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建大觀園, 梨香院當日被劃走了,如今薛姨媽母女遷到了府上東南角一處院落。
離榮熹堂並不遠。
王夫人聽賈母說了那些話, 見薛姨媽都難得變了臉色, 便跟著一同過來, 準備描補一二。
一進門,薛姨媽就咳聲歎氣, 寶釵臉上也不好看,但隻勸薛姨媽“女兒在外頭也聽見了些母親別惱。老太太那些話, 也未必是說咱們家。”
薛姨媽眼圈一紅落淚道“你心裏也不好受,何苦勸我。其實我一個寡婦人家,有什麽要緊呢。倒是你, 一個未出閣的女孩, 聽了這些不陰不陽的話, 才真真兒是可憐。”
“好孩子,我素知你心思重, 隻是不愛言語。你可別想著這些話,作踐壞了身子。如今咱們家不比從前, 你要是有個萬一,叫我靠哪一個”
寶釵垂首, 神色淒婉“隻消母親好, 我怎麽樣都無妨的。”
王夫人嘴角又開始抽。
薛姨媽母女倆這一番做派肯定是給自己看的。
當日為了貴妃省親, 自己從薛家支應了五十萬兩銀子。
自然, 當日王夫人也許下了金玉良緣, 也求得了宮裏元春的書信給薛姨媽看, 薛家自然是信的。
然元春到底是賈母撫養長大,不欲強壓著賈母行事,於是這些年一直是采取懷柔暗示的政策。
並叫王夫人多帶了寶釵去賈母跟前奉承,最好賈母心裏也肯了,豈不是皆大歡喜。
否則一家子鬧得雞犬不寧有什麽意思。
王夫人倒是肯聽女兒的話,這兩年也是這樣做的。眼見得湘雲近來也不怎麽到榮國府,隻覺得勝利在望。
誰成想今日賈母卻這樣不給臉,幾乎明著說寶釵攀附賈家,且最重要的是,還表達了寶釵攀附也攀不上的意思。
果然這剛進門,薛家母女連茶都不叫人給她上一盞,先做出這一派受足了委屈的樣子。
王夫人深吸了口氣,這才笑著拉了寶釵的手道“好孩子,你知我心上隻取中你。且不止我,娘娘也讚你穩重大方,溫柔知禮,與別個不同。”
“老太太年紀大了,想著早去的姑太太,偏疼外孫女也是有的。你隻不要放在心上。”
寶釵一聽便知道王夫人在避重就輕。
雖然賈母今兒提了幾次黛玉,但薛家擔憂的卻是金玉良緣這樁婚事。
如今黛玉再不可能做寶二奶奶,連賈母都斷了這個癡心妄想,寶釵更不需計較她。
於是寶釵心中不由冷笑她這位姨媽,口中說的比誰都好聽。當年哄他們家銀子的時候,將金玉良緣說的板上釘釘,仿佛明日便能大婚一般。
到了這會子,反而跟她們顧左右而言他起來了,不提湘雲,反而拿黛玉來支吾。
然寶釵也不能跟王夫人破臉,隻能答道“姨媽這話我不敢當。況且林姑娘是皇後娘娘認下的義女,哪裏是我能比的。”
說來這事,她確實也有幾分傷心。
黛玉的及笄禮寶釵有所耳聞,簡直就是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們的聚會。
然而迴想她的及笄她並沒有辦及笄禮。
本朝女兒可以十五歲行及笄禮,也可出嫁前再行。寶釵客居賈家,當然不便借人家的地方辦禮儀。
倒是賈母提了一句,說什麽寶姑娘將笄之年,要給她過生日,請她看戲,看著花團錦簇似的。
然對寶釵來說不過是如坐針氈賈母這是借機暗示她年歲大了,而寶玉又不該早娶,哪怕你們持之以恆在賈家住著,也隻是空等,蹉跎姑娘的歲月罷了。
榮國府上下兩隻富貴眼,一顆體麵心,正經的主子,不得勢還叫下人欺負呢。何況是外頭的親戚。
覷著賈母的意思不喜歡,下人們背後裏自然也有些嚼說處,讓薛家母女難堪。
還是這兩年,元春在宮裏得意,王夫人重新拿迴管家權,才少了許多風言風語。
當然,代價還有五十萬兩雪花銀。
王夫人聽了寶釵羨慕黛玉之語,不由冷笑道“你以為林丫頭就風光了,她倒黴的日子在後頭呢。”
“林如海自以為是赫赫揚揚的正一品大員,為了一點子小事便不依不饒,害得咱們王家賈家兩門丟臉
從此後還不肯跟府上親近,任由寶玉在戶部叫人欺負了去。這也就罷了,到底那是商家人使壞。
可他們父女居然連娘娘省親都敢不來。這般不識抬舉,早晚遭禍。
果然如今惹惱了太上皇,聽說上迴老聖人還斥林如海跟商家同流合汙呢,可見要倒台。那可別想咱們幾家替他說情”
太上皇的話如今在宮內宮外到處流傳,連元春也知道許多。
她卻不想,太上皇宮裏的私言是怎麽能傳出來的,還以為得了私密消息,特意告訴了母親,讓他們近來不要與林家親近,免得被牽連。
其實這都是商太後的手筆,特意叫人放出去的消息。
她就是要叫人人知道,太上皇因病痛頑疾,性情大改,奸忠不分。
朝上眼明心亮的人誰分不出此事的對錯呢
看太上皇如此狂悖的行徑,一來是內心的良心理智不認同,二來就是擔憂太上皇這樣行為瘋癲,怕不是油盡燈枯了吧。
於是許多老臣哪怕不倒向皇上,也開始站中立,不敢再跟太上皇從前的心腹一起為甄應嘉脫罪。
皇上在朝堂上的阻力就少一些。
也隻有元春,將這些人人都知道的消息當成了寶貝,告知娘家。
而榮國府,因朝中無人,也將這些消息當成了第一手資料,捂著不肯跟別人交流,以為自己是先知呢。
所以“先知”王夫人隻是不屑“及笄禮這樣的麵子功夫誰不會做。皇後娘娘要真的那麽疼她,自己膝下還有位五殿下呢,年歲正相當。”
“怎麽不說叫林丫頭做個王妃說到底還是虛熱鬧罷了。”
她自己的女兒削尖了腦袋,哪怕做個宮女也要往宮裏塞。
哪裏能明白皇後為黛玉所慮的苦心。
就算皇後當麵照實告訴她,她也不能理解的,正是夏蟲不可語冰。
見薛姨媽母女聽得入神,王夫人更是得意,繼續說道“還有那保寧侯府,平素就十分囂張,現在便糟了現世報。別說日後貶官削爵了,隻怕家破人亡的日子也有呢”
王夫人對商家那是新仇舊恨真是說都說不完商鐸登門上王家要畫打臉是為一恨。
商馳在戶部借賈寶玉言行不當一狀告到禦前,害的賈政父子被削成白身是為二恨。
三恨則是元春素來所說,商太後隻喜歡皇後,對她們這些嬪妃,尤其對她並無甚好臉色。
賈元春也不想自己從前在商太後宮裏做女官,到處收買人,給商太後添堵的事兒,也不想自己替賢妃出主意算計商家的事,這樁樁件件都對不起人家商太後。
卻隻怨恨商太後不像看重皇後一樣看重她。
於是這些日子,太上皇痛斥責罵,乃至擲剪子傷了保寧侯,且不肯再見商太後這些事,元春就都告訴了王氏。
果然王夫人神清氣爽,揚眉吐氣。
天天久旱盼甘霖一樣等著保寧侯府倒黴。
寶釵畢竟在宮裏待過,是知道商太後能為的,不免道“保寧侯府畢竟是聖人的母家,應當不至於此。”
王夫人笑道“可見你是孩子話,不懂皇室的規矩呢。別說皇家,便是咱們這等人家,都知道父為子綱。
你瞧寶玉日常見了他父親怕成什麽樣就可知了。何況皇家更多了君臣之分。”
“老聖人既在,自然是說了算的。哪怕皇上護短也不能違背聖意啊。”
“所以,你隻不必羨慕林丫頭,以後有的她虧吃。到時候林家敗落了,她再寄居在咱們家,可就不能那樣痛快了前幾年她住在這裏,老太太偏愛過分,居然處處跟寶玉是一樣的待遇。”
“以後再想這樣的好事,卻不能了。”
寶釵不免也有些撥雲見日之感在宮裏那段端茶倒水服侍人的日子,在她看來,實在是受盡了屈辱。
尤其是後來因規矩受罰數月,更是商嬋嬋的緣故。
她對二人實在沒有一絲好感。隻是這些年聽著,保寧侯府屢屢受賞,黛玉更是被皇後娘娘認作義女。
每迴聽一次,心中的烏雲就重一點。
如今聽王夫人這些話,心裏才痛快了些你們不過仗著有個好家世,有個好父親。然登高跌重,未來做了罪臣之女,吃苦的日子還在後麵呢。
王夫人說了這些“朝中秘密”,又繼續安撫薛家母女。
“待來日商家和林家遭難,我也好叫老太太知道,她一直想跟林家修好的愚蠢之處,以壓其聲其氣。”
“那時再請娘娘的口諭,老太太也就說不出什麽了。必能讓寶丫頭順順當當的做這寶二奶奶。”
寶釵忙低頭,借口叫鶯兒去倒茶就退了下去。
薛姨媽這裏見女兒出去,便將淚擦了道“姐姐,有句話老太太說的也不錯。寶丫頭的年紀是大了,這事兒還望你多操心。”
“也請宮裏娘娘費心,早定下才好,俗話說得好,夜場夢也多,久拖無益。”
王夫人點頭道“你放心就是。”
她心道如今我手裏已經有了一份甄家的錢財,隻是到底少些。若是林家遭禍,他們府上早就沒了近親,那累世積攢的錢財,豈不就是我的了
到時候若有再好的親事,便將銀子還了薛家,叫寶玉另娶佳婦就是。
王夫人心中安排的明明白白,覺得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奔頭。
王夫人在這裏放飛夢想,商家並不知道,有人在日夜祈禱他們倒黴。
當然知道了商鐸也不會在乎,連太上皇都想他倒黴呢,他現在是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
仍然優哉遊哉幹著他宰相的本職工作,正在重訂各省各級官員的考核標準畢竟各地不可能都是風調雨順的,總要根據天災人禍來調整標準。
本朝按“四格八法”,每三年考核一次,將官員按成績分為三等一等曰稱職,二等曰勤職,三等曰供職。
優者擢,差者貶。
此時各地已經將考評報了上來,隻等著商鐸的標準調整完,然後吏部好開始挨個進行終審。
商鐸自打定了兒子的親事,便心情舒暢,連太上皇的日常責罵都不能影響他的愉悅。
更是投桃報李,特意親自來了一趟戶部給親家開後門。
問林如海“你那個外放到丹徒做縣令的侄子賈璉,今年考核的成績很不錯。按理說可以就地升一等,也可以調迴京城來。你怎麽說”
林如海便道“就地升一等又是三年。還是叫他迴來吧,榮國府怕是等不得三年了。”
王夫人是盼著商、林兩家倒黴。
但商林兩家是非常清楚榮國府要倒黴。
就以太上皇和聖上這支離破碎的父子關係。
太上皇要是今天撒手人寰,皇上明天就會直接讓甄應嘉殉葬,其餘這些不法之家也得跟著抄家流放,作為喪禮的餘興節目。
離榮熹堂並不遠。
王夫人聽賈母說了那些話, 見薛姨媽都難得變了臉色, 便跟著一同過來, 準備描補一二。
一進門,薛姨媽就咳聲歎氣, 寶釵臉上也不好看,但隻勸薛姨媽“女兒在外頭也聽見了些母親別惱。老太太那些話, 也未必是說咱們家。”
薛姨媽眼圈一紅落淚道“你心裏也不好受,何苦勸我。其實我一個寡婦人家,有什麽要緊呢。倒是你, 一個未出閣的女孩, 聽了這些不陰不陽的話, 才真真兒是可憐。”
“好孩子,我素知你心思重, 隻是不愛言語。你可別想著這些話,作踐壞了身子。如今咱們家不比從前, 你要是有個萬一,叫我靠哪一個”
寶釵垂首, 神色淒婉“隻消母親好, 我怎麽樣都無妨的。”
王夫人嘴角又開始抽。
薛姨媽母女倆這一番做派肯定是給自己看的。
當日為了貴妃省親, 自己從薛家支應了五十萬兩銀子。
自然, 當日王夫人也許下了金玉良緣, 也求得了宮裏元春的書信給薛姨媽看, 薛家自然是信的。
然元春到底是賈母撫養長大,不欲強壓著賈母行事,於是這些年一直是采取懷柔暗示的政策。
並叫王夫人多帶了寶釵去賈母跟前奉承,最好賈母心裏也肯了,豈不是皆大歡喜。
否則一家子鬧得雞犬不寧有什麽意思。
王夫人倒是肯聽女兒的話,這兩年也是這樣做的。眼見得湘雲近來也不怎麽到榮國府,隻覺得勝利在望。
誰成想今日賈母卻這樣不給臉,幾乎明著說寶釵攀附賈家,且最重要的是,還表達了寶釵攀附也攀不上的意思。
果然這剛進門,薛家母女連茶都不叫人給她上一盞,先做出這一派受足了委屈的樣子。
王夫人深吸了口氣,這才笑著拉了寶釵的手道“好孩子,你知我心上隻取中你。且不止我,娘娘也讚你穩重大方,溫柔知禮,與別個不同。”
“老太太年紀大了,想著早去的姑太太,偏疼外孫女也是有的。你隻不要放在心上。”
寶釵一聽便知道王夫人在避重就輕。
雖然賈母今兒提了幾次黛玉,但薛家擔憂的卻是金玉良緣這樁婚事。
如今黛玉再不可能做寶二奶奶,連賈母都斷了這個癡心妄想,寶釵更不需計較她。
於是寶釵心中不由冷笑她這位姨媽,口中說的比誰都好聽。當年哄他們家銀子的時候,將金玉良緣說的板上釘釘,仿佛明日便能大婚一般。
到了這會子,反而跟她們顧左右而言他起來了,不提湘雲,反而拿黛玉來支吾。
然寶釵也不能跟王夫人破臉,隻能答道“姨媽這話我不敢當。況且林姑娘是皇後娘娘認下的義女,哪裏是我能比的。”
說來這事,她確實也有幾分傷心。
黛玉的及笄禮寶釵有所耳聞,簡直就是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們的聚會。
然而迴想她的及笄她並沒有辦及笄禮。
本朝女兒可以十五歲行及笄禮,也可出嫁前再行。寶釵客居賈家,當然不便借人家的地方辦禮儀。
倒是賈母提了一句,說什麽寶姑娘將笄之年,要給她過生日,請她看戲,看著花團錦簇似的。
然對寶釵來說不過是如坐針氈賈母這是借機暗示她年歲大了,而寶玉又不該早娶,哪怕你們持之以恆在賈家住著,也隻是空等,蹉跎姑娘的歲月罷了。
榮國府上下兩隻富貴眼,一顆體麵心,正經的主子,不得勢還叫下人欺負呢。何況是外頭的親戚。
覷著賈母的意思不喜歡,下人們背後裏自然也有些嚼說處,讓薛家母女難堪。
還是這兩年,元春在宮裏得意,王夫人重新拿迴管家權,才少了許多風言風語。
當然,代價還有五十萬兩雪花銀。
王夫人聽了寶釵羨慕黛玉之語,不由冷笑道“你以為林丫頭就風光了,她倒黴的日子在後頭呢。”
“林如海自以為是赫赫揚揚的正一品大員,為了一點子小事便不依不饒,害得咱們王家賈家兩門丟臉
從此後還不肯跟府上親近,任由寶玉在戶部叫人欺負了去。這也就罷了,到底那是商家人使壞。
可他們父女居然連娘娘省親都敢不來。這般不識抬舉,早晚遭禍。
果然如今惹惱了太上皇,聽說上迴老聖人還斥林如海跟商家同流合汙呢,可見要倒台。那可別想咱們幾家替他說情”
太上皇的話如今在宮內宮外到處流傳,連元春也知道許多。
她卻不想,太上皇宮裏的私言是怎麽能傳出來的,還以為得了私密消息,特意告訴了母親,讓他們近來不要與林家親近,免得被牽連。
其實這都是商太後的手筆,特意叫人放出去的消息。
她就是要叫人人知道,太上皇因病痛頑疾,性情大改,奸忠不分。
朝上眼明心亮的人誰分不出此事的對錯呢
看太上皇如此狂悖的行徑,一來是內心的良心理智不認同,二來就是擔憂太上皇這樣行為瘋癲,怕不是油盡燈枯了吧。
於是許多老臣哪怕不倒向皇上,也開始站中立,不敢再跟太上皇從前的心腹一起為甄應嘉脫罪。
皇上在朝堂上的阻力就少一些。
也隻有元春,將這些人人都知道的消息當成了寶貝,告知娘家。
而榮國府,因朝中無人,也將這些消息當成了第一手資料,捂著不肯跟別人交流,以為自己是先知呢。
所以“先知”王夫人隻是不屑“及笄禮這樣的麵子功夫誰不會做。皇後娘娘要真的那麽疼她,自己膝下還有位五殿下呢,年歲正相當。”
“怎麽不說叫林丫頭做個王妃說到底還是虛熱鬧罷了。”
她自己的女兒削尖了腦袋,哪怕做個宮女也要往宮裏塞。
哪裏能明白皇後為黛玉所慮的苦心。
就算皇後當麵照實告訴她,她也不能理解的,正是夏蟲不可語冰。
見薛姨媽母女聽得入神,王夫人更是得意,繼續說道“還有那保寧侯府,平素就十分囂張,現在便糟了現世報。別說日後貶官削爵了,隻怕家破人亡的日子也有呢”
王夫人對商家那是新仇舊恨真是說都說不完商鐸登門上王家要畫打臉是為一恨。
商馳在戶部借賈寶玉言行不當一狀告到禦前,害的賈政父子被削成白身是為二恨。
三恨則是元春素來所說,商太後隻喜歡皇後,對她們這些嬪妃,尤其對她並無甚好臉色。
賈元春也不想自己從前在商太後宮裏做女官,到處收買人,給商太後添堵的事兒,也不想自己替賢妃出主意算計商家的事,這樁樁件件都對不起人家商太後。
卻隻怨恨商太後不像看重皇後一樣看重她。
於是這些日子,太上皇痛斥責罵,乃至擲剪子傷了保寧侯,且不肯再見商太後這些事,元春就都告訴了王氏。
果然王夫人神清氣爽,揚眉吐氣。
天天久旱盼甘霖一樣等著保寧侯府倒黴。
寶釵畢竟在宮裏待過,是知道商太後能為的,不免道“保寧侯府畢竟是聖人的母家,應當不至於此。”
王夫人笑道“可見你是孩子話,不懂皇室的規矩呢。別說皇家,便是咱們這等人家,都知道父為子綱。
你瞧寶玉日常見了他父親怕成什麽樣就可知了。何況皇家更多了君臣之分。”
“老聖人既在,自然是說了算的。哪怕皇上護短也不能違背聖意啊。”
“所以,你隻不必羨慕林丫頭,以後有的她虧吃。到時候林家敗落了,她再寄居在咱們家,可就不能那樣痛快了前幾年她住在這裏,老太太偏愛過分,居然處處跟寶玉是一樣的待遇。”
“以後再想這樣的好事,卻不能了。”
寶釵不免也有些撥雲見日之感在宮裏那段端茶倒水服侍人的日子,在她看來,實在是受盡了屈辱。
尤其是後來因規矩受罰數月,更是商嬋嬋的緣故。
她對二人實在沒有一絲好感。隻是這些年聽著,保寧侯府屢屢受賞,黛玉更是被皇後娘娘認作義女。
每迴聽一次,心中的烏雲就重一點。
如今聽王夫人這些話,心裏才痛快了些你們不過仗著有個好家世,有個好父親。然登高跌重,未來做了罪臣之女,吃苦的日子還在後麵呢。
王夫人說了這些“朝中秘密”,又繼續安撫薛家母女。
“待來日商家和林家遭難,我也好叫老太太知道,她一直想跟林家修好的愚蠢之處,以壓其聲其氣。”
“那時再請娘娘的口諭,老太太也就說不出什麽了。必能讓寶丫頭順順當當的做這寶二奶奶。”
寶釵忙低頭,借口叫鶯兒去倒茶就退了下去。
薛姨媽這裏見女兒出去,便將淚擦了道“姐姐,有句話老太太說的也不錯。寶丫頭的年紀是大了,這事兒還望你多操心。”
“也請宮裏娘娘費心,早定下才好,俗話說得好,夜場夢也多,久拖無益。”
王夫人點頭道“你放心就是。”
她心道如今我手裏已經有了一份甄家的錢財,隻是到底少些。若是林家遭禍,他們府上早就沒了近親,那累世積攢的錢財,豈不就是我的了
到時候若有再好的親事,便將銀子還了薛家,叫寶玉另娶佳婦就是。
王夫人心中安排的明明白白,覺得日子真是越過越有奔頭。
王夫人在這裏放飛夢想,商家並不知道,有人在日夜祈禱他們倒黴。
當然知道了商鐸也不會在乎,連太上皇都想他倒黴呢,他現在是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
仍然優哉遊哉幹著他宰相的本職工作,正在重訂各省各級官員的考核標準畢竟各地不可能都是風調雨順的,總要根據天災人禍來調整標準。
本朝按“四格八法”,每三年考核一次,將官員按成績分為三等一等曰稱職,二等曰勤職,三等曰供職。
優者擢,差者貶。
此時各地已經將考評報了上來,隻等著商鐸的標準調整完,然後吏部好開始挨個進行終審。
商鐸自打定了兒子的親事,便心情舒暢,連太上皇的日常責罵都不能影響他的愉悅。
更是投桃報李,特意親自來了一趟戶部給親家開後門。
問林如海“你那個外放到丹徒做縣令的侄子賈璉,今年考核的成績很不錯。按理說可以就地升一等,也可以調迴京城來。你怎麽說”
林如海便道“就地升一等又是三年。還是叫他迴來吧,榮國府怕是等不得三年了。”
王夫人是盼著商、林兩家倒黴。
但商林兩家是非常清楚榮國府要倒黴。
就以太上皇和聖上這支離破碎的父子關係。
太上皇要是今天撒手人寰,皇上明天就會直接讓甄應嘉殉葬,其餘這些不法之家也得跟著抄家流放,作為喪禮的餘興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