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猶豫
永元二年,竇憲派副校尉閻礱率領騎兵二千餘人襲擊北匈奴在伊吾的守軍,重新占領該地。詔書宣布將竇憲封為冠軍候,將竇篤封為郾候,將竇景封為夏陽候,唯一獨竇憲不肯接受賜封。
秋委,七月乙犯卯,竇憲出京屯駐涼州。命侍中鄧疊代理征西將軍職務,充當副統帥。
漢朝接邊的動作讓搖擺不定的北匈奴單於有些膽寒,因為前次漢朝遣迴他送去做人質的弟弟,就表示沒有接受他的臣服。到了九月,單於再次派遣使者到邊塞表示臣服,並請求入京相見。
到了冬季,十月,竇憲決定派班固,梁諷前往迎接。
這樣,北匈奴已表現出了徹底的臣服之態,可是偏偏在這時,南匈奴這邊又犯事了。
南匈奴單於再度上表請求消滅北匈奴王庭,此書一上,竇憲又改變了主意。在竇憲派班固,梁諷前往迎接北匈奴單於之時,南匈奴單於派左穀蠡王師子等人率領左右兩部八千騎兵出雞鹿塞,由中郎將耿譚派遣的從事充當監軍,襲擊北匈奴單於。
大軍來到涿邪山之後,他們就留下輜重,分為兩部,各自帶領輕裝部隊分兩路襲擊。左部向北經過西海到達河雲北麵,左部從匈奴河的西麵繞過天山,向南渡過甘微河,兩軍十分順利,在河雲北麵會師。
為了出其不意達到效果,南匈奴軍隊在夜間包圍了北匈取單於。
北匈奴單於大驚失色,立刻率領一千多精兵作戰。
可是雙拳難敵四手,北匈奴軍隊很快就失敗了,單於也受傷落馬。他隻能恨恨地爬上馬,率領幾十名騎兵逃走,把婦女兒童和牛羊丟在戰場。
南匈奴單於獲得北單於的玉璽,抓住了板氏及其五個兒女,殺死八千人,俘虜了幾千人。
大漢朝又一次取得了勝利,竇憲又一次發揮了他的指揮和軍事才能。
李郃背著手,看著窗外再次飄起的初雪,沸沸揚揚,帶著一絲的寒意,他也不關門,任風吹起衣袖,清秀的臉上帶著一種沉思的神色。
甘英帶著兩名家人進入房中,將一個暖爐放在正中,並把房門關好。為李郃披起了一件寒衣。
李郃看了看甘英,他自跟了劉慶,人也顯得精神了很多,藏青色的緇麻衣,襯的告緣如雪一般白,更加襯得他英俊無比。隻是進出得體,卻沒有顯得矯枉過中,待人依然十分親切,對於這個老師,更是尊敬一如從前。
李郃來到京中已經快一年了,這一年中,和帝隻來過三次,第一次隻是來看了一圈就匆匆而去,甚至都沒來得及打個招唿。第二次隻是和劉慶密談,走時和他見了一麵,極盡客氣,顯得有些虛假,與他心目中那個聰慧,且極有誌氣的君主形象大相徑庭。
第三次,和帝將他叫到主屋之中,親自為他倒了酒,並恭恭敬敬的施以師禮,前後判若兩人。
一年中,沒有人問計於他,隻是吃穿用度,都用最好的。每月一千兩銀子的花銷,可是他卻分文未取,都封於房內。但是李郃卻沒顯出一絲一毫的著急樣子,他知道,和帝也在等待時機,而這個時機,才是真正需要他的時候。
但是這個時機等的有點長,長的讓人心中如火焰燒灼一般難過。甘英見他一直不語,輕聲問道:“恩師,快到用餐時間了,您是在房中還是去和王爺一起用餐呢?”
李郃揮了一下手,“不必去了,王爺自有王爺的氣派,我這個布衣之人,是吃不到一起去的。”
甘英不敢答言,喏喏應了一聲,躬身慢慢退了出去,又剩下李郃獨自呆在房中。
他清秀的麵龐帶上了一縷愁緒,這一年來發生的事情太多,他在心中已整理了不知多少遍,皇帝卻沒有問過一計,對待竇氏一族卻比以往更加放縱。
今晚的天氣陰沉,沒辦子觀星,李郃拿了一卷書冊,置於案頭,細細的觀讀,若是憂心下去,不如不管,待時而定的好。
門卻在此時,悄無聲息的打開了,卷起了一些雪花飄渺而入,夾雜於其間的涼風卻讓李郃心中一爽。他貪婪的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覺得壓抑的心也變得清明了起來。
一個俏麗的身影出現在門口,她穿著淡綠色的曲裾深衣,寬袖緊身的繞襟深衣,幾經轉折,繞至身後,然後用深藍色的綢帶係束。越發顯得她身姿如柳,大有飛燕臨風的嬌怯不勝。她梳著極流行的雙環蛇髻,隻用了兩枝瑪瑙石鑲嵌的銀簪,顯得清純可人。
她的麵容極美麗,約十四五歲的年紀,淡淡地畫了娥眉,一雙秋水盈盈的眸子裏混合著一縷不安,羞澀與嬌怯的眼波,讓人心動不已。她的鼻子小巧,淡紅色的唇瓣如一朵晚霞時的彤雲,即使在冬日的黃昏,仍讓人覺得見到了池塘中的一片清荷,浮夢一般,美好的讓人心疼。
李郃輕輕地動了一下嘴唇,雪花飛舞中,這樣一個美女突然的出現,讓他實在難解,卻又沉迷其中,不忍破壞。
女孩輕入房中,手裏拿著一個大大的食盒,顯得略略吃力,眉頭輕皺,更有一種莫名之美。
她將食盒中的菜肴一一放置於案上,又拿了一壺酒出來,之後輕啟朱唇,聲音悅耳動聽,“先生,晚餐已備齊,先生請用。”
李郃第一次見到這個女孩,以往都是甘英來服侍他,因此覺得饒有興味。
“你是誰?”李郃呷了一口酒,臉上慢慢泛起紅暈,瞳仁在燈燭下閃著晶瑩的光。
“奴婢左大娥,是從宮中才入府的女婢。”女孩微低了頭,含羞說道。
“左大娥?那麽還有一個左小娥了?”李郃吃了一口菜,漫不經心的說道。
左大娥微愣了下,眸中閃過一絲訝異,“先生,奴婢確有一個妹妹,也確叫左小娥。”
這樣一說,李郃反而愣了,啞然失笑道:“這確是巧了!”轉過頭看了她一眼,燈光下,美人如玉,笑道:“那麽,是陛下賜給清河王的吧!”
左大娥一張粉臉漲得如鴿血紅的寶石,羞得低垂了螓首:“先生,此事確是因我的小妹而起。”
“哦?”左右也是無事,李郃也樂得和她說話,便不溫不火的問道:“是怎麽個緣故?”
左大娥道:“小女子和妹妹本是言官左聖之女,父親因上奏彈劾竇家而被誅殺,兄長不知流落何處。我們姐妹二人被送入宮中,當了宮女。妹妹左小娥極有姿色,又通曉史書,喜歡辭賦,不知怎麽竟被陛下知道了,就特意趕去看小娥。”
說到這裏,她停了停,見李郃聽得仔細,便接著說:“陛下見了妹妹便驚為天人,便詢問她的名字和身世。妹妹拒實以告,陛下感歎說:“你們二人的遭遇如此悲慘,是朕之過也。”
陛下見我們沒有了父親,就想起清河王也沒有了母親,後來先帝又去世了,覺得我們和王爺同病相憐,便把我們姐妹二人送進了清河王府。”
左大娥講到這裏,幽幽的歎了口氣道,眼睛望著燭火似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郃聽到此處,已經知道了皇帝的意思,便細細看這女孩的眉目,雖然清瘦,卻帶著一種貴不可言的麵相,便點了點頭,說道:“你們姐妹二人,好好服侍清河王爺,後福無窮!”
說完便專心吃飯,再不和左大娥說話。左大娥見他不語,便偷偷地去看他,覺得燈光下的李郃帶著一種憂鬱的氣質,另人心動不已。
卻也不敢說話,待他吃完了,便收拾了東西,輕施了一禮,後退著走出了門去。
李郃的臉像冰一樣的冷峻,幹澀的笑了一下,他明白,劉慶將左大娥派來實有服侍他之意。隻是此女的氣度不是他一介布衣可以承受得了的。隨手又拿起書冊,心裏卻亂了起來,隻得負了雙手,邁步出門,在院中閑走,卻見劉慶和甘英向他這裏走來。
劉慶見他負手站於雪中,忙跑了幾步,輕嗔道:“先生,怎麽也不穿件衣服,這麽冷的天,當心中了風寒。”
李郃笑道:“不妨,我的身子骨,還不至於的。怎麽,王爺此時來到小人處,是不是有事情啊?”
甘英道:“先生猜得不錯,我們確得到了一點消息,來找先生商量。”
李郃一指院中的一座亭子,“王爺若是有興致,不妨我們去庭中飲酒,觀雪,詳談。”
劉慶哈哈一笑,“先生有如此雅興,劉慶必然相從。甘英去準備吧!”
甘英走後,二人走入亭中,劉慶撣掉了身上的雪,又要幫李郃去撣,李郃卻擺了擺手,“無需,王爺,有什麽消息?”
劉慶道:“剛才陛下從宮中傳來消息,竇憲又大獲全勝,陛下想問先生,是讓竇憲班師迴朝,還是繼續北伐,將北匈奴徹底趕出漠北。”
李郃負著手望著滿天的雪花飛舞,良久無語,直到甘英提著食盒而來,才指著甘英道:“你覺得如何?”
甘英一愣,旋即明白過來,見恩師問自己的看法,熱氣直衝頭頂,激動得話語都有些哆嗦了。“徒兒覺得,應該班師迴朝,上一次北伐,竇憲獲勝,已讓眾朝臣生不如死,再讓他立下戰功,那麽大漢朝的天下不都成了他竇家的了!”
劉慶也道:“是啊,陛下也難做決定,所以讓我來問問先生。”
李郃苦笑著搖了搖頭:“不可啊!”
劉慶失驚道:“為何不可,先生的意思,是要竇憲繼續追擊匈奴大軍?如此竇家更加權勢熏天,朝中還有誰能敵得過他?”
李郃噓了一口寒氣,看著園中稀稀落落的梅花,低聲道:“此時,大軍正在盛時,正好一舉將北匈奴擊敗,永除後患,怎可半途而退啊。若此時退軍,形同於再次縱虎歸山,若有戰事,還要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啊!即便是咬著牙關,也要讓竇憲繼續進攻,決不能停止。”
甘英已將酒菜擺下,劉慶跌坐在石椅之上,臉色陰晴不定,喝了一口甘英遞過來的酒,緩了口氣道:“先生,竇景一族在朝中現在無法無天,我真擔心,到時候陛下不是——”說罷長歎了一口氣。
李郃聲音如從地底深處發出來的,“來吧,都來吧,讓他們這些小醜再在曆史的舞台上折騰吧,物極必反,等待時機吧,真正收拾他們的時候,不是此時,而是北伐徹底的勝利之後。”
他看了看低頭不語,神色憂鬱的劉慶,“竇憲就像一個孩子,他再厲害,也隻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大漢朝就如同他的父母,父母可以嬌慣他,但是他淘氣得太厲害了,總有辦法可以收拾他的。”
永元二年,竇憲派副校尉閻礱率領騎兵二千餘人襲擊北匈奴在伊吾的守軍,重新占領該地。詔書宣布將竇憲封為冠軍候,將竇篤封為郾候,將竇景封為夏陽候,唯一獨竇憲不肯接受賜封。
秋委,七月乙犯卯,竇憲出京屯駐涼州。命侍中鄧疊代理征西將軍職務,充當副統帥。
漢朝接邊的動作讓搖擺不定的北匈奴單於有些膽寒,因為前次漢朝遣迴他送去做人質的弟弟,就表示沒有接受他的臣服。到了九月,單於再次派遣使者到邊塞表示臣服,並請求入京相見。
到了冬季,十月,竇憲決定派班固,梁諷前往迎接。
這樣,北匈奴已表現出了徹底的臣服之態,可是偏偏在這時,南匈奴這邊又犯事了。
南匈奴單於再度上表請求消滅北匈奴王庭,此書一上,竇憲又改變了主意。在竇憲派班固,梁諷前往迎接北匈奴單於之時,南匈奴單於派左穀蠡王師子等人率領左右兩部八千騎兵出雞鹿塞,由中郎將耿譚派遣的從事充當監軍,襲擊北匈奴單於。
大軍來到涿邪山之後,他們就留下輜重,分為兩部,各自帶領輕裝部隊分兩路襲擊。左部向北經過西海到達河雲北麵,左部從匈奴河的西麵繞過天山,向南渡過甘微河,兩軍十分順利,在河雲北麵會師。
為了出其不意達到效果,南匈奴軍隊在夜間包圍了北匈取單於。
北匈奴單於大驚失色,立刻率領一千多精兵作戰。
可是雙拳難敵四手,北匈奴軍隊很快就失敗了,單於也受傷落馬。他隻能恨恨地爬上馬,率領幾十名騎兵逃走,把婦女兒童和牛羊丟在戰場。
南匈奴單於獲得北單於的玉璽,抓住了板氏及其五個兒女,殺死八千人,俘虜了幾千人。
大漢朝又一次取得了勝利,竇憲又一次發揮了他的指揮和軍事才能。
李郃背著手,看著窗外再次飄起的初雪,沸沸揚揚,帶著一絲的寒意,他也不關門,任風吹起衣袖,清秀的臉上帶著一種沉思的神色。
甘英帶著兩名家人進入房中,將一個暖爐放在正中,並把房門關好。為李郃披起了一件寒衣。
李郃看了看甘英,他自跟了劉慶,人也顯得精神了很多,藏青色的緇麻衣,襯的告緣如雪一般白,更加襯得他英俊無比。隻是進出得體,卻沒有顯得矯枉過中,待人依然十分親切,對於這個老師,更是尊敬一如從前。
李郃來到京中已經快一年了,這一年中,和帝隻來過三次,第一次隻是來看了一圈就匆匆而去,甚至都沒來得及打個招唿。第二次隻是和劉慶密談,走時和他見了一麵,極盡客氣,顯得有些虛假,與他心目中那個聰慧,且極有誌氣的君主形象大相徑庭。
第三次,和帝將他叫到主屋之中,親自為他倒了酒,並恭恭敬敬的施以師禮,前後判若兩人。
一年中,沒有人問計於他,隻是吃穿用度,都用最好的。每月一千兩銀子的花銷,可是他卻分文未取,都封於房內。但是李郃卻沒顯出一絲一毫的著急樣子,他知道,和帝也在等待時機,而這個時機,才是真正需要他的時候。
但是這個時機等的有點長,長的讓人心中如火焰燒灼一般難過。甘英見他一直不語,輕聲問道:“恩師,快到用餐時間了,您是在房中還是去和王爺一起用餐呢?”
李郃揮了一下手,“不必去了,王爺自有王爺的氣派,我這個布衣之人,是吃不到一起去的。”
甘英不敢答言,喏喏應了一聲,躬身慢慢退了出去,又剩下李郃獨自呆在房中。
他清秀的麵龐帶上了一縷愁緒,這一年來發生的事情太多,他在心中已整理了不知多少遍,皇帝卻沒有問過一計,對待竇氏一族卻比以往更加放縱。
今晚的天氣陰沉,沒辦子觀星,李郃拿了一卷書冊,置於案頭,細細的觀讀,若是憂心下去,不如不管,待時而定的好。
門卻在此時,悄無聲息的打開了,卷起了一些雪花飄渺而入,夾雜於其間的涼風卻讓李郃心中一爽。他貪婪的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覺得壓抑的心也變得清明了起來。
一個俏麗的身影出現在門口,她穿著淡綠色的曲裾深衣,寬袖緊身的繞襟深衣,幾經轉折,繞至身後,然後用深藍色的綢帶係束。越發顯得她身姿如柳,大有飛燕臨風的嬌怯不勝。她梳著極流行的雙環蛇髻,隻用了兩枝瑪瑙石鑲嵌的銀簪,顯得清純可人。
她的麵容極美麗,約十四五歲的年紀,淡淡地畫了娥眉,一雙秋水盈盈的眸子裏混合著一縷不安,羞澀與嬌怯的眼波,讓人心動不已。她的鼻子小巧,淡紅色的唇瓣如一朵晚霞時的彤雲,即使在冬日的黃昏,仍讓人覺得見到了池塘中的一片清荷,浮夢一般,美好的讓人心疼。
李郃輕輕地動了一下嘴唇,雪花飛舞中,這樣一個美女突然的出現,讓他實在難解,卻又沉迷其中,不忍破壞。
女孩輕入房中,手裏拿著一個大大的食盒,顯得略略吃力,眉頭輕皺,更有一種莫名之美。
她將食盒中的菜肴一一放置於案上,又拿了一壺酒出來,之後輕啟朱唇,聲音悅耳動聽,“先生,晚餐已備齊,先生請用。”
李郃第一次見到這個女孩,以往都是甘英來服侍他,因此覺得饒有興味。
“你是誰?”李郃呷了一口酒,臉上慢慢泛起紅暈,瞳仁在燈燭下閃著晶瑩的光。
“奴婢左大娥,是從宮中才入府的女婢。”女孩微低了頭,含羞說道。
“左大娥?那麽還有一個左小娥了?”李郃吃了一口菜,漫不經心的說道。
左大娥微愣了下,眸中閃過一絲訝異,“先生,奴婢確有一個妹妹,也確叫左小娥。”
這樣一說,李郃反而愣了,啞然失笑道:“這確是巧了!”轉過頭看了她一眼,燈光下,美人如玉,笑道:“那麽,是陛下賜給清河王的吧!”
左大娥一張粉臉漲得如鴿血紅的寶石,羞得低垂了螓首:“先生,此事確是因我的小妹而起。”
“哦?”左右也是無事,李郃也樂得和她說話,便不溫不火的問道:“是怎麽個緣故?”
左大娥道:“小女子和妹妹本是言官左聖之女,父親因上奏彈劾竇家而被誅殺,兄長不知流落何處。我們姐妹二人被送入宮中,當了宮女。妹妹左小娥極有姿色,又通曉史書,喜歡辭賦,不知怎麽竟被陛下知道了,就特意趕去看小娥。”
說到這裏,她停了停,見李郃聽得仔細,便接著說:“陛下見了妹妹便驚為天人,便詢問她的名字和身世。妹妹拒實以告,陛下感歎說:“你們二人的遭遇如此悲慘,是朕之過也。”
陛下見我們沒有了父親,就想起清河王也沒有了母親,後來先帝又去世了,覺得我們和王爺同病相憐,便把我們姐妹二人送進了清河王府。”
左大娥講到這裏,幽幽的歎了口氣道,眼睛望著燭火似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郃聽到此處,已經知道了皇帝的意思,便細細看這女孩的眉目,雖然清瘦,卻帶著一種貴不可言的麵相,便點了點頭,說道:“你們姐妹二人,好好服侍清河王爺,後福無窮!”
說完便專心吃飯,再不和左大娥說話。左大娥見他不語,便偷偷地去看他,覺得燈光下的李郃帶著一種憂鬱的氣質,另人心動不已。
卻也不敢說話,待他吃完了,便收拾了東西,輕施了一禮,後退著走出了門去。
李郃的臉像冰一樣的冷峻,幹澀的笑了一下,他明白,劉慶將左大娥派來實有服侍他之意。隻是此女的氣度不是他一介布衣可以承受得了的。隨手又拿起書冊,心裏卻亂了起來,隻得負了雙手,邁步出門,在院中閑走,卻見劉慶和甘英向他這裏走來。
劉慶見他負手站於雪中,忙跑了幾步,輕嗔道:“先生,怎麽也不穿件衣服,這麽冷的天,當心中了風寒。”
李郃笑道:“不妨,我的身子骨,還不至於的。怎麽,王爺此時來到小人處,是不是有事情啊?”
甘英道:“先生猜得不錯,我們確得到了一點消息,來找先生商量。”
李郃一指院中的一座亭子,“王爺若是有興致,不妨我們去庭中飲酒,觀雪,詳談。”
劉慶哈哈一笑,“先生有如此雅興,劉慶必然相從。甘英去準備吧!”
甘英走後,二人走入亭中,劉慶撣掉了身上的雪,又要幫李郃去撣,李郃卻擺了擺手,“無需,王爺,有什麽消息?”
劉慶道:“剛才陛下從宮中傳來消息,竇憲又大獲全勝,陛下想問先生,是讓竇憲班師迴朝,還是繼續北伐,將北匈奴徹底趕出漠北。”
李郃負著手望著滿天的雪花飛舞,良久無語,直到甘英提著食盒而來,才指著甘英道:“你覺得如何?”
甘英一愣,旋即明白過來,見恩師問自己的看法,熱氣直衝頭頂,激動得話語都有些哆嗦了。“徒兒覺得,應該班師迴朝,上一次北伐,竇憲獲勝,已讓眾朝臣生不如死,再讓他立下戰功,那麽大漢朝的天下不都成了他竇家的了!”
劉慶也道:“是啊,陛下也難做決定,所以讓我來問問先生。”
李郃苦笑著搖了搖頭:“不可啊!”
劉慶失驚道:“為何不可,先生的意思,是要竇憲繼續追擊匈奴大軍?如此竇家更加權勢熏天,朝中還有誰能敵得過他?”
李郃噓了一口寒氣,看著園中稀稀落落的梅花,低聲道:“此時,大軍正在盛時,正好一舉將北匈奴擊敗,永除後患,怎可半途而退啊。若此時退軍,形同於再次縱虎歸山,若有戰事,還要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啊!即便是咬著牙關,也要讓竇憲繼續進攻,決不能停止。”
甘英已將酒菜擺下,劉慶跌坐在石椅之上,臉色陰晴不定,喝了一口甘英遞過來的酒,緩了口氣道:“先生,竇景一族在朝中現在無法無天,我真擔心,到時候陛下不是——”說罷長歎了一口氣。
李郃聲音如從地底深處發出來的,“來吧,都來吧,讓他們這些小醜再在曆史的舞台上折騰吧,物極必反,等待時機吧,真正收拾他們的時候,不是此時,而是北伐徹底的勝利之後。”
他看了看低頭不語,神色憂鬱的劉慶,“竇憲就像一個孩子,他再厲害,也隻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大漢朝就如同他的父母,父母可以嬌慣他,但是他淘氣得太厲害了,總有辦法可以收拾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