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看著殿中眾人的神情,心稍寬了些,如今局勢已定,從這些大臣的表現來看,接下來的事情應該很順利。建極殿中的燈火通明,崇禎臉上的神情,能夠清晰地被所有大臣看到。崇禎很清楚這點,臉上的神情可以很好地傳遞自己的心情,這亦是崇禎所擅長的。
“諸位大人,朕自登基以來,為大明江山社稷,殫精竭慮。雖時日尚短,但深感治理江山之不易。諸位也非常清楚,如今的大明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疾病叢生。如果再尋不到良方醫治,朕恐怕這大明的江山會毀在朕的手中。”崇禎說完,冷冷地看著眾人,臉上盡是哀傷之情。
所有人都犯糊塗了,眾人不禁想問,難道把刀架在脖子上,就是治國良方?但是,誰也沒有開口,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他們比誰都清楚,一個個心懷鬼胎,都想著別人能夠強出頭,去爬上又高又危險的樹梢,自己好能夠樹下等棗,至於到樹上打棗之人的生死,則與他們無關了。
當然,崇禎沒有讓他們失望多久,冷冷地掃視一圈之後,繼續說道:“與民爭利,吸取民脂民膏之徒,是在毀我大明根基。故,朕最痛恨這類人。諸位愛卿,你們認同朕的想法嗎?”
崇禎的話說完,大臣們總算知道是怎麽一迴事了。都在盤算著自己的蠅營狗苟之事,沒有人會傻到迴答崇禎。
但總歸要有人出麵來緩解如今的困局,在座的藩王之中,福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及惠王朱常潤三人與皇族皇室的血緣關係很親,所以,所有的大臣都把目光投向這三位王爺。最終福王朱常洵經受不住眾人的眼神的壓力,隻好站了出來。
本來,以朱常洵的身份並不適合,其母為萬曆皇帝寵鄭貴妃,萬皇帝曆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棄長子朱常洛於不顧,但卻遭到眾大臣及李太後的極力反對,這次事件被後世稱國本之爭。
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萬曆皇帝無奈之下,竟以荒廢朝政來表示抗議。但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萬曆皇帝不得已讓步,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朱常洵為福王。不久後,福王完婚,婚費達三十萬金。
曾幾何時,福王朱常洵離皇位隻有一步之遙,但就是這一步之遙,讓他永遠隻能是福王。朱常洵看著端坐在龍椅上,年紀輕輕的崇禎,心中感慨萬千。
江山社稷,自古以來應當能者居之,朱常洵這些年,表麵上安於享受,對朝政不聞不問。素不知,暗地裏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就連這皇宮之內都密布自己的耳線。崇禎自登基以來,手段層出不窮,而且不近女色,近乎於沒有弱點。更讓朱常洵始料不及的是權宦魏忠賢,他怎麽也想不通,魏忠賢怎麽會這麽快俯首帖耳。兩人本應勢同水火,在朱常洵的計劃之中,在兩人鬥得兩敗俱傷之際,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而恰逢這時崇禎通知各地藩王進京朝賀,朱常洵沒有細想,就直接來到了京師。他真的太想看看,這個年僅的子侄如何治理這混亂的天下。
福王朱常洵站起身,對崇禎說道:“皇上,本王非常讚同皇上的想法,本王也相信,在座的滿朝文武,都是國之棟梁。所以,皇上,以本王愚見,您登基時日尚短,這是多慮了。”
朱常洵說完,把頭朝向眾人,繼續道:“諸位大臣,你們說對不對啊?”
大臣們看到有人出頭,以解目前尷尬的現狀,哪個還不是順著杆子往上爬,都連連稱是,點頭的頻率那是向當地高。
崇禎並沒有理會大臣們的想法,對施鳳來說道:“施大人,你來說說,這些時日,你們內查院都做了些什麽?”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施鳳來,作為第一任內查院院使,所行所為,京師之中的官員並不清楚,隻知道這個機構直接聽命於皇帝,而在這一刻被皇上點名,大臣們都預感到一絲不祥的感覺!
“諸位大人,朕自登基以來,為大明江山社稷,殫精竭慮。雖時日尚短,但深感治理江山之不易。諸位也非常清楚,如今的大明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疾病叢生。如果再尋不到良方醫治,朕恐怕這大明的江山會毀在朕的手中。”崇禎說完,冷冷地看著眾人,臉上盡是哀傷之情。
所有人都犯糊塗了,眾人不禁想問,難道把刀架在脖子上,就是治國良方?但是,誰也沒有開口,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他們比誰都清楚,一個個心懷鬼胎,都想著別人能夠強出頭,去爬上又高又危險的樹梢,自己好能夠樹下等棗,至於到樹上打棗之人的生死,則與他們無關了。
當然,崇禎沒有讓他們失望多久,冷冷地掃視一圈之後,繼續說道:“與民爭利,吸取民脂民膏之徒,是在毀我大明根基。故,朕最痛恨這類人。諸位愛卿,你們認同朕的想法嗎?”
崇禎的話說完,大臣們總算知道是怎麽一迴事了。都在盤算著自己的蠅營狗苟之事,沒有人會傻到迴答崇禎。
但總歸要有人出麵來緩解如今的困局,在座的藩王之中,福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及惠王朱常潤三人與皇族皇室的血緣關係很親,所以,所有的大臣都把目光投向這三位王爺。最終福王朱常洵經受不住眾人的眼神的壓力,隻好站了出來。
本來,以朱常洵的身份並不適合,其母為萬曆皇帝寵鄭貴妃,萬皇帝曆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棄長子朱常洛於不顧,但卻遭到眾大臣及李太後的極力反對,這次事件被後世稱國本之爭。
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萬曆皇帝無奈之下,竟以荒廢朝政來表示抗議。但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萬曆皇帝不得已讓步,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朱常洵為福王。不久後,福王完婚,婚費達三十萬金。
曾幾何時,福王朱常洵離皇位隻有一步之遙,但就是這一步之遙,讓他永遠隻能是福王。朱常洵看著端坐在龍椅上,年紀輕輕的崇禎,心中感慨萬千。
江山社稷,自古以來應當能者居之,朱常洵這些年,表麵上安於享受,對朝政不聞不問。素不知,暗地裏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就連這皇宮之內都密布自己的耳線。崇禎自登基以來,手段層出不窮,而且不近女色,近乎於沒有弱點。更讓朱常洵始料不及的是權宦魏忠賢,他怎麽也想不通,魏忠賢怎麽會這麽快俯首帖耳。兩人本應勢同水火,在朱常洵的計劃之中,在兩人鬥得兩敗俱傷之際,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而恰逢這時崇禎通知各地藩王進京朝賀,朱常洵沒有細想,就直接來到了京師。他真的太想看看,這個年僅的子侄如何治理這混亂的天下。
福王朱常洵站起身,對崇禎說道:“皇上,本王非常讚同皇上的想法,本王也相信,在座的滿朝文武,都是國之棟梁。所以,皇上,以本王愚見,您登基時日尚短,這是多慮了。”
朱常洵說完,把頭朝向眾人,繼續道:“諸位大臣,你們說對不對啊?”
大臣們看到有人出頭,以解目前尷尬的現狀,哪個還不是順著杆子往上爬,都連連稱是,點頭的頻率那是向當地高。
崇禎並沒有理會大臣們的想法,對施鳳來說道:“施大人,你來說說,這些時日,你們內查院都做了些什麽?”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施鳳來,作為第一任內查院院使,所行所為,京師之中的官員並不清楚,隻知道這個機構直接聽命於皇帝,而在這一刻被皇上點名,大臣們都預感到一絲不祥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