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郎琛嫌沈家的驢車行起來太慢, 也給沈庭尋了匹戰馬來,又讓親隨在後頭趕車, 也好晚些把驢車趕到霍山腳下送還。
沈庭雖習武時學過馬術, 但畢竟操練的機會不多, 如今隻能保證不掉下去, 勉強行在最後不掉隊, 不過半個時辰, 一行人便來到霍山林間夾道。
因不知山洞裏是不是還藏匿了匪人,兵士們皆一身厚甲,甚至還有人奉命隨身背著霹靂火雷,怕萬許不敵對手到時大不了就將整個山洞炸毀。
眾人也不盤整,繼續由夾道往南行, 不過縱深幾十丈, 在前頭探路的兵卒便發現林子裏有個灰撲撲的人影在樹後躲藏。
郎大人在馬上也瞧見了,隻作了個手勢,便有十數人從兩旁包抄過去。等離得近了, 不分青紅皂白先把人放倒扭捆起來,隨後押到郎琛跟前給他發落。
“郎大人,我們在樹林裏發現了一個行跡可疑的細作,如何處置, 還請您裁奪。”
郎琛看見眼前人不禁皺眉,原是個六十來歲的老媽子,因受了驚嚇此時已抖似篩糠,滿臉淚痕, 再看她下裳,已經不覺濕了大片,竟是被嚇到失禁。
郎琛幾已肯定,這不過是附近尋常村民,但為了安全起見,他還是厲聲審了一句,“你是何人,為何會在這山匪出沒的霍山現身,是不是通匪的歹人,還不如實報來?”
被捆來的也不是旁人,正是先頭沒聽勸留下采摘山貨的楊老太。
她平時見過最了不得的人物不過是府衙裏的捉筆皂吏,哪見過如此帶刀執戟的陣仗,直接噗通一聲跪到地上一邊失聲痛哭一邊叩頭。
“兵爺饒命啊,我老太婆是山下良民,真不識得什麽山匪啊,求您明鑒。”
旁邊的兵卒嫌她聒噪,踢她小腿一腳,“別號喪,大人問什麽你便答什麽。”
楊老太嚇得立時收了聲,畏畏縮縮跪著答話,“民婦就是山底下霍山村的村民,因佃了同村沈家人的山地,這會兒正在摘挖野菜,實不知道會在這裏撞見老爺們辦差。我真的不是壞人啊。”
郎琛聽這人還同沈庭有幹係,趕緊讓人去隊伍裏尋。
沈庭本就在隊伍之末,被叫到跟前才看見楊老太在地上跪著,一時也辨不清情狀。
“郎大人找我?”
郎琛指了指楊老太,“這人說是你家佃戶,你來認認。”
沈庭忙答,“確是隔壁街坊楊家老娘,不知她是不是衝撞了大人,我代他給您賠不是了。”
郎琛見果然是村民,也就放下心來,“倒不曾衝撞,隻是山間偶遇見人,難免要盤問盤問。”
隨後又吩咐方才捆人的兵士,“既然是良民,便放她家去吧。”
那兵士把楊老太拉起來,不免覺得晦氣,費了這麽大工夫,居然不是匪人,到手的功勞也成了泡影。
“您老年歲也不小了,沒事少在山裏盤桓,要是真遇上什麽歹人,可就不是尿褲子那麽簡單了。”
楊老太當場被人說破,臊得恨不得立時鑽進地縫裏頭,也顧不上和沈庭招唿,夾著腿踉踉蹌蹌朝夾道奔去,一不留神,倒給絆在棵枯木樹樁上。
而郎琛和沈庭等人,早已按部就班朝著南頭進發。
穿過蔗林,登山黛色玄武岩,沈庭便一馬當先在前頭引路,郎琛身先士卒,直接跟在沈庭後頭。
襄桐並沈趙氏和慶哥兒已等了半天,見沈庭終於搬兵迴來,總算鬆了口氣。
“二郎,郎大人,總算等到你們。”
“讓你們久等了。”郎琛跟著走到三清像的腳下,見巨石下隱約可見地麵上的縫隙,“下頭可曾傳出什麽動靜?”
襄桐搖搖頭,“我們守了也有一個多時辰,半點響動也沒傳出來。”
郎琛點點頭,又朝著身後布置,“一會兒甲隊先執了盾牌入內,乙隊執矛跟進,丙隊拿上火把和霹靂火雷,要是情況不對,就待所有人撤離後封洞。”
沈庭在一旁急了,“那我呢,我可以給你們在前頭帶路。”
郎琛擺擺手,“你不是軍中之人,能給我報信就已算大功一件,這些犯險的事等你決定入我麾下再說。”
沈趙氏怕沈庭一時衝動真跟進去,忙拉住沈庭,“二郎,你就別給大人添亂了,咱就在外頭等等吧。”
郎琛卻道,“也不必在外頭白等了,我看你們不如先下山去,等我的親隨把驢車送至,直接歸家等我消息。”
沈庭放心不下,還想爭取一番,襄桐也上前來勸,“我們既幫不上忙,留在這兒隻會拖了郎大人的後腿,不如家去等大人傳喚。”
02
沈家四口下山時,“銀子”已經被趕到山腳下等候。
沈庭親自駕車歸家,關上院門不覺想起方才遇見楊老太的事,就和沈趙氏與襄桐說了一嘴。
襄桐不願意說人是非,但也怕楊家事後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簡單一語帶過她勸說幾家人下山的事。
沈趙氏畢竟和楊家人做了多年街坊,聽說她受了驚嚇想去她家看看,沈庭卻一語道破症結,“娘還是別浪費心神,若她先頭肯聽襄桐一句勸,也不會當眾受驚出醜。您此刻去了,她領不領情倒不打緊,迴頭若以為咱家存心看她笑話,豈不寒您的心?”
沈趙氏一聽,確是如此,先頭襄桐替她家收果子還被誤會是偷摘,遂也斷了去探看的心思。
沈慶聽了火氣卻大,“娘也真是,二嫂的好心被當了驢肝肺,您不知道安撫,倒要倒貼了好物去她家探視?她要是早聽了二嫂的話乖乖下山,也沒有這遭報應,這就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沈趙氏忙嗔怪他,“不許胡說,那是能做你祖輩的人,就算做錯了,也大不必口出惡言。”
沈慶卻能抓得重點,“哦,娘也覺得她做錯了啊,我還當您跟她家是一頭的。”
“我家姓沈,她家姓楊,別說她如今理虧,就算她真占了理我也不會胳膊肘往外拐的,你真當娘心裏糊塗啊。”
襄桐怕母子倆再有什麽衝突,忙從中岔開話題,“娘昨日不是說要賀我得了良籍?不如咱趁著今日得空,做些好吃的。”
沈慶和沈庭也想起來,“二嫂,我的蜜三刀呢?不會像上次的煿金煮玉一樣,又是筍做的吧?”“娘子別忘了我的鴨血餺飥……”
沈趙氏想想,確沒道理撇著自家好日子不過,卻為旁人操心。
“成,今日咱就替襄桐好好慶賀慶賀,我去你崔大伯家淘換一壇子竹葉青來,舍出今夜痛快痛快。”
郎琛嫌沈家的驢車行起來太慢, 也給沈庭尋了匹戰馬來,又讓親隨在後頭趕車, 也好晚些把驢車趕到霍山腳下送還。
沈庭雖習武時學過馬術, 但畢竟操練的機會不多, 如今隻能保證不掉下去, 勉強行在最後不掉隊, 不過半個時辰, 一行人便來到霍山林間夾道。
因不知山洞裏是不是還藏匿了匪人,兵士們皆一身厚甲,甚至還有人奉命隨身背著霹靂火雷,怕萬許不敵對手到時大不了就將整個山洞炸毀。
眾人也不盤整,繼續由夾道往南行, 不過縱深幾十丈, 在前頭探路的兵卒便發現林子裏有個灰撲撲的人影在樹後躲藏。
郎大人在馬上也瞧見了,隻作了個手勢,便有十數人從兩旁包抄過去。等離得近了, 不分青紅皂白先把人放倒扭捆起來,隨後押到郎琛跟前給他發落。
“郎大人,我們在樹林裏發現了一個行跡可疑的細作,如何處置, 還請您裁奪。”
郎琛看見眼前人不禁皺眉,原是個六十來歲的老媽子,因受了驚嚇此時已抖似篩糠,滿臉淚痕, 再看她下裳,已經不覺濕了大片,竟是被嚇到失禁。
郎琛幾已肯定,這不過是附近尋常村民,但為了安全起見,他還是厲聲審了一句,“你是何人,為何會在這山匪出沒的霍山現身,是不是通匪的歹人,還不如實報來?”
被捆來的也不是旁人,正是先頭沒聽勸留下采摘山貨的楊老太。
她平時見過最了不得的人物不過是府衙裏的捉筆皂吏,哪見過如此帶刀執戟的陣仗,直接噗通一聲跪到地上一邊失聲痛哭一邊叩頭。
“兵爺饒命啊,我老太婆是山下良民,真不識得什麽山匪啊,求您明鑒。”
旁邊的兵卒嫌她聒噪,踢她小腿一腳,“別號喪,大人問什麽你便答什麽。”
楊老太嚇得立時收了聲,畏畏縮縮跪著答話,“民婦就是山底下霍山村的村民,因佃了同村沈家人的山地,這會兒正在摘挖野菜,實不知道會在這裏撞見老爺們辦差。我真的不是壞人啊。”
郎琛聽這人還同沈庭有幹係,趕緊讓人去隊伍裏尋。
沈庭本就在隊伍之末,被叫到跟前才看見楊老太在地上跪著,一時也辨不清情狀。
“郎大人找我?”
郎琛指了指楊老太,“這人說是你家佃戶,你來認認。”
沈庭忙答,“確是隔壁街坊楊家老娘,不知她是不是衝撞了大人,我代他給您賠不是了。”
郎琛見果然是村民,也就放下心來,“倒不曾衝撞,隻是山間偶遇見人,難免要盤問盤問。”
隨後又吩咐方才捆人的兵士,“既然是良民,便放她家去吧。”
那兵士把楊老太拉起來,不免覺得晦氣,費了這麽大工夫,居然不是匪人,到手的功勞也成了泡影。
“您老年歲也不小了,沒事少在山裏盤桓,要是真遇上什麽歹人,可就不是尿褲子那麽簡單了。”
楊老太當場被人說破,臊得恨不得立時鑽進地縫裏頭,也顧不上和沈庭招唿,夾著腿踉踉蹌蹌朝夾道奔去,一不留神,倒給絆在棵枯木樹樁上。
而郎琛和沈庭等人,早已按部就班朝著南頭進發。
穿過蔗林,登山黛色玄武岩,沈庭便一馬當先在前頭引路,郎琛身先士卒,直接跟在沈庭後頭。
襄桐並沈趙氏和慶哥兒已等了半天,見沈庭終於搬兵迴來,總算鬆了口氣。
“二郎,郎大人,總算等到你們。”
“讓你們久等了。”郎琛跟著走到三清像的腳下,見巨石下隱約可見地麵上的縫隙,“下頭可曾傳出什麽動靜?”
襄桐搖搖頭,“我們守了也有一個多時辰,半點響動也沒傳出來。”
郎琛點點頭,又朝著身後布置,“一會兒甲隊先執了盾牌入內,乙隊執矛跟進,丙隊拿上火把和霹靂火雷,要是情況不對,就待所有人撤離後封洞。”
沈庭在一旁急了,“那我呢,我可以給你們在前頭帶路。”
郎琛擺擺手,“你不是軍中之人,能給我報信就已算大功一件,這些犯險的事等你決定入我麾下再說。”
沈趙氏怕沈庭一時衝動真跟進去,忙拉住沈庭,“二郎,你就別給大人添亂了,咱就在外頭等等吧。”
郎琛卻道,“也不必在外頭白等了,我看你們不如先下山去,等我的親隨把驢車送至,直接歸家等我消息。”
沈庭放心不下,還想爭取一番,襄桐也上前來勸,“我們既幫不上忙,留在這兒隻會拖了郎大人的後腿,不如家去等大人傳喚。”
02
沈家四口下山時,“銀子”已經被趕到山腳下等候。
沈庭親自駕車歸家,關上院門不覺想起方才遇見楊老太的事,就和沈趙氏與襄桐說了一嘴。
襄桐不願意說人是非,但也怕楊家事後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簡單一語帶過她勸說幾家人下山的事。
沈趙氏畢竟和楊家人做了多年街坊,聽說她受了驚嚇想去她家看看,沈庭卻一語道破症結,“娘還是別浪費心神,若她先頭肯聽襄桐一句勸,也不會當眾受驚出醜。您此刻去了,她領不領情倒不打緊,迴頭若以為咱家存心看她笑話,豈不寒您的心?”
沈趙氏一聽,確是如此,先頭襄桐替她家收果子還被誤會是偷摘,遂也斷了去探看的心思。
沈慶聽了火氣卻大,“娘也真是,二嫂的好心被當了驢肝肺,您不知道安撫,倒要倒貼了好物去她家探視?她要是早聽了二嫂的話乖乖下山,也沒有這遭報應,這就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沈趙氏忙嗔怪他,“不許胡說,那是能做你祖輩的人,就算做錯了,也大不必口出惡言。”
沈慶卻能抓得重點,“哦,娘也覺得她做錯了啊,我還當您跟她家是一頭的。”
“我家姓沈,她家姓楊,別說她如今理虧,就算她真占了理我也不會胳膊肘往外拐的,你真當娘心裏糊塗啊。”
襄桐怕母子倆再有什麽衝突,忙從中岔開話題,“娘昨日不是說要賀我得了良籍?不如咱趁著今日得空,做些好吃的。”
沈慶和沈庭也想起來,“二嫂,我的蜜三刀呢?不會像上次的煿金煮玉一樣,又是筍做的吧?”“娘子別忘了我的鴨血餺飥……”
沈趙氏想想,確沒道理撇著自家好日子不過,卻為旁人操心。
“成,今日咱就替襄桐好好慶賀慶賀,我去你崔大伯家淘換一壇子竹葉青來,舍出今夜痛快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