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看了眼嚇得麵色蒼白的千牛將軍,笑了笑:“如果你們不想退出去,我隻好引爆,大家一起同歸於盡。”
見此,高宗用顫抖的聲音,嗬斥牽牛將軍:“退,趕緊給退出去!”
牽牛將軍無奈,隻好帶著屬下往殿外退,這時,一些狡猾的大臣趁機跟著牽牛衛也往外退,見狀,袁一對他們大喝一聲:“站住!幾位大人,不在這兒忠君愛國,是要逃到哪兒去?”
聽到這話,那幾名大臣隻好乖乖地留了下來。
袁一吩咐金吾衛把殿門關上後,看了看高宗與武後道:“我的要求,希望你們在這一個時辰內完成,不然,一個都別想活。”
擋在高宗麵前的薛紹,向他喊道:“你幹的可是欺君罔上的事,瘋了嗎?”
他一臉冷峻道:“閉嘴!”見一旁的神兵候也開口勸阻,他毫不客氣道:“你也閉嘴!”
見眾人都不敢多言,他繼續向高宗道:“我的第一個要求,把李泰仁和楊誌召進宮,我要跟他們當麵對質,弄清楚一些事實。”
武後推開擋在麵前的護衛,用尖銳而陰冷的目光,看了眼袁一,道:“如果你心裏有什麽不滿,或是冤屈,大可以上奏稟明朝廷,為何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你可以圖痛快逞英雄,可考慮過身在三清庵的母親嗎?”
袁一低頭沉默了片刻,道:“我這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而活,可當我迴來,從三清庵捧出我母親的骨灰,我除了傷心,還有種釋然。因為,我終於可以為自己活一迴了,所以,我來到了這兒。”
武後聽到,唯一能要挾他罷手的人,已經死了,武後神情中出現幾分驚恐,可隻是一瞬間,她就將這種情緒,掩藏在她一貫的冷麵之下。
隻見她邁著沉穩的步子走下玉階,站在袁一麵前道:“你看清楚了,在這含元殿上的人,不僅僅是皇上大臣,更是國家的支柱,他們有什麽閃失,國家將會陷入動蕩之中,你難道忍心看到強敵入侵,賊寇四起,無辜的百姓全因為你的一己私欲,從太平盛世墮入亂世的深淵嗎?”
袁一不屑地笑了笑:“一個將死之人,是不會在乎遺臭萬年。大唐百姓是該安享太平,身為將士哪怕流血犧牲,也要守住這份太平!可我們為了百姓,為了大唐,為了皇上,拋頭顱灑熱血,可誰又會為我們的冤屈伸張正義?誰又會為我們,懲罰那兩個為了貪功,而殘害了一萬三千九百九十八條好漢的混蛋?誰又會關心我們,到底是叛國出逃,還是為國捐軀?”
聽到他這番鏗鏘有力的陳述,朝廷上頓時鴉雀無聲,見此,他繼續道:“答案是,沒有!”
說著他看了眼高宗和武後,義憤填膺道:“那一個姓李,一個姓楊的飯桶,沒有半點功勞,靠著栽贓陷害就能封王受賞!而那些,真正用血肉之軀換來勝利的人,奢望不過是個馬革裹屍的好名聲,可最後得來的卻是叛國出逃的陷害!”
說到激動處,他的聲音高亢起來:“我承若過他們,為國捐軀贏得勝利,他們就會成為英雄,我不能食言,來這兒就是為了給他們正名!”
聽到這兒,高宗點點頭,向身邊的護衛吩咐道:“你去傳朕的旨意,讓李泰仁和楊誌即刻入宮。”
護衛領命離去後,高宗看了眼袁一,歎了口氣道:“如果你的冤屈是真的,你大可上奏朝廷,朕絕對會秉公辦事,何必要用這種不理智的方式來伸張?”
袁一深深吸口氣:“我想請皇上捫心自問,我一個被朝廷定了罪的人,中規中矩地寫奏折給朝廷,皇上真能看到這份奏折嗎?樂觀點想,皇上看到了奏折,是召見我,還是讓人把我送進大牢?”
高宗沉默了良久,點點頭道:“說得沒錯,以你的情況的確很難見到朕。不過,禦史台負責監察官員和複審案件,你把奏折給他們,想必會把案子查個水落石出。”
“我這麽跟皇上說吧,我來長安的途中遇到了兩撥殺手,而且武功都不錯,至於誰想置我於死地,我不說,相信皇上也能猜到。如果我將案子呈報禦史台,恐怕某些人,會用一些非常手段阻撓,到時,這案子一拖就是幾年,最後,不了了之。”
他停頓了片刻,繼續道:“相比那些費時麻煩,基本難有效果的方法,我現在用的這招,隻要豁出命,什麽都能搞定,不是更好嗎?”
半個時辰後,傳旨的護衛迴到了含元殿,見他沒有把李泰仁和楊誌帶來,高宗陰著臉問道:“他們呢?”
護衛略顯驚慌道:“卑職去李王爺府中,剛好楊王爺也在,於是就讓他們一起進宮麵聖,他們見聖上召見得匆忙,就問卑職出了什麽事?卑職一時嘴多就把含元殿的事告訴了他們。後來,他們假裝說要上茅房,然後……”
見護衛吞吞吐吐,高宗拍案而起:“然後怎麽了,快說啊!”
護衛抹了把額頭的冷汗,道:“然後,他們就從後院逃走了。”
這時,高宗氣得直跺腳:“那兩個膿包,朕當初真是瞎了眼,怎麽就相信了他們!”
見此,殿上的眾人皆是一臉驚慌,唯有武後依舊一臉從容,隻見她轉頭看了眼罵罵咧咧的高宗。而後,對袁一道:“這麽一來,李泰仁和楊誌正好坐實了栽贓陷害的罪名,相信聖上很快就能將他們捉拿歸案!至於,那些被誣害的士兵,朝廷不但會還他們清白,還要讓他們的家人,受到一個為國捐軀勇士應有的照顧。”
袁一躬身道:“娘娘能夠明白事理,在下感激不盡。不過,我這麵聖的方式太過粗暴,萬一娘娘的承若隻是權宜之計,那我不是一個跟頭摔兩次?”
他說著看了眼高宗,繼續道:“算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既然楊誌和李泰仁坐實了罪名,就請皇上給他們定罪,昭告天下!”
見他提出這樣的要求,武後不由得怒從心起:“你別太得寸進尺,這兒……”
這時,高宗出言打斷道:“皇後,朕能體諒袁將軍的擔心,也敬重他能豁出命來為士兵討公道的氣節,就算他不說,朕也要把這個公道給他!”
說罷,吩咐左右將東西準備好,拿起禦筆一揮,寫好詔書蓋上玉璽,而後,把負責執行詔令的中書令叫來跟前,道:“你現在就迴中書省執行這道詔書。”
見捧著詔書的中書令離開含元殿,往中書省去後,袁一想著,一切都已塵埃落定,便解下身上的火藥,笑道:“既然,我的目的都達到了,那這些玩意兒就當祝賀大唐有位聖明的賢君吧!”
說著,他用手中的那柱香點燃火藥的引線,而後,在眾人的驚唿聲中,他將火藥從屋頂的窟窿眼拋出。當“呲呲”作響的火藥飛向陰沉的天空,一個個竹管發出爆裂般的巨響,瞬間,燦爛明亮的煙火點亮了灰暗的天空。
這時,一眾大臣透過窟窿眼見到如此情形,不由得興奮地叫了起來:“不是炸藥,是煙花!”
袁一仰起頭望著天空絢爛的煙火,臉上浮現出微微的笑意,其實,他很理智,也很清楚來這兒不是要玉石俱焚,所以,他才做了這些,看上去像炸藥的煙花。
一切如他所料,綁著那些煙花如瘋子般出現,能夠脅迫任何人,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目的,畢竟,再狠的人也怕不要命的人,跟何況這個人還是瘋子。
殿外的金吾衛見炸藥被扔出,紛紛湧了進來將袁一團團圍住,這時,隻見袁一舉起雙手,像是不打算反抗。
正當牽牛衛要把他帶走時,高宗開口道:“且慢!朕還有話要問他。”
聽到吩咐,金吾衛便將他放開,退到了一旁。
高宗見他毫無懼色,沉默了片刻,發問道:“如果說李泰仁和楊誌沒有半分功勞,那殺篤魯,攻破邏些城,迫使吐蕃可汗投降,全是你所為嗎?”
“沒錯。”
“你是怎麽做到的,朕想聽聽。”
袁一從大將軍的失策到最後被李泰仁與楊誌出賣,受到阿布紮的埋伏等事情全都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高宗聽到最後不由得熱淚盈眶,他沉默良久,抹了把淚道:“芸芸眾生,誰不愛生?你們為了國家,為了百姓,明知犧牲也從容麵對,朕打心眼裏佩服你們!朕也愧對你們,錯信了奸人,讓真正的英雄蒙冤受屈,朕會自省,也希望朝堂上的大臣自省,時刻謹記太宗皇帝‘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教誨。”
聽到高宗這番話,朝堂的大臣急忙跪地,齊聲道:“微臣,定當謹記聖上教誨!”
待眾人平身後,見金吾衛上前要將袁一押走,神兵候出列向高宗求情道:“微臣知道,袁一今日所犯之罪,條條都是可殺可剮的大罪,可請聖上看在他曾固盟突厥,殺篤魯,破邏些城,擒拿可汗,迫使吐蕃簽訂合約的功勞上,饒他一命!”
高宗撫須沉默了片刻,道:“朕也明白,袁一來此並無歹心,隻是方法用得不太恰當。即使,侯爺不說,朕也在考慮饒過他。”
說著,看了武後,詢問道:“皇後,覺得應該如何處理?”
此刻,武後心中很明白,一個君主不能容忍任何人挑戰皇權,即便,這個人有天大的功勞,也決不能碰觸這條底線,今日袁一不但挑戰了皇權,還很徹底。
所以,高宗心裏,此刻是想讓袁一活,還是讓袁一死,她再清楚不過。
她明白的事情,神兵候自然也是知道的,可他還能替袁一求情,那麽,她索性愚蠢一迴,算是還神兵候一個人情。
這樣想著,武後躬身道:“臣妾以為,理上袁一罪無可恕,可情上,他的遭遇可悲可泣,他的氣節可敬可佩,他的功勞可讚可揚,所以,以臣妾的感情用事來看,可以寬恕!”
高宗點了點頭,又沉默了片刻,向大臣們問道:“眾愛卿,怎麽看呢?”
這時,眾大臣紛紛跪地道:“微臣,懇請聖上酌情赦免袁一。”
見此,高宗長長吐了口氣,聲音低沉道:“既然是民心所向,朕不但免除袁一今日之罪,還要對他論功行賞。以他的諸多功勞,朕賜他官升三級,黃金萬兩,長安燕雀街宅邸一所。”
見此,高宗用顫抖的聲音,嗬斥牽牛將軍:“退,趕緊給退出去!”
牽牛將軍無奈,隻好帶著屬下往殿外退,這時,一些狡猾的大臣趁機跟著牽牛衛也往外退,見狀,袁一對他們大喝一聲:“站住!幾位大人,不在這兒忠君愛國,是要逃到哪兒去?”
聽到這話,那幾名大臣隻好乖乖地留了下來。
袁一吩咐金吾衛把殿門關上後,看了看高宗與武後道:“我的要求,希望你們在這一個時辰內完成,不然,一個都別想活。”
擋在高宗麵前的薛紹,向他喊道:“你幹的可是欺君罔上的事,瘋了嗎?”
他一臉冷峻道:“閉嘴!”見一旁的神兵候也開口勸阻,他毫不客氣道:“你也閉嘴!”
見眾人都不敢多言,他繼續向高宗道:“我的第一個要求,把李泰仁和楊誌召進宮,我要跟他們當麵對質,弄清楚一些事實。”
武後推開擋在麵前的護衛,用尖銳而陰冷的目光,看了眼袁一,道:“如果你心裏有什麽不滿,或是冤屈,大可以上奏稟明朝廷,為何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你可以圖痛快逞英雄,可考慮過身在三清庵的母親嗎?”
袁一低頭沉默了片刻,道:“我這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而活,可當我迴來,從三清庵捧出我母親的骨灰,我除了傷心,還有種釋然。因為,我終於可以為自己活一迴了,所以,我來到了這兒。”
武後聽到,唯一能要挾他罷手的人,已經死了,武後神情中出現幾分驚恐,可隻是一瞬間,她就將這種情緒,掩藏在她一貫的冷麵之下。
隻見她邁著沉穩的步子走下玉階,站在袁一麵前道:“你看清楚了,在這含元殿上的人,不僅僅是皇上大臣,更是國家的支柱,他們有什麽閃失,國家將會陷入動蕩之中,你難道忍心看到強敵入侵,賊寇四起,無辜的百姓全因為你的一己私欲,從太平盛世墮入亂世的深淵嗎?”
袁一不屑地笑了笑:“一個將死之人,是不會在乎遺臭萬年。大唐百姓是該安享太平,身為將士哪怕流血犧牲,也要守住這份太平!可我們為了百姓,為了大唐,為了皇上,拋頭顱灑熱血,可誰又會為我們的冤屈伸張正義?誰又會為我們,懲罰那兩個為了貪功,而殘害了一萬三千九百九十八條好漢的混蛋?誰又會關心我們,到底是叛國出逃,還是為國捐軀?”
聽到他這番鏗鏘有力的陳述,朝廷上頓時鴉雀無聲,見此,他繼續道:“答案是,沒有!”
說著他看了眼高宗和武後,義憤填膺道:“那一個姓李,一個姓楊的飯桶,沒有半點功勞,靠著栽贓陷害就能封王受賞!而那些,真正用血肉之軀換來勝利的人,奢望不過是個馬革裹屍的好名聲,可最後得來的卻是叛國出逃的陷害!”
說到激動處,他的聲音高亢起來:“我承若過他們,為國捐軀贏得勝利,他們就會成為英雄,我不能食言,來這兒就是為了給他們正名!”
聽到這兒,高宗點點頭,向身邊的護衛吩咐道:“你去傳朕的旨意,讓李泰仁和楊誌即刻入宮。”
護衛領命離去後,高宗看了眼袁一,歎了口氣道:“如果你的冤屈是真的,你大可上奏朝廷,朕絕對會秉公辦事,何必要用這種不理智的方式來伸張?”
袁一深深吸口氣:“我想請皇上捫心自問,我一個被朝廷定了罪的人,中規中矩地寫奏折給朝廷,皇上真能看到這份奏折嗎?樂觀點想,皇上看到了奏折,是召見我,還是讓人把我送進大牢?”
高宗沉默了良久,點點頭道:“說得沒錯,以你的情況的確很難見到朕。不過,禦史台負責監察官員和複審案件,你把奏折給他們,想必會把案子查個水落石出。”
“我這麽跟皇上說吧,我來長安的途中遇到了兩撥殺手,而且武功都不錯,至於誰想置我於死地,我不說,相信皇上也能猜到。如果我將案子呈報禦史台,恐怕某些人,會用一些非常手段阻撓,到時,這案子一拖就是幾年,最後,不了了之。”
他停頓了片刻,繼續道:“相比那些費時麻煩,基本難有效果的方法,我現在用的這招,隻要豁出命,什麽都能搞定,不是更好嗎?”
半個時辰後,傳旨的護衛迴到了含元殿,見他沒有把李泰仁和楊誌帶來,高宗陰著臉問道:“他們呢?”
護衛略顯驚慌道:“卑職去李王爺府中,剛好楊王爺也在,於是就讓他們一起進宮麵聖,他們見聖上召見得匆忙,就問卑職出了什麽事?卑職一時嘴多就把含元殿的事告訴了他們。後來,他們假裝說要上茅房,然後……”
見護衛吞吞吐吐,高宗拍案而起:“然後怎麽了,快說啊!”
護衛抹了把額頭的冷汗,道:“然後,他們就從後院逃走了。”
這時,高宗氣得直跺腳:“那兩個膿包,朕當初真是瞎了眼,怎麽就相信了他們!”
見此,殿上的眾人皆是一臉驚慌,唯有武後依舊一臉從容,隻見她轉頭看了眼罵罵咧咧的高宗。而後,對袁一道:“這麽一來,李泰仁和楊誌正好坐實了栽贓陷害的罪名,相信聖上很快就能將他們捉拿歸案!至於,那些被誣害的士兵,朝廷不但會還他們清白,還要讓他們的家人,受到一個為國捐軀勇士應有的照顧。”
袁一躬身道:“娘娘能夠明白事理,在下感激不盡。不過,我這麵聖的方式太過粗暴,萬一娘娘的承若隻是權宜之計,那我不是一個跟頭摔兩次?”
他說著看了眼高宗,繼續道:“算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既然楊誌和李泰仁坐實了罪名,就請皇上給他們定罪,昭告天下!”
見他提出這樣的要求,武後不由得怒從心起:“你別太得寸進尺,這兒……”
這時,高宗出言打斷道:“皇後,朕能體諒袁將軍的擔心,也敬重他能豁出命來為士兵討公道的氣節,就算他不說,朕也要把這個公道給他!”
說罷,吩咐左右將東西準備好,拿起禦筆一揮,寫好詔書蓋上玉璽,而後,把負責執行詔令的中書令叫來跟前,道:“你現在就迴中書省執行這道詔書。”
見捧著詔書的中書令離開含元殿,往中書省去後,袁一想著,一切都已塵埃落定,便解下身上的火藥,笑道:“既然,我的目的都達到了,那這些玩意兒就當祝賀大唐有位聖明的賢君吧!”
說著,他用手中的那柱香點燃火藥的引線,而後,在眾人的驚唿聲中,他將火藥從屋頂的窟窿眼拋出。當“呲呲”作響的火藥飛向陰沉的天空,一個個竹管發出爆裂般的巨響,瞬間,燦爛明亮的煙火點亮了灰暗的天空。
這時,一眾大臣透過窟窿眼見到如此情形,不由得興奮地叫了起來:“不是炸藥,是煙花!”
袁一仰起頭望著天空絢爛的煙火,臉上浮現出微微的笑意,其實,他很理智,也很清楚來這兒不是要玉石俱焚,所以,他才做了這些,看上去像炸藥的煙花。
一切如他所料,綁著那些煙花如瘋子般出現,能夠脅迫任何人,輕而易舉就能達到目的,畢竟,再狠的人也怕不要命的人,跟何況這個人還是瘋子。
殿外的金吾衛見炸藥被扔出,紛紛湧了進來將袁一團團圍住,這時,隻見袁一舉起雙手,像是不打算反抗。
正當牽牛衛要把他帶走時,高宗開口道:“且慢!朕還有話要問他。”
聽到吩咐,金吾衛便將他放開,退到了一旁。
高宗見他毫無懼色,沉默了片刻,發問道:“如果說李泰仁和楊誌沒有半分功勞,那殺篤魯,攻破邏些城,迫使吐蕃可汗投降,全是你所為嗎?”
“沒錯。”
“你是怎麽做到的,朕想聽聽。”
袁一從大將軍的失策到最後被李泰仁與楊誌出賣,受到阿布紮的埋伏等事情全都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高宗聽到最後不由得熱淚盈眶,他沉默良久,抹了把淚道:“芸芸眾生,誰不愛生?你們為了國家,為了百姓,明知犧牲也從容麵對,朕打心眼裏佩服你們!朕也愧對你們,錯信了奸人,讓真正的英雄蒙冤受屈,朕會自省,也希望朝堂上的大臣自省,時刻謹記太宗皇帝‘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教誨。”
聽到高宗這番話,朝堂的大臣急忙跪地,齊聲道:“微臣,定當謹記聖上教誨!”
待眾人平身後,見金吾衛上前要將袁一押走,神兵候出列向高宗求情道:“微臣知道,袁一今日所犯之罪,條條都是可殺可剮的大罪,可請聖上看在他曾固盟突厥,殺篤魯,破邏些城,擒拿可汗,迫使吐蕃簽訂合約的功勞上,饒他一命!”
高宗撫須沉默了片刻,道:“朕也明白,袁一來此並無歹心,隻是方法用得不太恰當。即使,侯爺不說,朕也在考慮饒過他。”
說著,看了武後,詢問道:“皇後,覺得應該如何處理?”
此刻,武後心中很明白,一個君主不能容忍任何人挑戰皇權,即便,這個人有天大的功勞,也決不能碰觸這條底線,今日袁一不但挑戰了皇權,還很徹底。
所以,高宗心裏,此刻是想讓袁一活,還是讓袁一死,她再清楚不過。
她明白的事情,神兵候自然也是知道的,可他還能替袁一求情,那麽,她索性愚蠢一迴,算是還神兵候一個人情。
這樣想著,武後躬身道:“臣妾以為,理上袁一罪無可恕,可情上,他的遭遇可悲可泣,他的氣節可敬可佩,他的功勞可讚可揚,所以,以臣妾的感情用事來看,可以寬恕!”
高宗點了點頭,又沉默了片刻,向大臣們問道:“眾愛卿,怎麽看呢?”
這時,眾大臣紛紛跪地道:“微臣,懇請聖上酌情赦免袁一。”
見此,高宗長長吐了口氣,聲音低沉道:“既然是民心所向,朕不但免除袁一今日之罪,還要對他論功行賞。以他的諸多功勞,朕賜他官升三級,黃金萬兩,長安燕雀街宅邸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