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攻打樊城
暗黑世界曆練的林平之 作者:梓楓紫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廣心中大喜,這種聲音他再熟悉不過,這是騎兵的轟鳴馬蹄聲。趙雲的前鋒部隊趕到了!
“來了!援軍來了!我們勝利了!”趙廣興奮地大聲吼叫,身體頓時充滿力量。
聽見他聲音的蜀軍也一個個士氣高漲,迸發出前所未有的興奮和熱情,叫喊著,歡唿著,揮動刀槍向魏軍殺去。
反觀魏軍這邊,一個個麵露恐慌,有的進攻,有的後撤,有的在原地猶豫不決,一下子亂成一團。他們也聽到了馬蹄的轟鳴聲。
現在馬蹄聲更響了,就連遠處的曹仁也聽見了。他長歎一口氣,事到如今什麽都來不及了。自己雖然還有三萬多兵力,但士氣全無,對方即使隻有一兩千騎兵,衝進來也是屠殺的局麵。為今之計,隻能迅速撤離,至少能夠帶走大部分軍隊。襄陽城隻能放棄了!
魏軍營中傳出一聲長長的牛角號聲,這是整隊後撤的軍令聲。曹仁治軍有方,即使後撤也井井有序,不給敵人可乘之機。
趙廣一屁股坐在地上,累死了!襄陽終於拿下了。時隔七年,蜀軍再一次拿下了襄陽城!
隨著馬蹄聲的轟鳴,兩千騎兵先頭部隊終於抵達襄陽城。趙廣極目遠眺,那個為首的白馬銀槍,威風凜凜,正是自己老爹常山趙子龍!
哈哈,原來老爹擔心自己安危,親自率軍前來!
趙廣心中湧起一股暖流,老爹趙雲平常對自己兇巴巴,實際上心中非常掛念。
趙雲率軍衝到襄陽城門口,一眼就看見了對自己傻笑的趙廣。他縱馬上前,看看精疲力竭的藤甲兵,看看堆積如山的魏軍屍體,忍不住對趙廣說了一句:“好孩子,辛苦你了!”
然後頭也不迴,帶著兩千騎兵尾隨魏軍而去。此時魏軍士氣全無,騎兵尾隨攻擊完全就是屠殺,越少的魏軍撤到樊城,樊城就越好打。趙雲和趙廣都明白這個道理。
趙廣沒有任何埋怨,趙雲來的時間是他們經過周密計算的。如果出發時間再早一點,就有可能被魏軍探子察覺,從而導致趙廣的偷襲被提前發現,徹底失敗。犧牲是不可避免的。
趙廣數了數,八百精銳藤甲兵到現在隻剩下三百多,其他人都已經陣亡。如果不是藤甲和連弩這兩樣大殺器,八百人在五萬敵軍輪番進攻麵前,根本堅持不了這麽長時間。
這場偷襲,僅僅犧牲四百多精銳,就奪取了襄陽這樣的固若金湯之城,可以說是一個奇跡了!接下來攻打樊城就沒這麽簡單了。
曹仁倉促之下,帶著襄陽三萬多兵馬緊急撤往樊城。雖然也留了斷後部隊,但此時人心惶惶,士氣全無。斷後部隊被趙雲率領的精銳鐵騎一衝而散,連半株香的時間都沒有拖延到。
曹仁的部隊行進到一半之時,就被趙雲的騎兵追上。趙雲隻有兩千騎兵,曹仁還有三萬人馬。按理說,曹仁穩穩占據上風。但戰場上的事情不能簡單這麽算。曹仁的士兵士氣全無,一心隻想逃到樊城裏。趙雲的騎兵性質正高,一心隻想殺敵立功。再者,戰場上騎兵來去如風,攻擊力遠不是步兵所能比擬,更何況這是趙雲培養多年的精銳騎兵。
曹仁指揮大營紮住陣腳,準備結營固守。這時,魏軍聽得一陣震耳欲聾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踏得大地都在輕輕地顫抖。
曹仁舉目望去,但見道路的盡頭出現了一隊人馬,鮮豔的旌旗在蒼穹下迎風飄揚,明亮的鎧甲閃爍著奪目的光澤,參差的刀劍直插天空,泛著冷冽的寒光,貼地的馬蹄發出沉重的隆隆巨響,以不可阻擋之勢奔湧而來,揚起的塵土滾滾湧動,猶如海潮般襲來,令人望而生畏,毛骨俱悚。
曹仁見此情景,心中大懼,如此精銳鐵騎,恐怕難以抵擋。
趙雲當年也是公孫瓚威震天下白馬義從的將領,對於騎兵的掌握,天下沒幾個人能與之相比。這兩千鐵騎在他手裏,運轉如意,變幻一心,如臂使指。
趙雲不用騎兵直衝大營中心,而是像用小刀削蘋果那樣,不斷削減攻擊曹仁陣營最外層的部隊。每一次騎兵鐵騎轟隆隆踏過,曹仁部隊這個大白菜都被剝掉一層。
外圍部隊開始恐慌起來,不等趙雲鐵騎到了,就已經亂了。有的拚命往內營去擠,有的拋下同袍直接向樊城方向狂奔。
曹仁長歎一聲,知道外圍部隊已經不可控製了,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止損,率領內營部隊趁機趕快行進,盡快趕往樊城。外圍部隊,就作為棄子,送給趙雲的鐵騎,割肉喂狼,讓外圍部隊這塊大肥肉作為拖延時間的工具。
趙雲見曹仁行事果斷,上萬部隊說棄就棄,毫不猶豫,心中也是佩服。自己手中隻有兩千鐵騎,襄陽到樊城的路程又實在太短,曹仁的內營部隊是無論如何都攔不住的。為今之計,隻能盡量把魏軍外圍部隊全部留下來。
這一夜惡戰,天亮以前終於一切都結束了。曹仁帶領直屬內營一萬八千人順利地撤到了樊城。趙雲前後攔截俘虜兩萬人,襄陽城裏原有五萬魏軍,其餘一萬二士兵,少部分戰死,大部分逃散了。
趙雲此次出征帶了三萬兵馬,俘虜兩萬,合計五萬兵馬。樊城本身有兩萬守軍,由汝南太守滿寵指揮。曹仁帶一萬八千進駐,兩軍合並三萬八千人,後來又陸續有潰兵抵達,總兵力漲到四萬。
第二天趙雲大部隊抵達後,就把樊城團團圍住,弄得水泄不通。一時間雙方旌旗飄展,刀槍如林,兩軍對峙。
經過一日相安無事,第二天,太陽初升,大霧尚未消散,士氣高昂的蜀軍出動了。中央步軍兩萬,兩翼騎兵各是五千,總共三萬紅色漢服大軍,便如秋色中的楓林,火紅火紅。
一陣嘹亮勁急的號角,魏軍城頭也占滿士兵,漫漫黑色如同遍野鬆林,看陣勢仿佛與蜀軍大體相同。這是兩支實力堪堪抗衡卻是風格類似的大軍,都來源於那個剛剛徹底倒下的大漢王朝。
驟然之間,蜀軍鼓聲號角大作,纛旗在風中獵獵招展。兩翼騎兵率先出動,中軍兵士則跨著整齊步伐,山嶽城牆班向前推進,每跨三步大喊“殺”,竟是從容不迫地隆隆進逼。
大軍逼近樊城百步距離,突然停止,全軍突然寂靜無聲。這一動一靜之間,轉換流暢,毫無滯殆,更是殺氣騰騰,唬得城頭魏軍心驚膽顫。就連城頭的曹仁也不禁長歎一口氣。
滿寵見此進言:“敵方精銳,士氣高昂,我軍隻可固守,不可貿然出擊。昨夜我已命小隊死士衝出重圍,向陛下求援。我們隻需堅持半個月,必然有援軍到來。趙雲兵少,還要提防東吳故伎重演。援軍一到,內外夾擊,那時候攻守之勢逆轉,我軍必勝!甚至還可以趁機奪取江陵。哈哈!”
滿寵這番話的確很管用,曹仁一聽,惶恐頓時消除了,對呀,樊城守軍四萬,你趙雲才有三萬荊州兵馬和兩萬俘虜。俘虜一時半會形不成戰力,實際上能用的也就是三萬荊州兵。三萬兵馬想打下四萬人固守的堅固樊城,那豈不是白日做夢?當年關羽借水淹七軍之勢,五萬兵馬圍攻幾千守軍的樊城,打了三個月都沒打下來,樊城的堅固可見一斑。趙雲又有何德何能,敢有此奢望?
曹仁當即將滿寵這段話讓軍令官通告全軍,魏軍士卒一聽,的確是這個道理呀。當即士氣就上來了,慘敗逃亡的影響也被壓住了,整個魏軍的神色和氣質都不一樣了。曹仁見軍心可用,撚須微笑,心中安定下來。
城下趙雲縱馬上前,高唿曹仁。曹仁在侍衛大盾的護衛下,來到城頭。兩人一上一下,就此交談。
趙雲高唿:“曹子孝,你我相識多年,不料再次在戰場重逢,令人唏噓不已。曹丕奸賊,悍然篡位,被天命所誅。子孝乃當世英雄,何故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現諸葛丞相出兵30萬,橫掃隴西,勢如破竹。曹魏傾覆,就在片刻之間。子孝何不棄暗投明,戴罪立功,也可在史書留得青名!”
曹仁不為所動,反駁道:“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無不碾壓西蜀。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趙雲長歎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吾隻恐乾坤霹靂,天地傾覆,子孝一意孤行,難免落個悲慘下場。既然如此,也別怪吾不念故人之情了!”說罷,撥馬迴營。。
曹仁微微一笑,此等恐嚇之言,有何用處?他哪裏知道,趙雲說的“乾坤霹靂,天地傾覆”一點兒虛言都沒有!
此時,趙雲陣營之中發出一聲長長的牛角號聲,接著戰鼓齊鳴,中央步兵隊伍有序向兩邊分開,一陣陣“轟隆隆”地聲音伴隨著煙塵從遠處緩緩行進過來。
“來了!援軍來了!我們勝利了!”趙廣興奮地大聲吼叫,身體頓時充滿力量。
聽見他聲音的蜀軍也一個個士氣高漲,迸發出前所未有的興奮和熱情,叫喊著,歡唿著,揮動刀槍向魏軍殺去。
反觀魏軍這邊,一個個麵露恐慌,有的進攻,有的後撤,有的在原地猶豫不決,一下子亂成一團。他們也聽到了馬蹄的轟鳴聲。
現在馬蹄聲更響了,就連遠處的曹仁也聽見了。他長歎一口氣,事到如今什麽都來不及了。自己雖然還有三萬多兵力,但士氣全無,對方即使隻有一兩千騎兵,衝進來也是屠殺的局麵。為今之計,隻能迅速撤離,至少能夠帶走大部分軍隊。襄陽城隻能放棄了!
魏軍營中傳出一聲長長的牛角號聲,這是整隊後撤的軍令聲。曹仁治軍有方,即使後撤也井井有序,不給敵人可乘之機。
趙廣一屁股坐在地上,累死了!襄陽終於拿下了。時隔七年,蜀軍再一次拿下了襄陽城!
隨著馬蹄聲的轟鳴,兩千騎兵先頭部隊終於抵達襄陽城。趙廣極目遠眺,那個為首的白馬銀槍,威風凜凜,正是自己老爹常山趙子龍!
哈哈,原來老爹擔心自己安危,親自率軍前來!
趙廣心中湧起一股暖流,老爹趙雲平常對自己兇巴巴,實際上心中非常掛念。
趙雲率軍衝到襄陽城門口,一眼就看見了對自己傻笑的趙廣。他縱馬上前,看看精疲力竭的藤甲兵,看看堆積如山的魏軍屍體,忍不住對趙廣說了一句:“好孩子,辛苦你了!”
然後頭也不迴,帶著兩千騎兵尾隨魏軍而去。此時魏軍士氣全無,騎兵尾隨攻擊完全就是屠殺,越少的魏軍撤到樊城,樊城就越好打。趙雲和趙廣都明白這個道理。
趙廣沒有任何埋怨,趙雲來的時間是他們經過周密計算的。如果出發時間再早一點,就有可能被魏軍探子察覺,從而導致趙廣的偷襲被提前發現,徹底失敗。犧牲是不可避免的。
趙廣數了數,八百精銳藤甲兵到現在隻剩下三百多,其他人都已經陣亡。如果不是藤甲和連弩這兩樣大殺器,八百人在五萬敵軍輪番進攻麵前,根本堅持不了這麽長時間。
這場偷襲,僅僅犧牲四百多精銳,就奪取了襄陽這樣的固若金湯之城,可以說是一個奇跡了!接下來攻打樊城就沒這麽簡單了。
曹仁倉促之下,帶著襄陽三萬多兵馬緊急撤往樊城。雖然也留了斷後部隊,但此時人心惶惶,士氣全無。斷後部隊被趙雲率領的精銳鐵騎一衝而散,連半株香的時間都沒有拖延到。
曹仁的部隊行進到一半之時,就被趙雲的騎兵追上。趙雲隻有兩千騎兵,曹仁還有三萬人馬。按理說,曹仁穩穩占據上風。但戰場上的事情不能簡單這麽算。曹仁的士兵士氣全無,一心隻想逃到樊城裏。趙雲的騎兵性質正高,一心隻想殺敵立功。再者,戰場上騎兵來去如風,攻擊力遠不是步兵所能比擬,更何況這是趙雲培養多年的精銳騎兵。
曹仁指揮大營紮住陣腳,準備結營固守。這時,魏軍聽得一陣震耳欲聾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踏得大地都在輕輕地顫抖。
曹仁舉目望去,但見道路的盡頭出現了一隊人馬,鮮豔的旌旗在蒼穹下迎風飄揚,明亮的鎧甲閃爍著奪目的光澤,參差的刀劍直插天空,泛著冷冽的寒光,貼地的馬蹄發出沉重的隆隆巨響,以不可阻擋之勢奔湧而來,揚起的塵土滾滾湧動,猶如海潮般襲來,令人望而生畏,毛骨俱悚。
曹仁見此情景,心中大懼,如此精銳鐵騎,恐怕難以抵擋。
趙雲當年也是公孫瓚威震天下白馬義從的將領,對於騎兵的掌握,天下沒幾個人能與之相比。這兩千鐵騎在他手裏,運轉如意,變幻一心,如臂使指。
趙雲不用騎兵直衝大營中心,而是像用小刀削蘋果那樣,不斷削減攻擊曹仁陣營最外層的部隊。每一次騎兵鐵騎轟隆隆踏過,曹仁部隊這個大白菜都被剝掉一層。
外圍部隊開始恐慌起來,不等趙雲鐵騎到了,就已經亂了。有的拚命往內營去擠,有的拋下同袍直接向樊城方向狂奔。
曹仁長歎一聲,知道外圍部隊已經不可控製了,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止損,率領內營部隊趁機趕快行進,盡快趕往樊城。外圍部隊,就作為棄子,送給趙雲的鐵騎,割肉喂狼,讓外圍部隊這塊大肥肉作為拖延時間的工具。
趙雲見曹仁行事果斷,上萬部隊說棄就棄,毫不猶豫,心中也是佩服。自己手中隻有兩千鐵騎,襄陽到樊城的路程又實在太短,曹仁的內營部隊是無論如何都攔不住的。為今之計,隻能盡量把魏軍外圍部隊全部留下來。
這一夜惡戰,天亮以前終於一切都結束了。曹仁帶領直屬內營一萬八千人順利地撤到了樊城。趙雲前後攔截俘虜兩萬人,襄陽城裏原有五萬魏軍,其餘一萬二士兵,少部分戰死,大部分逃散了。
趙雲此次出征帶了三萬兵馬,俘虜兩萬,合計五萬兵馬。樊城本身有兩萬守軍,由汝南太守滿寵指揮。曹仁帶一萬八千進駐,兩軍合並三萬八千人,後來又陸續有潰兵抵達,總兵力漲到四萬。
第二天趙雲大部隊抵達後,就把樊城團團圍住,弄得水泄不通。一時間雙方旌旗飄展,刀槍如林,兩軍對峙。
經過一日相安無事,第二天,太陽初升,大霧尚未消散,士氣高昂的蜀軍出動了。中央步軍兩萬,兩翼騎兵各是五千,總共三萬紅色漢服大軍,便如秋色中的楓林,火紅火紅。
一陣嘹亮勁急的號角,魏軍城頭也占滿士兵,漫漫黑色如同遍野鬆林,看陣勢仿佛與蜀軍大體相同。這是兩支實力堪堪抗衡卻是風格類似的大軍,都來源於那個剛剛徹底倒下的大漢王朝。
驟然之間,蜀軍鼓聲號角大作,纛旗在風中獵獵招展。兩翼騎兵率先出動,中軍兵士則跨著整齊步伐,山嶽城牆班向前推進,每跨三步大喊“殺”,竟是從容不迫地隆隆進逼。
大軍逼近樊城百步距離,突然停止,全軍突然寂靜無聲。這一動一靜之間,轉換流暢,毫無滯殆,更是殺氣騰騰,唬得城頭魏軍心驚膽顫。就連城頭的曹仁也不禁長歎一口氣。
滿寵見此進言:“敵方精銳,士氣高昂,我軍隻可固守,不可貿然出擊。昨夜我已命小隊死士衝出重圍,向陛下求援。我們隻需堅持半個月,必然有援軍到來。趙雲兵少,還要提防東吳故伎重演。援軍一到,內外夾擊,那時候攻守之勢逆轉,我軍必勝!甚至還可以趁機奪取江陵。哈哈!”
滿寵這番話的確很管用,曹仁一聽,惶恐頓時消除了,對呀,樊城守軍四萬,你趙雲才有三萬荊州兵馬和兩萬俘虜。俘虜一時半會形不成戰力,實際上能用的也就是三萬荊州兵。三萬兵馬想打下四萬人固守的堅固樊城,那豈不是白日做夢?當年關羽借水淹七軍之勢,五萬兵馬圍攻幾千守軍的樊城,打了三個月都沒打下來,樊城的堅固可見一斑。趙雲又有何德何能,敢有此奢望?
曹仁當即將滿寵這段話讓軍令官通告全軍,魏軍士卒一聽,的確是這個道理呀。當即士氣就上來了,慘敗逃亡的影響也被壓住了,整個魏軍的神色和氣質都不一樣了。曹仁見軍心可用,撚須微笑,心中安定下來。
城下趙雲縱馬上前,高唿曹仁。曹仁在侍衛大盾的護衛下,來到城頭。兩人一上一下,就此交談。
趙雲高唿:“曹子孝,你我相識多年,不料再次在戰場重逢,令人唏噓不已。曹丕奸賊,悍然篡位,被天命所誅。子孝乃當世英雄,何故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現諸葛丞相出兵30萬,橫掃隴西,勢如破竹。曹魏傾覆,就在片刻之間。子孝何不棄暗投明,戴罪立功,也可在史書留得青名!”
曹仁不為所動,反駁道:“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無不碾壓西蜀。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趙雲長歎道:“道不同不相為謀!吾隻恐乾坤霹靂,天地傾覆,子孝一意孤行,難免落個悲慘下場。既然如此,也別怪吾不念故人之情了!”說罷,撥馬迴營。。
曹仁微微一笑,此等恐嚇之言,有何用處?他哪裏知道,趙雲說的“乾坤霹靂,天地傾覆”一點兒虛言都沒有!
此時,趙雲陣營之中發出一聲長長的牛角號聲,接著戰鼓齊鳴,中央步兵隊伍有序向兩邊分開,一陣陣“轟隆隆”地聲音伴隨著煙塵從遠處緩緩行進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