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池閣。風傍曉庭簾幕。霜葉未衰吹未落。半驚鴉喜鵲。


    自笑浮名情薄。似與世人疏略。一片懶心雙懶腳。好教閑處著。


    ——《謁金門·秋興》蘇軾


    ……


    搞掂了軍服被褥等軍需,白複將重心放在守城裝備和將士武器上。


    戶部侍郎童演不知又從哪裏搞到一批銀錢,悉數撥劃給白複。白複大喜過望。


    白複心道:“童侍郎摳是摳,但關鍵時刻卻不掉鏈子,不愧是鐵打的戶部侍郎。”


    這日,白複來到兵部軍械監,督辦唐軍裝備、軍械的備戰情況。軍械監的工匠忙忙碌碌,正在趕製弓弩箭失。


    白複拿起凋弓,連射數箭,對庫部郎中等官吏道:“這批箭失,箭杆偏軟,尾部雁翎粗細不等,箭頭前後不均衡,一旦距離超過百步,精準度就會大大降低。”


    軍械監員外郎道:“大人所言極是,大人箭術精湛,百步之後才出現偏差。尋常射手,五十步外便已經偏差了。


    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趕工:箭杆晾曬時間不夠;黏合雁翎與箭杆的膠漆塗抹不夠均勻;箭頭打磨的時間不夠,導致三角箭簇重量略微不均……


    不瞞大人說,這已經是意外之喜了。要不是大人及時從戶部調撥這批銀錢,我們都沒有材料開工。”


    白複皺眉問道:“怎會如此?”


    軍械監員外郎道:“開元以來,雖然唐軍開疆拓土,但戰爭都在域外。境內並無大規模戰事。特別是到了天寶年間,大唐四海升平,武備鬆弛。


    按照兵部戰備條例規定,駕部、庫部儲存的車輿、裝備、軍械等戰備軍輜僅供五十萬唐軍三年使用。如果囤積的時間過長,軍械也會老化、毀損。


    安祿山之叛後,征戰數年,雙方投入兵力過百萬之眾。駕部、庫部囤積的戰備軍輜本就不夠諸路唐軍使用。叛軍攻入長安和洛陽後,又把兵部囤積的軍輜搜刮一空。


    如今,武器備料貴乏,工匠人手不足,軍械監開足馬力,日夜趕工,也不足以保障大軍的供給。


    武器製造涉及軍機秘密,又不能外包給民間鐵匠、木匠等作坊,導致兵部捉襟見肘。”


    ……


    兵部軍械監視察後,暴露出的問題比想象中嚴峻數倍,白複隻覺頭大,焦躁煩悶。


    翌日,正是旬休。一大早,白複便來到宮中,探望青鸞公主。


    見到白複為軍務犯愁,青鸞公主像一隻春天的小鳥,嘰嘰喳喳,想著法兒逗白複開心。


    青鸞公主給白複展示寢殿內的一台梳妝台。這個梳妝台是用金絲楠木製成,精美華貴。梳妝台中間是鏡台,台下分兩層,都裝有門戶。


    青鸞公主微微一笑,按下機擴,梳妝台第一層木門打開,從木門裏走出一個木頭凋成的小型宮裝美女,遞送毛巾梳子等梳洗用品。青鸞公主接過後,宮女木偶便自動退迴木門內。


    青鸞公主按動第二個機擴,第二層的宮女木偶端著麵脂妝粉、眉黛髻花等用品,從木門裏走出來,等青鸞公主上好妝後,再自動返迴原處。


    青鸞公主拍手笑道:“複哥哥,這個梳妝台有趣的緊。這些宮女木偶猶如一個笨手笨腳的小丫鬟。”


    白複讚歎道:“此物巧奪天工,是何人所造?”


    青鸞公主道:“這個梳妝台本是獻給皇爺爺的正宮娘娘——王皇後的壽禮。王皇後被廢為庶人後,這個梳妝台就在後宮妃嬪中流轉。前些日子被我無意中發現,向內侍省要了過來。


    我打聽過了,製作梳妝台的工匠叫馬待封。


    開元年間,朝廷曾召集全國的能工巧匠,為皇爺爺打造一種利用六匹馬拉的豪華馬車。


    東海郡新縣人(今lyg市)馬待封應詔趕到了長安。他首先製作了皇爺爺外出的各種儀仗和法駕。緊接著,馬待封又把宮中損壞多年、堆在庫房的指南車、記裏鼓、相風鳥等許多器械、儀器進行修理、改造,使這些老物件比之前更為精美,簡直就是巧奪天工,令皇爺爺和朝臣們歎為觀止。”


    白複擺弄了幾下梳妝台,越研究越覺得此物構造巧妙、構思奇特。白複心念一動,急切問道:“馬待封現在官職幾品,人在何處?”


    青鸞公主迴道:“這些精巧的器具製成之後,馬待封上報給了皇爺爺,希望因此能謀得一官半職。


    皇爺爺雖然愛不釋手,但認為這些器物隻能算是奇巧淫技,不能登大雅之堂,所以沒有召見馬待封,隻是賞賜了一些金銀,沒有授予他官職。


    沒有加官進爵,僅被當做一名巧手木匠。馬待封為此感到羞恥,埋怨自己時運不濟,從此離開長安,隱姓埋名,不知所蹤了。”


    白複暗歎,馬待封這類能工巧匠,為皇家製造了大量的器物,僅是博得了帝王妃嬪們的一笑,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刻意打壓。


    縱觀曆史,這類不重視人才的事情不勝枚舉,最終導致很多絕技和秘籍失傳。


    倘若重用這些能工巧匠,命其製造用於農耕、灌既、軍事的器械,大唐國力又將是另一番景象。


    千裏馬拉車,暴殄天物。這既是才華橫溢之士個人的悲哀,也是大唐帝國的悲哀。


    ……


    與青鸞公主品茗賞花、撫琴作畫,一天下來,白複輕鬆不少,思路也更加開闊。


    迴到巴蜀會館,白複把黃震、熊八鬥找來,請黑白兩道出馬,尋訪馬待封的下落。同時,征召民間的能工巧匠,為軍械監效力。


    數日後,白複打探到馬待封的下落,此人隱居在漢中一帶的西河山。


    白複輕車簡從,帶著親隨,疾馳數百裏,親自登門拜訪。


    馬待封遁世無悶,無意出山,但白複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其助拳。


    馬待封被白複誠意感動,擺下酒宴,招待白複一行。


    來到馬待封的宴會廳,酒席正中是一座“酒山”。


    酒山立在一隻木製的盤子上,盤子直徑四尺五寸,下麵有一隻大龜托著盤子。所有的機關都隱藏在大龜的肚子中。


    酒山高約三尺,山峰層巒疊嶂,殊麗美妙。酒山中間是空的,容量可盛三鬥酒。圍繞酒山排列著酒池,池外還有仙山圍繞。酒池中遍布荷花,用鐵鑄成。蓮花盛開,荷葉舒展,可以做盤子使用,上麵盛放肉幹、肉醬及各式水果。


    酒山頂上設有雙層亭台樓閣,樓閣門會自動打開。酒山南側山腰有條鎏金盤龍,龍身藏在山中。


    金龍張口,可吐出美酒來。金龍的下方有一片大荷葉,上麵放著酒杯。龍口吐酒僅八分滿,就不再注酒,需要立即取杯飲酒。


    如果客人喝得較慢,樓閣門會自動打開,從門中走出一個衣著翩翩、頭戴著角帽、拿著銅板的催酒人偶,用銅板敲打銅罄,催人快喝。


    飲者喝完,重新把酒杯放歸荷葉上,金龍自動注酒後,催酒人偶才會返迴到樓閣中,樓門自動關閉。


    如果還有人喝得太慢,催酒人偶就又走出來,拿著銅板再次督促。一直到酒宴結束,也沒出現絲毫差錯。


    馬待封製作的傾酒器也很奇妙。酒山周圍放置著能自動傾斜的酒杯。杯裏沒酒時,杯子呈傾斜狀;盛半杯酒,杯子會平正;盛滿後,杯子會自動傾翻,將酒倒入池中。這是根據孔廟中設置的“宥坐之器”設計的,意在提醒君子戒盈、戒滿。


    酒山的製造,從構思、設計圖紙、測量數據,到選擇材質,新奇絕倫,充滿想象和智慧。


    白複一行大開眼界,讚歎不絕。


    酒過三巡,馬待封起身,向白複深深一躬,端起酒尊,道:“劉皇叔三顧茅廬,諸葛丞相盛情難卻。


    馬某一介草民,才疏學淺,卻得白丞相器重,得享臥龍先生之厚待,實在愧不敢當、汗顏羞窘。


    若馬某再推脫,這張老臉就真不知往哪兒擱了。從今日起,馬某及門下弟子願追隨白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