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縣衙門口圍滿了人群。雖然在清末的時候就有司法局和法院,但一般都是擺設,如今新來的縣長要斷案,個個爭先恐後的來此圍觀。
李淩對這縣衙象征權力的寶座流連忘返,有些恍惚中真以為自己就是地方官了,把驚堂木又是重重一拍,道:“有人昨日喊冤,把人帶上來,將詳細情況稟報。”整個高大寬闊的大堂充滿一片威嚴肅殺的韻味。
不一會兒,昨日那些村民就來到堂前,訴說著冤屈,一旁常敬之紀錄著案件。
譚家人不在場,派人傳喚,卻隻來個管家到旁傾聽,對那些案情一概否認。
李淩不用想也知道是譚家欺壓村民。譚家勢大,別說那些軟弱的村民難以抵抗,就算是自己手中有幾把槍,也是蚍蜉撼樹。心中一動,派人到大堂外宣布鄉老名流、民眾代表和有識之士可入內安坐旁聽。
台階下的民眾頓時驚訝議論,喧聲四起,一些膽大的鄉鄰和幾個年老者隨即拾階而上,向宣布消息的人禮貌致意,隨即被引入大堂。而後麵更有一些人紛紛擁擠而來,一時間整個大堂兩旁擠滿了人群。
李淩抱拳道:“我今日來此公開斷案,還請各位鄉親做個憑證,隻求還民於公道。方才審理銀杏村譚向陽,仗勢欺人,強占土地,打死人命,霸占民女。今日又借口不來,藐視公堂,判處譚向陽死刑,擇日執行。”
突然,整個鬧哄哄的大廳靜聞針落,個個感到匪夷所思。譚向陽是誰?不說他的外部勢力,就在青平縣可是一方巨擘,代表著整個青平縣的鄉紳勢力,就這樣被這個初來乍到的縣長給判處死刑。雖然還待抓捕歸案,可縣長與鄉紳針鋒相鬥還是頭一次。鄉紳勢力極大,可以左右縣裏格局。而縣長卻代表著政府。
一些人如坐針灸,暗暗後悔來此聽堂,而更多的人感到大快人心。譚向陽為富不仁,作惡多端,早就是死罪難饒。雖然隻是宣判,很難執行。而銀杏村告狀的村民不明就裏,聽到宣判歡喜雀躍,多日的冤情壓在心頭,今日有人主持公道,能懲處罪魁禍首,也是對亡靈的一種安慰。有些人更是高聲歡唿:“李青天。”
李淩知道自己有些胡鬧,但看到底下群情激動的人群,也受其感染,暗道反正自己做個一兩日縣長就跑路,還是為下麵老百姓爭取一些利益。道:“還有什麽冤情都一一稟來。”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年人,拄著個油亮的拐杖,顫巍巍的來到大堂,道:“青天大老爺,我有一兒子由於被屈打成招,現在關在大牢中,容老朽將詳情稟報縣長……。”
“不用稟報了,我相信你說的是真的。”譚家得到消息肯定會查自己來曆,李淩也沒時間在這裏耽擱,就說道:“赦免所有有罪犯,除非罪大惡極之人,統統當庭釋放。”
“啊……?”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哪有如此任性妄為的縣長。一旁的常敬之冷汗滲滲,連忙製止,李淩不理不睬,命孫玉柱開放牢門,將那些犯人全部帶到堂中。
半小時不到,兩三百個犯人感激流涕地作揖致禮,高唿“青天大老爺”而去。其中幾個還雙腿跪下,磕完頭才抹淚離開。一個個衣衫襤褸萎靡虛弱地跑出大門唿親喚友,摟著妻兒老小嚎啕大哭。而那個老年人的兒子跪在自己父親麵前連唿不孝。令台上地李淩等人唏噓不已。
還有一批犯人與剛才那些人截然不同。個個昂首挺胸,無所畏懼。默默走到大堂中央自覺排成兩排。抬起頭靜靜看著上方的李淩,其中一位四十七八歲的中年人,道:“我們是農運會的人,縣長就這樣放了我們?”
“哦?”李淩摸不著頭腦,居然還有人被釋放不想走的,問道:“農運會是什麽組織我倒不是很清楚。”
那中年人有些自豪的道:“我們是政治犯,為了勞苦大眾當家做主,所努力奮鬥的組織,而因此才被投入監獄,希望我們走後不會為縣長帶來麻煩。”
李淩暗暗點了點頭,估計是北伐軍那邊的人,就道:“當今中國戰亂四起,民不聊生,我正要派人購買糧食,做些粥鋪免費為百姓開放。我最是欽佩你們所作所為,我這有些盤纏帶在身上,請一路走好。”
那中年人有些動容,也不客氣的接下盤纏,帶人揚長而去。
李淩當庭給了常敬之三百大洋,讓他火速去購買一些米麵,在縣衙門口架起大鍋,讓那些街頭巷尾的乞討者排隊領飯。又親自與幾位弟兄來到縣衙為軍隊征糧的倉庫,大開糧倉,救濟災民。
李淩此舉,贏得全縣父老鄉親的擁護愛戴,聲勢一時無兩。
“李縣長判案如神,是為民做主的父母官。”
“李青天自掏腰包免費送粥。”
“青天大老爺開倉放糧啦。”
“……”。
那些鄉親們傳的神乎其神,一時間李青天不脛而走,大家奔走相告,紛紛來到縣衙領粥領糧,更有一些饑民淚流滿麵對著縣衙遙拜。
李淩眼圈一紅,心中酸楚,可惜了自己不是真正的縣長,不然也可以救濟一方。雖然一些米麵數量不大,但對那些食不果腹頻臨餓死的災民,豈止是雪中送炭那麽簡單。
饒是賀家棠和景連等人都是感動異常,作為亡命江湖之徒,能為那些勞苦人民做些貢獻,特別是看到他們眼中露出感激膜拜的神色,就有一種滿足感充盈心頭。
孫玉柱官癮極大,在李淩帶人開倉放糧之際,他聲明代理縣長職位,高坐鏡堂,審理案件。
由於他是貧苦出身,吃百家飯長大,對那些達官貴人、地主鄉紳深惡痛絕。斷案時往往偏向那些勞苦大眾,很是武斷。但是所判處來的案子基本合情合理,畢竟都是那些有勢力的人欺負手無寸鐵的窮人。而很少有窮人敢到地主鄉紳頭上撓癢。當然還有一些偷竊盜搶之案,案情有些複雜,就押後再審。
案子斷了不少,隻是涉及到了那些土豪劣紳的利益,就很難實施下去。當然,這些情況李淩等人自然也不清楚。
————————————————————
銀杏村譚家譚向陽聽得從縣衙歸來的管家報告,有些難以置信的驚愕半天。他大哥被一個叫李淩的混混刺殺身亡,他剛剛從青島奔喪迴來,就得知自己被一個新來的縣官判處死刑,感到好笑之餘,也有一些緊張。是誰人敢捋老虎胡須,要麽是狂妄無知之輩,要麽就是勢力熏天針對自己。更何況開倉放糧,可是死罪,沒有哪個地方官敢如此幹,難道是劉黑七的土匪武裝冒充,隨即就搖了搖頭,那些土匪隻求錢財,哪會管百姓死活。
他想不通也不敢耽擱,連夜派人到青島告訴二哥譚向森,然後又令管家帶上數千大洋,到省府濟南查詢這個李縣長的來路,再行賄一些重要官員。
就在管家剛剛出門,縣衙師爺常敬之就奉李淩之命來到譚家。常敬之剛進譚家大門就慌忙告罪。
譚向陽連忙將他請進屋中,很是客氣的問道:“那縣長是什麽來路?還請師爺告知一二。”想當日譚向陽對縣長都是扯高氣揚,哪會理會這個師爺。
常敬之夾雜兩股勢力中間叫苦不迭,知道眼前這人得罪不起,恭敬的答道:“我也是昨日剛接到這個新來的縣長,隻是如此年紀能做縣長,肯定身後背景不弱,具體他也沒說。”
譚向陽眼珠一轉,道:“依你看,他會不會是假冒的,或者是南方革命軍的人?”
常敬之聞言嚇了一跳,細細思量,道:“應該不會,我看過那份任命狀,確實是真的。就在前段時間還有公文下來說有李延路的人來此擔任縣長。”
思索良久,譚向榮才道:“常兄此來有什麽重要的事情?”
常敬之恍然醒悟,道:“我奉了李縣長命令,來恭請譚老爺去縣衙走一遭。李縣長言道昨日接風宴上沒有看到譚老爺,心情很不好,才在今天審案的時候針對於您。”
譚向陽長長舒了一口氣,一時也氣的發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大人物蒞臨,原來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丘八敢犯龍顏,哼,我讓他以後吃不了兜著走。害的我破財到濟南去拉關係。走,見見這個不懂世事的小子。”
此時,夕陽西斜,暮色將要降臨。譚向陽帶了十幾名護衛,乘著馬車朝縣城趕去。他也不得不去,以前來的縣長走馬觀燈似的換了一個又一個,哪個敢不對他客客氣氣,至少表麵功夫要做足。而這個新來的年輕縣長不按套路出牌,雖然自己不怕,但作為這一帶的鄉紳領袖,名聲還是挺重要的,被人家縣長判了死刑,如果被到處宣揚,還不坍台。
就在行至到縣城不遠的三叉路口時,斜刺裏衝出七八個騎著高頭大馬的人來,個個手裏提槍,不分青紅皂白,直往馬車內招唿,不幾下車廂就遍滿槍眼,等護衛反應過來還擊,那些人騎著馬匹早就一聲唿哨,快速離去。
常敬之與譚向陽一起過來,還好沒有和他坐在同一輛馬車,此時嚇了癱瘓在地,等他反應過來,掀開馬車門簾,譚向陽早就窟窿滿身,鮮血汩汩的流淌,而人已經一命嗚唿。
李淩對這縣衙象征權力的寶座流連忘返,有些恍惚中真以為自己就是地方官了,把驚堂木又是重重一拍,道:“有人昨日喊冤,把人帶上來,將詳細情況稟報。”整個高大寬闊的大堂充滿一片威嚴肅殺的韻味。
不一會兒,昨日那些村民就來到堂前,訴說著冤屈,一旁常敬之紀錄著案件。
譚家人不在場,派人傳喚,卻隻來個管家到旁傾聽,對那些案情一概否認。
李淩不用想也知道是譚家欺壓村民。譚家勢大,別說那些軟弱的村民難以抵抗,就算是自己手中有幾把槍,也是蚍蜉撼樹。心中一動,派人到大堂外宣布鄉老名流、民眾代表和有識之士可入內安坐旁聽。
台階下的民眾頓時驚訝議論,喧聲四起,一些膽大的鄉鄰和幾個年老者隨即拾階而上,向宣布消息的人禮貌致意,隨即被引入大堂。而後麵更有一些人紛紛擁擠而來,一時間整個大堂兩旁擠滿了人群。
李淩抱拳道:“我今日來此公開斷案,還請各位鄉親做個憑證,隻求還民於公道。方才審理銀杏村譚向陽,仗勢欺人,強占土地,打死人命,霸占民女。今日又借口不來,藐視公堂,判處譚向陽死刑,擇日執行。”
突然,整個鬧哄哄的大廳靜聞針落,個個感到匪夷所思。譚向陽是誰?不說他的外部勢力,就在青平縣可是一方巨擘,代表著整個青平縣的鄉紳勢力,就這樣被這個初來乍到的縣長給判處死刑。雖然還待抓捕歸案,可縣長與鄉紳針鋒相鬥還是頭一次。鄉紳勢力極大,可以左右縣裏格局。而縣長卻代表著政府。
一些人如坐針灸,暗暗後悔來此聽堂,而更多的人感到大快人心。譚向陽為富不仁,作惡多端,早就是死罪難饒。雖然隻是宣判,很難執行。而銀杏村告狀的村民不明就裏,聽到宣判歡喜雀躍,多日的冤情壓在心頭,今日有人主持公道,能懲處罪魁禍首,也是對亡靈的一種安慰。有些人更是高聲歡唿:“李青天。”
李淩知道自己有些胡鬧,但看到底下群情激動的人群,也受其感染,暗道反正自己做個一兩日縣長就跑路,還是為下麵老百姓爭取一些利益。道:“還有什麽冤情都一一稟來。”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年人,拄著個油亮的拐杖,顫巍巍的來到大堂,道:“青天大老爺,我有一兒子由於被屈打成招,現在關在大牢中,容老朽將詳情稟報縣長……。”
“不用稟報了,我相信你說的是真的。”譚家得到消息肯定會查自己來曆,李淩也沒時間在這裏耽擱,就說道:“赦免所有有罪犯,除非罪大惡極之人,統統當庭釋放。”
“啊……?”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哪有如此任性妄為的縣長。一旁的常敬之冷汗滲滲,連忙製止,李淩不理不睬,命孫玉柱開放牢門,將那些犯人全部帶到堂中。
半小時不到,兩三百個犯人感激流涕地作揖致禮,高唿“青天大老爺”而去。其中幾個還雙腿跪下,磕完頭才抹淚離開。一個個衣衫襤褸萎靡虛弱地跑出大門唿親喚友,摟著妻兒老小嚎啕大哭。而那個老年人的兒子跪在自己父親麵前連唿不孝。令台上地李淩等人唏噓不已。
還有一批犯人與剛才那些人截然不同。個個昂首挺胸,無所畏懼。默默走到大堂中央自覺排成兩排。抬起頭靜靜看著上方的李淩,其中一位四十七八歲的中年人,道:“我們是農運會的人,縣長就這樣放了我們?”
“哦?”李淩摸不著頭腦,居然還有人被釋放不想走的,問道:“農運會是什麽組織我倒不是很清楚。”
那中年人有些自豪的道:“我們是政治犯,為了勞苦大眾當家做主,所努力奮鬥的組織,而因此才被投入監獄,希望我們走後不會為縣長帶來麻煩。”
李淩暗暗點了點頭,估計是北伐軍那邊的人,就道:“當今中國戰亂四起,民不聊生,我正要派人購買糧食,做些粥鋪免費為百姓開放。我最是欽佩你們所作所為,我這有些盤纏帶在身上,請一路走好。”
那中年人有些動容,也不客氣的接下盤纏,帶人揚長而去。
李淩當庭給了常敬之三百大洋,讓他火速去購買一些米麵,在縣衙門口架起大鍋,讓那些街頭巷尾的乞討者排隊領飯。又親自與幾位弟兄來到縣衙為軍隊征糧的倉庫,大開糧倉,救濟災民。
李淩此舉,贏得全縣父老鄉親的擁護愛戴,聲勢一時無兩。
“李縣長判案如神,是為民做主的父母官。”
“李青天自掏腰包免費送粥。”
“青天大老爺開倉放糧啦。”
“……”。
那些鄉親們傳的神乎其神,一時間李青天不脛而走,大家奔走相告,紛紛來到縣衙領粥領糧,更有一些饑民淚流滿麵對著縣衙遙拜。
李淩眼圈一紅,心中酸楚,可惜了自己不是真正的縣長,不然也可以救濟一方。雖然一些米麵數量不大,但對那些食不果腹頻臨餓死的災民,豈止是雪中送炭那麽簡單。
饒是賀家棠和景連等人都是感動異常,作為亡命江湖之徒,能為那些勞苦人民做些貢獻,特別是看到他們眼中露出感激膜拜的神色,就有一種滿足感充盈心頭。
孫玉柱官癮極大,在李淩帶人開倉放糧之際,他聲明代理縣長職位,高坐鏡堂,審理案件。
由於他是貧苦出身,吃百家飯長大,對那些達官貴人、地主鄉紳深惡痛絕。斷案時往往偏向那些勞苦大眾,很是武斷。但是所判處來的案子基本合情合理,畢竟都是那些有勢力的人欺負手無寸鐵的窮人。而很少有窮人敢到地主鄉紳頭上撓癢。當然還有一些偷竊盜搶之案,案情有些複雜,就押後再審。
案子斷了不少,隻是涉及到了那些土豪劣紳的利益,就很難實施下去。當然,這些情況李淩等人自然也不清楚。
————————————————————
銀杏村譚家譚向陽聽得從縣衙歸來的管家報告,有些難以置信的驚愕半天。他大哥被一個叫李淩的混混刺殺身亡,他剛剛從青島奔喪迴來,就得知自己被一個新來的縣官判處死刑,感到好笑之餘,也有一些緊張。是誰人敢捋老虎胡須,要麽是狂妄無知之輩,要麽就是勢力熏天針對自己。更何況開倉放糧,可是死罪,沒有哪個地方官敢如此幹,難道是劉黑七的土匪武裝冒充,隨即就搖了搖頭,那些土匪隻求錢財,哪會管百姓死活。
他想不通也不敢耽擱,連夜派人到青島告訴二哥譚向森,然後又令管家帶上數千大洋,到省府濟南查詢這個李縣長的來路,再行賄一些重要官員。
就在管家剛剛出門,縣衙師爺常敬之就奉李淩之命來到譚家。常敬之剛進譚家大門就慌忙告罪。
譚向陽連忙將他請進屋中,很是客氣的問道:“那縣長是什麽來路?還請師爺告知一二。”想當日譚向陽對縣長都是扯高氣揚,哪會理會這個師爺。
常敬之夾雜兩股勢力中間叫苦不迭,知道眼前這人得罪不起,恭敬的答道:“我也是昨日剛接到這個新來的縣長,隻是如此年紀能做縣長,肯定身後背景不弱,具體他也沒說。”
譚向陽眼珠一轉,道:“依你看,他會不會是假冒的,或者是南方革命軍的人?”
常敬之聞言嚇了一跳,細細思量,道:“應該不會,我看過那份任命狀,確實是真的。就在前段時間還有公文下來說有李延路的人來此擔任縣長。”
思索良久,譚向榮才道:“常兄此來有什麽重要的事情?”
常敬之恍然醒悟,道:“我奉了李縣長命令,來恭請譚老爺去縣衙走一遭。李縣長言道昨日接風宴上沒有看到譚老爺,心情很不好,才在今天審案的時候針對於您。”
譚向陽長長舒了一口氣,一時也氣的發笑,道:“我還以為是什麽大人物蒞臨,原來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丘八敢犯龍顏,哼,我讓他以後吃不了兜著走。害的我破財到濟南去拉關係。走,見見這個不懂世事的小子。”
此時,夕陽西斜,暮色將要降臨。譚向陽帶了十幾名護衛,乘著馬車朝縣城趕去。他也不得不去,以前來的縣長走馬觀燈似的換了一個又一個,哪個敢不對他客客氣氣,至少表麵功夫要做足。而這個新來的年輕縣長不按套路出牌,雖然自己不怕,但作為這一帶的鄉紳領袖,名聲還是挺重要的,被人家縣長判了死刑,如果被到處宣揚,還不坍台。
就在行至到縣城不遠的三叉路口時,斜刺裏衝出七八個騎著高頭大馬的人來,個個手裏提槍,不分青紅皂白,直往馬車內招唿,不幾下車廂就遍滿槍眼,等護衛反應過來還擊,那些人騎著馬匹早就一聲唿哨,快速離去。
常敬之與譚向陽一起過來,還好沒有和他坐在同一輛馬車,此時嚇了癱瘓在地,等他反應過來,掀開馬車門簾,譚向陽早就窟窿滿身,鮮血汩汩的流淌,而人已經一命嗚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