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邢州堯山人,本姓常,由於早年父親被殺害,母親迫於生計,隻好帶著年幼的他,改嫁到郭家,至此改為郭姓。


    年輕時,郭威不願從事生產,隻喜歡舞槍弄棒,十八歲應募從軍,曾經負氣殺人,被關入監獄,潞州留後李繼韜因他有勇力,遂秘密縱他逃走,待事情平息後,又召置麾下。


    郭威少年時曾在其頸上黥有一飛雀,故人稱郭雀兒。


    李繼韜被李火莊宗殺死後,其軍隊被編入從馬直,郭威因能書會算而被任為軍吏。


    劉知遠任侍衛親軍都虞候時,特別器重郭威,後調任河東領主,也將郭威帶到任上。


    劉知遠當了皇帝,任命郭威為樞密副使,隱帝時升任正使,郭威多次統兵征伐,皆有功勳,他在軍中穿幅巾短衣,與軍士無異,皇帝所賜錢財,多分與諸將與軍士,因此在軍中威信很高,士卒樂為其用。


    劉土皇朝的武夫,其蠻橫相比前朝尤為突出,武夫首領劉土高祖性極殘酷,所用大臣如蘇逢吉、史弘肇等人也極兇惡,而劉土高祖劉知遠稱帝僅一年便病死,其子劉承佑繼位,史稱隱帝。


    隱帝時,蘇逢吉為宰相,樞密使楊邠管機政,樞密使郭威掌出兵作戰,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弘肇統率禁兵,三司使王章專掌財政,這些人都是最有權力的所謂國家勳舊之臣,他們武斷專橫,重武輕文,什麽製度都不在意中,各行其所是,亂成一團。


    這群武夫中,隻有郭威比較有些知識,留心搜羅有才能的文士,得到文官們的好感。


    劉土皇朝乾佑元年(948年)三月,三鎮叛亂爆發了。俗話說兔死狐悲,劉土皇朝高祖劉知遠死後,蘇逢吉一夥殺掉了杜重威父子,雖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和杜重威一樣的李守貞,此時頗為緊張,也擔心自己下場不妙。


    李守貞是這一個皇朝時期的老領主,劉土皇朝劉知遠任他為河中領主,他把持重兵在與朝廷若拒若合,尤其是在劉承佑做皇帝後,李守貞對新皇帝更加懷疑,擔心對他另有打算。


    李守貞又好信方術,他的門下僧總倫在私下給李守貞卜筮,說李守貞生相非凡,而李守貞也對此信以為實,於是,決定反叛劉土皇朝。


    再有促使李守貞反叛的原因,是永興領主趙思綰已在此之先,在京兆舉起反叛大旗,又派人給李守貞送來赭黃色衣服,李守貞一看衣服,黃澄澄,豔麗異常,不勝歡喜。


    同時李守貞又把這件事與方術所說的有非常長相聯係起來,以為這是天人相應,認為時機已到,不能錯過,就向西出兵,占據潼關,又以潼關為據點,招收天下草寇,又發布告示,與朝廷對抗。


    朝廷得知李守貞叛亂,就派白文珂、常思帶兵前往鎮壓,雙方正在激戰。


    不久,鳳陽領主王景崇又在鳳翔舉兵叛亂,王景崇與趙思綰聯合派人與李守貞共同商議,推舉李守貞為秦王,做他們的首領,李守貞接受推舉,又賜予王景崇官爵,一時三鎮聯合,勢力很大,李守貞又派人攜帶蠟丸書給楊吳和後吳、川蜀、神遼帝國等,請求他們共同出兵來牽製劉土皇朝,使劉土皇朝無力來撲滅三鎮叛亂。


    白文珂帶大軍與王景崇、趙思綰交戰,雖然是已經好長時間,但沒有戰績,兩軍相持好久,不見勝負。


    劉土皇朝隱帝劉承佑對戰局十分關心,也非常焦急,因為曠日持久,又容易引起其它藩鎮出兵,那樣局勢更加險惡。


    於是,劉承佑又與郭威商量,劉承佑對郭威說:“將軍,我準備麻煩你一下,不知可以不?因為白文珂、郭從義、常思前去平叛,已經曆時好久,沒有進展。”


    郭威為人謹慎,迴答說:“對平叛戰爭,我也很關心。但我對這件事既不敢請求,也不敢推辭,隻好聽從皇上的命令了。”


    隨後,皇帝劉承佑任命郭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西督諸將,郭威到了平叛前線,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都要求首先攻擊趙思綰、王景崇,一時郭威也拿不定主意,不知怎樣辦才好。


    在軍隊走到華州時,領主扈彥珂對郭威說:“統帥,現在三鎮叛亂,相互聯合,他們推舉李守貞為首領,如果李守貞要先被戰敗的話,那趙思綰、王景崇隻要聽說李守貞被擊敗,他們倆就自然而然的不攻自破了。


    現在,我們如果舍近而求遠,李守貞要帶兵從我們後方來進攻,而趙思綰、王景崇又在我們前麵拒戰,我們處在前後夾擊的形勢下,那我們處境,將十分危險。”


    郭威聽後,認為扈彥珂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帶兵首先進攻李守貞。


    郭威帶兵征討三鎮叛亂,路過河陽時,老官僚馮道被撤宰相職在家,郭威前往拜訪。


    當時郭威征求馮道對平叛的辦法時,馮道對郭威說:“你知道賭博嗎?”


    郭威年輕時是一個無賴,好賭博,聽了馮道的問話,以為是嘲諷自己,一時郭威一聲沒吱而內心很生氣。


    但馮道沒有察覺,又接著說:“大凡是賭博的人,錢越多,贏的越多,而錢越少,就輸的越多,這不是因為他不善於賭博,而是有一種氣勢,這種氣勢如你這樣。


    現在將軍你,如果把各將領帶的兵合在一起去進攻一座城,這樣你再衡量哪多哪少,勝敗自然會知道了。”


    馮道這番話,使郭威恍然大悟,迴去之後,與諸將決定對李守貞的戰爭,設法長期圍困,把李守貞的守軍,分成三部分,在外麵修築三層圍柵,從三麵包圍,隻在南麵留下闕口,郭威又調征五個縣的壯丁,來把三處圍柵連接起來。


    李守貞軍隊被死死困在裏麵,不時派兵出來破壞,但郭威又派兵修補好,有時李守貞又派兵想衝出圍柵,但經一陣交戰後又撤迴去,李守貞軍隊每經一次衝擊戰鬥,就損失十之三四。


    這樣經過一年多以後,李守貞城中守兵越來越少,而城裏的食物也吃光了,最後隻好人相食了。


    這時,郭威下令“可以進攻了”,於是定下日期,帶兵從四麵進攻,很快被攻破。


    在當初,李守貞非常迷信方術,一次詢問總倫能否成功,總倫迴答說:“大王自當有天下,然而遍野成災,等到殺人將盡時,那王事也就成功了。”李守貞被圍困,人相食,認為這是王業快成的兆應。


    一日又與各位將領暢飲,李守貞指著牆掛的虎圖說:“我享有天命,這是掌中的事呀。”


    說完取下弓箭一射而中,將吏稱讚不已,李守貞也自己得意洋洋。


    但現在城被攻破,逃已無處逃,最後隻好與妻子放火自焚而死,


    郭威帶兵入城,在煙火與灰燼中找到李守貞的屍體,送往京師,梟首於南市示眾。


    脆弱的劉土皇朝,矛盾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劉知遠死時顧命大臣之一的郭威,在劉承佑做皇上後為樞密使,大權在握,又掌兵權,在平定三鎮叛亂中,戰功赫赫,而劉承佑平庸無能,又是疑心重重,對郭威帶兵在外一直不放心,郭威對劉承佑也一再小心防範。


    劉承佑為了拉攏郭威,借郭威平定李守貞、趙思綰、王景崇的三鎮叛亂有功,慰勞郭威,又獎賞郭威玉帶,加封郭威為檢校太師兼侍中。


    而謹慎行事的郭威對劉承佑的獎賞一方麵感謝皇恩浩蕩,一方麵又婉辭說:“我跟隨光帝劉知遠,看見立功的大臣多了,未嚐有賞賜過玉帶的。”


    又說:“我很幸運有機會帶領軍隊去西討李守貞、趙思綰、王景崇的三鎮叛亂,全靠劉土皇朝的威武,才能打敗他們,取得勝利。這怎麽說是我的功勞呢?我又怎麽是功臣呢?其實這是全體將相的賢良和團結,才有今天的勝利。又有朝廷做靠山,安撫內外,使軍隊的供給及時,所以我才能專心指揮作戰,順利征討。”


    隱帝劉承佑對郭威的表現自然也稱讚一番,也認為郭威為人賢良而有才,於是又把楊邠、史弘肇、蘇逢吉、禹紼、竇貞固、王章召集一起,每人賜給玉帶一條,這時郭威自然也賜給玉帶一條,而郭威也無理再拒絕了。


    郭威又處處謙虛,和大臣間推功,請求皇上給加爵賞賜,皇上也同意郭威的請求,加封竇固貞為司空,蘇逢吉為司徒,禹紼、楊邠為右仆射。


    不久郭威又對皇上說:“獎賞全是劉土皇朝親近的大臣,聖唐一族宗室、天下各方鎮,外麵的荊、浙、湖南,全都沒有獎賞啊!”


    皇帝也順水推舟的采納了,但由此也開始了賞賜泛濫於天下。


    劉土皇朝乾佑二年冬,北部邊疆傳來神遼帝國進犯的消息,劉承佑又命令郭威以樞密使的職務帶兵北征,當軍隊到達魏州,神遼帝國聽到郭威帶兵前去迎戰,即望風逃竄。


    劉土皇朝乾佑三年(950年)二月,郭威帶兵迴師,四月,劉承佑又加任郭威為鄴都留守,天雄軍領主,依然兼任樞密使。


    宰相蘇逢吉認為樞密使不能兼領藩鎮,因此與史弘肇等堅持反對郭威以樞密使兼領藩鎮,經過好久爭持不下,郭威也不答應不兼藩鎮,而史弘肇、蘇逢吉堅持反對兼領藩鎮。


    劉承佑也沒辦法,隻好讓郭威以樞密使兼轄河北諸州,聽郭威節度。


    這裏表麵是蘇逢吉、史弘肇反對郭威兼領藩鎮,實際是想通過不兼領藩鎮來削弱郭威的軍權,而郭威自然也心裏明白,所以沒有讓步,最後仍讓他管轄河北諸州。


    這樣表麵是解決了郭威和史弘肇的矛盾,但實際矛盾根本沒有解決,而且在暗中加深,特別是劉承佑夥同李業殺掉史弘肇、楊邠以後,更是人心自危。


    接著劉承佑又策劃一次陰謀活動,一方麵下詔鎮寧軍領主李弘義殺掉在澶州的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一方麵下詔侍衛馬軍指揮使郭崇在魏州殺掉郭威和宣徽使王峻。


    劉承佑的詔令先到達澶州李弘義那裏,李弘義害怕這詔書是偽的,所以拿出來讓王殷看,王殷和李弘義兩人和郭威平日很好,所以又馬上派人把詔令告知給郭威。


    郭威正在看李弘義、王殷送來的詔令,而殺害郭威、王峻的詔令傳遞使者也飛速趕到,郭威把詔令接過來藏好,於是把樞密使院吏魏仁浦找到臥室來商量辦法。


    魏仁浦是郭威的老朋友,兩人非常知己,魏仁浦知道劉承佑派人殺害郭威後,極力勸說郭威反叛,不然就是束手受擒,又教郭威把留守印章倒過來使用,把詔書更改過來,結果詔書成為詔令郭威誅殺諸將領。


    這樣一來,就激起軍隊將領對劉承佑的強烈憤怒,大家認為我們遠離京師為皇上戍邊,不但無功反而要加害我們,義憤的將領失聲痛哭,憤怒衝天。


    郭威一看效果很好,目的達到,就對大家說:“我們不能等著死啊,要想辦法活下去。”


    各將領都紛紛表示與郭威一起戰鬥,為郭威效力。


    劉承佑用盡各種方法拉攏郭威,郭威也用各種方法來防範劉承佑,表麵是皇上嘉獎大臣,大臣賢良,推功獎賞,現在真象大白,他們之間完全是勾心鬥角。


    劉土皇朝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郭威帶領軍隊在魏州,在部將的支持下,在劉承佑的陰謀逼迫下,終於舉兵渡過黃河。


    郭威大軍義氣風發,威武雄壯,將士們也都精神抖擻,冬季黃河河水雖然冰涼刺骨,但沒有影響軍隊渡河,渡過河以後,直向京師挺進。


    郭威軍隊渡河的消息很快傳到京師,隱帝劉承佑急忙派人帶兵去抵擋。


    首先派開封府尹侯益和保大軍領主張彥超,客省使閻晉卿等帶兵前往迎戰,又派內養絈脫去探視郭威的動向。


    絈脫來到郭威軍中被活捉,郭威又讓他攜帶給劉承佑的上書迴去報告皇上,在上書中郭威要求劉承佑把李業綁上送到軍營中。


    隱帝劉承佑見到郭威的上書後,又讓李業等人閱看,李業等一看上書都明白了,於是齊聲說這郭威明明是造反,這上書實際是造反狀,已經最明白不過。


    於是,命令開封府尹劉銖派兵把郭威家圍住,郭威妻子張氏和兒子青哥、意哥、侄子守筠、守超、定哥全被殺害。


    幾天後,郭威大軍到了滑州,義成軍領主宋延渥背叛劉土皇朝向郭威投降,接著郭威大軍進攻封丘,直逼京師。


    郭威大軍來到京師城外,京城內一派驚恐,隱帝劉承佑派出泰寧軍領主慕容延超帶兵抵抗。


    當時開封府尹侯益對劉承佑說:“皇上,現在郭威軍隊來到京城外,他們的家屬都在京城內,應當把城門關好,讓他們的妻子登上城樓招喊郭威的士兵,使他們放下武器,這樣挫傷他們鬥誌,不戰而勝。”


    慕容延超聽過後輕蔑地笑了笑說:“侯益府尹年老了,這個辦法是懦夫的辦法。”


    隱帝劉承佑一見慕容延超很有勇氣,就派他給侯益做副手。


    慕容延超帶兵於北郊,在夜幕降臨時,侯益背叛劉土皇朝,投降了郭威,慕容延超帶兵在七裏村與郭威軍隊展開激戰。


    劉承佑一看慕容延超奮力抗擊郭威軍隊,於是出來慰勞軍隊,太後還讓人告訴慕容延超,要好好保衛皇上,注意皇上的安全。


    但慕容延超卻放言道:“沒關係,郭威軍隊能怎麽樣?你應當在陣地上找個地方,坐在那裏喝酒觀戰吧,等勝利後再迴去。”


    又對皇帝說:“官府和宮中沒啥事,明天可以出來看看我怎麽與郭威軍隊作戰,看看我怎樣打敗郭威!”


    第二天,隱帝劉承佑又出來慰勞慕容延超軍隊,但慕容延超已被郭威打敗,他自己逃到兗州去了。


    郭威軍隊鬥誌旺盛,正等待進入京師,幕容延超逃跑後,軍隊混亂一氣,隱帝劉承佑本來是去慰問軍隊,不料勇敢無敵的慕容延超已於昨天夜裏變成敗將而逃跑。


    而這位統帥臨陣逃跑,給戰局帶來意外的變化,軍隊慌亂一團,敗兵四處逃竄,丟下武器遍地皆是。


    劉承佑本來是慰勞軍隊,後麵跟著蘇逢吉、聶文進、郭允明,但現在已經潰不成兵,又如何慰問呢?慰問誰呢?自然是心灰意冷。


    無奈劉承佑又騎馬迴城,一看城上人頭齊動,軍旗飄飄,軍旗下一員大將,乃是劉銖,劉銖為人剛暴,劉承佑深知其人,原為永興軍領主,加校檢太師、同平章事,是一個有名的酷吏。


    當時北方與南方吳越通商貿易,但劉銖對百姓過期不交稅者,讓地方官任意征收,不加限製,對於橫征百姓稅賦者不追不問,因此百姓都為之叫苦不迭。


    劉銖用法極刻,對百姓先問年齡多大,然後就打多少杖,稱之為“隨年杖”,又每人互打,稱為“合歡杖”,因此劉承佑才把他撤掉,讓符彥卿代替他。


    當時劉銖服從了皇上的命令,因為他看見有禁兵,害怕如果不服從,將會被禁兵收拾,現在京城危機,他又乘機出麵,一見皇帝,自然免職舊仇湧上心頭。


    劉承佑在玄化門外看了看城樓上的劉銖,劉銖在城樓上也看看劉承佑,城門緊閉,劉承佑此時已是有城難迴,走投無路了。


    隱帝劉承佑又帶領幾人往北走去,一則躲躲亂兵,再則也想找一個好的去向,於是,劉承佑來到北郊的趙村,剛進趙村,還沒等看清趙村裏的情形,忽從背後刺入一刀,刺在劉承佑的後背上,刀從後入而刀尖已在胸前露出,原來是劉承佑的茶酒使郭允明下的毒手。


    劉承佑也不知是誰刺的一刀,早已墜落下馬,皇上死後,郭允明也自殺身死,而原來的一些隨從,一見隱帝已死,也都各奔東西了。


    郭威被迫起兵,下令攻入京城之時,準許搶掠十天,全軍踴躍聽命,劉土皇朝刑法極殘暴,但軍紀也還嚴肅,士卒不敢妄動,郭威用搶掠來收買士卒,軍紀又敗壞了。


    郭威留義子郭榮守魏州,自率大軍出發,沿路無阻,隻走七天,就到開封城外,而隱帝被部下潰兵殺死。


    郭威入開封城,縱諸軍大掠,城中到處火起,第三天,有人對郭威說,再不禁止,怕今夜隻剩下一座空城,郭威下令禁搶掠,到午後才恢複秩序。


    這次大掠,百姓自然也受害,但被掠的人家,主要是劉土文武百官。


    當時,劉土高祖弟河東領主劉崇在太原,以備遼為名,擁有強兵;忠武領主劉信在許州,劉崇子劉贇為武寧領主,在徐州,如果三鎮連兵,號召複興劉土皇朝,對郭威是不利的。


    郭威定計,聲稱迎劉贇為漢帝,使劉崇滿意,等到劉贇離徐已遠,去京稍近,然後連劉信一起消除,劉崇一鎮就無能為力。


    定計以後,郭威請李太後下令立劉讚為帝,使馮道等大臣到徐州奉迎。


    951年,神遼帝國大軍入侵,攻破內邱、饒陽兩城,李太後令郭威率大軍渡河擊遼兵,又令國事暫委王峻等人,軍事暫委王殷,自然,二王是郭威的心腹。


    郭威到澶州,將士數千人忽大噪,對郭威說,皇帝該你自己做,將士搶掠京城,與劉家結了仇,不能再讓劉家人做皇帝,裂黃旗披郭威身上,擁立為皇帝,郭威擁眾迴來。


    澶州兵變時,劉贇已到宋州,王峻、王殷派人帶兵去宋、許二州,劉贇被拘,以李太後名義,廢為湘陰公,劉信自殺。


    隨後,郭威正式登上皇帝寶座,改元廣順,國號郭土,郭威即郭土太祖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靈將之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媱與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媱與雅並收藏靈將之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