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差大臣外加建安郡王的趙樞的車駕,一路上浩浩蕩蕩,途經南京應天府和曹州。


    途經應天府時隻是從其邊界上走過,也沒驚動應天知府。隻是曹州是經往濟州的必經之路,所以車駕自然也就必須從曹州城中穿過。


    欽差大臣雖然是皇帝臨時授命的官員,沒有品秩,但畢竟是代聖狩牧,而且加之趙樞又是皇族,所以出於禮製,曹州知州都得出來迎接這支隊伍。


    由於趙樞騎術不良,而且帶的東西又多,所以這隊人馬足足是走了一天一夜才走到曹州城外。


    已經人困馬乏的趙樞,隔著老遠就看到前方一排身著北宋官服的人,四周還有隨從的官軍衙役。


    趙樞打了個哈欠,仔細數去,這些當兵的居然還沒有這些官員多。這讓趙樞大吃一驚,要是在城外遇上匪寇,這點官兵保護得了你們嗎?


    待趙樞人馬走近那隊官僚時,領頭的官員,當場跪下,道:“下官曹州知州胡迪攜本州僚屬叩見欽差大臣!”


    見個欽差大臣都要叩見?這讓趙樞有些意外,但也沒想太多,出於禮製的東西他實在是不想說太多,當下就對那些官員說道:“大家不必如此多禮,快起來吧,本王。。。。本官也隻是路過貴州罷了!”


    “謝大人!!!”眾位官僚齊聲謝道。


    嘴上說著不必多禮,其實被別人下跪磕頭的感覺還是不用多說的,有種飄飄然的感覺。趙樞現在都覺得自己太過虛偽了,唉,真是不能跟蔡京那幫人混在一起,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蔡京莫名中又躺了一迴槍。


    曹州知州胡迪站起身來後,走到趙樞馬前,對趙樞恭維道:“大人這一路車馬勞頓,此去濟州還有些路程,不如在下官這裏歇息一陣再走不遲啊!”


    趙樞正有此意,汴京至曹州也不過數百裏,在後世一兩個小時就到了,在這非要走一天,這讓趙樞體會到了沒有火車飛機的痛苦。


    趙樞點了點頭,一旁的淩楓也懶得插話。反正招安梁山也不急這一時,梁山水泊就在那裏,還怕他們插上翅膀飛了不成?


    當下,趙樞隻帶著淩楓,明月還有數十名金槍班兵卒進了城。其餘人等由一直在車裏睡覺的高俅領著去了城東郊外為他們安置好的大營歇息。畢竟這近千人的“大軍”可不少,如此浩浩蕩蕩的進城那不是擾民嗎?


    隻是作為太尉的高俅心裏憋屈得緊,話說連曹州知州的麵沒見著也就算了,還被冷在一旁不讓進城,這讓他如何受得了。


    不過趙樞的命令他無法違抗,隻好忍氣吞聲,趙樞現在是欽差大臣,代皇帝出去辦事,他說的話隻要不出格的,那就是皇帝的命令,皇帝的命令他能不聽嗎?


    但是他心裏對趙樞卻是有了不少的怨恨,隻是現在有宋徽宗寵著,丞相蔡京罩著,拿他實在沒有任何辦法,但是好歹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早晚有的是機會收拾他趙樞。


    跟著胡迪走近曹州的館驛,進了自己的臥房,趙樞心裏頓時涼了不少,這比皇宮的條件差得實在是太遠了。


    也是無奈,但好在還算幹淨,還能住人,趙樞也不再那麽多要求了,將就對付一下吧。


    話說胡迪可是一個善於察言觀色的人物,看出了趙樞臉上的不滿,當下賠禮道:“大人莫怪,下州地界,條件簡陋,還請大人包含。”


    趙樞不想再多說什麽,擺了擺手,說道:“罷了罷了。唉,是不是一個下州不僅館驛條件簡陋,就連官兵也就幾十個人?”


    聽明白了趙樞的話,胡迪迴道:“哦,迴大人的話,前些日子梁山作亂,太尉大人拿樞密院公文,把濟州附近各州禁軍全部抽調,隻留下少數守城。”


    “那這也未免太少了吧。”趙樞沒趣的說道,他也不是抱怨胡迪,其實話裏更多的是對高俅的不滿。


    “禁軍不在,不是還有廂兵嗎?為何本將進城之時,城門之處未見一名官軍?”這時,淩楓責問道。


    “這。。。”


    看著胡迪支支吾吾的,惹得淩楓很不痛快,道:“胡大人,有話請直說!”


    胡迪支支吾吾的讓趙樞覺得這裏麵肯定有問題,趙樞不做聲,就靜靜的看著胡迪。


    在淩楓的逼問和趙樞的注視下,胡迪也知道這個問題無法逃避,心一橫,直接迴答道:“迴將軍的話,在本州,廂兵已是名存實亡!”


    胡迪的話讓趙樞和淩楓嚇了一跳,異口同聲道:“名存實亡!?”


    胡迪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因中原地區久絕戰亂,廂兵疏於戰備。平時最多也是服徭役,不曾習過軍事。所以,廂兵已非兵也。”


    趙樞和淩楓兩人倒吸了一口涼氣。廂兵已非兵。宋朝采用募兵製,與唐朝有著極大區別,募兵自參軍那一天起便是終身為兵,所以宋朝禁軍皆為職業軍人。而軍隊則分為禁軍、廂軍、民兵和藩軍四種。禁軍是屬於朝廷的正規軍,即常備軍,用以拱衛京師和安定邊疆,相當於現役部隊,所以在北宋時期,戰亂多在北方,南方各路的禁軍的總和都不如北方任何一路。而廂軍,是北宋的地方軍,受地方州府和中央機關統管的部隊,用以保衛地方安寧的軍隊,在今天這種部隊類似於預備役。藩軍則是少數民族武裝,少數民族替大宋守衛邊疆,所以他們的軍隊稱為藩軍。民兵就不再多言了。(皇帝的禦林軍另當別論)


    按照胡迪的話說,現在的曹州,隻有禁軍是兵,除此之外再無任何兵馬。而且趙樞推測,這種情況,可絕對不僅僅是曹州一州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中原江南地區沒有戰亂,所以地方官府為了節約開支早已不練廂兵。北宋的軍製已經頹廢到了這個地步。


    但趙樞不得不佩服的是,即便是這樣大宋居然還能在四麵楚歌的境地下生存下來,真的是一件奇事。


    一個完善的征兵製度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有多麽重要,這點事不言而喻的。二戰時期,說實話希特勒進攻蘇聯,光靠蘇聯的現役部隊根本是敵不過德軍的鋼甲洪流的,換句話說,德軍就是敗給了蘇聯源源不斷的預備軍上。以致蘇聯軍隊在經曆這場戰爭之後,規模從戰前的幾百萬人驟增至一千多萬。


    了解宋朝軍製的人都知道,宋朝吸取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改大唐的府兵製為募兵製,所謂府兵製即各州各地設置軍府,每家每戶都有承擔兵役的責任。看過《花木蘭》的人都應該有點印象,當朝廷征召木蘭父親為兵時就是這種情況,府兵製大概類似於此。而募兵製則是朝廷向全國招募軍隊,這些軍隊的權力被收歸朝廷,地方將領隻能對麾下部隊進行訓練而沒有調動之權。


    但這種募兵製雖然擺脫了藩鎮割據帶來的噩夢,但也有其不利的地方。西夏與宋朝的兵製類似,在西夏末期,蒙古軍進犯之時,西夏軍隊這時老齡化異常嚴重,甚至還有七八十歲的老人拿起武器上戰場的悲劇。


    “淩將軍!難道陝西諸路也是這種情況嗎?”深思了一會兒,趙樞開口向淩楓問道。畢竟淩楓在進宮擔任禦前親軍都虞侯的之前就是在陝西路服役的。


    淩楓搖了搖頭,道:“不是,大宋與西夏連連都有戰爭,每年都有數萬甚至數十萬西軍將士血染疆場。如果僅僅靠招募的禁軍,西北諸路早就完了。至少在末將進宮之前,陝西各州郡還是勤於訓練廂兵的!為的就是西軍損失慘重不夠用的時候,拿廂兵填進去!”


    聽完趙樞沉默了,看來後世所熟悉的曆史中,北宋的滅亡並不是偶然,並不是郭藥師降敵,宋欽宗畏敵那樣的偶然。而是大宋官僚腐敗,軍製頹喪的必然。以至於趙樞現在都在想,自己就算把梁山招安那又怎麽樣?能夠阻擋北宋的滅亡嗎?


    看來大宋確確實實的需要來一次變法了,但這個念頭在趙樞腦海裏隻是一閃而過。他可不會傻乎乎的去搞什麽變法,做什麽變法的領頭羊。要知道,古代變法的傑出人物,商鞅、王安石、張居正。後兩個還好點,第一個被淩遲處死;第二個是因為大宋尊敬士大夫,變法失敗沒有被處死,被流放罷了;第三個嘛,活著的時候倒是沒事,死了可就倒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諸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睿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睿忱並收藏北宋諸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