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我是黑暗,我就可以撲在光的懷裏


    --木心


    江麵上駛來一艘畫舫,雕梁畫棟甚是不凡。畫舫抵達碼頭後,下來十數人,當中被簇擁的竟是一名極其美豔的道姑。看年紀大約二十來歲,身著杏黃色道袍,手持一把象牙拂塵,貌若芙蓉,風姿綽綽。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la">ranwen.la</a>


    眾人簇擁這名美人道姑,走上“謫仙樓”三樓雅間。


    唐離斜對麵一名油頭粉麵的青年,原本正與身旁姑娘調笑:“表妹,你猜我這次給你帶了什麽好物件?”


    那姑娘一臉期待,拍手道:“莫不是我心心念的凝脂齋的胭脂?”


    那青年哈哈大笑,從懷中取出一隻翡翠鐲子,在姑娘眼前輕輕晃動。姑娘欣喜無比,道:“表哥,這麽貴重的東西,怎麽使得?”


    青年將鐲子輕輕套入姑娘的皓腕,雙手趁機握住姑娘的柔荑。姑娘掙了兩下沒有掙脫,就任由青年恣意撩撥。


    當美人道姑出現後,青年立刻現出狂蜂浪蝶登徒子的嘴臉。他起身正了正衣冠,丟下身旁姑娘,矯揉造作名士風範,徑直走上三樓。


    不到一盞茶時間,青年被道姑的隨扈驅趕,悻悻然走下來。青年仿佛什麽都沒發生,神色如常,又欲與姑娘重溫美好。那姑娘倒是潑辣,柳眉倒豎,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蘇湘旭,你個臭不要臉的醃臢貨!丟人現眼!”說罷,把鐲子取下,拍在桌上,頭也不迴地離開酒樓。


    在眾人的哄笑聲中,那青年灰頭鼠臉溜串下樓。


    ……


    白複一臉不屑。唐離雙手一攤,聳聳肩,也對這種登徒子無語。


    突然兩人雙肩被人一拍,一迴頭,一個嘴角刻意蓄著八字胡的少年,眉開眼笑地看著他倆。正是剛才念到的發小——丁咚,丁餘味。


    丁咚可是包打聽,蜀中八卦趣聞無所不知。


    唐離問道:“那美人道姑什麽來曆,我看溫刺史也在畫舫上。”


    丁咚笑道:“老九,看來你最近真是閉門苦讀啊,連大名鼎鼎的璿璣仙子都不認識?”


    說罷,輕搖灑金扇,搖頭晃腦,娓娓道來:“最近成都西郊的妙真觀來了一個美豔無雙的女道士,法號璿璣,人稱璿璣仙子。成都士林名士公認其美貌和才情:色既傾國,思乃入神,喜讀書屬文,尤致意於一吟一詠”。


    這位璿璣仙子來曆不俗。她雖然出身寒門,但甚有才思,自幼性聰慧,好讀書,尤工韻調,情致繁縟。


    在父親曾悉心教養下,像所有的神童一樣,她五歲能誦詩,七歲會作詩,很快就名聲在外,被鄉人稱頌:“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七歲時作《薔薇》詩曰:“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架卻”諧音“嫁卻”,她父親認為此詩不祥——小小年紀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緒亂,長大後恐為失行婦人。


    這樣的容貌和才華很快便驚動了當地的官員。一日春晚,溫閣老慕名來到璿璣家中,想親自一試她的才華,就以路上的江岸春柳,出了題。璿璣略一沉思,賦詩一首:“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麵,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低係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複添愁。”


    自此,年方十歲的璿璣給溫閣老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待到璿璣二八年華,溫閣老牽線,說動璿璣做了新科狀元李憶的妾。李憶才華橫溢,年輕輕就入了翰林,正是前途似錦的時候,璿璣跟著他,也算是嫁入豪門了。


    可沒想,李憶娶妾之事,未征得其正室夫人的點頭。而是悄悄將璿璣養在別處,金屋藏嬌。


    這位李翰林的正室可非等閑人物,乃是聞喜裴氏之女,這聞喜裴氏自秦漢以來,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先後出過數十名宰相和大將軍,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


    當裴夫人知道璿璣的存在後,勃然大怒。璿璣出身寒門,怎爭得過豪門?


    李憶當年也是靠著豪門妻子的扶持,才考中狀元、拿到官職,怎能挺起腰杆,對抗妻族?


    裴夫人河東獅吼,李翰林隻能叩首。發給璿璣一紙休書:“城外有道觀,你且去棲身,我隨後尋你。”


    進入道觀之後,璿璣隻能以情詩思念負心郎:


    “楓葉千枝複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願得西山無樹木,免教人作淚懸懸。”


    ……


    但半年過去了,李憶從未依承諾到道觀看她。璿璣按耐不住,終於出觀打聽,這才知,李翰林早就和妻子舉家搬到千裏之外的揚州做官去了。


    ……


    寂寞的道觀,鎖不住芬芳年華。那璿璣仙子豔麗非凡,卻被道觀裏種種清規戒律壓抑著,春花漸凋,時光如流,芳心寂寞,空自嗟歎、煎熬。


    一日長晝無聊,璿璣仙子攜琴登樓,月滿西樓時,獨對孤燈,一曲又一曲地彈奏,渲染著心中的哀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


    此後大病一場。病愈之後,痛定思痛,璿璣仙子這個人間尤物,葬花梅塢,與昨日告別。


    此後,她在自己的道觀門口貼上“璿璣詩文候教”的告示,邀約天下才子、英雄。一時間,她的道觀門庭若市,聚滿了長安的名流文士。白天,他們在美豔絕倫的璿璣仙子相伴中把酒品茶,切磋詩藝。夜晚,則匍匐在她妖冶的石榴裙下載歌載舞,尋歡作樂。誰要是博得了她的歡心,璿璣仙子就會將他留宿道觀,共度良宵。


    在那些醉生夢死的日子裏,璿璣仙子揮霍著青春,放縱著情欲,招搖成為長安城的傳奇話題。


    焚香登玉壇,端簡禮金闕。明月照幽隙,清風開短襟。綺陌春望遠,瑤徽春興多。殷勤不得語,紅淚一雙流。雲情自鬱爭同夢,仙貌長芳又勝花。


    ……


    此時,溫閣老從洛陽返迴長安述職。見璿璣荒唐如此,對早年的牽線搭橋後


    悔不已。看人不準,一番好意,反倒害了璿璣。


    夜涼如水時,溫閣老對月長歎: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


    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


    隨後,溫閣老被貶成都任刺史,臨行前,與璿璣仙子徹夜長談、用心良苦。


    終於有一天,璿璣仙子厭倦了長安紙醉金迷的生活,應溫閣老邀請,隱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


    璿璣仙子來蜀後,很快與巴蜀名士交好,談詩論詞,視為知己。詩名越傳越廣,由她引發的詩會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入蜀半年,名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詩人長卿讚譽她是“女中詩豪”,伯武誇她“形氣既雄,詩意亦蕩,自鮑昭已下,罕有其倫”。皎月上人嚐有詩雲:“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白複二人聽罷,皆唏噓不已。尤其是見過仙子真容,更是心神俱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