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端午將近,宮裏開始忙碌開了。竇太後今年的興致格外的高,特意囑咐劉肇一定要有龍舟賽。
正月時派往邊境的隊伍不斷傳來喜迅,長年與漢朝作對的龜茲、姑墨、溫宿三國都投降了漢朝。為了穩定局勢,劉肇命班超為西域都護,徐幹為長史,駐紮在龜茲它乾城,徐幹屯兵疏勒。一時間朝堂之上歡天喜地,從未有過的歡樂氣象。劉肇也便順了皇太後的意思,命蔡倫和鄭眾準備龍舟賽。
蔡倫和鄭眾商量在滄池舉辦,滄池是皇宮中的主要水脈,自西向東,橫穿整個皇宮。滄池周迴十頃,碧波蕩漾,並起“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池西北有一座高達五十丈的神明台、井幹樓,是皇帝祭祀神仙的所在,正好可以用來觀看龍舟賽。
船隻宮中可以使用的有十九艘,再造已來不及,便將所有船隻整修完好。問題是誰來劃龍舟的問題。
鄭眾說:“我看這宮中的太監可以分作兩隊,宮女們可以分作兩隊,禦林軍可以分作兩隊,這樣兩隊一比,還有得看,賽起來也公正。
蔡倫笑道:“這主意倒是不錯。不過軍營中的人多,隻出兩隊太少,我看不如讓五大營各出兩隊,五營同時比賽,那時場麵更是驚人。”
鄭眾拍手叫好,不過眼珠一轉又有一個點子,“我看大臣們光看比賽,沒有意思。也下場比試如何?四十歲以上的可以不參加,四十歲以下,倒是可以來湊湊熱鬧。他們久在朝堂,過個節,也樂一樂!”
蔡倫大笑道:“你這個點子有點餿,不過真是妙著,到時候一定有趣。不過這得要皇上下旨,我們兩個就做不得主了。”
鄭眾道:“好,這是自然。不過,賽過龍舟,我還有一個主意。既然是樂一樂,不如再來個拔河比賽如何?老少都可以參加,定是有趣的緊。”
兩個人將計議的結果申報了劉肇,劉肇畢竟也是愛玩的年紀。不過調動五營中的將士。他還是斟酌了下,隻在每營中選出四十人參加,而且入宮要接受檢查。而讓大臣們參加比賽,劉肇覺得十分有趣,便下旨,朝中四十歲以下京中大小官員都可參加。旨意一下,京城轟動,竟是喜氣洋洋。都等待著端午的來臨。
而此刻最辛苦的要數鄭眾和蔡倫了,兩人幹脆分了工。一個負責宴會的各樣物品,座位的分配,還有物品的準備。另一個負責安排進宮人員的各項事誼,調動人手,指示牌的位置,護欄的擺放,帶隊的人選,總之忙了一個昏天黑地。
竇太後在宮裏還是比較清閑的,由天到了初夏,身體漸漸好轉,精神也好了些,便常叫妃嬪們來請安。看著一群如花的女孩竟然都被冷落,不免心中也十分感歎。便把劉肇叫到了嘉德殿,問道:“皇帝最近隻去看陰貴人,是不是太勤了些。宮中女孩那麽多,不能隻取一枝獨秀啊!”
劉肇最不愛提起的便是內宮之事,便答道:“母後,你也知道,兒臣由於李美人之事,對宮中的妃嬪十分失望。實在不想再徒惹事端,再有什麽不好的事情發生,宮裏還是平靜點好。”
竇太後對這個迴答早就了然於胸,淡淡地笑道:“你身為皇帝,能不能讓後宮安定,就如同治國是一個道理。你的臣子們互相猜疑,互相指責,互相陷害,你是怎麽處理的,這後宮便怎麽處理。如果一個皇帝連後宮的幾個妃子都頭疼,如何治國呢?”
“母後說的是,兒臣也明白這個理兒,可是朝中的事,兒臣已經是應顧不暇,實在不想在宮裏又鬧得雞飛狗跳。臘月裏兒臣遇刺時,曾經有一個叫陸乘風的小兒,當時朕懷疑他與那刺殺朕的匪盜是一夥的,便將他關入獄中。誰知他受不得拷打,最後竟暴斃而死。最可氣的是他臨死之時,在牆上畫滿了符號,記號,說是詛咒兒臣子嗣不旺,女多男少,要麽死要麽殘,登了皇位也活不了幾天。兒臣雖不信這個,卻十分生氣,也害怕宮中再有人懷孕!”
竇太後聽了哈哈大笑:“皇兒,這種事你也信?別說我宮中的女人有多少,便是死殘之說也是不可能的,哪一個出生的孩子不是手心裏捂大的,誰會有那個膽子讓皇子受損,你放心,這都是巫蠱之說,不可信的。不過皇兒,母後還是勸你,你雖信任陰貴人,可是她專寵至今卻仍未懷孕,那個在冷宮的宋貴人又永無出頭之日,哀家還是勸你,多多寵幸宮人,不要讓漢家斷了後。”
“母後兒臣記下了,端午之日便讓所有妃嬪同母後一起看龍舟賽,一同飲宴!”
竇太後點點頭,心緒突然間變得茫然和酸澀,若是麵前的孩子是自己親生的,那麽現在定是會為了他的宮內事盡心盡力扶持,哪裏會象現在一樣,期盼著會有什麽事情發生。也怪自己命苦,竟沒有所出,希望這個秘密永遠成為一個秘密吧!
端午節轉瞬即至,一大早,天還未亮,整個宮裏便開始忙碌起來。劉肇夜裏睡得極好,精神煥發,陰璃已裝扮完畢,正站在他的麵前,臉上掛著淺淺的笑,珠串因她的動作,落在鬢邊,仿佛帶著無限的風情。因靠得近,他還能隱約聞到她的體香,幽幽的,帶著清淡的桂花香味。陰璃正在服侍他穿衣,一雙小手在他的身上摸來摸去,劉肇笑著抓住,放在唇邊輕吻,陰璃紅了臉,用力抽迴。
“皇上就會欺負人家,聽話,穿好衣服啊!今日京城的百官都來看太後和陛下,這穿戴上可不能馬虎,臣妾早幾天就為陛下準備好了。”
“嗬嗬,知道了,愛妃,今天你是後宮之主位,跟在朕的身邊。”
一句話,讓陰璃愣了一下,她自入宮後,一直是皇上的專寵,卻沒有想到自己現在已是後宮之主了。可能是由於有太後在,所以總覺著抬不起頭來。如今想想確實是的,宮裏現在未設皇後,以貴人為尊,而貴人隻有自己一人,所以雖不是皇後,也與皇後無異了。
心裏竟美滋滋起來,向著劉肇淺淺一笑,“臣妾知道了!”但說完這話,後背卻挺直了起來,那埋藏了許久不肯冒頭的傲氣,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等劉肇戴好了冕冠服,戴好了玉製的冕冠,係好了組綬。陰璃便也來到銅鏡前對蓮兒說:“蓮兒,戴我那枝鳳凰七寶金華勝吧,布搖也換成那兩件石榴廠鍍金的。”果然重新換過後,顯得富貴大方,風華絕代。
劉肇見了笑道:“怎麽也在給朕長臉吧,嗬嗬,不錯,朕的愛妃極美,甚合朕意。”
“臣妾就那幾件首飾,已拿了最好的出來,皇上要是疼臣妾,以後多讓匠作大人給臣妾打一些好的。”陰璃趁機撒嬌。
“好好好,朕的愛妃必須是最美的,你要做什麽樣式的,就讓崔景去找他們做,就說朕答應的。”劉肇寵膩的摸到摸她如雪的肌膚。
“皇上說話要算話,璃兒可記住了。”
“那是自然,朕一言九鼎,怎麽會賴了你一個小妮子的賬。”
兩個人說說笑笑,用過了早膳,就見蔡倫來稟報,“皇上,太後已經起駕,問皇上什麽時候去呢!”
劉肇拉了陰璃起來道:“備輦,朕和愛妃也起駕!”
宮門口,已集合了幾百名等待入宮的官員和五營的軍士,從皇城的十二座城門麵入,門口有檢查履曆和印綬的太監值班。再由數名指引太監沿途指引,又設了路牌和標誌,倒也秩序井然,全然不亂。形成了十二條長長的隊伍,都向滄池集合。
當然後妃和太後皇帝的寢宮是設了柵欄的,又設了穿甲的武士,不許通過。
劉肇的幾位兄弟和劉氏皇族,已特別放行,早早便坐到了井幹樓裏,內侍們已擺好了果盤,幹果,幾個人互相見禮,笑逐顏開,也不就坐,都站在樓前的欄杆處,向下觀看。
滄池內的十九艘龍舟已準備好,在池中並排擺開。渡口處擺了紅綢,做為比賽的起點和終點。湖中的水宛如明鏡一般,清晰的映出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紅紅的花,碧綠的樹。層層鱗浪隨風而起,無數的浪花,在追逐,在嬉戲。陽光在湖麵上好似撒滿了碎金,金光燦然,波光粼粼。時而有小船劃過,打破了湖麵的平靜,就如舞台上的幕布遠遠的揭開,等待著激動人的時刻的來臨。遠處的幾座小島互相唿應,像蓋了一層霧,若隱若現,仿佛萬裏江山濃縮在了這一個小小的滄池之內,壯觀非常。
劉慶來得最早,劉伉未出正月便早早去逝了,還未滿十七歲。因此來的,隻有幾個弟弟。濟北王劉壽,河間王劉開,城陽王劉淑,廣宗王劉萬歲。由於劉慶最大,便召唿了他們,隻是幾個弟弟,對這場比賽,興致勃勃,竟是都聚到欄杆前觀看,隻得笑笑,由得他們。
見官員們還在陸續進來,也樂得消閑的一刻,望著湖中的迷人風景,愣愣地想著心事。(未完待續。。)
端午將近,宮裏開始忙碌開了。竇太後今年的興致格外的高,特意囑咐劉肇一定要有龍舟賽。
正月時派往邊境的隊伍不斷傳來喜迅,長年與漢朝作對的龜茲、姑墨、溫宿三國都投降了漢朝。為了穩定局勢,劉肇命班超為西域都護,徐幹為長史,駐紮在龜茲它乾城,徐幹屯兵疏勒。一時間朝堂之上歡天喜地,從未有過的歡樂氣象。劉肇也便順了皇太後的意思,命蔡倫和鄭眾準備龍舟賽。
蔡倫和鄭眾商量在滄池舉辦,滄池是皇宮中的主要水脈,自西向東,橫穿整個皇宮。滄池周迴十頃,碧波蕩漾,並起“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池西北有一座高達五十丈的神明台、井幹樓,是皇帝祭祀神仙的所在,正好可以用來觀看龍舟賽。
船隻宮中可以使用的有十九艘,再造已來不及,便將所有船隻整修完好。問題是誰來劃龍舟的問題。
鄭眾說:“我看這宮中的太監可以分作兩隊,宮女們可以分作兩隊,禦林軍可以分作兩隊,這樣兩隊一比,還有得看,賽起來也公正。
蔡倫笑道:“這主意倒是不錯。不過軍營中的人多,隻出兩隊太少,我看不如讓五大營各出兩隊,五營同時比賽,那時場麵更是驚人。”
鄭眾拍手叫好,不過眼珠一轉又有一個點子,“我看大臣們光看比賽,沒有意思。也下場比試如何?四十歲以上的可以不參加,四十歲以下,倒是可以來湊湊熱鬧。他們久在朝堂,過個節,也樂一樂!”
蔡倫大笑道:“你這個點子有點餿,不過真是妙著,到時候一定有趣。不過這得要皇上下旨,我們兩個就做不得主了。”
鄭眾道:“好,這是自然。不過,賽過龍舟,我還有一個主意。既然是樂一樂,不如再來個拔河比賽如何?老少都可以參加,定是有趣的緊。”
兩個人將計議的結果申報了劉肇,劉肇畢竟也是愛玩的年紀。不過調動五營中的將士。他還是斟酌了下,隻在每營中選出四十人參加,而且入宮要接受檢查。而讓大臣們參加比賽,劉肇覺得十分有趣,便下旨,朝中四十歲以下京中大小官員都可參加。旨意一下,京城轟動,竟是喜氣洋洋。都等待著端午的來臨。
而此刻最辛苦的要數鄭眾和蔡倫了,兩人幹脆分了工。一個負責宴會的各樣物品,座位的分配,還有物品的準備。另一個負責安排進宮人員的各項事誼,調動人手,指示牌的位置,護欄的擺放,帶隊的人選,總之忙了一個昏天黑地。
竇太後在宮裏還是比較清閑的,由天到了初夏,身體漸漸好轉,精神也好了些,便常叫妃嬪們來請安。看著一群如花的女孩竟然都被冷落,不免心中也十分感歎。便把劉肇叫到了嘉德殿,問道:“皇帝最近隻去看陰貴人,是不是太勤了些。宮中女孩那麽多,不能隻取一枝獨秀啊!”
劉肇最不愛提起的便是內宮之事,便答道:“母後,你也知道,兒臣由於李美人之事,對宮中的妃嬪十分失望。實在不想再徒惹事端,再有什麽不好的事情發生,宮裏還是平靜點好。”
竇太後對這個迴答早就了然於胸,淡淡地笑道:“你身為皇帝,能不能讓後宮安定,就如同治國是一個道理。你的臣子們互相猜疑,互相指責,互相陷害,你是怎麽處理的,這後宮便怎麽處理。如果一個皇帝連後宮的幾個妃子都頭疼,如何治國呢?”
“母後說的是,兒臣也明白這個理兒,可是朝中的事,兒臣已經是應顧不暇,實在不想在宮裏又鬧得雞飛狗跳。臘月裏兒臣遇刺時,曾經有一個叫陸乘風的小兒,當時朕懷疑他與那刺殺朕的匪盜是一夥的,便將他關入獄中。誰知他受不得拷打,最後竟暴斃而死。最可氣的是他臨死之時,在牆上畫滿了符號,記號,說是詛咒兒臣子嗣不旺,女多男少,要麽死要麽殘,登了皇位也活不了幾天。兒臣雖不信這個,卻十分生氣,也害怕宮中再有人懷孕!”
竇太後聽了哈哈大笑:“皇兒,這種事你也信?別說我宮中的女人有多少,便是死殘之說也是不可能的,哪一個出生的孩子不是手心裏捂大的,誰會有那個膽子讓皇子受損,你放心,這都是巫蠱之說,不可信的。不過皇兒,母後還是勸你,你雖信任陰貴人,可是她專寵至今卻仍未懷孕,那個在冷宮的宋貴人又永無出頭之日,哀家還是勸你,多多寵幸宮人,不要讓漢家斷了後。”
“母後兒臣記下了,端午之日便讓所有妃嬪同母後一起看龍舟賽,一同飲宴!”
竇太後點點頭,心緒突然間變得茫然和酸澀,若是麵前的孩子是自己親生的,那麽現在定是會為了他的宮內事盡心盡力扶持,哪裏會象現在一樣,期盼著會有什麽事情發生。也怪自己命苦,竟沒有所出,希望這個秘密永遠成為一個秘密吧!
端午節轉瞬即至,一大早,天還未亮,整個宮裏便開始忙碌起來。劉肇夜裏睡得極好,精神煥發,陰璃已裝扮完畢,正站在他的麵前,臉上掛著淺淺的笑,珠串因她的動作,落在鬢邊,仿佛帶著無限的風情。因靠得近,他還能隱約聞到她的體香,幽幽的,帶著清淡的桂花香味。陰璃正在服侍他穿衣,一雙小手在他的身上摸來摸去,劉肇笑著抓住,放在唇邊輕吻,陰璃紅了臉,用力抽迴。
“皇上就會欺負人家,聽話,穿好衣服啊!今日京城的百官都來看太後和陛下,這穿戴上可不能馬虎,臣妾早幾天就為陛下準備好了。”
“嗬嗬,知道了,愛妃,今天你是後宮之主位,跟在朕的身邊。”
一句話,讓陰璃愣了一下,她自入宮後,一直是皇上的專寵,卻沒有想到自己現在已是後宮之主了。可能是由於有太後在,所以總覺著抬不起頭來。如今想想確實是的,宮裏現在未設皇後,以貴人為尊,而貴人隻有自己一人,所以雖不是皇後,也與皇後無異了。
心裏竟美滋滋起來,向著劉肇淺淺一笑,“臣妾知道了!”但說完這話,後背卻挺直了起來,那埋藏了許久不肯冒頭的傲氣,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等劉肇戴好了冕冠服,戴好了玉製的冕冠,係好了組綬。陰璃便也來到銅鏡前對蓮兒說:“蓮兒,戴我那枝鳳凰七寶金華勝吧,布搖也換成那兩件石榴廠鍍金的。”果然重新換過後,顯得富貴大方,風華絕代。
劉肇見了笑道:“怎麽也在給朕長臉吧,嗬嗬,不錯,朕的愛妃極美,甚合朕意。”
“臣妾就那幾件首飾,已拿了最好的出來,皇上要是疼臣妾,以後多讓匠作大人給臣妾打一些好的。”陰璃趁機撒嬌。
“好好好,朕的愛妃必須是最美的,你要做什麽樣式的,就讓崔景去找他們做,就說朕答應的。”劉肇寵膩的摸到摸她如雪的肌膚。
“皇上說話要算話,璃兒可記住了。”
“那是自然,朕一言九鼎,怎麽會賴了你一個小妮子的賬。”
兩個人說說笑笑,用過了早膳,就見蔡倫來稟報,“皇上,太後已經起駕,問皇上什麽時候去呢!”
劉肇拉了陰璃起來道:“備輦,朕和愛妃也起駕!”
宮門口,已集合了幾百名等待入宮的官員和五營的軍士,從皇城的十二座城門麵入,門口有檢查履曆和印綬的太監值班。再由數名指引太監沿途指引,又設了路牌和標誌,倒也秩序井然,全然不亂。形成了十二條長長的隊伍,都向滄池集合。
當然後妃和太後皇帝的寢宮是設了柵欄的,又設了穿甲的武士,不許通過。
劉肇的幾位兄弟和劉氏皇族,已特別放行,早早便坐到了井幹樓裏,內侍們已擺好了果盤,幹果,幾個人互相見禮,笑逐顏開,也不就坐,都站在樓前的欄杆處,向下觀看。
滄池內的十九艘龍舟已準備好,在池中並排擺開。渡口處擺了紅綢,做為比賽的起點和終點。湖中的水宛如明鏡一般,清晰的映出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紅紅的花,碧綠的樹。層層鱗浪隨風而起,無數的浪花,在追逐,在嬉戲。陽光在湖麵上好似撒滿了碎金,金光燦然,波光粼粼。時而有小船劃過,打破了湖麵的平靜,就如舞台上的幕布遠遠的揭開,等待著激動人的時刻的來臨。遠處的幾座小島互相唿應,像蓋了一層霧,若隱若現,仿佛萬裏江山濃縮在了這一個小小的滄池之內,壯觀非常。
劉慶來得最早,劉伉未出正月便早早去逝了,還未滿十七歲。因此來的,隻有幾個弟弟。濟北王劉壽,河間王劉開,城陽王劉淑,廣宗王劉萬歲。由於劉慶最大,便召唿了他們,隻是幾個弟弟,對這場比賽,興致勃勃,竟是都聚到欄杆前觀看,隻得笑笑,由得他們。
見官員們還在陸續進來,也樂得消閑的一刻,望著湖中的迷人風景,愣愣地想著心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