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
南來北往隨征雁,行路艱難。青泥小劍關,紅葉湓江岸,白草連雲棧。
功名半紙,風雪千山。
——《殿前歡·客中》張可久(元)
……
不一日,荔非元禮和白複到達陝州。
洛陽留守韋陟、河南尹李若幽此時正在陝州主持河南道的政務。河陽之戰的捷報天下皆知。
洛陽留守韋陟、河南尹李若幽親自為白複主持接風儀式。
五品以上的朝廷官員悉數到場,除此之外,另外兩支駐紮在陝州的唐軍主將也到場。
一位是和白複同時受封的陝西軍、神策軍兩軍兵馬使,剛被陛下賜名的李忠臣,也就是原濮州太守董秦。
兩人皆因河陽之戰封賞,李忠臣早兩日抵達陝州,所以兩人見麵格外親切。
另一位是鎮西四鎮行營節度使衛伯玉,此人也是當世名將。
白複本對這類官場應酬頭疼不已,但新到陝州,要想得到當地官員和友軍的支持,就不能太清高。該參加的宴會不能缺,該拜的碼頭都得拜。
白複硬著頭皮參加,舉著酒盞說著客套的場麵話。
一場酒宴下來,雖然冗長疲累,但也不是全無收獲。
白複在長安臨摹過大量吳道子、閻立本、張萱等人的畫作,對人物的性情的揣摩遠勝於常人。
洛陽留守韋陟乃是左仆射韋安石之子,此人儒雅秀整,頗有才識器度。但一場酒下來,感覺此人雖然貌似溫文爾雅,但很難與人交心。
河南尹李若幽,乃是李唐宗室,淮安郡王李神通曾孫。此人魁梧健碩,口若懸河,整場酒宴的氣氛在他的調動下,歡聲笑語,高潮不斷。
此人頗有吏才,善於籠絡人心。不過從眾人畢恭畢敬向其敬酒的模樣可知,此人應是極其自負之人,胸懷應不甚寬廣。
更有意思的是,韋陟和李若幽之間,頗為微妙,表麵上一團和氣,實則各懷心思。
鎮西四鎮行營節度使衛伯玉,在李忠臣來之前,是神策軍兵馬使。此人不僅軍功卓著,也很會講話,在酒宴上談笑風生,一看就知此人在軍政兩界都很吃得開。
此人周旋於韋陟和李若幽之間,長袖善舞,應是韋、李兩位大人都想拉攏之人。
神策軍兵馬副使趙天薊,個子不高,相貌憨厚,也爭著插諢打科。但不知為何,眾人似乎都不喜他,相互敬酒時,都用客套話應酬他而已。
席中還有一名宦官胡房湘,乃是安西和北庭行營的監軍,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朝廷派來監督和製衡白複之人。
此人容貌猥瑣,言語粗俗,還愛擺譜,在場官員毫不掩飾,都對其流露出鄙夷之色。
如此不堪之人偏偏是製衡白複之人,白複心中不由生出一絲憂慮,將來掣肘之事,估計少不了。
……
來到安西北庭行營,傳旨宦官當著三軍眾將的麵,宣布陛下的旨意,任命白複為安西北庭行營兵馬使,執掌這支軍隊。
眾將早已經得知此項任命,並無任何異樣。
宣布完旨意,監軍宦官胡房湘陪同傳旨宦官去行轅休息。白複顧不上舟車勞頓,立刻升帳。
安西北庭行營以邊軍為中堅,也臨時從附近鄉勇中募兵。還有一些附庸的奚、羌、突厥、迴紇、靺鞨、契丹、高句麗的蕃兵,這些士兵被重新進行編製。
安西北庭行營是一個二萬人滿編野戰兵團,其下分為七軍,即中軍、左虞侯軍、右虞侯軍以及左廂前軍、左廂後軍、右廂前軍、右廂後軍。
中軍四千人,左右虞候各一軍,每軍各二千八百人;左右廂各二軍(前軍後軍),每軍各二千六百人。
兵馬使為軍中主帥,被稱為大將軍(大總管),直接統領中軍。中軍設副將軍(副總管)二人,一人負責軍糧,一人負責征馬。
其餘六軍主將被稱為總管,由折衝都尉擔任,分別統領六軍。
一總管領二子總管(子將),共十二人,由果毅都尉擔任。
此外,每軍還有長史、司馬、倉曹、兵曹、胄曹參軍等僚佐。
軍下分營,設營主,中軍隻設一營,以大總管為營主,六總管各領一千人營。
剩下十二營,以子總管(子將)為營主,七軍一共十九營。
軍隊以營為單位駐紮。營的稱唿一般按照營主的身份稱唿。
營中又設司兵、司倉、司騎、司胄、典馬、城局各一人,分別負責武器、倉儲、馬匹、甲胄、軍法等事務。
……
副將軍栗淳乃是李嗣業舊部,向白複逐一介紹軍中重要將領。
六位總管中,僅有三名是安西北庭的舊將,其餘三名都是從其他邊軍中調來的。其中最年輕的總管衡木引起了白複的注意。
此人眼神活泛,一看就是精明幹練之人。舉止謙恭,言辭懇切,對白複也頗為熱絡。
但白複有種直覺,此人內心倨傲,根本沒把白複這個兵馬使當迴事。
白複事後得知,衡木乃是衛伯玉在神策軍的嫡係麾下,派駐到此,隱含伺機控製安西北庭行營之意,為衛伯玉日後執掌此軍,提前做好鋪墊。
原以為這次調動,會讓衛伯玉成為安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沒想到卻成了鎮西四鎮行營節度使。
白複的調任,毫無征兆,無意中阻礙了許多人的仕途。
十二營子將中,也僅有六員子將是安西北庭的舊將。
即便是相對熟悉的安西北庭舊將,白複也有幾分陌生感
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人慶幸,主將是跟李嗣業、段秀實淵源頗深的白複,而不是其他邊軍將領,自己陣營不會被邊緣化。
也有人頗不服氣,當年並肩作戰的戰友今日變成上鋒,不僅不習慣,而且還有幾分羨慕嫉妒。
來之前,白複精心準備了一份發言稿,洋洋灑灑數千言。
見此情景,白複當機立斷,廢掉了這份稿件。
白複即興發揮,發表了一番激情四射的演說。
就在演講的過程中,白複時不時與諸將互動,談笑風生。
好幾名資深唐軍將領對白複煽情的演講嗤之以鼻,心中暗道:“又是一個熱血愣頭青,武功高有什麽用,朝中有人什麽用。
現在是戰時,手中有嫡係的兵馬才是天王老子!
來到這裏,就得看我們的臉色行事。對我們寬厚一點也還罷了,倘若敢對我們指手畫腳,可別怪我們翻臉無情。
這裏早已經不是李嗣業時代的安西北庭了!”
就在這些將領自鳴得意之時,白複開啟靈竅,試圖通過每個人的表情,用靈力閱讀他們的內心。
果不其然,雖然每個人都露出洗耳恭聽的表情,但白複還是能從微妙的細節處,大致判斷出每個人對自己到來的態度。
演講完畢,帳篷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白複起身致謝,衝著眾將微微一笑,心中暗道:“貓鼠遊戲,有趣有趣!”
注釋:
按照初唐名將李靖所著的《李衛公兵法》所言:每次出征發兵以二萬人為一個滿編野戰兵團,其下分為七軍,中軍四千人,左右虞候各一軍,每軍各二千八百人,左右廂各二軍(前軍後軍),每軍各二千六百人。即中軍、左虞侯軍、右虞侯軍以及左廂前軍、左廂後軍、右廂前軍、右廂後軍(按照方位為左、右、前、後軍)。
又,諸軍總設一名大總管(大將)統領,其下有別奏八人,傔十六人(別奏、傔等為負責各種事務的小吏,不同品級的將領的人數不同);副總管(副將)二人,一人負責軍糧,一人負責征馬,別奏各四人,傔各八人;判官二人,典四人;總管六人,由折衝都尉擔任,二總管指揮左右虞候,四總管指揮左右廂各一軍,傔各五人;一總管領二子總管(子將),共十二人,由果毅都尉擔任,傔各二人;執鼓十二人,吹角十二人。另外每軍還有長史、司馬、倉曹、兵曹、胄曹參軍等僚佐。
南來北往隨征雁,行路艱難。青泥小劍關,紅葉湓江岸,白草連雲棧。
功名半紙,風雪千山。
——《殿前歡·客中》張可久(元)
……
不一日,荔非元禮和白複到達陝州。
洛陽留守韋陟、河南尹李若幽此時正在陝州主持河南道的政務。河陽之戰的捷報天下皆知。
洛陽留守韋陟、河南尹李若幽親自為白複主持接風儀式。
五品以上的朝廷官員悉數到場,除此之外,另外兩支駐紮在陝州的唐軍主將也到場。
一位是和白複同時受封的陝西軍、神策軍兩軍兵馬使,剛被陛下賜名的李忠臣,也就是原濮州太守董秦。
兩人皆因河陽之戰封賞,李忠臣早兩日抵達陝州,所以兩人見麵格外親切。
另一位是鎮西四鎮行營節度使衛伯玉,此人也是當世名將。
白複本對這類官場應酬頭疼不已,但新到陝州,要想得到當地官員和友軍的支持,就不能太清高。該參加的宴會不能缺,該拜的碼頭都得拜。
白複硬著頭皮參加,舉著酒盞說著客套的場麵話。
一場酒宴下來,雖然冗長疲累,但也不是全無收獲。
白複在長安臨摹過大量吳道子、閻立本、張萱等人的畫作,對人物的性情的揣摩遠勝於常人。
洛陽留守韋陟乃是左仆射韋安石之子,此人儒雅秀整,頗有才識器度。但一場酒下來,感覺此人雖然貌似溫文爾雅,但很難與人交心。
河南尹李若幽,乃是李唐宗室,淮安郡王李神通曾孫。此人魁梧健碩,口若懸河,整場酒宴的氣氛在他的調動下,歡聲笑語,高潮不斷。
此人頗有吏才,善於籠絡人心。不過從眾人畢恭畢敬向其敬酒的模樣可知,此人應是極其自負之人,胸懷應不甚寬廣。
更有意思的是,韋陟和李若幽之間,頗為微妙,表麵上一團和氣,實則各懷心思。
鎮西四鎮行營節度使衛伯玉,在李忠臣來之前,是神策軍兵馬使。此人不僅軍功卓著,也很會講話,在酒宴上談笑風生,一看就知此人在軍政兩界都很吃得開。
此人周旋於韋陟和李若幽之間,長袖善舞,應是韋、李兩位大人都想拉攏之人。
神策軍兵馬副使趙天薊,個子不高,相貌憨厚,也爭著插諢打科。但不知為何,眾人似乎都不喜他,相互敬酒時,都用客套話應酬他而已。
席中還有一名宦官胡房湘,乃是安西和北庭行營的監軍,某種意義上講,他是朝廷派來監督和製衡白複之人。
此人容貌猥瑣,言語粗俗,還愛擺譜,在場官員毫不掩飾,都對其流露出鄙夷之色。
如此不堪之人偏偏是製衡白複之人,白複心中不由生出一絲憂慮,將來掣肘之事,估計少不了。
……
來到安西北庭行營,傳旨宦官當著三軍眾將的麵,宣布陛下的旨意,任命白複為安西北庭行營兵馬使,執掌這支軍隊。
眾將早已經得知此項任命,並無任何異樣。
宣布完旨意,監軍宦官胡房湘陪同傳旨宦官去行轅休息。白複顧不上舟車勞頓,立刻升帳。
安西北庭行營以邊軍為中堅,也臨時從附近鄉勇中募兵。還有一些附庸的奚、羌、突厥、迴紇、靺鞨、契丹、高句麗的蕃兵,這些士兵被重新進行編製。
安西北庭行營是一個二萬人滿編野戰兵團,其下分為七軍,即中軍、左虞侯軍、右虞侯軍以及左廂前軍、左廂後軍、右廂前軍、右廂後軍。
中軍四千人,左右虞候各一軍,每軍各二千八百人;左右廂各二軍(前軍後軍),每軍各二千六百人。
兵馬使為軍中主帥,被稱為大將軍(大總管),直接統領中軍。中軍設副將軍(副總管)二人,一人負責軍糧,一人負責征馬。
其餘六軍主將被稱為總管,由折衝都尉擔任,分別統領六軍。
一總管領二子總管(子將),共十二人,由果毅都尉擔任。
此外,每軍還有長史、司馬、倉曹、兵曹、胄曹參軍等僚佐。
軍下分營,設營主,中軍隻設一營,以大總管為營主,六總管各領一千人營。
剩下十二營,以子總管(子將)為營主,七軍一共十九營。
軍隊以營為單位駐紮。營的稱唿一般按照營主的身份稱唿。
營中又設司兵、司倉、司騎、司胄、典馬、城局各一人,分別負責武器、倉儲、馬匹、甲胄、軍法等事務。
……
副將軍栗淳乃是李嗣業舊部,向白複逐一介紹軍中重要將領。
六位總管中,僅有三名是安西北庭的舊將,其餘三名都是從其他邊軍中調來的。其中最年輕的總管衡木引起了白複的注意。
此人眼神活泛,一看就是精明幹練之人。舉止謙恭,言辭懇切,對白複也頗為熱絡。
但白複有種直覺,此人內心倨傲,根本沒把白複這個兵馬使當迴事。
白複事後得知,衡木乃是衛伯玉在神策軍的嫡係麾下,派駐到此,隱含伺機控製安西北庭行營之意,為衛伯玉日後執掌此軍,提前做好鋪墊。
原以為這次調動,會讓衛伯玉成為安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沒想到卻成了鎮西四鎮行營節度使。
白複的調任,毫無征兆,無意中阻礙了許多人的仕途。
十二營子將中,也僅有六員子將是安西北庭的舊將。
即便是相對熟悉的安西北庭舊將,白複也有幾分陌生感
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人慶幸,主將是跟李嗣業、段秀實淵源頗深的白複,而不是其他邊軍將領,自己陣營不會被邊緣化。
也有人頗不服氣,當年並肩作戰的戰友今日變成上鋒,不僅不習慣,而且還有幾分羨慕嫉妒。
來之前,白複精心準備了一份發言稿,洋洋灑灑數千言。
見此情景,白複當機立斷,廢掉了這份稿件。
白複即興發揮,發表了一番激情四射的演說。
就在演講的過程中,白複時不時與諸將互動,談笑風生。
好幾名資深唐軍將領對白複煽情的演講嗤之以鼻,心中暗道:“又是一個熱血愣頭青,武功高有什麽用,朝中有人什麽用。
現在是戰時,手中有嫡係的兵馬才是天王老子!
來到這裏,就得看我們的臉色行事。對我們寬厚一點也還罷了,倘若敢對我們指手畫腳,可別怪我們翻臉無情。
這裏早已經不是李嗣業時代的安西北庭了!”
就在這些將領自鳴得意之時,白複開啟靈竅,試圖通過每個人的表情,用靈力閱讀他們的內心。
果不其然,雖然每個人都露出洗耳恭聽的表情,但白複還是能從微妙的細節處,大致判斷出每個人對自己到來的態度。
演講完畢,帳篷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白複起身致謝,衝著眾將微微一笑,心中暗道:“貓鼠遊戲,有趣有趣!”
注釋:
按照初唐名將李靖所著的《李衛公兵法》所言:每次出征發兵以二萬人為一個滿編野戰兵團,其下分為七軍,中軍四千人,左右虞候各一軍,每軍各二千八百人,左右廂各二軍(前軍後軍),每軍各二千六百人。即中軍、左虞侯軍、右虞侯軍以及左廂前軍、左廂後軍、右廂前軍、右廂後軍(按照方位為左、右、前、後軍)。
又,諸軍總設一名大總管(大將)統領,其下有別奏八人,傔十六人(別奏、傔等為負責各種事務的小吏,不同品級的將領的人數不同);副總管(副將)二人,一人負責軍糧,一人負責征馬,別奏各四人,傔各八人;判官二人,典四人;總管六人,由折衝都尉擔任,二總管指揮左右虞候,四總管指揮左右廂各一軍,傔各五人;一總管領二子總管(子將),共十二人,由果毅都尉擔任,傔各二人;執鼓十二人,吹角十二人。另外每軍還有長史、司馬、倉曹、兵曹、胄曹參軍等僚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