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何為反目
[紅樓]有仇不報枉為人子 作者:歸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一個人而言, 最大的羞辱是什麽呢?
最重視權勢富貴的人,令其失去榮華地位?
或令安逸奢靡的尊貴人,迴憶起那些艱難屈辱的日子?
楚元昭並不太清楚韓家做了什麽, 但至少有一點,是毋庸置疑, 那就是皇後母族的韓家找迴了自己丟失的臉麵!
譬如,章太妃死不瞑目, 臨終之際,甚至因為遭受到莫大痛楚的折磨, 卻不能說出口,因而怨恨帝王。
在章太妃的心裏, 一定恨毒了唯一的兒子, 貴為天子, 又如何,卻保不住自己的親娘,大楚皇宮,帝王的眼皮子底下, 老娘被人害死。
況,章太妃是那樣自私狹隘的人,想必,她早就忘了, 帝王登基時,帶給她的風光無限。
如韓皇後,在帝王未曾發跡時, 傾盡一切,襄助帝王,章太妃亦是一團和氣,親親熱熱的近乎巴結,見識伶俐的甚而不像其小家子出身。
本以為彼此聰明人,無論虛情假意,麵子情總要顧及些的,章太妃又一次驚呆了世人,一朝得勢,件件行事,猖獗、昏聵的不負其出身。
縱京城眾人見多識廣,也不免自懺暗道看走了眼。
好在,這樣的事,已經過去了,無論韓皇後,章柳一係,都已經昨日的舊事了。
後宮曆來如此,隻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
那一日,楚元昭說完話,慢悠悠迴了清寧宮,李福怔怔看著那道遠去的身影,微不可及的輕歎一聲,快步迴了正德殿。
以寧首輔為首的大臣們,恪盡職守的候在正德殿,寧首輔年齡大了,帝王命人賜了座,寧首輔謹慎,並未落座,唯有戶部江尚書七十有六,顫顫巍巍一身冷汗,被人勸著兢兢業業的坐了。
自先秦春秋時,諸候分治天下,後皇權獨攬,再至士大夫與帝王共治天下,到臣權被一點點削弱,帝王大權獨掌。
大燕太、祖,曾明言提及君權與臣道的相輔相成,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君之親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更明言曰,唐太宗極擅以其假仁假義行其私欲,雖是一代帝王,卻私德有虧,蒙垢之流也,不必聽其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的鬼話,若一心為公,何錯焉?
故,自大燕來,大臣的地位日漸恢複,雖不是早年世家名臣滿天下的強權時代,卻也在帝王麵前很有幾分體麵,例如,高齡的大臣們,上朝諸事,凡病弱,年長者,都有幾個座。
自然,能熬得到高品階的大臣們,心計城府遠非常人可比,揣摩帝王心思那叫一個準喲!
眼下,帝王就很不高興,豈止不高興,甚至隱隱有大怒的趨勢,寧首輔和文啟帝君臣相得,兩人早年,又曾有個師生的名頭,用人麽,除能力以外,自然是用自個熟悉的人,既省心,又便宜。
文啟帝待寧首輔,除先時柳清外,再沒有哪一人及得上,孝烈皇後在時,寧首輔尚在翰林院挨日子呢,孝烈皇後逝後,寧首輔輾轉各地熬資曆,這才幾十年呐,從六品翰林之位,坐上了一國首輔之位。
平步青雲不過如此,這其中固然有寧家轉圜出力,可倘或,帝王無提攜之意,寧家再有本事,亦是枉然。
於公,於私,論情誼,論君臣,寧首輔是打心眼裏希望帝王好的。
但今日,楚景被阮太後的心腹嬤明朝暗諷,視為儲君的兒子,公然無視他這個老子,再加上昨晚的刺殺,和章太妃中毒之事。
一樁接一樁的重壓,楚景端不住帝王的風度,無意間瞥到江尚書落座,忍不住道:“來人,送江尚書迴去,再派個太醫,為他好好瞧瞧身子。”
此話何其荒謬,何其荒唐,甭管臣子是否有救駕之能,來了終歸是一腔赤膽忠心,況東山江家,掌管戶部上百年了,可曾出過半點紕漏?
江尚書顫顫巍巍,麵皮抖了抖,兩眼一翻,痛快的暈了過去。
帝王的話,打的不止是江尚書一個人的臉,這話若傳出去,帝王對前來救駕老臣心生不滿,嫌其年邁無力,一旦傳出去,寒心就不止是滿朝文武了,而是天下士子。
帝王刻薄寡恩至此?哪個還願意出仕辦差呢?
寧首輔心裏一突,他恨不得暈的是自個,沒輒,此事必要他出麵安撫,先傳了小太監來,挪到外間,省得帝王氣頭上,又說出什麽難聽的話來。
待禦醫聖手為江尚書瞧過病,施了針,寧首輔一幹人圍著,江尚書悠悠轉醒,未語先落了兩行清淚,年歲一大把的人,無聲無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寧首輔一歎,在宮裏,又能說什麽呢隻能說幾句場麵話,為帝王打個圓場,又命人送江尚書出宮。
臨上轎之際,寧首輔握了握江尚書的手,眸中深邃猶如天際似明未明的朝霞。
待錦衣衛統領前來複命,各處已搜檢妥當,帝王可至慈壽宮了,楚景大步流星啟程前往慈壽宮,一顆急切的心,七上八下,懸在心間,正如鑾輿微微顫動的起伏,若有若無的心悸,麻木的慌亂。
待帝王離開正德殿,諸位大臣麵麵相覷,紛紛斂去眼中複雜之色,各自散了。
---------------------
章太妃中毒後,麵若桃花,肌色細膩,白裏透紅,楚景走到麵前,差點沒認出榻上之人就是親娘。
說句大實話,哪怕是章太妃二八芳華時,也未曾有過此等好顏色呐,貌若姣好,豔若桃李,一幹禦醫聖手,嘖嘖稱奇,心下隱隱有些不妙的預感,觀其症狀,是中了桃花醉的毒,桃花醉是前朝宮廷秘毒,中毒時,女子麵若桃花,昏睡不醒,十天內若不能喂其解藥,人便會無聲無息的於睡夢中離世。
帝王怫然不悅,這也正常,哪個兒子的在老娘中毒的生死關頭,還淡定得起來,哪怕內裏是個白眼狼,也要裝一裝孝子賢孫的作派呢?
再說了,帝王還真不是個白眼兒狼,皇帝孝順親娘,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都知道。
帝王冷言威脅,治不好太妃,提頭來見,禦醫們還是很惜命的,心中縱存疑,卻不得不為太妃解了毒。
不解毒尚可,解了毒,數個時辰後,章太妃精心養護的烏黑青絲,忽然白了,一白到底,雪白無暇,映著那張貌美如花的臉龐,詭異至極。
帝王臉色鐵青,他就是再如何心亂如麻,此刻,也察覺出不對來,禦醫正顫著手抽出金線,細細把脈,那脈竟似有似無,稍一愣神,卻又是脈促而無力,毒入髒腑,不過傾刻之間,禦醫正麵色發白,額間冷汗頻頻。
禦醫正跪首請罪道:“陛下恕罪,臣等無能,太妃娘娘她.......”
楚景勃然大怒,一腳踹在禦醫正的心窩,禦醫正嘴邊血流蜿蜒而下,觸目驚心。
楚景一指太醫院正,吼道:“你來說,告訴朕,為什麽好好的解藥服下去,不見好轉。”
太醫院正跪爬到章太妃榻前,入手診脈,心驀地一沉,眉目中滿是灰敗之色,閉了閉眼,迴過身來,磕了個頭,方請罪道:“陛下,下毒之人改了桃花醉的方子,臣等無能,未曾見過此毒,亦不知其解藥之法,況。”
太醫院正咬了咬牙,叩首於地,悲聲道:“太妃娘娘毒入肺腑,藥石罔效,縱是大羅神仙也難救。”
楚景的身子晃了晃,珢瑲著就要往後倒,滿屋宮人並章妃幾位妃子驚慌失措:“陛下,陛下,陛下。”七嘴八舌的噪音吵得楚景腦殼直抽抽。
楚景坐在椅上,按著眉心,緩了口氣,喝道:“吵什麽,都出去。”
待眾人心不甘情不願的都出了屋子,楚景方對李福道:“找小五來。”
李福麵露難色,遲疑道:“老奴隻怕殿下不肯來。”
楚景冷笑一聲,道:“你告訴他,他若不來,朕就讓太醫院和禦醫院的庸醫們,為太妃殉葬。”
帝王發了狠話,李福腳程極快的來到了清寧宮,此時,正值清晨,宮內昨兒亂糟糟一整夜,映著朝陽光芒萬丈的霞光,有一種動人心魄的生機。
沐浴在微涼的晨光中,就著濃鬱的金桂香,楚元昭以一個驚鴻如電的劍式,結束了早課,徑直坐在原地調息。
甭管外頭如何風雲變幻,王全安的麵上始終持著毫不遮掩的假笑,帶著兩個小太監,圍著楚元昭周遭,靜候楚元昭的罕見的差遣,(十天半個月還是有可能召喚他們一迴的),清寧宮眾人早就習慣了日常發呆(無事)(等待)。
待楚元昭休息完畢,兩個小太監殷勤的遞上銅盆,流水巾洗漱之物,略淨了淨手,小廚房送來香噴噴的野菜小餛飩,胖嘟嘟的大扁食,綠油油的菜窩窩,嬰兒拳頭大小,一小疊油汪汪的鹹菜絲。
李福躬身轉達了帝王的話,沒得到迴複,也是情理之中,李福心道咱家都習慣了,李福的眼角餘光不經意瞧了一眼石桌上的膳食,臉上的神情,瞬間崩裂了。
堂堂元嫡皇子,一國儲君,居然就吃這些粗野之物?他手底下的小太監吃的都比這個好。
李福心頭一時間,感慨頗多,出神地想,原來五殿下在宮外是過得這樣的日子麽?難怪會因怨生恨!
王全安對李福十分了解,見他垂下眼,刻意不看亭內的殿下,就把他腦中的想法猜了個七七八八,鄙夷的想,蠢貨,不管你想什麽,都是錯的,難道你以為我們殿下在賣慘,呸,這世上就沒一個人值得我們家殿下賣慘的。
本就已經慘絕人寰了,還有何慘可賣?
楚元昭慢條斯理的用完膳,薄唇微勾,道:“你去告訴陛下,我等著他把兩院的聖手醫者為區區一介太妃陪葬,同時。”
李福頭頂一個驚雷響起,炸得他頭重腳輕,耳鳴目眩,天旋地轉。
“請陛下擬個單子,他的大行殉葬人選,楚、章、柳任隨他挑選,我一定會為他安排的妥妥當當,凡世間非議,皆由我一力承擔。”
最重視權勢富貴的人,令其失去榮華地位?
或令安逸奢靡的尊貴人,迴憶起那些艱難屈辱的日子?
楚元昭並不太清楚韓家做了什麽, 但至少有一點,是毋庸置疑, 那就是皇後母族的韓家找迴了自己丟失的臉麵!
譬如,章太妃死不瞑目, 臨終之際,甚至因為遭受到莫大痛楚的折磨, 卻不能說出口,因而怨恨帝王。
在章太妃的心裏, 一定恨毒了唯一的兒子, 貴為天子, 又如何,卻保不住自己的親娘,大楚皇宮,帝王的眼皮子底下, 老娘被人害死。
況,章太妃是那樣自私狹隘的人,想必,她早就忘了, 帝王登基時,帶給她的風光無限。
如韓皇後,在帝王未曾發跡時, 傾盡一切,襄助帝王,章太妃亦是一團和氣,親親熱熱的近乎巴結,見識伶俐的甚而不像其小家子出身。
本以為彼此聰明人,無論虛情假意,麵子情總要顧及些的,章太妃又一次驚呆了世人,一朝得勢,件件行事,猖獗、昏聵的不負其出身。
縱京城眾人見多識廣,也不免自懺暗道看走了眼。
好在,這樣的事,已經過去了,無論韓皇後,章柳一係,都已經昨日的舊事了。
後宮曆來如此,隻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
那一日,楚元昭說完話,慢悠悠迴了清寧宮,李福怔怔看著那道遠去的身影,微不可及的輕歎一聲,快步迴了正德殿。
以寧首輔為首的大臣們,恪盡職守的候在正德殿,寧首輔年齡大了,帝王命人賜了座,寧首輔謹慎,並未落座,唯有戶部江尚書七十有六,顫顫巍巍一身冷汗,被人勸著兢兢業業的坐了。
自先秦春秋時,諸候分治天下,後皇權獨攬,再至士大夫與帝王共治天下,到臣權被一點點削弱,帝王大權獨掌。
大燕太、祖,曾明言提及君權與臣道的相輔相成,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君之親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更明言曰,唐太宗極擅以其假仁假義行其私欲,雖是一代帝王,卻私德有虧,蒙垢之流也,不必聽其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的鬼話,若一心為公,何錯焉?
故,自大燕來,大臣的地位日漸恢複,雖不是早年世家名臣滿天下的強權時代,卻也在帝王麵前很有幾分體麵,例如,高齡的大臣們,上朝諸事,凡病弱,年長者,都有幾個座。
自然,能熬得到高品階的大臣們,心計城府遠非常人可比,揣摩帝王心思那叫一個準喲!
眼下,帝王就很不高興,豈止不高興,甚至隱隱有大怒的趨勢,寧首輔和文啟帝君臣相得,兩人早年,又曾有個師生的名頭,用人麽,除能力以外,自然是用自個熟悉的人,既省心,又便宜。
文啟帝待寧首輔,除先時柳清外,再沒有哪一人及得上,孝烈皇後在時,寧首輔尚在翰林院挨日子呢,孝烈皇後逝後,寧首輔輾轉各地熬資曆,這才幾十年呐,從六品翰林之位,坐上了一國首輔之位。
平步青雲不過如此,這其中固然有寧家轉圜出力,可倘或,帝王無提攜之意,寧家再有本事,亦是枉然。
於公,於私,論情誼,論君臣,寧首輔是打心眼裏希望帝王好的。
但今日,楚景被阮太後的心腹嬤明朝暗諷,視為儲君的兒子,公然無視他這個老子,再加上昨晚的刺殺,和章太妃中毒之事。
一樁接一樁的重壓,楚景端不住帝王的風度,無意間瞥到江尚書落座,忍不住道:“來人,送江尚書迴去,再派個太醫,為他好好瞧瞧身子。”
此話何其荒謬,何其荒唐,甭管臣子是否有救駕之能,來了終歸是一腔赤膽忠心,況東山江家,掌管戶部上百年了,可曾出過半點紕漏?
江尚書顫顫巍巍,麵皮抖了抖,兩眼一翻,痛快的暈了過去。
帝王的話,打的不止是江尚書一個人的臉,這話若傳出去,帝王對前來救駕老臣心生不滿,嫌其年邁無力,一旦傳出去,寒心就不止是滿朝文武了,而是天下士子。
帝王刻薄寡恩至此?哪個還願意出仕辦差呢?
寧首輔心裏一突,他恨不得暈的是自個,沒輒,此事必要他出麵安撫,先傳了小太監來,挪到外間,省得帝王氣頭上,又說出什麽難聽的話來。
待禦醫聖手為江尚書瞧過病,施了針,寧首輔一幹人圍著,江尚書悠悠轉醒,未語先落了兩行清淚,年歲一大把的人,無聲無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寧首輔一歎,在宮裏,又能說什麽呢隻能說幾句場麵話,為帝王打個圓場,又命人送江尚書出宮。
臨上轎之際,寧首輔握了握江尚書的手,眸中深邃猶如天際似明未明的朝霞。
待錦衣衛統領前來複命,各處已搜檢妥當,帝王可至慈壽宮了,楚景大步流星啟程前往慈壽宮,一顆急切的心,七上八下,懸在心間,正如鑾輿微微顫動的起伏,若有若無的心悸,麻木的慌亂。
待帝王離開正德殿,諸位大臣麵麵相覷,紛紛斂去眼中複雜之色,各自散了。
---------------------
章太妃中毒後,麵若桃花,肌色細膩,白裏透紅,楚景走到麵前,差點沒認出榻上之人就是親娘。
說句大實話,哪怕是章太妃二八芳華時,也未曾有過此等好顏色呐,貌若姣好,豔若桃李,一幹禦醫聖手,嘖嘖稱奇,心下隱隱有些不妙的預感,觀其症狀,是中了桃花醉的毒,桃花醉是前朝宮廷秘毒,中毒時,女子麵若桃花,昏睡不醒,十天內若不能喂其解藥,人便會無聲無息的於睡夢中離世。
帝王怫然不悅,這也正常,哪個兒子的在老娘中毒的生死關頭,還淡定得起來,哪怕內裏是個白眼狼,也要裝一裝孝子賢孫的作派呢?
再說了,帝王還真不是個白眼兒狼,皇帝孝順親娘,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都知道。
帝王冷言威脅,治不好太妃,提頭來見,禦醫們還是很惜命的,心中縱存疑,卻不得不為太妃解了毒。
不解毒尚可,解了毒,數個時辰後,章太妃精心養護的烏黑青絲,忽然白了,一白到底,雪白無暇,映著那張貌美如花的臉龐,詭異至極。
帝王臉色鐵青,他就是再如何心亂如麻,此刻,也察覺出不對來,禦醫正顫著手抽出金線,細細把脈,那脈竟似有似無,稍一愣神,卻又是脈促而無力,毒入髒腑,不過傾刻之間,禦醫正麵色發白,額間冷汗頻頻。
禦醫正跪首請罪道:“陛下恕罪,臣等無能,太妃娘娘她.......”
楚景勃然大怒,一腳踹在禦醫正的心窩,禦醫正嘴邊血流蜿蜒而下,觸目驚心。
楚景一指太醫院正,吼道:“你來說,告訴朕,為什麽好好的解藥服下去,不見好轉。”
太醫院正跪爬到章太妃榻前,入手診脈,心驀地一沉,眉目中滿是灰敗之色,閉了閉眼,迴過身來,磕了個頭,方請罪道:“陛下,下毒之人改了桃花醉的方子,臣等無能,未曾見過此毒,亦不知其解藥之法,況。”
太醫院正咬了咬牙,叩首於地,悲聲道:“太妃娘娘毒入肺腑,藥石罔效,縱是大羅神仙也難救。”
楚景的身子晃了晃,珢瑲著就要往後倒,滿屋宮人並章妃幾位妃子驚慌失措:“陛下,陛下,陛下。”七嘴八舌的噪音吵得楚景腦殼直抽抽。
楚景坐在椅上,按著眉心,緩了口氣,喝道:“吵什麽,都出去。”
待眾人心不甘情不願的都出了屋子,楚景方對李福道:“找小五來。”
李福麵露難色,遲疑道:“老奴隻怕殿下不肯來。”
楚景冷笑一聲,道:“你告訴他,他若不來,朕就讓太醫院和禦醫院的庸醫們,為太妃殉葬。”
帝王發了狠話,李福腳程極快的來到了清寧宮,此時,正值清晨,宮內昨兒亂糟糟一整夜,映著朝陽光芒萬丈的霞光,有一種動人心魄的生機。
沐浴在微涼的晨光中,就著濃鬱的金桂香,楚元昭以一個驚鴻如電的劍式,結束了早課,徑直坐在原地調息。
甭管外頭如何風雲變幻,王全安的麵上始終持著毫不遮掩的假笑,帶著兩個小太監,圍著楚元昭周遭,靜候楚元昭的罕見的差遣,(十天半個月還是有可能召喚他們一迴的),清寧宮眾人早就習慣了日常發呆(無事)(等待)。
待楚元昭休息完畢,兩個小太監殷勤的遞上銅盆,流水巾洗漱之物,略淨了淨手,小廚房送來香噴噴的野菜小餛飩,胖嘟嘟的大扁食,綠油油的菜窩窩,嬰兒拳頭大小,一小疊油汪汪的鹹菜絲。
李福躬身轉達了帝王的話,沒得到迴複,也是情理之中,李福心道咱家都習慣了,李福的眼角餘光不經意瞧了一眼石桌上的膳食,臉上的神情,瞬間崩裂了。
堂堂元嫡皇子,一國儲君,居然就吃這些粗野之物?他手底下的小太監吃的都比這個好。
李福心頭一時間,感慨頗多,出神地想,原來五殿下在宮外是過得這樣的日子麽?難怪會因怨生恨!
王全安對李福十分了解,見他垂下眼,刻意不看亭內的殿下,就把他腦中的想法猜了個七七八八,鄙夷的想,蠢貨,不管你想什麽,都是錯的,難道你以為我們殿下在賣慘,呸,這世上就沒一個人值得我們家殿下賣慘的。
本就已經慘絕人寰了,還有何慘可賣?
楚元昭慢條斯理的用完膳,薄唇微勾,道:“你去告訴陛下,我等著他把兩院的聖手醫者為區區一介太妃陪葬,同時。”
李福頭頂一個驚雷響起,炸得他頭重腳輕,耳鳴目眩,天旋地轉。
“請陛下擬個單子,他的大行殉葬人選,楚、章、柳任隨他挑選,我一定會為他安排的妥妥當當,凡世間非議,皆由我一力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