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酈道元(南北朝)


    ……


    行船數日,白複亦生疲憊,這日見江中有一處小島,方圓僅有數丈,但島上怪石嶙峋,與眾不同,青苔遍布,景色頗為突兀。


    白複素來喜石,見島上奇石甚為罕見,如同極品太湖石。便邀請阮氏兄弟上島遊玩。島嶼不大,但奇石甚多,白複驚喜不斷,命人將自己的背囊拿來,見到心水的石頭,裝入囊中。


    阮氏兄弟不懂掇山疊石的門道,便在一旁疊石壘灶,煮水烹茶。火越燒越旺,壺沸水滾,茶香四溢。


    白複接過阮舟行遞過來的茶杯,輕抿一口,放置一旁,繼續埋頭挑揀。茶盞突然晃動起來,摔在地上,碎裂開來。


    眾人一驚。隻見整個島嶼劇烈晃動起來,令人不安。


    “不好,是地震!”阮江流喊道。


    小島拔地而起,慢慢升高。


    對麵泊船上的大江幫弟子仿佛見到了妖魔鬼怪,驚恐唿喊。船老大還算鎮靜,趕忙命人將鉤鎖拋給白複等人。


    白複一拎阮氏兄弟,雙足一點,從鉤索上踏繩飛渡,一個飛縱,躍上座船。


    白複掉頭迴望,也嚇一跳。


    此時島嶼已經完全浮出水麵,哪裏是什麽小島,而是一條小山般大小的巨大怪魚!


    島上嶙峋的怪石,乃是水流衝刷多年形成,如同太湖石。也不知這條怪魚沉睡已有多久,身上附著的礁石、貝殼皆已風幹。風吹雨淋,野草遍地,野蠻生長。


    要不是阮氏兄弟煮水烹茶,灶火燙傷魚背,大魚恐怕還要沉睡多年。


    怪魚蘇醒,巨大的身軀飛騰而起,躍出水麵!


    江中魚群紛紛奔離逃竄。怪魚背鰭劃過,江麵從中分開,掀起一道道巨浪。白複座船隨波搖晃,隨時都有覆舟之險。


    怪魚毫不畏人,尾鰭一擺,巨大的身軀緩緩遊向座船,魚頭正對船頭,將座船攔截。


    大魚銅腮鐵嘴,嘴角兩旁各有一根堅硬如槍戟的須刺,魚尾似巨槳,魚鰭鋒銳如閘刀。


    “魚怪!”


    眾人紛紛叫嚷,取出弓弩刀劍,戰戰兢兢。稍有風吹草動,隨時準備發動攻擊。


    大魚怪眼一翻,如同轉動一對磨盤大小的瑪瑙石球。魚眼透出金絲楠木般的光澤,仿佛能洞穿人心。


    白複見之,手一擺,趕忙製止眾人,讓大家放下武器,停止攻擊。大江幫弟子將信將疑,若不是知道白複武功高絕,誰也不敢從命。


    白複走到船頭,將掛在脖頸的蟒珠取下,握在掌心,衝大魚點點頭。


    大魚發出驚天動地一聲嘶吼,巨口一張,如同一個遍布鋸齒的洞窟。氣息噴出,腥臭無比。


    眾人驚慌失措,齊齊望向白複。


    白複泰然處之,用手彈掉落在衣襟上的小魚小蝦。白複麵向大魚,從懷中取出黃金麵具,淡淡笑道:“放心吧,我沒有放走巴王,繼續將他封印在棺槨之中。”


    大魚怪眼緊緊盯住白複,白複毫不退讓,目光炯炯,坦然對視。


    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大魚的目光開始變得柔和,掉頭離開,身體慢慢潛入水中,消失不見。


    大家心有餘悸,白複扭頭對眾人道:“這條大魚乃是神女瑤姬的坐騎,也是助力大禹治水,疏通河道的神獸。神女重返仙庭後,命它守護三峽,防止峽穀堰塞。同時,看守巴王,防止他解除封印,脫困而出。”


    白複正說著,大魚再次浮出水麵。背上竟馱著一座青銅鑄成的二層小樓,雕梁畫柱,如同一座小型宮殿。


    白複一愣,和大魚用蟒珠交流片刻,對眾人笑道:“魚神說,咱們這條船行駛速度太慢,它可以送我們一程。不知有誰夠膽,跟我一起乘坐?”


    眾人麵麵相覷,唯唯諾諾。最後,僅有阮氏兄弟有膽量陪同白複乘坐。


    白複命人將自己的行囊、馬匹搬進魚背上的宮殿。安頓妥當後,憑借蟒珠,告知大魚。


    大魚昂首嘶吼,低沉轟鳴,蕩氣迴腸。魚背噴出一道粗大的水柱,如同噴泉井噴,闊如傘蓋樹冠。


    白複隻覺身體一晃,大魚如脫韁野馬、離弦之箭,破浪而行。一會兒躍出水麵,一會兒又半潛入水,風馳電掣。兩岸青山不住倒退,巫山十二峰瞬間駛過。速度之疾,騰雲禦風!


    白複等人初時緊張萬分,憑海臨風,雙手緊抓二樓上的青銅欄杆。幾個浪衝下來,隻覺大魚速度雖快,實比舟船更加平穩安全,驚險刺激,好玩有趣。


    江麵上其餘舟船隻覺眼前一花,還未看清,大魚便從身邊駛過。船上旅人納悶,哪裏來艨艟鬥艦,船速如此駭人!


    隻有閱曆最豐富的船老大見此,會跪立在船頭,焚香祭祀,將豬頭、牛頭等貢品丟入江中,祈求江神保佑,行船平安!


    大魚速度驚人,不日來到秭歸西陵峽。西陵峽在西起香溪口,東至南津關,長約一百餘裏,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穀,以灘多水急聞名。


    整個峽區由高山峽穀和險灘礁石組成,峽中有峽,大峽套小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


    自西向東依次是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四個峽區,以及青灘、泄灘、崆嶺灘、腰叉河等險灘。


    達到崆嶺峽崆峪灘,兩岸峰巒崔嵬,江麵狹窄,江流湍急,這裏是三峽中“險灘之冠”,灘中礁石密布。枯水季節,礁石露出江麵如石林;漲水季節,礁石則隱沒水中成暗礁,加之航道彎曲狹窄,船隻要稍微不小心即會觸礁沉沒。沒到這裏,再有經驗的船老大也會格外緊張,不敢掉以輕心。


    阮氏兄弟對這段水路相當熟悉,見大魚毫不減速,不由暗暗叫苦。


    果然,一進崆嶺峽,峽穀曲折盤旋,千迴百轉。屏山當前,眼看要撞向對麵山崖,大魚一擺尾,漂移而過,路轉峰迴,身後留下陣陣浪花。


    來到崆峪灘時,正逢枯水,礁石林立,如刀槍劍戟。莫說阮氏兄弟,就連白複都看出險情。


    隻聽大魚一聲龍吟,如同堰塞湖潰壩,身後大水湧來,掀起滔天巨浪,將崆峪灘完全淹沒,浪頭奔湧,簇擁著大魚衝過險灘。


    三人這才鬆一口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