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架牙簽萬軸,射虎南山一騎,容我攬須不。更欲勸君酒,百尺臥高樓。
——節選自《水調歌頭.文字覷天巧》辛棄疾
……
五百匹烏黑色的玄甲馬結成整齊的隊列,先是短暫的小跑,奔馳到距燕軍中軍一千步時,全軍突然加速,宛如黑色的巨浪衝破堤岸,勢不可擋。
馬蹄所到之處,大地震顫,煙塵四起,猶如地獄的幽冥鬼怪殺入人間。
“殺!”
犀甲軍喊殺聲震天,以雷霆之勢列陣奔騰。
守護中軍的數千燕軍弩箭手仰天放箭,漫天的箭雨如同一團黑雲,從天空疾速飄過,蜂擁而下。
犀甲鐵騎人馬全身披甲,就連戰馬的臉部都有“麵簾”防護,不懼矢石。犀甲將士手舉護盾,即使個別箭矢沒有攔截到,也造不成傷害。
“嗖嗖嗖”
幾支八牛床弩射出的巨型鐵箭唿嘯而來。
這種床弩巨箭一箭可洞穿護盾。一旦射中關鍵要害,即便沒有死傷,也會被巨大的衝擊力撞下馬來。
犀甲軍一旦落馬,沉重的鎧甲就成了巨大的累贅。這在亂軍之中,兇險無比。
剛才唐將郝廷玉和論惟貞率領的犀甲軍,就有鐵騎在衝鋒時被床弩巨箭射下馬來,生死不明。
白複對此早有準備。
白複一抄騎弓“睚眥”,從箭壺中拔出一支狼牙鐵箭,張弓搭箭。
帶著坎鼎勁氣的狼牙箭後發先至,仿佛擁有生命一般,一個靈巧的弧度,攔截在床弩巨箭前方。
狼牙箭鏃洞穿床弩巨箭的矛狀箭頭,仿佛海東青鋒利的鷹嘴啄開了大雁的胸脯。
白複連珠箭發,狼牙鐵箭如蜂窩狀火箭爆竹,蜂擁而出。每一箭都未射空,將床弩鐵箭逐一攔截,如流星雨墜落,煞是好看。
有了白複這道神箭防護盾,犀甲將士軍心大定。白複絕世武功,點燃了將士們無限的勇氣!
犀甲鐵騎瞬間穿過箭幕,衝進敵陣。
叛軍槍矛兵插在陣地前的長矛本是防禦騎兵衝陣最好的手段。
銳利的長矛能洞穿馬腹。騎兵速度越快,槍矛陣殺傷力越強。一般衝陣的第一波騎兵都是敢於赴死的死士。
但叛軍槍矛陣卻對犀甲鐵騎的具裝重甲無甚效果。
鋒利的矛頭刺不穿馬前胸上的“當胸”甲和脖頸上的“雞頸”甲。在迅猛的馬速撞擊下,鐵騎往往將長矛的槍杆生生折斷。
犀甲鐵騎如同一道鐵水洪流,折斷槍矛陣後,瞬間將方型盾牌結成的魚鱗陣衝潰,破陣而入。
唐軍馬槊的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鋒刃如同劍刃一般,有八個麵,威力無窮。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在馬槊的破甲棱麵前,不堪一擊,一刺而破。
借著馬力,唐軍長槊將迎麵衝來的燕兵一一刺穿。馬速不減,唐軍長槊上很快穿起了一串兒人肉葫蘆。
犀甲將士一抖馬槊,從燕兵屍體上抽出馬槊。
唐軍馬槊鋒上的“留情結”可讓馬槊貫穿敵將時,自如地取出槊鋒,防止因為拔不出槊而延誤下一波攻擊。“留情結”聽上去似乎溫情脈脈,實則兇殘無比。不但不“留情”,還很“無情”。
……
側後方的燕將瞅準空擋,衝到近前,刀砍斧劈,將犀甲鐵騎鎧甲砍的火星四濺,卻對這類重甲毫無傷害。即使砍在戰馬身上,戰馬側腹的“身甲”和馬臀的“搭後”甲,也能護住戰馬周身。
犀甲將士冷笑一聲,舞槊橫掃,劈斬在四圍一眾叛軍的脖頸上,槊鋒劃過,血花四濺,一擊斃命。
……
燕軍大將徐璜玉見此大怒,他抄起鋼槍“斷魂槍”,策馬衝向犀甲軍的主將白複。
徐璜玉的“斷魂槍”乃精鋼鑄成,重達五十餘斤,在槍攥處鑄有一隻狼頭。當年平定奚族之亂,他就憑這支“斷魂槍”令敵人聞風喪膽。
徐璜玉借助馬速,手中“斷魂槍”挺槍斜刺,化為一道精芒。
“斷魂槍”的槍尖上有個米粒大小的孔洞,急刺時發出淩厲的哨音,倍添聲勢。
不等白複指揮,疾風已經感知白複心意,騰挪移位,將白複軀幹調至最佳位置。
白複五鉤神飛槍一挑,撩中“斷魂槍”槍頭。
“錚!”
“斷魂槍”被白複一槍架開。
徐璜玉麵露猙獰,抬槍直刺,眨眼間,連續刺出三槍,每一槍的角度均針對白複的應對而略有變化。
白複當仁不讓,連擋三槍。鋒尖晃動,隱隱封住徐璜玉所有攻擊路線。
白複強悍的槍勁,把徐璜玉的槍尖上凝聚的罡氣撞得七零八落。
徐璜玉策馬逃遁,白複瞬間趕上,在徐璜玉右側,與其並駕齊驅。
於此同時,白複對麵衝來一騎,正是燕軍大將李秦授。
見到李秦授迎麵衝來,徐璜玉一拉馬頭,瞬間拉近和白複的距離。
徐璜玉一直擋在白複戰馬的左翼,不讓白複往左移動。
徐璜玉運槍橫掃。他拿捏的時間十分精妙,白複此時持槍在右手,假若白複不提槍變招,就會給他掃個正著。
倘若扭身橫架,白複就會後背洞開,給迎麵衝來的李秦授留出致命的破綻。
這正是徐璜玉、李秦授聯手多年的合圍之術,臨陣殺敵,從未留過活口。
白複右手一拉馬韁,將馬帶向右前方,順勢避開徐璜玉橫掃之槍。
這一避,卻正好衝在李秦授鐵騎正前方。
李秦授胯下戰馬四蹄騰空,兇狠直撲;手中狼牙棒雷霆揮出,砸向白複頭顱。
李秦授心中發狠:“老子就是撞成重傷,也要取你性命!”
眼瞅著兩騎就要撞個人仰馬翻,骨折筋斷。
電光火石間,麵對撲來的李秦授,白複左腳馬刺一踢馬腹,右手一拽馬韁,胯下駿馬急停後,一個交叉步,輕鬆一晃,連人帶馬,輕鬆扣過李秦授。
淩波微步!
白複頭也不迴,槍杆橫掃,正中李秦授背後腰眼,一棍將其掃落馬下。李秦授一口鮮血仰天噴出,撲地不起。
徐璜玉大驚,“斷魂槍”在尚差寸許掃中白複之際,猛地抽身疾刺。槍勢不減,刺向白複左肋。
說時遲,那時快,隻見白複左腳脫開馬鐙,右腳緊扣馬鐙,左手挽住韁繩,身體從馬腹右側側翻,與地麵平行,五鉤神飛槍一鉤,如同絆馬索,竟將徐璜玉的戰馬絆倒。
好一招“海底撈月!”
若不是白複手下留情,這一鉤,立時可將徐璜玉戰馬的馬足削斷。
徐璜玉的戰馬轟然倒地,將徐璜玉掀翻出去。
徐璜玉甲胄在身,輕身功夫大打折扣,一個筋鬥落下,沒有站穩,“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徐璜玉剛一抬頭,冰冷鋒銳的槍尖抵在他的頸下。
白複居高臨下,手持長槍,睥睨地望著徐璜玉,冷冷道:“來將通名,白某槍下不斬無名之輩!”
……
白複趕來時,正是唐燕兩軍膠著,戰況最慘烈之時。
白複的犀甲軍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尤其是白複,在河陽鏖戰中,勇冠三軍,悍猛絕倫。隻要他策馬衝陣,無一合之將。
大唐在“神通大將”李嗣業之後,再現一員身先士卒,所向披靡的虎將!
關鍵時刻,一員虎將能抵十萬大軍!
李光弼在城樓上看的分明。他一聲令下,城樓上令旗急速搖動,並三觸於地。
正是唐軍發起總攻的信號!
唐軍各部等待這一刻多時,數萬唐軍齊聲怒吼,喊殺聲震天!
數萬唐軍步騎傾巢出動,士氣如虹,如潮水般衝向敵陣。
燕軍已是強弩之末,此時再無鬥誌,燕軍全線崩潰,被斬首一千餘級,慌不擇路跳入黃河溺死者一千餘人,另有五百多人被俘;
燕軍大將徐璜玉、李秦授被白複生擒,偽燕宰相周摯僅率數騎倉皇遁逃。
偽燕河南節度使安太清也帶著殘部逃迴懷州(今河南沁陽市)據守。
圍攻河陽北城的燕軍大敗時,史思明尚不知戰況,仍在進攻李抱玉堅守的南城。
直到唐軍把五百多名燕軍俘虜押到黃河邊,向史思明示威。史思明才知道周摯已敗,不得不率大軍撤離河陽。
河陽之圍遂解。
河陽鏖戰,意義重大。
李光弼率領唐軍,徹底粉碎了史思明速戰速決、西進潼關的企圖。
此戰後,唐軍士氣大增,史思明鐵騎不敗的神話再次被李光弼打破。
至此,史思明一直被李光弼牢牢牽製在中原戰場上,根本無暇西顧,更不用說要攻取長安了。
唐燕大軍進入對峙階段。
大唐朝廷這才放下心來。
……
賦水調歌頭以遺之。然君才氣不減流輩,豈求田問舍而獨樂其身耶
文字覷天巧,亭榭定風流。平生丘壑,歲晚也作稻梁謀。五畝園中秀野,一水田將綠繞,罷稏不勝秋。飯飽對花竹,可是便忘憂。
吾老矣,探禹穴,欠東遊。君家風月幾許,白鳥去悠悠。插架牙簽萬軸,射虎南山一騎,容我攬須不。更欲勸君酒,百尺臥高樓。
——《水調歌頭.文字覷天巧》辛棄疾
——節選自《水調歌頭.文字覷天巧》辛棄疾
……
五百匹烏黑色的玄甲馬結成整齊的隊列,先是短暫的小跑,奔馳到距燕軍中軍一千步時,全軍突然加速,宛如黑色的巨浪衝破堤岸,勢不可擋。
馬蹄所到之處,大地震顫,煙塵四起,猶如地獄的幽冥鬼怪殺入人間。
“殺!”
犀甲軍喊殺聲震天,以雷霆之勢列陣奔騰。
守護中軍的數千燕軍弩箭手仰天放箭,漫天的箭雨如同一團黑雲,從天空疾速飄過,蜂擁而下。
犀甲鐵騎人馬全身披甲,就連戰馬的臉部都有“麵簾”防護,不懼矢石。犀甲將士手舉護盾,即使個別箭矢沒有攔截到,也造不成傷害。
“嗖嗖嗖”
幾支八牛床弩射出的巨型鐵箭唿嘯而來。
這種床弩巨箭一箭可洞穿護盾。一旦射中關鍵要害,即便沒有死傷,也會被巨大的衝擊力撞下馬來。
犀甲軍一旦落馬,沉重的鎧甲就成了巨大的累贅。這在亂軍之中,兇險無比。
剛才唐將郝廷玉和論惟貞率領的犀甲軍,就有鐵騎在衝鋒時被床弩巨箭射下馬來,生死不明。
白複對此早有準備。
白複一抄騎弓“睚眥”,從箭壺中拔出一支狼牙鐵箭,張弓搭箭。
帶著坎鼎勁氣的狼牙箭後發先至,仿佛擁有生命一般,一個靈巧的弧度,攔截在床弩巨箭前方。
狼牙箭鏃洞穿床弩巨箭的矛狀箭頭,仿佛海東青鋒利的鷹嘴啄開了大雁的胸脯。
白複連珠箭發,狼牙鐵箭如蜂窩狀火箭爆竹,蜂擁而出。每一箭都未射空,將床弩鐵箭逐一攔截,如流星雨墜落,煞是好看。
有了白複這道神箭防護盾,犀甲將士軍心大定。白複絕世武功,點燃了將士們無限的勇氣!
犀甲鐵騎瞬間穿過箭幕,衝進敵陣。
叛軍槍矛兵插在陣地前的長矛本是防禦騎兵衝陣最好的手段。
銳利的長矛能洞穿馬腹。騎兵速度越快,槍矛陣殺傷力越強。一般衝陣的第一波騎兵都是敢於赴死的死士。
但叛軍槍矛陣卻對犀甲鐵騎的具裝重甲無甚效果。
鋒利的矛頭刺不穿馬前胸上的“當胸”甲和脖頸上的“雞頸”甲。在迅猛的馬速撞擊下,鐵騎往往將長矛的槍杆生生折斷。
犀甲鐵騎如同一道鐵水洪流,折斷槍矛陣後,瞬間將方型盾牌結成的魚鱗陣衝潰,破陣而入。
唐軍馬槊的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鋒刃如同劍刃一般,有八個麵,威力無窮。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在馬槊的破甲棱麵前,不堪一擊,一刺而破。
借著馬力,唐軍長槊將迎麵衝來的燕兵一一刺穿。馬速不減,唐軍長槊上很快穿起了一串兒人肉葫蘆。
犀甲將士一抖馬槊,從燕兵屍體上抽出馬槊。
唐軍馬槊鋒上的“留情結”可讓馬槊貫穿敵將時,自如地取出槊鋒,防止因為拔不出槊而延誤下一波攻擊。“留情結”聽上去似乎溫情脈脈,實則兇殘無比。不但不“留情”,還很“無情”。
……
側後方的燕將瞅準空擋,衝到近前,刀砍斧劈,將犀甲鐵騎鎧甲砍的火星四濺,卻對這類重甲毫無傷害。即使砍在戰馬身上,戰馬側腹的“身甲”和馬臀的“搭後”甲,也能護住戰馬周身。
犀甲將士冷笑一聲,舞槊橫掃,劈斬在四圍一眾叛軍的脖頸上,槊鋒劃過,血花四濺,一擊斃命。
……
燕軍大將徐璜玉見此大怒,他抄起鋼槍“斷魂槍”,策馬衝向犀甲軍的主將白複。
徐璜玉的“斷魂槍”乃精鋼鑄成,重達五十餘斤,在槍攥處鑄有一隻狼頭。當年平定奚族之亂,他就憑這支“斷魂槍”令敵人聞風喪膽。
徐璜玉借助馬速,手中“斷魂槍”挺槍斜刺,化為一道精芒。
“斷魂槍”的槍尖上有個米粒大小的孔洞,急刺時發出淩厲的哨音,倍添聲勢。
不等白複指揮,疾風已經感知白複心意,騰挪移位,將白複軀幹調至最佳位置。
白複五鉤神飛槍一挑,撩中“斷魂槍”槍頭。
“錚!”
“斷魂槍”被白複一槍架開。
徐璜玉麵露猙獰,抬槍直刺,眨眼間,連續刺出三槍,每一槍的角度均針對白複的應對而略有變化。
白複當仁不讓,連擋三槍。鋒尖晃動,隱隱封住徐璜玉所有攻擊路線。
白複強悍的槍勁,把徐璜玉的槍尖上凝聚的罡氣撞得七零八落。
徐璜玉策馬逃遁,白複瞬間趕上,在徐璜玉右側,與其並駕齊驅。
於此同時,白複對麵衝來一騎,正是燕軍大將李秦授。
見到李秦授迎麵衝來,徐璜玉一拉馬頭,瞬間拉近和白複的距離。
徐璜玉一直擋在白複戰馬的左翼,不讓白複往左移動。
徐璜玉運槍橫掃。他拿捏的時間十分精妙,白複此時持槍在右手,假若白複不提槍變招,就會給他掃個正著。
倘若扭身橫架,白複就會後背洞開,給迎麵衝來的李秦授留出致命的破綻。
這正是徐璜玉、李秦授聯手多年的合圍之術,臨陣殺敵,從未留過活口。
白複右手一拉馬韁,將馬帶向右前方,順勢避開徐璜玉橫掃之槍。
這一避,卻正好衝在李秦授鐵騎正前方。
李秦授胯下戰馬四蹄騰空,兇狠直撲;手中狼牙棒雷霆揮出,砸向白複頭顱。
李秦授心中發狠:“老子就是撞成重傷,也要取你性命!”
眼瞅著兩騎就要撞個人仰馬翻,骨折筋斷。
電光火石間,麵對撲來的李秦授,白複左腳馬刺一踢馬腹,右手一拽馬韁,胯下駿馬急停後,一個交叉步,輕鬆一晃,連人帶馬,輕鬆扣過李秦授。
淩波微步!
白複頭也不迴,槍杆橫掃,正中李秦授背後腰眼,一棍將其掃落馬下。李秦授一口鮮血仰天噴出,撲地不起。
徐璜玉大驚,“斷魂槍”在尚差寸許掃中白複之際,猛地抽身疾刺。槍勢不減,刺向白複左肋。
說時遲,那時快,隻見白複左腳脫開馬鐙,右腳緊扣馬鐙,左手挽住韁繩,身體從馬腹右側側翻,與地麵平行,五鉤神飛槍一鉤,如同絆馬索,竟將徐璜玉的戰馬絆倒。
好一招“海底撈月!”
若不是白複手下留情,這一鉤,立時可將徐璜玉戰馬的馬足削斷。
徐璜玉的戰馬轟然倒地,將徐璜玉掀翻出去。
徐璜玉甲胄在身,輕身功夫大打折扣,一個筋鬥落下,沒有站穩,“噗通”一聲跪倒在地。
徐璜玉剛一抬頭,冰冷鋒銳的槍尖抵在他的頸下。
白複居高臨下,手持長槍,睥睨地望著徐璜玉,冷冷道:“來將通名,白某槍下不斬無名之輩!”
……
白複趕來時,正是唐燕兩軍膠著,戰況最慘烈之時。
白複的犀甲軍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尤其是白複,在河陽鏖戰中,勇冠三軍,悍猛絕倫。隻要他策馬衝陣,無一合之將。
大唐在“神通大將”李嗣業之後,再現一員身先士卒,所向披靡的虎將!
關鍵時刻,一員虎將能抵十萬大軍!
李光弼在城樓上看的分明。他一聲令下,城樓上令旗急速搖動,並三觸於地。
正是唐軍發起總攻的信號!
唐軍各部等待這一刻多時,數萬唐軍齊聲怒吼,喊殺聲震天!
數萬唐軍步騎傾巢出動,士氣如虹,如潮水般衝向敵陣。
燕軍已是強弩之末,此時再無鬥誌,燕軍全線崩潰,被斬首一千餘級,慌不擇路跳入黃河溺死者一千餘人,另有五百多人被俘;
燕軍大將徐璜玉、李秦授被白複生擒,偽燕宰相周摯僅率數騎倉皇遁逃。
偽燕河南節度使安太清也帶著殘部逃迴懷州(今河南沁陽市)據守。
圍攻河陽北城的燕軍大敗時,史思明尚不知戰況,仍在進攻李抱玉堅守的南城。
直到唐軍把五百多名燕軍俘虜押到黃河邊,向史思明示威。史思明才知道周摯已敗,不得不率大軍撤離河陽。
河陽之圍遂解。
河陽鏖戰,意義重大。
李光弼率領唐軍,徹底粉碎了史思明速戰速決、西進潼關的企圖。
此戰後,唐軍士氣大增,史思明鐵騎不敗的神話再次被李光弼打破。
至此,史思明一直被李光弼牢牢牽製在中原戰場上,根本無暇西顧,更不用說要攻取長安了。
唐燕大軍進入對峙階段。
大唐朝廷這才放下心來。
……
賦水調歌頭以遺之。然君才氣不減流輩,豈求田問舍而獨樂其身耶
文字覷天巧,亭榭定風流。平生丘壑,歲晚也作稻梁謀。五畝園中秀野,一水田將綠繞,罷稏不勝秋。飯飽對花竹,可是便忘憂。
吾老矣,探禹穴,欠東遊。君家風月幾許,白鳥去悠悠。插架牙簽萬軸,射虎南山一騎,容我攬須不。更欲勸君酒,百尺臥高樓。
——《水調歌頭.文字覷天巧》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