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節選自《秋興八首》杜甫


    ……


    祭拜完畢後,老族長邀請白複等人進山坳做客。


    這裏是一個幽深的巨大峽穀,初其狹,才通人,道路崎嶇,複行數百步,豁然開朗。山坳裏林木茂密,流泉飛瀑,倒是一個不錯的躲避亂軍的去處。


    老族長拿出為數不多的食物款待白複等人。食物大部分是些草菇野菜,也有烤熟的斑鳩等禽鳥,唯獨沒有米麵等糧食作物。


    老族長一臉歉然,道:“沒有豐盛的食物招待將軍,老朽實在汗顏。”


    白複道:“老族長哪裏話,這就見外了。”


    老族長命人給白複斟上一碗茶,道:“將軍,這是用山泉水烹煮的野茶,生津解渴,您嚐嚐。”


    白複抿了兩口,這款不知名的野茶入口甚苦,但迴甘香甜,在清冽的泉水加持下,竟有淡淡的花果香。


    白複大讚,骨碌碌喝了一大碗,頓覺神清氣爽。


    老族長指著黑塔壯漢道:“這是我兒嶽虎竹。虎竹,快來見過將軍。”


    嶽虎竹躬身一禮,道:“剛才多有冒犯,還請將軍見諒。”


    白複還沒說話,一旁的唿延鐵衣樂了,他嚷嚷道:“我叫鐵衣,你叫虎竹,半斤對八兩,怪不得咱們不分勝負。”


    嶽虎竹微微頷首,淡淡一笑道:“閣下好功夫,有機會還要領教。”


    唿延鐵衣吹胡子瞪眼,正要懟迴去。見白複瞪了他一眼,趕忙把到嘴邊的話咽了下去。


    白複招唿嶽虎竹在身旁坐下,問道:“嶽大哥,我看您剛才施展的棍法,應是少林的楞伽伏虎棍法,不知對否?”


    嶽虎竹一愣,道:“將軍,您識得此棍法?”


    白複點點頭,道:“我少年時有位舊識,就是此棍法的高手。不過此棍法一向不傳外人,你怎麽會習得?莫不是,您也是少林俗家弟子?”


    嶽虎竹搖搖頭道:“將軍,實不相瞞,我連這棍法的名字都是從您嘴裏才得知,更別說投奔少林門下了。”


    “哦?那您是如何習得此棍法?”白複來了興趣。


    嶽虎竹道:“迴稟將軍,數年前,對了,也就是您和太傅大人陝州抗洪救災那年。


    這年農閑時分,我們村來了一位須眉皆白的化緣老和尚。


    他在我們村住了數日,將村中的青壯年召集在曬穀場上,傳給我們一些拳腳棍棒的功夫。


    他說,若有一天盜匪橫行,村裏可把青壯年組織起來,這些拳腳足以幫助我們抵禦外敵。”


    白複打破砂鍋問到底,繼續追問道:“若我眼力無差,你施展棍法的真氣應該是來自少林的易筋經。


    拳腳功夫還可以解釋為,老和尚化緣時的布施。


    可這易筋經乃是少林不傳之秘,少林也僅有羅漢堂、達摩院首座等個別長老才有資格修習,更別說傳與外人了。”


    嶽虎竹目瞪口呆,好半晌才道:“這一點我們真不知。


    當年,每天晚上圓月時分,老和尚會在村頭的大榕樹下,教我們打坐吐納。他說隻要我們天天堅持習練,將來力氣會越來越大,祛病除災,延年益壽。


    剛開始大家還不以為然,時間一長,發現這打坐吐納的法門極好,不僅做農活有勁,晚上不困,白天不餓,每日精神奕奕,極少生病。


    從此以後,村裏不僅青壯年,連婦孺老幼也開始習練起來。


    教會我們後,老和尚就離開了,從此再未見過。”


    說到這裏,嶽虎竹又想起了一些往事,道:“不僅如此,據我所知,這個老和尚也在附近村落化緣,每到一處,總要傳些功夫。


    起先,這些拳腳功夫僅有一些好勇鬥狠的年輕後生癡迷。


    沒過兩年,安祿山的叛軍攻入河南道,大家這才發現學武的好處,於是各村組織起來,張羅著練拳練棒,保衛鄉裏。


    各村還時不時組織村落間的比試,鼓勵大家競相習武。


    但從來沒有人知道老和尚的來曆。”


    “少林秘不示人的功夫就這麽流傳出來了?”白複皺起眉頭,大惑不解,心道:“這恐怕又是一樁懸案了。”


    白複靜心品茶,沉思不語。


    正在思量間,老族長將為首的彈弓少年喚來,對白複道:“這是我的孫兒,名叫嶽隨弓。


    弓兒,把神僧教你的功夫給將軍展示展示。”


    嶽隨弓嘴一撇,哼道:“我的功夫是用來殺敵的,可不是給人變戲法表演的。”


    嶽虎竹麵色一沉,冷哼一聲。


    嶽隨弓素來敬畏父親,趕忙收斂不敬姿態。他不敢怠慢,掏出彈弓,手一抬,對準屋外就是一彈。


    彈弓上的石子無聲無息飛出,並無驚人的氣勢和速度。


    唐夔和唿延鐵衣對望一眼,不知此功夫厲害在何處。


    白複笑而不語,凝神望向屋外。


    “嗖”,石子疾飛而迴,射向唿延鐵衣麵門。


    唿延鐵衣嚇了一跳,正要躲閃騰挪,突然想到白將軍在自己身後。


    冒然閃避,將主將置於危險之中,可是軍隊大忌。


    唿延鐵衣大喝一聲,正要一拳揮出,將石子劈落。


    隻見石子突然下墜,有驚無險地落在唿延鐵衣一步之外。


    “哇啊啊!”唿延鐵衣遭此戲弄,氣得哇哇大叫。要不是白將軍在旁,恨不得躍過去,將這熊孩子痛揍一頓。


    “歸去來兮!”


    白複輕輕鼓掌,笑道:“看來這個老和尚不僅輩分不低,而且帶你不薄,竟然將這功夫都傳你了。”


    唿延鐵衣偷偷向唐夔問道:“軍師,這功夫是不是很厲害?”


    唐夔笑道:“少林七十二絕技你聽說過嗎?”


    “小瞧我,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啊!當然聽說過了。”唿延鐵衣不滿,小聲嘟噥道。


    唐夔笑道:“七十二絕技中的大部分功夫是少林曆代高僧所創,僅有一小部分武功是達摩祖師親授。


    這‘歸去來兮’就是其中之一……”


    ……


    用過飯後,老族長主動提起募兵之事。


    老族長對白複道:“白將軍,我村落的青壯年不肯參軍,不是不願保家衛國、報效朝廷,而是對周圍駐軍的唐軍將領極不信任。


    誠如我兒此前所言,這兩年,鄉親中也有不少男丁報名參軍,結果都不明不白死在戰場上,白白成了炮灰。


    您跟他們不一樣,您是我們的大恩人!


    這方圓數百裏鄉親們的命都是您和太傅大人給的。


    這次募兵之事,我親自出馬,保證遊說陝州一帶的鄉親們加入您的軍隊。”


    白複大喜,趕忙起身給老族長作揖。


    經過剛才的詢問,白複已知這一帶的鄉勇不是普通的精壯農夫,而是有了少林武學功底的半個武人。


    倘若經過軍隊的嚴格訓練,假以時日,定能成為不啻於魏武卒的精銳戰士。


    不過,即便如此,也不能涸澤而漁。


    白複跟老族長商量後,達成一致:“有兩個以上男丁的家庭,可派一人從軍;從軍年齡在十六歲至四十歲之間;一人從軍,唐軍每月提供可養活五人的糧餉……”


    說到糧食,老族長道:“陝州一帶,因黃河衝積,土地肥沃,盛產糧食。百姓們躲在山坳裏不敢種田,一是怕叛軍殺戮,二是怕唐軍搶掠。


    倘若將軍能夠駐軍保護農田,百姓就可以放開手腳耕作。這樣,不但不需要唐軍提供糧食,百姓還可以把剩餘的糧食上繳,作為軍糧。”


    白複跟唿延鐵衣、唐夔等人商量一番,覺得此法甚好。


    白複決定調出兩路人馬來此,屯田練兵兩不誤。


    此外,安西北庭軍擁有強大的騎兵,可以巡邏防禦的區域麵積更大。如此一來,糧食和兵源的問題都可解決。


    眾人商議完,天色已晚,白複與老族長、嶽虎竹等人一一告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秋興八首》杜甫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