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太太那裏吃過了早飯,北毓便帶著青桃和夭兒迴到自己屋子。
雖說都一樣是在寶慶堂裏當差,兩人連鋪蓋被褥都不用收拾,直接還在原來的地方休息睡覺,可伺候老太太和伺候四姑娘,卻還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到了西廂,兩人又給北毓行了一次禮,然後站定了,聽她問:“你們都有什麽擅長的?可還識字?”
夭兒詫異地抬頭看北毓一眼,又趕緊將頭低下了。她覺得這話,怎麽竟好像是挑小丫頭時才會問的。一般而言,像是她們這般由老太太發話賜給晚輩的,頭一次見禮,主子怎麽也會說點場麵話,表表器重才是。就算老太太先頭當眾人麵說了,把她們送過來就是伺候姑娘的,不許她們拿喬。可她們守禮是一迴事,姑娘表表尊敬,卻是另一迴事。怎麽這位卻如此不按常理行事?
青桃卻像是沒有夭兒那般多的心思,北毓一問,她就立刻屈膝,老老實實地迴答,就好像真是個等待被篩選的丫頭似的,沒有一絲疑惑或不滿,“迴姑娘,奴婢識得幾個字,卻不多。隻女紅上還靈巧些,若姑娘不嫌奴婢手藝差,還是能給姑娘縫幾件衣裳穿的。”
縱是在北毓麵前,夭兒聽了此言,也忍不住瞪大眼睛看向青桃。不是她瞧不上姑娘的這幾個丫鬟,可人人都看得出來,她們於禮儀上簡直是連她這個二等小丫鬟都不如。
老太太把青桃賜下來,就不說她本就是以後打算接替銀杏位置的,那就是眾丫鬟裏頭一份兒了,就說她的年齡和在府裏的資曆,那也是打算讓她成為姑娘的左膀右臂,丫鬟之首的。
可按青桃這意思,卻是自願接下女紅的差事了。這可是大丫鬟裏最辛苦,卻又最難以討好的事情了。
可夭兒一向都是極為信奉青桃的,因而雖不解,卻也還是跟著她的話道:“奴婢笨拙,卻也跟著青桃姐姐學了幾天女紅,給她打打下手還是行的。”
她頓了頓,矛盾地瞅了瞅青桃,又看了看自己的腳尖,最後又忍不住還是道:“不過奴婢於這府中人事也還都熟,若姑娘有什麽小事需傳話跑腿的,奴婢也還使得。”
北毓笑笑,滿意點頭,“如此正好,我身邊倒還真是缺了一個女紅上的人,日後就由青桃領了。我屋子裏的事情,一向都是由撒星打理,你們兩個若有什麽不明的,就去問她。”
夭兒的眼睛瞪得極大。她簡直不敢相信姑娘竟然真地就如此安排她們了,她們可是老太太賜下來的人,這不是不給老太太麵子嗎!這位姑娘究竟是太不通人情世故,還是根本就目中無人?
青桃臉上卻沒有現出一絲異樣,她恭敬地領命施禮,見北毓再沒有其他吩咐,便識趣地一扯夭兒,帶她退下去了。
青桃知道,老太太把她送給北毓,是要借著她來向所有人宣告北毓在她老人家心中的分量。畢竟,二房如今是隻剩下這姐弟兩人了,北毓如今也不過十三歲而已,卻要在謝朔長大之前,挑起這二房的脊梁來。
現下北毓還在老太太眼皮子底下,自然沒人敢怠慢於她。可日後,待她們姐弟迴到靜園,離得老太太遠了,老太太就未必還能護得周全。也就是因此,老太太才會把她和夭兒一起送過來,為的就是鎮住那些怕要奴大欺主的惡仆。
當然,按著老太太的意思,也是讓她管著姑娘的丫鬟們,日後協理靜園。
可她隻是一個丫鬟,她跟老太太的視角可截然不同。
在老太太看來,姑娘是她的親孫女,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妥帖的保護孫女,再沒有不妥的道理。
可在青桃看來,不管老太太想得有多麽美好,她和北毓之間卻有一個天然的矛盾,如今隻是隱而未露而已。
對於老太太來說,兒子和孫子都是她的心頭肉,其中一塊還是從她身上掉下去的。大兒子去了,留下一個爵位,那就傳給小兒子,再沒有什麽好異議的。可孫子、孫女失怙,也要給予最周全的保護和照顧,這也是想都不用想的。這兩者之間,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老太太防著的,不過是非親生的兒子和一幹趨炎附勢的下仆而已。作為一個母親和祖母,她是萬萬不會想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之間,也可能要爭到頭破血流的。
可青桃能從眾丫鬟中脫穎而出,成為數一數二的那一個,又怎麽會看不出這其中的微妙。甚至有時候,她們這些做下人的,倒反而比主子看得更清楚一些。畢竟旁觀者清。
而她們的這位新姑娘,看著真是再和氣沒有的一個人了,總是安安靜靜地坐在一邊,就像沒有一點脾氣似的。
這種印象,倒不是從表麵上看出來的。畢竟就是再怎麽驕縱鬧騰的姑娘,到了老太太的屋子裏頭,也自然都懂得收斂一些,這種表麵的形象根本是做不得準的。
可她們做下人的,自有做下人的一種看人方法。
就看姑娘身邊的那三個丫頭,尤其是雁行,就能知道姑娘確實待下很寬,脾氣很好。
可真要以為這位姑娘就是個綿軟好欺的了,那可真是個笑話。
雖然這幾日府裏的下人們都在私傳,說這幾個新進來的丫頭真是上不得台麵,禮數疏鬆。可在青桃看來,這卻都是目光短淺的。
她們就都沒發現,就是最被她們嘲笑的雁行,都不曾有一句說漏的話。但凡是有人向她打探北毓姐弟或朔北情況的,哪一個不是被她嘻嘻哈哈一通亂扯,反倒套出了話去。而且更要命的,是這些自詡老成的精明人兒,卻沒一個發現到這一點的。
單單隻論守口如瓶的本事,這侯府裏的丫鬟婆子,就沒一個能比過姑娘的這三個丫鬟。
不止是老太太這幾天冷眼看著,她也冷眼看著,這三個再加上一個方圓,在老太太看來,倒是方圓最符合一個侯府丫鬟的標準。謹慎周全不說,處事應變也是極好的,隻要在府裏呆上一些時日,怕是銀杏也要自歎弗如了。所以老太太才會覺得姑娘這是把最好的丫頭都已經給了弟弟。
可她卻覺得,這四個丫頭裏,最好的其實是玄襄。倒不是因著她長了一張妍麗明媚的臉,而是若把她單拉出來送到姑娘們堆裏,根本就分不出哪個是姑娘,哪個是丫鬟。隻是跟在北毓身邊,她莫名地就被北毓那安靜的氣質也順道一起掩了而已。
能調|教出這樣幾個厲害的丫鬟來,北毓就是看著再安靜和氣,又哪是好相與的。
老太太若能一直與北毓祖孫情深,那她也能跟著討些好處。若不然,她一旦先被捧到高處去,等兩人出現嫌隙時,頭一個被拿來作伐的也就是她了。與其如此,她倒不如自己知情識趣,先退到一邊去,這樣也省得她這上麵下來的,一開始就跟原來的丫鬟們起衝突了。
青桃滿意自己如今的處境。
北毓也高興於這是個聰明的丫頭。
隻是她沒有青桃想的那般多罷了。青桃是看慣了大宅中的勾心鬥角的,分析北毓時自然也還是按照這個套路。北毓卻隻是不慣有人掣肘。她手中的弓箭一向都隻是對準敵方大將的,小兵小卒自有身邊的人來料理。他們若沒有料理的本事,那也站不到她身邊。而身邊親隨,使得不順手了,那就調開,連身邊人都不能全心信賴的戰場,那就是最危險的戰場。
這套進攻和用人的理論,都是謝懷安傳給她的。雖不可避免地帶上了謝懷安那順風順水的經曆中所特有的自負,可到底從沒有出過差錯。
所以她暫時也就沒有改變風格的打算。
可她不欲與小兵小卒們多耗費精力,小兵小卒卻顯然是不想放過她的。
第二天一大早,在老太太那裏用過了早飯,北毓便跟著眾姐妹一著,到閨學裏讀書。除二姑娘謝南毓身體不適,請了病假外,一、三、四、五、六,幾個小姑娘全都擠進了一間課堂裏麵。
教她們讀書的師傅,姓付,不過三十來歲,出自書香世家,隻因早年守寡,手上又沒多少積蓄,這才出來教書糊口。
小姑娘們雖在一起讀書,可年齡不同,學習的程度自也並不相同。
其中大姑娘謝東毓是進度最快的,該學的其實早都學完了,按理都該迴去準備待嫁,隻因婚事一直還沒有確定,這才一直留在閨學。
二姑娘到五姑娘全都年齡相當,學的也都是一樣的課程,雖有學的好的,也有學的壞的,可付師傅一直堅持對她們一視同仁,就是有學的比旁人快的,也不肯為單個人多加課程。
六姑娘謝賢毓最小,才十一歲,看著跟幾個姐姐差不了幾歲,可她本來進閨學也晚,又不愛學習,因而課程也就差得很多。
因今天有北毓這個新來的,付師傅也不知道她都學過些什麽,就先給其餘幾位姑娘安排了功課,然後單獨走到北毓麵前,問:“不知四姑娘原先都學過些什麽?”
這問題略籠統。
北毓略憂愁。
謝懷安三十歲時才有了她這一個閨女,當時就已經謝天謝地,根本就沒敢想以後還能有兒子。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頭,北毓是被謝懷安當做男兒養大的。就是後頭謝朔出生,得到的也是次子的待遇。向外介紹時,謝懷安不止一次說謝朔是他的少子,弄得不熟悉的都以外他還有個大兒子呢。其實這個“大兒子”就是北毓。
若非如此,北毓也不可能套上一身鎧甲,就代父出征。實是因她就是按照少將軍的標準被養大的,才能真地撐起這一稱號。
為此,不說經史子集,就是誌怪雜談,隨便翻出一本,北毓也能說個一二三四五來,更別說作為基本的各種兵法謀略了。
按謝懷安的評價,北毓就是不領兵,而去考個科舉,狀元、榜眼拿不來,探花也是妥妥的了。當然,這裏不排除有謝懷安這個做父親的,對自家閨女容貌的過度自信——自信到覺得:就憑這容貌,沒有探花之才,也能給硬拉成探花。
北毓倒不覺得自己能考科舉,可她讀書之廣,莫說是閨閣女子,就是天下士子,也還真沒幾個能比得了的。
可她在腦子裏扒拉半天,楞是不知道自己讀的那些書裏,有哪本是能說出來供侯府貴女一顯擺,表明:我有讀書,我不是文盲的。
反正那些個什麽《花間詞》啦,《西廂記》啦,是肯定不能說的吧……
這些都不能,她從董遠那裏弄來的那些什麽《繡塌野史》、《僧尼孽海》之類……別說提,以後連謝朔都不能給他看!
不知為何,付師傅這一問,竟讓北毓的思路一下子歪了,盡想起一些自己不該看的書了。
北毓難得慚愧地垂下了頭去。
她真沒想到自己也有慚愧的一天啊。
付師傅見她這個樣子,索性問:“四姑娘可曾讀了《女則》和‘女四書’嗎?”
別說讀,北毓連這幾本書的書皮都沒看見過。“北毓慚愧,不曾讀過這些。”
付師傅的臉瞬間僵了一下,她本來就是隨便問問,萬沒想到北毓是真沒讀過的,這可是女孩子們在《三字經》之後的基礎讀物啊,怎麽可能會沒讀過?
她看看北毓,腦子裏猛然浮起一句“難怪都說喪婦長女不娶的了”,可下一刻她就把這個念頭死死地壓在了心底裏。
北毓再如何,那也是侯府姑娘,還輪不到她來置評呢。
付師傅也覺有些尷尬,正想趕緊把這一段含糊過去,五姑娘謝淑毓卻不肯放過。她噗嗤一笑,極天真似地問:“那四姐姐《三字經》可讀了嗎?”
雖說都一樣是在寶慶堂裏當差,兩人連鋪蓋被褥都不用收拾,直接還在原來的地方休息睡覺,可伺候老太太和伺候四姑娘,卻還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到了西廂,兩人又給北毓行了一次禮,然後站定了,聽她問:“你們都有什麽擅長的?可還識字?”
夭兒詫異地抬頭看北毓一眼,又趕緊將頭低下了。她覺得這話,怎麽竟好像是挑小丫頭時才會問的。一般而言,像是她們這般由老太太發話賜給晚輩的,頭一次見禮,主子怎麽也會說點場麵話,表表器重才是。就算老太太先頭當眾人麵說了,把她們送過來就是伺候姑娘的,不許她們拿喬。可她們守禮是一迴事,姑娘表表尊敬,卻是另一迴事。怎麽這位卻如此不按常理行事?
青桃卻像是沒有夭兒那般多的心思,北毓一問,她就立刻屈膝,老老實實地迴答,就好像真是個等待被篩選的丫頭似的,沒有一絲疑惑或不滿,“迴姑娘,奴婢識得幾個字,卻不多。隻女紅上還靈巧些,若姑娘不嫌奴婢手藝差,還是能給姑娘縫幾件衣裳穿的。”
縱是在北毓麵前,夭兒聽了此言,也忍不住瞪大眼睛看向青桃。不是她瞧不上姑娘的這幾個丫鬟,可人人都看得出來,她們於禮儀上簡直是連她這個二等小丫鬟都不如。
老太太把青桃賜下來,就不說她本就是以後打算接替銀杏位置的,那就是眾丫鬟裏頭一份兒了,就說她的年齡和在府裏的資曆,那也是打算讓她成為姑娘的左膀右臂,丫鬟之首的。
可按青桃這意思,卻是自願接下女紅的差事了。這可是大丫鬟裏最辛苦,卻又最難以討好的事情了。
可夭兒一向都是極為信奉青桃的,因而雖不解,卻也還是跟著她的話道:“奴婢笨拙,卻也跟著青桃姐姐學了幾天女紅,給她打打下手還是行的。”
她頓了頓,矛盾地瞅了瞅青桃,又看了看自己的腳尖,最後又忍不住還是道:“不過奴婢於這府中人事也還都熟,若姑娘有什麽小事需傳話跑腿的,奴婢也還使得。”
北毓笑笑,滿意點頭,“如此正好,我身邊倒還真是缺了一個女紅上的人,日後就由青桃領了。我屋子裏的事情,一向都是由撒星打理,你們兩個若有什麽不明的,就去問她。”
夭兒的眼睛瞪得極大。她簡直不敢相信姑娘竟然真地就如此安排她們了,她們可是老太太賜下來的人,這不是不給老太太麵子嗎!這位姑娘究竟是太不通人情世故,還是根本就目中無人?
青桃臉上卻沒有現出一絲異樣,她恭敬地領命施禮,見北毓再沒有其他吩咐,便識趣地一扯夭兒,帶她退下去了。
青桃知道,老太太把她送給北毓,是要借著她來向所有人宣告北毓在她老人家心中的分量。畢竟,二房如今是隻剩下這姐弟兩人了,北毓如今也不過十三歲而已,卻要在謝朔長大之前,挑起這二房的脊梁來。
現下北毓還在老太太眼皮子底下,自然沒人敢怠慢於她。可日後,待她們姐弟迴到靜園,離得老太太遠了,老太太就未必還能護得周全。也就是因此,老太太才會把她和夭兒一起送過來,為的就是鎮住那些怕要奴大欺主的惡仆。
當然,按著老太太的意思,也是讓她管著姑娘的丫鬟們,日後協理靜園。
可她隻是一個丫鬟,她跟老太太的視角可截然不同。
在老太太看來,姑娘是她的親孫女,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妥帖的保護孫女,再沒有不妥的道理。
可在青桃看來,不管老太太想得有多麽美好,她和北毓之間卻有一個天然的矛盾,如今隻是隱而未露而已。
對於老太太來說,兒子和孫子都是她的心頭肉,其中一塊還是從她身上掉下去的。大兒子去了,留下一個爵位,那就傳給小兒子,再沒有什麽好異議的。可孫子、孫女失怙,也要給予最周全的保護和照顧,這也是想都不用想的。這兩者之間,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老太太防著的,不過是非親生的兒子和一幹趨炎附勢的下仆而已。作為一個母親和祖母,她是萬萬不會想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之間,也可能要爭到頭破血流的。
可青桃能從眾丫鬟中脫穎而出,成為數一數二的那一個,又怎麽會看不出這其中的微妙。甚至有時候,她們這些做下人的,倒反而比主子看得更清楚一些。畢竟旁觀者清。
而她們的這位新姑娘,看著真是再和氣沒有的一個人了,總是安安靜靜地坐在一邊,就像沒有一點脾氣似的。
這種印象,倒不是從表麵上看出來的。畢竟就是再怎麽驕縱鬧騰的姑娘,到了老太太的屋子裏頭,也自然都懂得收斂一些,這種表麵的形象根本是做不得準的。
可她們做下人的,自有做下人的一種看人方法。
就看姑娘身邊的那三個丫頭,尤其是雁行,就能知道姑娘確實待下很寬,脾氣很好。
可真要以為這位姑娘就是個綿軟好欺的了,那可真是個笑話。
雖然這幾日府裏的下人們都在私傳,說這幾個新進來的丫頭真是上不得台麵,禮數疏鬆。可在青桃看來,這卻都是目光短淺的。
她們就都沒發現,就是最被她們嘲笑的雁行,都不曾有一句說漏的話。但凡是有人向她打探北毓姐弟或朔北情況的,哪一個不是被她嘻嘻哈哈一通亂扯,反倒套出了話去。而且更要命的,是這些自詡老成的精明人兒,卻沒一個發現到這一點的。
單單隻論守口如瓶的本事,這侯府裏的丫鬟婆子,就沒一個能比過姑娘的這三個丫鬟。
不止是老太太這幾天冷眼看著,她也冷眼看著,這三個再加上一個方圓,在老太太看來,倒是方圓最符合一個侯府丫鬟的標準。謹慎周全不說,處事應變也是極好的,隻要在府裏呆上一些時日,怕是銀杏也要自歎弗如了。所以老太太才會覺得姑娘這是把最好的丫頭都已經給了弟弟。
可她卻覺得,這四個丫頭裏,最好的其實是玄襄。倒不是因著她長了一張妍麗明媚的臉,而是若把她單拉出來送到姑娘們堆裏,根本就分不出哪個是姑娘,哪個是丫鬟。隻是跟在北毓身邊,她莫名地就被北毓那安靜的氣質也順道一起掩了而已。
能調|教出這樣幾個厲害的丫鬟來,北毓就是看著再安靜和氣,又哪是好相與的。
老太太若能一直與北毓祖孫情深,那她也能跟著討些好處。若不然,她一旦先被捧到高處去,等兩人出現嫌隙時,頭一個被拿來作伐的也就是她了。與其如此,她倒不如自己知情識趣,先退到一邊去,這樣也省得她這上麵下來的,一開始就跟原來的丫鬟們起衝突了。
青桃滿意自己如今的處境。
北毓也高興於這是個聰明的丫頭。
隻是她沒有青桃想的那般多罷了。青桃是看慣了大宅中的勾心鬥角的,分析北毓時自然也還是按照這個套路。北毓卻隻是不慣有人掣肘。她手中的弓箭一向都隻是對準敵方大將的,小兵小卒自有身邊的人來料理。他們若沒有料理的本事,那也站不到她身邊。而身邊親隨,使得不順手了,那就調開,連身邊人都不能全心信賴的戰場,那就是最危險的戰場。
這套進攻和用人的理論,都是謝懷安傳給她的。雖不可避免地帶上了謝懷安那順風順水的經曆中所特有的自負,可到底從沒有出過差錯。
所以她暫時也就沒有改變風格的打算。
可她不欲與小兵小卒們多耗費精力,小兵小卒卻顯然是不想放過她的。
第二天一大早,在老太太那裏用過了早飯,北毓便跟著眾姐妹一著,到閨學裏讀書。除二姑娘謝南毓身體不適,請了病假外,一、三、四、五、六,幾個小姑娘全都擠進了一間課堂裏麵。
教她們讀書的師傅,姓付,不過三十來歲,出自書香世家,隻因早年守寡,手上又沒多少積蓄,這才出來教書糊口。
小姑娘們雖在一起讀書,可年齡不同,學習的程度自也並不相同。
其中大姑娘謝東毓是進度最快的,該學的其實早都學完了,按理都該迴去準備待嫁,隻因婚事一直還沒有確定,這才一直留在閨學。
二姑娘到五姑娘全都年齡相當,學的也都是一樣的課程,雖有學的好的,也有學的壞的,可付師傅一直堅持對她們一視同仁,就是有學的比旁人快的,也不肯為單個人多加課程。
六姑娘謝賢毓最小,才十一歲,看著跟幾個姐姐差不了幾歲,可她本來進閨學也晚,又不愛學習,因而課程也就差得很多。
因今天有北毓這個新來的,付師傅也不知道她都學過些什麽,就先給其餘幾位姑娘安排了功課,然後單獨走到北毓麵前,問:“不知四姑娘原先都學過些什麽?”
這問題略籠統。
北毓略憂愁。
謝懷安三十歲時才有了她這一個閨女,當時就已經謝天謝地,根本就沒敢想以後還能有兒子。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頭,北毓是被謝懷安當做男兒養大的。就是後頭謝朔出生,得到的也是次子的待遇。向外介紹時,謝懷安不止一次說謝朔是他的少子,弄得不熟悉的都以外他還有個大兒子呢。其實這個“大兒子”就是北毓。
若非如此,北毓也不可能套上一身鎧甲,就代父出征。實是因她就是按照少將軍的標準被養大的,才能真地撐起這一稱號。
為此,不說經史子集,就是誌怪雜談,隨便翻出一本,北毓也能說個一二三四五來,更別說作為基本的各種兵法謀略了。
按謝懷安的評價,北毓就是不領兵,而去考個科舉,狀元、榜眼拿不來,探花也是妥妥的了。當然,這裏不排除有謝懷安這個做父親的,對自家閨女容貌的過度自信——自信到覺得:就憑這容貌,沒有探花之才,也能給硬拉成探花。
北毓倒不覺得自己能考科舉,可她讀書之廣,莫說是閨閣女子,就是天下士子,也還真沒幾個能比得了的。
可她在腦子裏扒拉半天,楞是不知道自己讀的那些書裏,有哪本是能說出來供侯府貴女一顯擺,表明:我有讀書,我不是文盲的。
反正那些個什麽《花間詞》啦,《西廂記》啦,是肯定不能說的吧……
這些都不能,她從董遠那裏弄來的那些什麽《繡塌野史》、《僧尼孽海》之類……別說提,以後連謝朔都不能給他看!
不知為何,付師傅這一問,竟讓北毓的思路一下子歪了,盡想起一些自己不該看的書了。
北毓難得慚愧地垂下了頭去。
她真沒想到自己也有慚愧的一天啊。
付師傅見她這個樣子,索性問:“四姑娘可曾讀了《女則》和‘女四書’嗎?”
別說讀,北毓連這幾本書的書皮都沒看見過。“北毓慚愧,不曾讀過這些。”
付師傅的臉瞬間僵了一下,她本來就是隨便問問,萬沒想到北毓是真沒讀過的,這可是女孩子們在《三字經》之後的基礎讀物啊,怎麽可能會沒讀過?
她看看北毓,腦子裏猛然浮起一句“難怪都說喪婦長女不娶的了”,可下一刻她就把這個念頭死死地壓在了心底裏。
北毓再如何,那也是侯府姑娘,還輪不到她來置評呢。
付師傅也覺有些尷尬,正想趕緊把這一段含糊過去,五姑娘謝淑毓卻不肯放過。她噗嗤一笑,極天真似地問:“那四姐姐《三字經》可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