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萊頓大學是眾多邀請愛因斯坦講學的高校中捷足先登的一所。世界各地的報紙都登載了這個消息,在記者們用鎂光燈拍攝下來的照片中,貴賓旁邊總有一位老者,這就是德高望重的洛倫茲教授。


    在訪問學者的幾天裏,愛因斯坦和洛倫茲教授一直都沒有分開過,他們沒有年齡的隔閡,有的隻是對物理學科相同的理念和造詣(yi)。


    “愛因斯坦博士,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家也是沒有國界的。”洛倫茲教授誠懇地說,“如果我們可以合作,成果將是驚人的。希望您能來萊頓大學,我將讓學校為您準備好一切。”


    然而,拮據的生活卻讓愛因斯坦接受了太太米列娃的建議,去了薪水比較高的位於布拉格的德國學院。


    “您好!愛因斯坦教授。”第一天走進辦公室,實驗物理學教授就熱情地迎上來,與他握手說,“我是安東尼·萊恩伯。”


    “您好!安東尼教授,認識您非常高興。”愛因斯坦迴禮說。


    安東尼很熱情地告訴他:“學校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新來的教授必須去所有的教授家裏拜訪,一共有48位。”


    “什麽?”愛因斯坦簡直有點不敢相信。


    “這是一件好事情,教授。”安東尼遞上一份做了記號的城市地圖說,“要知道,布拉格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特別是春天,去觀光吧。”


    愛因斯坦最不喜歡這種世俗的客套,可是,既然已經選擇了這一職位,隻能客隨主便了。第二天,他便拿著這張地圖上了街。


    在布拉格大學,愛因斯坦除了教學之外,還從事著一定的研究工作。所以,在第一次給學生上課的時候,他就說明:“我必須把最新的物理學觀點告訴你們,如果你們有什麽問題,隨時來找我,因為你們是下一代的物理學家。”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樂於幫助年輕人進步。


    學術界也不是至清至純的,在教授們之間,也滲透著一種曆史遺留下來的冷漠和隔閡。


    教梵文的林德尼克老教授是一位人權和平主義者,學識相當廣博。愛因斯坦每次和他交談,都能獲得啟迪。所以,閑暇的時候,愛因斯坦就喜歡到林德尼克教授的家裏去。如果心情高興,他還會為大家拉起小提琴。這也是愛因斯坦最能夠拋棄一切煩惱的時候。


    1911年10月,愛因斯坦和赫澤那爾教授應世界索爾維科學大會的邀請,代表布拉格大學出席。


    愛因斯坦沒有想到,會有這麽多世界科學界的巨頭匯聚在古老的布魯塞爾城,不僅有代表德國的熱力學權威能斯特教授和普朗克教授,而且有法國來的數學大師彭卡雷教授和電磁學權威朗吉邦教授,就連英國還派出了劍橋大學的頂尖教授拉澤福,在這裏,他還遇到了名聞天下的居裏夫人。


    尊敬的老朋友洛倫茲教授是索爾維大會的主席。抵達布魯塞爾的當晚,愛因斯坦和洛倫茲教授就見麵了。


    “我感到很遺憾,愛因斯坦博士,”洛倫茲教授說,“你終究選擇了布拉格大學。”


    “很抱歉,洛倫茲先生。”愛因斯坦不好意思地說,“沒去萊頓大學有一個難以啟齒的原因,沒能免俗,請諒解。”


    “我理解,愛因斯坦博士。”洛倫茲教授鏡片後那雙睿智的眼睛,停留在了愛因斯坦臉上。


    “能斯特教授,請注意愛因斯坦博士的理論。”在愛因斯坦走上講台的時候,普朗克教授低聲對旁邊的能斯特教授說。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在大會上宣讀的關於重力論的論文是本屆大會上最引起轟動、最具有指導意義的論文。


    “……我講完了,謝謝各位!”當愛因斯坦話音一落,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名不虛傳,普朗克教授。”能斯特教授興奮地說,“愛因斯坦博士將是我們的第一人選。”


    “各位學者,我們都聽見了,愛因斯坦博士的理論將會解決經典物理學上許多未能解釋、未能深入研究的問題。”洛倫茲教授說,“我要特別說明的是,愛因斯坦博士是沒有任何指導老師的,他的理論完全是在艱苦自學中探索出來的,這是難能可貴的。我也要順便說明一個事實,愛因斯坦博士在他任教的聯邦工業大學檔案中,僅僅是剛聘用的一名副教授。”


    聽了洛倫茲教授的話,台下一陣喧嘩。有交頭接耳的,有憤憤不平的,也有趁機力邀愛因斯坦去任教的。


    我的一句話感受


    愛因斯坦憑借自己的學識和貢獻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可他的身份卻跟他取得的成就無法匹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愛因斯坦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井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井才並收藏愛因斯坦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