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缺花殘莫愴然,花須終發月終圓。


    更能何事銷芳念,亦有濃華委逝川。


    一曲豔歌留婉轉,九原春草妒嬋娟。


    王孫莫學多情客,自古多情損少年。


    ——《和友人傷歌姬》溫庭筠(唐)


    ……


    沒有鄧弼坐鎮,太平公主一黨原來滴水不漏的情報係統漏洞百出,終於被張鹿扆的內線滲透進去。


    張鹿扆收到線報,太平公主已經收買了禁軍的兩大將領——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和右羽林將軍李慈。


    先天二年六月下旬,據可靠線人提供的情報,常、李兩名將領最近頻繁出入太平公主府邸。


    張鹿扆立刻意識到太平一黨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隨時可能動手。


    張鹿扆決定說服玄宗,率先動手。


    “事迫矣,不可不速發!”


    張鹿扆見到玄宗,反複強調這一句話。


    與此同時,張鹿扆密信給留守洛陽的尚書左丞張說和荊州長史崔日用,敦促張、崔二人勸玄宗趕緊動手。


    張說接到張鹿扆的密信後,摘下佩刀,命人趕赴京師,把刀呈給了玄宗。送刀的含義很明顯:手起刀落,先發製人。調動握禁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捕逆黨。


    崔日用見信,馬不停蹄,星夜趕迴長安,入宮麵聖。崔日用規勸玄宗,盡快下詔,率兵把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全部殲滅,一勞永逸地解決政變隱患。


    然而,誅殺姑母太平公主,對玄宗來說,不是一個容易作出的決定。一旦對太平公主動武,太上皇李旦會如何反應?李旦雖已退位,可軍國大權仍然在他手裏,假如他出手幹預,玄宗又該如何?若真走到這一步,父子之間豈不是要反目成仇,兵刃相見?重現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軟禁李淵這一幕。


    這才是玄宗此刻最大的顧慮。


    就在玄宗投鼠忌器、患得患失之時,張鹿扆再次收到線報,太平公主已經製定了兩個政變的方案:


    “首先,派人下毒暗殺。


    玄宗身旁有一位專門負責進奉湯藥的宮女元氏,乃是太平公主的臥底。


    太平公主決定讓宮女元氏在禦膳房熬製的“赤箭粉”補藥中下毒,鴆殺玄宗。


    鴆殺方案由太平公主的情人崔湜負責,如果暗殺失敗,立即啟用第二方案——調動禁軍,武力奪權。


    太平一黨計劃兵分兩路:一路由禁軍將領常元楷和李慈率領羽林軍突入玄宗批閱奏章的武德殿,誅殺李隆基;另一路由竇、岑、蕭、崔四宰相率兵占領三省六部官署,控製朝堂百官。


    政變時間定在先天二年七月初四。”


    七月初一,張鹿扆突然入宮,把太平一黨準備於本月初四發動政變的消息告知了玄宗。


    不能再猶豫啦!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決戰紫禁之巔的時刻終於到來。


    七月初三,玄宗當機立斷,緊急下詔。命龍武將軍王毛仲率三百餘名萬騎衛士埋伏在虔化門。


    同時,玄宗突然召見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和右羽林將軍李慈。這兩個禁軍將領沒有料到玄宗已經知曉政變計劃,毫無防備入宮,剛到虔化門,就被埋伏在此的萬騎將士亂刀砍死。


    常元楷和李慈一死,禁軍群龍無首,亂作一團,兵權立刻被玄宗奪迴。


    玄宗親自披掛上陣,與張鹿扆、王琚、王毛仲等親信率兵從武德殿一路殺進朝堂,捕殺蕭至忠、岑羲、賈膺福、李猷等人。


    在鏟除太平一黨的同時,玄宗命親信宰相兼兵部尚書郭元振另率一路人馬,直奔太上皇寢殿太極殿,名為保護,實為軟禁,將李旦控製起來。


    郭元振逼迫太上皇李旦下詔,宣布竇懷貞等人陰謀作亂,已被玄宗誅殺;同時宣布正式退位:“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朕方無為養誌,以遂素心”


    太平公主精心策劃的政變就這麽輕而易舉被玄宗剿滅。


    唿風喚雨、不可一世的鎮國太平公主瞬間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太平公主倉皇出逃,躲進了終南山,躲了整整三天三夜。


    第三天的傍晚,夕陽西下,太平公主佇立在山頂懸崖處,麵朝長安,良久無言。


    獵獵風中,太平公主衣袂裙裾飛揚,隨時可能被山風刮下懸崖。


    兀立在萬仞絕壁上,太平公主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她懊悔萬分,為何當時鬼迷心竅,被張鹿扆誘惑,中了離間計,冤屈麾下第一能臣鄧弼,自毀長城。


    次日,太平公主返迴長安。接過玄宗的賜死詔書,太平公主未留隻言片語,將頭顱伸入白綾,平靜離去。


    太平公主自縊身亡當日,除長子薛崇簡外,太平公主其餘幾個兒子,連同所有黨羽全部被誅殺。


    太平公主一黨中,唯獨被赦免死罪的是太平公主的兩個男寵崔湜和盧藏用,二人分別被流放竇州(今廣東信宜市)和瀧州(今廣東羅定市)。


    不過,好景不長,崔湜剛走到荊州,就因宮女元氏下毒案發,被就地賜死。


    這場驚心動魄的流血政變之後,李隆基全麵整肅朝臣,凡曾獲太平公主拔擢者皆遭貶降,凡被太平公主排擠者,則全部升遷。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唐朝廷如風中危樓,動蕩不安,到年底才平靜下來。


    ……


    “那後來發生了什麽?太上皇(李隆基)是不是賜死了薛照?”張皇後急切問道。


    裴夫人呷了口茶,潤了潤嗓子,道:“太上皇沒有殺她,反而賜給她不少田宅珠寶。


    太上皇知道,隻要薛照不死,和鄧弼就不會結下解不開的梁子。”


    張皇後冷笑一聲,道:“發生這麽多事,那薛照還有臉麵苟活在世上嗎?”


    裴夫人嘴角一撇,附和道:“娘娘所言極是。據說薛照後悔莫及,但人死不能複生,薛照試圖忘掉一切,隻希望能與張鹿扆歸隱田園,平平安安過日子。”


    可張鹿扆做這一切圖什麽啊?不就圖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嗎?


    張鹿扆不但沒歸隱,反而封侯拜相,接了鄧弼的位置,成為大唐的右仆射。


    成為大唐宰相的張鹿扆每日門庭若市,夜夜笙歌,醇酒美人,早把薛照拋在腦後。


    日夜獨守空房的薛照這才幡然醒悟,中了李隆基和張鹿扆之計。


    被張鹿扆拋棄的薛照終於迴複了理智,不過她無顏麵對鄧弼,隻能選擇一死了之。


    據說當晚,薛照托人帶給鄧弼一封血書,然後在和鄧弼私定終身的西泠橋上,拔出鄧弼贈給她的定情信物,自刎而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懸劍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終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終始並收藏蜀山懸劍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