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承安這篇關於高爽電影配樂的文章,最先引起廣泛關注,是在微客的歌迷群體中。


    但是,哪怕於承安平時再怎麽低調,畢竟曲皇的身份擺在這兒。


    而且,《功夫》隻上映了半天的時間,各方麵能拿到的權威分析少之又少。


    除了邀請出席的記者報導之外,其他人連當天的電影票都搶不到。


    眼看著這一波熱度已經有了爆發的趨勢,卻隻能幹瞪眼。


    於承安這位曲皇放出的專業解析,等於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掛在微客上的消息,沒有特別標注不能轉載,那一般都能直接@轉發。


    於是各路媒體,熱心網友們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以瘋狂的速度將文章頂上了熱點頭條。


    在這種廣泛的傳播下,很快就有大量音樂、作曲相關的專業人士注意到了。


    看看於承安給起的標題:


    “《功夫》——電影配樂的巔峰,華夏傳統音樂的新高度!!!”


    其中用到了兩個格外刺眼的詞語,一個是“巔峰”,一個是“新高度”!


    說高爽的電影配樂是華夏巔峰,勉強還能接受。


    畢竟從《瘋狂的石頭》開始,他在電影配樂這塊的變態投入就已經有目共睹。


    可什麽樣的音樂敢在發展了數千年的華夏傳統音樂裏擔起一個新高度的名頭?


    這樣浮誇的用詞,讓不少音樂人第一時間對文章的出處產生了懷疑。


    而且標題的末尾居然連續打出了三個感歎號。


    這得把一位曲皇震驚成什麽樣才能用處這樣的連續驚歎?


    於承安在華夏音樂界是真正權威的存在。


    他的分析長文何以會用詞如此不嚴謹?


    可當這些音樂圈的人跳過轉發鏈接,進入於承安的微客時才發現,這一切居然是真的?!


    簡直離了個大譜!!!


    汪星人的曲皇評議已經結束,世界文藝協會通過了他的曲皇身份認定。


    隻等過完年,差不多三月的一天,作曲家工會等級正式變更的時候就能真正晉升二級了。


    而汪星人是如何登上曲皇之位的?


    有細心的人專門對此做過研究!


    從去年五月正式加入作曲家工會,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連續發表了幾十首霸榜歌曲。


    將華夏流行樂壇攪和的天翻地覆!


    這也讓他的工會等級如同坐了火箭一般蹭蹭的往上竄。


    可一般的流行音樂作品最多隻能將他送到金牌的行列就已經是極限。


    想更進一步就需要有“殿堂級”的作品來撐腰了。


    而汪星人也確實有好幾把刷子……


    “殿堂級”的流行音樂版《夜曲》和古典鋼琴《夜曲》係列,不但將國內的音樂圈刷爆。


    還順勢幹翻了國外的各路音樂榜單!


    將他推到了曲皇晉級的邊緣。


    而更讓人沒想到的是,他上一部電影中作為配樂的《天鵝湖》跟《胡桃夾子》居然是特麽兩部大氣恢弘的“殿堂級”長篇交響樂!!!


    姑且不論他創作的初心是為了什麽,僅僅是將兩部“殿堂交響”作為電影配樂首發,就特麽讓一眾作曲人忍不住罵上一句喪心病狂……


    也正是這兩部“交響”的問世,讓高爽越過了那道無數人為之奮鬥一生的天塹鴻溝,真正登上了華夏音樂的巔峰。


    從他過往的作品中不難發現,高爽的創作風格是有一定規律的。


    他非常擅長流行音樂,同時也潛修深鑽西洋樂的古典和交響。


    至於華夏傳統音樂?


    不可否認,高爽是創作過一些。


    最早的民樂搖滾開山之作《北平一夜》掀起了搖滾華夏本土化的狂潮。


    隨後的《赤伶》、《知否》、《大魚》等也都帶著濃厚的華夏傳統風格。


    不過這些細算起來都隻是對傳統音樂流行化的開拓,算不得純粹的民樂。


    要說最正宗的一首純民樂,其實還是《石頭》電影裏追逐的戲曲響板。


    可那也隻是讓人眼前一亮的配樂散調,不能獨立成曲。


    所以,一般認為,汪星人高爽想將自己的流行音樂或者西洋樂技法跟華夏傳統音樂相結合。


    可這種嚐試也僅僅隻是停留在探索階段。


    至於純粹的傳統音樂方麵,肯定是無法跟他的流行、西洋音樂比擬的。


    這很符合人們對於“天才”的一般認知。


    廣泛的涉獵某個行業,對一兩個領域有超越凡俗的能力和悟性!


    而於承安這個“華夏傳統音樂新高度”,卻正正的點在了高爽最不被大眾看好的“軟肋”上。


    怎麽看都有些蹊蹺!


    滿心疑惑的音樂人開始逐字逐句拜讀起於承安這篇幾近於“捧殺”的分析。


    切入點還挺正常,從簡單的電影原創配樂入手,著重分析了其中的情感表達和創作技法。


    於承安在每個分析的開頭還貼心的附上了音樂平台中的原曲鏈接。


    雖然大多數人沒有看過電影,但能邊聽音樂邊看這些分析,也能體會到不少創作中的精髓。


    文章的前半段,於承安重點分析了《流浪者之歌》和《馬刀舞曲》。


    並為這兩個樂曲標注上了醒目的“殿堂級”標簽。


    音樂人們聽完這兩個曲子之後都是一陣沉默,心裏卻是已經有個扭曲的麵孔在瘋狂的咆哮:


    迴來了!


    他又迴來了!!!


    已經沉寂了兩三個月,專心拍電影的“汪星人”,再一次用他“殿堂級”的電影配樂喚起了一眾作曲人心底被大魔王支配的恐懼……


    隻是這一次大家表麵上已然平和了不少。


    被摧殘過那麽多次,心態不好的早瘋了……


    不過音樂鏈接下麵依然有個別倒黴催的作曲人吐槽。


    “我……我特麽說什麽好?”


    “咋滴?這個月發歌了?”


    “一號剛上榜,眼見著就要登頂了啊!!!”


    “兄台,聽我一句勸!以後甭管高爽是發歌還是發電影,繞著走就完了。”


    “可我發的是春節賀歲曲啊!錯過這個月隻能等明年了……”


    “節哀……”


    “好走不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有這兩首“殿堂級”的西洋音樂打底,音樂人們心中的疑惑不但沒有絲毫消退,甚至更濃重了幾分。


    沒毛病啊!


    這不正是曲皇高爽最擅長的領域嗎?


    特別是那首小提琴獨奏的《流浪者之歌》,即便是在“殿堂級”裏也是難得的精品!!!


    有這麽兩首西洋音樂打底,於曲皇為啥不在題目中單獨拎出來講,反而要掛個“傳統音樂”的名頭?


    難道高爽的“傳統音樂”作品還能超越這兩首不成?


    這就好像高爽指著一眾音樂人的鼻子囂張的道:即便是我的短板,也是讓你們無法觸及的巔峰!


    就特麽很玄幻……


    然而,這個想法僅僅才剛出現在眾人的腦海中,事實就狠狠的抽了所有人一個響亮的大耳刮子!


    隨意的點開下一個音樂鏈接,準備邊聽邊看分析的人,猝不及防之下被一道氣勢磅礴的嗩呐聲給震的渾身一麻!


    那個嘹亮的嗩呐聲,帶著排山倒海的氣勢,在第一秒就將氣氛推上了最高潮!


    這一瞬間!


    無數人隻覺得頭皮發麻!


    一眾作曲人已經鍛煉出來的超強抗壓能力,在這嗩呐聲下摧枯拉朽的被推了個幹淨!!!


    嗩呐的聲部漸漸降低。


    快速輪指的琵琶音清晰連貫,以點成線。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竊竊如私語。


    推拉吟揉,大珠小珠落玉盤。


    彈跳的七指輪柔中帶剛棱角分明。


    隨著各種樂器的陸續加入,經典的味道肆意散發。


    那種奮進的激昂仿佛為人的身體注入了無窮的力量!


    直到樂曲結束,迴過神來的作曲人才急急看向音樂平台上顯示的歌曲名稱。


    《小刀會序曲》!!!


    作曲:汪星人


    演奏:華夏民族樂團


    這是一首真正的民樂,而且是構造複雜的民樂交響!


    嗩呐開局!


    那是所有樂器都無法比擬的效果,直接刺激的屏幕前所有人腎上腺急速分泌!


    嗩呐過後緊接著就是琵琶,聲音靈動,又有緊張的感覺。


    開頭出現的兩次鼓聲,低音大鼓,聲音結實而有力,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能表現低沉緊張的氣氛。


    這大鼓經過了刻意的“顯化”處理,錄得相當霸道,更坦白地說是“茹毛飲血”!


    整首《序章》氣勢恢宏,甚至是霸氣淩人。


    對於一向含蓄的華夏音樂來說,如此震撼的開場,簡直開曆史之先河!


    於承安也在他的分析中對這個序曲進行了一針見血的點評:


    《小刀會組曲》是對華夏傳統音樂合奏的顛覆性演繹!!!


    如果高爽看到這個評價,大概率會對於承安比個大拇指。


    組曲的作曲者是中國著名的音樂大師商易。


    有趣的是,商易大師雖然接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但是大學階段卻是學習的小提琴和西洋音樂創作。


    而《小刀會組曲》是他應邀為舞劇《小刀會》創作的舞台交響樂。


    不拘泥與傳統的商易大師,結合了西方交響樂的特點,在純民樂的基礎上進行了很大幅度的創新。


    這才造就了不朽的經典,為中國民樂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小刀會組曲》的序曲部分,是星爺電影配樂中運用最為頻繁的一段樂章。


    如在《大話西遊》裏至尊寶被點三顆痣看照妖鏡,還有至尊寶變成孫悟空後大戰牛魔王之前的亮相。


    《鹿鼎記》海大富化妝成關公亮相,還有《大內密探零零發》皇上出場揭穿無相皇的時候都用了這個配樂。


    在《功夫》中,《小刀會組曲》不僅在阿星被打的全身骨節經脈盡碎的時候渲染了悲壯的氣氛,更在破點成蝶的關鍵時刻畫龍點睛。


    《序曲》部分的評論區裏全是被震撼到不能自已的聽眾。


    “燃爆了!”


    “我汪皇已經無敵了!開場就是經典的味道!”


    “嗩呐一出,誰與爭鋒?”


    “民樂裏汪皇好像特別鍾愛嗩呐啊,簡直要被他玩出花兒了!”


    “後麵的大鼓也相當震撼!”


    “琵琶,二胡的運用也十分出彩。”


    “我特麽第一次聽民樂聽的熱血沸騰!絕絕子!”


    “彼此彼此,以前覺得民樂超土,沒想到居然能嗨到這個程度……”


    “序曲?後麵還有嘍?”


    “這隻是個開場,全稱叫《小刀會組曲》,故事性很強,建議全部聽一遍。”


    “我一直以為汪皇擅長的是西洋交響,沒想到民樂交響也玩的這麽溜?”


    “其實還是能聽出一些西洋交響的影子的,不過這水平你用溜來形容就有些不貼切了。”


    “?”


    “那是相當溜!!!”


    整個組曲一共有七個樂章,依次是“起義”、“勝利”、“抗議”、“夜襲”、“求援”、“突圍”、“決戰”!


    序曲部分對應的是起義,其他幾個樂章也是特色鮮明,主題清晰。


    全部聽完之後,音樂人們再次沉默了……


    腦海中閃過的那個年輕身影,總能一次次打破所有人對他的固有認知,這次也不例外。


    對於於承安在標題中說的“華夏傳統音樂新高度”也算勉強能夠接受了……


    《小刀會組曲》的水準之高,縱觀華夏如今的音樂圈,已經少有人能企及。


    即便是八位曲皇裏,怕是也隻有兩位精研民樂的能在創作水準上與汪星人高爽一較高下。


    可其中一位已經是九十高齡,另一位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於承安!


    而於承安在長文中說:“單論民樂的交響編排,自己與高爽伯仲之間。若要論民樂中單個樂器的運用,自己拍馬難及!”


    很多音樂人對於於承安這種謙虛是有些不忿的。


    不可否認,高爽的鋼琴和小提琴創作都是最頂尖的級別。


    可於承安在民樂方麵也是華夏首屈一指啊!


    甚至就連他晉升曲皇也是因為古琴方麵的創作與研究。


    如果於承安在民樂單個樂器的運用上都不如高爽,那豈不是變相承認高爽已經是華夏民樂第一人了?


    高爽才幾歲?


    一樣樂器想玩到精深,都要經曆無數的歲月反複練習和琢磨。


    就算再怎麽天才,也得有個限度!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高爽差不多已經摸透了鋼琴,小提琴。


    同時對於西洋交響,甚至民樂交響中用到的樂器也有廣泛的了解。


    即便是現代樂器,也都有獨特的見解和認知。


    那他還有多少精力和時間再將一門民族樂器練到巔峰層次?


    練到超越於承安玩了一輩子的古琴水平?


    ……


    隻可惜這種不忿轉眼間又被唿了一臉……


    看到分析末尾,砸死駱駝的最後一顆大樹終於出現了!


    琵琶獨奏《十麵埋伏》!


    音樂的備注裏高爽貼心的填上了“垓下之戰”幾個字。


    算是將音樂描述的背景交代了一下。


    垓下之戰在藍星跟地球上沒有多少區別,劉邦、項羽的故事也是廣為流傳。


    有了這個相同的曆史背景,理解起樂曲來就容易的多。


    全曲雖然不長,卻可以分出十三個段落。


    從戰爭的準備階段開始,以琵琶模擬戰鼓聲,用輪指演奏模擬號角聲,進行排陣、點將。


    作戰部分中,楚軍被圍得水泄不通的情景,以及到九裏山大戰全曲的高潮,運用琵琶高超複雜的絞弦技巧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慘烈。


    四麵楚歌,暗示項羽兵敗。


    最後的戰爭結束,項羽自刎,劉邦得勝迴朝,音樂結束。


    全曲氣勢恢宏,充斥著金戈鐵馬的肅殺之聲!


    這首《十麵埋伏》以單個樂器的獨奏形式表現了波瀾壯闊的史詩場麵,可以說是將華夏琵琶表演藝術發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對於這首曲子,於承安最後的評價卻出奇的簡單,隻有四個字:


    “高山仰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文娛巔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嘉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嘉途並收藏全文娛巔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