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君臣兩個被太上皇趕出後, 俱是身心俱疲。
剛踏出門外,商鐸就是一晃。
他畢竟是文臣,且打小便是金尊玉貴的侯府嫡子,這麽多年哪裏受過皮肉之苦。
方才在太上皇跟前勉強撐住, 如今就覺得頭暈目眩。
心裏還在胡思亂想早知道就讓謝羽冊或者耿忠文來了。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那兩位武將, 肯定不至於像自己這樣淒涼,隻能用手來護駕。
如今傷口這樣深,怕不是要落下殘疾。
皇上見他腳步虛浮, 連忙伸手扶住, 又罵旁邊看傻了的金佑“長了眼是用來喘氣的不成還不宣太醫”
商鐸忙攔著“太上皇在氣頭上,皇上不必為臣大張旗鼓的宣太醫,鳳景宮中就有太醫常年輪值,臣往鳳景宮中稍作包紮即可。”
順便也要跟商太後交流一下太上皇的現狀。
早有兩個機靈的小內監扯了一塊帷帳來先給商鐸壓著傷口。
現在太上皇宮裏的宮人可憐,被打被罵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上迴太上皇還用玉如意直接打中了一個小太監的額頭, 將其砸的頭破血流。
故而他們都練就了一身緊急處理外傷的本事, 這才讓保寧侯不至於失血過多,當場暈過去, 還能堅持到鳳景宮。
在商鐸再三堅持下, 皇上便先迴了禦書房, 滿懷憤怒的去命人追迴自己抄家的聖旨。
且說商嬋嬋正在商太後跟前坐著,與黛玉兩個比賽解九連環。
一時聽外麵頗有喧嘩之聲,就跟黛玉避到屏風後麵去,然後悄悄探出頭來看究竟。
誰知一伸頭就見自己親爹由兩個太監小心翼翼的扶了進來, 半邊朝服都叫鮮血染紅了。
若不是黛玉在旁邊扶著,商嬋嬋險些就驚得仰過去。
商太後亦是吃驚,扶了碧珠的手走上來問緣由。
商鐸苦笑道“臣頭暈的很,怕不能給娘娘見禮了,來日再補上吧。”
商太後斥道“都什麽時候了,還不忘耍嘴皮子上的功夫。”說著命宮人將他扶至一矮塌上半臥,又急命人去宣太醫。
然後聽商鐸簡要的將方才之事說了。
商嬋嬋定了定神後便奔出伏在榻旁。
細看父親的傷處,隻見傷口縱深,甚至可見微露的掌骨,那眼淚便宛如斷了線的珠子一般往下掉。
商鐸忍不住抬起另一隻手摸了摸她的頭如今女兒已經大了,這樣幼年時親密的舉動,商鐸早已不做了。
可現在見她哭的可憐,仍舊忍不住像從前一樣哄她。
商嬋嬋伏在父親榻旁,哭道“爹爹的手,以後如何寫字”
事發突然,商鐸下意識就用右手去擋剪子。
現傷的這樣重,他乃一朝宰輔,哪日不要處理許多公文,這可如何是好。
還是那位有一說一的老太醫,聽這話便道“商侯爺的傷雖深,好在避開了筋骨。如今又是冬天,傷口也不易潰爛,隻需好好上藥養著,月餘應當就無礙了。”
商嬋嬋這才略微放下心來。
商鐸笑著安慰女兒“正巧崇文館的史書編的差不多了,我這就將你二哥叫迴家裏,替我寫字,你不必擔憂。”
商太後命人賞過了老太醫,又親口問了許多注意事項,這才放了人去。
然後隻對商鐸道“太上皇竟真的以剪子擲向皇上”
保寧侯舉了舉如今已經包紮妥當的手“娘娘還不肯信嗎其實今日我傷了也好,否則隻怕要被革官論罪了。”
說來也是晦氣,從前都是神仙打架,他趁亂出手摸魚,坑別人一把。
可見世間沒有隻占便宜不吃虧的事兒,終於城門失火,他也成為了一隻池魚,險些就給烤熟了。
說著更將太上皇罵他的那些話一一道來,商太後聽了臉上寒色更重。
商鐸便道“此事隻恐牽累了娘娘,要不我將嬋嬋帶迴府去吧。”
商太後搖頭“不必,隻怕京中沒有比本宮這裏更安全的地方了。你隻忙你便罷。”
商鐸望著女兒紅紅的雙眼,想起一事,不由開口道“嬋嬋,你與謝家小子的婚事從未定下。如今閩南一亂,若是他也要上戰場,為父倒有些不忍。”
商嬋嬋一愕,顧不得女兒家不該論及此事,直接脫口而出“爹爹難道有悔婚之意”
商太後蹙眉道“六禮未過,算什麽悔婚。”
商嬋嬋垂首,語氣卻是執拗“爹爹從來知道他是武將,難免要上戰場的,當日同意了,怎麽今日卻又反悔”
商鐸不由笑道“你這孩子,好不懂父母的苦心。爹也不是要反悔,隻是給你個選擇的機會。咱們家不比旁人家,叫你盲婚啞嫁的。”
“從前宇內清明,無刀兵之亂,一切都好說。”
“如今這一亂怕是不好收場。來日那謝家小子要是真的上戰場,你願不願意在家裏一守就是數月乃至數年,天天提心吊膽他的安危”
商鐸起身道“你不必著急迴答我,自己先好好想想。如今也論不到你們這裏。”
然後便從商太後這裏告退,往禦書房而去。
然他迴了禦書房後,卻見氣氛更加凝重,不由心中一緊,以為又有不好的消息傳來。
還是謝羽冊見他手上裹著繃帶,跟踩棉花一樣走進來,便就近友情攙扶了一下未來親家,同時解釋道“馮大人自盡了。”
商鐸愕然。
原來馮典儀從聖人這裏告退後,並未按照聖人吩咐等在偏殿,反而徑直前往了六部所在的西華門。
於滿朝文武跟前痛臣甄應嘉的過失,並當場以血書寫其罪狀。
然後隻道城池失守,百姓俱亡。他一罪臣無麵目獨自苟活於世。
眾人攔之不及,隻能眼睜睜見他於兵部門口觸柱而亡。
方才便有人來迴稟了此事,皇上大慟,隻命人先將其屍身收斂,待日後厚葬。
耿忠文手中捧了一封血書,聲音澀的如同凍裂了化不開的墨一般“鳳山城淪陷,賊寇屠城,馮典儀所有親眷皆死於叛逆手中。”
“他能逃出,還是家中一忠仆與他換了衣服。如今馮家滿門斷絕,估計馮大人早存死誌,之所以肯多活幾日,也隻為了將甄應嘉之罪狀上達天聽。”
皇上神色頹然“然而朕卻連抄了甄應嘉的府邸都做不到。”
君臣皆默然。
謝羽冊忽然出列道“臣請聖意,欲往閩南剿寇。”
耿忠文不由脫口而出“謝將軍,閩南之地甄應嘉經營三年有餘,如今南安王府不知是否事涉其中。你親往閩南去,周家若有不臣之心,勾結亂黨,你如何能脫身”
閩南之地現在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皇上本意也是讓南安王府戴罪立功。
不管侵吞軍餉的事南安郡王府是否牽涉其中,都暫且不議,隻拿下甄應嘉這個首惡。
相當於許了南安王府,不管從前是否有錯漏,把外敵給退了,便既往不咎。
謝羽冊道“正因如此,唯有臣去,才能不使奸臣混淆聖聽。”
換一個武將,根本彈壓不住南安王府。
商鐸蹙眉“南安郡王與周瓊身正也罷,若他有罪,見你去了,萬一行狗急跳牆之事,隻怕閩南之地再無力迴天。”
謝羽冊解釋道“臣從前為將,曾到過粵海戰場,也算是兵務嫻熟。”
“皇上與諸公不知,那裏最難打發的不是海上賊寇,而是閩、廣兩地的前朝不法之徒。他們結黨立會,密謀造反,且組織嚴密,輕易不露頭的。”
“這次居然跟海寇勾結,鬧出這樣大的動作來,臣恐他們有更大的野心,做出顛覆朝廷的事情皇上,如今二殿下可還在閩南。”
皇上沉吟良久,終於下旨,命謝羽冊為閩粵總督,總統兩地諸軍,從往剿寇。
“京營中事,你交托一半給衛義,另一半,直接交給翎兒吧。”
謝羽冊訝異皇上這幾年頗為倚重衛若蘭之父衛義,此番他離京剿匪,本以為會將京營職權都轉交給衛義,然皇上居然要給謝翎一半。
忙開口辭道“聖上,翎兒到底年輕。”
皇上搖頭道“正所謂有誌不在年高,他甄應嘉倒是活了幾十歲,難道就有用還不如早死了的幹淨。”
君臣商議已定。
商鐸望著窗外白雪皚皚,紅牆綠瓦,心中沉重若說從前隻是山雨欲來,如今卻是狂風驟雨已至。
然而對許多人來說,閩地遙遠偏僻,不過是個地名。
且天下之大,哪年不得有些天災。
於是除了國家中樞急速運轉了起來,京中仍是一片風平浪靜。
或許有重臣之家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但對於早已遠離權力中心的榮國府來說,並不覺得閩地的海賊能對他們造成什麽影響。
頂多是聽說甄應嘉打了敗仗,被革職迴京,唏噓幾句而已。
王夫人還在賈母跟前安慰道“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咱們這等人家,一時的起伏有什麽關係,過兩年聖人氣消了,還是照舊的恩賞。”
又說起賈政來“正如從前那事,保寧侯府那位大公子,知道寶玉是個實心腸的孩子,還特意引著他在戶部說了那些話。害了寶玉不說,更害得老爺也被革職。可過不了一年,老爺不照樣官複原職,且還高升了。”
“可見老天有眼,都是有報應的所以這位商大公子,二十多歲了也不娶妻室,保寧侯隻拿著聖人日後賜婚做遮掩,誰知道內裏有什麽古怪。”
王夫人現在說起朝局朝臣來頭頭是道,不知道的以為她才是當朝太後呢。
賈母見她誇誇其談就覺得煩悶。
自打鳳姐兒跟著賈璉離京後,少了人在她身邊奉承逗趣,這生活質量真的是一日千裏的下降。,,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
剛踏出門外,商鐸就是一晃。
他畢竟是文臣,且打小便是金尊玉貴的侯府嫡子,這麽多年哪裏受過皮肉之苦。
方才在太上皇跟前勉強撐住, 如今就覺得頭暈目眩。
心裏還在胡思亂想早知道就讓謝羽冊或者耿忠文來了。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那兩位武將, 肯定不至於像自己這樣淒涼,隻能用手來護駕。
如今傷口這樣深,怕不是要落下殘疾。
皇上見他腳步虛浮, 連忙伸手扶住, 又罵旁邊看傻了的金佑“長了眼是用來喘氣的不成還不宣太醫”
商鐸忙攔著“太上皇在氣頭上,皇上不必為臣大張旗鼓的宣太醫,鳳景宮中就有太醫常年輪值,臣往鳳景宮中稍作包紮即可。”
順便也要跟商太後交流一下太上皇的現狀。
早有兩個機靈的小內監扯了一塊帷帳來先給商鐸壓著傷口。
現在太上皇宮裏的宮人可憐,被打被罵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上迴太上皇還用玉如意直接打中了一個小太監的額頭, 將其砸的頭破血流。
故而他們都練就了一身緊急處理外傷的本事, 這才讓保寧侯不至於失血過多,當場暈過去, 還能堅持到鳳景宮。
在商鐸再三堅持下, 皇上便先迴了禦書房, 滿懷憤怒的去命人追迴自己抄家的聖旨。
且說商嬋嬋正在商太後跟前坐著,與黛玉兩個比賽解九連環。
一時聽外麵頗有喧嘩之聲,就跟黛玉避到屏風後麵去,然後悄悄探出頭來看究竟。
誰知一伸頭就見自己親爹由兩個太監小心翼翼的扶了進來, 半邊朝服都叫鮮血染紅了。
若不是黛玉在旁邊扶著,商嬋嬋險些就驚得仰過去。
商太後亦是吃驚,扶了碧珠的手走上來問緣由。
商鐸苦笑道“臣頭暈的很,怕不能給娘娘見禮了,來日再補上吧。”
商太後斥道“都什麽時候了,還不忘耍嘴皮子上的功夫。”說著命宮人將他扶至一矮塌上半臥,又急命人去宣太醫。
然後聽商鐸簡要的將方才之事說了。
商嬋嬋定了定神後便奔出伏在榻旁。
細看父親的傷處,隻見傷口縱深,甚至可見微露的掌骨,那眼淚便宛如斷了線的珠子一般往下掉。
商鐸忍不住抬起另一隻手摸了摸她的頭如今女兒已經大了,這樣幼年時親密的舉動,商鐸早已不做了。
可現在見她哭的可憐,仍舊忍不住像從前一樣哄她。
商嬋嬋伏在父親榻旁,哭道“爹爹的手,以後如何寫字”
事發突然,商鐸下意識就用右手去擋剪子。
現傷的這樣重,他乃一朝宰輔,哪日不要處理許多公文,這可如何是好。
還是那位有一說一的老太醫,聽這話便道“商侯爺的傷雖深,好在避開了筋骨。如今又是冬天,傷口也不易潰爛,隻需好好上藥養著,月餘應當就無礙了。”
商嬋嬋這才略微放下心來。
商鐸笑著安慰女兒“正巧崇文館的史書編的差不多了,我這就將你二哥叫迴家裏,替我寫字,你不必擔憂。”
商太後命人賞過了老太醫,又親口問了許多注意事項,這才放了人去。
然後隻對商鐸道“太上皇竟真的以剪子擲向皇上”
保寧侯舉了舉如今已經包紮妥當的手“娘娘還不肯信嗎其實今日我傷了也好,否則隻怕要被革官論罪了。”
說來也是晦氣,從前都是神仙打架,他趁亂出手摸魚,坑別人一把。
可見世間沒有隻占便宜不吃虧的事兒,終於城門失火,他也成為了一隻池魚,險些就給烤熟了。
說著更將太上皇罵他的那些話一一道來,商太後聽了臉上寒色更重。
商鐸便道“此事隻恐牽累了娘娘,要不我將嬋嬋帶迴府去吧。”
商太後搖頭“不必,隻怕京中沒有比本宮這裏更安全的地方了。你隻忙你便罷。”
商鐸望著女兒紅紅的雙眼,想起一事,不由開口道“嬋嬋,你與謝家小子的婚事從未定下。如今閩南一亂,若是他也要上戰場,為父倒有些不忍。”
商嬋嬋一愕,顧不得女兒家不該論及此事,直接脫口而出“爹爹難道有悔婚之意”
商太後蹙眉道“六禮未過,算什麽悔婚。”
商嬋嬋垂首,語氣卻是執拗“爹爹從來知道他是武將,難免要上戰場的,當日同意了,怎麽今日卻又反悔”
商鐸不由笑道“你這孩子,好不懂父母的苦心。爹也不是要反悔,隻是給你個選擇的機會。咱們家不比旁人家,叫你盲婚啞嫁的。”
“從前宇內清明,無刀兵之亂,一切都好說。”
“如今這一亂怕是不好收場。來日那謝家小子要是真的上戰場,你願不願意在家裏一守就是數月乃至數年,天天提心吊膽他的安危”
商鐸起身道“你不必著急迴答我,自己先好好想想。如今也論不到你們這裏。”
然後便從商太後這裏告退,往禦書房而去。
然他迴了禦書房後,卻見氣氛更加凝重,不由心中一緊,以為又有不好的消息傳來。
還是謝羽冊見他手上裹著繃帶,跟踩棉花一樣走進來,便就近友情攙扶了一下未來親家,同時解釋道“馮大人自盡了。”
商鐸愕然。
原來馮典儀從聖人這裏告退後,並未按照聖人吩咐等在偏殿,反而徑直前往了六部所在的西華門。
於滿朝文武跟前痛臣甄應嘉的過失,並當場以血書寫其罪狀。
然後隻道城池失守,百姓俱亡。他一罪臣無麵目獨自苟活於世。
眾人攔之不及,隻能眼睜睜見他於兵部門口觸柱而亡。
方才便有人來迴稟了此事,皇上大慟,隻命人先將其屍身收斂,待日後厚葬。
耿忠文手中捧了一封血書,聲音澀的如同凍裂了化不開的墨一般“鳳山城淪陷,賊寇屠城,馮典儀所有親眷皆死於叛逆手中。”
“他能逃出,還是家中一忠仆與他換了衣服。如今馮家滿門斷絕,估計馮大人早存死誌,之所以肯多活幾日,也隻為了將甄應嘉之罪狀上達天聽。”
皇上神色頹然“然而朕卻連抄了甄應嘉的府邸都做不到。”
君臣皆默然。
謝羽冊忽然出列道“臣請聖意,欲往閩南剿寇。”
耿忠文不由脫口而出“謝將軍,閩南之地甄應嘉經營三年有餘,如今南安王府不知是否事涉其中。你親往閩南去,周家若有不臣之心,勾結亂黨,你如何能脫身”
閩南之地現在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皇上本意也是讓南安王府戴罪立功。
不管侵吞軍餉的事南安郡王府是否牽涉其中,都暫且不議,隻拿下甄應嘉這個首惡。
相當於許了南安王府,不管從前是否有錯漏,把外敵給退了,便既往不咎。
謝羽冊道“正因如此,唯有臣去,才能不使奸臣混淆聖聽。”
換一個武將,根本彈壓不住南安王府。
商鐸蹙眉“南安郡王與周瓊身正也罷,若他有罪,見你去了,萬一行狗急跳牆之事,隻怕閩南之地再無力迴天。”
謝羽冊解釋道“臣從前為將,曾到過粵海戰場,也算是兵務嫻熟。”
“皇上與諸公不知,那裏最難打發的不是海上賊寇,而是閩、廣兩地的前朝不法之徒。他們結黨立會,密謀造反,且組織嚴密,輕易不露頭的。”
“這次居然跟海寇勾結,鬧出這樣大的動作來,臣恐他們有更大的野心,做出顛覆朝廷的事情皇上,如今二殿下可還在閩南。”
皇上沉吟良久,終於下旨,命謝羽冊為閩粵總督,總統兩地諸軍,從往剿寇。
“京營中事,你交托一半給衛義,另一半,直接交給翎兒吧。”
謝羽冊訝異皇上這幾年頗為倚重衛若蘭之父衛義,此番他離京剿匪,本以為會將京營職權都轉交給衛義,然皇上居然要給謝翎一半。
忙開口辭道“聖上,翎兒到底年輕。”
皇上搖頭道“正所謂有誌不在年高,他甄應嘉倒是活了幾十歲,難道就有用還不如早死了的幹淨。”
君臣商議已定。
商鐸望著窗外白雪皚皚,紅牆綠瓦,心中沉重若說從前隻是山雨欲來,如今卻是狂風驟雨已至。
然而對許多人來說,閩地遙遠偏僻,不過是個地名。
且天下之大,哪年不得有些天災。
於是除了國家中樞急速運轉了起來,京中仍是一片風平浪靜。
或許有重臣之家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但對於早已遠離權力中心的榮國府來說,並不覺得閩地的海賊能對他們造成什麽影響。
頂多是聽說甄應嘉打了敗仗,被革職迴京,唏噓幾句而已。
王夫人還在賈母跟前安慰道“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咱們這等人家,一時的起伏有什麽關係,過兩年聖人氣消了,還是照舊的恩賞。”
又說起賈政來“正如從前那事,保寧侯府那位大公子,知道寶玉是個實心腸的孩子,還特意引著他在戶部說了那些話。害了寶玉不說,更害得老爺也被革職。可過不了一年,老爺不照樣官複原職,且還高升了。”
“可見老天有眼,都是有報應的所以這位商大公子,二十多歲了也不娶妻室,保寧侯隻拿著聖人日後賜婚做遮掩,誰知道內裏有什麽古怪。”
王夫人現在說起朝局朝臣來頭頭是道,不知道的以為她才是當朝太後呢。
賈母見她誇誇其談就覺得煩悶。
自打鳳姐兒跟著賈璉離京後,少了人在她身邊奉承逗趣,這生活質量真的是一日千裏的下降。,,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