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曾落薦書中,刻畫無鹽自不工。
一日虛聲滿天下,十年從事得途窮。
——節選自《別黃徐州》陳師道〔宋代〕
……
叛軍軍陣大亂!
左羽林中郎將劉桓知道自己必須站出來,一旦禁軍中的彌勒教徒也被白複煽動,這場政變就真的功虧一簣了。
劉桓手持熟銅棍,大步流星,赫然出列。站在陣前,淵渟嶽峙,穩如泰山。
劉桓不僅是羽林軍主將,也是彌勒教的教主,他一登場,叛軍立刻雀躍歡騰,士氣大振。
除坐鎮玄武門的高力士外,劉桓乃是叛軍第一高手。對陣此人,不容有失。
白複深知此戰的重要,他製止紛紛請戰的千牛衛諸將,自己親自下場。
白複手腕一翻,玄鐵刀消失不見。
白複赤手空拳走到陣前。他微微一笑,衝劉桓一拱手,道:“白某不才,願徒手領教劉將軍高招!”
劉桓大怒:“白複小兒,你也不掂掂自己的斤兩,安敢輕慢本將軍?!”
劉桓將熟銅棍往地下重重一杵,紮入地麵一尺有餘。
蓬萊殿前的場地乃是水磨青磚鋪成,厚實堅硬。劉桓隨手一紮,竟有如此強悍勁力,千牛衛眾將駭然。
白複身形微蹲,馬步一紮,雙手前後一展,身段一亮,竟是少林長拳的起手勢——“嵩柏迎客”!
此舉分明是在暗示劉桓忘本!
少林長拳普及天下,乃是習武之人的入門功夫,連五歲小兒都會施展。千牛衛諸將皆知劉桓來曆,不由爆發出一陣哄笑。
劉桓隻覺臉上羞臊,惱羞成怒。一擊劈空掌,隔空劈出。
劉桓掌風強悍,隔著三丈遠,勁氣猶如實質,一股氣浪衝向白複,正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般若掌”。
白複穩固如海中礁石,化掌為刀,淩空一斬。掌風如刀,灼熱無比。以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火焰刀”迎戰“般若掌”。
眾人仿佛看見兩股‘火焰’衝入氣浪之中,將氣浪生生破開兩道口子。火焰餘勢不減,破開氣浪後,直奔劉桓胸口卷去。
劉桓一個空翻,避開‘火焰’勁氣,人在半空中,身體一團,順勢又是兩個空翻。
劉桓全身肌肉暴起,身形如虯龍,在空中一曲一伸,直撲白複麵門。伴隨攻勢,劉桓化掌為爪,淩厲鎖喉,正是“龍爪手”中的殺招。
白複毫不示弱,騰空而起,雙臂一展,在空中一個迴旋,避開劉桓的進攻。
一口氣耗盡,兩人同時下落。
白複仿佛肋生雙翼,竟能淩空換氣,盤旋至劉桓頭頂。白複曲指如鉤,抓向劉桓天靈蓋。正是“靈鷲鷹爪功”中的經典撲殺之技。
“靈鷲鷹爪功”斷金裂石,倘若被白複擊中,劉桓天靈蓋定是五個血淋淋的窟窿。
劉桓曉得此門功夫的厲害,趕忙加速下墜。白複得勢不饒人,尾隨而至。
劉桓似乎下墜太快,落地不穩,跌跌撞撞兩步,撲倒在地上,一個“嘴啃泥”,姿勢甚是狼狽,引得左千牛衛哄堂大笑。
等白複近前時,劉桓突然一個翻身,一招“兔子蹬鷹”,手腳齊出。掌如銅鈸,切向白複手腕;淩厲九腿,三腿一組,連環踢出;整個動作一氣嗬成,迅雷不及掩耳。
這套動作,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是精心編排過的。是將“醉僧地堂刀法”和“無相神腿”巧妙地組合在一起。
先誘敵深入,再絕殺當場。
白複腳尖如陀螺般旋轉,突然幻化出三個身影,左手大拇指一按,淩空一指,勁氣正中劉桓腳心。
白複應敵武功,也是兩套絕技的組合。先用“維摩詰身法”避開劉桓的殺招,再用“一指頭禪”破去劉桓的護體真氣。
劉桓修煉的不動明王金剛罩,天靈蓋的“百會穴”和足底的“湧泉穴”皆是罩門。隻要打穿這兩處,其金剛不壞之身立破。
……
劉桓大駭,知道今日遇上勁敵,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戰。在白複的步步緊逼下,劉桓將自身武技發揮到巔峰。
兩人如兩隻大鳥,在殿宇、假山、池塘等處,騰挪躲閃,追逐廝殺,不死不休……
……
兩人搏殺之際,千牛衛和叛軍也混戰在一起。倒戈的叛軍將士與千牛衛並肩作戰,擒殺羽林軍中的彌勒教徒。
埋伏在清暉閣、綾綺殿等殿宇屋脊的神箭手箭術驚人,不時將叛軍士卒射殺當場。為首一人,正是猞猁兒,隻見他弓開滿月,箭無虛發。
埋伏在屋脊上的箭手皆是安西軍中的射雕手,箭術不啻於猞猁兒。在兩軍搏殺中,突施冷箭,有效支援千牛衛絞殺叛軍。
……
雙方廝殺過程中,隻聽叛軍士兵紛紛來報:“太和門失手……崇明門失守……左銀台門失守……”
大勢不妙,嗣岐王李珍隻覺天旋地轉,一陣眩暈,腿腳一軟,差點跌倒。
當聽到右羽林軍的大本營九仙門也失手時,嗣岐王李珍頓生大勢已去之感。
在貼身隨扈的護衛下,嗣岐王李珍殺出一條血路,向著玄武門的方向奪路而逃。
見叛軍首領嗣岐王李珍也逃跑了,其餘部眾各自作鳥獸散。隻剩下最虔誠的彌勒教徒,還在負隅頑抗。
……
左羽林中郎將劉桓眼見彌勒教眾紛紛倒在血泊之中,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劉桓心神大亂,內息流轉出現大麵積阻滯,護體真氣被白複一點一滴刺破。
劉桓眼觀六路,知道大勢已去,今夜再無獲勝的可能。為今之計,走為上策。
他幾次試圖遁逃,都被白複死死纏住。
劉桓猛然警醒,白複武功應在自己之上,有幾次可以擊敗自己的時機,似乎都有意無意被他錯過。
“此舉何意?”
劉桓終於明白過來:劉桓等人以為活捉肅宗乃是板上釘釘之事。為了鉗製嗣岐王李珍,逼迫玄宗兌現諾言,劉恆將禁軍中忠於自己的彌勒教徒幾乎全部集結於此。
把守大明宮各道宮門的禁軍將領並不完全是劉桓的親信,甚至不是彌勒教徒。這群將領都是騎牆之人,隻要肅宗麾下將領能像白複剛才那樣曉之以理、誘之以利,很容易改旗易幟,臨陣倒戈。
……
事實確實如此,越王李係率領左右英武軍,左千牛衛大將軍高邑王李僝、將軍濟陰郡王李俯率領左右千牛衛,將大明宮團團包圍,裏應外合,奪下各道宮門,形成甕中捉鱉之勢。
除此之外,白複刻意延長與劉桓交手的時間,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理由:要從劉桓身上,套取少林七十二絕技的秘密。
白複與劉桓剛一交手,立刻探查出劉桓的不簡單。
劉桓雖然是少林方丈空見大師的首座弟子,但按照少林的門規,以劉桓的內功修為和資曆,最多能同時修習兩到三種七十二絕技。
劉桓深藏不露,竟然精通二三十種絕技!除天資聰慧外,此人一定偷偷潛入藏經閣,盜取過七十二絕技的武功秘籍。
白複牢牢纏住劉桓,就是要套取其掌握的秘密。
白複編撰的《少林七十二絕學殘本·乾元卷》中,第二卷隻有完整的心法和部分招式。
第三卷是剩餘的兩成絕學,如達摩伏虎拳、五燈刀法、無念心法等,僅記錄了全套心法和零星招式。這部分絕學,白複知之甚少,甚至隻聞其名。
而這些殘缺的絕學,竟然都能從劉桓的招式中獲悉。
白複抱著兩敗俱傷的心態,本想下重手將劉桓擒獲,再從其口中獲悉這些少林絕學的。
但眨眼之間,白複便否定了此方案:一來,劉桓作為彌勒教主,非同凡人,不是刑訊逼供,就能探出其口風的。
二是,劉桓犯下弑君謀逆之罪,萬難活命。肅宗不會因為其獻出秘籍,就會網開一麵,留其性命。
既然如此,白複隻能以戰代練,最大限度從其招式中,獲取七十二絕技的招式和奧秘。
……
------題外話------
姓名曾落薦書中,刻畫無鹽自不工。
一日虛聲滿天下,十年從事得途窮。
白頭未覺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為今日別,數行老淚灑西風。
——《別黃徐州》陳師道〔宋代〕
7017k
一日虛聲滿天下,十年從事得途窮。
——節選自《別黃徐州》陳師道〔宋代〕
……
叛軍軍陣大亂!
左羽林中郎將劉桓知道自己必須站出來,一旦禁軍中的彌勒教徒也被白複煽動,這場政變就真的功虧一簣了。
劉桓手持熟銅棍,大步流星,赫然出列。站在陣前,淵渟嶽峙,穩如泰山。
劉桓不僅是羽林軍主將,也是彌勒教的教主,他一登場,叛軍立刻雀躍歡騰,士氣大振。
除坐鎮玄武門的高力士外,劉桓乃是叛軍第一高手。對陣此人,不容有失。
白複深知此戰的重要,他製止紛紛請戰的千牛衛諸將,自己親自下場。
白複手腕一翻,玄鐵刀消失不見。
白複赤手空拳走到陣前。他微微一笑,衝劉桓一拱手,道:“白某不才,願徒手領教劉將軍高招!”
劉桓大怒:“白複小兒,你也不掂掂自己的斤兩,安敢輕慢本將軍?!”
劉桓將熟銅棍往地下重重一杵,紮入地麵一尺有餘。
蓬萊殿前的場地乃是水磨青磚鋪成,厚實堅硬。劉桓隨手一紮,竟有如此強悍勁力,千牛衛眾將駭然。
白複身形微蹲,馬步一紮,雙手前後一展,身段一亮,竟是少林長拳的起手勢——“嵩柏迎客”!
此舉分明是在暗示劉桓忘本!
少林長拳普及天下,乃是習武之人的入門功夫,連五歲小兒都會施展。千牛衛諸將皆知劉桓來曆,不由爆發出一陣哄笑。
劉桓隻覺臉上羞臊,惱羞成怒。一擊劈空掌,隔空劈出。
劉桓掌風強悍,隔著三丈遠,勁氣猶如實質,一股氣浪衝向白複,正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般若掌”。
白複穩固如海中礁石,化掌為刀,淩空一斬。掌風如刀,灼熱無比。以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火焰刀”迎戰“般若掌”。
眾人仿佛看見兩股‘火焰’衝入氣浪之中,將氣浪生生破開兩道口子。火焰餘勢不減,破開氣浪後,直奔劉桓胸口卷去。
劉桓一個空翻,避開‘火焰’勁氣,人在半空中,身體一團,順勢又是兩個空翻。
劉桓全身肌肉暴起,身形如虯龍,在空中一曲一伸,直撲白複麵門。伴隨攻勢,劉桓化掌為爪,淩厲鎖喉,正是“龍爪手”中的殺招。
白複毫不示弱,騰空而起,雙臂一展,在空中一個迴旋,避開劉桓的進攻。
一口氣耗盡,兩人同時下落。
白複仿佛肋生雙翼,竟能淩空換氣,盤旋至劉桓頭頂。白複曲指如鉤,抓向劉桓天靈蓋。正是“靈鷲鷹爪功”中的經典撲殺之技。
“靈鷲鷹爪功”斷金裂石,倘若被白複擊中,劉桓天靈蓋定是五個血淋淋的窟窿。
劉桓曉得此門功夫的厲害,趕忙加速下墜。白複得勢不饒人,尾隨而至。
劉桓似乎下墜太快,落地不穩,跌跌撞撞兩步,撲倒在地上,一個“嘴啃泥”,姿勢甚是狼狽,引得左千牛衛哄堂大笑。
等白複近前時,劉桓突然一個翻身,一招“兔子蹬鷹”,手腳齊出。掌如銅鈸,切向白複手腕;淩厲九腿,三腿一組,連環踢出;整個動作一氣嗬成,迅雷不及掩耳。
這套動作,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是精心編排過的。是將“醉僧地堂刀法”和“無相神腿”巧妙地組合在一起。
先誘敵深入,再絕殺當場。
白複腳尖如陀螺般旋轉,突然幻化出三個身影,左手大拇指一按,淩空一指,勁氣正中劉桓腳心。
白複應敵武功,也是兩套絕技的組合。先用“維摩詰身法”避開劉桓的殺招,再用“一指頭禪”破去劉桓的護體真氣。
劉桓修煉的不動明王金剛罩,天靈蓋的“百會穴”和足底的“湧泉穴”皆是罩門。隻要打穿這兩處,其金剛不壞之身立破。
……
劉桓大駭,知道今日遇上勁敵,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戰。在白複的步步緊逼下,劉桓將自身武技發揮到巔峰。
兩人如兩隻大鳥,在殿宇、假山、池塘等處,騰挪躲閃,追逐廝殺,不死不休……
……
兩人搏殺之際,千牛衛和叛軍也混戰在一起。倒戈的叛軍將士與千牛衛並肩作戰,擒殺羽林軍中的彌勒教徒。
埋伏在清暉閣、綾綺殿等殿宇屋脊的神箭手箭術驚人,不時將叛軍士卒射殺當場。為首一人,正是猞猁兒,隻見他弓開滿月,箭無虛發。
埋伏在屋脊上的箭手皆是安西軍中的射雕手,箭術不啻於猞猁兒。在兩軍搏殺中,突施冷箭,有效支援千牛衛絞殺叛軍。
……
雙方廝殺過程中,隻聽叛軍士兵紛紛來報:“太和門失手……崇明門失守……左銀台門失守……”
大勢不妙,嗣岐王李珍隻覺天旋地轉,一陣眩暈,腿腳一軟,差點跌倒。
當聽到右羽林軍的大本營九仙門也失手時,嗣岐王李珍頓生大勢已去之感。
在貼身隨扈的護衛下,嗣岐王李珍殺出一條血路,向著玄武門的方向奪路而逃。
見叛軍首領嗣岐王李珍也逃跑了,其餘部眾各自作鳥獸散。隻剩下最虔誠的彌勒教徒,還在負隅頑抗。
……
左羽林中郎將劉桓眼見彌勒教眾紛紛倒在血泊之中,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劉桓心神大亂,內息流轉出現大麵積阻滯,護體真氣被白複一點一滴刺破。
劉桓眼觀六路,知道大勢已去,今夜再無獲勝的可能。為今之計,走為上策。
他幾次試圖遁逃,都被白複死死纏住。
劉桓猛然警醒,白複武功應在自己之上,有幾次可以擊敗自己的時機,似乎都有意無意被他錯過。
“此舉何意?”
劉桓終於明白過來:劉桓等人以為活捉肅宗乃是板上釘釘之事。為了鉗製嗣岐王李珍,逼迫玄宗兌現諾言,劉恆將禁軍中忠於自己的彌勒教徒幾乎全部集結於此。
把守大明宮各道宮門的禁軍將領並不完全是劉桓的親信,甚至不是彌勒教徒。這群將領都是騎牆之人,隻要肅宗麾下將領能像白複剛才那樣曉之以理、誘之以利,很容易改旗易幟,臨陣倒戈。
……
事實確實如此,越王李係率領左右英武軍,左千牛衛大將軍高邑王李僝、將軍濟陰郡王李俯率領左右千牛衛,將大明宮團團包圍,裏應外合,奪下各道宮門,形成甕中捉鱉之勢。
除此之外,白複刻意延長與劉桓交手的時間,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理由:要從劉桓身上,套取少林七十二絕技的秘密。
白複與劉桓剛一交手,立刻探查出劉桓的不簡單。
劉桓雖然是少林方丈空見大師的首座弟子,但按照少林的門規,以劉桓的內功修為和資曆,最多能同時修習兩到三種七十二絕技。
劉桓深藏不露,竟然精通二三十種絕技!除天資聰慧外,此人一定偷偷潛入藏經閣,盜取過七十二絕技的武功秘籍。
白複牢牢纏住劉桓,就是要套取其掌握的秘密。
白複編撰的《少林七十二絕學殘本·乾元卷》中,第二卷隻有完整的心法和部分招式。
第三卷是剩餘的兩成絕學,如達摩伏虎拳、五燈刀法、無念心法等,僅記錄了全套心法和零星招式。這部分絕學,白複知之甚少,甚至隻聞其名。
而這些殘缺的絕學,竟然都能從劉桓的招式中獲悉。
白複抱著兩敗俱傷的心態,本想下重手將劉桓擒獲,再從其口中獲悉這些少林絕學的。
但眨眼之間,白複便否定了此方案:一來,劉桓作為彌勒教主,非同凡人,不是刑訊逼供,就能探出其口風的。
二是,劉桓犯下弑君謀逆之罪,萬難活命。肅宗不會因為其獻出秘籍,就會網開一麵,留其性命。
既然如此,白複隻能以戰代練,最大限度從其招式中,獲取七十二絕技的招式和奧秘。
……
------題外話------
姓名曾落薦書中,刻畫無鹽自不工。
一日虛聲滿天下,十年從事得途窮。
白頭未覺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為今日別,數行老淚灑西風。
——《別黃徐州》陳師道〔宋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