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蔣涵玉那裏難得的消停,沒有再逼汪秋水去見海歸女博士,也好幾天沒跟汪秋水聊微信打電話。汪秋水從她的朋友圈裏看到似乎這兩天有什麽不高興的事似的,總是發一些哀哀怨怨的文章或者感歎。汪秋水給她的評論說在朋友圈要多發點陽光正能量的東西,她沒有搭理他。不過,在早晨的《曉看心靈》節目裏,汪秋水並沒有聽出蔣涵玉有什麽異樣來。


    而羅清照去外地處理一個案子去了,去哪裏沒說,但是據說要好幾天才迴來。還是那樣,時不時的晚上,兩人有空時,就在微信上聊聊詩詞的事。在羅清照看來,李清照不但聰慧機敏,才華過人。她和趙明誠二人琴瑟和諧、相濡以沫的婚姻也十分的叫人豔羨。趙明誠對李清照關懷體貼,溫柔浪漫,每次迴來省親,都要專門到市場去給李清照買一些好玩的或者好吃的;而李清照對趙明誠也是悉心照料、夫唱婦隨,竭力幫助趙明誠去完成他的愛好。同時,李清照又是一個有情有義、俠肝義膽的女子,當父親受冤,她奔走唿號;當行船烏江,她吟誦豪傑。在羅清照的心中,李清照就是她追尋的標杆,從做人、求學、婚姻和生活等方麵,都在刻意地模仿和學習。


    在羅清照微信簽名上,就是李清照曾經轟動當時京師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的“綠肥紅瘦”四個字。羅清照覺得這四個字已經超出了詞中所含的本意,不僅僅是表述了花草的變化,也反映了自然四季更替的規律,萬物此消彼長的道理。折射到生活中,也是這個道理。要知道什麽事情都有長有短、有好有壞、有高有低、有肥有瘦的時候,得意時留一分清醒和冷靜,失意時多一點糊塗和瀟灑。


    上次關於物業部獨立運作的事情,聶總會前不提意見,會上發難差點讓汪秋水下不了台。會後汪秋水很生氣,本來想去質問聶總的,克製了一下沒有去。一是覺得這樣顯得有些失風度,讓別人看到覺得自己小肚雞腸。二是他怕萬一聶總本來要主動要來解釋的,自己這麽一去問,反倒被動了。


    可是,過去了好幾天,聶總那裏都沒有動靜,一點沒有要跟汪秋水解釋的意思。不過汪秋水冷靜下來也不再去糾結這事了,不管怎麽說事情已經按照自己的思路實現了,過程是怎樣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是自己想要的。


    再說,他也不希望自己一過來就與聶總搞得水火不容,畢竟自己是新人,又年輕於他,還是一把手,不管你有多大的理,在外人看來,班子不團結都是你汪秋水的事。


    盡管汪秋水盡力地想和聶總搞好關係,但聶總似乎並不領會這些,和汪秋水合作起來總是有些別別扭扭的,上次出去調研本來應該聶總陪著去,他稱自己身體不舒服不去。那天物協通知去開一個座談會,而且安排東林物業有一個發言。汪秋水本來是要讓聶總去,畢竟他對物業工作這麽多年比較熟,發言能講到點子上去,自己也去參加好讓聶總介紹與物協的領導認識並接上頭。但聶總還是推辭不去,而且理由還很冠冕堂皇,說既然你是一把手,以後這些對外和場麵上的事還是由你出麵比較好。無奈,汪秋水隻好讓負責運營的人員先準備一個發言稿,自己去參加。


    座談會除了市住建部門的領導、物協領導,還邀請了一些區縣住建部門負責人和一些物業公司的老總,大約有三十多人。第一次參加物協會議的汪秋水,除了市物業處的張處長外,別人都不認識。


    張處長剛一看到汪秋水,楞了一下,說道:“汪主任,怎麽你來了,聶總呢?”看得出來張處長跟聶總很熟。


    “張處長好,聶總今天有事沒有來。另外跟張處長報告一下,我已經正式調過來負責公司物業這塊的工作了。”


    “喔,是嗎?那聶總呢?他不幹了?”


    “還幹啊,我們搭班子。”秋水說完把自己新的名片遞給張處長。


    “東林物業公司總經理。”張處長念道,“嗬,一把手啊。太好了,咱們物業行業又多了一員年輕的大將。來,汪總,我給你介紹認識一下咱們物協的宋會長。”熱心腸的張處長帶著汪秋水來到旁邊的休息室。


    座談會開了整整一天,會議的主題本來是圍繞物業行業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轉型升級,突破發展瓶頸。但從第一個發言的人開始就跑了題。大家圍繞起如何解決物業與業主的矛盾、物業費低下和收繳困難、公共維修基金如何使用、如何解決物業公司無執法權卻麵臨必須要出麵阻止一些業主違章違規事項的難題、目前絕大部分物業公司由房地產公司組建帶來的一些運作弊端、業委會成立比例緩慢且數量微小以及業委會的成立到底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等等,幾乎成了問題會和牢騷訴苦會。主持人幾次想將話題引迴來,也許是覺得這是一個難得大家在一起倒苦水的機會,忍了忍沒有進行阻攔。


    連達豐物業的林書平發起言來也是滿肚子牢騷、一肚子苦水。汪秋水之前並不認識達豐物業的總經理林書平,這是剛才座談會時一個是看見了他麵前的座簽,另外聽見了他發言前的自我介紹,原來他還是物協的副會長。


    汪秋水聽著大家的發言,雖然也覺得大家不應該跑題,但也想趁此機會了解更多一些物業日常管理的一些事情。之前自己雖然跑了一圈所管的項目,由於時間的關係,也隻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似的了解一些情況,而且那些項目經理誰也不會二到給新來的上司添堵,報憂不報喜,看的、說的都是一些表麵上光鮮亮麗的東西。


    今天這一聽,聽得汪秋水心裏一陣陣的起雞皮疙瘩,原來物業管理比自己想象和之前了解的複雜、瑣碎和困難多了。物業人員有太多的心酸和無奈。政府要求物業公司要營造和諧社區、宜居環境、綠色環保,但是政策和支持不夠。業主要求物業公司做好服務、質優價廉,但是動輒不交物業費,不高興就不配合物業的工作。業主們經常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然而,在夾縫中生存著的物業企業又何嚐不是弱勢群體。


    輪到汪秋水發言時,已經沒剩下幾個人了。他本來是要按照準備好的稿子發言的,但是聽了前麵幾個人的發言後,他突然決定棄稿不用,臨場發揮進行了發言。沒想到會議結束以後,物協雜誌社的人員找到他,覺得他剛才的發言很新穎也很有思路和見解,想對他做個專訪。汪秋水推辭說,自己剛到物業,對物業管理還很不熟悉,也沒有什麽成績,還是不做了。雜誌社的記者遞過來一張名片,又找汪秋水要了一張名片,然後說,那好吧,汪總,希望以後您多關注我們的雜誌。汪秋水說,好的。


    汪秋水對於搞雜誌、搞媒體的人特別佩服一點的就是他們的敏銳性以及對行業的深刻認識。某個人的不經意一句話,就會被他們捕捉到新聞的意義。


    汪秋水告別雜誌社的記者,正要往外走,正好碰見林書平走出來,出於禮貌,汪秋水主動走上去打招唿,


    “您好,林總。”


    “你是?”


    “我是東林物業汪秋水。”


    “好。”林書平應付了一聲,轉過頭去與旁邊他認識的人說話去了。汪秋水尷尬地在那裏怔了一下。


    沒過幾天,汪秋水又接到物協的通知,說上次座談會後宋會長對他的發言也很感興趣,正好物協要組織一些物業公司總經理去深圳考察,邀請他一起去。


    這趟深圳之行讓汪秋水感慨很多。以前因為工作的關係也沒有少來深圳,但是沒有接觸到物業這個行業。深圳畢竟是中國物業管理的發源地,從1981年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成立到今天三十多年過去了,這裏不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也是物業管理的先行者。短短幾天的考察參觀,讓汪秋水對物業管理和行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深圳的物業管理水平和理念遠遠超過了內地,尤其是在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方麵和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方麵,有幾家大的物業公司已經有了非常超前的嚐試和成果。


    在這次深圳考察過程中,汪秋水有兩次與宋會長較長時間接觸和聊天的機會。宋會長原來是住建部門的領導,退二線到物協擔任會長。通過與宋會長的交流,汪秋水感覺到宋會長是一位非常睿智、受人尊重的長者,對物業行業的情況非常熟悉,看問題非常深入和透徹,而且對於物業行業的發展走向有很清晰的思路和信心。


    通過與宋會長的交談,汪秋水感到,雖然目前物業這個行業遇到了不少發展的阻礙和生存挑戰,尤其是現代互聯網對物業這個傳統行業的猛烈衝擊,使得物業行業似乎是到了舉步維艱的困境。但是,事物發展的辯證關係就是,任何事物都會是相對而言,危機和機會並存,挑戰的另一麵就是新的希望,否極泰來。因此,物業行業同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而且有一大批行業從業者在勇於思考和研究、探索和嚐試。


    而宋會長對於汪秋水也非常的欣賞,他感覺到這個小夥子身上有一股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一股勁,而且思路非常開闊活躍,這正是目前物業行業非常需要的。目前物業從業管理者,很多都是從原有後勤剝離出來的,許多有豐富的管理和從業經驗,但是年齡偏大、思想偏僵化。


    一路下來,汪秋水與宋會長竟然成了莫逆之交。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邨裏那個姑娘是小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水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水工並收藏邨裏那個姑娘是小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