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板子
清穿之影帝重生帝王家 作者:三千大夢敘平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阿瑪,別生氣了——孩子大了不由人,有些事兒咱再氣也沒用……”
康熙不願坐轎子,胤祺也就耐心地陪著他一路往乾清宮走迴去。今兒的事實在太亂太雜,他腦子裏頭現在也還是一團漿糊,一時也不知該怎麽勸慰自家皇阿瑪,隻能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康熙聽著這個兒子愈發沒邊沒沿的話,不由搖搖頭無奈苦笑一聲,擺了擺手輕歎道:“朕不是在生氣——朕隻是忍不住的在想,當年你對這兄弟的情分那般在意,朕嘴上不說,心中卻難免覺著你還是太優柔寡斷了些。可如今才知道,那不是優柔寡斷,而是未雨綢繆……”
“皇阿瑪也別就這麽想,其實大多兄弟都還是好的。”
胤祺勸了一句,沉默了片刻才又道:“老八出身低,又是個不甘人下的性子,兒子當初不是沒有預見過他會走這一條路,隻是——”
——隻是沒忍心阻攔,沒能下得去狠心攔著這個弟弟去往上爬,去爭取自個兒的一席之地。潛移默化的尚不察覺,等著這個弟弟的心性徹底定了下來,再要往迴掰,卻也就已難再有什麽效果了。
“老八做的事,擱在任何一朝一代的宮廷裏頭——甚至不隻宮中,連那些個勳貴人家都算上,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隻是朕跟你的那些個兄弟們都叫你給慣壞了,真就以為這帝王家也有父子之情、兄弟之義,就覺著理當是像一家人似的在一塊兒……”
康熙搖了搖頭苦笑一聲,頓了片刻才又低聲道:“朕一直抱著這樣的念頭,也就一直寬容著他——朕知道他一直在利用老十,可從未點破過,因為朕注定不可能庇護你們哪一個一輩子。路都是自個兒走出來的,老十既然看不透,那就隨他一直看不透下去也沒什麽。老八的腦子聰明,心思手段也有,帶人接物也有一套章法,你們兄弟裏頭缺這麽一個長袖善舞又八麵玲瓏的人物。朕也不是沒想過,曆練一段時間等他徹底站穩了,就叫他去辦一些要緊的差事……可朕卻沒想到,他的心氣兒竟會放的那麽高。”
一想起朝堂上那個兒子苦心布局,先拿老十叫自己心軟,再主動攬下過錯,緊接著就把太子的罪狀給推了出來,竟是一步步逼得自己不得不按著這個兒子的心思往下走,康熙的目光便又止不住的暗沉了幾分:“朕能容得下他爭,能容得下他使手段,他既然也是朕的兒子,就有資格去做這些事——可他卻偏還覺著不甘心,偏要動那不該動的心思。就算太子再不爭氣,那也是他的主子,又豈是他能打得了主意的?”
畢竟是在外頭走著,來來往往的人多口雜,康熙的聲音並不高,語意間卻已有隱隱寒意悄然蔓延。胤祺心裏頭也跟著略沉了沉,卻也不曾多說,隻是朝著後頭拚命打著眼色的梁公公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放緩了聲音勸道:“皇阿瑪,離乾清宮還有一段兒路呢,咱上了轎子迴去吧。”
在外頭走了這一會兒,康熙胸中的煩悶壓抑也略散了些,點點頭便上了後頭一路跟著的軟轎。胤祺在外頭陪著一路迴了乾清宮,直到了南書房才停下,諸位的南書房大臣尚在朝堂上還未迴來,隻有一個方苞守在裏頭,見著萬歲爺迴來了便忙俯身施禮:“皇上——”
“方先生不必多禮,起來罷。”
康熙淡聲應了一句,由梁九功扶著走進了南書房坐下,見著胤祺也隨後走了進來,不由搖搖頭無奈笑道:“朕一時興起,倒連累你跟著走了這麽遠的路——累不累?過來坐下歇歇,朕見你麵色倒沒有昨日好,可是哪兒有什麽不舒服?”
“皇阿瑪放心,兒子隻是昨兒心裏想著事沒怎麽睡好,不打緊的。”
胤祺淺笑著應了一句,在一旁坐了,又親手倒了一盞茶給自家皇阿瑪捧了過去。康熙接在手裏,輕輕撫了撫這個兒子的額頂,沉默半晌才輕聲道:“你說——這太子的位置,是不是真到了不得不換人的時候?”
這話說得實在太過直白,胤祺倒還好,一旁侍立著的方苞聽著卻隻覺心驚肉跳,正要識相退下,卻被康熙溫聲叫住了:“朕心中一時亂得很,朝臣們也是當局者迷,倒想聽聽先生這局外人的看法兒。此處並無外人,說話也無需顧忌,隻管有什麽說什麽就是了。”
“是。”
方苞定了定心神,小心翼翼地應了一聲,卻忽然撩了衣袍半跪在地上,思索了半晌才低聲道:“迴皇上,草民以為——若太子已無心此位,甚至以之為苦事、惡事,不惜反其正道而行之,倒不如順勢而為,以有德者居之……”
太子這早已不是第一迴折騰了,就隻方苞在南書房伴駕這些日子,便眼見著太子做的事越發不講分寸,竟仿佛有意挑戰皇上的底線一般。隻是康熙心中始終都沒能真正狠得下心,也就將那些事都給壓了下來,這一迴實在是叫八阿哥給不管不顧地捅到了朝堂之上,才終於沒法兒再故作不知,卻也未在當堂下什麽定論,隻想著迴來仔細商議一番,衡量了輕重再作判處。
“先生的話是中肯之語,不必這般戰戰兢兢的,起來罷。”
康熙朝著他微微頷首,又示意梁九功將他攙起來。方苞卻隻是搖了搖頭,又拱手誠聲道:“草民忝以布衣白身侍駕,勉強可稱得上一聲臣,太子無論如何,亦畢竟是國之儲君。臣可諫君,卻絕不可以此僭越,請皇上準臣全此禮數。”
“朕倒真希望胤禩在這兒,也叫他好好的聽聽方先生的這一番話。”
康熙輕歎一聲,卻仍示意梁九功把人給扶起來,淡淡一笑道:“先生這一席話說得好,今日便不談此事了——方才朝上的幾件事都還沒了,要麽是還沒擬旨用印,要麽幹脆是連個結論都沒定下來,這麽著拖一時也就罷了,總不能老是拖著。擬旨——”
他隻說了兩個字便不得不停了下來,看了看麵前這一個文章冠絕天下卻還隻是布衣之身的方苞,又望向一旁這個連自個兒的折子都要別人代寫的兒子,頓了片刻才忍不住啞然失笑,扶了額微微搖頭,示意梁九功取筆墨過來:“罷了,還是朕自個兒擬吧……”
一日之內,朝中風雲突變,接連著幾道旨意從南書房被發了出來。十阿哥胤俄陷舞弊一案,罪行確著,革貝子圈禁宗人府,八阿哥胤禩禦下不嚴,杖五十。太子賣官一事尚無實證,暫禁於東宮思過,著大阿哥與八阿哥主審此案,一經查實再做處置。
這麽幾道旨意下來,卻叫這原本就顯得撲朔迷離的局勢眼見著更叫人摸不著頭腦了些。若說萬歲爺有意如每迴一般庇護太子,卻又偏偏叫剛參了太子一本的八阿哥和一向跟太子看不對眼的大阿哥來主審此案。可若說萬歲爺心裏頭是向著八阿哥的,卻也仍重罰了十阿哥,甚至連那五十大板都如其所願地賞還給了八阿哥。這樣兩邊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置,卻也叫不少原本站在兩個陣營的官員都開始隱隱動搖,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個個自危,恨不得都夾起尾巴做人,生怕再憑空降下來什麽禍事。
這麽大的一番修羅場之下,一條淩普任內務府總管辦差不力,調任宗人府右宗人的旨意就這麽無聲無息地發了下去,幾乎沒激起半點兒的水花——大概也隻有趴在宗人府的刑凳上挨板子的胤禩心裏頭清楚,太子的這位乳兄淩普當上了專門主持刑罰的右宗人,對他而言將是何等的噩夢了。
到底也是堂堂的皇子阿哥,淩普也不敢真往死裏拾掇他,隻叫行刑的太監專挑腿上要著力的地方下手。這些個太監都是常年打板子練出來的熟手,無論要把這麵兒上打出一片青紫傷痕累累,內裏卻隻兩天就能好的輕傷,還是要不動聲色地往狠裏下手,迴頭麵上卻看不出半點兒的端倪,都早就拿捏得一派爐火純青。五十板子掐著數一板不落的打完,胤禩卻也被打得隻剩了半口氣,爛泥一樣攤在刑凳上,早已沒了平日裏八賢王優雅從容的風範。
“誒呀——八哥,這怎麽就叫他們給打完了!”
九阿哥胤禟帶了幾個人急匆匆趕過來,一見著胤禩趴在凳子上一動不動,忙招唿著人給抬了下去,又叫了兩個身強力壯的太監把人一路背到了外頭的馬車上:“八哥,你說你性子這麽急幹什麽——你倒是等我把老十那邊兒安頓好了,再來這邊跟他們交代一聲啊。我隻是個管不了正事兒的左宗正,淩普他是右宗人不怕我管,我要是不親自來盯著,他肯定得往死裏打你不是?不是弟弟我念叨你,這挨打怎麽還有上趕著著急的……”
這宗人府本就是專管皇家的諸項事宜的,主事的自然也都是皇家的人。最高的宗令一向是由親王來擔任,隻是他們兄弟這一輩的親王就隻有四阿哥和五阿哥,倆人統共沒差出去一年,都才隻有二十多歲,還不到能任這宗令的時候,故而仍由裕親王福全兼任。而左、右宗正則是由貝勒跟貝子兼攝,當初胤禩到底沒全然信得過這個跟五哥一奶同胞的九弟,也就把人打發到了左宗正去管那些個婚喪嫁娶、諡號擬爵的閑事,自己兼領了主管刑獄的右宗正。可如今他自個兒要來挨打,自然沒法再擺什麽宗正大人的威風,至於淩普來這宗人府就是為了打他一頓的,沒把他真給打廢了就是好的,更是不可能有半點兒的通融。
胤禩疼得一陣陣打著哆嗦,冷汗早已洇透了衣裳,隻能一味咬著牙盡力不□□出來,卻也實在分不出半點兒餘力去應他的話。其實胤禟也明白自個兒就算來了也沒什麽用,隻不過好話不說白不說,一路念念叨叨地把他給送迴了府上,又大張旗鼓地張羅著快叫人來給八哥看傷,一雙眼睛卻趁機在府裏頭四下瞟著,想要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把那個據說還會變身的老道士再給揪出來。
宗人府打出來的傷,叫太醫肯定是不合適。八阿哥去之前倒是在府上備了幾個專治跌打損傷的大夫,可原本都說得好好的,一見著這傷卻是誰都不敢治,問也不說明白,隻是含含糊糊地告了罪就不迭離了府,把八福晉氣得茶碗都摔碎了兩套。
“八嫂,你們家不是有個老道士嗎?揮揮手就能百病全消的那個——幹嘛不叫他給八哥治傷啊?”
這八福晉的本家也是郭絡羅氏,雖說與宜妃所屬不是一脈,卻也畢竟是同宗,胤禟的嘴又甜,平日裏倒也頗能與她說上幾句話。一見著最後的大夫都跑了,就縮著脖子小心翼翼地溜進了屋,壓著聲音問了一句,打算再為見著這傳說中的老道士做上最後的一迴努力。
“別提了,那個老道士成天神神叨叨的,說是府裏有什麽——什麽汙濁之氣,就去外頭觀裏清修去了,說隻要不是生死危機,七天內都不準我們去擾他。爺現在信他信得厲害,聽他說了不準也就真不叫我們去,這才第二天,誰敢上去犯什麽忌諱?”
八福晉咬著牙歎了口氣,正在犯愁的時候,下頭卻忽然來報說江南那個鹽商安仲仁來了,還帶來了個極高明的神醫。這可是正趕在了寸勁兒上,八福晉喜得直念阿彌陀佛,不迭命人迎了出去,胤禟也顛顛兒地跟著一塊兒出去湊熱鬧,心裏頭卻是一派莫名其妙——旁人不知道,他心裏頭卻是清楚的。這安仲仁在到了江南的第二年就被五哥的人給無聲無息收拾掉了,這麽多年來送錢過來的都是其實都是賈家人,就為了不打草驚蛇,好無聲無息地把這個老八的命脈給捏在手裏。可如今這個鹽商安仲仁又是打那個地縫裏頭鑽出來的,莫非又是那個老道士的什麽同黨?
抱著打假的心態興衝衝地跟到了門口,正打算毫不留情地揭穿這個假安仲仁的身份,胤禟的目光卻忽然越過了前頭那個不知是誰的幌子,詫異地落在後頭那位據說極高明的神醫身上,卻隻是停了一瞬便又迅速若無其事地轉開。眼睜睜地看著八福晉殷勤地將兩人迎進了府裏頭去,嘻嘻哈哈地陪了兩句笑,就毫無骨氣地慫在了府門邊兒上。
——居然連那位傳說中的七師叔都親自出馬了,這八爺府可真是不能待了……
左右這時候府上也是亂成一團沒人有心思管他,胤禟左右瞟了瞟見著沒人留意,背了手邁著四方步就大大方方地出了府門。卻才走到了街角,就被兩雙手一個摟腰一個捂嘴,綁架似的扯進了一處死胡同裏頭。
“唔——唔唔!”
胤禟費力地扒開捂著自個兒嘴的那一雙手,還覺著不解氣,上去就狠狠咬了一口。轉頭卻看見了一張熟悉至極的麵孔,氣得險些就跳了腳:“老十三你一個學壞還不夠,還帶壞老十四!還記不記著我是當哥哥的了?迴頭叫我大侄子踹斷你們的腿!”
“九哥咬我。”
胤禎收迴被他咬出了個血印子的手,看了一會兒才總算如他所願,從善如流地叫了句哥。胤禟被這句話裏頭的丟人意味臊得說不出話,漲紅了臉狠狠瞪他一眼,又作勢兇狠地望著這兩個弟弟道:“有話不會好好說,這麽偷偷摸摸的幹什麽?”
“你都跟了這麽一路了,又趁著這功夫從八哥府上溜出來,肯定是有什麽發現。”
胤祥按著老十四手上被咬紅了的地方揉了揉,又安撫地拍了拍他的肩,理直氣壯地看著麵前的九哥道:“瞎子都看得出來這馬上就要變天了,我們也想幫五哥的忙,不能你一個人逞英雄。”
“我算是知道我為什麽當初寧肯跟著老八老十混,也絕不跟你們倆一塊兒玩了……”
看著麵前這兩個怎麽都不可能打得過的弟弟,胤禟負隅頑抗的念頭還沒升起來就被自個兒給拍滅了,丟人至極地重重歎了口氣,忍不住開始懊悔起自個兒當年幹嘛寧死也不跟五哥學太極來:“算了算了,你們過來,我跟你們說——我聽說那老道就在外頭觀裏清修,京城有名兒的道觀就那麽幾個,咱們挨著個兒的找,肯定能找著。咱們現在有三個人,老十四往南,老十三往東,西北歸我。也甭帶人去,自個兒悄悄摸摸地找,找著了先別聲張,免得打草驚蛇,把地兒記準了就行。不管找沒找著,找到天黑就算,咱迴老十三府上再問問戴先生是什麽看法兒。”
“成。”胤祥點了點頭痛快應下,又探著頭往八阿哥府上望了望,壓低了聲音道:“九哥,八哥他傷得怎麽樣,重不重?”
“本來是挺重的,不過去了個神醫——”
胤禟下意識應了一句,想起自家五哥喝那位七師叔開的藥時痛不欲生的樣子,忍不住倒吸了口涼氣,搖了搖頭沉痛地把說了一半兒的話補全:“估計——現在可能更重了……”
康熙不願坐轎子,胤祺也就耐心地陪著他一路往乾清宮走迴去。今兒的事實在太亂太雜,他腦子裏頭現在也還是一團漿糊,一時也不知該怎麽勸慰自家皇阿瑪,隻能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康熙聽著這個兒子愈發沒邊沒沿的話,不由搖搖頭無奈苦笑一聲,擺了擺手輕歎道:“朕不是在生氣——朕隻是忍不住的在想,當年你對這兄弟的情分那般在意,朕嘴上不說,心中卻難免覺著你還是太優柔寡斷了些。可如今才知道,那不是優柔寡斷,而是未雨綢繆……”
“皇阿瑪也別就這麽想,其實大多兄弟都還是好的。”
胤祺勸了一句,沉默了片刻才又道:“老八出身低,又是個不甘人下的性子,兒子當初不是沒有預見過他會走這一條路,隻是——”
——隻是沒忍心阻攔,沒能下得去狠心攔著這個弟弟去往上爬,去爭取自個兒的一席之地。潛移默化的尚不察覺,等著這個弟弟的心性徹底定了下來,再要往迴掰,卻也就已難再有什麽效果了。
“老八做的事,擱在任何一朝一代的宮廷裏頭——甚至不隻宮中,連那些個勳貴人家都算上,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隻是朕跟你的那些個兄弟們都叫你給慣壞了,真就以為這帝王家也有父子之情、兄弟之義,就覺著理當是像一家人似的在一塊兒……”
康熙搖了搖頭苦笑一聲,頓了片刻才又低聲道:“朕一直抱著這樣的念頭,也就一直寬容著他——朕知道他一直在利用老十,可從未點破過,因為朕注定不可能庇護你們哪一個一輩子。路都是自個兒走出來的,老十既然看不透,那就隨他一直看不透下去也沒什麽。老八的腦子聰明,心思手段也有,帶人接物也有一套章法,你們兄弟裏頭缺這麽一個長袖善舞又八麵玲瓏的人物。朕也不是沒想過,曆練一段時間等他徹底站穩了,就叫他去辦一些要緊的差事……可朕卻沒想到,他的心氣兒竟會放的那麽高。”
一想起朝堂上那個兒子苦心布局,先拿老十叫自己心軟,再主動攬下過錯,緊接著就把太子的罪狀給推了出來,竟是一步步逼得自己不得不按著這個兒子的心思往下走,康熙的目光便又止不住的暗沉了幾分:“朕能容得下他爭,能容得下他使手段,他既然也是朕的兒子,就有資格去做這些事——可他卻偏還覺著不甘心,偏要動那不該動的心思。就算太子再不爭氣,那也是他的主子,又豈是他能打得了主意的?”
畢竟是在外頭走著,來來往往的人多口雜,康熙的聲音並不高,語意間卻已有隱隱寒意悄然蔓延。胤祺心裏頭也跟著略沉了沉,卻也不曾多說,隻是朝著後頭拚命打著眼色的梁公公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放緩了聲音勸道:“皇阿瑪,離乾清宮還有一段兒路呢,咱上了轎子迴去吧。”
在外頭走了這一會兒,康熙胸中的煩悶壓抑也略散了些,點點頭便上了後頭一路跟著的軟轎。胤祺在外頭陪著一路迴了乾清宮,直到了南書房才停下,諸位的南書房大臣尚在朝堂上還未迴來,隻有一個方苞守在裏頭,見著萬歲爺迴來了便忙俯身施禮:“皇上——”
“方先生不必多禮,起來罷。”
康熙淡聲應了一句,由梁九功扶著走進了南書房坐下,見著胤祺也隨後走了進來,不由搖搖頭無奈笑道:“朕一時興起,倒連累你跟著走了這麽遠的路——累不累?過來坐下歇歇,朕見你麵色倒沒有昨日好,可是哪兒有什麽不舒服?”
“皇阿瑪放心,兒子隻是昨兒心裏想著事沒怎麽睡好,不打緊的。”
胤祺淺笑著應了一句,在一旁坐了,又親手倒了一盞茶給自家皇阿瑪捧了過去。康熙接在手裏,輕輕撫了撫這個兒子的額頂,沉默半晌才輕聲道:“你說——這太子的位置,是不是真到了不得不換人的時候?”
這話說得實在太過直白,胤祺倒還好,一旁侍立著的方苞聽著卻隻覺心驚肉跳,正要識相退下,卻被康熙溫聲叫住了:“朕心中一時亂得很,朝臣們也是當局者迷,倒想聽聽先生這局外人的看法兒。此處並無外人,說話也無需顧忌,隻管有什麽說什麽就是了。”
“是。”
方苞定了定心神,小心翼翼地應了一聲,卻忽然撩了衣袍半跪在地上,思索了半晌才低聲道:“迴皇上,草民以為——若太子已無心此位,甚至以之為苦事、惡事,不惜反其正道而行之,倒不如順勢而為,以有德者居之……”
太子這早已不是第一迴折騰了,就隻方苞在南書房伴駕這些日子,便眼見著太子做的事越發不講分寸,竟仿佛有意挑戰皇上的底線一般。隻是康熙心中始終都沒能真正狠得下心,也就將那些事都給壓了下來,這一迴實在是叫八阿哥給不管不顧地捅到了朝堂之上,才終於沒法兒再故作不知,卻也未在當堂下什麽定論,隻想著迴來仔細商議一番,衡量了輕重再作判處。
“先生的話是中肯之語,不必這般戰戰兢兢的,起來罷。”
康熙朝著他微微頷首,又示意梁九功將他攙起來。方苞卻隻是搖了搖頭,又拱手誠聲道:“草民忝以布衣白身侍駕,勉強可稱得上一聲臣,太子無論如何,亦畢竟是國之儲君。臣可諫君,卻絕不可以此僭越,請皇上準臣全此禮數。”
“朕倒真希望胤禩在這兒,也叫他好好的聽聽方先生的這一番話。”
康熙輕歎一聲,卻仍示意梁九功把人給扶起來,淡淡一笑道:“先生這一席話說得好,今日便不談此事了——方才朝上的幾件事都還沒了,要麽是還沒擬旨用印,要麽幹脆是連個結論都沒定下來,這麽著拖一時也就罷了,總不能老是拖著。擬旨——”
他隻說了兩個字便不得不停了下來,看了看麵前這一個文章冠絕天下卻還隻是布衣之身的方苞,又望向一旁這個連自個兒的折子都要別人代寫的兒子,頓了片刻才忍不住啞然失笑,扶了額微微搖頭,示意梁九功取筆墨過來:“罷了,還是朕自個兒擬吧……”
一日之內,朝中風雲突變,接連著幾道旨意從南書房被發了出來。十阿哥胤俄陷舞弊一案,罪行確著,革貝子圈禁宗人府,八阿哥胤禩禦下不嚴,杖五十。太子賣官一事尚無實證,暫禁於東宮思過,著大阿哥與八阿哥主審此案,一經查實再做處置。
這麽幾道旨意下來,卻叫這原本就顯得撲朔迷離的局勢眼見著更叫人摸不著頭腦了些。若說萬歲爺有意如每迴一般庇護太子,卻又偏偏叫剛參了太子一本的八阿哥和一向跟太子看不對眼的大阿哥來主審此案。可若說萬歲爺心裏頭是向著八阿哥的,卻也仍重罰了十阿哥,甚至連那五十大板都如其所願地賞還給了八阿哥。這樣兩邊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置,卻也叫不少原本站在兩個陣營的官員都開始隱隱動搖,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個個自危,恨不得都夾起尾巴做人,生怕再憑空降下來什麽禍事。
這麽大的一番修羅場之下,一條淩普任內務府總管辦差不力,調任宗人府右宗人的旨意就這麽無聲無息地發了下去,幾乎沒激起半點兒的水花——大概也隻有趴在宗人府的刑凳上挨板子的胤禩心裏頭清楚,太子的這位乳兄淩普當上了專門主持刑罰的右宗人,對他而言將是何等的噩夢了。
到底也是堂堂的皇子阿哥,淩普也不敢真往死裏拾掇他,隻叫行刑的太監專挑腿上要著力的地方下手。這些個太監都是常年打板子練出來的熟手,無論要把這麵兒上打出一片青紫傷痕累累,內裏卻隻兩天就能好的輕傷,還是要不動聲色地往狠裏下手,迴頭麵上卻看不出半點兒的端倪,都早就拿捏得一派爐火純青。五十板子掐著數一板不落的打完,胤禩卻也被打得隻剩了半口氣,爛泥一樣攤在刑凳上,早已沒了平日裏八賢王優雅從容的風範。
“誒呀——八哥,這怎麽就叫他們給打完了!”
九阿哥胤禟帶了幾個人急匆匆趕過來,一見著胤禩趴在凳子上一動不動,忙招唿著人給抬了下去,又叫了兩個身強力壯的太監把人一路背到了外頭的馬車上:“八哥,你說你性子這麽急幹什麽——你倒是等我把老十那邊兒安頓好了,再來這邊跟他們交代一聲啊。我隻是個管不了正事兒的左宗正,淩普他是右宗人不怕我管,我要是不親自來盯著,他肯定得往死裏打你不是?不是弟弟我念叨你,這挨打怎麽還有上趕著著急的……”
這宗人府本就是專管皇家的諸項事宜的,主事的自然也都是皇家的人。最高的宗令一向是由親王來擔任,隻是他們兄弟這一輩的親王就隻有四阿哥和五阿哥,倆人統共沒差出去一年,都才隻有二十多歲,還不到能任這宗令的時候,故而仍由裕親王福全兼任。而左、右宗正則是由貝勒跟貝子兼攝,當初胤禩到底沒全然信得過這個跟五哥一奶同胞的九弟,也就把人打發到了左宗正去管那些個婚喪嫁娶、諡號擬爵的閑事,自己兼領了主管刑獄的右宗正。可如今他自個兒要來挨打,自然沒法再擺什麽宗正大人的威風,至於淩普來這宗人府就是為了打他一頓的,沒把他真給打廢了就是好的,更是不可能有半點兒的通融。
胤禩疼得一陣陣打著哆嗦,冷汗早已洇透了衣裳,隻能一味咬著牙盡力不□□出來,卻也實在分不出半點兒餘力去應他的話。其實胤禟也明白自個兒就算來了也沒什麽用,隻不過好話不說白不說,一路念念叨叨地把他給送迴了府上,又大張旗鼓地張羅著快叫人來給八哥看傷,一雙眼睛卻趁機在府裏頭四下瞟著,想要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把那個據說還會變身的老道士再給揪出來。
宗人府打出來的傷,叫太醫肯定是不合適。八阿哥去之前倒是在府上備了幾個專治跌打損傷的大夫,可原本都說得好好的,一見著這傷卻是誰都不敢治,問也不說明白,隻是含含糊糊地告了罪就不迭離了府,把八福晉氣得茶碗都摔碎了兩套。
“八嫂,你們家不是有個老道士嗎?揮揮手就能百病全消的那個——幹嘛不叫他給八哥治傷啊?”
這八福晉的本家也是郭絡羅氏,雖說與宜妃所屬不是一脈,卻也畢竟是同宗,胤禟的嘴又甜,平日裏倒也頗能與她說上幾句話。一見著最後的大夫都跑了,就縮著脖子小心翼翼地溜進了屋,壓著聲音問了一句,打算再為見著這傳說中的老道士做上最後的一迴努力。
“別提了,那個老道士成天神神叨叨的,說是府裏有什麽——什麽汙濁之氣,就去外頭觀裏清修去了,說隻要不是生死危機,七天內都不準我們去擾他。爺現在信他信得厲害,聽他說了不準也就真不叫我們去,這才第二天,誰敢上去犯什麽忌諱?”
八福晉咬著牙歎了口氣,正在犯愁的時候,下頭卻忽然來報說江南那個鹽商安仲仁來了,還帶來了個極高明的神醫。這可是正趕在了寸勁兒上,八福晉喜得直念阿彌陀佛,不迭命人迎了出去,胤禟也顛顛兒地跟著一塊兒出去湊熱鬧,心裏頭卻是一派莫名其妙——旁人不知道,他心裏頭卻是清楚的。這安仲仁在到了江南的第二年就被五哥的人給無聲無息收拾掉了,這麽多年來送錢過來的都是其實都是賈家人,就為了不打草驚蛇,好無聲無息地把這個老八的命脈給捏在手裏。可如今這個鹽商安仲仁又是打那個地縫裏頭鑽出來的,莫非又是那個老道士的什麽同黨?
抱著打假的心態興衝衝地跟到了門口,正打算毫不留情地揭穿這個假安仲仁的身份,胤禟的目光卻忽然越過了前頭那個不知是誰的幌子,詫異地落在後頭那位據說極高明的神醫身上,卻隻是停了一瞬便又迅速若無其事地轉開。眼睜睜地看著八福晉殷勤地將兩人迎進了府裏頭去,嘻嘻哈哈地陪了兩句笑,就毫無骨氣地慫在了府門邊兒上。
——居然連那位傳說中的七師叔都親自出馬了,這八爺府可真是不能待了……
左右這時候府上也是亂成一團沒人有心思管他,胤禟左右瞟了瞟見著沒人留意,背了手邁著四方步就大大方方地出了府門。卻才走到了街角,就被兩雙手一個摟腰一個捂嘴,綁架似的扯進了一處死胡同裏頭。
“唔——唔唔!”
胤禟費力地扒開捂著自個兒嘴的那一雙手,還覺著不解氣,上去就狠狠咬了一口。轉頭卻看見了一張熟悉至極的麵孔,氣得險些就跳了腳:“老十三你一個學壞還不夠,還帶壞老十四!還記不記著我是當哥哥的了?迴頭叫我大侄子踹斷你們的腿!”
“九哥咬我。”
胤禎收迴被他咬出了個血印子的手,看了一會兒才總算如他所願,從善如流地叫了句哥。胤禟被這句話裏頭的丟人意味臊得說不出話,漲紅了臉狠狠瞪他一眼,又作勢兇狠地望著這兩個弟弟道:“有話不會好好說,這麽偷偷摸摸的幹什麽?”
“你都跟了這麽一路了,又趁著這功夫從八哥府上溜出來,肯定是有什麽發現。”
胤祥按著老十四手上被咬紅了的地方揉了揉,又安撫地拍了拍他的肩,理直氣壯地看著麵前的九哥道:“瞎子都看得出來這馬上就要變天了,我們也想幫五哥的忙,不能你一個人逞英雄。”
“我算是知道我為什麽當初寧肯跟著老八老十混,也絕不跟你們倆一塊兒玩了……”
看著麵前這兩個怎麽都不可能打得過的弟弟,胤禟負隅頑抗的念頭還沒升起來就被自個兒給拍滅了,丟人至極地重重歎了口氣,忍不住開始懊悔起自個兒當年幹嘛寧死也不跟五哥學太極來:“算了算了,你們過來,我跟你們說——我聽說那老道就在外頭觀裏清修,京城有名兒的道觀就那麽幾個,咱們挨著個兒的找,肯定能找著。咱們現在有三個人,老十四往南,老十三往東,西北歸我。也甭帶人去,自個兒悄悄摸摸地找,找著了先別聲張,免得打草驚蛇,把地兒記準了就行。不管找沒找著,找到天黑就算,咱迴老十三府上再問問戴先生是什麽看法兒。”
“成。”胤祥點了點頭痛快應下,又探著頭往八阿哥府上望了望,壓低了聲音道:“九哥,八哥他傷得怎麽樣,重不重?”
“本來是挺重的,不過去了個神醫——”
胤禟下意識應了一句,想起自家五哥喝那位七師叔開的藥時痛不欲生的樣子,忍不住倒吸了口涼氣,搖了搖頭沉痛地把說了一半兒的話補全:“估計——現在可能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