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你剛剛說的留仙居的事都準備好了嗎?到時,可別忘了送張請柬給我!”子喬突然轉開話題,躲在柱子後麵的雨夢一時聽得莫明其妙。
“會的!”元憶突然起身,“走吧,該歇息去了!”
“嗬嗬嗬……!”子喬突然笑了起來,“這次我終於贏了你,什麽通霄暢飲,這麽快就堅持不住了!”
“你身子弱,怎麽能與我們相比,這更深露重的,也不怕著涼?”元憶輕聲地笑著說了一句。
“啊?”子喬似乎沒聽明白,不過客隨主便,也隻好跟著元憶起身走了。
眼睜睜地看著兩人並排身自己走來,雨夢縮著脖子一動也不敢動的躲在柱子後麵。想著元地剛剛的那句‘更深露重的,也不怕著涼?’,她心裏咯噔一聲,難道是被他發現了?
“看看你,都這麽大的人了,還不懂得照顧自己!穿得這麽單薄,要是著了涼,受苦的還不是你自己!”經過雨夢身邊時,元憶突然又冒出一句!雨夢嚇出一身冷汗:果然被他發現了!
“我不覺得冷,倒是你,連累你陪了我這麽大半夜!”子喬還以為元憶在跟他說話呢,雖不明白元憶為什麽突然這麽關心他,但感激之情卻由然而生。估計他以為元憶是愛屋及烏了吧?“那個,明日,我們一起下山,把山下的哪些東西典換了分給山下的村民吧?”
“好!”元憶輕點著頭,仿佛不經意地轉過頭,然後又若無其事地迴頭向前走去。
雨夢抹抹額頭的冷汗,深深地吸了口氣,悻悻然趕緊迴了房:在這種人眼皮子底下做隔壁有耳的事,真是自討苦吃!
隻是怎麽都無法入睡,兩個人的對話一直她在腦海中迴放,想想自己平平凡凡一個人,有什麽資格擁有他們關心和嗬護?我拿什麽迴報你們,我的愛人和朋友?
第二日,元憶與秋菊同二人下山,打發走其他人,隻留下柏良,把錦帛布匹變賣成糧食,銅幣,分給山下的哪些貧苦村民,中午,大夥更是受到了村民樸實而熱情的‘款待’!當然,人們再一次覺得王子姬晉及他的王妃,元公子還有那個美麗的秋菊姑娘,真是救苦救難的天神降臨!特別是子喬,他再一次深得人心,且美名遠揚!
看著雨夢毫無形象地喝完了老奶奶端出所有的野菜羹,子喬和元憶都帶著無可奈何表情笑著搖頭,秋菊直接是目瞪口呆:哪有一點王妃的樣子?雨夢狠狠地鄙視了他們一番:沒看到老奶奶笑得皺紋都舒展開了嗎?還有還有,這麽無拘換束的吃東西,多難能可貴啊?有多久沒有這樣吃過東西了,自與林源分散後!
辭別了元憶和秋菊,子喬與雨夢終於在第三日淩晨迴到了淩雲苑。雨夢幾乎是頭一粘枕就睡著了,子喬則換了身衣服迴宮複命去了。至到晌午時分才迴來,可能是太累了,用過午膳,也是第一次,他沒去書房,倒在**便睡了。
雖然他做得天衣無縫,但雨夢不是覺得有結不對,平時不管多累,大白天他都不可能直接躺迴**睡覺!難道是秋菊的事,被大王知道了?畢竟哪些東西是大王賞賜的,而他們卻把它變賣了!
於是偷偷到找到柏良,單槍直入:“殿下怎麽了?”
“唉!”柏良未語先歎,“大王今日早朝在大殿上宣稱,下月讓李太史著手修建‘昆昭台’,以便來年迎見各方諸候,以顯大周國榮昌盛!殿下上前稟奏大王:說現在國庫緊張,前年洪水淹城,加上近年來周邊諸候國戰事連連,許多地方的百姓還處於水深火熱中。現在再修建‘昆昭台’,簡直就是勞民傷財!後來可想而知,李太史的一幫人,說這哪裏是勞命傷財,還說什麽身為大周臣民,理應為大周鞠身盡粹,建一座區區的‘昆昭台’算什麽,更何況也是利國利民的事!還說殿下太婦人之仁什麽的!惹得大王也不太高興,我想殿下也是因為這個氣惱吧!”
雨夢冷笑一聲,果真是個糊塗大王,剛剛平息了與陳國的戰亂,得了一點貢奉,這馬上就開始修建什麽昆昭台!“聽你的意思,這個‘昆昭台’,大王是很早以前就想建造了?”
柏良冷哼一聲:“還不是前年李太史那幾個老賊在大王耳邊吹的風,當時那一場洪災,差點淹了王城,才停息下來!都以為此事就此過了,誰曾想今日大王又想了起來,而且態度堅決,殿下怎麽不心急!”
雨夢看著柏良,想起子喬說過的因前年洪災之事,好像晉國派了叔向和師曠兩位大人物來,最後被他給打發走了,那時他才十三四歲就如此厲害,不知大王是感到自豪呢,還是對他心存芥蒂?
想想,怎會自豪?還不知哪些巨心叵測之人要怎麽在大王耳邊吹風呢!想著自己對子喬的了解真的很少,之前倒聽源哥哥提及過子喬的聰明能幹,當時覺得事不關己,便沒有多問。難得今日柏良有空,不覺便對前年之事產生了興趣:“柏良,聽說前年晉國派來叔向和師曠探大周虛實,而被殿下給打發了迴去,可有其事?”
“可不是!”提起此事,柏良眼珠子都發亮了,“當時可真是大快人心啊!”
“你親眼所見嗎?”雨夢讓柏良坐下,讓蓮兒上了茶,故意懷疑的看著柏良。“我可不信!”
“王妃您可別不信!”柏良急了,喝了一口茶,“整個過程奴才都在場,估計這裏麵除了殿下,沒人比我更清楚了!”
“哦?倒是願聞其詳,說來聽聽!”雨夢抿了一口茶,笑著說。
柏良正襟危坐,一副說書的樣子:“說起叔向,那可是學識淵博,口才雄辯,曾經獨自一個人就辯贏了楚國君臣,也因此坐上了晉國國師之位。可以說,就算是晉國國主也讓他三分!隻是那一次,他可是一點上風也沒沾到!”
雨夢吃驚地問道:“哦,殿下是怎麽讓他沒占上一點上風的?”
柏良想了想:“那一次,殿下在上陽殿接見的叔向。叔向是誰,老奸巨滑者也!剛見殿下時,雖行了君臣之禮,但見殿下年紀尚幼,便不放在眼中,順口便問‘逢此大雨,王城危乎?’;殿下微視了他一眼,迴道‘雨早已過,王城當然安全,你不是也乘車前來,我們現在不都在王城之中嗎?’怎說危乎?”
雨夢掌讚道:“果然答得妙!”
柏良接著說:“叔向當時也略顯驚訝,但馬上又發難‘敢問王子,萬國四廣,分布甚廣,該當如何統領天下呢?’”
雨夢一驚:這個叔向,果真是故意刁難!殿下那時才多大,治國安邦他能懂多少?這要是答錯,不但大王怪罪,豈不是連大周江山也成了晉國的食中肉?忙問:“殿下又做何迴答?”
柏良道:“殿下起身,雙手背在身後,答道‘想一統天下,其實隻需做到三點即可:一用精神力量感召他們,二用禮樂製度規範他們,三用具體行動治理他們!’叔向當時很是驚訝,沒想到殿下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誌向,繼而又問‘萬國分布何其廣,如有圖謀不軌者,哪該當如何?’”
雨夢冷笑道:“這才是叔向真正的目的,他就是想圖謀不軌,學今日的陳國!隻不知殿下又作何迴答?”
柏良點頭:“是啊,當時殿下什麽也沒說,隻是很專注而威嚴地看著他,看得叔向冷汗直冒,差點就下跪了,口中連說‘王子恕罪,我……我,不是的,我不是那個意思!’然後恭敬的退出了上陽殿,據說連驛館都沒迴,便馬不停蹄地迴了晉國!”
雨夢不禁訝然:“當時殿下真的是什麽都沒說,就把叔向給嚇迴了晉國?”當時子喬才十三四歲吧,眼神就如此淩厲,難怪剛開始認識子喬時,就覺得他沉著冷靜,有時甚至有點冷裂!但他在太後跟前撒嬌時的神情我可是瀝瀝在目,雨夢搖頭苦笑,深宮中的孩子啊!
“那是當然,我想他迴去之後定是不服,所以不久後師曠又以切磋樂禮出使了王城!”柏良冷冷地說,不過好像想起什麽好笑的事,臉上竟帶著微微的笑意。
雨夢更驚異,不竟想起那次出征前他吹笙的情形:“他與殿下切磋樂禮?殿下很懂音律嗎?”
提起音律,柏良的更是滿臉欽佩:“若說音律,雖說師曠是老樂官,但與我們殿下比起來,也隻是鳳毛麟角罷了!”
雨夢差點被茶水嗆到,這個柏良,真不愧是子喬忠實的隨仆,他與子喬相差不大,竟如此崇拜他。
看雨夢表情不太相信,柏良急了:“王妃您別不信,殿下從小喜音律,更是收集了不少的上等樂器,什麽琴、笙、瑟、蕭,隻是漸漸長大了,又身為王子殿下,也怕別人說他玩物喪誌,他便不再如以前那樣熱衷了。”
“哪你說說,師曠那次出使王城,他們都談了些什麽?”雨夢很理解自己的崇拜的人誤解時的心情。
(本章完)
“會的!”元憶突然起身,“走吧,該歇息去了!”
“嗬嗬嗬……!”子喬突然笑了起來,“這次我終於贏了你,什麽通霄暢飲,這麽快就堅持不住了!”
“你身子弱,怎麽能與我們相比,這更深露重的,也不怕著涼?”元憶輕聲地笑著說了一句。
“啊?”子喬似乎沒聽明白,不過客隨主便,也隻好跟著元憶起身走了。
眼睜睜地看著兩人並排身自己走來,雨夢縮著脖子一動也不敢動的躲在柱子後麵。想著元地剛剛的那句‘更深露重的,也不怕著涼?’,她心裏咯噔一聲,難道是被他發現了?
“看看你,都這麽大的人了,還不懂得照顧自己!穿得這麽單薄,要是著了涼,受苦的還不是你自己!”經過雨夢身邊時,元憶突然又冒出一句!雨夢嚇出一身冷汗:果然被他發現了!
“我不覺得冷,倒是你,連累你陪了我這麽大半夜!”子喬還以為元憶在跟他說話呢,雖不明白元憶為什麽突然這麽關心他,但感激之情卻由然而生。估計他以為元憶是愛屋及烏了吧?“那個,明日,我們一起下山,把山下的哪些東西典換了分給山下的村民吧?”
“好!”元憶輕點著頭,仿佛不經意地轉過頭,然後又若無其事地迴頭向前走去。
雨夢抹抹額頭的冷汗,深深地吸了口氣,悻悻然趕緊迴了房:在這種人眼皮子底下做隔壁有耳的事,真是自討苦吃!
隻是怎麽都無法入睡,兩個人的對話一直她在腦海中迴放,想想自己平平凡凡一個人,有什麽資格擁有他們關心和嗬護?我拿什麽迴報你們,我的愛人和朋友?
第二日,元憶與秋菊同二人下山,打發走其他人,隻留下柏良,把錦帛布匹變賣成糧食,銅幣,分給山下的哪些貧苦村民,中午,大夥更是受到了村民樸實而熱情的‘款待’!當然,人們再一次覺得王子姬晉及他的王妃,元公子還有那個美麗的秋菊姑娘,真是救苦救難的天神降臨!特別是子喬,他再一次深得人心,且美名遠揚!
看著雨夢毫無形象地喝完了老奶奶端出所有的野菜羹,子喬和元憶都帶著無可奈何表情笑著搖頭,秋菊直接是目瞪口呆:哪有一點王妃的樣子?雨夢狠狠地鄙視了他們一番:沒看到老奶奶笑得皺紋都舒展開了嗎?還有還有,這麽無拘換束的吃東西,多難能可貴啊?有多久沒有這樣吃過東西了,自與林源分散後!
辭別了元憶和秋菊,子喬與雨夢終於在第三日淩晨迴到了淩雲苑。雨夢幾乎是頭一粘枕就睡著了,子喬則換了身衣服迴宮複命去了。至到晌午時分才迴來,可能是太累了,用過午膳,也是第一次,他沒去書房,倒在**便睡了。
雖然他做得天衣無縫,但雨夢不是覺得有結不對,平時不管多累,大白天他都不可能直接躺迴**睡覺!難道是秋菊的事,被大王知道了?畢竟哪些東西是大王賞賜的,而他們卻把它變賣了!
於是偷偷到找到柏良,單槍直入:“殿下怎麽了?”
“唉!”柏良未語先歎,“大王今日早朝在大殿上宣稱,下月讓李太史著手修建‘昆昭台’,以便來年迎見各方諸候,以顯大周國榮昌盛!殿下上前稟奏大王:說現在國庫緊張,前年洪水淹城,加上近年來周邊諸候國戰事連連,許多地方的百姓還處於水深火熱中。現在再修建‘昆昭台’,簡直就是勞民傷財!後來可想而知,李太史的一幫人,說這哪裏是勞命傷財,還說什麽身為大周臣民,理應為大周鞠身盡粹,建一座區區的‘昆昭台’算什麽,更何況也是利國利民的事!還說殿下太婦人之仁什麽的!惹得大王也不太高興,我想殿下也是因為這個氣惱吧!”
雨夢冷笑一聲,果真是個糊塗大王,剛剛平息了與陳國的戰亂,得了一點貢奉,這馬上就開始修建什麽昆昭台!“聽你的意思,這個‘昆昭台’,大王是很早以前就想建造了?”
柏良冷哼一聲:“還不是前年李太史那幾個老賊在大王耳邊吹的風,當時那一場洪災,差點淹了王城,才停息下來!都以為此事就此過了,誰曾想今日大王又想了起來,而且態度堅決,殿下怎麽不心急!”
雨夢看著柏良,想起子喬說過的因前年洪災之事,好像晉國派了叔向和師曠兩位大人物來,最後被他給打發走了,那時他才十三四歲就如此厲害,不知大王是感到自豪呢,還是對他心存芥蒂?
想想,怎會自豪?還不知哪些巨心叵測之人要怎麽在大王耳邊吹風呢!想著自己對子喬的了解真的很少,之前倒聽源哥哥提及過子喬的聰明能幹,當時覺得事不關己,便沒有多問。難得今日柏良有空,不覺便對前年之事產生了興趣:“柏良,聽說前年晉國派來叔向和師曠探大周虛實,而被殿下給打發了迴去,可有其事?”
“可不是!”提起此事,柏良眼珠子都發亮了,“當時可真是大快人心啊!”
“你親眼所見嗎?”雨夢讓柏良坐下,讓蓮兒上了茶,故意懷疑的看著柏良。“我可不信!”
“王妃您可別不信!”柏良急了,喝了一口茶,“整個過程奴才都在場,估計這裏麵除了殿下,沒人比我更清楚了!”
“哦?倒是願聞其詳,說來聽聽!”雨夢抿了一口茶,笑著說。
柏良正襟危坐,一副說書的樣子:“說起叔向,那可是學識淵博,口才雄辯,曾經獨自一個人就辯贏了楚國君臣,也因此坐上了晉國國師之位。可以說,就算是晉國國主也讓他三分!隻是那一次,他可是一點上風也沒沾到!”
雨夢吃驚地問道:“哦,殿下是怎麽讓他沒占上一點上風的?”
柏良想了想:“那一次,殿下在上陽殿接見的叔向。叔向是誰,老奸巨滑者也!剛見殿下時,雖行了君臣之禮,但見殿下年紀尚幼,便不放在眼中,順口便問‘逢此大雨,王城危乎?’;殿下微視了他一眼,迴道‘雨早已過,王城當然安全,你不是也乘車前來,我們現在不都在王城之中嗎?’怎說危乎?”
雨夢掌讚道:“果然答得妙!”
柏良接著說:“叔向當時也略顯驚訝,但馬上又發難‘敢問王子,萬國四廣,分布甚廣,該當如何統領天下呢?’”
雨夢一驚:這個叔向,果真是故意刁難!殿下那時才多大,治國安邦他能懂多少?這要是答錯,不但大王怪罪,豈不是連大周江山也成了晉國的食中肉?忙問:“殿下又做何迴答?”
柏良道:“殿下起身,雙手背在身後,答道‘想一統天下,其實隻需做到三點即可:一用精神力量感召他們,二用禮樂製度規範他們,三用具體行動治理他們!’叔向當時很是驚訝,沒想到殿下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誌向,繼而又問‘萬國分布何其廣,如有圖謀不軌者,哪該當如何?’”
雨夢冷笑道:“這才是叔向真正的目的,他就是想圖謀不軌,學今日的陳國!隻不知殿下又作何迴答?”
柏良點頭:“是啊,當時殿下什麽也沒說,隻是很專注而威嚴地看著他,看得叔向冷汗直冒,差點就下跪了,口中連說‘王子恕罪,我……我,不是的,我不是那個意思!’然後恭敬的退出了上陽殿,據說連驛館都沒迴,便馬不停蹄地迴了晉國!”
雨夢不禁訝然:“當時殿下真的是什麽都沒說,就把叔向給嚇迴了晉國?”當時子喬才十三四歲吧,眼神就如此淩厲,難怪剛開始認識子喬時,就覺得他沉著冷靜,有時甚至有點冷裂!但他在太後跟前撒嬌時的神情我可是瀝瀝在目,雨夢搖頭苦笑,深宮中的孩子啊!
“那是當然,我想他迴去之後定是不服,所以不久後師曠又以切磋樂禮出使了王城!”柏良冷冷地說,不過好像想起什麽好笑的事,臉上竟帶著微微的笑意。
雨夢更驚異,不竟想起那次出征前他吹笙的情形:“他與殿下切磋樂禮?殿下很懂音律嗎?”
提起音律,柏良的更是滿臉欽佩:“若說音律,雖說師曠是老樂官,但與我們殿下比起來,也隻是鳳毛麟角罷了!”
雨夢差點被茶水嗆到,這個柏良,真不愧是子喬忠實的隨仆,他與子喬相差不大,竟如此崇拜他。
看雨夢表情不太相信,柏良急了:“王妃您別不信,殿下從小喜音律,更是收集了不少的上等樂器,什麽琴、笙、瑟、蕭,隻是漸漸長大了,又身為王子殿下,也怕別人說他玩物喪誌,他便不再如以前那樣熱衷了。”
“哪你說說,師曠那次出使王城,他們都談了些什麽?”雨夢很理解自己的崇拜的人誤解時的心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