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梅不僅閉門謝客, 還叮囑賈赦父子們不要插手張道爺的事情。
那麽多人要活命,自管有人去收他。
榮寧二府最好片葉不沾身。
半個月後, 張道爺被人發現跌死在山澗。
死得毫無破綻。
據說是天黑趕路, 失足跌落。
刑部介入,周邊沒找到任何的蛛絲馬跡。
這一年中秋,皇宮氣壓低迷。
皇帝病了,誰也沒有心情過節。
太子除了治理朝政, 每日早晚還要去乾清宮伺疾。
民間也不敢大肆慶賀。
榮府裏。
石梅悄悄給孩子們打了各色口味的月餅,卻不敢送人,免得被禦史抓住做文章。
雖然是關著門。
但是, 榮府孩子們的夥食並不差。
石梅無事便給孩子們琢磨各色的吃食。
薯天琢磨各色的粥, 小米粥,碧米粥, 南瓜粥
冬日來了,便給孩子們煲湯,豬骨湯,牛骨湯,羊排湯,雞湯、飛龍湯、魚湯。
總之想方設法給孩子們補身子。
每日還帶著孩子們登山舞劍,鍛煉身體。
咱們不出去娛樂,咱們躲在家裏鍛煉滋補長個子。
這一年冬月,醇正帝還熬著呢。
結果,惠妃名下的二皇子順溜皇子歿了。
惠妃胡瑩兒哭得的死去活來,總覺得是有人治死了皇子, 要找皇帝做主。
皇後阻攔,她便跟皇後拚命。
皇後不得已,答應讓胡瑩兒遠遠的看一眼皇帝。
結果,胡瑩兒見了皇帝便大哭大鬧,直接說是皇後故意治死了皇子。
醇正帝這些日子偶爾也會清醒,有人探視也會流淚,有些知覺。
胡瑩兒這一哭,算是要了醇正帝的老命了。
醇正帝在這一刻竟然清醒了。
他竟然還說了話“大皇子怎麽啦”
醇正帝心裏其實從來沒有把水陽當成兒子。
平日精神好,還能注意言辭,此刻竟然露了破綻。
胡瑩兒沒有聽出皇帝口裏的失誤,頓時抓住皇帝大哭“皇上,二皇子死了,被人害死了。
他本來可以不死的。
但是,有人故意使壞作梗。
皇兒病了,竟然攔著不讓派遣最好的太醫安太醫”
胡瑩兒直指皇後害死了二皇子。
因為,她要求安太醫給皇子診脈。
皇後派遣的卻是庸醫。
皇後低頭站著,任憑胡瑩兒犯蠢。
安元芝被下獄,隻是封鎖了消息,可不是她阻攔。
醇正帝眼下卻顧不上誰怠慢了胡瑩兒。
他關心的是自己的血脈,當聽說兒子死了,想著更加虛弱的福哥兒。
醇正帝頓時心頭一熱,嘴裏的鮮血噴射而出。
正趴在床上哭訴的胡瑩兒被噴了一臉的鮮血,頓時發出淒厲的尖叫。
汲汲營營一輩子,方才登基做了七年的兒皇帝的醇正帝,與醇正七年冬月十五,龍禦歸天了。
這一日,石梅正熬了高湯,準備了十幾種涮菜,帶著兒媳婦孫媳婦,重孫子吃鍋子。
大晌午的,忽然從宮中傳出來了三次九聲喪鍾。
喪鍾有講究,帝王薨逝,敲三次喪鍾,每次三下。
後妃薨逝,也敲三次,每次敲兩下。
九聲喪鍾
石梅頓悟,醇正帝龍禦歸天了。
唯賈葳賈蔚不知。
正式的訃聞發布之前,誰也不敢聲張。
石梅與張氏水靈,麵麵相覷,不敢作聲。
賈蘭已經讀書明理懂得禮儀。
他聽完之後滿臉的肅穆“老祖,宮中聖駕殯天了”
石梅頷首,卻伸手摸摸賈蘭“乖孩子。”
飯還是要吃。
石梅吩咐繼續用膳。
除了賈葳賈蔚,再沒人吃肉了。
一頓飯,鴉雀不聞吃完。
賈敬也悄悄從後花園子到了榮府。
他衝著石梅行禮“嬸娘,您說,要不要出去打聽一下”
其實,哪一位聖駕龍禦歸天,大家心裏都有譜。
石梅否決了“這時候,最忌諱胡亂打聽,宮中有上皇太後皇後太子,自然會安排妥當,咱們聽從安排就是了。”
石梅心頭的枷鎖瞬間打碎了,渾身的輕鬆。
然而,畢竟死了人。
死者為大,要敬重。
這日午時,上皇下令,關閉九門,命令九門提督燕候,全城戒嚴。
城外的奉聖軍,衣不解帶,日夜守備。
十五日夜半,整個京都燈火通明。
榮府接到朝廷發布邸報醇正帝薨,太子已經在靈前登基為帝。
三日後,冬月十八,醇正帝大祭。
滿朝文武,大小誥命,都要進宮守孝哭靈。
榮寧二府的女眷,一個不拉,全部都要進宮守孝哭靈。
石梅張氏緊張的安排起來。
這年節也不用過了,祭祖也免了,倒是少了許多的事情。
這一迴,梅馨兒也不能幸免,要進宮哭靈。
王淑華探春母女再次擔當大任,進駐榮府,主持府務。
賈珣媳婦,賈珃媳婦,也進府幫忙照顧。
石梅張氏水靈梅馨兒祖孫三代誥命,再有寧府的楊氏餘氏許氏婆媳們,天天的進宮哭靈,未時方迴。
寒冬臘月,靈堂也不能用炭盆,真是寒冷及至。
年輕人還能夠堅持,年老體弱者在靈前栽倒了好幾位。
新帝水陽覺得這樣不是辦法,故而向太後請示,免除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守靈,隻在家中舉哀即可。
太後納諫,與新帝一起請求太上皇。
太上皇準奏。
一時間,滿朝上下稱讚新帝太後仁慈仁義。
石梅得已從哭靈隊伍裏脫身而出。
楊氏再次把孫子重孫子送進榮府,托付給石梅。
二十一日後,臘月十四。
醇正帝棺槨起靈,運送至孝慈縣皇極殿。
醇正帝將在此停靈三月,等開年之後,運道地宮下葬。
一路上病倒的文武官員不計其數。
好在杜閣老羅閣老的歲數都超過了七十三,並不需要前往孝慈縣。
故而,由太子帶領其餘三名內閣六部文武前往孝慈縣。
上皇則帶領兩位閣老留守京都,臨朝聽政。
燕候的步軍統領衙門護送新帝去了孝慈縣。
賈赦的奉聖軍則留在京都,拱衛皇城。
正月初一,正旦日。
上皇擬定了新的年號熙寧。
雖然因為醇正帝駕崩不能大肆慶賀,然而,該有的仁政必須試行。
首先是冊封太子妃杜珺為皇後。
然後,太後晉升為太皇太後,皇後為太後。
宗人府發放金冊。
但是,慶典則都要延遲至三年後。
之後,大赦天下,免除整個王朝一年的土地稅賦。
熙寧帝發出的第三道政令,皇帝守孝三年。
太後隨即頒布懿旨,凡十三歲以上,十六歲一下在側秀女,一律免除秀女身份,自行婚嫁。
皇帝三年不圓房,卻不能不耽擱民間繁衍。
民間三月不婚配,勳貴人家也隻是一年內不許見到響樂。
一年後也就能夠正常婚嫁。
這便是,探春的婚事,還要再行推遲一年。
羅道焜卻已經放官出京,去了西北一個小縣城做縣令。
這是羅閣老故意給孫子找的一個窮苦縣城,為的是讓孫子熬資曆。
在他致休之前,給兒孫安排好位置,別人也就沒有話說了。
探春的婆婆也去了江南,與榮府約定,一年後的臘月二十三,迴京迎娶探春。
石梅甚是感慨。
這一輩子探春沒有遠嫁,婚事卻一波三折。
這年二月,醇正帝尚未進入地宮安葬。
熙寧帝的新朝新氣象尚未展開,漠北忽然傳來戰報。
土爾扈特部落大王子忽然興兵,帶領兩萬草原精銳鐵騎扣邊。
克虜軍毫無防備,倉促應戰。
主帥衛堃與其長子衛若鬆戰死。
土爾扈特部落大王子占據銀川城。
並以此為據點,四處燒殺搶掠。
隨後,大皇子帥部攻占了銀川城附近的大小城鎮,並傳信給陪都守備白將軍,要求朝廷將銀川賜予草原土爾扈特部為府城。
不然,便興兵攻破陪都。
消息傳到京都,京都嘩然。
醇正帝死後,大月朝並未給番邦報喪。
然而,瓦刺卻得了消息。
上皇震怒。
然而,此刻卻不是追查消息泄露的時候。
漠北距離京都不過幾千裏地,一馬平川。
敵酋一旦攻破陪都,隻需七日,便能長驅直入,兵臨城下。
熙寧帝叫大起。
首要問題,就是誰人領兵掛帥。
上皇的意思是點帥領兵。
熙寧帝卻想禦駕親征。
滿朝文武雖然敬佩新帝的勇氣,卻是不願意新帝冒險。
燕候這個時候遂請旨出征。
奉聖軍將軍賈赦,副將馮唐都請旨出戰。
賈璉身為兵部侍郎,也出列請戰。
上皇準奏。
命武郡王為主帥,奉聖軍副將馮唐,兵部侍郎賈璉為左右先鋒。
抽調五萬禁軍,兩萬奉聖軍,攏共七萬人馬,號稱十萬兵馬,組建征北大軍。
賈赦加兵部尚書官銜,與順親王,忠靖王,英親王一起組成戰備後勤部。
專門負責替前線的軍隊籌集糧草。
翌日。
京都派遣三支欽差隊伍,分別前往河南湖廣江南征集購買糧草。
石梅整個目瞪口呆,不知道這一戰事因何而起。
唯一能夠對得上的就是,衛家的將軍府被錦衣衛包圍了。
一切要等燕候到了前線,弄清楚戰事始末,然後才會決定衛家何去何從。
史鼐這一次也請旨參展,被封為燕候麾下偏將。
至此,史鼐對於石梅的敬仰滔滔不絕。
倘若史家與衛家做親,這一迴不僅不能起複,還會受到牽連。
石梅對於賈璉的安全倒是不擔心,隻是擔心他沒有上戰場的經驗。
然而,自從成吉思汗之後,石梅從未聽過草原上出現過十分厲害的部落。
石梅對與古代人的戰爭一無所知,對於賈璉的唯一叮囑,就是讓他不要輕敵冒進。
石梅對於草原的認知,就是二萬五千裏長征路上,草甸子的危害。
石梅提點賈璉三點。
第一,不要輕易涉險進入沼澤地帶。
第二,下雨天不要出兵。
第三,不要輕易涉獵草原河流。
水靈準備的行囊多是幹糧衣物,各種紅傷藥品。
石梅給賈璉的行囊卻不同,沒有吃食,沒有衣物,沒有藥品,隻有幾千塊靈石。
大的有雞蛋大小,小得鴿子蛋大小,足夠賈璉用上幾年了。
有了這些靈石,賈璉就可以隨時隨地補充體能,處於最佳戰抖狀態。
大軍二月初集結,二月初十出京。
可謂迅捷。
大軍隨軍攜帶的是京倉裏麵的戰備糧。
韃子已經占領漠北重鎮銀川城,繳獲了克虜軍的輜重糧草。
他們搶劫百姓,依靠城池,誰也無法預測戰爭要持續多久。
石梅對這場戰爭沒有絲毫的把握。
這一迴,後街的兒郎,又挑選出五十八人。
都是十五歲以上,三十五歲一下的青壯年,編入賈璉的親衛部隊。
兩府的斥候,也挑選出六十八名,編入了賈璉的親衛部隊。
這是對賈璉的保護,也是對榮府力量的磨煉。
韃子號稱二萬精銳,其實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
大軍開拔之後,京都便處於警戒狀態。
清晨巳時開門,下午申時關閉城門。
唯有征集糧草的輜重部隊可以憑借兵部的令牌,自由出入。
賈璉自從開拔,張氏就進駐小佛堂念經拜佛,庶務全部丟給兒媳。
石梅卻是日日認真朝廷邸報,時時刻刻關注朝廷的動靜。
賈政在養心殿的造辦處全麵停工,全麵敦促打造戰甲武器。
賈敬也迴到兵部當差,隻要是掌管軍械的清點發放。
三月初。
由武郡王世子水澈為主將,賈蓉與白錦堂,馮紫英四員小將組成的後援輜重部隊,第一次押送軍械糧草等輜重去漠北。
正所謂,打架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這般時候,糧食與武器就是性命。
非親近信任之人,不敢托付。
五月初。
漠北捷報,征北軍收複銀川城。
土爾扈特部落大王子率領自己麾下精銳兩千餘人,於雨夜突圍,逃迴草原深處。
朝廷之上人心鼓舞,大有日消滅土爾扈特部落殘部之意。
石梅卻看見了真正的戰報。
敵酋死傷一萬八千餘人,我軍卻傷亡三萬餘人。
草原韃子人數雖少,卻自小長於馬背,可日夜不休的在馬背上生活。
我軍士兵卻不適應北方的氣候。
剩下的四萬人馬病倒一半。
一句話,短時間內消滅土爾扈特部,隻是癡人說夢。
作者有話要說 那個,眼睛發炎,修改錯字速度有點慢。
正在修改,親們諒解。,,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
那麽多人要活命,自管有人去收他。
榮寧二府最好片葉不沾身。
半個月後, 張道爺被人發現跌死在山澗。
死得毫無破綻。
據說是天黑趕路, 失足跌落。
刑部介入,周邊沒找到任何的蛛絲馬跡。
這一年中秋,皇宮氣壓低迷。
皇帝病了,誰也沒有心情過節。
太子除了治理朝政, 每日早晚還要去乾清宮伺疾。
民間也不敢大肆慶賀。
榮府裏。
石梅悄悄給孩子們打了各色口味的月餅,卻不敢送人,免得被禦史抓住做文章。
雖然是關著門。
但是, 榮府孩子們的夥食並不差。
石梅無事便給孩子們琢磨各色的吃食。
薯天琢磨各色的粥, 小米粥,碧米粥, 南瓜粥
冬日來了,便給孩子們煲湯,豬骨湯,牛骨湯,羊排湯,雞湯、飛龍湯、魚湯。
總之想方設法給孩子們補身子。
每日還帶著孩子們登山舞劍,鍛煉身體。
咱們不出去娛樂,咱們躲在家裏鍛煉滋補長個子。
這一年冬月,醇正帝還熬著呢。
結果,惠妃名下的二皇子順溜皇子歿了。
惠妃胡瑩兒哭得的死去活來,總覺得是有人治死了皇子, 要找皇帝做主。
皇後阻攔,她便跟皇後拚命。
皇後不得已,答應讓胡瑩兒遠遠的看一眼皇帝。
結果,胡瑩兒見了皇帝便大哭大鬧,直接說是皇後故意治死了皇子。
醇正帝這些日子偶爾也會清醒,有人探視也會流淚,有些知覺。
胡瑩兒這一哭,算是要了醇正帝的老命了。
醇正帝在這一刻竟然清醒了。
他竟然還說了話“大皇子怎麽啦”
醇正帝心裏其實從來沒有把水陽當成兒子。
平日精神好,還能注意言辭,此刻竟然露了破綻。
胡瑩兒沒有聽出皇帝口裏的失誤,頓時抓住皇帝大哭“皇上,二皇子死了,被人害死了。
他本來可以不死的。
但是,有人故意使壞作梗。
皇兒病了,竟然攔著不讓派遣最好的太醫安太醫”
胡瑩兒直指皇後害死了二皇子。
因為,她要求安太醫給皇子診脈。
皇後派遣的卻是庸醫。
皇後低頭站著,任憑胡瑩兒犯蠢。
安元芝被下獄,隻是封鎖了消息,可不是她阻攔。
醇正帝眼下卻顧不上誰怠慢了胡瑩兒。
他關心的是自己的血脈,當聽說兒子死了,想著更加虛弱的福哥兒。
醇正帝頓時心頭一熱,嘴裏的鮮血噴射而出。
正趴在床上哭訴的胡瑩兒被噴了一臉的鮮血,頓時發出淒厲的尖叫。
汲汲營營一輩子,方才登基做了七年的兒皇帝的醇正帝,與醇正七年冬月十五,龍禦歸天了。
這一日,石梅正熬了高湯,準備了十幾種涮菜,帶著兒媳婦孫媳婦,重孫子吃鍋子。
大晌午的,忽然從宮中傳出來了三次九聲喪鍾。
喪鍾有講究,帝王薨逝,敲三次喪鍾,每次三下。
後妃薨逝,也敲三次,每次敲兩下。
九聲喪鍾
石梅頓悟,醇正帝龍禦歸天了。
唯賈葳賈蔚不知。
正式的訃聞發布之前,誰也不敢聲張。
石梅與張氏水靈,麵麵相覷,不敢作聲。
賈蘭已經讀書明理懂得禮儀。
他聽完之後滿臉的肅穆“老祖,宮中聖駕殯天了”
石梅頷首,卻伸手摸摸賈蘭“乖孩子。”
飯還是要吃。
石梅吩咐繼續用膳。
除了賈葳賈蔚,再沒人吃肉了。
一頓飯,鴉雀不聞吃完。
賈敬也悄悄從後花園子到了榮府。
他衝著石梅行禮“嬸娘,您說,要不要出去打聽一下”
其實,哪一位聖駕龍禦歸天,大家心裏都有譜。
石梅否決了“這時候,最忌諱胡亂打聽,宮中有上皇太後皇後太子,自然會安排妥當,咱們聽從安排就是了。”
石梅心頭的枷鎖瞬間打碎了,渾身的輕鬆。
然而,畢竟死了人。
死者為大,要敬重。
這日午時,上皇下令,關閉九門,命令九門提督燕候,全城戒嚴。
城外的奉聖軍,衣不解帶,日夜守備。
十五日夜半,整個京都燈火通明。
榮府接到朝廷發布邸報醇正帝薨,太子已經在靈前登基為帝。
三日後,冬月十八,醇正帝大祭。
滿朝文武,大小誥命,都要進宮守孝哭靈。
榮寧二府的女眷,一個不拉,全部都要進宮守孝哭靈。
石梅張氏緊張的安排起來。
這年節也不用過了,祭祖也免了,倒是少了許多的事情。
這一迴,梅馨兒也不能幸免,要進宮哭靈。
王淑華探春母女再次擔當大任,進駐榮府,主持府務。
賈珣媳婦,賈珃媳婦,也進府幫忙照顧。
石梅張氏水靈梅馨兒祖孫三代誥命,再有寧府的楊氏餘氏許氏婆媳們,天天的進宮哭靈,未時方迴。
寒冬臘月,靈堂也不能用炭盆,真是寒冷及至。
年輕人還能夠堅持,年老體弱者在靈前栽倒了好幾位。
新帝水陽覺得這樣不是辦法,故而向太後請示,免除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守靈,隻在家中舉哀即可。
太後納諫,與新帝一起請求太上皇。
太上皇準奏。
一時間,滿朝上下稱讚新帝太後仁慈仁義。
石梅得已從哭靈隊伍裏脫身而出。
楊氏再次把孫子重孫子送進榮府,托付給石梅。
二十一日後,臘月十四。
醇正帝棺槨起靈,運送至孝慈縣皇極殿。
醇正帝將在此停靈三月,等開年之後,運道地宮下葬。
一路上病倒的文武官員不計其數。
好在杜閣老羅閣老的歲數都超過了七十三,並不需要前往孝慈縣。
故而,由太子帶領其餘三名內閣六部文武前往孝慈縣。
上皇則帶領兩位閣老留守京都,臨朝聽政。
燕候的步軍統領衙門護送新帝去了孝慈縣。
賈赦的奉聖軍則留在京都,拱衛皇城。
正月初一,正旦日。
上皇擬定了新的年號熙寧。
雖然因為醇正帝駕崩不能大肆慶賀,然而,該有的仁政必須試行。
首先是冊封太子妃杜珺為皇後。
然後,太後晉升為太皇太後,皇後為太後。
宗人府發放金冊。
但是,慶典則都要延遲至三年後。
之後,大赦天下,免除整個王朝一年的土地稅賦。
熙寧帝發出的第三道政令,皇帝守孝三年。
太後隨即頒布懿旨,凡十三歲以上,十六歲一下在側秀女,一律免除秀女身份,自行婚嫁。
皇帝三年不圓房,卻不能不耽擱民間繁衍。
民間三月不婚配,勳貴人家也隻是一年內不許見到響樂。
一年後也就能夠正常婚嫁。
這便是,探春的婚事,還要再行推遲一年。
羅道焜卻已經放官出京,去了西北一個小縣城做縣令。
這是羅閣老故意給孫子找的一個窮苦縣城,為的是讓孫子熬資曆。
在他致休之前,給兒孫安排好位置,別人也就沒有話說了。
探春的婆婆也去了江南,與榮府約定,一年後的臘月二十三,迴京迎娶探春。
石梅甚是感慨。
這一輩子探春沒有遠嫁,婚事卻一波三折。
這年二月,醇正帝尚未進入地宮安葬。
熙寧帝的新朝新氣象尚未展開,漠北忽然傳來戰報。
土爾扈特部落大王子忽然興兵,帶領兩萬草原精銳鐵騎扣邊。
克虜軍毫無防備,倉促應戰。
主帥衛堃與其長子衛若鬆戰死。
土爾扈特部落大王子占據銀川城。
並以此為據點,四處燒殺搶掠。
隨後,大皇子帥部攻占了銀川城附近的大小城鎮,並傳信給陪都守備白將軍,要求朝廷將銀川賜予草原土爾扈特部為府城。
不然,便興兵攻破陪都。
消息傳到京都,京都嘩然。
醇正帝死後,大月朝並未給番邦報喪。
然而,瓦刺卻得了消息。
上皇震怒。
然而,此刻卻不是追查消息泄露的時候。
漠北距離京都不過幾千裏地,一馬平川。
敵酋一旦攻破陪都,隻需七日,便能長驅直入,兵臨城下。
熙寧帝叫大起。
首要問題,就是誰人領兵掛帥。
上皇的意思是點帥領兵。
熙寧帝卻想禦駕親征。
滿朝文武雖然敬佩新帝的勇氣,卻是不願意新帝冒險。
燕候這個時候遂請旨出征。
奉聖軍將軍賈赦,副將馮唐都請旨出戰。
賈璉身為兵部侍郎,也出列請戰。
上皇準奏。
命武郡王為主帥,奉聖軍副將馮唐,兵部侍郎賈璉為左右先鋒。
抽調五萬禁軍,兩萬奉聖軍,攏共七萬人馬,號稱十萬兵馬,組建征北大軍。
賈赦加兵部尚書官銜,與順親王,忠靖王,英親王一起組成戰備後勤部。
專門負責替前線的軍隊籌集糧草。
翌日。
京都派遣三支欽差隊伍,分別前往河南湖廣江南征集購買糧草。
石梅整個目瞪口呆,不知道這一戰事因何而起。
唯一能夠對得上的就是,衛家的將軍府被錦衣衛包圍了。
一切要等燕候到了前線,弄清楚戰事始末,然後才會決定衛家何去何從。
史鼐這一次也請旨參展,被封為燕候麾下偏將。
至此,史鼐對於石梅的敬仰滔滔不絕。
倘若史家與衛家做親,這一迴不僅不能起複,還會受到牽連。
石梅對於賈璉的安全倒是不擔心,隻是擔心他沒有上戰場的經驗。
然而,自從成吉思汗之後,石梅從未聽過草原上出現過十分厲害的部落。
石梅對與古代人的戰爭一無所知,對於賈璉的唯一叮囑,就是讓他不要輕敵冒進。
石梅對於草原的認知,就是二萬五千裏長征路上,草甸子的危害。
石梅提點賈璉三點。
第一,不要輕易涉險進入沼澤地帶。
第二,下雨天不要出兵。
第三,不要輕易涉獵草原河流。
水靈準備的行囊多是幹糧衣物,各種紅傷藥品。
石梅給賈璉的行囊卻不同,沒有吃食,沒有衣物,沒有藥品,隻有幾千塊靈石。
大的有雞蛋大小,小得鴿子蛋大小,足夠賈璉用上幾年了。
有了這些靈石,賈璉就可以隨時隨地補充體能,處於最佳戰抖狀態。
大軍二月初集結,二月初十出京。
可謂迅捷。
大軍隨軍攜帶的是京倉裏麵的戰備糧。
韃子已經占領漠北重鎮銀川城,繳獲了克虜軍的輜重糧草。
他們搶劫百姓,依靠城池,誰也無法預測戰爭要持續多久。
石梅對這場戰爭沒有絲毫的把握。
這一迴,後街的兒郎,又挑選出五十八人。
都是十五歲以上,三十五歲一下的青壯年,編入賈璉的親衛部隊。
兩府的斥候,也挑選出六十八名,編入了賈璉的親衛部隊。
這是對賈璉的保護,也是對榮府力量的磨煉。
韃子號稱二萬精銳,其實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
大軍開拔之後,京都便處於警戒狀態。
清晨巳時開門,下午申時關閉城門。
唯有征集糧草的輜重部隊可以憑借兵部的令牌,自由出入。
賈璉自從開拔,張氏就進駐小佛堂念經拜佛,庶務全部丟給兒媳。
石梅卻是日日認真朝廷邸報,時時刻刻關注朝廷的動靜。
賈政在養心殿的造辦處全麵停工,全麵敦促打造戰甲武器。
賈敬也迴到兵部當差,隻要是掌管軍械的清點發放。
三月初。
由武郡王世子水澈為主將,賈蓉與白錦堂,馮紫英四員小將組成的後援輜重部隊,第一次押送軍械糧草等輜重去漠北。
正所謂,打架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這般時候,糧食與武器就是性命。
非親近信任之人,不敢托付。
五月初。
漠北捷報,征北軍收複銀川城。
土爾扈特部落大王子率領自己麾下精銳兩千餘人,於雨夜突圍,逃迴草原深處。
朝廷之上人心鼓舞,大有日消滅土爾扈特部落殘部之意。
石梅卻看見了真正的戰報。
敵酋死傷一萬八千餘人,我軍卻傷亡三萬餘人。
草原韃子人數雖少,卻自小長於馬背,可日夜不休的在馬背上生活。
我軍士兵卻不適應北方的氣候。
剩下的四萬人馬病倒一半。
一句話,短時間內消滅土爾扈特部,隻是癡人說夢。
作者有話要說 那個,眼睛發炎,修改錯字速度有點慢。
正在修改,親們諒解。,,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