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七百裏,惟言巫峽長。


    重岩窅不極,疊嶂淩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巫峽》楊炯(唐)


    ……


    安祿山的叛亂,讓倭國朝野震動,一致認為這是雪恥白江口之戰,天照大神光耀中土的時機。


    於是,倭國派出諸多武士、刺客隱者潛入大唐,勘察地形地貌,刺探軍事情報,盜取武功秘籍、兵器軍械製造、工藝匠法等各種資料,搜羅奇珍異寶、古玩字畫等大唐國寶。


    北條衛門手中的這卷《武侯神策》類似《山海經》。將名山大川,鬼怪精靈、奇門異事等做了詳實的考據和分析。甚至還提到了不少傳說中的秘境寶藏。


    倭國天皇對這些秘境寶藏報有極其濃厚的興趣,利用安祿山造反,中原動蕩,大唐朝廷無暇顧及之時,派遣北條衛門等懂得風水堪輿的扶桑武士再次潛入中原,盜掘墓葬,尋找秘境寶藏。


    夔門黃金洞乃是遠古時期,第一代巴王的安葬之所,傳說第一代巴王乃天外飛仙,有上天入地、神鬼莫測之神通。


    北條衛門以此推斷,洞內必然有大量貴重的陪葬品。沒想到開棺後,巴王竟能死而複生,借屍還魂!北條衛門始料未及,導致全軍覆沒。


    當年諸葛武候從三峽赴蜀時,見瞿塘峽北岸赤風箱峽、西陵峽南岸鐵棺峽等地懸棺林立,神秘詭異,甚是好奇。對三峽懸棺做過詳盡考據調查,將其思考所得記載於《武侯神策》上。


    諸葛武候亦擔心懸棺陰氣過重,厲鬼化妖作亂,將六甲秘祝等溝通天地鬼神,封印妖魔鬼怪的真言咒語鎮刻於瞿塘峽赤岬山的‘兵書匣’和西陵峽秭歸的兵書寶劍峽。


    後人不顧先人勸阻,利欲熏心,為盜取棺槨珍寶,不惜破壞封印,解除真言咒語,實乃因小失大矣。


    ……


    北條衛門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若倭國人得逞,對大唐的傷害不亞於安祿山之亂。


    白複不敢耽誤,飛鴿傳書,馬上聯係川幫。


    薑隱農收到白複密報後,高度重視,立刻派川幫副幫主張芬前來接應。白複親手將北條衛門交到張芬手上。


    張芬和白複是多年故交,許久未見,很是親切。當年就是張芬領隊,帶領巴蜀弟子赴長安參加武舉。數年過去,很多人和事都變化萬千。進入虎賁軍的巴蜀弟子似乎泯然眾矣,唯有白複和酈雪璿二人卓爾不群。


    可見上天育人,遼遠深沉。


    看到白複從一個懵懂少年步入弱冠之年,睿智英武,灑脫不羈,如同一把深藏不露的名劍,一旦出鞘,劍芒四射。張芬一時感慨萬千。


    白複將象鼻巨人的黃金麵具、《武侯神策》等物品、書卷交給張芬。這些東西都是從北條衛門身上搜出來的,對川幫和唐門極有價值。


    張芬收下了《武侯神策》等物,卻將黃金麵具還給了白複。張芬笑道:“我來時,幫主自有吩咐。他說你屢獲機緣,可見自有天意。黃金麵具既然是遠古巴王隨葬的兩大護身法器,定非凡品。


    留在你這裏,才能勘破其中奧妙,發揮無上法力。”


    薑隱農對白複的信心和厚愛,讓白複備受感動。


    忙完公務,兩人擺開酒宴,絮叨家常,徹夜長談,對酒當歌,好不暢快。


    翌日一早,白複跟張芬等川幫弟子依依道別後,動身啟程。


    ……


    白複座船再次駛過夔門,看著崖頂上若隱若現的黃金洞,白複心生感慨,也不知鎖在船棺裏的遠古巴王現在如何,封印牢不牢固?會不會在未來某個時刻,再次破棺而出,出來作亂。


    白複心念一動,將象鼻巨人的黃金麵具取出,看來看去,也沒見任何異常。白複暗道:“這次恐怕要辜負薑伯伯的厚愛了。”


    ……


    不一日,白複座船行至巫峽。


    巫峽綺麗幽深,以風光迤邐著稱天下。它峽長穀深,峭壁屏列,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江流曲折,百轉千迴。


    船行峽中,時而屏山當前,石塞疑無路;忽又峰迴路轉,雲開別有天,奇峰嵯峨連綿,煙雲氤氳繚繞,宛如一條迂迴曲折、清幽峭麗的畫廊。


    有詩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白複站在甲板,如臨仙境,心醉神迷。


    阮舟行手指群山,道:“白少俠,峽穀兩岸就是著名的巫山十二峰,由西向東依次為登龍、聖泉、朝雲、神女、鬆巒、集仙六峰。


    南岸也有六峰,因為淨壇、起雲、上升三峰並不臨江,所以從江中望去,僅能看見飛鳳、翠屏、聚鶴三峰。


    這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拔俏麗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傳說神女乃是西王母幼女瑤姬,過巫山時,見洪水肆虐,於是助大禹治水,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


    水患平定後,瑤姬放不下三峽百姓,為保佑此地行船平安、豐年永祈,立山望霞,日久天長,便化為神女峰。”


    神女峰故事,三峽兒女人人皆知。


    白複初時不以為然,僅把它當做當地百姓美好的願望來聽。見阮舟行講的口沫橫飛,全情投入,不忍打斷。


    白複身心沐浴在煙雲氤氳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突然聽到‘大禹治水’這幾個字時,白複心念一動。


    青銅八鼎就是在大禹治水時,偶然發現的。可見大禹治水這個故事有不少真實的成分。以此推論,那神女瑤姬的故事也未嚐不是真實的?!


    白複抬頭望向神女峰,一根巨石突兀於青峰雲霞之中,宛若一個風姿綽約的的少女。


    此時雲煙繚繞峰頂,少女如同身披薄紗,手挽冠帶,更顯清秀雋永,飄逸出塵。那迴眸而望的憂傷,象極了峨眉絕頂的雪。


    白複從懷中取出竹笛,撫摸良久。竹笛翠綠晶瑩,是分別時,酈雪璿送給自己的。


    白複獨立船頭,衣訣紛飛,玉笛橫吹,即興而發。


    笛聲婉轉徘徊,一往而深。欲淩波飛渡,雪壓斷橋無路。


    白複一聲歎息,杏花疏影裏,笛聲落盡。


    ……


    阮舟行不知為何,淚流滿麵,情難自已。臨別之時,他向白複求得此曲譜,並給這首曲子取了個名字——“黯然銷魂”。


    ……


    數十年後,詩人元稹夜遊巫峽,月涼如水,聽到船老大阮氏吹奏“黯然銷魂”。元稹如今日阮舟行般,潸然淚下,肝腸寸斷,寫下名傳千古的悼亡詩: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迴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