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誥命日日進宮悼唁哭靈。


    石梅這等人瑞年紀也不放過。


    兩個時辰不僅要嚎哭, 還要落淚, 不是一般人能夠堅持。


    許多老誥命顫顫巍巍,行將暈厥。


    德太妃棺木附近還放了冰盆。


    春日裏,乍暖還寒。


    年紀大原本怕冷,這一來,越發渾身冰涼。


    石梅自然不怕。


    燕候府的陳老太君受了老鼻子罪了。


    熬了半月病懨懨的卻不敢告假。


    醇正帝盯著呢。


    她母親死了, 父親的老情人卻活蹦亂跳, 心裏如何舒坦


    陳老太君為了孫子, 隻有堅持熬著。


    石梅可憐她,下次哭靈就挨著陳老太君。


    她頂不住了,給她輸送一點靈力。


    陳老太君好幾迴眼睛裏都含著淚水, 倒是不用裝哭了。


    二十一天後。


    太後移靈孝慈縣,百日後再入地宮。


    誥命們卻不能消停,要去孝慈縣繼續輪班哭靈。


    石梅這一撥老誥命也在輪班名冊,誰也不敢告假。


    這一次, 榮寧二府幾乎全部出馬, 兩府隻剩梅馨兒與探春母女。


    再有兩府的孩童賈蘭、賈葳、賈葳。


    寧府的賈芢、賈晗。


    寧府要隨扈哭靈, 隻剩下個廢物賈珍, 自顧不暇。也隻有把孫子重孫, 打包托付給王淑華母女。


    所幸有賈薔夫妻看守門戶。


    榮寧兩府的斥候分作兩班,一班金山金峰帶隊, 保護石梅前去孝慈縣。


    金大年紀大了,則留在家裏守護府邸。


    這個時候,京都幾乎所有的大官貴人都要去孝慈縣哭靈。


    京都的守衛相對薄弱, 隻怕宵小要趁機作亂。


    後街賈代修賈代儒,允諾會派人三班巡邏,照應兩府。


    賈赦、賈政、賈敬、賈璉、賈璋隨扈,兩府女眷隻能依靠斥候。


    不過,後麵有禁軍壓陣,再不會出現危險。


    這一去就是三個月之久。


    石梅等人返迴京都時,又是上皇的萬壽節了。


    一路苦楚難以訴說。


    醇正帝身子原本就弱,迴京就病倒了。


    太醫診斷之後,報給上皇的脈案,卻說不出病症。


    開出的方子一味溫補,隻說讓醇正帝靜養。


    上皇其實對於醇正帝的病症有所猜測。


    但是,無論如何詢問,太醫就是不敢吐露。


    上皇駕臨乾清宮,親眼看見醇正帝嘴角的血跡,心知他果然吐血了。


    太醫竟然隱瞞病情


    上皇震怒,再次傳召太醫院院正安元芝。


    安元芝卻秉承醇正帝的旨意,抵死不透露醇正帝的病情。


    太上皇把太醫院院正下了詔獄,下旨白錦堂無論什麽手段,務必追查出新帝的病根。


    白錦堂把安元芝交給北鎮撫司的羅校尉。


    半天下來,安元芝就交代了,不僅交代了新帝的病根兒,還交代了他自己的出身。


    安元芝祖上曾經出過道爺,也曾在長春觀掛單。


    安元芝自己卻是個半吊子煉丹師。


    當時競爭丹藥師,安元芝取勝,得已向醇正帝敬獻丹藥。


    這也是安元芝被醇正帝信任,提升為太醫院院正的原因。


    安元芝為了讓醇正帝相信丹藥的藥效,他每次都會在丹藥中摻和少量春藥。


    丹藥吃了,就會讓人血脈膨脹。


    再添了春藥,越發精神亢奮。


    因此,醇正帝吃了丹藥就會神經勃發,賽如年輕的小夥子。


    這也是後宮嬪妃頻頻懷孕的原因。


    但是,丹藥畢竟有毒。


    醇正帝替母親守孝,身子熬不住就加倍的吞食丹藥。


    吃了丹藥渾身燥熱,就尋了小廝胡亂出火。


    看著滿臉紅光,實則強弩之末。


    他為了遮蓋自己的外強中幹,到了孝慈縣就不敢跟水陽同住,也拒絕水陽替他拿脈。


    故而,身體越來越虛弱。


    迴京一路上再一折騰,終於不支,病倒了。


    這一病便是來勢洶洶,嘔血不止。


    醇正帝害怕被上皇剝奪了皇權,隱瞞病情,繼續吃丹。


    最終,人事不醒


    上皇看著安元芝的供詞,惱恨至極老四真是抓權不要命。


    權利比命還重要


    上皇命令白錦堂,將安元芝抄家,家眷全部不下獄。


    派遣錦衣衛將長春觀圍了個水泄不通。


    對外直說追捕江洋大盜。


    這一天,人們眼花繚亂。


    錦衣衛來去匆匆,抄家抓捕。


    皇宮中出來無數黃衫子的侍衛,奔赴王公大臣勳貴門庭,送上朝廷邸報皇上叫大起。


    這一日是百官迴京的第一日。


    錦衣衛忽然出動抄家。


    皇上隨即叫大起。


    滿朝文武不免憂心忡忡。


    燕候這邊卻得到了密報,知道醇正帝吐血臥病。


    翌日,上皇叫大起。


    文武百官人困馬乏,五更天趕到午門候駕。


    結果,卻得到令人震驚的消息,醇正帝因為哀毀過度,病體不支,需要長期靜養。


    上皇下旨,著太子水陽兼國。


    文武百官,都覺突兀。


    陛下當朝,為何要太子監國


    為了安撫百官,避免朝廷動蕩。


    上皇命內閣杜閣老帶領內閣人員,會同太醫輪流在乾清宮當值,輔助太子。


    亦既,太子雖然兼國。


    一切政事,還是會請示醇正帝與上皇。


    杜閣老帶領手下四位閣老,探視醇正帝之後,心裏總算是明白了。


    醇正帝真是病了,麵如金紙,四肢無力。


    醇正帝並未受人脅迫,也沒遭受迫害。他中風癱瘓,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


    每日,都有太醫院院正帶領兩位太醫守護。


    這下,滿朝文武如夢方醒。


    醇正帝之前滿臉紅光,一串串的生孩子,還以為醇正帝身強體健,完全恢複了。


    誰知道身子已掏空了。


    隻是,滿朝文武都不明白,醇正帝膝下已經有了能幹的太子,何苦如此糟蹋身體


    太子之前雖然跟著醇正帝臨朝廷正,覺得尚可。


    如今自己做主了,很有些不適應。


    好在有上皇坐鎮,有杜閣老輔助,太子慢慢的也就得心應手起來。


    石梅看著太子兼國的邸報,便知道醇正帝隻怕是丹毒發作了。


    石梅心裏不厚道的有些小激動。


    這個曾把榮國府抄家滅族的皇帝,就這樣終結了


    石梅不由摸摸額頭,有些不敢相信。


    她三十年的致力追求,壽終正寢的理想,即將達成


    旋即,石梅衝著蒼天作揖“罪過罪過,菩薩莫怪”


    石梅忽然想起賈代善的替身張道爺。


    雖然兩府與他斷絕了關係,官司經過了陛下裁決。


    然而,這個世界,從來不乏無中生有之人。


    石梅不能在這最後的關頭,功虧一簣。


    畢竟,張道爺還在道錄司。


    一旦他被牽連,難保他不會四處鑽營,胡亂攀咬。


    兩府必須未雨綢繆


    時值夏日,榮府的瓜果都收獲了。


    石梅這日午後,便在翠微山竹林的吊腳樓上擺了瓜果宴,請賈敬夫妻過府納涼。


    賈敬楊氏看著前來傳話的金山,不明所以,詢問楊氏“瓜果宴是不是賈珣兄弟從南方運送的水果迴來了”


    楊氏搖頭“似乎沒有呢”


    又道“過去再說吧,嬸娘再不會無的放矢,既然請我們,不是有好東西,就是有了好主意,總之咱們跟著嬸娘的不會吃虧。”


    賈敬一笑“這也是。”


    既然有好東西,不能不讓兒孫沾光。


    夫妻們把賈芢賈晗都帶著,開了花園子中間的槅門,就從薈芳園穿過。


    一路路樹成蔭,涼風習習的到了沁芳園。


    榮府的納涼的竹林吊腳樓,就在這一片。


    賈敬與楊氏帶著孫子重孫子行禮。


    石梅吩咐丫頭把兩小孩抱下去玩耍,卻對賈敬說道“皇上兵圍長春觀的事情,你們知道嗎“


    賈敬道“倒是挺蓉兒說了,隻是蓉兒也糊塗,不知道長春觀犯了何事。”


    石梅道“還記得我曾經讓你們跟張道爺決裂吧”


    賈敬大驚,往天上一戳“您是說”


    石梅頷首,神情少有的嚴肅“張道爺這次估計要受牽連,據說,醇正帝也曾吃過他的丹藥。


    這些天,兩府最好閉門謝客,萬不能讓張道爺上門,纏上我們。”


    賈敬想起自己差點被道士所謀害,一聲嗤笑“這個賊道,合該如此下場。”


    又道“不過,我們與他的官司都通天了,誰還敢這麽不長眼睛,攀咬咱們應當無事吧”


    石梅道“這等事情不能不小心。


    敬兒熟讀史書,當知曉漢朝戾太子倒台的巫蠱之案,宋朝的莫須有。


    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咱們要小心謹慎方好。”


    賈敬聞言悚然,躬身行禮“侄兒記下了,明日就告病,這些年侄兒因為當初吃了丹藥,一直沒有停止過調理身體,這一次正好去了孝慈縣,勞乏的很,告病也不至於被人懷疑。”


    石梅道“這樣也好。”


    賈敬這晚迴家就病倒了。


    翌日,賈蓉拿了家裏的對牌請太醫進府。


    旋即,去兵部替祖父上了告病的折子。


    王太醫跟兩府都是老關係。


    賈敬也不全然是裝病,他也六十四歲的人了,加上守孝哭靈來往奔波,病倒也在清理之中。


    賈蓉從衙門迴來就給石梅這邊送了信,原來,今日告假之人多達了三十餘人。


    石梅看了名單,頓時嚇得一跳


    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的庶弟陳瑞水,任兵部主事。


    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的弟弟,刑部主事。


    修國公侯曉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的弟弟侯孝廉,戶部員外郎。


    平原侯之孫世襲二等男蔣子寧之弟蔣長直,任刑部主事。


    定城侯之孫,世襲二等男,兼京營遊擊謝鯨之次子謝炆。


    任戶部郎中。


    襄陽侯之孫世襲二等男戚建輝之弟戚建榮。


    工部員外郎。


    景田侯之孫五城兵馬司裘良的內弟楊校尉。


    這些人都是因為恩蔭出仕,卻不甘寂寞,想要更上層。


    所有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榮寧二府跟張道爺鬧翻之後,跟張道爺糾結在一起煉丹的官員。


    如今知道害怕了。


    八公府中隻有榮寧二府,再有理國公與繕國公府置身事外。


    然,涉及其中這些人,多跟榮寧二府有舊。


    也得虧石梅提前讓賈敬賈赦跟他翻臉,把官司打到了金鑾殿


    不然,隻怕很難說清楚。


    然而,這些人隻是出錢,並未參與製藥。


    而且,醇正帝明麵上,並沒有采用張道爺煉製的丹藥。


    這些人當初也因血本無歸,跟張道爺鬧翻。


    隻是沒有一如榮寧二府,鬧到上皇麵前。


    如今,這卻成了他們唯一的生路。


    三日後,賈敬就給石梅送了消息,張道爺逃離京都,不知所蹤。


    石梅知道,張道爺隻怕這一迴難逃性命。


    人死賬爛


    張道爺隻有死了,這些勳貴子弟才能逃出性命。,,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老太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香溪河畔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香溪河畔草並收藏紅樓老太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