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西風裏,九天鵬鶚飛。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
——《金字經·夜來西風裏》馬致遠〔元代〕
……
白複決定,待戰事稍緩,自己定要去少林寺走一趟,查看究竟。
而當務之急,是將這些心法和招式融合在一起,將少林絕學留存下來。同時,將此功夫傳授陝州鄉勇,盡快培養出一批武功精湛的戰士。
白複組織行軍司馬,將鄉勇口述的佛經和心法整理成文字,編撰成冊。
與此同時,白複根據心法,將少林七十二絕技的招式一一對應,繪成圖冊。
白複畫工精湛,所繪出的動作招式活靈活現。畫中武僧衣帶當風,表情神態惟妙惟肖,正是吳道子這一脈的畫風。
個別心法所對應的武功招式,白複也未曾見過。白複隻能根據前後招式的連貫,仔細揣摩心法的精深奧義。
白複廢寢忘食,數月下來,將少林七十二絕技分門別類整理出來,匯編成冊,分為三卷。
第一卷,囊括了七十二絕技中的三成絕學,如須彌神掌、赤焰刀法、獅吼功、無相神腿、金剛伏魔拳法、一指頭禪、靈鷲鷹爪功、維摩詰身法、歸去來兮功等,從心法到招式,完整記錄下來。
第二卷記載的絕學不是少林原本,乃是修複後的秘籍。如般若掌法、龍爪手、摩訶指訣、醉僧地趟刀法等,隻有完整的心法和部分招式。針對這部分絕學,白複根據其心法奧義,重新設計招式,彌補殘缺的拳譜等秘籍。
第三卷是剩餘的兩成絕學,如達摩伏虎拳、五燈刀法、無念心法等,僅記錄了全套心法和零星招式。這部分絕學,白複知之甚少,甚至隻聞其名。隻能將心法記錄下來,留待後人參考。
最可惜的是少林武學中的至寶,以大藏經、易筋經、洗髓經為代表的三大內功心法,僅有易筋經留傳下來。
為區分此卷和少林原本秘籍,白複以大唐年號為名,將這套武功秘籍取名為《少林七十二絕學殘本·乾元卷》。
自從少林寺受辱,白複對少林心存偏見,本沒想再窺少林武學。
這次為往聖繼絕學,才不得不絞盡腦汁,重新梳理少林功夫。
編撰絕學殘本,即是對少林武學的整理,也是對自身武功的反思。這大概是離恨天之後,白複再次靜下心來,梳理功夫。
經曆過這些磨難,白複格局恢宏,對武學的認識再上一層,達到新一重境界。
編撰過程中,白複高山仰止,不斷感慨少林武功的博大精深,不愧為中原武學之首,這才放下門戶之見,虛心受教。
若拿易經來打比方,少林武功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道門武功就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佛道兩路武功,一剛一柔,剛柔並濟,乃得天道。
編撰完畢,白複雖未刻意修習少林七十二絕技,但少林武學印刻於心,了然於胸。
尤其是空見方丈教鄉勇們的打坐吐納功夫,乃是佛門至寶易筋經上的功夫。
白複本以為,自己多年修習的內功心法乃是道家的玄門內功,無法與少林心法融合在一起。
沒曾想,有了易筋經的加持,白複竟然能將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心法融會貫通。
更匪夷所思的是,白複丹田內竟然新鑄成了一座鼎爐,專門煉化佛門真氣。與此前道門的鼎爐遙相唿應,水火相濟。
巽坎兩鼎的真氣分守兩鼎,和睦共處,大有風生水起之勢。
丹田內孕育出兩鼎,也不是絕無僅有。
白複此前聽說,道門有一種“道心種魔大法”,就能在道心中生出魔胎,鼎中生鼎。
劍聖裴旻曾告訴過白複,佛道同修,並蒂蓮花,長安還有兩人,一是白複的老熟人——白衣宰相李泌,另一個是王維王右丞。
但這兩人丹田所生兩鼎,皆為以鼎煉丹、延年益壽而已,從未煉精化氣,修煉用於武學的勁氣、罡氣。
白複冥思苦想,猜測丹田鼎爐的造化應該也跟巽坎兩鼎有關。
除第九鼎外,八鼎真氣皆與天地同源,日月同輝,天下萬法皆出自於此。
所以佛道兩門截然相反的武功心法才有可能兼容並蓄,水火相濟。如同乾坤兩卦,周而複始,生生不息。
除此之外,讓白複格外重視的是七十二部佛經,重視程度甚至高於武學秘籍。
空見方丈智慧如海,行事高深莫測,他將這些佛經和武學心法放在一起傳授,定有深意。
當年,空伽長老對佐藤瀨兵衛道:“少林七十二項絕技之所以要羅漢堂首座應許,是因為師父要先檢驗弟子佛法修為的境界,方才決定授不授予武功,授予何種武功。
否則,沒有佛法駕馭,執迷少林絕學,無師在旁關照,很容易走火入魔。”
往事曆曆在目,白複不敢大意。
白複不僅鼓勵鄉勇繼續念誦佛經,自己也將這些佛經牢牢記下,每日必修一課,日日不斷之功。
與此同時,白複讓人抄錄全套佛經和《少林七十二絕學殘本·乾元卷》,令唐門弟子秘密呈送峨眉,交予緣空師太。
安頓好這一切後,白複開始傳功釋法。
根據陝州鄉勇這些年所習練的內功心法,白複將七十二絕技中對應的武功逐一傳給鄉勇精銳,再由這數十名精銳分別傳給村內族人。
武學心法,越古樸,越穩定,越持久,越接近於道;越精深,越奧妙,越難以修煉,越容易失傳。
易筋經乃是少林武學三大奠基之作之一,古樸久遠、博大精深,其蘊含的奧義,乃是天下武學的底層邏輯,與各路武學並不衝突。
白複以易筋經的第一重功夫為藍本,將其定為全軍將士每日必修之課,打坐吐納,修煉內力。
再從七十二路絕技中,精心挑選最適合戰陣博殺的幾路武功,化繁為簡,傳與川幫弟子和安西北庭的將士。
比如無相神腿、龍爪手、維摩詰身法中的功夫極其適合近身搏殺。一旦練成,貼身短打時,腳、膝、掌、指,渾身上下,皆為兵器。
醉僧地趟刀法專破騎兵,其中滾躺雙刀、滾龍鉤槍乃是鐵騎克星。
步戰士卒,橫刀、鉤槍配合上圓盾,九滾十八跌,專砍戰馬四蹄。一旦數十人的地趟戰陣展開,即使對方是人馬皆披重甲的鐵浮屠,也不是其對手。
……
有了少林武功的加持,三軍將士武功突飛猛進,全軍的戰力再上一個台階!
憑借足以與叛軍精銳抗衡的絕對實力,安西北庭行營隱然有傲視群雄、氣吞萬裏如虎的氣勢!
7017k
——《金字經·夜來西風裏》馬致遠〔元代〕
……
白複決定,待戰事稍緩,自己定要去少林寺走一趟,查看究竟。
而當務之急,是將這些心法和招式融合在一起,將少林絕學留存下來。同時,將此功夫傳授陝州鄉勇,盡快培養出一批武功精湛的戰士。
白複組織行軍司馬,將鄉勇口述的佛經和心法整理成文字,編撰成冊。
與此同時,白複根據心法,將少林七十二絕技的招式一一對應,繪成圖冊。
白複畫工精湛,所繪出的動作招式活靈活現。畫中武僧衣帶當風,表情神態惟妙惟肖,正是吳道子這一脈的畫風。
個別心法所對應的武功招式,白複也未曾見過。白複隻能根據前後招式的連貫,仔細揣摩心法的精深奧義。
白複廢寢忘食,數月下來,將少林七十二絕技分門別類整理出來,匯編成冊,分為三卷。
第一卷,囊括了七十二絕技中的三成絕學,如須彌神掌、赤焰刀法、獅吼功、無相神腿、金剛伏魔拳法、一指頭禪、靈鷲鷹爪功、維摩詰身法、歸去來兮功等,從心法到招式,完整記錄下來。
第二卷記載的絕學不是少林原本,乃是修複後的秘籍。如般若掌法、龍爪手、摩訶指訣、醉僧地趟刀法等,隻有完整的心法和部分招式。針對這部分絕學,白複根據其心法奧義,重新設計招式,彌補殘缺的拳譜等秘籍。
第三卷是剩餘的兩成絕學,如達摩伏虎拳、五燈刀法、無念心法等,僅記錄了全套心法和零星招式。這部分絕學,白複知之甚少,甚至隻聞其名。隻能將心法記錄下來,留待後人參考。
最可惜的是少林武學中的至寶,以大藏經、易筋經、洗髓經為代表的三大內功心法,僅有易筋經留傳下來。
為區分此卷和少林原本秘籍,白複以大唐年號為名,將這套武功秘籍取名為《少林七十二絕學殘本·乾元卷》。
自從少林寺受辱,白複對少林心存偏見,本沒想再窺少林武學。
這次為往聖繼絕學,才不得不絞盡腦汁,重新梳理少林功夫。
編撰絕學殘本,即是對少林武學的整理,也是對自身武功的反思。這大概是離恨天之後,白複再次靜下心來,梳理功夫。
經曆過這些磨難,白複格局恢宏,對武學的認識再上一層,達到新一重境界。
編撰過程中,白複高山仰止,不斷感慨少林武功的博大精深,不愧為中原武學之首,這才放下門戶之見,虛心受教。
若拿易經來打比方,少林武功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道門武功就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佛道兩路武功,一剛一柔,剛柔並濟,乃得天道。
編撰完畢,白複雖未刻意修習少林七十二絕技,但少林武學印刻於心,了然於胸。
尤其是空見方丈教鄉勇們的打坐吐納功夫,乃是佛門至寶易筋經上的功夫。
白複本以為,自己多年修習的內功心法乃是道家的玄門內功,無法與少林心法融合在一起。
沒曾想,有了易筋經的加持,白複竟然能將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心法融會貫通。
更匪夷所思的是,白複丹田內竟然新鑄成了一座鼎爐,專門煉化佛門真氣。與此前道門的鼎爐遙相唿應,水火相濟。
巽坎兩鼎的真氣分守兩鼎,和睦共處,大有風生水起之勢。
丹田內孕育出兩鼎,也不是絕無僅有。
白複此前聽說,道門有一種“道心種魔大法”,就能在道心中生出魔胎,鼎中生鼎。
劍聖裴旻曾告訴過白複,佛道同修,並蒂蓮花,長安還有兩人,一是白複的老熟人——白衣宰相李泌,另一個是王維王右丞。
但這兩人丹田所生兩鼎,皆為以鼎煉丹、延年益壽而已,從未煉精化氣,修煉用於武學的勁氣、罡氣。
白複冥思苦想,猜測丹田鼎爐的造化應該也跟巽坎兩鼎有關。
除第九鼎外,八鼎真氣皆與天地同源,日月同輝,天下萬法皆出自於此。
所以佛道兩門截然相反的武功心法才有可能兼容並蓄,水火相濟。如同乾坤兩卦,周而複始,生生不息。
除此之外,讓白複格外重視的是七十二部佛經,重視程度甚至高於武學秘籍。
空見方丈智慧如海,行事高深莫測,他將這些佛經和武學心法放在一起傳授,定有深意。
當年,空伽長老對佐藤瀨兵衛道:“少林七十二項絕技之所以要羅漢堂首座應許,是因為師父要先檢驗弟子佛法修為的境界,方才決定授不授予武功,授予何種武功。
否則,沒有佛法駕馭,執迷少林絕學,無師在旁關照,很容易走火入魔。”
往事曆曆在目,白複不敢大意。
白複不僅鼓勵鄉勇繼續念誦佛經,自己也將這些佛經牢牢記下,每日必修一課,日日不斷之功。
與此同時,白複讓人抄錄全套佛經和《少林七十二絕學殘本·乾元卷》,令唐門弟子秘密呈送峨眉,交予緣空師太。
安頓好這一切後,白複開始傳功釋法。
根據陝州鄉勇這些年所習練的內功心法,白複將七十二絕技中對應的武功逐一傳給鄉勇精銳,再由這數十名精銳分別傳給村內族人。
武學心法,越古樸,越穩定,越持久,越接近於道;越精深,越奧妙,越難以修煉,越容易失傳。
易筋經乃是少林武學三大奠基之作之一,古樸久遠、博大精深,其蘊含的奧義,乃是天下武學的底層邏輯,與各路武學並不衝突。
白複以易筋經的第一重功夫為藍本,將其定為全軍將士每日必修之課,打坐吐納,修煉內力。
再從七十二路絕技中,精心挑選最適合戰陣博殺的幾路武功,化繁為簡,傳與川幫弟子和安西北庭的將士。
比如無相神腿、龍爪手、維摩詰身法中的功夫極其適合近身搏殺。一旦練成,貼身短打時,腳、膝、掌、指,渾身上下,皆為兵器。
醉僧地趟刀法專破騎兵,其中滾躺雙刀、滾龍鉤槍乃是鐵騎克星。
步戰士卒,橫刀、鉤槍配合上圓盾,九滾十八跌,專砍戰馬四蹄。一旦數十人的地趟戰陣展開,即使對方是人馬皆披重甲的鐵浮屠,也不是其對手。
……
有了少林武功的加持,三軍將士武功突飛猛進,全軍的戰力再上一個台階!
憑借足以與叛軍精銳抗衡的絕對實力,安西北庭行營隱然有傲視群雄、氣吞萬裏如虎的氣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