主尚在守孝,牛國公府亦是明事理的。”
林母讚許的看了黛玉一眼,道:“四公主隻是個尋常人,她仰仗的是她的身份,但她身邊的人,卻可以借她的勢,狐假虎威,說些不清不楚,模模糊糊的話,自然會有人巴結她,人複雜而卑劣,悠悠之口最難防,但同時,又最無力,人隻有在觸犯到自已身切利益之時,才會大動肝火,有嫉恨之心,你如今和咱家,受些言語誹謗,空口白牙的,胡諂些鬼話,不足為懼,不過是小人之徑爾。”
黛玉若有所思,問林母道:“那祖母,我應該怎麽辦?就由著她們說嗎?”
林母一笑,撫著黛玉的秀發道:“你心裏已有了決斷,又何必問我,防是防不住的,解釋亦是無用功,隻會令人恥笑,不必理會,我自行端坐正,何須理會眾人之言,況且,你的身份亦非等閑,牽一發而動全身,至於,宮內的四公主,嘉安大公主在宮裏,阮太後亦是再明白不過的人,她會給我們林府一個交代,世人多愚鈍,且盲目,見了風向,流言自消。”
黛玉小聲說:“我就知道,祖母一定會有辦法的,我也不是為這個生氣,隻是,妙遠哥哥拙嘴笨舌,說話討人厭得很,要麽是說些哄人的甜言蜜語,要麽動不動譏諷我,氣死人啦。”
黛玉嘟著小嘴巴,委委屈屈的和林母訴苦,她容貌秀美,五官再不複年幼時的稚嫩,現已頗具風華,縱是小兒女之態,亦是靈動之姿,可愛至極。
林母挑了挑眉,逗她:“既如此,昨兒周家來信,你的周哥哥要迴京了,把你訂給他家如何?悔婚又何妨,咱們林家的女兒有的是人家求娶。”
黛玉滿臉窘迫之色,結結巴巴的說:“祖母,你怎麽能說這種話,我拿周哥哥可是當親哥哥的,玩伴,朋友,再沒旁的意思。”
見黛玉眼中清澈如水,手足無措,話都說不利落了,便知她心底之坦蕩,對周介甫絕無他意,林母一笑,她不得不防,黛玉既是日後的太子妃,一國之母,就不容有半點關於汙水,小事不足掛齒,但凡事扯到男女之事上,女子定會遭到難以承受的汙蔑,周小甫的一腔心意,一場空,希望那孩子早些想明白才好。
阮太後的手段極快,嘉安大公主到壽安宮走了一趟,前朝才出來,後腳四公主便啟程到皇覺寺為其母祈福了,既是祈福,身邊的宮人亦用不得許多,有自尋出路,有出宮的,也有如沈家上旨請其族女歸家的。
四公主哭啼不休,大鬧了一場,還是被押到了皇覺寺看管了起來。
牛國公府上下,均是眼前一黑,欲哭無淚,他們就不明白了,四公主這到底是為什麽呢?有什麽想不開的,貴妃已然死了,隻要四公主安安分分的,侍奉好太後和陛下,念在往日的情份,陛下定然給自個女兒選個極好的人家,公主之尊,是何等榮耀顯貴的福氣,就是他們國公府,出了個公主外孫女,亦是極光彩的臉麵。
哪怕和太子殿下,有何不睦?難道太子殿下日後登基,會難為一個天家女不成?章柳一係,和太子殿下有不共戴天之仇,沒看到章妃兒子都死光了,她還活著呢,太子殿下也沒說,拎把劍去把章妃砍了。
再說您為難就為難吧,為難個大臣之女做什麽,人家是板上釘釘,名正言順的太子妃,日後的國母,手段卑劣下作,即使阮太後不計較,人家日後成了皇後,就不會報複嗎?貴為皇後之時,苛責一個已經出嫁的公主,易如反掌。
牛國公府的全家老小,死活也想不明白四公主到底是圖啥?竟然心胸狹隘,目光短淺至此,甚至仇也沒報,反把自個搭了進去。
待收到牛香凝的書信後,牛國公府徹底對四公主失望了,愚不可及的蠢貨,放著自家人不親近,去親近一個外姓人,還被人攛掇著當槍使,略勸兩句,反挨了罰了。
牛國公心灰意冷,深感惋惜,惋惜的是族中好好的女孩家,聰明睿智,心胸豁達,被四公主連累到廟裏去了,囑咐不必接她,她離了四公主身邊,隻剩下幾個不成器的小丫頭們,四公主孩童心性,恐被哄了去。一念貴妃娘娘救其父之恩,二念家族撫育教導之恩,她留在四公主身邊,一為保全四公主,二為保全家族,倘所有人都棄四公主而去,甚至包括她,太後娘娘陛下縱是再寬厚,難免也會認為我們國公府趨炎附勢,人心涼薄。
牛國公輕歎,初時送牛香凝這個侄女兒入宮,也隻是見其素日沉默寡言,非輕佻之性,卻不想,竟如此聰慧,既識大體又知恩。但凡,女兒稍聰明些,肯親近她,堂堂貴妃,怎會被輕易氣死?至於四公主,不提也罷。
事已至此,牛國公思慮一番,先命老太太到榮府說了會話,請榮府大太太出麵,到林家去賠罪,再者,沈家教出這樣的好女兒,牛國公冷笑,沈明義再厲害,他也得去領教領教。
牛國公來沈府興師問罪,來得巧,沈明義恰好在家,沈明義的清高是出了名的,別說舊時勳貴國公,哪怕是當朝首輔登門,他也不會出來相迎,說來,還有樁舊事,沈明義年幼時,元帝巡視東山,微服出訪到沈家門上,沈家慌亂不已,沈明義時不過六七歲,沈父要帶他相迎,不情願去了,既不行禮,也不問安,反而不耐煩的問:“我可以迴去了嗎?我的書還沒有背完,貴人既然來了,長輩們接待就是了,和我一個小孩子有什麽關係,難道貴人見我一迴,就能讓我腹中學問多添幾鬥,明日便能考個狀元不成?”
沈父被嚇出了一身冷汗,抖若篩糠,麵白如紙。
元帝意味深長瞧了眼沈老大人笑道:“此子不凡,頗有沈家祖上遺風。”
元帝拍了拍沈明義的肩,溫聲勉勵道:“朕在金鑾殿上等著你,等你登科高中那一日,為朝廷效力。”
沈明義大大咧咧應聲是,收了元帝給的表禮,幹脆利落的迴書房背書了。
沈老大人是元帝登基後的第一任首輔,又兼半個帝師,與元帝君臣和睦,深知元帝性情之寬厚,自那以後,對沈明義愈發看重,親自帶到身邊教養,至於沈父,那次被嚇破了膽,後入官場,仕宦不順,倒是後話了。
沈明義連元帝那樣英明君主的麵子都不給,何況是牛國公了,沈家出麵相迎牛國公的是沈家兩位旁枝小官,牛國公冷哼一聲,麵露不悅。
到了書房,也懶怠寒暄之詞,質問道:“沈家教得好女兒,挑撥是非,攛掇著公主做下糊塗事來,沈家和我們府裏有仇,還是有怨?”
沈明義神色淡然,輕聲道:“請國公爺慎言,天家教女自有規範,豈是一介選侍可以挑唆的,至於仇怨之事,更無從談起。”
牛國公怒極反笑,寒聲道:“好,好一個沈寺卿,好一個沈家女兒,如今事已至此,索性林家也不是木頭,我這就去林府代四公主,給林老夫人請罪,四公主做下的事,我們認,起因事果,定要說個明明白白。”
此時,書房內一位五品侍郎服的中年人,滿麵愧色,對牛國公躬身一禮,愧聲道:“還請國公爺熄怒,此事與族兄無關,皆是下官教女無方。”
牛國公冷笑數聲,拂袖欲走時,沈明義遞過一張書信,牛國公不解地接過,一目四行,頓時瞪大了雙眼,渾身亂顫,沉聲道:“沈家好算計,牛某甘拜下風。”
沈明義麵露譏諷,目光冷峻,薄唇張合,說出來的話擲地有聲:“我沈家綿延千年之久,若想依附裙帶之光,何須等到今日,別說她沈思煙如今不過一介貴人,哪怕日後是貴妃,皇貴妃,我沈家也不屑攀附,她被何人利用,我不知曉,亦不關心,此女忤逆家族,自作主張,一意妄行,族中長老已將其削除宗藉,沈家自有族規,凡沈氏女絕不為妾。”
這一席話聽得牛國公麵上火辣辣的,怒從心起,又聽到沈思煙被除藉,那怒火自消了大半,嗔目結舌。
沈明義淡淡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沈家的子嗣,就要守沈家的規矩,至於到林府闡明之事,國公大人請自便。”
話說到這個份上,那就沒什麽可說的了,牛國公麵色漲紅,怒而離去。
繼四公主被送入皇覺寺後,京中很快出現了奇聞,蓋過了四公主的風光,那就是四公主的伴讀,在周貴妃娘娘宮中,不知用何妖法媚上,竟得了帝王青眼,納為貴人。
這本是一樁小事,但無奈貴人前腳至沈家,沈家拒不領旨不說,後腳就把沈貴人給革除宗籍了。
沈家把妃嬪除藉,立刻受到了京城全體矚目,沈家和沈貴人,一時風頭無兩。
太平年景,勳貴子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的嬌養,多不成器,試圖以女晉身,攀附裙帶之光的人家,數不勝數,唐時還有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詩呢,這並不丟人,亦不可恥,隻是說出來不大好聽而已,再不好聽,日子也是自個過,並不是所有的人家,都守著清高兩字當飯吃。
當然,沈家此舉也算情理之中,人家祖上出的首輔、重臣,官員一本冊子都寫不完,一個貴人,沈家看不到眼裏,再正常不過了。
清貴麽,尊嚴如性命,氣節為信念,但,沈家已不複先時榮光,若沈氏女有幸產育皇嗣,無論是皇子還是公主,對沈家也都是錦上添花的美事,沈家這也忒狂了些,簡直是狂得沒邊,說得難聽些,就是不知好歹。
沈家不給麵子,楚景也沒什麽好惱怒的,沈家女子絕不為妾的事,世人盡知,皇祖母也曾多次讚沈家世守家風,德行高節,楚景甚至曾聽說,昭陽姑媽年輕時,元帝欲為其擇附馬,相中的便是沈家子弟,隻是後來,昭陽姑媽立意不肯嫁人,這才罷了。
但為了帝王顏麵,楚景也得把沈明義叫過來問話,美其名曰垂訓,沈明義也沒什麽好說的,冷著一張臉,迴話不帶半點熱活氣,就是一句話,先祖立規,後人遵從,方為孝。
坦白來說,楚景這個年紀,對女色已極為淡薄,那些熾熱的愛與恨,早隨著故人的離世,埋葬在歲月的長河中了,再者,昨日到周貴妃宮中,也不過是坐會子,享一享難得的清淨,周貴妃長年禮佛,不承寵多年,因多年情分,楚景偶爾會到她宮裏坐坐。
未曾想,昨天多吃了兩杯,醒來,周貴妃誠惶誠恐請罪,沈思煙哭得梨花帶雨,皇帝睡了女兒身邊的伴讀,放在哪一朝也不好聽,僵持之際,阮太後派柳嬤嬤請帝王臨駕壽安宮,因顧念著沈家的門第,才給了個貴人的份位。
若依楚景私心而論,爬床之女,心懷不軌,不賜她碗藥就是便宜她了,女人和能幹之臣,孰輕孰重?壓根沒有可比性,楚景早過了兒女情長的年月了。
沈明義一板一眼背家規,楚景也沒了安撫的心思,不輕不重的訓誡了兩句,約摸一盞茶的功夫,方命他出宮。
至於沈思煙這個沈氏女,楚景和沈明義都沒有提起。
沈家貴人之事,以沈明義垂訓為了局,自此後,無論沈思煙用盡手段,費盡心機,沈家上下老小從未踏入後宮半步,便是外人問起,沈家族人皆是如出一轍的漠不關心,隻因,有個鐵腕族長的痛苦,是外人所不能理解的,誰敢認沈貴人作親眷,那就和他一樣,革除宗藉。
便是黛玉也未想到,竟有如此奇特之事,賈敏出門赴宴,迴府略喝了杯茶,命人叫了黛玉來,黛玉心中惴惴,很是忐忑,祖母和母親都很疼愛她,但打小受過母親威壓的,黛玉一怕母親冷臉,二怕母親失望。
賈敏慢條斯理飲了杯茶,足有一刻鍾功夫,黛玉手中的帕子絞成一團,頭越垂越低,阿翡在外頭院子裏打轉,同樣提心吊膽,躲在外頭聽屋裏的聲,隻聽到裏麵靜極了,一比動靜也無,雖然同樣畏懼母親的嚴肅,卻還是磨磨蹭蹭找了個由頭進來,賴在屋裏沒話找話,腳就像釘在地毨上,抬不動腿。
賈敏又是好氣又是好笑,重重摞下茶杯,阿翡嚇得一哆嗦,閉眼撲了過去,口中嚷道:“母親,別打姐姐,別打姐姐,要打打我,打我就行。”
賈敏見她肉嘟嘟的小胖臉,青白一片,哭笑不得,沉下臉,訓道:“站好,一天天的有沒有姑娘家的樣子了。”
阿翡身上一激靈,下意識站在原地,一動不敢動。
賈敏斂去嘴角的笑意,板起臉道:“告訴嬤嬤多少天了,每日須將飯食減半,這有大半個月了,身上不見半點清減。”
阿翡聳拉著小臉,垂手迴話,說話的語氣,霎時變得有氣無力:“嬤嬤已經控製我的點心了,母親,我每日說話都乏力得很。”
黛玉失笑,不敢笑出聲來,忙低了頭,依然招來賈敏的一記狠瞪。
“哦,那是誰方才生龍活虎的大喊?”賈敏挑了挑眉。
阿翡捏著小手,可憐巴巴的說:“母親,那是情急失態呀,我以為您要打姐姐呢,您告訴嬤嬤,她如果敢違令,就把她全家趕出去,她哪裏敢對我寬容,不止點心,連每日膳食都不許我吃飽。”越說越可憐,阿翡的眼圈都紅了,黛玉亦是美目泛紅,歎了聲。
賈敏神情冷漠,完全感受不到阿翡的委屈,似笑非笑的問:“你們倆對我的話不滿?”
阿翡哪敢說不滿,她更不敢反抗,賈敏在她心裏是根深蒂固的可怕,連很可怕的大舅母也沒有母親可怕,阿翡狂搖頭,表示自個並無不滿,黛玉站起身,欲言又止,在收到親娘若有若無的警告,黛玉決定做一個識時務的貼心小棉襖。
“既如此,自今日起,你每日在花園需走滿一個時辰,若是還不見清減,那就隻能請大夫來診治用藥了。”賈敏一言定板,端的是一派冷酷無情。
阿翡如喪考妣,像秋後打了霜的茄子,全身的力氣被抽走了一樣,有氣無力的行了禮,被聽到話的嬤嬤們扶了出去。
“還有你,我素日怎麽和你說的,女孩兒家要斯文,你這樣任性,你妹妹日後怎麽辦?我年輕時,頂著天下悠悠之口,飽受指點,日日打馬招搖過市,也沒被人說成悍婦。”賈敏越說火氣越大。
黛玉乖乖起身,低頭認錯,小聲說:“母親,女兒知道錯了,是女兒輕狂了,是女兒行事不謹,女兒讓母親失望了。”
見她服帖,賈敏捏了捏眉心,冷聲道:“靜心篇給我抄一百遍,抄不完不許出門。”
黛玉忙點頭認罰,臨走時,又不肯走,試探著說道:“母親,妹妹她?”
話還沒說完,一杯茶盅砸在地上,賈敏柳眉豎起,冷笑道:“自個還自顧不暇,非要妨我的眼,什麽姐妹情深,這會子想到阿翡了,前幾日那等囂張氣焰的時候,怎麽沒想到阿翡呢?”
黛玉眼圈紅透,淚珠兒在眼中打轉,賈敏心驀地一軟,心中還壓著火,不想再說,揮手令黛玉下去。
晚間,林海迴來聽聞此事,特地到黛玉院中安撫了一迴,卻見黛玉笑語盈盈,一如往常,方安了心,迴來惱賈敏道:“好好的,訓孩子做什麽?她又不是不懂事,再沒有比玉兒更懂事更貼心更聰明的好孩子。”
但凡說到黛玉,林海必定是神采奕奕,眉飛色舞,賈敏白他一眼,懶得理他。
林海又嘀咕道:“你在家裏也天天欺負我,玉兒架子大,怎麽了,我林家的女兒又不愁嫁,那臭小子惹玉兒生氣,玉兒就該惱他,難道不言不語的忍著,就是好姑娘,大家閨秀了?玉兒善解人意,最可人疼,肯定是那小子欺負玉兒了,活該,摔一兩個茶盅算什麽?我林家的女兒又不是麵團。”
話還沒說完,迎麵飛來一個茶杯,林海身手敏捷,堪堪躲過,後怕的拍了拍胸口,暗道僥幸。
賈敏冷笑道:“你當玉兒是我,我嫁你後,就離開了京城,才躲過是是非非,玉兒日後是要長留京城的,她的一舉一動,受天下人矚目,若不把謹言慎行,刻在骨子裏,今時這種流言滿城,隻是小事爾,還有,我性情厲害,我是公然罵過你,還是打過你?我嫌棄玉兒厲害?心疼外人?這才叫鬼話,誰人沒有私心,我疼任何人,能越過玉兒去,我是沒見過權勢滔天,還是沒見過富貴榮華?”
林海麵上訕訕的,陪笑道:“這不是說順嘴了嗎?你是親娘的,自然是心疼玉兒的,我就是覺得,這隻是一樁小事,何必大動幹戈,玉兒是女孩兒家,心細敏感 ,你這麽不留情麵的教訓她,我怕她難過。”
“你們一個個的,都把玉兒當成寶貝疙瘩,母親連句重話也不肯說她,一聽我訓了玉兒,你著急忙慌,衣服也不換,先去看望玉兒,和玉兒年齡相仿的姑娘,有的都嫁人生子,獨我們府裏,上下老小,還拿玉兒當孩童待,疼也無妨,也該有個度,怎麽犯了錯,說也說不得,訓也訓不得,我不管這是何處的理,我的孩子絕不容如此散漫,任由世人拈到錯處,指指點點。”賈敏斬釘截鐵的說。
林海小心翼翼的說:“你也太嚴苛了,玉兒還小呢,慢慢教就是了。”
賈敏冷笑:“漂亮話我自個不會說?紅臉都讓你做了,白臉我不唱,誰來唱?”
林如海被賈敏懟得渾身不自在,他發現今天自家夫人吃了炸、藥,非常不可理喻,一甩袖,摞下句和你說不明白,自個跑到書房去歇下。
晚間,賈敏到林母處請安,林母笑道:“玉兒還小,她心裏是明白的,方才過來向我認錯,還讓我勸你不要生氣。”
賈敏苦笑:“母親,您瞧瞧,方才夫君迴府和我鬧了一場,不就是教孩子長個記性的小事嗎?他非說我,大動肝火,小題大作,不可理喻。”
給林海上完眼藥,賈敏方道:“我知道玉兒聰明,早年骨子裏帶著不知打哪來的多愁善感,好容易改過來了,又變得目無下塵,性情高傲,這兩年冷眼看著好了些,我隻怕她性情再變,孩童出生時是一張白紙,越大越定性,若是現在輕拿輕放,日後再難教她。”
林母拍了拍賈敏的手寬慰道:“我知道你要強,愛子心切,你放心,玉兒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她也許不會成為我
“哐當”聲響,碧玉如洗的玉盅摔得粉碎, 楚元昭歎了口氣,鬆了手, 駕車的宮人如蒙大赦,趕著馬走遠了。
宮中本是禁馬的, 黛玉從不坐轎,江南士大夫門第的規矩, 曆來如此, 嚴禁以人為畜, 說來,亦是罕事,據聞衍聖公家裏,從不忌諱這些。
本朝早期尚武, 大臣們多騎馬上朝,家境清貧者,若是養不起馬,亦有騎驢、騎騾的, 曾有大臣恥笑其不成體統,太、祖聽聞,特賜其驢一頭, 令其騎驢上朝,自那後,再無嘲笑之聲。
故本朝,除年老體邁,格外病弱者,坐轎上朝,林家累世書香,祖上的規矩,乃早年留下來,先祖遺訓,自不敢有違。
清寧宮靠近前殿,東華門隻允太子出入,橫豎無旁人走,楚元昭又心疼黛玉走路累著,便不在意這些規矩繁禮。
黛玉迴了府又生了一場氣,過得兩日,氣消了,忽又聽聞滿城流言之事。
黛玉...............
見黛玉悶悶不樂,林母笑道;“不過是幾句閑言碎語,你打小聰明,何必在意這些,若懼怕悠悠之口,那這世間至人,怕所存無幾,凡事必有目的,你想暗中推波助瀾的人,總不會無緣無故的中傷你,必定有個緣故,這個緣故就要你自已去想了!”
黛玉今日穿著鵝黃百蝶衣,從宮裏迴來後,賭氣又命晴雯做了幾套一模一樣的衣衫,隻顏色用線略有不同。
黛玉蹙眉,思索著開口道:“父親已到朝中任職了,這事總不會是衝著父親來的,倒像和我有仇是的,隻是。”
黛玉兩頰微紅,忍著羞意慢慢說道:“妙遠哥哥早就說過,他的親事,是韓皇後生前所訂,無需他人插手,更不容任何人置喙。”
“我們有名訂之實,京城的高門府第,也都是要臉麵的,斷做不出惡意中傷之事,況勢不由人,妙遠哥哥的性情,世人盡知,他絕不會受任何人所擺布,我結仇的人有限,除了四公主,但四公主尚在守孝,牛國公府亦是明事理的。”
林母讚許的看了黛玉一眼,道:“四公主隻是個尋常人,她仰仗的是她的身份,但她身邊的人,卻可以借她的勢,狐假虎威,說些不清不楚,模模糊糊的話,自然會有人巴結她,人複雜而卑劣,悠悠之口最難防,但同時,又最無力,人隻有在觸犯到自已身切利益之時,才會大動肝火,有嫉恨之心,你如今和咱家,受些言語誹謗,空口白牙的,胡諂些鬼話,不足為懼,不過是小人之徑爾。”
黛玉若有所思,問林母道:“那祖母,我應該怎麽辦?就由著她們說嗎?”
林母一笑,撫著黛玉的秀發道:“你心裏已有了決斷,又何必問我,防是防不住的,解釋亦是無用功,隻會令人恥笑,不必理會,我自行端坐正,何須理會眾人之言,況且,你的身份亦非等閑,牽一發而動全身,至於,宮內的四公主,嘉安大公主在宮裏,阮太後亦是再明白不過的人,她會給我們林府一個交代,世人多愚鈍,且盲目,見了風向,流言自消。”
黛玉小聲說:“我就知道,祖母一定會有辦法的,我也不是為這個生氣,隻是,妙遠哥哥拙嘴笨舌,說話討人厭得很,要麽是說些哄人的甜言蜜語,要麽動不動譏諷我,氣死人啦。”
黛玉嘟著小嘴巴,委委屈屈的和林母訴苦,她容貌秀美,五官再不複年幼時的稚嫩,現已頗具風華,縱是小兒女之態,亦是靈動之姿,可愛至極。
林母挑了挑眉,逗她:“既如此,昨兒周家來信,你的周哥哥要迴京了,把你訂給他家如何?悔婚又何妨,咱們林家的女兒有的是人家求娶。”
黛玉滿臉窘迫之色,結結巴巴的說:“祖母,你怎麽能說這種話,我拿周哥哥可是當親哥哥的,玩伴,朋友,再沒旁的意思。”
見黛玉眼中清澈如水,手足無措,話都說不利落了,便知她心底之坦蕩,對周介甫絕無他意,林母一笑,她不得不防,黛玉既是日後的太子妃,一國之母,就不容有半點關於汙水,小事不足掛齒,但凡事扯到男女之事上,女子定會遭到難以承受的汙蔑,周小甫的一腔心意,一場空,希望那孩子早些想明白才好。
阮太後的手段極快,嘉安大公主到壽安宮走了一趟,前朝才出來,後腳四公主便啟程到皇覺寺為其母祈福了,既是祈福,身邊的宮人亦用不得許多,有自尋出路,有出宮的,也有如沈家上旨請其族女歸家的。
四公主哭啼不休,大鬧了一場,還是被押到了皇覺寺看管了起來。
牛國公府上下,均是眼前一黑,欲哭無淚,他們就不明白了,四公主這到底是為什麽呢?有什麽想不開的,貴妃已然死了,隻要四公主安安分分的,侍奉好太後和陛下,念在往日的情份,陛下定然給自個女兒選個極好的人家,公主之尊,是何等榮耀顯貴的福氣,就是他們國公府,出了個公主外孫女,亦是極光彩的臉麵。
哪怕和太子殿下,有何不睦?難道太子殿下日後登基,會難為一個天家女不成?章柳一係,和太子殿下有不共戴天之仇,沒看到章妃兒子都死光了,她還活著呢,太子殿下也沒說,拎把劍去把章妃砍了。
再說您為難就為難吧,為難個大臣之女做什麽,人家是板上釘釘,名正言順的太子妃,日後的國母,手段卑劣下作,即使阮太後不計較,人家日後成了皇後,就不會報複嗎?貴為皇後之時,苛責一個已經出嫁的公主,易如反掌。
牛國公府的全家老小,死活也想不明白四公主到底是圖啥?竟然心胸狹隘,目光短淺至此,甚至仇也沒報,反把自個搭了進去。
待收到牛香凝的書信後,牛國公府徹底對四公主失望了,愚不可及的蠢貨,放著自家人不親近,去親近一個外姓人,還被人攛掇著當槍使,略勸兩句,反挨了罰了。
牛國公心灰意冷,深感惋惜,惋惜的是族中好好的女孩家,聰明睿智,心胸豁達,被四公主連累到廟裏去了,囑咐不必接她,她離了四公主身邊,隻剩下幾個不成器的小丫頭們,四公主孩童心性,恐被哄了去。一念貴妃娘娘救其父之恩,二念家族撫育教導之恩,她留在四公主身邊,一為保全四公主,二為保全家族,倘所有人都棄四公主而去,甚至包括她,太後娘娘陛下縱是再寬厚,難免也會認為我們國公府趨炎附勢,人心涼薄。
牛國公輕歎,初時送牛香凝這個侄女兒入宮,也隻是見其素日沉默寡言,非輕佻之性,卻不想,竟如此聰慧,既識大體又知恩。但凡,女兒稍聰明些,肯親近她,堂堂貴妃,怎會被輕易氣死?至於四公主,不提也罷。
事已至此,牛國公思慮一番,先命老太太到榮府說了會話,請榮府大太太出麵,到林家去賠罪,再者,沈家教出這樣的好女兒,牛國公冷笑,沈明義再厲害,他也得去領教領教。
牛國公來沈府興師問罪,來得巧,沈明義恰好在家,沈明義的清高是出了名的,別說舊時勳貴國公,哪怕是當朝首輔登門,他也不會出來相迎,說來,還有樁舊事,沈明義年幼時,元帝巡視東山,微服出訪到沈家門上,沈家慌亂不已,沈明義時不過六七歲,沈父要帶他相迎,不情願去了,既不行禮,也不問安,反而不耐煩的問:“我可以迴去了嗎?我的書還沒有背完,貴人既然來了,長輩們接待就是了,和我一個小孩子有什麽關係,難道貴人見我一迴,就能讓我腹中學問多添幾鬥,明日便能考個狀元不成?”
沈父被嚇出了一身冷汗,抖若篩糠,麵白如紙。
元帝意味深長瞧了眼沈老大人笑道:“此子不凡,頗有沈家祖上遺風。”
元帝拍了拍沈明義的肩,溫聲勉勵道:“朕在金鑾殿上等著你,等你登科高中那一日,為朝廷效力。”
沈明義大大咧咧應聲是,收了元帝給的表禮,幹脆利落的迴書房背書了。
沈老大人是元帝登基後的第一任首輔,又兼半個帝師,與元帝君臣和睦,深知元帝性情之寬厚,自那以後,對沈明義愈發看重,親自帶到身邊教養,至於沈父,那次被嚇破了膽,後入官場,仕宦不順,倒是後話了。
沈明義連元帝那樣英明君主的麵子都不給,何況是牛國公了,沈家出麵相迎牛國公的是沈家兩位旁枝小官,牛國公冷哼一聲,麵露不悅。
到了書房,也懶怠寒暄之詞,質問道:“沈家教得好女兒,挑撥是非,攛掇著公主做下糊塗事來,沈家和我們府裏有仇,還是有怨?”
沈明義神色淡然,輕聲道:“請國公爺慎言,天家教女自有規範,豈是一介選侍可以挑唆的,至於仇怨之事,更無從談起。”
牛國公怒極反笑,寒聲道:“好,好一個沈寺卿,好一個沈家女兒,如今事已至此,索性林家也不是木頭,我這就去林府代四公主,給林老夫人請罪,四公主做下的事,我們認,起因事果,定要說個明明白白。”
此時,書房內一位五品侍郎服的中年人,滿麵愧色,對牛國公躬身一禮,愧聲道:“還請國公爺熄怒,此事與族兄無關,皆是下官教女無方。”
牛國公冷笑數聲,拂袖欲走時,沈明義遞過一張書信,牛國公不解地接過,一目四行,頓時瞪大了雙眼,渾身亂顫,沉聲道:“沈家好算計,牛某甘拜下風。”
沈明義麵露譏諷,目光冷峻,薄唇張合,說出來的話擲地有聲:“我沈家綿延千年之久,若想依附裙帶之光,何須等到今日,別說她沈思煙如今不過一介貴人,哪怕日後是貴妃,皇貴妃,我沈家也不屑攀附,她被何人利用,我不知曉,亦不關心,此女忤逆家族,自作主張,一意妄行,族中長老已將其削除宗藉,沈家自有族規,凡沈氏女絕不為妾。”
這一席話聽得牛國公麵上火辣辣的,怒從心起,又聽到沈思煙被除藉,那怒火自消了大半,嗔目結舌。
沈明義淡淡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沈家的子嗣,就要守沈家的規矩,至於到林府闡明之事,國公大人請自便。”
話說到這個份上,那就沒什麽可說的了,牛國公麵色漲紅,怒而離去。
繼四公主被送入皇覺寺後,京中很快出現了奇聞,蓋過了四公主的風光,那就是四公主的伴讀,在周貴妃娘娘宮中,不知用何妖法媚上,竟得了帝王青眼,納為貴人。
這本是一樁小事,但無奈貴人前腳至沈家,沈家拒不領旨不說,後腳就把沈貴人給革除宗籍了。
沈家把妃嬪除藉,立刻受到了京城全體矚目,沈家和沈貴人,一時風頭無兩。
太平年景,勳貴子弟榮華富貴、錦衣玉食的嬌養,多不成器,試圖以女晉身,攀附裙帶之光的人家,數不勝數,唐時還有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詩呢,這並不丟人,亦不可恥,隻是說出來不大好聽而已,再不好聽,日子也是自個過,並不是所有的人家,都守著清高兩字當飯吃。
當然,沈家此舉也算情理之中,人家祖上出的首輔、重臣,官員一本冊子都寫不完,一個貴人,沈家看不到眼裏,再正常不過了。
清貴麽,尊嚴如性命,氣節為信念,但,沈家已不複先時榮光,若沈氏女有幸產育皇嗣,無論是皇子還是公主,對沈家也都是錦上添花的美事,沈家這也忒狂了些,簡直是狂得沒邊,說得難聽些,就是不知好歹。
沈家不給麵子,楚景也沒什麽好惱怒的,沈家女子絕不為妾的事,世人盡知,皇祖母也曾多次讚沈家世守家風,德行高節,楚景甚至曾聽說,昭陽姑媽年輕時,元帝欲為其擇附馬,相中的便是沈家子弟,隻是後來,昭陽姑媽立意不肯嫁人,這才罷了。
但為了帝王顏麵,楚景也得把沈明義叫過來問話,美其名曰垂訓,沈明義也沒什麽好說的,冷著一張臉,迴話不帶半點熱活氣,就是一句話,先祖立規,後人遵從,方為孝。
坦白來說,楚景這個年紀,對女色已極為淡薄,那些熾熱的愛與恨,早隨著故人的離世,埋葬在歲月的長河中了,再者,昨日到周貴妃宮中,也不過是坐會子,享一享難得的清淨,周貴妃長年禮佛,不承寵多年,因多年情分,楚景偶爾會到她宮裏坐坐。
未曾想,昨天多吃了兩杯,醒來,周貴妃誠惶誠恐請罪,沈思煙哭得梨花帶雨,皇帝睡了女兒身邊的伴讀,放在哪一朝也不好聽,僵持之際,阮太後派柳嬤嬤請帝王臨駕壽安宮,因顧念著沈家的門第,才給了個貴人的份位。
若依楚景私心而論,爬床之女,心懷不軌,不賜她碗藥就是便宜她了,女人和能幹之臣,孰輕孰重?壓根沒有可比性,楚景早過了兒女情長的年月了。
沈明義一板一眼背家規,楚景也沒了安撫的心思,不輕不重的訓誡了兩句,約摸一盞茶的功夫,方命他出宮。
至於沈思煙這個沈氏女,楚景和沈明義都沒有提起。
沈家貴人之事,以沈明義垂訓為了局,自此後,無論沈思煙用盡手段,費盡心機,沈家上下老小從未踏入後宮半步,便是外人問起,沈家族人皆是如出一轍的漠不關心,隻因,有個鐵腕族長的痛苦,是外人所不能理解的,誰敢認沈貴人作親眷,那就和他一樣,革除宗藉。
便是黛玉也未想到,竟有如此奇特之事,賈敏出門赴宴,迴府略喝了杯茶,命人叫了黛玉來,黛玉心中惴惴,很是忐忑,祖母和母親都很疼愛她,但打小受過母親威壓的,黛玉一怕母親冷臉,二怕母親失望。
賈敏慢條斯理飲了杯茶,足有一刻鍾功夫,黛玉手中的帕子絞成一團,頭越垂越低,阿翡在外頭院子裏打轉,同樣提心吊膽,躲在外頭聽屋裏的聲,隻聽到裏麵靜極了,一比動靜也無,雖然同樣畏懼母親的嚴肅,卻還是磨磨蹭蹭找了個由頭進來,賴在屋裏沒話找話,腳就像釘在地毨上,抬不動腿。
賈敏又是好氣又是好笑,重重摞下茶杯,阿翡嚇得一哆嗦,閉眼撲了過去,口中嚷道:“母親,別打姐姐,別打姐姐,要打打我,打我就行。”
賈敏見她肉嘟嘟的小胖臉,青白一片,哭笑不得,沉下臉,訓道:“站好,一天天的有沒有姑娘家的樣子了。”
阿翡身上一激靈,下意識站在原地,一動不敢動。
賈敏斂去嘴角的笑意,板起臉道:“告訴嬤嬤多少天了,每日須將飯食減半,這有大半個月了,身上不見半點清減。”
阿翡聳拉著小臉,垂手迴話,說話的語氣,霎時變得有氣無力:“嬤嬤已經控製我的點心了,母親,我每日說話都乏力得很。”
黛玉失笑,不敢笑出聲來,忙低了頭,依然招來賈敏的一記狠瞪。
“哦,那是誰方才生龍活虎的大喊?”賈敏挑了挑眉。
阿翡捏著小手,可憐巴巴的說:“母親,那是情急失態呀,我以為您要打姐姐呢,您告訴嬤嬤,她如果敢違令,就把她全家趕出去,她哪裏敢對我寬容,不止點心,連每日膳食都不許我吃飽。”越說越可憐,阿翡的眼圈都紅了,黛玉亦是美目泛紅,歎了聲。
賈敏神情冷漠,完全感受不到阿翡的委屈,似笑非笑的問:“你們倆對我的話不滿?”
阿翡哪敢說不滿,她更不敢反抗,賈敏在她心裏是根深蒂固的可怕,連很可怕的大舅母也沒有母親可怕,阿翡狂搖頭,表示自個並無不滿,黛玉站起身,欲言又止,在收到親娘若有若無的警告,黛玉決定做一個識時務的貼心小棉襖。
“既如此,自今日起,你每日在花園需走滿一個時辰,若是還不見清減,那就隻能請大夫來診治用藥了。”賈敏一言定板,端的是一派冷酷無情。
阿翡如喪考妣,像秋後打了霜的茄子,全身的力氣被抽走了一樣,有氣無力的行了禮,被聽到話的嬤嬤們扶了出去。
“還有你,我素日怎麽和你說的,女孩兒家要斯文,你這樣任性,你妹妹日後怎麽辦?我年輕時,頂著天下悠悠之口,飽受指點,日日打馬招搖過市,也沒被人說成悍婦。”賈敏越說火氣越大。
黛玉乖乖起身,低頭認錯,小聲說:“母親,女兒知道錯了,是女兒輕狂了,是女兒行事不謹,女兒讓母親失望了。”
見她服帖,賈敏捏了捏眉心,冷聲道:“靜心篇給我抄一百遍,抄不完不許出門。”
黛玉忙點頭認罰,臨走時,又不肯走,試探著說道:“母親,妹妹她?”
話還沒說完,一杯茶盅砸在地上,賈敏柳眉豎起,冷笑道:“自個還自顧不暇,非要妨我的眼,什麽姐妹情深,這會子想到阿翡了,前幾日那等囂張氣焰的時候,怎麽沒想到阿翡呢?”
黛玉眼圈紅透,淚珠兒在眼中打轉,賈敏心驀地一軟,心中還壓著火,不想再說,揮手令黛玉下去。
晚間,林海迴來聽聞此事,特地到黛玉院中安撫了一迴,卻見黛玉笑語盈盈,一如往常,方安了心,迴來惱賈敏道:“好好的,訓孩子做什麽?她又不是不懂事,再沒有比玉兒更懂事更貼心更聰明的好孩子。”
但凡說到黛玉,林海必定是神采奕奕,眉飛色舞,賈敏白他一眼,懶得理他。
林海又嘀咕道:“你在家裏也天天欺負我,玉兒架子大,怎麽了,我林家的女兒又不愁嫁,那臭小子惹玉兒生氣,玉兒就該惱他,難道不言不語的忍著,就是好姑娘,大家閨秀了?玉兒善解人意,最可人疼,肯定是那小子欺負玉兒了,活該,摔一兩個茶盅算什麽?我林家的女兒又不是麵團。”
話還沒說完,迎麵飛來一個茶杯,林海身手敏捷,堪堪躲過,後怕的拍了拍胸口,暗道僥幸。
賈敏冷笑道:“你當玉兒是我,我嫁你後,就離開了京城,才躲過是是非非,玉兒日後是要長留京城的,她的一舉一動,受天下人矚目,若不把謹言慎行,刻在骨子裏,今時這種流言滿城,隻是小事爾,還有,我性情厲害,我是公然罵過你,還是打過你?我嫌棄玉兒厲害?心疼外人?這才叫鬼話,誰人沒有私心,我疼任何人,能越過玉兒去,我是沒見過權勢滔天,還是沒見過富貴榮華?”
林海麵上訕訕的,陪笑道:“這不是說順嘴了嗎?你是親娘的,自然是心疼玉兒的,我就是覺得,這隻是一樁小事,何必大動幹戈,玉兒是女孩兒家,心細敏感 ,你這麽不留情麵的教訓她,我怕她難過。”
“你們一個個的,都把玉兒當成寶貝疙瘩,母親連句重話也不肯說她,一聽我訓了玉兒,你著急忙慌,衣服也不換,先去看望玉兒,和玉兒年齡相仿的姑娘,有的都嫁人生子,獨我們府裏,上下老小,還拿玉兒當孩童待,疼也無妨,也該有個度,怎麽犯了錯,說也說不得,訓也訓不得,我不管這是何處的理,我的孩子絕不容如此散漫,任由世人拈到錯處,指指點點。”賈敏斬釘截鐵的說。
林海小心翼翼的說:“你也太嚴苛了,玉兒還小呢,慢慢教就是了。”
賈敏冷笑:“漂亮話我自個不會說?紅臉都讓你做了,白臉我不唱,誰來唱?”
林如海被賈敏懟得渾身不自在,他發現今天自家夫人吃了炸、藥,非常不可理喻,一甩袖,摞下句和你說不明白,自個跑到書房去歇下。
晚間,賈敏到林母處請安,林母笑道:“玉兒還小,她心裏是明白的,方才過來向我認錯,還讓我勸你不要生氣。”
賈敏苦笑:“母親,您瞧瞧,方才夫君迴府和我鬧了一場,不就是教孩子長個記性的小事嗎?他非說我,大動肝火,小題大作,不可理喻。”
給林海上完眼藥,賈敏方道:“我知道玉兒聰明,早年骨子裏帶著不知打哪來的多愁善感,好容易改過來了,又變得目無下塵,性情高傲,這兩年冷眼看著好了些,我隻怕她性情再變,孩童出生時是一張白紙,越大越定性,若是現在輕拿輕放,日後再難教她。”
林母拍了拍賈敏的手寬慰道:“我知道你要強,愛子心切,你放心,玉兒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她也許不會成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