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忽歸去,隻影千山裏。


    涪江與中泠,共此一味水。


    ——節選自《送金山鄉僧歸蜀開堂》蘇軾


    ……


    河陽大捷的奏報送到長安,肅宗大喜。


    十一月一日,朝廷的嘉獎終於下來了。


    李光弼升帳,命軍中五品以上軍銜將領進帳接旨。


    傳旨宦官當著三軍眾將的麵,宣讀朝廷的聖旨。


    河陽之戰中,白複勇冠三軍,戰績有目共睹,不愧為大唐第一先鋒。


    白複被朝廷封為右驍衛中郎將,官秩是正四品下。


    為防止叛軍西進,朝廷調動駐防在絳州的安西及北庭行營,命其駐防陝州。朝廷任命白複為安西北庭行營兵馬使,執掌這支軍隊。


    與右驍衛中郎將這類虛銜不同,安西北庭行營兵馬使乃是實實在在的兵權。


    白複小小年紀就成為執掌邊軍的一方大將,令朔方眾將羨慕不已。


    不過,羨慕歸羨慕,這是白複拿命拚出來的軍權,眾將也心服口服。


    其餘諸將如李抱玉、白孝德、荔非元禮等將領各有封賞,厚賞之重,令其他各道唐軍羨慕不已。


    此次封賞中的一人,看似功名不顯,實則在河陽之戰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此人正是原濮州太守董秦。


    史思明南征之初,李光弼巡防汴州,對汴滑戰區節度使許叔冀的人品極不放心。臨走之前,李光弼手書兩封密信交給了濮州太守董秦以及部將田神功。


    史思明剛一抵達汴州,許叔冀就帶著跟濮州太守董秦以及部將梁浦、劉從諫、田神功等,向史思明投降。


    史思明任命田神功為偽燕平盧兵馬使。並派親信部將南德信會同梁浦、劉從諫、田神功等數十人,前往江淮奪取土地。


    不久,田神功襲擊南德信,將其斬首。劉從諫趁亂脫身逃走。田神功遂率領其部向唐軍投降。


    史思明對濮州太守董秦十分優待,但仍把董秦的妻子兒女軟禁長蘆(今河北cz市)當人質。


    但董秦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不動聲色,按照李光弼的旨意潛伏在燕軍營中,將重要情報秘密送給李光弼。


    同時,董秦還不失時機地策反燕軍中親唐的將領。燕將李日越和高庭暉降唐,都跟他有間接關係。


    每當唐軍從城內殺出,發起衝鋒時,董秦便作為內應,趁機攪亂燕軍陣地,為唐軍衝陣提供便利。


    北城大捷後,史思明率領大軍撤離河陽,董秦率領親信部眾五百人,砍開營寨木柵,突出重圍,投奔李光弼。


    由於李光弼的保薦,朝廷任命董秦為殿中監、陝西軍、神策軍兩軍兵馬使(這兩支軍隊同時駐紮在陝州),賜姓名李忠臣。


    ……


    慶功宴結束後,李光弼單獨將白複喚入大帳。


    李光弼走到帥案旁,帥案的左側是一副一丈多寬的河北道地圖,右側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個精美的虎皮袋。


    李光弼望著虎皮袋,肅然篤靜。他深深地鞠了三個躬,然後畢恭畢敬從袋子裏取出一把漆弓。


    李光弼感慨萬千,道:“這把漆弓名叫‘射天狼’,重一百五十斤,是忠嗣師父的佩弓。”


    “忠嗣師父?!”


    白複錯愕道。


    李光弼淡淡一笑,道:“忠嗣將軍也是我的師父,他沒給你說過嗎?”


    白複不可置信,不知如何作答。


    李光弼笑道:“在你之前,忠嗣將軍收過一個半徒弟。一個是我,半個是哥舒翰。


    若我所料無誤,你應該是師父收的關門弟子。”


    白複奇道:“我一直很好奇,大帥怎知我是忠嗣師父的徒弟?師父從不讓我將此事告知別人。”


    李光弼歎了口氣,道:“兵家弟子,自古命運多舛。


    ‘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說的就是兵家弟子。


    兵法是屠龍之術,一旦聲名鵲起,生殺大權操於一手,就會功高蓋主,遭奸佞嫉恨,令君王猜忌,厄運隨之而來。


    吳起、白起、韓信、周亞夫等兵家弟子幾乎都未能善終。


    師父之父左金吾王大將軍早年為國捐軀,師父九歲就被當時的天子——也就是今天的太上皇收為假子,接到宮中撫養,連名字都是太上皇親自取的。


    到頭來,也沒避開此劫。


    所以師父才不讓我們告訴旁人,避免給人以口實,被口蜜腹劍之人暗算。


    香積寺一戰,從你對安西軍陌刀手體能、戰法和甲胄的改造,我就懷疑你是師父的關門弟子。


    從此,我就一直留意你的一舉一動。


    清河北庫圍點打援等一係列戰役,你對兵法的領悟,隱有師父用兵的影子,更讓我堅信這一點。”


    白複沉吟片刻,道:“如此說來,先將我拒之門外,後將我降為普通一卒,都是大帥的刻意安排?”


    李光弼一捋虎須,點點頭,道:“不錯,真金不怕火煉。


    一方麵通過此事驗證我的判斷。若你是師父的嫡傳弟子,定會如此選擇。


    另一方麵,我早就有言在先,我李光弼隻會提拔從死人堆裏走出來的將士。


    就這一點而言,即便你是我的師弟,我也不會徇私情!”說到這裏,李光弼瞳孔散發鋒利的光芒。


    白複眼前浮現出忠嗣師父的音容笑貌:


    “複兒,倘若你貽誤戰機,違抗軍令,即便你是我的親傳弟子,我也會將你軍法從事,定斬不饒!”


    白複壓住翻滾的情緒,默然點頭,眼底的悲涼慢慢浮漫出來。


    李光弼微微一笑,道:“好了,現在你可以告訴我,師父他老人家現在何處?身體康健否?


    李林甫昭告天下,師父在漢陽太守任上暴卒,我根本不信。


    除了老天爺,這天下沒人能取師父性命。


    此間必有隱情。”


    白複再也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泣不成聲,將與忠嗣師父相遇的往事一一告知。


    數年過去,離恨天的點點滴滴仿佛就在眼前。


    聽到忠嗣師父的噩耗,李光弼仿佛一座石雕,一動不動,愴然淚下。


    過了許久,李光弼終於有了動靜。


    “師父!”


    他號啕一聲,背過氣去。


    白複趕忙上前,按壓穴位,李光弼這才緩緩轉醒。


    過了半晌,李光弼才緩過勁來。噙著淚水,他慢慢迴憶起塵封多年的往事。


    關於王忠嗣的很多細節,白複還是第一次知道:


    王海賓為國捐軀的這一年,王訓年僅九歲,玄宗將其收為假子,接到宮中撫養,並授予朝散大夫、尚輦奉禦之職,賜名忠嗣。


    虎父無犬子。


    王忠嗣長大後,為人英武沉毅,穩重寡言,熟讀兵書,謀略過人。


    玄宗經常召見他,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應對縱橫,皆出意表”,玄宗不禁讚歎:“爾後必為良將!”


    開元中期,王忠嗣進入軍界,因勇猛善戰,屢立戰功,數戰皆捷,致使“塞外晏然,虜不敢入”。


    王忠嗣從不打無把握之戰,不打無準備之仗。


    每次戰前,王忠嗣都會派出大量斥候、密諜深入敵境,詳盡掌握敵方軍情,製定周密計劃,最後再出奇兵,一戰而定。


    周密的策劃,讓王忠嗣麾下將士傷亡最少,每戰必勝。


    數年後,王忠嗣因軍功顯赫,升任河東、朔方、河西、隴右節度使。


    一時間,王忠嗣“佩四將印,控製萬裏,勁兵重鎮,皆歸掌握,自國初以來,未之有也。”


    青年王忠嗣頗以好勇鬥狠,悍猛善戰自負,但隨著年齡、閱曆的增長,尤其是在擔任節度使之後,舉止行為沉穩持重,成為治國、平天下的一代兵家宗師。


    他常對李光弼等將領道:“國家升平之時,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徼功名耳。”


    玄宗一朝,大唐九大節度使,王忠嗣一人就占去了四席,聲威如日中天,出將入相,指日可待。


    王忠嗣的赫赫聲威遭到了首輔李林甫的嫉恨。


    然而,王忠嗣戰功顯赫,治軍甚嚴。個人又是道德楷模,既不貪贓枉法,也不克扣兵餉,幾乎是一名完人,而且備受玄宗器重。


    李林甫一直找不到機會下手。


    天寶六年十月,玄宗命王忠嗣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塞——石堡城。


    石堡城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若要強攻,至少要犧牲數萬唐軍將士的生命,得不償失。


    王忠嗣痛陳利害,遲遲不願動手。


    李光弼揣摩到了聖意,苦苦勸其不要違抗聖旨,王忠嗣憤然道:““若頓兵堅城之下,必死者數萬,然後事可圖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豈以數萬人之命易一官乎?”


    李林甫見玄宗震怒,失去對王忠嗣的信任,使出“一箭雙雕”之計,借機將禍水引向東宮。


    李林甫趁機指使濟陽別駕魏林控告王忠嗣,說王忠嗣曾經說過:“我自幼長在宮中,與忠王(太子)一起長大,關係親密。”


    魏林誣稱王忠嗣欲擁兵尊奉太子登基。


    玄宗正在氣頭上,勃然大怒,當即下詔解除王忠嗣兵權,將其交三司會審。


    後因哥舒翰入宮麵聖時,磕頭泣血,立陳王忠嗣冤情,願以自己官爵替王忠嗣贖罪。


    玄宗這才網開一麵,下詔貶王忠嗣為漢陽太守。


    兩年後,朝廷宣布,王忠嗣在漢陽太守任上暴卒。


    但李光弼深信忠嗣師父沒有死,而是遁入江湖,隱匿在某個地方。


    ……


    迴憶完往事,李光弼將漆弓交到白複手上,幽幽道:“小師弟,這張漆弓,師父一直藏在袋子裏,從來不用,就是告誡三軍,自己決不輕易使用武力。


    今日我將此弓贈與你,希望你不要做窮兵黷武的屠夫,而要像師父一樣,成為一個擁有戰略眼光的兵法大家。


    誠如師父所言,戰爭隻是保境安民的一種手段,不是男兒從軍的唯一目的,更不能作為撈取功名利祿的工具。


    你晉升安西北庭行營兵馬使,駐防陝州,已經成為身兼數職的封疆大吏,必須從國政、財賦、軍爭、民生等多個層麵,來統領大軍,安撫百姓,守護社稷……


    如此,方不負師父苦心栽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