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銀子”雪白的四蹄在土道上翻飛, 一路從臨平鎮直奔杭州城內的報恩坊。
那裏有戶深居簡出的富貴人家,光是宅子就整占了南邊半條巷子, 正是沈庭想去尋保山的地方。
“我從前的東家搬來杭州城也有兩三年了, 家裏門客和幫閑有不少本地人, 我做武院那些日子, 也結識了不少, 待會兒到門上托二牛幫傳個話, 應是不成問題。”
襄桐聽沈庭說要現尋人,不免有些擔心,“會不會太拖累人家了?要不咱們還是去找燕二伯幫忙吧……”
沈庭那點幹醋沒法往外倒,隻堅持說,“報恩坊一會兒正路過, 我們先上門看看, 若是實在不行,就去城南尋我未來大嫂家,隻是路途稍遠些。”就是咬死了不讓燕家幫忙。
襄桐見沈庭已下定決心, 雖沒猜出他如此反對燕家的緣由,也隻能妥協。
她又不免好奇問他,“你未來大嫂家在城南啊?怎麽先頭咱們在杭州城沒聽你和娘子說起過?”
且是在沈家最困難最缺人手的時候也沒想過尋親家幫忙,未免有些蹊蹺。
沈庭挺痛快一個人, 結果說到這兒有些支支吾吾,“我未來大嫂家姓白,她是城南‘文瀾’書院山長的獨生女兒。”
襄桐就算沒見著“文瀾”書院,但從前在梁家時也是聽過城裏的幾家私塾的。這麽說來, 沈庭他未來大嫂是正經的書香門第,大家閨秀呢!
這就更讓人好奇了,以沈家的家世,別說山長家的獨生女兒,便是像梁家那般的殷實人家都遠比不上,從中也可以預見,沈庭那位赴京趕考的大兄也不是個簡單人物。
“那你家和白家的親,是白家相中的唄?”
“也不算是,先頭白家沒看上我大兄,是我大兄硬求來的,後來兩人相看,我未來大嫂也是點了頭的。這不,去歲我大兄一過了秋試,就讓娘提了禮上門求親,如今已下了小定。我那時候在主家做武院不得空,倒是沒去,後來聽娘說未來大嫂是個知書達理的,還有一手‘天目繡’的絕技名動杭城。”
“這樣好的人家……”襄桐不禁要覺得,沈家這位大郎怕不是長得潘安宋玉一般吧,能讓人家姑娘相中的肯定不止才華。
這迴襄桐有些明白,沈家有事為什麽輕易不肯驚動白家,本就是高攀來的親事,哪敢隨便給人添亂。
“那咱們還是別給白家添麻煩了,也省得將來你大兄歸家麵上無光。”
沈庭“嗯”了一聲,突地感覺這話有歧義,“襄桐,你別多想,我不是說帶你去白家麵上無光,我是,我是……”
襄桐看他急得顧不上看路,趕緊推他轉身向前,“你別光顧著跟我說話,一會撞上人了!”“我不是那些喜歡自怨自艾的。人家好,是人家的,我有手有腳自食其力也不比旁人差。咱不上門去麻煩人家,隻是因為不想欠了人情。”“
再說,她就算丟人也是丟樊家的人,她還沒姓沈呢!
約麽一個多時辰後,總算到了地方。
沈庭將驢車停靠在報恩坊一處朱漆銅環大門前頭,暫把驢繩交給襄桐,並囑咐她幾句才上前叫門。
門房見是沈庭,先是一愣,轉而驚喜,“這不是沈二郎嗎?聽說你上次護送二夫人迴冀州省親那趟受了重傷,這是已經大安了準備迴來上工嗎?”
沈庭趕忙解釋,“托彭三哥惦記著,我這也才養好沒幾天,因家裏人不放心,現在已改行不做武院了。”
那彭三在門房裏終日難見幾個人,憋悶久了難免嘮叨,“你這身手,不做武院真可惜了。那兄弟如今在哪處發財呢?”
“我啊,迴家務農了,順便摘挖些山鮮到城裏販賣。”
“這行當好!這行當好啊!所謂靠山吃山,臨海吃海,你這是不愁吃喝享福的命……”又捎帶眼看見不遠處在驢車旁等著的人,嘿嘿一笑,“這是你妹子啊?長得可真俊,說親了沒有?”
沈庭見他有刨根問底、一發不可收拾之勢,趕忙抱拳請托,“我今日來,還有些要事,能不能勞煩彭三哥幫我進去叫胡家二郎出來一趟。”
“這可不巧了,今日二爺和二夫人去了城北禪光寺,隻有老安人在家。”
沈庭聽完頓時泄氣,在這裏尋不到人幫忙,難道真要去白家求人嗎?
他一轉身,卻看見個熟悉的人,正在驢車旁和襄桐打招唿。
沈庭緊走幾步,“郎大人?您怎在此處?”
剛從城外軍營迴來、手裏還牽著馬的郎琛麵上一囧,“這不是,明日休沐嗎,我來親戚家串個門。”
02
沈庭在報恩坊做武院那會兒,隻知道他東家姓晁,東家娘子姓汴,內宅裏還有位端居不出的太夫人,尋常都讓人“老安人”的叫,姓什麽卻不清楚。
這迴郎琛倒幫他揭開了謎底。
原來晁府裏的老夫人也姓郎,且是郎琛的嫡親姑祖母。
郎家把個不成器的次子一杆子支到杭州來,也有著讓晁家親長幫忙督促、照看的意思。
雖說晁家如今隻是個掛職的宗室,但畢竟是國姓,往上數三代,也是世宗嫡子,地方官再大也要敬這家和官家連著親。
杭州這一脈的晁家家主隻是個掛職的六品上的昭宣使,平時都不登衙門口兒,是個家風嚴謹、從不惹禍端的人。
郎家把孬娃交到他手上,特別放心,且也指望著能將他帶入正途。
郎琛雖不願被人管教,但還要顧及親情孝道,每隔上十天半月就要來報恩坊一遭。
沈庭和襄桐聽了一番熱鬧,總算知道為什麽胡大牛會被弄進郎琛手底下,那也是變相的保護和耳報。
郎琛解釋完其中因由,把手一攤,“所以盡管我並不很想進去,但我那姑祖母若接連幾日見不著我,定要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到我爹——她親侄兒的案頭,那我就甭指望今年能迴汴京嘍。”
沈庭想不到郎大人還有如此促(苦)狹(逼)的一麵,出言寬慰,“都說兒行千裏母擔憂,這是您家中惦記您呢。”
“我倒寧願他們換個方式關心我,譬如說早日讓我迴到汴京。”郎琛感歎完,不免又好奇沈庭來這的原因,“我說完了在這兒的原因,你總該也說說吧。”
沈庭看了襄桐一眼,見她點點頭,便簡單地說了一遭襄桐從梁家贖身的經過,又說想找晁府裏的熟人做個保山。
郎琛既碰見了,這等閑事自然要管一管,好歹這個沈二郎算作半個“自己人”,且吃人家嘴短,沈二娘子的灶頭他還想繼續蹭呢。
“這點小事還用得上旁人,迴頭我陪你去趟府衙,保準今日就把事辦妥。”
沈庭搖頭,“您才來杭州城不到一年,怕是當不得那保山……”
襄桐忙在一邊拉沈庭衣袖,複又朝郎琛道謝,“多謝郎大人玉成,等改日您得空,再到沈家做客,我必要做它一桌汴京美食款待。”
郎琛一邊笑沈庭這個憨貨竟娶了個巧婦,一邊垂涎美食的誘惑。
“這飯要吃,事也會辦,不過眼下,我這自身難保的泥佛,還得須你們兩尊真神保我一保。”
這迴連襄桐也不動郎琛心裏的彎彎繞繞。
“還請郎大人明示。”
郎琛嘿嘿一笑,“這事也簡單,待會兒我進去拜見我那姑祖母,你們倆兒跟我一同進去,就是幫了我大忙了。”
沈庭錯愕,“我們也進去?”
“對,你們也進去。”
他怕兩個人不上鉤,也誆騙他們,“也不白挨累,至少能吃一桌上好席麵。”
沈庭不稀罕席麵,他每天吃的都是襄桐精心搗騰出來的美味佳肴,她眼下隻關心郎琛的真正用意。
“我從前隻是府裏武院,直接跟您去後宅,恐怕不妥吧。”
郎琛為了讓他們就範,隻悄聲相告,“我和你們說,我那姑祖母也是個可憐的,她從三十歲往後得了鶴膝風、腿腳就不大利索,所以尋常連院門都鮮少出,這人一悶著了,就愛聽個山野故事什麽的,你們見了她老人家,別的也不用多做,隻管把二郎是如何令雙駝嶺的悍匪斃命,樊娘又是如何嫁入沈家,又是怎麽白手起家進城販菜的經曆當個段子講了,博她老人家一樂嗬。”
沈庭頓時把眼瞪得老圓,“郎大人是讓我們,當說書先生?”
“差不離吧,反正你們隻要說得夠精彩,她老人家準保想不起來給我物色什麽‘大家閨秀’逼我相看。”
襄桐見郎琛避之唯恐不及的樣子,咳咳兩聲,“您就不怕老安人見了我們兩口子,催得越發急切了?”
“額……”
“不管了,反正我自己進去肯定在劫難逃,帶著你們還能多些勝算。”
郎琛於是領著沈庭和襄桐再次叫門,直接奔赴內宅。
幾個人一路上暢通無阻,那些稍微有些身份的仆從還會主動問一句,“郎公子安。”
郎琛十分受用。
想他在京中時,家裏仆從知道他不受親爹待見,慣會見風使舵,連個灑掃小婢看見他在屋裏偷喝他爹的窖藏老酒都敢說一句“我告訴老爺去。”
再看他身後跟著的沈庭,則小心翼翼目不斜視,唯恐到了這後宅裏唐突了內眷。
郎琛見狀給他寬心,“你放心,這宅子裏沒有能讓你惦記的,要是我真有個什麽表姐表妹,我恐怕也是不敢來的。”
話沒說完,打院子裏走出來一個穿鵝黃褶襇裙的明豔少女,正頷首向送客的管事媽媽道謝,“慶媽媽留步吧,我改日再來看望老安人。”
作者有話要說:輕輕撩開了未來大哥大嫂的神秘麵紗~
又給小琛安排了個cp
“銀子”雪白的四蹄在土道上翻飛, 一路從臨平鎮直奔杭州城內的報恩坊。
那裏有戶深居簡出的富貴人家,光是宅子就整占了南邊半條巷子, 正是沈庭想去尋保山的地方。
“我從前的東家搬來杭州城也有兩三年了, 家裏門客和幫閑有不少本地人, 我做武院那些日子, 也結識了不少, 待會兒到門上托二牛幫傳個話, 應是不成問題。”
襄桐聽沈庭說要現尋人,不免有些擔心,“會不會太拖累人家了?要不咱們還是去找燕二伯幫忙吧……”
沈庭那點幹醋沒法往外倒,隻堅持說,“報恩坊一會兒正路過, 我們先上門看看, 若是實在不行,就去城南尋我未來大嫂家,隻是路途稍遠些。”就是咬死了不讓燕家幫忙。
襄桐見沈庭已下定決心, 雖沒猜出他如此反對燕家的緣由,也隻能妥協。
她又不免好奇問他,“你未來大嫂家在城南啊?怎麽先頭咱們在杭州城沒聽你和娘子說起過?”
且是在沈家最困難最缺人手的時候也沒想過尋親家幫忙,未免有些蹊蹺。
沈庭挺痛快一個人, 結果說到這兒有些支支吾吾,“我未來大嫂家姓白,她是城南‘文瀾’書院山長的獨生女兒。”
襄桐就算沒見著“文瀾”書院,但從前在梁家時也是聽過城裏的幾家私塾的。這麽說來, 沈庭他未來大嫂是正經的書香門第,大家閨秀呢!
這就更讓人好奇了,以沈家的家世,別說山長家的獨生女兒,便是像梁家那般的殷實人家都遠比不上,從中也可以預見,沈庭那位赴京趕考的大兄也不是個簡單人物。
“那你家和白家的親,是白家相中的唄?”
“也不算是,先頭白家沒看上我大兄,是我大兄硬求來的,後來兩人相看,我未來大嫂也是點了頭的。這不,去歲我大兄一過了秋試,就讓娘提了禮上門求親,如今已下了小定。我那時候在主家做武院不得空,倒是沒去,後來聽娘說未來大嫂是個知書達理的,還有一手‘天目繡’的絕技名動杭城。”
“這樣好的人家……”襄桐不禁要覺得,沈家這位大郎怕不是長得潘安宋玉一般吧,能讓人家姑娘相中的肯定不止才華。
這迴襄桐有些明白,沈家有事為什麽輕易不肯驚動白家,本就是高攀來的親事,哪敢隨便給人添亂。
“那咱們還是別給白家添麻煩了,也省得將來你大兄歸家麵上無光。”
沈庭“嗯”了一聲,突地感覺這話有歧義,“襄桐,你別多想,我不是說帶你去白家麵上無光,我是,我是……”
襄桐看他急得顧不上看路,趕緊推他轉身向前,“你別光顧著跟我說話,一會撞上人了!”“我不是那些喜歡自怨自艾的。人家好,是人家的,我有手有腳自食其力也不比旁人差。咱不上門去麻煩人家,隻是因為不想欠了人情。”“
再說,她就算丟人也是丟樊家的人,她還沒姓沈呢!
約麽一個多時辰後,總算到了地方。
沈庭將驢車停靠在報恩坊一處朱漆銅環大門前頭,暫把驢繩交給襄桐,並囑咐她幾句才上前叫門。
門房見是沈庭,先是一愣,轉而驚喜,“這不是沈二郎嗎?聽說你上次護送二夫人迴冀州省親那趟受了重傷,這是已經大安了準備迴來上工嗎?”
沈庭趕忙解釋,“托彭三哥惦記著,我這也才養好沒幾天,因家裏人不放心,現在已改行不做武院了。”
那彭三在門房裏終日難見幾個人,憋悶久了難免嘮叨,“你這身手,不做武院真可惜了。那兄弟如今在哪處發財呢?”
“我啊,迴家務農了,順便摘挖些山鮮到城裏販賣。”
“這行當好!這行當好啊!所謂靠山吃山,臨海吃海,你這是不愁吃喝享福的命……”又捎帶眼看見不遠處在驢車旁等著的人,嘿嘿一笑,“這是你妹子啊?長得可真俊,說親了沒有?”
沈庭見他有刨根問底、一發不可收拾之勢,趕忙抱拳請托,“我今日來,還有些要事,能不能勞煩彭三哥幫我進去叫胡家二郎出來一趟。”
“這可不巧了,今日二爺和二夫人去了城北禪光寺,隻有老安人在家。”
沈庭聽完頓時泄氣,在這裏尋不到人幫忙,難道真要去白家求人嗎?
他一轉身,卻看見個熟悉的人,正在驢車旁和襄桐打招唿。
沈庭緊走幾步,“郎大人?您怎在此處?”
剛從城外軍營迴來、手裏還牽著馬的郎琛麵上一囧,“這不是,明日休沐嗎,我來親戚家串個門。”
02
沈庭在報恩坊做武院那會兒,隻知道他東家姓晁,東家娘子姓汴,內宅裏還有位端居不出的太夫人,尋常都讓人“老安人”的叫,姓什麽卻不清楚。
這迴郎琛倒幫他揭開了謎底。
原來晁府裏的老夫人也姓郎,且是郎琛的嫡親姑祖母。
郎家把個不成器的次子一杆子支到杭州來,也有著讓晁家親長幫忙督促、照看的意思。
雖說晁家如今隻是個掛職的宗室,但畢竟是國姓,往上數三代,也是世宗嫡子,地方官再大也要敬這家和官家連著親。
杭州這一脈的晁家家主隻是個掛職的六品上的昭宣使,平時都不登衙門口兒,是個家風嚴謹、從不惹禍端的人。
郎家把孬娃交到他手上,特別放心,且也指望著能將他帶入正途。
郎琛雖不願被人管教,但還要顧及親情孝道,每隔上十天半月就要來報恩坊一遭。
沈庭和襄桐聽了一番熱鬧,總算知道為什麽胡大牛會被弄進郎琛手底下,那也是變相的保護和耳報。
郎琛解釋完其中因由,把手一攤,“所以盡管我並不很想進去,但我那姑祖母若接連幾日見不著我,定要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到我爹——她親侄兒的案頭,那我就甭指望今年能迴汴京嘍。”
沈庭想不到郎大人還有如此促(苦)狹(逼)的一麵,出言寬慰,“都說兒行千裏母擔憂,這是您家中惦記您呢。”
“我倒寧願他們換個方式關心我,譬如說早日讓我迴到汴京。”郎琛感歎完,不免又好奇沈庭來這的原因,“我說完了在這兒的原因,你總該也說說吧。”
沈庭看了襄桐一眼,見她點點頭,便簡單地說了一遭襄桐從梁家贖身的經過,又說想找晁府裏的熟人做個保山。
郎琛既碰見了,這等閑事自然要管一管,好歹這個沈二郎算作半個“自己人”,且吃人家嘴短,沈二娘子的灶頭他還想繼續蹭呢。
“這點小事還用得上旁人,迴頭我陪你去趟府衙,保準今日就把事辦妥。”
沈庭搖頭,“您才來杭州城不到一年,怕是當不得那保山……”
襄桐忙在一邊拉沈庭衣袖,複又朝郎琛道謝,“多謝郎大人玉成,等改日您得空,再到沈家做客,我必要做它一桌汴京美食款待。”
郎琛一邊笑沈庭這個憨貨竟娶了個巧婦,一邊垂涎美食的誘惑。
“這飯要吃,事也會辦,不過眼下,我這自身難保的泥佛,還得須你們兩尊真神保我一保。”
這迴連襄桐也不動郎琛心裏的彎彎繞繞。
“還請郎大人明示。”
郎琛嘿嘿一笑,“這事也簡單,待會兒我進去拜見我那姑祖母,你們倆兒跟我一同進去,就是幫了我大忙了。”
沈庭錯愕,“我們也進去?”
“對,你們也進去。”
他怕兩個人不上鉤,也誆騙他們,“也不白挨累,至少能吃一桌上好席麵。”
沈庭不稀罕席麵,他每天吃的都是襄桐精心搗騰出來的美味佳肴,她眼下隻關心郎琛的真正用意。
“我從前隻是府裏武院,直接跟您去後宅,恐怕不妥吧。”
郎琛為了讓他們就範,隻悄聲相告,“我和你們說,我那姑祖母也是個可憐的,她從三十歲往後得了鶴膝風、腿腳就不大利索,所以尋常連院門都鮮少出,這人一悶著了,就愛聽個山野故事什麽的,你們見了她老人家,別的也不用多做,隻管把二郎是如何令雙駝嶺的悍匪斃命,樊娘又是如何嫁入沈家,又是怎麽白手起家進城販菜的經曆當個段子講了,博她老人家一樂嗬。”
沈庭頓時把眼瞪得老圓,“郎大人是讓我們,當說書先生?”
“差不離吧,反正你們隻要說得夠精彩,她老人家準保想不起來給我物色什麽‘大家閨秀’逼我相看。”
襄桐見郎琛避之唯恐不及的樣子,咳咳兩聲,“您就不怕老安人見了我們兩口子,催得越發急切了?”
“額……”
“不管了,反正我自己進去肯定在劫難逃,帶著你們還能多些勝算。”
郎琛於是領著沈庭和襄桐再次叫門,直接奔赴內宅。
幾個人一路上暢通無阻,那些稍微有些身份的仆從還會主動問一句,“郎公子安。”
郎琛十分受用。
想他在京中時,家裏仆從知道他不受親爹待見,慣會見風使舵,連個灑掃小婢看見他在屋裏偷喝他爹的窖藏老酒都敢說一句“我告訴老爺去。”
再看他身後跟著的沈庭,則小心翼翼目不斜視,唯恐到了這後宅裏唐突了內眷。
郎琛見狀給他寬心,“你放心,這宅子裏沒有能讓你惦記的,要是我真有個什麽表姐表妹,我恐怕也是不敢來的。”
話沒說完,打院子裏走出來一個穿鵝黃褶襇裙的明豔少女,正頷首向送客的管事媽媽道謝,“慶媽媽留步吧,我改日再來看望老安人。”
作者有話要說:輕輕撩開了未來大哥大嫂的神秘麵紗~
又給小琛安排了個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