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聽曲
楊震與蘇有方是舊識,接到皇上要求他入京的廷寄文書時,便快馬加鞭向京中趕來。路上便遇到了奉旨清查官員迴京的蘇有方。
蘇有方與他一樣,也是四十多歲,國字臉上一雙不大的眼睛,卻晶光閃亮,胡子梳得一絲不亂,他笑哈哈的拉了楊震的手道:“沒想到也讓楊震兄入朝為官,這是早晚的事,當年恩師就曾舉薦,兄台卻不肯,執意迴鄉教書。沒想到如今又迴來朝中,這是天意。”
楊震苦笑道:“當年非是我不肯,實在是地官場,地方之事不甚了了,如今二十幾年已過,我所曆之非,已非當年可比,所以皇上又來見召,便來京了。”
蘇有方點頭道:“如今的朝中已非當年可比,我這一次奉旨出京,也實在是見了太多不該看的,心中有一肚子的話要和皇上說。皇上年少方剛,初掌國政時,意氣風發,大量的招舉人才,可是他隻招不管,現在官場之亂,實在是讓我憂心啊!”
兩個人騎著馬,看著料峭春寒下的荒蕪的山野,餘寒猶曆,滿眼的黑灰色彩,看得人的心裏也是灰黑色,一點高興不起來。
“你這一次是去看吏政?”楊震問道。
“我是老刑名了,參酌政事多年,這次皇上派我的差去看吏治,我一邊看一邊心驚,雖記著皇上的諄諄教誨,求國久治,不以事廢人,不因人廢事,卻已是越看越心涼。隻想快些將陳情報知皇上,再不治,大漢早晚是亡國之運。”蘇有方麵露悲憤之色,眼中已見淚光。
楊震拉住了馬,沉默了一會,說道:“你可有證據,沒有實據。皇上不會信的。在皇上的眼中。大漢是承平天下,到處是能吏,哪裏會有行剝百姓。實行虐政之人呢?”他冷哼了一聲,又道:“皇上的跟前已經沒有多少講實話,說實話的好官了。多半是阿諛奉承之徒,你若沒有實據。就等於送死!”
他字字鏗鏘有聲,聽得蘇有方打了一個寒戰。他們都是歐陽派的偉承信奉之人。都信奉公之舉,所以對所見不公之事,都會義憤填膺。他自當官以來,杜絕私謁。絕不收受賄賂,卻在這一次,見了個夠。心中不免不平之極。
“有,有實據!”他望著楊震。十分肯定的說。
“好,有就好,這樣,便是萬歲爺問下來,天塌下來,也不怕了。”
他看了看天色,“走,我們快些趕到京裏!”
到了京裏,他才去太學裏報了備,又被引見著見了京中的一些權貴,大官,一天折騰下來,已是筋疲力盡,躺在床上,一會就睡著了。早上起來,又去當差,就聽說了蘇有方一進京,當晚就被殺死在家中之事。心裏便知道,這是謀殺,眼看著幾位首輔,隻是著急,並沒有辦理,便挺身而出,要求見皇上,可這一拖又是兩天,才在張奮的帶領下去見了劉肇。
劉肇的發憤並不無道理,蘇有方是忠臣他不是不知,他派蘇有方去做什麽他也沒有忘記,如今好好的一個人,迴了京便被害死了,定是拿到了誰的實證,才會殺人滅口。這麽明目張膽的事,他當皇帝的,要不生氣也是不可能的。
他盯著楊震道:“你說蘇有方拿了實據,可知實據是什麽?他查的是什麽人?”
楊震搖頭道:“當時,急著趕路迴京,路上並未多談!”
“蘇有方這人是真正忠君之臣,他這人勁氣內斂,厚重有力,君子愛人以德,有古大臣的標格,我心裏實在是很佩服,很感動的。”他看了一眼張奮和黃丞道:“你們現在去看看新交上來的奏議裏有沒有蘇有方的奏議。朕要親自看看,他到底查到了什麽!”
“喏!”兩個人答應著,小跑著出了德陽殿,奔三司而去。
楊震道:“皇上,臣知道自己職責微末,卻想得一聖旨,查到蘇有方的死因,查到殺害忠臣的兇手,以正國本。”
劉肇從書案後走了出來,走到楊震麵前,按著他的肩膀道:“江山代有人才出,朕捫心自問,從當政以來到現在,勵精圖治,沒想到這樣治國,仍是有宵小之輩要朕有始無終。朕是沒有那個肚量吃下他們這些妖孽的人嗎?他們不給自己留退步,不想著大丈夫立世之年,正該胸懷不羈之才,立功名於世,而是有樣學樣,做這大漢朝的奸佞之臣。實在可恨,實在是可恨!”
他鬆開了楊震,注視著他的眼睛,“你想當欽差是嗎?”
楊震已被他的一番話說得熱血沸騰,他沒有想到,皇上竟是如此果斷剛猛之人。有皇上的支持,他楊震揮出去的劍,也有力得多,於是挺直了腰身,大聲道:“皇上,為臣隻想為陛下清君側,清吏治,還天下一個清明。”
“好,朕就喜歡你這樣的人。師傅曾誇獎你是一把利劍,朕相信,你是,傳旨,封楊震為廷尉氏左監,賜上方劍,即日起清查蘇有方一案,有阻攔辦案者,你有生殺之權。朕傳令廷尉司協助你,你現在便去找韓棱,朕這就給你旨意。”
說罷,傳黃門令過來寫旨意,又覺心中不平,又讓車青傳旨令三司到德陽殿議事,他在寒鬆堂裏轉來轉去,越想心裏越有氣,正在這裏,蔡倫進來報道:“皇上,貴人娘娘才派人來問,皇上要是政事處理完了,就到西宮用飯。”
劉肇才想起,剛才答應綏兒要到西宮用飯,便吩咐蔡倫道:“一會三位大人來了,也叫到西宮用飯吧,朕光想著蘇有方一案,卻忘了已是午時!”說著便向西宮走去。
暖閣的窗下鋪著一張櫻桃木雕花案幾,鋪著一色青金鑲邊明黃色萬福緞坐褥,幾上放著著菜肴和茶點,綏兒隻簡單綰了個高髻,簪了小朵的攢珠櫻桃絹花壓鬢,並幾支小巧的流蘇銀簪,身上一件月白的長壽紋絲襖,被暖閣的炭火一烘,倒襯得麵容微紅。
劉肇進來時,綏兒正在小心的給皇上布菜,見他進來,也不請安,隻揚了揚嘴角,一偏頭笑道:“臣妾正想皇上是不是不餓了,不吃綏兒做的飯了呢!”
劉肇一笑,坐到她身邊親了她的臉頰一下道:“朕倒是真忘了吃午飯的事,要不是蔡常侍提醒著,朕氣得飯也不想吃了。”
綏兒將頭靠在他的懷裏,小手扶在他的胸上,不規矩的亂動著:“皇上,看到綏兒還生氣嗎?綏兒幫你消消氣!”
劉肇被她逗得心浮氣燥,拉了她的小手親了下道:“綏兒在挑逗號朕嗎?”
綏兒臉上更紅,故意掙脫了他的懷裏道:“才不是,人家是幫皇上平複一下心情,皇上笑我!”
劉肇見她可愛,點了她的小鼻子道:“你啊!”
他看了看桌上,幾樣小菜做得極是精致,“綏兒,朕讓三公一會到西宮來用膳,你這幾樣菜不夠吃啊!”
“皇上不早說!”綏兒紅了臉,忙起身道:“臣妾去更親,這樣見臣子實在有些失禮,玉姐姐!”
趙玉答應了一聲走了進來,綏兒吩咐道:“叫孫總管馬上令廚下多做些菜肴,在西宮正殿擺宴,你再叫蘇蘭兒和秋菊,到後殿給本宮梳妝。”
她吩咐完了,又看了看劉肇,淺淺一笑道:“皇上,臣妾去去就來,你要是悶得慌,臣妾叫正音和欣兒來給陛下唱曲!”
劉肇覺得有趣問道:“正音和欣兒會唱曲?”
綏兒笑道:“是臣妾剛剛教的,詞曲都是臣妾新編,還不知道合不合皇上意呢!”
“好,那就叫她們過來,朕要聽聽看,綏兒編的詞曲如何!”
綏兒微微點頭,又低聲對著門口的子顏吩咐了幾句,子顏捂著嘴一笑,小跑著出去了。
劉肇吃了幾口小菜,覺得味道合宜,十分可口,正要問,卻見兩名宮裝的少女走了進來,一個人抱著一個琵琶,另外一個低頭而入,便笑道:“貴人娘娘要你們來唱曲吧,就來唱唱聽,朕今天心情不好,看你們能不能讓朕高興!”
“喏!”兩人答應著,隻見那彈琵琶的,將玉指一送,頓時叮咚聲響,卻是極為動聽,聲音急急送出,果是劉肇未聽過的曲子,琴聲像潮水般地奔騰而出。神妙的旋律迴響在殿閣之中。歡快得像在姹紫嫣紅百花盛開的春天裏,低垂的柳枝輕掠溪麵,又如幽泉自山澗中流出,匯成一泓碧玉般的深潭,水潭裏蕩起一層層細碎的漣漪,水中搖曳著一輪金黃色的明月。
突然一聲清脆的歌聲響起,好似山穀中黃鸝的鳴叫,婉轉動聽,讓人沉醉其中。
劉肇細聽那歌詞,卻是:
忘卻了寂寞幽閨映蒼苔,忘卻繁華如霧雨落塵埃。忘卻煙雲盛夏春江水,忘卻了紅塵裏絕色卿家。君不見春情燦若煙花,君不見萬千滋味褪色的年華,隻為一草一木一塵一沙,滿眼淚痕,問君可否與魂兒付奴家。
他聽得那詞兒含著幾絲怨懟,竟聽得癡了,久久未曾迴過神來。忽聽樂聲止歇,見綏兒自後堂迤邐而出,如仙子出塵,更是愣在當場,不知身在何處了。(未完待續)
楊震與蘇有方是舊識,接到皇上要求他入京的廷寄文書時,便快馬加鞭向京中趕來。路上便遇到了奉旨清查官員迴京的蘇有方。
蘇有方與他一樣,也是四十多歲,國字臉上一雙不大的眼睛,卻晶光閃亮,胡子梳得一絲不亂,他笑哈哈的拉了楊震的手道:“沒想到也讓楊震兄入朝為官,這是早晚的事,當年恩師就曾舉薦,兄台卻不肯,執意迴鄉教書。沒想到如今又迴來朝中,這是天意。”
楊震苦笑道:“當年非是我不肯,實在是地官場,地方之事不甚了了,如今二十幾年已過,我所曆之非,已非當年可比,所以皇上又來見召,便來京了。”
蘇有方點頭道:“如今的朝中已非當年可比,我這一次奉旨出京,也實在是見了太多不該看的,心中有一肚子的話要和皇上說。皇上年少方剛,初掌國政時,意氣風發,大量的招舉人才,可是他隻招不管,現在官場之亂,實在是讓我憂心啊!”
兩個人騎著馬,看著料峭春寒下的荒蕪的山野,餘寒猶曆,滿眼的黑灰色彩,看得人的心裏也是灰黑色,一點高興不起來。
“你這一次是去看吏政?”楊震問道。
“我是老刑名了,參酌政事多年,這次皇上派我的差去看吏治,我一邊看一邊心驚,雖記著皇上的諄諄教誨,求國久治,不以事廢人,不因人廢事,卻已是越看越心涼。隻想快些將陳情報知皇上,再不治,大漢早晚是亡國之運。”蘇有方麵露悲憤之色,眼中已見淚光。
楊震拉住了馬,沉默了一會,說道:“你可有證據,沒有實據。皇上不會信的。在皇上的眼中。大漢是承平天下,到處是能吏,哪裏會有行剝百姓。實行虐政之人呢?”他冷哼了一聲,又道:“皇上的跟前已經沒有多少講實話,說實話的好官了。多半是阿諛奉承之徒,你若沒有實據。就等於送死!”
他字字鏗鏘有聲,聽得蘇有方打了一個寒戰。他們都是歐陽派的偉承信奉之人。都信奉公之舉,所以對所見不公之事,都會義憤填膺。他自當官以來,杜絕私謁。絕不收受賄賂,卻在這一次,見了個夠。心中不免不平之極。
“有,有實據!”他望著楊震。十分肯定的說。
“好,有就好,這樣,便是萬歲爺問下來,天塌下來,也不怕了。”
他看了看天色,“走,我們快些趕到京裏!”
到了京裏,他才去太學裏報了備,又被引見著見了京中的一些權貴,大官,一天折騰下來,已是筋疲力盡,躺在床上,一會就睡著了。早上起來,又去當差,就聽說了蘇有方一進京,當晚就被殺死在家中之事。心裏便知道,這是謀殺,眼看著幾位首輔,隻是著急,並沒有辦理,便挺身而出,要求見皇上,可這一拖又是兩天,才在張奮的帶領下去見了劉肇。
劉肇的發憤並不無道理,蘇有方是忠臣他不是不知,他派蘇有方去做什麽他也沒有忘記,如今好好的一個人,迴了京便被害死了,定是拿到了誰的實證,才會殺人滅口。這麽明目張膽的事,他當皇帝的,要不生氣也是不可能的。
他盯著楊震道:“你說蘇有方拿了實據,可知實據是什麽?他查的是什麽人?”
楊震搖頭道:“當時,急著趕路迴京,路上並未多談!”
“蘇有方這人是真正忠君之臣,他這人勁氣內斂,厚重有力,君子愛人以德,有古大臣的標格,我心裏實在是很佩服,很感動的。”他看了一眼張奮和黃丞道:“你們現在去看看新交上來的奏議裏有沒有蘇有方的奏議。朕要親自看看,他到底查到了什麽!”
“喏!”兩個人答應著,小跑著出了德陽殿,奔三司而去。
楊震道:“皇上,臣知道自己職責微末,卻想得一聖旨,查到蘇有方的死因,查到殺害忠臣的兇手,以正國本。”
劉肇從書案後走了出來,走到楊震麵前,按著他的肩膀道:“江山代有人才出,朕捫心自問,從當政以來到現在,勵精圖治,沒想到這樣治國,仍是有宵小之輩要朕有始無終。朕是沒有那個肚量吃下他們這些妖孽的人嗎?他們不給自己留退步,不想著大丈夫立世之年,正該胸懷不羈之才,立功名於世,而是有樣學樣,做這大漢朝的奸佞之臣。實在可恨,實在是可恨!”
他鬆開了楊震,注視著他的眼睛,“你想當欽差是嗎?”
楊震已被他的一番話說得熱血沸騰,他沒有想到,皇上竟是如此果斷剛猛之人。有皇上的支持,他楊震揮出去的劍,也有力得多,於是挺直了腰身,大聲道:“皇上,為臣隻想為陛下清君側,清吏治,還天下一個清明。”
“好,朕就喜歡你這樣的人。師傅曾誇獎你是一把利劍,朕相信,你是,傳旨,封楊震為廷尉氏左監,賜上方劍,即日起清查蘇有方一案,有阻攔辦案者,你有生殺之權。朕傳令廷尉司協助你,你現在便去找韓棱,朕這就給你旨意。”
說罷,傳黃門令過來寫旨意,又覺心中不平,又讓車青傳旨令三司到德陽殿議事,他在寒鬆堂裏轉來轉去,越想心裏越有氣,正在這裏,蔡倫進來報道:“皇上,貴人娘娘才派人來問,皇上要是政事處理完了,就到西宮用飯。”
劉肇才想起,剛才答應綏兒要到西宮用飯,便吩咐蔡倫道:“一會三位大人來了,也叫到西宮用飯吧,朕光想著蘇有方一案,卻忘了已是午時!”說著便向西宮走去。
暖閣的窗下鋪著一張櫻桃木雕花案幾,鋪著一色青金鑲邊明黃色萬福緞坐褥,幾上放著著菜肴和茶點,綏兒隻簡單綰了個高髻,簪了小朵的攢珠櫻桃絹花壓鬢,並幾支小巧的流蘇銀簪,身上一件月白的長壽紋絲襖,被暖閣的炭火一烘,倒襯得麵容微紅。
劉肇進來時,綏兒正在小心的給皇上布菜,見他進來,也不請安,隻揚了揚嘴角,一偏頭笑道:“臣妾正想皇上是不是不餓了,不吃綏兒做的飯了呢!”
劉肇一笑,坐到她身邊親了她的臉頰一下道:“朕倒是真忘了吃午飯的事,要不是蔡常侍提醒著,朕氣得飯也不想吃了。”
綏兒將頭靠在他的懷裏,小手扶在他的胸上,不規矩的亂動著:“皇上,看到綏兒還生氣嗎?綏兒幫你消消氣!”
劉肇被她逗得心浮氣燥,拉了她的小手親了下道:“綏兒在挑逗號朕嗎?”
綏兒臉上更紅,故意掙脫了他的懷裏道:“才不是,人家是幫皇上平複一下心情,皇上笑我!”
劉肇見她可愛,點了她的小鼻子道:“你啊!”
他看了看桌上,幾樣小菜做得極是精致,“綏兒,朕讓三公一會到西宮來用膳,你這幾樣菜不夠吃啊!”
“皇上不早說!”綏兒紅了臉,忙起身道:“臣妾去更親,這樣見臣子實在有些失禮,玉姐姐!”
趙玉答應了一聲走了進來,綏兒吩咐道:“叫孫總管馬上令廚下多做些菜肴,在西宮正殿擺宴,你再叫蘇蘭兒和秋菊,到後殿給本宮梳妝。”
她吩咐完了,又看了看劉肇,淺淺一笑道:“皇上,臣妾去去就來,你要是悶得慌,臣妾叫正音和欣兒來給陛下唱曲!”
劉肇覺得有趣問道:“正音和欣兒會唱曲?”
綏兒笑道:“是臣妾剛剛教的,詞曲都是臣妾新編,還不知道合不合皇上意呢!”
“好,那就叫她們過來,朕要聽聽看,綏兒編的詞曲如何!”
綏兒微微點頭,又低聲對著門口的子顏吩咐了幾句,子顏捂著嘴一笑,小跑著出去了。
劉肇吃了幾口小菜,覺得味道合宜,十分可口,正要問,卻見兩名宮裝的少女走了進來,一個人抱著一個琵琶,另外一個低頭而入,便笑道:“貴人娘娘要你們來唱曲吧,就來唱唱聽,朕今天心情不好,看你們能不能讓朕高興!”
“喏!”兩人答應著,隻見那彈琵琶的,將玉指一送,頓時叮咚聲響,卻是極為動聽,聲音急急送出,果是劉肇未聽過的曲子,琴聲像潮水般地奔騰而出。神妙的旋律迴響在殿閣之中。歡快得像在姹紫嫣紅百花盛開的春天裏,低垂的柳枝輕掠溪麵,又如幽泉自山澗中流出,匯成一泓碧玉般的深潭,水潭裏蕩起一層層細碎的漣漪,水中搖曳著一輪金黃色的明月。
突然一聲清脆的歌聲響起,好似山穀中黃鸝的鳴叫,婉轉動聽,讓人沉醉其中。
劉肇細聽那歌詞,卻是:
忘卻了寂寞幽閨映蒼苔,忘卻繁華如霧雨落塵埃。忘卻煙雲盛夏春江水,忘卻了紅塵裏絕色卿家。君不見春情燦若煙花,君不見萬千滋味褪色的年華,隻為一草一木一塵一沙,滿眼淚痕,問君可否與魂兒付奴家。
他聽得那詞兒含著幾絲怨懟,竟聽得癡了,久久未曾迴過神來。忽聽樂聲止歇,見綏兒自後堂迤邐而出,如仙子出塵,更是愣在當場,不知身在何處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