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提到楊謙問宋善鵬他是否知道周誌和鄭德有交情,於是宋善鵬道:“我聽說過這麽一迴事。”
“所以周誌才會往南跑,如果他逃去梓潼找了鄭德,都尉就不能滅了周家了。”楊謙接著的話,繼續道:“想要滅了周誌一族,單從周誌帶族人逃走,用那幾隊百隊人馬是不行的,還得要相應數量的人,才能滅掉周誌一族。你怎麽不會想一想,逃跑可不僅僅就是那麽一萬人馬,而是整個周氏一族啊。”
“為何是整個周氏,卻不是……”
“這次周誌起反,用的可是周氏之人,陳將軍的死,王司馬一定會滅了周氏一族來祭奠陳將軍在天之靈,就算王司馬不會滅掉周氏,陳將軍的幾個義子也一定會,不管怎麽樣,周氏都會被滅亡,不管是周氏中的什麽人都已經無法逃出這場周誌的陰謀中。周誌當然知道這麽做的後果是什麽,所以他應當找好了退路,那就是梓潼的鄭家。”這個時候,楊謙看了宋善鵬一眼,宋善鵬示意楊謙繼續後,楊謙接著道:“所以都尉大人的那幾隊埋伏人馬就不能完全滅掉周氏一族。”
宋善鵬看出真的不能完全滅掉周氏一族後,雖然如此,但這也不是宋善鵬範圍之內了隻好等到王司馬自己帶兵去完成給陳淵報仇的事情了,至於周氏要去梓潼找鄭氏,那也是王司馬他們的事情了,宋善鵬也明白,自己現在就應該好好守住這北門,等候王司馬的到來。
楊謙又道:“都尉大人,周誌此番去梓潼,需要經過江油縣內,之後才能進梓潼。江油縣界內可能就是周氏一族的葬身之地。”
宋善鵬想到自己現在能做的不過就是守守這北門了,就算能在江油滅了周氏,也和自己沒什麽關係,於是罷了罷手。楊謙自然也就沒有多說。
楊謙沒說什麽,而且楊謙還收拾了自己的行頭,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便離開了劍閣,宋善鵬領的人雖然看到楊謙有出去,但由於根本就沒和楊謙打過交道,所以也沒問楊謙去哪兒,而且他們都知道宋善鵬身邊有這麽一個文書,可能使宋善鵬交代給楊謙什麽任務,也就沒有阻攔。
……
當周誌得到之前破了北門的部隊是王平所帶部隊的先頭部隊時,先是感到疑惑,後來就恐慌起來。於是周氏一族慢慢的,悄悄的離開了劍閣。
他們可不想被殺,誰叫他們家主殺死了益州之主,王平一定會為陳淵報仇,與其等死,不如跟著家主去梓潼找鄭家,到那了自然有鄭氏保護。
劍閣在短短的一個晚上之後,原來屬於周家的房都空了,就連裏麵的那些仆人都隨他們主人跑了。
看到周誌果然和楊謙說的一樣,於是宋善鵬把剩下的八百人分了幾組,守四門,以及城內巡視。劍閣城四門再次大開,他們不怕周氏的人再迴來奪取,因為他們不怕,而且周氏真往南去,宋善鵬雖然真想再分出幾隊人馬出來像楊謙說的那樣埋伏,卻怕劍閣有失,於是也沒有派出一兵一馬。
文金君負起了安撫城內百姓的責任,組織百姓一起,打掃與周氏作戰的戰場,把自己這邊的人好好的埋了起來,然後死去的周氏族人就一堆一堆的用火燒掉。
舒恆睡了一覺之後便醒了,醒後的他得知將軍已死的消息後相當的自責,想自刎謝罪,卻被文金君勸說,說就算要謝罪也要問過王司馬,王司馬怎麽處置你就要等王司馬來了再說,於是舒恆自己便進了劍閣城的大牢裏,等待王司馬的到來。
快馬加鞭,兩天的時間,王平便得到了陳淵的死訊,本來王平已經集結好士兵,準備一戰便收迴漢中了。
原來陳淵走後,劉焉真的帶兵來偷襲,卻不料反而被殺得大敗而歸,之後王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複漢中城周邊一切關隘以及一些縣城,王平成功堵截了漢中和長安的聯係,劉焉已經剩下最後的一座城,漢中城了,而且現在劉焉的兵力也不足五千人,敗局是已經注定了的。
已經圍城有好幾日了,王平想在今日取迴漢中的時候,卻收到了陳淵的死訊,整個人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讀信的時候,還暈倒過去。
醒來之後的王平,便失去了理智,把集結好了的士兵直接發兵征討周氏全族。
就在王平準備起兵往劍閣去的時候,來了一人,那還是楊謙。
“卑職見過大人。”楊謙來到王平跟前,拱手道:“卑職聽說大人要發兵除去周氏一族的人,可有此事?”
“正是!”
“若如此,漢中劉焉如何?”
“現在劉焉兵馬,怎麽還能相爭益州?”
“的確,現在劉焉是不能,但是我相信,大人應該比我看得更清楚才對,如果劉焉聯手益州不滿已故陳淵將軍的世家,益州落入誰家,難說,更何況現在的益州無主啊,威望上還要大人你來支持啊。”楊謙看王平稍微有點冷靜下來後,繼續說道:“大人,正因為陳將軍的已死,所以這時候才更需要大人能冷靜的處理好益州世家以及在漢中的劉焉,如果大人為了報仇,而導致整個益州盡數落入他人之手,想必這不是陳將軍所看到的,也同樣不是大人你想要的吧。”
楊謙能做的不過就這麽多了,剩下的就隻能看王平自己了。
王平知道,楊謙所說的王平都知道,王平還知道鄭家即將也要造反了,如果想要對付鄭家,沒有一定實力是遠遠不行的,想到這,王平又擔心起成都的張亦他們了。
過了一刻鍾的時間,王平終於想好了一切,迴頭對楊謙說道:“放心吧,我一定不會讓他們任何一人得到益州一片土地。”
楊謙問道:“大人可還要調兵去征討周氏?”王平笑道:“當然,不過就姑且讓他多活幾天,我先拿迴漢中。”
看來王平是該主意了,不過放過周氏,當然還是不要的話,於是楊謙道:“大人,隻需二千人就能屠殺周氏一族。”楊謙的言下之意就是想自己帶著這兩千人去追周氏,不過現在要追的話,應該來不及了吧。
不過既然楊謙提出來了,王平也就答應了:“好,我給你兩千人,其中五百輕騎兵,你看怎樣?”現在圍困漢中,就算拿出去兩千人,也無大礙。
“大人就不問我有什麽辦法能滅掉周氏嗎?”楊謙奇了怪了,王平居然不問自己兩千人就能滅掉一個世家。
“多問無異,若能除掉甚好,不能亦罷。不過我欲書信一封於我那幾個侄子,卻不知派誰去好?”王平說著便開始跪坐起來,在帛書上寫那封他說要送給張亦他們的信。
“大人又怎會不知派誰去,但多派幾人還是穩妥些。”楊謙轉念一想,於是又道:“大人若信得過我,我願意為大人送此書信。”
“好,此番你到劍閣之時,可調用那兒的任何兵馬,好於你除去周氏一族。”
“大人,卑職官職不過一隨軍文書,怎可調用地方軍呢?”楊謙現在的身份本來就很低,雖然陳淵已經死了,但是王平自己可以代陳淵升一下自己的官,這樣自己也好調用地方軍啊。雖然說那宋善鵬本來就是陳淵以及王平的直屬部隊,但現在宋善鵬不在,不好說啊。
王平一想,也對啊,宋善鵬現在就在劍閣,為了讓楊謙能調用宋善鵬,於是王平道:“現在任你為討逆校尉,領兩千人馬,前往劍閣,破周滅周!”
“諾!”
原本是宋善鵬的下屬,現在官一下就比他大,雖然楊謙這官不是用自己的功績換的,但是楊謙想看看,宋善鵬遇到曾經的隨軍文書,會怎麽樣。
楊謙領走王平給張亦等人的書信,以及劍閣等人的懲獎令,現在楊謙要想的事情,卻不用這麽多了。雖然他得到了兩千人馬,但是他不會帶兵打仗,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分析分析周氏的情況,然後自然會有人收拾周氏。
……
江油縣
這個縣城有一千左右的守軍,縣令姓餘,也是個小縣令,今年也不過才二十歲,全名為餘財鑫,也是一個為民著想的官,想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辦法讓地方百姓活下來。在潘傅實施以流民難民進行屯田開始,餘財鑫也想這麽做,但是江油的情況又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所以就做不下來了,江油是個小縣,而且離大城又遠,所以流民難民們為了想生存下去,就得去大一些的城,這樣興許有哪個大戶人家收留也說不定,於是很少流民在江油縣,都是往更南一點的梓潼或者成都。
江油縣內也有一個世家,楊氏便是在這江油縣中,楊顯是當前的楊氏家主,楊氏與劍閣周氏為世世代代的死對頭,不過現在楊氏的人卻不多,算上整個楊氏所有人,不論男女老少,總共加起來,人數也才兩千人左右,不過楊氏能和周氏一直爭鬥,卻也是有原因的,楊氏雖然人數不比周氏的多,但楊氏在江油的名聲很高,得到江油百姓愛戴,而且曆任江油縣令都很配合楊氏在江油的工作,有江油百姓的支持,一個有一萬多戶的小縣,人數不過四萬多人,在楊氏的努力下,江油其實也挺富裕的,很少出現餓死的百姓,楊氏經常拿出他們的糧食派發給過路的流民,如果流民願意留下來,楊氏就會雇傭他們看家護院,如果需要,江油那九千多精壯男丁,都很願意幫助楊氏來對付他們想對付的人,所以在周氏之前來江油想幹掉楊顯的時候,江油人拚命的抵禦,最後還把周誌的弟弟殺死了,之後周誌便不敢在小看江油。
“所以周誌才會往南跑,如果他逃去梓潼找了鄭德,都尉就不能滅了周家了。”楊謙接著的話,繼續道:“想要滅了周誌一族,單從周誌帶族人逃走,用那幾隊百隊人馬是不行的,還得要相應數量的人,才能滅掉周誌一族。你怎麽不會想一想,逃跑可不僅僅就是那麽一萬人馬,而是整個周氏一族啊。”
“為何是整個周氏,卻不是……”
“這次周誌起反,用的可是周氏之人,陳將軍的死,王司馬一定會滅了周氏一族來祭奠陳將軍在天之靈,就算王司馬不會滅掉周氏,陳將軍的幾個義子也一定會,不管怎麽樣,周氏都會被滅亡,不管是周氏中的什麽人都已經無法逃出這場周誌的陰謀中。周誌當然知道這麽做的後果是什麽,所以他應當找好了退路,那就是梓潼的鄭家。”這個時候,楊謙看了宋善鵬一眼,宋善鵬示意楊謙繼續後,楊謙接著道:“所以都尉大人的那幾隊埋伏人馬就不能完全滅掉周氏一族。”
宋善鵬看出真的不能完全滅掉周氏一族後,雖然如此,但這也不是宋善鵬範圍之內了隻好等到王司馬自己帶兵去完成給陳淵報仇的事情了,至於周氏要去梓潼找鄭氏,那也是王司馬他們的事情了,宋善鵬也明白,自己現在就應該好好守住這北門,等候王司馬的到來。
楊謙又道:“都尉大人,周誌此番去梓潼,需要經過江油縣內,之後才能進梓潼。江油縣界內可能就是周氏一族的葬身之地。”
宋善鵬想到自己現在能做的不過就是守守這北門了,就算能在江油滅了周氏,也和自己沒什麽關係,於是罷了罷手。楊謙自然也就沒有多說。
楊謙沒說什麽,而且楊謙還收拾了自己的行頭,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便離開了劍閣,宋善鵬領的人雖然看到楊謙有出去,但由於根本就沒和楊謙打過交道,所以也沒問楊謙去哪兒,而且他們都知道宋善鵬身邊有這麽一個文書,可能使宋善鵬交代給楊謙什麽任務,也就沒有阻攔。
……
當周誌得到之前破了北門的部隊是王平所帶部隊的先頭部隊時,先是感到疑惑,後來就恐慌起來。於是周氏一族慢慢的,悄悄的離開了劍閣。
他們可不想被殺,誰叫他們家主殺死了益州之主,王平一定會為陳淵報仇,與其等死,不如跟著家主去梓潼找鄭家,到那了自然有鄭氏保護。
劍閣在短短的一個晚上之後,原來屬於周家的房都空了,就連裏麵的那些仆人都隨他們主人跑了。
看到周誌果然和楊謙說的一樣,於是宋善鵬把剩下的八百人分了幾組,守四門,以及城內巡視。劍閣城四門再次大開,他們不怕周氏的人再迴來奪取,因為他們不怕,而且周氏真往南去,宋善鵬雖然真想再分出幾隊人馬出來像楊謙說的那樣埋伏,卻怕劍閣有失,於是也沒有派出一兵一馬。
文金君負起了安撫城內百姓的責任,組織百姓一起,打掃與周氏作戰的戰場,把自己這邊的人好好的埋了起來,然後死去的周氏族人就一堆一堆的用火燒掉。
舒恆睡了一覺之後便醒了,醒後的他得知將軍已死的消息後相當的自責,想自刎謝罪,卻被文金君勸說,說就算要謝罪也要問過王司馬,王司馬怎麽處置你就要等王司馬來了再說,於是舒恆自己便進了劍閣城的大牢裏,等待王司馬的到來。
快馬加鞭,兩天的時間,王平便得到了陳淵的死訊,本來王平已經集結好士兵,準備一戰便收迴漢中了。
原來陳淵走後,劉焉真的帶兵來偷襲,卻不料反而被殺得大敗而歸,之後王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複漢中城周邊一切關隘以及一些縣城,王平成功堵截了漢中和長安的聯係,劉焉已經剩下最後的一座城,漢中城了,而且現在劉焉的兵力也不足五千人,敗局是已經注定了的。
已經圍城有好幾日了,王平想在今日取迴漢中的時候,卻收到了陳淵的死訊,整個人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讀信的時候,還暈倒過去。
醒來之後的王平,便失去了理智,把集結好了的士兵直接發兵征討周氏全族。
就在王平準備起兵往劍閣去的時候,來了一人,那還是楊謙。
“卑職見過大人。”楊謙來到王平跟前,拱手道:“卑職聽說大人要發兵除去周氏一族的人,可有此事?”
“正是!”
“若如此,漢中劉焉如何?”
“現在劉焉兵馬,怎麽還能相爭益州?”
“的確,現在劉焉是不能,但是我相信,大人應該比我看得更清楚才對,如果劉焉聯手益州不滿已故陳淵將軍的世家,益州落入誰家,難說,更何況現在的益州無主啊,威望上還要大人你來支持啊。”楊謙看王平稍微有點冷靜下來後,繼續說道:“大人,正因為陳將軍的已死,所以這時候才更需要大人能冷靜的處理好益州世家以及在漢中的劉焉,如果大人為了報仇,而導致整個益州盡數落入他人之手,想必這不是陳將軍所看到的,也同樣不是大人你想要的吧。”
楊謙能做的不過就這麽多了,剩下的就隻能看王平自己了。
王平知道,楊謙所說的王平都知道,王平還知道鄭家即將也要造反了,如果想要對付鄭家,沒有一定實力是遠遠不行的,想到這,王平又擔心起成都的張亦他們了。
過了一刻鍾的時間,王平終於想好了一切,迴頭對楊謙說道:“放心吧,我一定不會讓他們任何一人得到益州一片土地。”
楊謙問道:“大人可還要調兵去征討周氏?”王平笑道:“當然,不過就姑且讓他多活幾天,我先拿迴漢中。”
看來王平是該主意了,不過放過周氏,當然還是不要的話,於是楊謙道:“大人,隻需二千人就能屠殺周氏一族。”楊謙的言下之意就是想自己帶著這兩千人去追周氏,不過現在要追的話,應該來不及了吧。
不過既然楊謙提出來了,王平也就答應了:“好,我給你兩千人,其中五百輕騎兵,你看怎樣?”現在圍困漢中,就算拿出去兩千人,也無大礙。
“大人就不問我有什麽辦法能滅掉周氏嗎?”楊謙奇了怪了,王平居然不問自己兩千人就能滅掉一個世家。
“多問無異,若能除掉甚好,不能亦罷。不過我欲書信一封於我那幾個侄子,卻不知派誰去好?”王平說著便開始跪坐起來,在帛書上寫那封他說要送給張亦他們的信。
“大人又怎會不知派誰去,但多派幾人還是穩妥些。”楊謙轉念一想,於是又道:“大人若信得過我,我願意為大人送此書信。”
“好,此番你到劍閣之時,可調用那兒的任何兵馬,好於你除去周氏一族。”
“大人,卑職官職不過一隨軍文書,怎可調用地方軍呢?”楊謙現在的身份本來就很低,雖然陳淵已經死了,但是王平自己可以代陳淵升一下自己的官,這樣自己也好調用地方軍啊。雖然說那宋善鵬本來就是陳淵以及王平的直屬部隊,但現在宋善鵬不在,不好說啊。
王平一想,也對啊,宋善鵬現在就在劍閣,為了讓楊謙能調用宋善鵬,於是王平道:“現在任你為討逆校尉,領兩千人馬,前往劍閣,破周滅周!”
“諾!”
原本是宋善鵬的下屬,現在官一下就比他大,雖然楊謙這官不是用自己的功績換的,但是楊謙想看看,宋善鵬遇到曾經的隨軍文書,會怎麽樣。
楊謙領走王平給張亦等人的書信,以及劍閣等人的懲獎令,現在楊謙要想的事情,卻不用這麽多了。雖然他得到了兩千人馬,但是他不會帶兵打仗,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分析分析周氏的情況,然後自然會有人收拾周氏。
……
江油縣
這個縣城有一千左右的守軍,縣令姓餘,也是個小縣令,今年也不過才二十歲,全名為餘財鑫,也是一個為民著想的官,想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辦法讓地方百姓活下來。在潘傅實施以流民難民進行屯田開始,餘財鑫也想這麽做,但是江油的情況又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所以就做不下來了,江油是個小縣,而且離大城又遠,所以流民難民們為了想生存下去,就得去大一些的城,這樣興許有哪個大戶人家收留也說不定,於是很少流民在江油縣,都是往更南一點的梓潼或者成都。
江油縣內也有一個世家,楊氏便是在這江油縣中,楊顯是當前的楊氏家主,楊氏與劍閣周氏為世世代代的死對頭,不過現在楊氏的人卻不多,算上整個楊氏所有人,不論男女老少,總共加起來,人數也才兩千人左右,不過楊氏能和周氏一直爭鬥,卻也是有原因的,楊氏雖然人數不比周氏的多,但楊氏在江油的名聲很高,得到江油百姓愛戴,而且曆任江油縣令都很配合楊氏在江油的工作,有江油百姓的支持,一個有一萬多戶的小縣,人數不過四萬多人,在楊氏的努力下,江油其實也挺富裕的,很少出現餓死的百姓,楊氏經常拿出他們的糧食派發給過路的流民,如果流民願意留下來,楊氏就會雇傭他們看家護院,如果需要,江油那九千多精壯男丁,都很願意幫助楊氏來對付他們想對付的人,所以在周氏之前來江油想幹掉楊顯的時候,江油人拚命的抵禦,最後還把周誌的弟弟殺死了,之後周誌便不敢在小看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