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大將軍八麵威風(下)


    永元元年六月,竇憲和耿秉從京中出發,向朔方雞鹿集結。


    竇太後親自出宮送行。卯正時分,聽得黎陽營中三聲炮響,一隊隊兵士舉著矛戈順序出宮,沿驛道布防,越騎,步兵,緊隨其後。每十隊中便有一名武官,按劍催馬前行。車騎、戍卒,衛官各拿武器,張豎旗幟。執戟校兵整齊而行,大街上行人咳痰不聞,隻張大了眼睛,看著隊伍依次前行。自光武之後,便極少見到這麽大場麵。


    畫角齊鳴,五百名校尉佩刀甩步而出,再有八十麵龍旗由八十個壯碩的大漢整齊的擎著過去。一輛纛車,造得十分寬大,車上四角站在著四名護纛將軍,昂首目視前方,威風凜凜,車中纛旗旗杆有兩丈餘高,赤紅金絲鑲邊的纛旗足有丈二長短,黑底色紅字,上寫著:“車騎將軍竇”,在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再由一百二十名軍士舉著臥瓜、立瓜、大刀押後。


    竇憲身穿銀胄,由兩千多魚鱗甲片編綴而成,頭戴武弁大冠,頭盔上插有紅纓,銀胄上的金銀菱形片閃閃發光。他趾高氣揚,雙目放光,叉著雙手來到竇太後和劉肇的麵前。


    劉肇早已按慣例祭祀過了上天,坐紅鬃白馬拉的車,在車門外的大路上親自射殺了一隻麋鹿,又著竇憲將麋鹿送到太廟祭祀。又將束帛賜給竇憲,並觀看了竇憲主持的兵法大陣。


    說是大陣,竇憲本人並不如何知兵法,隻是隨便的擺幾個陣列讓皇帝和太後看看,完成出征前的禮節罷了。


    此時儀式即將完成,劉肇離了禦座,讓符節郎代表自己將“節”、“鉞”授予竇憲。竇太後見禮式完成,也站起來走到竇憲麵前說道:“兄長此去要保重身體,早日得勝歸來,以全我竇家護國之威名。”


    竇憲略一頷首,朗聲說道:“太後陛下安心,臣此去必定得勝迴朝,揚我大漢聲威。”然後他昂然跨上座騎,高叫一聲“出發”!


    一旁的太樂侍高叫“禮成!”這一場盛大的出征儀式才正式告以尾聲。而竇大將軍也開始了自己北伐匈奴的旅程。


    竇憲並不會用兵,但他卻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要集中兵力,主力對主力,王師對王師。一開始他就打定了主意,決不分兵三路。


    南匈奴單於從滿夷穀出發,度遼將軍鄧鴻從陽塞出發,唿應著竇憲的大軍,向北匈奴威逼過來。


    到了涿邪山,竇憲要求三路大軍會師,再決定作戰方向。軍隊紮營後,竇憲派出大量的軍士打探北匈奴的騎兵的位置,並要求沒有他的命令,不許任何一方擅做主張,出擊北匈奴。


    探查的結果讓竇憲非常滿意,他精明的意識到,北匈奴已是強弩之末,他們並沒有派出騎兵正麵進攻漢軍,那麽他們就一定在他們的單於大本營。


    基於這點準確的判斷,竇憲分別派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率領南匈奴左穀蠡王師子、右唿衍王及一萬餘精銳騎兵,向北單於庭所在地稽落山一帶運動。竇憲命令,務必找出匈奴軍隊主力,與之決戰。


    竇憲想的沒錯,北匈奴單於就在稽落山一帶休整。


    耿夔是耿秉的弟弟,這次作戰本來是竇憲和耿秉做主帥,但是耿秉卻存私心,帶上了自己的弟弟耿夔,讓他來建功立業。


    耿夔並不是紈絝子弟,他年輕時候就很有氣概,與他的兄長一樣,耿夔也崇拜自己的叔父耿弇,他立誌就要成為耿弇那樣的大英雄。


    耿秉對自己的這位弟弟十分有信心,於是他在竇憲麵前大力推薦耿夔。耿夔雖有誌向,卻還是第一次參與戰爭。


    他帶著隊伍行進在前往稽落山的路上,茫茫的草原,向前方一望無際的伸展著,仿佛一直到達了天邊。偶爾天空幾隻蒼鷹飛過,尖利的嘶叫常常撕破耳膜一般,讓他心神恍惚。


    在路上,哨兵抓到了一個匈奴的俘虜,耿夔立即讓人把他帶到了馬前,這人交待,單位於就在前方。


    這個消息讓閻盤、耿夔和耿譚三人大喜,立即率領騎兵發起進攻。戰馬狂奔在草原上,馬蹄帶起的塵土帶起了滿天的煙塵。戰旗在風中發出唿啦啦的響聲,預示著一場大戰的來臨。


    進攻,進攻,漢軍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般橫衝直撞,所向無敵,將匈奴單於的隊伍打得完全潰散。但匈奴人還是唿喝著騎上了戰馬,終於調整了過來,根據漢軍的進攻方向,開始反擊,力圖打退漢軍的進攻。


    戰場上血肉橫飛,身穿紅色深衣的漢軍如同一團楓林在移動,火紅火紅。他們殺紅了眼睛,排山倒海般與匈奴人相撞,盤旋,若隆隆雷聲的呐喊聲,響徹雲天,又如萬頃怒濤般撲擊群山,沉悶的喊聲與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為之顫抖。


    漢軍和南匈奴部隊很快又占據了優勢,北匈奴再次亂成一團,被漢軍任意的**踩踏。


    大漢王朝已經不是高祖劉邦時期步兵打騎兵的時代了。在北匈奴麵前的是一支久經戰爭,紀律嚴明的精銳之師。他們精神勃發,是漢軍中的佼佼者,在他們刀下的匈奴人數以萬計,這樣一支部隊可以說是最強的一支軍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他們猙獰著麵孔,用帶血的刀劍,低沉的嚎叫,彌漫的煙塵,將匈奴人一點點的湮沒,湮沒。


    仿佛衛青、霍去病的靈魂在這一刻附體,而附體的又不是一個人!


    他們的出現,就是要解決匈奴百年之患,結束三百年的恩恩怨怨!


    嘹亮的嘶喊慘叫,刺激著人的心弦,騎兵們的血噴濺如道道深虹,讓匈奴人產生了巨大的恐懼。


    北匈奴單於終於意識到了漢軍的可怕,他知道再這樣打下去,自己很有可能會成為漢軍刀下的冤魂,他害怕了,此刻他想到了逃跑。


    戰鬥結束,漢軍大獲全勝,大敗北匈奴軍隊,而北匈奴單於逃走。


    耿夔感到胸中充實著一股熱情之火,他被這血腥的場麵激得發紅的眼睛,讓他再次大旗一揮,“追!”


    耿夔的勇猛讓他真正的立了大功。他全力追擊北匈奴各部落,在私渠北海,漢軍共斬殺大部落王以下一萬三千人,生擒者甚多,還俘獲了各種牲畜百餘萬頭。


    北匈奴人終於受不了了,他們決定投降。由副王、小王率領的先後有八十一部,二十餘萬人全部投降漢軍。


    竇憲、耿秉率領主力出塞三千餘裏,登上了燕然山。


    走上這座山,竇憲心潮澎湃,他向遠方望去,見藍天清澄,碧雲如洗,頓覺心中開闊無比。不久以前被關宮中,作為一個殺人犯險些喪命的事,似乎已淡得不剩一點痕跡了。現在的他是立於天地之間的驕子,如此的赫赫功勳,世間能有幾人。


    隨行的中護軍班固看到此景,也是十分感慨,作為一名史學家,他知道幾百年前匈奴還是橫行霸道,文景時期漢軍始終落於下風,漢武時期雖然屢戰屢勝,但是匈奴餘威仍在,始終為北方的禍患。


    如今北匈奴單於逃跑,部眾投降,多麽大的諷刺啊!


    他走到竇憲麵前,深深地施了一禮,說道:“將軍,此次我們獲得如此大捷,斬獲甚多,堪比以前衛青霍然去病之功績。不如在此刻石建碑,以此紀念將軍的功績如何?”


    竇憲聞言大喜,刻石建碑,多麽好的事情,既可以威懾旁邊的的南匈奴單於,又可以為自己青史留名,還可以為自己增加權勢。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竇憲立刻命班固寫出銘文。


    班固向山下望去,漢軍整齊,英武非凡,略一思索,須臾之間,一揮而就,寫出了千古文章。


    《封燕然山銘》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聖明,登翼王室,納於大麓,維清緝熙。乃與執金吾耿秉,述職巡禦。理兵於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暨南單於、東胡烏桓、西戎氐羌,候王君長之群,驍騎三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雲輜蔽路,萬有三千餘乘。勒以八陣,蒞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絳天。遂陵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溫禺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鍔。然後四校橫徂,星流彗掃,蕭條萬裏,野無遺寇。於是域滅區殫,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候,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龍庭。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盛德。


    其辭曰:


    鑠王師兮征荒裔,


    剿兇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亙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載兮振萬世!


    熙帝載兮振萬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熹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歲月海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歲月海萌並收藏和熹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