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尚書令滿臉痛苦,緊緊地抓著手中的紙,他想不明白,當年,他一舉奪魁後,衣錦還鄉時,就向所有人謊稱妻子在去往長安途中病亡。
後來,等他謀得一官半職後,出於愧疚,他派人到青樓,打探妻子的下落,得到的消息卻是,妻子三貞九烈,被賣到青樓沒幾天,就趁老鴇不備,上吊自縊而亡。
照理說,這天底下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知道他這段肮髒的過去,袁一怎麽會知道這些?
正在他苦思冥想之際,聽到袁一問話道:“尚書大人,我聽說你可是個常情的人,雖然身居高位,可對相識於微時的亡妻至今念念不忘。不僅在家鄉替她俢了個祠堂讚揚她的美德,還在城郊以她的名義捐了一座佛寺。每年在她的祭日,大人都會親自替她誦經,就算天塌下來,誦經之事都會照常舉行。大人對亡妻的這片深情,真是天地可鑒,對了,她的祭日是十月初八嗎?那天,就算遇到天大的事,也不能去找大人!”
聽到十月初八這個日子,尚書令突然失聲痛哭,因為,這個日子,就是他把妻子賣去青樓的日子,自那以後,他就與妻子天人永隔,所以,他就把這天作為了妻子的祭日。
雖然,已經過了這麽多年,可他心中的痛苦卻變得越發沉重,這種沉重不是因為曾經泯滅人性的可恥行為。而是,他深愛著妻子,當年卻隻能在妻子與功名兩者之間選擇其一,可他更愛功名,最後,隻能永遠失去深愛的人。
另外的四人看過信封裏信後,一個個都驚得呆如木雞,此時,聽到尚書令的哭聲,他們才緩過神來。他們並未對尚書令信上的內容起疑,隻當他是過度思念亡妻,才會如此。
這時,門下侍中將手中的紙折好放迴信封中,而後,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將信封重重地甩在桌上,對袁一叫囂道:“你想要幹什麽?可要掂量清楚了,我們可都是位高權重的朝廷大臣,敢惹我們,就算你郡王那又怎麽?我們聯起手來,保證讓你活不過這個冬天!”
袁一不氣不惱,從容地笑了笑:“這幾個信封是我出門時,在家門口撿到的,我見上麵寫著各位大人的名字,就順便帶過來了。我是一個很識趣的人,可沒有偷看!大人火氣這麽大,莫非信封裏裝著一些不可告人的*?”
惱羞成怒的門下侍中,狠狠地一拍桌子:“混賬!你當我們是三歲小孩嗎?你以為這樣,就能要挾到我們嗎!?”
袁一依舊裝傻充愣道:“差點忘了,我在門口多撿了一封信,上麵沒有寫名字。興許是那個有心人特意留給我的。現在,正好拿來看看。”說著,他又從兜裏掏出一個信封,拿出其中的信紙,念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說完,他用戲虐的眼神掃視了眼眾人,皺眉道:“這位有心人寫給我這八個字,究竟是什麽意思?玉指的是什麽?各位大人都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莫非玉就指的各位大人?”
說著,他故意停頓了片刻,方才繼續道:“瓦又指的是誰?我無父無母,無妻無兒,可以說是了無牽掛,就像一塊瓦片,隨便扔到哪裏都無所謂,莫非瓦指的就是我?為什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難道”
這時,早已止住淚水的尚書令,打斷道:“別演戲了!你究竟想要我們怎麽樣?”
聽尚書令的口氣似乎有妥協的意思,門下侍郎拍案而起:“尚書大人,你怎麽就這麽糊塗啊!我們隻要滿足他的一個要求,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無數個要求讓我們去做。我們就會受製於人,你難道不清楚嗎?”
袁一冷冷地看了眼門下侍郎:“侍郎大人,還真是挺喜歡拍桌子,是不是很過癮?我也試試。”說罷,他往桌上一拍,看似十分堅固的桌子便像散了架似的,轟然倒塌,嚇得眾人慌忙拿過桌上的信封,退閃到了一旁。
袁一看了眼滿室的狼藉,走到滿臉惶恐的門下侍郎麵前,他稍稍抬了抬手,門下侍郎便慌忙側了個身。
袁一躬身向眾人道:“讓各位受驚了,我給各位賠個罪!早知道這桌子竟然這麽次,我就不隨便拍它了。這都怪侍郎大人開了個不好的頭,引起我興趣,才會弄得這麽狼狽!”
說著,他故意將手搭在門下侍郎的肩上,笑問道:“侍郎大人,是不是啊?”
門下侍郎深深吸了口氣,帶著克製的怒色,重重地點了點頭。
袁一看了眼麵帶慍怒的眾人,用不緊不慢地口氣道:“說實話,誰沒有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破事,大家都同朝為官,大家該做的無非是為君效力,為民造福,心思應該放在大事上,不能揪住某些小事大做文章。”
“譬如,我是個很懶的人,活不想自己幹,就找個能幹的人替我把事做了,他要是做不好,別人怎麽怪罪他,那是他活該,我不會去管。”
說著,他停頓了片刻,繼續道:“但是,不允許別人揪著我這個懶人不放,因為,該做的事我都做了,隻不過,不是自己親力親為而已。或許,在理上,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但是,我跟各位大人吃過這頓飯後,可以說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如果一定要逼著我這個懶人做事,那我做的一件事就是將船鑿沉。所以,請各位大人看在這樣的情分上,網開一麵。”
門下侍郎開口道:“既然,你這麽不想管事,為什麽不向朝廷請辭?”
袁一答話道:“大人這個問題,問得好!為什麽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要帶著關羽和張飛?”
門下侍郎冷冷一笑:“你到底想要說什麽?”
“大人能夠掌管門下省,不可能看不透這個道理吧?張飛魯莽,關羽忠義,都是武藝過人,能夠為劉備做任何事。劉備能夠三顧茅廬,禮賢下士,卻帶著兩個兇神惡煞的武將前去,如果各位大人是諸葛亮,最先想到是什麽?”
眾人都是一臉明白的神色,可就是不把心中的答案說出來。
袁一知道這些人精不會輕易開口,於是,便索性自問自答道:“先禮後兵。諸葛亮何其聰明,深諳事不過三的道理,劉備已經來了三次,是要定了他這個人才。如果以君子之心來說的話,他是被劉備的虔誠所感動,出山輔佐劉備成就了割據一方的霸業。如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話,劉備要是四顧茅廬,那麽,曆史可能會被改寫。”
這五人都是朝廷重臣,袁一大鬧朝堂之時,他們也在場,對於這樣的危險人物,武後和高宗為了安撫民心,對袁一寬宏大量,他們都能理解。
可當時,袁一明明拒絕了所有賞賜,決心歸隱於江湖,可還不到一年時間,就被武後請來委以重任。
他們可是朝廷的核心人物,對於現在的□□勢,他們了解地十分透徹,如今高宗病重,隨時可能駕鶴西去,武後的權力是高宗給的,高宗一走,就是太子李顯繼位。
李顯作為新主,肯定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加強政治集權,而他已經能夠主政,可以名正言順地收迴武後的權力,若武後以輔佐為由,不交還權力,那麽,輔政就會變成幹政。
武後無法從明裏留下權力,那麽,就隻能暗裏運作。
所以,她便趁著現在這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特殊時期,用自己人多占領朝廷的重要位置,在朝廷上下形成一股堅若磐石的勢力。
若她離開朝堂,退居後宮,在她的授意下,整個朝廷便無法正常運轉,新主就不得不讓她留在朝堂,繼續為其指點江山。
他們知道,現在正是武後招兵買馬的時候,以政治考慮來說,武後重用袁一可以說是一筆相當不錯的投資,他在征戰突厥與吐蕃時,立下卓絕的戰功,又設計殺死了戰神篤魯,可以說是威震天下,迫使邊疆各國紛紛臣服於大唐。
再則,他能夠冒死為士兵洗脫罪名,又將賞賜的錢財分給亡故士兵的家屬,他的種種作為,在唐軍中廣為流傳,深獲軍心。
自從,袁一重歸朝廷以來,他們都以為袁一是個沽名釣譽之徒,拒絕賞賜隻是在故作姿態。此時,聽到他這番以三顧茅廬為隱喻的話,方才知道,不是他投靠了武後,而是,武後硬把他架到了自己的棋盤上。
若真是如此,武後如何能讓這樣一個不圖名利,又桀驁不馴的脫韁野馬,耐著性子為她鞍前馬後呢?武後又是憑什麽信任這個危險人物,竟然敢把折衝府交給他?
後來,等他謀得一官半職後,出於愧疚,他派人到青樓,打探妻子的下落,得到的消息卻是,妻子三貞九烈,被賣到青樓沒幾天,就趁老鴇不備,上吊自縊而亡。
照理說,這天底下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知道他這段肮髒的過去,袁一怎麽會知道這些?
正在他苦思冥想之際,聽到袁一問話道:“尚書大人,我聽說你可是個常情的人,雖然身居高位,可對相識於微時的亡妻至今念念不忘。不僅在家鄉替她俢了個祠堂讚揚她的美德,還在城郊以她的名義捐了一座佛寺。每年在她的祭日,大人都會親自替她誦經,就算天塌下來,誦經之事都會照常舉行。大人對亡妻的這片深情,真是天地可鑒,對了,她的祭日是十月初八嗎?那天,就算遇到天大的事,也不能去找大人!”
聽到十月初八這個日子,尚書令突然失聲痛哭,因為,這個日子,就是他把妻子賣去青樓的日子,自那以後,他就與妻子天人永隔,所以,他就把這天作為了妻子的祭日。
雖然,已經過了這麽多年,可他心中的痛苦卻變得越發沉重,這種沉重不是因為曾經泯滅人性的可恥行為。而是,他深愛著妻子,當年卻隻能在妻子與功名兩者之間選擇其一,可他更愛功名,最後,隻能永遠失去深愛的人。
另外的四人看過信封裏信後,一個個都驚得呆如木雞,此時,聽到尚書令的哭聲,他們才緩過神來。他們並未對尚書令信上的內容起疑,隻當他是過度思念亡妻,才會如此。
這時,門下侍中將手中的紙折好放迴信封中,而後,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將信封重重地甩在桌上,對袁一叫囂道:“你想要幹什麽?可要掂量清楚了,我們可都是位高權重的朝廷大臣,敢惹我們,就算你郡王那又怎麽?我們聯起手來,保證讓你活不過這個冬天!”
袁一不氣不惱,從容地笑了笑:“這幾個信封是我出門時,在家門口撿到的,我見上麵寫著各位大人的名字,就順便帶過來了。我是一個很識趣的人,可沒有偷看!大人火氣這麽大,莫非信封裏裝著一些不可告人的*?”
惱羞成怒的門下侍中,狠狠地一拍桌子:“混賬!你當我們是三歲小孩嗎?你以為這樣,就能要挾到我們嗎!?”
袁一依舊裝傻充愣道:“差點忘了,我在門口多撿了一封信,上麵沒有寫名字。興許是那個有心人特意留給我的。現在,正好拿來看看。”說著,他又從兜裏掏出一個信封,拿出其中的信紙,念道:“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說完,他用戲虐的眼神掃視了眼眾人,皺眉道:“這位有心人寫給我這八個字,究竟是什麽意思?玉指的是什麽?各位大人都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莫非玉就指的各位大人?”
說著,他故意停頓了片刻,方才繼續道:“瓦又指的是誰?我無父無母,無妻無兒,可以說是了無牽掛,就像一塊瓦片,隨便扔到哪裏都無所謂,莫非瓦指的就是我?為什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難道”
這時,早已止住淚水的尚書令,打斷道:“別演戲了!你究竟想要我們怎麽樣?”
聽尚書令的口氣似乎有妥協的意思,門下侍郎拍案而起:“尚書大人,你怎麽就這麽糊塗啊!我們隻要滿足他的一個要求,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無數個要求讓我們去做。我們就會受製於人,你難道不清楚嗎?”
袁一冷冷地看了眼門下侍郎:“侍郎大人,還真是挺喜歡拍桌子,是不是很過癮?我也試試。”說罷,他往桌上一拍,看似十分堅固的桌子便像散了架似的,轟然倒塌,嚇得眾人慌忙拿過桌上的信封,退閃到了一旁。
袁一看了眼滿室的狼藉,走到滿臉惶恐的門下侍郎麵前,他稍稍抬了抬手,門下侍郎便慌忙側了個身。
袁一躬身向眾人道:“讓各位受驚了,我給各位賠個罪!早知道這桌子竟然這麽次,我就不隨便拍它了。這都怪侍郎大人開了個不好的頭,引起我興趣,才會弄得這麽狼狽!”
說著,他故意將手搭在門下侍郎的肩上,笑問道:“侍郎大人,是不是啊?”
門下侍郎深深吸了口氣,帶著克製的怒色,重重地點了點頭。
袁一看了眼麵帶慍怒的眾人,用不緊不慢地口氣道:“說實話,誰沒有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破事,大家都同朝為官,大家該做的無非是為君效力,為民造福,心思應該放在大事上,不能揪住某些小事大做文章。”
“譬如,我是個很懶的人,活不想自己幹,就找個能幹的人替我把事做了,他要是做不好,別人怎麽怪罪他,那是他活該,我不會去管。”
說著,他停頓了片刻,繼續道:“但是,不允許別人揪著我這個懶人不放,因為,該做的事我都做了,隻不過,不是自己親力親為而已。或許,在理上,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但是,我跟各位大人吃過這頓飯後,可以說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如果一定要逼著我這個懶人做事,那我做的一件事就是將船鑿沉。所以,請各位大人看在這樣的情分上,網開一麵。”
門下侍郎開口道:“既然,你這麽不想管事,為什麽不向朝廷請辭?”
袁一答話道:“大人這個問題,問得好!為什麽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要帶著關羽和張飛?”
門下侍郎冷冷一笑:“你到底想要說什麽?”
“大人能夠掌管門下省,不可能看不透這個道理吧?張飛魯莽,關羽忠義,都是武藝過人,能夠為劉備做任何事。劉備能夠三顧茅廬,禮賢下士,卻帶著兩個兇神惡煞的武將前去,如果各位大人是諸葛亮,最先想到是什麽?”
眾人都是一臉明白的神色,可就是不把心中的答案說出來。
袁一知道這些人精不會輕易開口,於是,便索性自問自答道:“先禮後兵。諸葛亮何其聰明,深諳事不過三的道理,劉備已經來了三次,是要定了他這個人才。如果以君子之心來說的話,他是被劉備的虔誠所感動,出山輔佐劉備成就了割據一方的霸業。如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話,劉備要是四顧茅廬,那麽,曆史可能會被改寫。”
這五人都是朝廷重臣,袁一大鬧朝堂之時,他們也在場,對於這樣的危險人物,武後和高宗為了安撫民心,對袁一寬宏大量,他們都能理解。
可當時,袁一明明拒絕了所有賞賜,決心歸隱於江湖,可還不到一年時間,就被武後請來委以重任。
他們可是朝廷的核心人物,對於現在的□□勢,他們了解地十分透徹,如今高宗病重,隨時可能駕鶴西去,武後的權力是高宗給的,高宗一走,就是太子李顯繼位。
李顯作為新主,肯定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加強政治集權,而他已經能夠主政,可以名正言順地收迴武後的權力,若武後以輔佐為由,不交還權力,那麽,輔政就會變成幹政。
武後無法從明裏留下權力,那麽,就隻能暗裏運作。
所以,她便趁著現在這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特殊時期,用自己人多占領朝廷的重要位置,在朝廷上下形成一股堅若磐石的勢力。
若她離開朝堂,退居後宮,在她的授意下,整個朝廷便無法正常運轉,新主就不得不讓她留在朝堂,繼續為其指點江山。
他們知道,現在正是武後招兵買馬的時候,以政治考慮來說,武後重用袁一可以說是一筆相當不錯的投資,他在征戰突厥與吐蕃時,立下卓絕的戰功,又設計殺死了戰神篤魯,可以說是威震天下,迫使邊疆各國紛紛臣服於大唐。
再則,他能夠冒死為士兵洗脫罪名,又將賞賜的錢財分給亡故士兵的家屬,他的種種作為,在唐軍中廣為流傳,深獲軍心。
自從,袁一重歸朝廷以來,他們都以為袁一是個沽名釣譽之徒,拒絕賞賜隻是在故作姿態。此時,聽到他這番以三顧茅廬為隱喻的話,方才知道,不是他投靠了武後,而是,武後硬把他架到了自己的棋盤上。
若真是如此,武後如何能讓這樣一個不圖名利,又桀驁不馴的脫韁野馬,耐著性子為她鞍前馬後呢?武後又是憑什麽信任這個危險人物,竟然敢把折衝府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