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襄桐退到灶間,把方才賣魚得來的錢交給了沈慶,托他給沈趙氏送屋裏去,自己卻躲起來不見人。
沈趙氏接了錢,樂得嘴都合不攏:“過去常聽人說這杭州城裏遍地是黃金,貓著腰都能揀到錢,我還當是酒後的瘋話,想不到今日咱們竟也能趕上一迴。啊呀,這麽多錢,我得好好數數。”
沈慶把籃筐捧過去:“娘,我早數過了,去了買菜的錢,還足有兩千八百九十二文呢。看娘往後還攔不攔著我出去抓魚。”
“不攔了,再不攔了。咱們三郎竟是個這麽出息的,往後娘讓你二嫂天天給你做好吃的。”
看著沈趙氏和沈慶有說有笑,沈庭咳了一聲提醒:“娘,這捉魚的法子可是桐娘想出的,你也別光誇了三郎……”
沈趙氏先一愣,隨即頷首:“你說的對!自你娘子進門,咱家的日子確實一日好過一日,看來是天爺成全,眷顧咱沈家人呢,我往後定不會錯待了她去。”
“那這些錢,連著楚先生送來的銀子,娘打算如何處置?”
沈趙氏想也不想就答:“等大郎四月裏迴來,差不多五月尾巴就要迎你未來嫂子進門,雖說不好鋪張,但總也要熱鬧熱鬧,連著你和襄桐的禮數也一並全上,湊成個雙喜臨門。我想,三五兩銀子總還要的。再有,咱家的房子也該修修了,你和三郎屋裏都漏雨了,到時重新鋪上瓦當,再粉了牆,東邊兩間給你大哥大嫂住,西邊給你和襄桐,我和三郎就還在南邊的東西廂。”
沈慶聽完先有些不高興了:“娘你也忒偏心,我和二嫂賣魚賺的錢你倒要給大哥娶親修房子用。”
沈趙氏作勢虎了臉:“小兔崽子,才賺了幾貫錢就支棱起來了?都是一家人,難道還要算清個你我?你二哥養家這麽多年都沒有半句怨言,你才賺了幾個子兒?再有,等你大哥得了功名做了官兒,難道會不拉扯你們弟兄?二郎你說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沈趙氏倒不是存心要貪下這賣魚的錢和沈庭的恤銀,隻是從前沈家三個兒子都沒成家,也自然沒有留私產一說,沈趙氏一時還沒轉過這個彎兒,也沒考慮過公平不公平這個問題,在她看來,手心手背還不都是自家身上的肉。
沈庭心裏有事一向直言:“娘,我想著,在大哥沒謀到差使以前,我的恤銀還放了您手裏做家用,但這賣魚的錢,不妨先單獨放了,其中一半留著給三郎往後說親用,一半給襄桐,到時也好尋了梁家,把她餘下幾年的身契贖買了,省得往後過得不踏實。”
沈趙氏一拍大腿:“對對對,你看看我,前些日子沒抽開身,今日一時得意又忘了形,這事確是頂頂要緊,不好再耽擱了。”
說完又似極不放心:“不行,我今日就去尋梁家人說道說道,先用了你得來的銀子把這頭等大事辦了。”
沈庭也怕夜長夢多,見沈趙氏大事上沒犯糊塗,也連連點頭:“那就辛苦您替兒跑這一趟了,讓三郎也陪您一同去。”
其實他很恨不能親自去和梁家交割清楚,怕她娘糊塗被人糊弄住。
沈趙氏不知親兒子的擔憂,隻興衝衝把床底下的瓦罐翻出來。
先頭剩下那二十七兩銀,因最近給沈庭延醫用藥買肉補身用去了不少,再加上四口人十來日的花銷,統共隻剩下二十一兩的銀錠和一貫又三百多文散錢,和今日賣魚得來的錢合成一處,又湊成了三貫整數拿繩串了。
沈趙氏想想,取了兩個三兩的整銀錠,又拿上兩貫串好的銅錢,用布仔細包了係在腰間。
“二郎,我這就帶著三郎去尋梁家人,你安心在家等我。”
沈庭目送著沈趙氏和沈慶出得門去,心卻始終懸著不落地,直到有人找上門來。
02
襄桐不知沈家母子替她去贖身的事兒,聽見動靜還當她們出去溜了一圈迴來。
待開了門,才發現是兩個膀大腰圓的壯漢堵了門口,其中一個,隱約覺得麵善。
仔細想想,原來是那日送沈庭去芝齡堂就醫的為首之人——胡大牛。
襄桐直接把人領到了主屋,自己則去給客人備茶。
胡大牛見沈庭已經能半坐起身,且來之前問過顧神醫,知道他已經脫險,心裏的負疚稍安。
“二郎,聽顧神醫說你在伏虎巷落腳,可讓我好找。”
沈家和胡家本就是同村住著,沈庭當武院的活計還是托了胡大牛的安排,所以兩個人雖差著些年歲,但也算故交。
沈庭很想立時謝過胡大郎的照顧、救命之恩,但是見他今日還帶了個陌生人來,且看那人腳上還是雙繡金官靴,頓時不敢造次:“胡大哥來了,快請坐。”又看向他身邊問道:“不知這位是?”
胡大牛忙給他們引薦:“郎大人,這位就是我和你說的,前些日子勇鬥雙駝嶺悍匪的沈家二郎,沈庭。”
“二郎,這位是咱們杭州府的客將郎琛郎提轄。他月初才打汴京調任到此,今日專為雙駝嶺匪患之事而來。”
沈庭不便下地,隻在床上抱拳揖首:“失敬失敬,沈某見過郎提轄。”
“沈二郎無須客套,你是手刃兇犯的少年英雄,某在府衙裏聽說了你不畏悍匪的義舉,早就想來看望,隻是近來公務繁忙,才耽誤到今日。”
“不敢當提轄大人的誇獎,我身為武院,當日做的不過都是分內之事罷了。”
胡大牛脾氣直,見兩個人寒暄來客套去也不進入正題,直在一旁著急,率先替郎琛發問:“二郎,那日咱們護送主家出城,途經雙駝嶺遇見山匪的事你仔細給郎大人講講,也好讓即將去雙駝嶺剿匪的兵將們有個參詳。”
沈庭聽了先是吃驚,雙駝嶺的山匪盤踞了霍山不是一年兩年了,往年有經過的客商遭難報官,多半隻是雷聲大雨點小,何曾這般大張旗鼓,還尋人提前演算?
“府裏這是真打算要去雙駝嶺剿匪?”
“沈二郎放心,我從京裏來此間,就是要建功立業的,不會像從前某些吃空餉的一樣放那空炮仗,還請二郎將那日細情仔細予我講了,也好做個借鑒。”
沈庭看他不過二十出頭的樣子,說話底氣仿佛足的很,猜他勢必來頭不小,便依言迴想起那日情狀娓娓而談:“那日出門時天寒欲雪,我們一行二十餘人武院,連著十餘個仆役,天不亮護著主家娘子出門,不到辰時就到了霍山腳下,因我和二牛,就是胡大哥的二弟,我們地形熟絡,便主動請命先去前頭探路。”
郎琛疑惑:“不是事發在雙駝嶺嗎?霍山又是哪處?”
“郎大人才打上京來,不知也正常。這雙駝嶺就在霍山山腰處,因兩處起伏山脊狀似駝峰,且常年被山匪盤踞,這才得了諢名,百姓們忌憚匪患,大都用雙駝嶺代了霍山舊稱。”
“原是這樣啊……你接著講。”
“我和二牛往前探看了近一裏地,見一路沒有異樣,便燃了響炮讓後麵的人跟著出發。二牛腹脹到林子裏解手,我等在原處的時候,突然有兩個落單的山匪出現,說是被他們二當家的驅逐下山,正愁沒有吃喝嚼用。”
“我按了道上規矩,報了主家堂號,想把些銀子息事寧人,偏那兩個不肯放過,又說什麽,他們大當家倉鷹慘遭毒殺,他們這些池魚正待逃命,這點銀子還不夠往別州去的路資……我費了半天唇舌實在拖延不下去,這才動起手來。”
襄桐退到灶間,把方才賣魚得來的錢交給了沈慶,托他給沈趙氏送屋裏去,自己卻躲起來不見人。
沈趙氏接了錢,樂得嘴都合不攏:“過去常聽人說這杭州城裏遍地是黃金,貓著腰都能揀到錢,我還當是酒後的瘋話,想不到今日咱們竟也能趕上一迴。啊呀,這麽多錢,我得好好數數。”
沈慶把籃筐捧過去:“娘,我早數過了,去了買菜的錢,還足有兩千八百九十二文呢。看娘往後還攔不攔著我出去抓魚。”
“不攔了,再不攔了。咱們三郎竟是個這麽出息的,往後娘讓你二嫂天天給你做好吃的。”
看著沈趙氏和沈慶有說有笑,沈庭咳了一聲提醒:“娘,這捉魚的法子可是桐娘想出的,你也別光誇了三郎……”
沈趙氏先一愣,隨即頷首:“你說的對!自你娘子進門,咱家的日子確實一日好過一日,看來是天爺成全,眷顧咱沈家人呢,我往後定不會錯待了她去。”
“那這些錢,連著楚先生送來的銀子,娘打算如何處置?”
沈趙氏想也不想就答:“等大郎四月裏迴來,差不多五月尾巴就要迎你未來嫂子進門,雖說不好鋪張,但總也要熱鬧熱鬧,連著你和襄桐的禮數也一並全上,湊成個雙喜臨門。我想,三五兩銀子總還要的。再有,咱家的房子也該修修了,你和三郎屋裏都漏雨了,到時重新鋪上瓦當,再粉了牆,東邊兩間給你大哥大嫂住,西邊給你和襄桐,我和三郎就還在南邊的東西廂。”
沈慶聽完先有些不高興了:“娘你也忒偏心,我和二嫂賣魚賺的錢你倒要給大哥娶親修房子用。”
沈趙氏作勢虎了臉:“小兔崽子,才賺了幾貫錢就支棱起來了?都是一家人,難道還要算清個你我?你二哥養家這麽多年都沒有半句怨言,你才賺了幾個子兒?再有,等你大哥得了功名做了官兒,難道會不拉扯你們弟兄?二郎你說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沈趙氏倒不是存心要貪下這賣魚的錢和沈庭的恤銀,隻是從前沈家三個兒子都沒成家,也自然沒有留私產一說,沈趙氏一時還沒轉過這個彎兒,也沒考慮過公平不公平這個問題,在她看來,手心手背還不都是自家身上的肉。
沈庭心裏有事一向直言:“娘,我想著,在大哥沒謀到差使以前,我的恤銀還放了您手裏做家用,但這賣魚的錢,不妨先單獨放了,其中一半留著給三郎往後說親用,一半給襄桐,到時也好尋了梁家,把她餘下幾年的身契贖買了,省得往後過得不踏實。”
沈趙氏一拍大腿:“對對對,你看看我,前些日子沒抽開身,今日一時得意又忘了形,這事確是頂頂要緊,不好再耽擱了。”
說完又似極不放心:“不行,我今日就去尋梁家人說道說道,先用了你得來的銀子把這頭等大事辦了。”
沈庭也怕夜長夢多,見沈趙氏大事上沒犯糊塗,也連連點頭:“那就辛苦您替兒跑這一趟了,讓三郎也陪您一同去。”
其實他很恨不能親自去和梁家交割清楚,怕她娘糊塗被人糊弄住。
沈趙氏不知親兒子的擔憂,隻興衝衝把床底下的瓦罐翻出來。
先頭剩下那二十七兩銀,因最近給沈庭延醫用藥買肉補身用去了不少,再加上四口人十來日的花銷,統共隻剩下二十一兩的銀錠和一貫又三百多文散錢,和今日賣魚得來的錢合成一處,又湊成了三貫整數拿繩串了。
沈趙氏想想,取了兩個三兩的整銀錠,又拿上兩貫串好的銅錢,用布仔細包了係在腰間。
“二郎,我這就帶著三郎去尋梁家人,你安心在家等我。”
沈庭目送著沈趙氏和沈慶出得門去,心卻始終懸著不落地,直到有人找上門來。
02
襄桐不知沈家母子替她去贖身的事兒,聽見動靜還當她們出去溜了一圈迴來。
待開了門,才發現是兩個膀大腰圓的壯漢堵了門口,其中一個,隱約覺得麵善。
仔細想想,原來是那日送沈庭去芝齡堂就醫的為首之人——胡大牛。
襄桐直接把人領到了主屋,自己則去給客人備茶。
胡大牛見沈庭已經能半坐起身,且來之前問過顧神醫,知道他已經脫險,心裏的負疚稍安。
“二郎,聽顧神醫說你在伏虎巷落腳,可讓我好找。”
沈家和胡家本就是同村住著,沈庭當武院的活計還是托了胡大牛的安排,所以兩個人雖差著些年歲,但也算故交。
沈庭很想立時謝過胡大郎的照顧、救命之恩,但是見他今日還帶了個陌生人來,且看那人腳上還是雙繡金官靴,頓時不敢造次:“胡大哥來了,快請坐。”又看向他身邊問道:“不知這位是?”
胡大牛忙給他們引薦:“郎大人,這位就是我和你說的,前些日子勇鬥雙駝嶺悍匪的沈家二郎,沈庭。”
“二郎,這位是咱們杭州府的客將郎琛郎提轄。他月初才打汴京調任到此,今日專為雙駝嶺匪患之事而來。”
沈庭不便下地,隻在床上抱拳揖首:“失敬失敬,沈某見過郎提轄。”
“沈二郎無須客套,你是手刃兇犯的少年英雄,某在府衙裏聽說了你不畏悍匪的義舉,早就想來看望,隻是近來公務繁忙,才耽誤到今日。”
“不敢當提轄大人的誇獎,我身為武院,當日做的不過都是分內之事罷了。”
胡大牛脾氣直,見兩個人寒暄來客套去也不進入正題,直在一旁著急,率先替郎琛發問:“二郎,那日咱們護送主家出城,途經雙駝嶺遇見山匪的事你仔細給郎大人講講,也好讓即將去雙駝嶺剿匪的兵將們有個參詳。”
沈庭聽了先是吃驚,雙駝嶺的山匪盤踞了霍山不是一年兩年了,往年有經過的客商遭難報官,多半隻是雷聲大雨點小,何曾這般大張旗鼓,還尋人提前演算?
“府裏這是真打算要去雙駝嶺剿匪?”
“沈二郎放心,我從京裏來此間,就是要建功立業的,不會像從前某些吃空餉的一樣放那空炮仗,還請二郎將那日細情仔細予我講了,也好做個借鑒。”
沈庭看他不過二十出頭的樣子,說話底氣仿佛足的很,猜他勢必來頭不小,便依言迴想起那日情狀娓娓而談:“那日出門時天寒欲雪,我們一行二十餘人武院,連著十餘個仆役,天不亮護著主家娘子出門,不到辰時就到了霍山腳下,因我和二牛,就是胡大哥的二弟,我們地形熟絡,便主動請命先去前頭探路。”
郎琛疑惑:“不是事發在雙駝嶺嗎?霍山又是哪處?”
“郎大人才打上京來,不知也正常。這雙駝嶺就在霍山山腰處,因兩處起伏山脊狀似駝峰,且常年被山匪盤踞,這才得了諢名,百姓們忌憚匪患,大都用雙駝嶺代了霍山舊稱。”
“原是這樣啊……你接著講。”
“我和二牛往前探看了近一裏地,見一路沒有異樣,便燃了響炮讓後麵的人跟著出發。二牛腹脹到林子裏解手,我等在原處的時候,突然有兩個落單的山匪出現,說是被他們二當家的驅逐下山,正愁沒有吃喝嚼用。”
“我按了道上規矩,報了主家堂號,想把些銀子息事寧人,偏那兩個不肯放過,又說什麽,他們大當家倉鷹慘遭毒殺,他們這些池魚正待逃命,這點銀子還不夠往別州去的路資……我費了半天唇舌實在拖延不下去,這才動起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