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後話,且不提了。


    迴頭卻說石梅吩咐賈政給皇後請旨之事,結果知道賈代善出殯並無消息。


    直到石梅入住家廟半月,時逢賈代善七七之期,皇後娘娘的懿旨終於到了。


    皇後娘娘準許賈母返鄉守孝,並讓傳旨太監代替她在靈前祭奠,另外贈送賈母五十金作為程儀。


    皇後吩咐不必入朝謝恩。


    石梅隻好望北磕頭。


    皇後是繼後,乃先皇後的表妹。她依靠舅舅家的功勳,也是得益於先皇後臨終遺言,被嘉和帝迎進宮中做了傀儡皇後。


    目的是為了照顧表姐的遺孤先太子。


    嘉和帝一來是跟先皇後有結發之情,二來也不想再出一個顯赫的後族給他搗亂,三也是為了穩定先皇後娘家,這才順水推舟冊封她為繼後。


    大月朝打江山依靠武將功勳,輪到嘉和帝坐天下了,卻需要清貴文臣的擁戴。


    大月朝與嘉和帝都需要清流的支持,需要人才的歸附。


    迎娶這個皇後,就是奔著皇後的娘家是清流中的領袖。


    皇後的祖父是前朝宰相,直接能夠影像一批文臣的意向。


    陳家家族祖上出過兩位狀元,七十多位進士。


    真正是清流中的領袖。


    穩定陳家,可以說是穩定了整個舊朝的文臣清流。


    繼後進宮不過占個位子,保證太子獨一無二嫡子身份。


    她多年無寵,膝下無子,手握鳳印,後宮權柄卻在甄貴妃手裏。


    這倒也成了她保命的法寶。


    先太子壞事,嘉和帝還有些良心,沒有遷怒繼後,繼後得已在宮中繼續熬日子。


    她的身份跟榮府亦敵亦友。


    賈代善生前乃太子一黨。


    然而,他臨死卻破壞了太子的謀逆,斷絕了太子的帝王之路。


    繼後身為廢太子姨母,能夠拿出五十金,並準許賈母返鄉,說明這個女人並非外間傳言的那樣一無是處,她有些見識與胸懷。


    石梅既然接到了皇後的懿旨,遂吩咐各房派人迴去整理行裝。


    七七隔日,石梅特特會見了賈敬夫妻。


    一來托付張氏。


    張氏生產,穩婆可以提前請托進府照應。


    然而,太醫院這裏就有些麻煩。


    榮府離京,人走茶涼,再遞牌子,未必那麽好使。


    寧府則不一樣,賈敬跟這次廢太子沒有牽扯,他如今還是熱乎乎的前科進士。


    二來,石梅希望賈敬能夠針對賈政的水準,替他圈定一些有助於科舉的書籍。還有,賈敬跟金陵的名儒也有往來,石梅希望賈敬能替賈政引薦一位名儒指點文章。


    賈敬聞聽嬸娘這一番話,心裏倒是起了波瀾:“嬸娘這是真的要二弟參加科舉?”


    石梅頷首:“是啊,赦兒政兒都要參加。赦兒參加武舉,這方麵咱們家自己就有親朋故舊,且武舉那些門道咱們也清楚,你叔叔就擔任過武舉考官。


    為難的就是政兒,他自幼不愛舞刀弄槍,且我也思慮過了,祖宗遺風有你賈赦兄弟一人繼承即可,而今太平盛世,武將沒有用武之地,功勳人家要想立足朝堂,必須轉型才成。


    這一點,侄兒你做出了榜樣。


    嬸娘希望你不吝賜教,將來政兒考出來了,你們兄弟在朝堂上也是個照應不是!”


    賈敬忙著起身作揖:“嬸娘這份見識謀略,讓人敬佩!嬸娘安心,侄兒必定不服嬸娘所托。”


    驀然間,石梅想到賈敬棄官遁世之舉。


    雖然石梅不清楚他是什麽時間,為了什麽遁世。


    但是,石梅覺得,若是榮寧兩家有了賈敬在朝堂上□□不倒,家裏有他鎮壓,賈珍賈蓉也不敢那樣肆無忌憚。


    如此,隻怕也不會發生後來一敗塗地的事情。


    石梅心中默算一下,按照紅樓開啟,賈璉二十歲,賈蓉十六來算,兩者隻差四歲,賈璉今年已經兩歲,賈珍隻怕明年就要議親。


    不知賈珍原本要迎娶誰家,或許這個媳婦不僅身子羸弱,性格隻怕也懦弱。


    不然,賈珍不會那樣放肆,賈蓉也不會長成那等模樣。


    石梅意有所指,詢問楊氏:“說起來珍兒也該議親了,張氏留在京都,隻怕太麻煩了?”


    楊氏忙說道:“嬸娘這是什麽話,一家子骨肉血脈,說什麽麻煩不麻煩呢!


    倒是嬸娘提起珍兒,侄兒媳婦正要請教嬸娘呢。


    年初,有人上門提親,嬸娘知道,珍兒也十六了,到了議親的時候,可是,我這心裏甚是猶豫。”


    石梅問道:“這有什麽好為難,寧府的門第,珍兒的人才,敬兒的名望,在這京都都是屈指可數,好媳婦不是任憑你挑?歪瓜裂棗也不好意上門啊?”


    賈敬這時就把臉一沉。


    楊氏有些難堪,咳嗽一聲,這才說道:“上門提親的都是一等一的好姑娘,門第家私人才都配得上,隻是個中有些曲折,侄兒媳婦真是兩下作難,不知道如何決斷才好!”


    石梅聞言忙問:“難道珍兒自己看上了什麽人?”


    賈敬臉上有了怒氣,鼻子哼了一聲,欲言又止,到底沒有說話。


    楊氏麵上身上尷尬:“倒也不是,卻是這樣,說起這事兒,侄兒媳婦甚是為難。


    嬸娘知道我娘家堂姐嫁到蘇州,不上兩年就歿了,留下個女兒無依無靠。


    我母親憐惜她,接在身邊撫養。


    前些日子,我兄長放了外任。我母親與侄女留在京都。


    這女孩兒今年十五,到了議親的年紀了。


    兄長走後,母親侄女不免與我家來往勤便些。兩個孩子也見過麵,相處的不錯。


    我母親便提議親上做親,想把晴兒跟珍兒湊成一對……”


    石梅聞言頓時明白,這女子隻怕就是賈蓉的母親。


    石梅看了眼賈敬:“侄兒不同意?”


    賈敬擺手:“這倒不是!”


    楊氏言道:“老爺並非看不上我娘家,卻是之前跟餘將軍家的有過口頭約定,要聘娶她們家的二小姐……”


    這一來,這位楊晴兒除了楊氏憐憫,沒有絲毫優勢。


    如此可憐身世,讓人側目。


    然則,榮寧兩府的前程,更讓石梅揪心。


    “令堂姐是侄媳的嫡親堂姐嗎?”


    楊氏頷首:“正是呢,不然我也不會這樣作難。”


    石梅說道:“侄媳可知史家也有與赦兒政兒年紀相當的侄女兒吧?史家勳貴門第,與榮府門當戶對,可知我為何不替他們兄弟聘娶娘家侄女?”


    楊氏心知石梅這話必定意有所指:“莫不是其中有什麽講究?”


    石梅看向賈敬:“敬兒去過草原,可曾聽說過草原牧民有一個規矩,一窩出來的馬匹不能相互配種。”


    賈敬咳嗽一聲:“侄兒那時跟著叔叔曆練,多半待在軍營,鮮少接觸牧民。嬸娘這話,是說這其中別有隱情?”


    石梅頷首:“這事兒其實屬於草原部落密不外傳的軍中機密,我也是偶然聽你叔父提起,說是韃子用心險惡,用了近親繁殖的駑馬冒充種馬,意圖拖垮咱們的騎兵營與輜重營。


    我當時出於好奇,細細詢問究竟。


    這才知道,草原牧民經過千百年的經驗教訓,總結出一個經驗,那就是近親繁殖的馬匹,不僅死亡率高,存活下來的馬匹,跟異群馬匹繁衍的後代,品質差之甚遠,與野生馬種更是天差地別。


    牧民們稱唿這等矮小的駑馬叫做‘轉窩子’。此後行成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嚴禁近親馬匹繁殖後代。


    有些草原部落首領,為了壯大部落,得到能征善戰的千裏寶馬,可謂煞費苦心,他們年年都會去野馬穀撲捉野馬,為此喪生也在所不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老太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香溪河畔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香溪河畔草並收藏紅樓老太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