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公然發難
[紅樓]有仇不報枉為人子 作者:歸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如海位居三品, 述職的折子,早就呈上了,迴京也有數日, 卻一直未接到麵聖的旨意。
朝廷例律:凡三品以上官員述職,不必經三院考核, 親向帝王麵呈即可。
對於政務,林如海心中有數, 江東近來也極其安穩,那麽自個受到帝王的冷淡的原因, 就唿之欲出了。
對此,林如海相當淡定, 借著此事, 順便拿來教導林祁, 在林如海這個當老子的看來,兒子的學業是他是指望不上的,光耀門楣,不墮祖上遺風什麽的, 指望那個臭小子,純屬白日發夢。
也隻能當老子的辛苦些,多教他些事理,免得日後不知天高地厚, 惹出禍事來。
卻未想到,林祁給了林如海一個天大的驚喜,林如海問起時, 林祁思考了一會,皺著小臉道:“父親,您的言外之意,兒子聽明白了,但兒子想問問父親,一生苦學,所為何來?”
不待林如海發話,林祁自顧自道:“儒家子弟,考取官名,入官場拚博,不外乎求名與利,或報效朝廷,或報效天下,聖人弟子,最重節氣,如果由父親來選,父親絕不會選擇做一介外戚,庸庸碌碌,對嗎?”
林祁說完話,順便揚了揚自個的小短眉,配上他平淡無奇的五官,委實稱不上好看二字。
林如海不忍直視,心道老子和夫人也不知造了什麽孽,生出個這麽醜的小子來,醜得出奇。
心如電閃,一刹那的嫌棄,沒有擋住林如海的震驚,他微微睜大雙眼,認真的打量下林祁,詫異的發現,平日在讀書上頭死活不開竊的臭小子,還是有點小聰明的,似乎也不是那麽無可救藥。
林如海挑了挑眉,示意林祁說下去,他年輕時生得斯文俊秀,高中探花,打馬遊街時,曾俘虜了一幫小姑娘小媳婦的芳心,現歲數上來了,也隻多了幾分儒雅與沉穩,容貌身姿依然稱得上賞心悅目。
林祁暗暗地撇了撇嘴,暗想,別以為小爺沒發現你剛剛嫌棄的眼神,一把年紀了,保養得這麽好,你是不是想背叛我娘,準備勾搭小姑娘,納妾?哼,老不修!你納一個試試,看我娘不揍死你。
林祁腦中翻了個白眼,用平淡的口吻說:“父親是聰明人,想必早有決斷,休說今日姐姐的婚事,不曾昭告天下,即使昭告天下,又與父親何幹,父親的所學不是為了姐姐,是為了家族與自己,所以,聖意又何足憂慮?再者,兒子不懂朝堂,也知道忌憚與猜疑兩個詞,尋常人家的父子,還有五指長短,或手心手背都是肉的說法,何況天家呢?父親忍得、等得,一定會有人給父親一個交代的。”
林如海的目光已經變了,他目光中的嫌棄已經變成不加掩飾的讚賞,這不免令整天受打擊的林祁,有點小得意,端起茶,假模假式的喝了一口。
林如海格外看不慣臭小子張狂的模樣,賞他腦門一個爆栗,訓道:“接著說。”
林祁不滿的撇了撇嘴,捂著頭,口中嘟嘟囔囔:“爹,你也太狠了,說錯了挨打挨罵,說對了照樣挨罰,這就沒意思了,再這樣下去,我都懷疑我是不是親生的了,爹,我和您說,這樣是不對的,您得恩威並施,賞罰分明,才是教子的正確方法。”
林如海都快被他氣笑了,冷冷的說;“看不出來,你對我還有挺多不滿?”
識時務為俊傑,林祁縮了縮脖子,陪笑道:“爹,沒有,沒有,兒子哪敢對您不滿,父親教導我,都是為了兒子好,兒子對父親的崇拜之情。”
“閉嘴,說正事”。林如海喝了他一聲。
林祁是徹底熄了反抗之心,他的命也忒苦了,親爹就是一個不講理還心狠手辣的暴君。
林祁想了想,說:“祖母告訴我殿下和他爹不合,有無解之仇的夙怨,那正常人的選擇肯定會是站邊,姐姐的事,能瞞過別人,肯定瞞不過天子,在天子看來,爹爹是不是五殿下的人,並不重要!因為,立場決定地位,爹爹會很尷尬,爹爹想做一個中正之臣,卻沒有選擇的機會,您取中正,兩不相靠,雙方都會視爹爹為叛逆,這是爹爹最為難的地方。”
“可是,兒子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來,爹爹會怎樣得到天子的信任?”林祁苦著臉。
林如海大笑一聲,揶揄道:“若讓你這個臭小子,隨便想想,就想出來了,那爹爹豈不是白做了這二十年的官,連個黃毛小兒也不如。”
-------------
清寧宮,楚元昭在莫名其妙的閉宮休養後,又毫無緣由的解了禁,李福到清寧宮傳達了五殿下即日臨朝的旨意。
王全安代領了旨意,楚元昭躺在藤椅上,有些遺憾的想,不能陪黛玉做梅花糕了,那小丫頭又要說他言而無信了。
楊夙在經曆月餘的名為協助辦案、實則(軟禁)後,終於迴到了清寧宮,繼續他的清寧宮少傅之職。
王全安見了楊夙甚而有落淚的衝動,他還以為他家殿下,好容易收個得力之人,就被親爹給拔了去呢!手下都收拾了,再過一段日子,就該輪到他和殿下了。
王全安為了表達對楊夙迴歸的欣喜,大方的允許楊夙摸了摸他的心頭好,刻有君子五德的元寶青白玉,楊夙哭笑不得摸了下,王全安緊張兮兮的收了迴去,用潔白如玉的錦帕拭了好幾遍,仿佛楊夙是洪水猛獸,令人避之不及。
楊夙一笑,由小廝推著輪椅,向清寧宮外書房去了。
楚元昭躺在藤椅上小寐,聽到輪椅咯吱聲響,坐起身來,大楚的皇子服,為了區分元嫡皇子與普通皇子的區別,一水的杏黃,常服朝服袍服皆是如此,楚元昭今日穿的是盤領窄袖袍,因他不喜繁瑣,束帶間配飾一概不用,今日卻束了一個平安扣,玉質雖不凡,但楊夙長於王公候府,好東西是見多了的,令他注意的是平安扣上穿的繩結,精巧別致,這手藝,必是出自那位林大姑娘之手。
楚元昭鮮言寡語,不止在外頭如此,對內亦是一樣,楊夙亦泛談之人,兩人的交流局限於朝事,今日談了一通朝堂上連日來的變幻。
楊夙忽道:“林巡撫迴來也有半月餘了,卻一直未蒙陛下宣召,一省巡撫之位,若再耽擱下去,恐江東人心不穩。”
楚元昭看他一眼,淡淡道:“我和林姑娘的事,與她父親和她的家族都沒有關係,她父親登上江東巡撫的位子才幾年?和我又有什麽關係?以裙帶之光,玩、弄平衡之術,卑劣之計爾。”
楊夙眸中劃過一抹不可置信,麵上惶然,而苦笑,垂首愧道:“是下官多言了。”
清寧宮的一幹宮人,恨不得自剜雙目,自廢其耳,夭壽啦,五殿下又語出驚人了,這身處大內皇宮,公然嘲諷現任帝王的親生老子,手段卑劣真的好嗎?
楊夙定了定心神,又道:“陛下對章家的折子一直留中不發,依下官來看,章家畢竟是陛下母族,而且一盤散沙,再難成氣候,殿下不如。”
楚元昭伸出手,折了一株即將凋謝的秋菊,輕聲道:“有的人說,打蛇不死,必留後患,我不信這樣的話,卻也不肯留一些人活著,既然早晚都要死,那就送她們一程,全了睚眥必報的名聲。”
楊夙心下一緊,他始終猜不透眼前的少年的想法,也不太明白他的所行所為之深意,本以為仇恨趨勢的念頭,少年偶發數句話,又透著他意,令人琢磨不透,饒是以楊夙之心智,有時亦會忍不住好奇,少年成長的地方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不是尋常山寺麽,為什麽會教出這樣厲害的人?
能教出這位殿下的師傅,會是怎樣的驚才絕豔之輩?
當楚元昭再一次出現在朝堂之時,百官已經見怪不怪了,天家父子的熱鬧,他們還是離遠點吧,以免引火燒身。
楚元昭和楚景上一次相見時,還是柳清派人入宮行刺的那一晚,中間也有一次,楚元昭察覺到楚景偷、窺了,但沒露麵,正合楚元昭的意思,除非迫不得已,他並不想見到楚景,真情也好,假意也罷,他不在乎,有的人,你更希望他永遠消失在你的世界。
時隔月餘,楚景的涵養功夫似乎更好了,淡漠威儀的麵孔隱在天子冕旒的後麵。
近來朝堂十分平和,平和得像是風雨欲來前的寧靜,大概是楚元昭的禁閉給了一幹皇子希望,至少如今能上朝的幾位皇子,除楚元昭外,都表現很活躍,個個爭先恐後,鋒芒畢露,如烏眼雞一般。
楚元昭看了一會便覺得聒噪,合上眼,閉目養神,約摸半個時辰,七皇子恭恭敬敬地問:“不知五皇兄意下如何?”
楚元昭睜開眼,身旁工部主事唐萬裏小聲道:“七殿下是問殿下,工部修繕皇陵之事?”
楚元昭點了點頭,反問唐萬裏:“你們最近很閑,工部都沒事做?之前那八十萬兩虧空湊齊了嗎?”
唐萬裏無語的閉眼,殿下哎,殿下,明顯七殿下衝您來的,您難為屬下有用嗎?上官垂詢,下官自當恭謹。
唐萬裏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坦蕩蕩地匯報公務,用最快的語速,言簡意賅的陳述,把工部一個月的事,說得一清二楚,一百二十萬兩的白銀,都沒落下。
楚元昭點了點頭,輕描淡寫的問:“皇陵是歸內務府管吧?”
“是的,但是皇兄,”七皇子楚誠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上前一步,試圖勸說。
楚元昭拍了拍唐萬裏,命令道:“你和他說!”
被推出來的唐萬裏茫然而無措,瞪著楚元昭祥龍雲紋麵的靴麵,心內叫苦不迭,殿下呀,我就是多嘴提醒您!!!
想是這樣想,唐萬裏抬起頭時,麵上綻放出和七皇子如出一轍的微笑,甚至因官小位卑,顯得更真摯,更誠懇,唐萬裏躬身致禮。
“迴稟七殿下,皇陵之事由內務府管轄,工部不可越權自專,此為其一,其二,工部事務忙碌不堪,實在無暇分神顧及皇陵之事,還請七殿下明鑒。”
唐萬裏身上冒了一身的冷汗,心想一定是今天出門沒看黃曆,才讓五殿下站到他身邊,攤上這得罪人的差事。
楚誠微微一笑,惋惜的說;“既然這樣,那就。”
話未說完,楚元昭環顧了一圈殿內文武百官,抱臂冷笑道:“你們是吃幹飯的,還是忘帶腦子出門了?就沒有軍機大事迴稟嗎?熱鬧好看嗎?笑話好笑嗎?”
禦史台頭一個不服,當下就有人出列,諫言道:“陛下,五殿下於朝堂公然喧嘩,蔑視朝廷百官,臣請治其失儀之罪?”
“哦”,楚元昭譏諷道:“那堂堂禦史台,就沒想起來章家勾結兵部,貪汙軍餉之事?密事你們沒聽說過,為禍一方的惡事總該聽說過吧?”
小禦史並禦史台愣神間,楚元昭話鋒一轉,高聲道:“大理寺何在?苦主都在大理寺死諫不成,人死在了敲登聞鼓的路上,大理寺可真是白玉無暇,明察秋毫?”
大理寺卿怛然失色,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顫聲道:“啟奏陛下,臣正要迴稟此事!”
朝廷例律:凡三品以上官員述職,不必經三院考核, 親向帝王麵呈即可。
對於政務,林如海心中有數, 江東近來也極其安穩,那麽自個受到帝王的冷淡的原因, 就唿之欲出了。
對此,林如海相當淡定, 借著此事, 順便拿來教導林祁, 在林如海這個當老子的看來,兒子的學業是他是指望不上的,光耀門楣,不墮祖上遺風什麽的, 指望那個臭小子,純屬白日發夢。
也隻能當老子的辛苦些,多教他些事理,免得日後不知天高地厚, 惹出禍事來。
卻未想到,林祁給了林如海一個天大的驚喜,林如海問起時, 林祁思考了一會,皺著小臉道:“父親,您的言外之意,兒子聽明白了,但兒子想問問父親,一生苦學,所為何來?”
不待林如海發話,林祁自顧自道:“儒家子弟,考取官名,入官場拚博,不外乎求名與利,或報效朝廷,或報效天下,聖人弟子,最重節氣,如果由父親來選,父親絕不會選擇做一介外戚,庸庸碌碌,對嗎?”
林祁說完話,順便揚了揚自個的小短眉,配上他平淡無奇的五官,委實稱不上好看二字。
林如海不忍直視,心道老子和夫人也不知造了什麽孽,生出個這麽醜的小子來,醜得出奇。
心如電閃,一刹那的嫌棄,沒有擋住林如海的震驚,他微微睜大雙眼,認真的打量下林祁,詫異的發現,平日在讀書上頭死活不開竊的臭小子,還是有點小聰明的,似乎也不是那麽無可救藥。
林如海挑了挑眉,示意林祁說下去,他年輕時生得斯文俊秀,高中探花,打馬遊街時,曾俘虜了一幫小姑娘小媳婦的芳心,現歲數上來了,也隻多了幾分儒雅與沉穩,容貌身姿依然稱得上賞心悅目。
林祁暗暗地撇了撇嘴,暗想,別以為小爺沒發現你剛剛嫌棄的眼神,一把年紀了,保養得這麽好,你是不是想背叛我娘,準備勾搭小姑娘,納妾?哼,老不修!你納一個試試,看我娘不揍死你。
林祁腦中翻了個白眼,用平淡的口吻說:“父親是聰明人,想必早有決斷,休說今日姐姐的婚事,不曾昭告天下,即使昭告天下,又與父親何幹,父親的所學不是為了姐姐,是為了家族與自己,所以,聖意又何足憂慮?再者,兒子不懂朝堂,也知道忌憚與猜疑兩個詞,尋常人家的父子,還有五指長短,或手心手背都是肉的說法,何況天家呢?父親忍得、等得,一定會有人給父親一個交代的。”
林如海的目光已經變了,他目光中的嫌棄已經變成不加掩飾的讚賞,這不免令整天受打擊的林祁,有點小得意,端起茶,假模假式的喝了一口。
林如海格外看不慣臭小子張狂的模樣,賞他腦門一個爆栗,訓道:“接著說。”
林祁不滿的撇了撇嘴,捂著頭,口中嘟嘟囔囔:“爹,你也太狠了,說錯了挨打挨罵,說對了照樣挨罰,這就沒意思了,再這樣下去,我都懷疑我是不是親生的了,爹,我和您說,這樣是不對的,您得恩威並施,賞罰分明,才是教子的正確方法。”
林如海都快被他氣笑了,冷冷的說;“看不出來,你對我還有挺多不滿?”
識時務為俊傑,林祁縮了縮脖子,陪笑道:“爹,沒有,沒有,兒子哪敢對您不滿,父親教導我,都是為了兒子好,兒子對父親的崇拜之情。”
“閉嘴,說正事”。林如海喝了他一聲。
林祁是徹底熄了反抗之心,他的命也忒苦了,親爹就是一個不講理還心狠手辣的暴君。
林祁想了想,說:“祖母告訴我殿下和他爹不合,有無解之仇的夙怨,那正常人的選擇肯定會是站邊,姐姐的事,能瞞過別人,肯定瞞不過天子,在天子看來,爹爹是不是五殿下的人,並不重要!因為,立場決定地位,爹爹會很尷尬,爹爹想做一個中正之臣,卻沒有選擇的機會,您取中正,兩不相靠,雙方都會視爹爹為叛逆,這是爹爹最為難的地方。”
“可是,兒子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來,爹爹會怎樣得到天子的信任?”林祁苦著臉。
林如海大笑一聲,揶揄道:“若讓你這個臭小子,隨便想想,就想出來了,那爹爹豈不是白做了這二十年的官,連個黃毛小兒也不如。”
-------------
清寧宮,楚元昭在莫名其妙的閉宮休養後,又毫無緣由的解了禁,李福到清寧宮傳達了五殿下即日臨朝的旨意。
王全安代領了旨意,楚元昭躺在藤椅上,有些遺憾的想,不能陪黛玉做梅花糕了,那小丫頭又要說他言而無信了。
楊夙在經曆月餘的名為協助辦案、實則(軟禁)後,終於迴到了清寧宮,繼續他的清寧宮少傅之職。
王全安見了楊夙甚而有落淚的衝動,他還以為他家殿下,好容易收個得力之人,就被親爹給拔了去呢!手下都收拾了,再過一段日子,就該輪到他和殿下了。
王全安為了表達對楊夙迴歸的欣喜,大方的允許楊夙摸了摸他的心頭好,刻有君子五德的元寶青白玉,楊夙哭笑不得摸了下,王全安緊張兮兮的收了迴去,用潔白如玉的錦帕拭了好幾遍,仿佛楊夙是洪水猛獸,令人避之不及。
楊夙一笑,由小廝推著輪椅,向清寧宮外書房去了。
楚元昭躺在藤椅上小寐,聽到輪椅咯吱聲響,坐起身來,大楚的皇子服,為了區分元嫡皇子與普通皇子的區別,一水的杏黃,常服朝服袍服皆是如此,楚元昭今日穿的是盤領窄袖袍,因他不喜繁瑣,束帶間配飾一概不用,今日卻束了一個平安扣,玉質雖不凡,但楊夙長於王公候府,好東西是見多了的,令他注意的是平安扣上穿的繩結,精巧別致,這手藝,必是出自那位林大姑娘之手。
楚元昭鮮言寡語,不止在外頭如此,對內亦是一樣,楊夙亦泛談之人,兩人的交流局限於朝事,今日談了一通朝堂上連日來的變幻。
楊夙忽道:“林巡撫迴來也有半月餘了,卻一直未蒙陛下宣召,一省巡撫之位,若再耽擱下去,恐江東人心不穩。”
楚元昭看他一眼,淡淡道:“我和林姑娘的事,與她父親和她的家族都沒有關係,她父親登上江東巡撫的位子才幾年?和我又有什麽關係?以裙帶之光,玩、弄平衡之術,卑劣之計爾。”
楊夙眸中劃過一抹不可置信,麵上惶然,而苦笑,垂首愧道:“是下官多言了。”
清寧宮的一幹宮人,恨不得自剜雙目,自廢其耳,夭壽啦,五殿下又語出驚人了,這身處大內皇宮,公然嘲諷現任帝王的親生老子,手段卑劣真的好嗎?
楊夙定了定心神,又道:“陛下對章家的折子一直留中不發,依下官來看,章家畢竟是陛下母族,而且一盤散沙,再難成氣候,殿下不如。”
楚元昭伸出手,折了一株即將凋謝的秋菊,輕聲道:“有的人說,打蛇不死,必留後患,我不信這樣的話,卻也不肯留一些人活著,既然早晚都要死,那就送她們一程,全了睚眥必報的名聲。”
楊夙心下一緊,他始終猜不透眼前的少年的想法,也不太明白他的所行所為之深意,本以為仇恨趨勢的念頭,少年偶發數句話,又透著他意,令人琢磨不透,饒是以楊夙之心智,有時亦會忍不住好奇,少年成長的地方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不是尋常山寺麽,為什麽會教出這樣厲害的人?
能教出這位殿下的師傅,會是怎樣的驚才絕豔之輩?
當楚元昭再一次出現在朝堂之時,百官已經見怪不怪了,天家父子的熱鬧,他們還是離遠點吧,以免引火燒身。
楚元昭和楚景上一次相見時,還是柳清派人入宮行刺的那一晚,中間也有一次,楚元昭察覺到楚景偷、窺了,但沒露麵,正合楚元昭的意思,除非迫不得已,他並不想見到楚景,真情也好,假意也罷,他不在乎,有的人,你更希望他永遠消失在你的世界。
時隔月餘,楚景的涵養功夫似乎更好了,淡漠威儀的麵孔隱在天子冕旒的後麵。
近來朝堂十分平和,平和得像是風雨欲來前的寧靜,大概是楚元昭的禁閉給了一幹皇子希望,至少如今能上朝的幾位皇子,除楚元昭外,都表現很活躍,個個爭先恐後,鋒芒畢露,如烏眼雞一般。
楚元昭看了一會便覺得聒噪,合上眼,閉目養神,約摸半個時辰,七皇子恭恭敬敬地問:“不知五皇兄意下如何?”
楚元昭睜開眼,身旁工部主事唐萬裏小聲道:“七殿下是問殿下,工部修繕皇陵之事?”
楚元昭點了點頭,反問唐萬裏:“你們最近很閑,工部都沒事做?之前那八十萬兩虧空湊齊了嗎?”
唐萬裏無語的閉眼,殿下哎,殿下,明顯七殿下衝您來的,您難為屬下有用嗎?上官垂詢,下官自當恭謹。
唐萬裏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坦蕩蕩地匯報公務,用最快的語速,言簡意賅的陳述,把工部一個月的事,說得一清二楚,一百二十萬兩的白銀,都沒落下。
楚元昭點了點頭,輕描淡寫的問:“皇陵是歸內務府管吧?”
“是的,但是皇兄,”七皇子楚誠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笑容,上前一步,試圖勸說。
楚元昭拍了拍唐萬裏,命令道:“你和他說!”
被推出來的唐萬裏茫然而無措,瞪著楚元昭祥龍雲紋麵的靴麵,心內叫苦不迭,殿下呀,我就是多嘴提醒您!!!
想是這樣想,唐萬裏抬起頭時,麵上綻放出和七皇子如出一轍的微笑,甚至因官小位卑,顯得更真摯,更誠懇,唐萬裏躬身致禮。
“迴稟七殿下,皇陵之事由內務府管轄,工部不可越權自專,此為其一,其二,工部事務忙碌不堪,實在無暇分神顧及皇陵之事,還請七殿下明鑒。”
唐萬裏身上冒了一身的冷汗,心想一定是今天出門沒看黃曆,才讓五殿下站到他身邊,攤上這得罪人的差事。
楚誠微微一笑,惋惜的說;“既然這樣,那就。”
話未說完,楚元昭環顧了一圈殿內文武百官,抱臂冷笑道:“你們是吃幹飯的,還是忘帶腦子出門了?就沒有軍機大事迴稟嗎?熱鬧好看嗎?笑話好笑嗎?”
禦史台頭一個不服,當下就有人出列,諫言道:“陛下,五殿下於朝堂公然喧嘩,蔑視朝廷百官,臣請治其失儀之罪?”
“哦”,楚元昭譏諷道:“那堂堂禦史台,就沒想起來章家勾結兵部,貪汙軍餉之事?密事你們沒聽說過,為禍一方的惡事總該聽說過吧?”
小禦史並禦史台愣神間,楚元昭話鋒一轉,高聲道:“大理寺何在?苦主都在大理寺死諫不成,人死在了敲登聞鼓的路上,大理寺可真是白玉無暇,明察秋毫?”
大理寺卿怛然失色,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顫聲道:“啟奏陛下,臣正要迴稟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