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榮府諸事
[紅樓]有仇不報枉為人子 作者:歸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茜雪見她愈發惱了,擔心外頭有人聽到,忙勸道:“姑奶奶,小聲些吧,嬤嬤囑咐了不讓拿這些事煩姑娘,這幾日,姑娘正為咱榮府大奶奶的病憂心呢?”
晴雯咕嚕咕嚕灌了杯涼茶,窩在胸口的那股無名火才散了些,歎了口氣道:“那位大太太真是個好人,偌大的榮國府,好幾百人,她管得服服帖帖的,沒人不說她好的,就是身子骨不好,多病多災的。”
茜雪聽到這,也歎氣道:“可不是,先頭我老子看莊子生了病,大太太聽說了,特特的命人賞了藥,心腸再慈悲不過。”
晴雯眼珠轉了轉,忽“呀”了聲,失聲道:“不對,不對。”
茜雪見她臉色青白,唬了一跳,忙道:“怎麽了?”
晴雯不確定的說:“咱們大奶奶身子不好,也是常有的事,怎麽這會子連咱們姑娘都知道了,難道是?”
茜雪吃了一驚,跌到了榻上,脊背發涼,眼淚不覺就流了下來,晴雯眼圈紅紅的,兩人不敢言語,默默地哭了會子。
晚間,驛站急報榮府大奶奶沒了,賈敏當場昏了過去,黛玉淚像斷了線般,又惦記著母親,傷心隻一麵之緣的大舅母,不多時,便發起熱來,林府一片忙亂。
過了兩日,賈敏的身子略好些,不顧林母勸阻,執意迴京,黛玉哭成淚人,也要同去,林母如何放得下心,卻抵不過賈敏苦求,隻得允了。
命人速速理起行囊,黛玉是定要去的,林郗大了些,也帶上,阿翡和林祁年紀小,留在府裏由林母照看。
眼下的時局之危,賈敏心知肚明,林母安排了五艘船,依常理而論,林海才坐上兩江鹽政之職,不宜太過煊赫,但也顧不得了,人沒了,還惦記那些空名做什麽?
楚家皇室本就有虧欠張家,左右六皇子楚涵這個元嫡皇子一定會迴京祭拜姨母,細說起來,倒也稱不上大事。
倉促出行,一切從簡,數日後,賈敏攜黛玉林郗抵達京城。
榮府早打發人在岸邊候著了,賈敏可是國公爺的手心肉,來得相迎之人乃其心腹,無須贅言。
賈敏坐著馬車內,麵無血色,不過數日,柴毀骨立,賈敏一手牽著黛玉,另一手牽著林郗。
林郗與往日不同,坐姿端正,神情凝重,不時規勸賈敏並黛玉不要太過傷心。
賈敏大慰,但心中的悲痛難以言喻,說不出話來。
下了馬車,滿府素稿,二太太王氏和長媳李紈並一群仆婦在門口相迎,賈敏潸然淚下,昔年門前人,如今已不在人世,怎能令人不傷心。
眾人連忙上前勸慰,好容易好了,才進了門,賈璉急匆匆跑來,叩首匐地,悲泣道:“姑母。”
賈敏強忍著淚,命他起身,待到賈母處,母女數年未見,亦是難過不已,免不得大哭了一場,眾人無不落淚。
賈敏拉著黛玉林郗見禮,賈母攔著不讓拜,賈敏恐惹老母傷心,強笑道:“女兒多年未曾歸家,不孝至極。”
賈母拉住黛玉,又牽住林郗,佯怒道:“你也知道自個狠心,你自個不來也罷了,也不把我的玉兒和郗兒送來,讓我們親香親香。”
賈敏苦笑道:“女兒何嚐不想念母親,偏這兩個小人兒一個比一個嬌貴,平日裏細心養著,還時常七病八痛的,哪敢讓他們來京,令母親煩心,幸而祁兒是個身子骨康健的。”
一說到小外孫,賈母頓時來了精神,傷感去了大半,道:“怎麽沒把我的小外孫帶來?”
賈母一麵說著一麵攜黛玉林郗到榻前坐下,瞧瞧這個,又瞧瞧那個,隻覺得滿心的喜悅。
見賈母問林郗,黛玉柔柔開口道:“迴外祖母,本是要來的,偏來時,弟弟染了風寒,祖母放不下心,就留了弟弟在家。”
見賈母關切之色溢於言表,黛玉又道:“請外祖母放心,路上收到了祖母的信,弟弟已大好了。”
賈母點了點頭,道:“這正是親家母的妥當之處了,萬事都沒有他小人兒家的身子骨來得要緊。”
賈敏隻一笑,林郗板著小臉,一言不發。
賈母摸了摸黛玉的小臉,見她容貌雖未長開,卻自有一股風流仙姿,隻是身形瘦弱些,不禁嗔怪道:“我的玉兒瘦了,外祖母上次見你時,還是個胖嘟嘟的小丫頭。”
黛玉臉色微微泛紅,賈母更是愛得了不得了,攬在懷裏,不住的摩挲。
賈敏含笑道:“姑娘家長大了,自然褪了嬰兒肥,再者,這趟來,母親代我教教玉兒,她一貫在膳食上不太盡心。”
賈母點頭,笑道:“我想讓玉兒在我膝下住一陣子,你這個當娘可舍得?”
林郗忽道:“外祖母,外祖父在何處?大舅父在何處”
他板著小臉,說出來的話就有些愣頭愣腦,引來眾人詫異,賈敏微微舒了一口氣。
賈母笑道:“是我忘了,果然是年歲大了,多虧郗哥兒提醒我,你外祖父在梨香院清修。”
早有小丫頭探頭探腦,屋內眾人就有些急了,偏老太太想閨女,多年不見,又不好擾了老太太的興頭。
待孫嬤嬤引著賈敏黛玉林郗出了門,賈敏歎了一口氣,微不可聞。
離梨香院越來越近,賈敏眼圈紅透,看到樹下那位鬢發皆白,盡顯疲態的老人時熱淚盈眶,顫聲喚了句:“父親”。
梧桐樹下的老人抬起頭,老淚縱橫,賈敏撲在老人身前泣不成聲。
黛玉淚珠盈盈,始終是年歲長了些,尚記掛著勸著賈敏。
待賈敏好了些,又領著黛玉林郗磕了三個頭。
賈代善含笑打量黛玉,見她再不複當年頑皮時的女兒態,心下不禁感傷,再看林郗,小小少年,模樣清俊,暗暗點了點頭,他就知道,敏兒的孩子自然是好的。
賈代善笑著點了點黛玉的頭,溫聲道:“玉兒,還記得外祖父嗎?”
黛玉搖了搖頭,眼圈紅透,握住賈代善的手,含淚道:“外祖父,您許過玉兒,帶玉兒去京郊打獵的,您要快點好起來。”
賈代善大笑道:“好,過兩日,外祖父帶你們去郊外莊子上騎馬。”
話未說完,又是一陣猛咳嗽,咳得撕心裂肺,咳得揪人心神,賈敏忙為老父順氣,黛玉倒了杯熱茶,眼巴巴盯著外祖父。
賈代善莞爾,看著黛玉那雙靈動聰慧的雙眸,滿是擔憂。
賈代善眼底劃過一抹思念,笑眯眯的擺了擺手,道:“無事,玉兒和你弟弟到書房去看看外祖父給你們倆準備的禮物,我和你娘說會話。”
黛玉應了,拉著林郗行禮,由仆人引著到書房去了。
望著兩個小人兒的背影,賈代善讚道:“兩個都是好孩子,敏兒,你把他們教得很好。”
賈敏道:“郗兒淘氣,倒是祁兒性子溫潤,是個老實孩子。”
賈代善笑道:“孩子各有脾性,慢慢教就是了,命由天定,爹相信敏兒,你不會令爹失望,爹這一生,最大的幸事,就是得了你這個敏慧不遜男子的女兒。”
賈敏垂眸道:“爹,我從來都沒有怪過你,天下哪有順心如意之事,生為女兒身,更是難上加難,我真要怨,也隻會怨這個世道,怎會怨恨爹。”
賈代善欣慰的拍了拍女兒,想到小外孫,怕是不得一見,也罷,人生豈而無憾!
“對於日後,爹爹有何打算?”
賈代善微微一笑,不愧是他的敏兒,入府不到一個時辰,便能察覺端倪。
賈代善慢慢飲了一杯茶,直言不諱道:“你母親能力手段不缺,唯獨缺乏對時局的敏銳,況她年紀大了,掌管內務,精神不濟,待我百年,你大哥必須從軍中退下,你二哥不過是個迂腐酸儒,你敬大嫂子沒了,你敬大哥哥心也淡了,在京外跟人學修道。”
賈敏蹙眉:“抽身而退,避開固然是好事,但珍哥兒若缺乏長輩教導轄持,恐成禍根。”
賈代善冷哼一聲,滿麵厭惡之色:“敬哥兒和你大嫂子都是穩重的性情,想不到生出來個敗家子,生生把你敬大嫂子氣死,孽障。”
賈敏對賈珍的性情亦曾耳聞,無奈道:“寧榮兩府,榮辱一體。”
賈代善冷笑:“他糊塗,敬哥兒可不糊塗,我替他聘了撫安郡主,日後,待撫安郡主誕下子嗣,讓他滾到京外去修道。”
賈敏吸了一口氣,撫安郡主是懷敏太子的幼女,當年懷敏太子逝後,撫安郡主下嫁蠻夷,走到半路,蠻夷小國王死了,下嫁之事,就此作罷,撫安郡主迴京後一直養在深宮,這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撫安郡主比珍哥兒大九歲。
賈敏眼角微微抽搐,不可置信的說:“珍哥兒願意嗎?”
賈代善笑得寒光四射:“我管他去死,撫安郡主是個好孩子,他以為他是寧府的大爺,嗬,待撫安郡主誕下孩子,隨便找個街角旮旯一塞,不是想當大爺,就讓他當一輩子的大爺。”
賈敏哭笑不得,親爹這暴脾氣,太久沒發作,她都忘了,但老父這話說的很對,在理,撫安郡主的性情,她知道,這是一場合作,撫安郡主借此出宮,而寧府需要撫安郡主的孩子,但,賈敏狐疑的看著老爹,這計策滴水不漏,甚至有些大膽,老爹用兵善穩,絕非善行詭道之人?這事,他怎麽會想出來的?
賈代善忽笑,什麽事都瞞不過他的敏兒,以茶沾水,劃了個六。
賈敏這才明白過來,難怪,六皇子幼年曾撫於懷敏太子膝下,此事唯有他出麵才會成。
“那大哥的繼室人選?父親有打算嗎?一定有個妥當人打理內帷,我記得璉哥兒和王家訂了親?”
賈代善長歎,道:“難就難在此處,王家教女信奉無才便是德,指望璉兒家是沒指望了,你大嫂倒是相中了杜家的女兒。”
賈敏想了會子,不確定的說:“江東杜家的嫡長女?和章家合離的那個?”
賈代善點了點頭,歎道:“張家和杜家有舊,你大嫂去了信,至今未收到迴訊。”
杜家的嫡長女倒是個好人選,當年被人謀算,嫁入章家,不過一月,怒而歸家,至此任憑章家上門苦求,杜家嫡長女也未鬆過口,章家的幼子三年後死於花柳病。
賈敏慢慢開口道:“婆母和杜家的老夫人,我記得有兩分故舊之誼,等我迴了姑蘇,我請婆母出麵,問問杜家姑娘的意思。”
“也好,隻要內宅穩了,約束子弟,榮府至少二十年無憂,二十年後由它去罷,各有各人福,祖宗攢下金山銀山,子嗣不肖,守不住也是枉然。”
賈敏心中酸澀難耐,泣道:“父親何出此語?您好好保重身子,定能看到小輩們振興門楣那一日。”
賈代善拍了拍賈敏的肩膀,笑道:“敏兒,生老別離,自有天定,我早年征戰沙場,能存活至今日,已是受了祖宗保佑,老天憐幸,不必做小兒女之態,趁我如今有精力,能替小輩們籌劃一番,來日,我也就放心了。”
賈敏悲泣如雨,她知道人終有一死,可世上有哪一個子女,能眼睜睜看雙親離世而麻木不仁。
賈代善曲指敲了敲桌麵,神情凝重,沉聲道:“還有一事,京郊莊子。”
賈敏微微頷首,她明白老父的意思,臨來時,便已去信至終南山,郊外的那位也該了了。
晴雯咕嚕咕嚕灌了杯涼茶,窩在胸口的那股無名火才散了些,歎了口氣道:“那位大太太真是個好人,偌大的榮國府,好幾百人,她管得服服帖帖的,沒人不說她好的,就是身子骨不好,多病多災的。”
茜雪聽到這,也歎氣道:“可不是,先頭我老子看莊子生了病,大太太聽說了,特特的命人賞了藥,心腸再慈悲不過。”
晴雯眼珠轉了轉,忽“呀”了聲,失聲道:“不對,不對。”
茜雪見她臉色青白,唬了一跳,忙道:“怎麽了?”
晴雯不確定的說:“咱們大奶奶身子不好,也是常有的事,怎麽這會子連咱們姑娘都知道了,難道是?”
茜雪吃了一驚,跌到了榻上,脊背發涼,眼淚不覺就流了下來,晴雯眼圈紅紅的,兩人不敢言語,默默地哭了會子。
晚間,驛站急報榮府大奶奶沒了,賈敏當場昏了過去,黛玉淚像斷了線般,又惦記著母親,傷心隻一麵之緣的大舅母,不多時,便發起熱來,林府一片忙亂。
過了兩日,賈敏的身子略好些,不顧林母勸阻,執意迴京,黛玉哭成淚人,也要同去,林母如何放得下心,卻抵不過賈敏苦求,隻得允了。
命人速速理起行囊,黛玉是定要去的,林郗大了些,也帶上,阿翡和林祁年紀小,留在府裏由林母照看。
眼下的時局之危,賈敏心知肚明,林母安排了五艘船,依常理而論,林海才坐上兩江鹽政之職,不宜太過煊赫,但也顧不得了,人沒了,還惦記那些空名做什麽?
楚家皇室本就有虧欠張家,左右六皇子楚涵這個元嫡皇子一定會迴京祭拜姨母,細說起來,倒也稱不上大事。
倉促出行,一切從簡,數日後,賈敏攜黛玉林郗抵達京城。
榮府早打發人在岸邊候著了,賈敏可是國公爺的手心肉,來得相迎之人乃其心腹,無須贅言。
賈敏坐著馬車內,麵無血色,不過數日,柴毀骨立,賈敏一手牽著黛玉,另一手牽著林郗。
林郗與往日不同,坐姿端正,神情凝重,不時規勸賈敏並黛玉不要太過傷心。
賈敏大慰,但心中的悲痛難以言喻,說不出話來。
下了馬車,滿府素稿,二太太王氏和長媳李紈並一群仆婦在門口相迎,賈敏潸然淚下,昔年門前人,如今已不在人世,怎能令人不傷心。
眾人連忙上前勸慰,好容易好了,才進了門,賈璉急匆匆跑來,叩首匐地,悲泣道:“姑母。”
賈敏強忍著淚,命他起身,待到賈母處,母女數年未見,亦是難過不已,免不得大哭了一場,眾人無不落淚。
賈敏拉著黛玉林郗見禮,賈母攔著不讓拜,賈敏恐惹老母傷心,強笑道:“女兒多年未曾歸家,不孝至極。”
賈母拉住黛玉,又牽住林郗,佯怒道:“你也知道自個狠心,你自個不來也罷了,也不把我的玉兒和郗兒送來,讓我們親香親香。”
賈敏苦笑道:“女兒何嚐不想念母親,偏這兩個小人兒一個比一個嬌貴,平日裏細心養著,還時常七病八痛的,哪敢讓他們來京,令母親煩心,幸而祁兒是個身子骨康健的。”
一說到小外孫,賈母頓時來了精神,傷感去了大半,道:“怎麽沒把我的小外孫帶來?”
賈母一麵說著一麵攜黛玉林郗到榻前坐下,瞧瞧這個,又瞧瞧那個,隻覺得滿心的喜悅。
見賈母問林郗,黛玉柔柔開口道:“迴外祖母,本是要來的,偏來時,弟弟染了風寒,祖母放不下心,就留了弟弟在家。”
見賈母關切之色溢於言表,黛玉又道:“請外祖母放心,路上收到了祖母的信,弟弟已大好了。”
賈母點了點頭,道:“這正是親家母的妥當之處了,萬事都沒有他小人兒家的身子骨來得要緊。”
賈敏隻一笑,林郗板著小臉,一言不發。
賈母摸了摸黛玉的小臉,見她容貌雖未長開,卻自有一股風流仙姿,隻是身形瘦弱些,不禁嗔怪道:“我的玉兒瘦了,外祖母上次見你時,還是個胖嘟嘟的小丫頭。”
黛玉臉色微微泛紅,賈母更是愛得了不得了,攬在懷裏,不住的摩挲。
賈敏含笑道:“姑娘家長大了,自然褪了嬰兒肥,再者,這趟來,母親代我教教玉兒,她一貫在膳食上不太盡心。”
賈母點頭,笑道:“我想讓玉兒在我膝下住一陣子,你這個當娘可舍得?”
林郗忽道:“外祖母,外祖父在何處?大舅父在何處”
他板著小臉,說出來的話就有些愣頭愣腦,引來眾人詫異,賈敏微微舒了一口氣。
賈母笑道:“是我忘了,果然是年歲大了,多虧郗哥兒提醒我,你外祖父在梨香院清修。”
早有小丫頭探頭探腦,屋內眾人就有些急了,偏老太太想閨女,多年不見,又不好擾了老太太的興頭。
待孫嬤嬤引著賈敏黛玉林郗出了門,賈敏歎了一口氣,微不可聞。
離梨香院越來越近,賈敏眼圈紅透,看到樹下那位鬢發皆白,盡顯疲態的老人時熱淚盈眶,顫聲喚了句:“父親”。
梧桐樹下的老人抬起頭,老淚縱橫,賈敏撲在老人身前泣不成聲。
黛玉淚珠盈盈,始終是年歲長了些,尚記掛著勸著賈敏。
待賈敏好了些,又領著黛玉林郗磕了三個頭。
賈代善含笑打量黛玉,見她再不複當年頑皮時的女兒態,心下不禁感傷,再看林郗,小小少年,模樣清俊,暗暗點了點頭,他就知道,敏兒的孩子自然是好的。
賈代善笑著點了點黛玉的頭,溫聲道:“玉兒,還記得外祖父嗎?”
黛玉搖了搖頭,眼圈紅透,握住賈代善的手,含淚道:“外祖父,您許過玉兒,帶玉兒去京郊打獵的,您要快點好起來。”
賈代善大笑道:“好,過兩日,外祖父帶你們去郊外莊子上騎馬。”
話未說完,又是一陣猛咳嗽,咳得撕心裂肺,咳得揪人心神,賈敏忙為老父順氣,黛玉倒了杯熱茶,眼巴巴盯著外祖父。
賈代善莞爾,看著黛玉那雙靈動聰慧的雙眸,滿是擔憂。
賈代善眼底劃過一抹思念,笑眯眯的擺了擺手,道:“無事,玉兒和你弟弟到書房去看看外祖父給你們倆準備的禮物,我和你娘說會話。”
黛玉應了,拉著林郗行禮,由仆人引著到書房去了。
望著兩個小人兒的背影,賈代善讚道:“兩個都是好孩子,敏兒,你把他們教得很好。”
賈敏道:“郗兒淘氣,倒是祁兒性子溫潤,是個老實孩子。”
賈代善笑道:“孩子各有脾性,慢慢教就是了,命由天定,爹相信敏兒,你不會令爹失望,爹這一生,最大的幸事,就是得了你這個敏慧不遜男子的女兒。”
賈敏垂眸道:“爹,我從來都沒有怪過你,天下哪有順心如意之事,生為女兒身,更是難上加難,我真要怨,也隻會怨這個世道,怎會怨恨爹。”
賈代善欣慰的拍了拍女兒,想到小外孫,怕是不得一見,也罷,人生豈而無憾!
“對於日後,爹爹有何打算?”
賈代善微微一笑,不愧是他的敏兒,入府不到一個時辰,便能察覺端倪。
賈代善慢慢飲了一杯茶,直言不諱道:“你母親能力手段不缺,唯獨缺乏對時局的敏銳,況她年紀大了,掌管內務,精神不濟,待我百年,你大哥必須從軍中退下,你二哥不過是個迂腐酸儒,你敬大嫂子沒了,你敬大哥哥心也淡了,在京外跟人學修道。”
賈敏蹙眉:“抽身而退,避開固然是好事,但珍哥兒若缺乏長輩教導轄持,恐成禍根。”
賈代善冷哼一聲,滿麵厭惡之色:“敬哥兒和你大嫂子都是穩重的性情,想不到生出來個敗家子,生生把你敬大嫂子氣死,孽障。”
賈敏對賈珍的性情亦曾耳聞,無奈道:“寧榮兩府,榮辱一體。”
賈代善冷笑:“他糊塗,敬哥兒可不糊塗,我替他聘了撫安郡主,日後,待撫安郡主誕下子嗣,讓他滾到京外去修道。”
賈敏吸了一口氣,撫安郡主是懷敏太子的幼女,當年懷敏太子逝後,撫安郡主下嫁蠻夷,走到半路,蠻夷小國王死了,下嫁之事,就此作罷,撫安郡主迴京後一直養在深宮,這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撫安郡主比珍哥兒大九歲。
賈敏眼角微微抽搐,不可置信的說:“珍哥兒願意嗎?”
賈代善笑得寒光四射:“我管他去死,撫安郡主是個好孩子,他以為他是寧府的大爺,嗬,待撫安郡主誕下孩子,隨便找個街角旮旯一塞,不是想當大爺,就讓他當一輩子的大爺。”
賈敏哭笑不得,親爹這暴脾氣,太久沒發作,她都忘了,但老父這話說的很對,在理,撫安郡主的性情,她知道,這是一場合作,撫安郡主借此出宮,而寧府需要撫安郡主的孩子,但,賈敏狐疑的看著老爹,這計策滴水不漏,甚至有些大膽,老爹用兵善穩,絕非善行詭道之人?這事,他怎麽會想出來的?
賈代善忽笑,什麽事都瞞不過他的敏兒,以茶沾水,劃了個六。
賈敏這才明白過來,難怪,六皇子幼年曾撫於懷敏太子膝下,此事唯有他出麵才會成。
“那大哥的繼室人選?父親有打算嗎?一定有個妥當人打理內帷,我記得璉哥兒和王家訂了親?”
賈代善長歎,道:“難就難在此處,王家教女信奉無才便是德,指望璉兒家是沒指望了,你大嫂倒是相中了杜家的女兒。”
賈敏想了會子,不確定的說:“江東杜家的嫡長女?和章家合離的那個?”
賈代善點了點頭,歎道:“張家和杜家有舊,你大嫂去了信,至今未收到迴訊。”
杜家的嫡長女倒是個好人選,當年被人謀算,嫁入章家,不過一月,怒而歸家,至此任憑章家上門苦求,杜家嫡長女也未鬆過口,章家的幼子三年後死於花柳病。
賈敏慢慢開口道:“婆母和杜家的老夫人,我記得有兩分故舊之誼,等我迴了姑蘇,我請婆母出麵,問問杜家姑娘的意思。”
“也好,隻要內宅穩了,約束子弟,榮府至少二十年無憂,二十年後由它去罷,各有各人福,祖宗攢下金山銀山,子嗣不肖,守不住也是枉然。”
賈敏心中酸澀難耐,泣道:“父親何出此語?您好好保重身子,定能看到小輩們振興門楣那一日。”
賈代善拍了拍賈敏的肩膀,笑道:“敏兒,生老別離,自有天定,我早年征戰沙場,能存活至今日,已是受了祖宗保佑,老天憐幸,不必做小兒女之態,趁我如今有精力,能替小輩們籌劃一番,來日,我也就放心了。”
賈敏悲泣如雨,她知道人終有一死,可世上有哪一個子女,能眼睜睜看雙親離世而麻木不仁。
賈代善曲指敲了敲桌麵,神情凝重,沉聲道:“還有一事,京郊莊子。”
賈敏微微頷首,她明白老父的意思,臨來時,便已去信至終南山,郊外的那位也該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