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沈庭做主把銀子接了,沈趙氏當做得了保證心滿意足,隻襄桐心裏敲著鼓。
她和沈庭至多算是搭夥,上哪兒給沈家變出個孩子來?
越想越覺得事情難辦,吃過飯就迴西屋尋沈庭商量。
“娘子似對咱們寄望很深,我怕繼續哄騙下去,遲早要傷她的心。要不,要不快刀斬亂麻,趁著眼下時日短,也未驚動親眷,我去和娘子明說了罷。”
沈庭前兩日好不容易把襄桐說服,自然不會鬆口:“桐娘萬萬不可,咱不是都商量的好好的嗎?你隻要做我的掛名娘子,我絕不會讓你為難……眼下我傷還沒好,大哥在外頭也沒個音信,若是家裏再出什麽大事,隻怕我娘她擎受不來。”
“可是做戲就是做戲,遲早有被拆穿的那天,待你養好了傷,娘子定要舊事重提,催著咱們……”
“你放心,這件事交給我,定不會讓娘挑剔你。”
“我哪是怕娘子挑剔,我是怕,紙裏包不住火。”
沈庭猶豫再三,咬牙下了決心:“要不等我養好了傷,再等大哥歸家,咱就去城裏尋了差事?娘不在跟前,總不會發現異樣。”
襄桐見沈庭連離鄉的法子都想出來了,著實犧牲太過,也抹不開麵子再說現在就走的話,隻得繼續遷就:“那就等你大安了再說吧。”
沈庭鬆了口氣,總算暫時穩住了人。他自己其實也有些搞不明白,從前可沒辦過如此“強人所難”的事出來。
襄桐收了碗筷,準備拿到廚下洗刷,沈庭想到件正事又叫住了她:“桐娘,這五兩銀子,你先收好,等什麽時候你想離了沈家,也好做個安身立命的過河錢。”
“二郎要把這些錢全都給了我?”
“這些本就都是你賺來的,我半分氣力沒出,還要勞你每日照顧著,要真貪占了你的,不成了食軟飯了?”
襄桐雖覺他說的有些道理,但還是覺得心裏過意不去。
沈家先是替她贖身,又像至親一般待她,就連沈趙氏那麽性軟的人,聽見喬寡婦出言不遜還為她出頭強罵上幾句。
她要到時真拿著這些銀子走了,豈不成了見利忘義狼心狗肺的小人?
“這銀子我不能要,若沒有沈家,我現在還不知在哪處掙命,何況娘子是認我做兒媳才放心把錢交到咱們手上……”
沈庭急忙打斷:“反正這錢不是我賺來的,你若不要,隨意到街上散給乞兒就是。”
襄桐也不受他脅迫:“那我還拿去給娘子吧。”
“不成,娘要問起你為甚不收錢,你難道要說隻怕馬上會離了沈家?所以才不肯收?”
“這……”
“桐娘,左右時日還長,你值當這錢是你做工賺來的,如果你實在不能安心,不妨看作我們是共利一體的夥伴,賺得的錢到時你得了一半,我也算作一半,這樣總成了吧?”
襄桐想想,她日後想要頂門立戶,確實也不能白身出去,權衡再三,最後點頭應了。
“那我暫收了,往後每月必報了細賬給你。”
沈庭達到目的,也不糾結這個,總歸他有預感,早晚能感化襄桐,讓她心甘情願留在沈家做他的娘子。
02
次日一早,沈胡兩家按著約定又去了山裏挖筍。
沈家除了沈庭不能出門,餘者都上了陣。
再看胡家,除了鄒氏和玉姐兒,胡大娘又帶上她才歸家的大兒媳翟氏同來。
這趟去的還是三郎沈慶尋到的那處隱秘竹林,因上次隻采了不足五分之一,還有大片地方可供摘挖,也不著急換地兒。
路上也逢著幾個上山挖鮮的閑散人,卻沒有哪家還有驢車。
襄桐顧念著胡家人手多,若還混在一處有占人便宜之嫌,就提議兩家分去了林子東西兩頭,到時過了數目再裝車,也好厘清賬目。
鄒氏見識過襄桐的才幹,知道聽她話吃不了虧,並不斤斤計較,倒是翟氏不知舊情,對沈家“蹭車”心有微辭,但看她婆母都沒說什麽也隻得把嘴邊的話咽迴去。
兩家人擼起袖子從起早忙到日暮,連晌午飯都隻匆匆啃了幾口幹糧,總算收獲頗豐。
最後裝車一番盤點,竟給她們挖出了八百多隻鮮筍來。
其中胡家挖的多,總有五百二十多隻,而沈家隻有三百掛零。
少這許多,一是為著沈趙氏要顧忌著腰傷,不敢大動;二是胡家大媳婦貪功,不拘大小好壞把近邊兒的筍都刨了來。
襄桐見胡家那堆裏還有才冒尖的筍頭,強忍著沒說,隻等明日和太和酒樓的安掌櫃說些小話,或是賤些賣了去。
不想翟氏在歸村路上偏拉了沈趙氏說話:“沈家嬸子,咱今日得的筍多,驢車險些裝不下,再載人就更艱難了。我看明日你家就不用出人跟去城裏了,到時我和我二弟妹把錢收來再給你家送過去就是。”
車是人家的,沈趙氏和襄桐自然沒有道理反駁,胡大娘和鄒氏也連連作保,還說往後還約了沈家人去挖筍。
沈家不用出人跟車,反能在山裏采鮮,沒理可挑,謝了又謝。
襄桐次日一早又特意做了糖餅,帶足了兩家人的份。
忙碌了兩個多時辰,轉眼又是晌午,胡大娘帶了玉姐兒、沈趙氏帶著襄桐開始進餐,襄桐掏出糖餅與胡家人分食,兩家子正聊得其樂融融,遠遠地,隻見翟氏和鄒氏趕了驢車歸來。
待妯娌兩個將車趕得近了,赫然可見,那驢車上竟還剩了不少筍來,大致過眼,總有近百隻。
胡大娘不禁納罕:“怎還有這些筍沒賣完?不是說城裏正缺鮮貨嗎?難不成是被人搶了先?”
翟氏作為嫂子,且也是今日到太和樓和安掌櫃交割的主事之人,聞言臉色一沉。
“別提了,那家掌櫃不仗義呢!”
襄桐前日出頭談下的生意,這會兒遭了質疑,隻得站出來詢問:“翟嫂子,是不是出了什麽岔頭?你仔細說說情由,我們也好盤算盤算。”
翟氏見襄桐站出來,氣就不打一處來:“你之前是怎麽和我弟妹做保的?說什麽隻要到了地方提你沈樊氏的名頭,人家準能把咱拉去的筍都收了。結果呢,見麵時還樂嗬嗬,到了卸車就不再裝個人,把咱們帶去的筍翻了個亂七八糟,又退迴來這許多,還說什麽吃不下這麽多的貨,讓咱往後不必再去。我倒想問問,這就是你口中所說的實誠買賣人?”
襄桐聞言往車上瞅瞅,果然如她所料,那些被退迴來的,多是皴了皮快黴爛的,又或是個頭小沒長實的。
這樣的貨色,莫說十五文一隻,便是再賤賣了三成都未必有人收。
“翟嫂子先莫惱,許是我那日沒說明白,咱送去的筍,並不需稱了斤兩,而是按了數目把錢的,人家開門做生意,難免要精打細算一番,是以才留了個頭大的,又退了小的。如今之計,咱們不如把剩下這些賤價賣了,也省得爛在地裏……”
“你當我不想賣呢?現在是人家壓根不收!都說往後不讓咱們送了,我有什麽法子。”
“那要不然,我明日跟翟嫂子進城去找安掌櫃說道說道?又或是再尋了旁的店問問?”
翟氏其實也去旁家試過了,但車上的筍都是被挑剩下的,屬實賣相不佳,再加上她心高氣傲,不想賤賣了被沈家人小瞧,才有這番結果。
“就你最能,你有本事,現在就趕了車把筍都賣光……”
胡大娘看大兒媳口不擇言,瞪眼怒斥一句:“好了,多大丁點事兒,不過剩幾隻筍,迴頭拿家吃了、醃了、送了,還怕沒有著落?你今日辦岔了差事還怪起別個了?還不家去,省得在這裏炫世。”
翟氏不敢置信,又不能頂撞婆母,隻羞臊得奔下山去。
沈庭做主把銀子接了,沈趙氏當做得了保證心滿意足,隻襄桐心裏敲著鼓。
她和沈庭至多算是搭夥,上哪兒給沈家變出個孩子來?
越想越覺得事情難辦,吃過飯就迴西屋尋沈庭商量。
“娘子似對咱們寄望很深,我怕繼續哄騙下去,遲早要傷她的心。要不,要不快刀斬亂麻,趁著眼下時日短,也未驚動親眷,我去和娘子明說了罷。”
沈庭前兩日好不容易把襄桐說服,自然不會鬆口:“桐娘萬萬不可,咱不是都商量的好好的嗎?你隻要做我的掛名娘子,我絕不會讓你為難……眼下我傷還沒好,大哥在外頭也沒個音信,若是家裏再出什麽大事,隻怕我娘她擎受不來。”
“可是做戲就是做戲,遲早有被拆穿的那天,待你養好了傷,娘子定要舊事重提,催著咱們……”
“你放心,這件事交給我,定不會讓娘挑剔你。”
“我哪是怕娘子挑剔,我是怕,紙裏包不住火。”
沈庭猶豫再三,咬牙下了決心:“要不等我養好了傷,再等大哥歸家,咱就去城裏尋了差事?娘不在跟前,總不會發現異樣。”
襄桐見沈庭連離鄉的法子都想出來了,著實犧牲太過,也抹不開麵子再說現在就走的話,隻得繼續遷就:“那就等你大安了再說吧。”
沈庭鬆了口氣,總算暫時穩住了人。他自己其實也有些搞不明白,從前可沒辦過如此“強人所難”的事出來。
襄桐收了碗筷,準備拿到廚下洗刷,沈庭想到件正事又叫住了她:“桐娘,這五兩銀子,你先收好,等什麽時候你想離了沈家,也好做個安身立命的過河錢。”
“二郎要把這些錢全都給了我?”
“這些本就都是你賺來的,我半分氣力沒出,還要勞你每日照顧著,要真貪占了你的,不成了食軟飯了?”
襄桐雖覺他說的有些道理,但還是覺得心裏過意不去。
沈家先是替她贖身,又像至親一般待她,就連沈趙氏那麽性軟的人,聽見喬寡婦出言不遜還為她出頭強罵上幾句。
她要到時真拿著這些銀子走了,豈不成了見利忘義狼心狗肺的小人?
“這銀子我不能要,若沒有沈家,我現在還不知在哪處掙命,何況娘子是認我做兒媳才放心把錢交到咱們手上……”
沈庭急忙打斷:“反正這錢不是我賺來的,你若不要,隨意到街上散給乞兒就是。”
襄桐也不受他脅迫:“那我還拿去給娘子吧。”
“不成,娘要問起你為甚不收錢,你難道要說隻怕馬上會離了沈家?所以才不肯收?”
“這……”
“桐娘,左右時日還長,你值當這錢是你做工賺來的,如果你實在不能安心,不妨看作我們是共利一體的夥伴,賺得的錢到時你得了一半,我也算作一半,這樣總成了吧?”
襄桐想想,她日後想要頂門立戶,確實也不能白身出去,權衡再三,最後點頭應了。
“那我暫收了,往後每月必報了細賬給你。”
沈庭達到目的,也不糾結這個,總歸他有預感,早晚能感化襄桐,讓她心甘情願留在沈家做他的娘子。
02
次日一早,沈胡兩家按著約定又去了山裏挖筍。
沈家除了沈庭不能出門,餘者都上了陣。
再看胡家,除了鄒氏和玉姐兒,胡大娘又帶上她才歸家的大兒媳翟氏同來。
這趟去的還是三郎沈慶尋到的那處隱秘竹林,因上次隻采了不足五分之一,還有大片地方可供摘挖,也不著急換地兒。
路上也逢著幾個上山挖鮮的閑散人,卻沒有哪家還有驢車。
襄桐顧念著胡家人手多,若還混在一處有占人便宜之嫌,就提議兩家分去了林子東西兩頭,到時過了數目再裝車,也好厘清賬目。
鄒氏見識過襄桐的才幹,知道聽她話吃不了虧,並不斤斤計較,倒是翟氏不知舊情,對沈家“蹭車”心有微辭,但看她婆母都沒說什麽也隻得把嘴邊的話咽迴去。
兩家人擼起袖子從起早忙到日暮,連晌午飯都隻匆匆啃了幾口幹糧,總算收獲頗豐。
最後裝車一番盤點,竟給她們挖出了八百多隻鮮筍來。
其中胡家挖的多,總有五百二十多隻,而沈家隻有三百掛零。
少這許多,一是為著沈趙氏要顧忌著腰傷,不敢大動;二是胡家大媳婦貪功,不拘大小好壞把近邊兒的筍都刨了來。
襄桐見胡家那堆裏還有才冒尖的筍頭,強忍著沒說,隻等明日和太和酒樓的安掌櫃說些小話,或是賤些賣了去。
不想翟氏在歸村路上偏拉了沈趙氏說話:“沈家嬸子,咱今日得的筍多,驢車險些裝不下,再載人就更艱難了。我看明日你家就不用出人跟去城裏了,到時我和我二弟妹把錢收來再給你家送過去就是。”
車是人家的,沈趙氏和襄桐自然沒有道理反駁,胡大娘和鄒氏也連連作保,還說往後還約了沈家人去挖筍。
沈家不用出人跟車,反能在山裏采鮮,沒理可挑,謝了又謝。
襄桐次日一早又特意做了糖餅,帶足了兩家人的份。
忙碌了兩個多時辰,轉眼又是晌午,胡大娘帶了玉姐兒、沈趙氏帶著襄桐開始進餐,襄桐掏出糖餅與胡家人分食,兩家子正聊得其樂融融,遠遠地,隻見翟氏和鄒氏趕了驢車歸來。
待妯娌兩個將車趕得近了,赫然可見,那驢車上竟還剩了不少筍來,大致過眼,總有近百隻。
胡大娘不禁納罕:“怎還有這些筍沒賣完?不是說城裏正缺鮮貨嗎?難不成是被人搶了先?”
翟氏作為嫂子,且也是今日到太和樓和安掌櫃交割的主事之人,聞言臉色一沉。
“別提了,那家掌櫃不仗義呢!”
襄桐前日出頭談下的生意,這會兒遭了質疑,隻得站出來詢問:“翟嫂子,是不是出了什麽岔頭?你仔細說說情由,我們也好盤算盤算。”
翟氏見襄桐站出來,氣就不打一處來:“你之前是怎麽和我弟妹做保的?說什麽隻要到了地方提你沈樊氏的名頭,人家準能把咱拉去的筍都收了。結果呢,見麵時還樂嗬嗬,到了卸車就不再裝個人,把咱們帶去的筍翻了個亂七八糟,又退迴來這許多,還說什麽吃不下這麽多的貨,讓咱往後不必再去。我倒想問問,這就是你口中所說的實誠買賣人?”
襄桐聞言往車上瞅瞅,果然如她所料,那些被退迴來的,多是皴了皮快黴爛的,又或是個頭小沒長實的。
這樣的貨色,莫說十五文一隻,便是再賤賣了三成都未必有人收。
“翟嫂子先莫惱,許是我那日沒說明白,咱送去的筍,並不需稱了斤兩,而是按了數目把錢的,人家開門做生意,難免要精打細算一番,是以才留了個頭大的,又退了小的。如今之計,咱們不如把剩下這些賤價賣了,也省得爛在地裏……”
“你當我不想賣呢?現在是人家壓根不收!都說往後不讓咱們送了,我有什麽法子。”
“那要不然,我明日跟翟嫂子進城去找安掌櫃說道說道?又或是再尋了旁的店問問?”
翟氏其實也去旁家試過了,但車上的筍都是被挑剩下的,屬實賣相不佳,再加上她心高氣傲,不想賤賣了被沈家人小瞧,才有這番結果。
“就你最能,你有本事,現在就趕了車把筍都賣光……”
胡大娘看大兒媳口不擇言,瞪眼怒斥一句:“好了,多大丁點事兒,不過剩幾隻筍,迴頭拿家吃了、醃了、送了,還怕沒有著落?你今日辦岔了差事還怪起別個了?還不家去,省得在這裏炫世。”
翟氏不敢置信,又不能頂撞婆母,隻羞臊得奔下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