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令,你是此間縣令,就目前狀況,說說著劍閣的周氏一族。”


    宋善鵬攻下了北門,而且,還做起了防禦工事,不像周家那群人那樣,宋善鵬攻下北門後,大開北門,然後門前門後都做安排好人做好的防禦的部署,而宋善鵬就拿北門上那城牆樓當作了自己的臨時指揮地,先把防守做好,安排就緒之後,宋善鵬才找來到文金君。


    文金君聞言,道:“劍閣周家現在是一家獨大,但也正因為他們周家過大,從而不齊,那就更容不得弱小的寒門子弟了,所以可以說,今日的劍閣之所以會如此亂,完全是周家所為;要論目前的周家,當初精壯男丁數就有一餘人,仔細算算應該也有一萬兩千人,不過現在嘛,好好算算的話。想想,當時我們得知陳淵將軍到了城中,推算出可能暗害之後,我們便強行出營,與那時看著我們的周氏族人就有七八百人,再加上一路上的遇阻,我們一千多人死去四五百人之後,也除掉了周家的一千多人,在周府時,也射掉有一百來人左右,而後沒有地方可去的我們又迴到南營,那時的我們隻有五百多人了,分成了兩組,我帶這兩百人成功突圍出來,卻也失去了很多人,經過剛才的北門之戰後,現在我那時的兵隻剩下四十三人,不過此戰我們先破了周家在南營後門的五百多人,和城上的近千人,現在再算算,周氏一族現在能用的兵力不足一萬人了,南營正門為我們盡力的其餘眾將士,應當是破掉了周誌帶來的一千多人,不然周誌也不會從後門調去人馬,想來現在的周誌人力應當才九千人了吧。”


    其實,周家在此戰過後,哪裏還有九千人啊,文金君一出來就幹掉了周家的一千五百多看守他們的人,然後一路上的雜兵,到周府接陳淵親兵,又七七八八的除去了周誌調去阻擋他們的五百多人,所以到了周府的時候,文金君用五百人的代價除去了兩千人,雖然一換四,但這麽說文金君帶的是兵,成都時候帶過來的兵,被文金君用到以一換四,而且周家的人又不是兵,他們是長到了十六歲後,便隨他們的頭人來作戰了,他們聽頭人的,頭人聽周誌的。沒有經過較為正規點的訓練,又怎麽是兵的對手呢。


    而且周誌府裏失去的人數也真不少,在前院以及大廳上的就死去了兩百多人,這些還都是後出手的陳淵的親兵們的功績,而且三十六人才死去了十八個,而且還得到文金君的接應後安全撤退;後院還有舒恆呢,一人之力,所殺的人數也和前院相差無幾,不僅如此,後來又到前院大廳又屠殺一番,人數再翻了一番,舒恆也由此而累得不行了,如果此時還有敵人的話,舒恆不見得就能離開了,當然這離開就是周縣尉背走的。雖然周府前院後院都是一堆一堆的死人,光是在周府死去的人數就有五六百人了。


    然後就是在南營正門那兒,陳淵親兵們瘋狂的反擊,使得周誌帶的兩千多人就有七八成死在了正門,為了盡快的除掉南營內的人,周誌不得已才就近調人,調兵後,正門最後一次突擊也讓周誌損失了三百多人,所以光是正門就失去了兩千人,而留守在後麵的七八百人,由於文金君是要逃,並不戀戰,卻也斬殺掉了五百人。加上這次城門戰中失去的一千人,周家現在能用的人力就是當初的一半了,而這一半中,有三千人分別守三門,現在周誌自己集結有一千多人在自己身邊,還有兩千人分布在劍閣各個地方。


    不過宋善鵬和文金君卻不知道得怎麽清楚,他們知道的是周誌現在還是有實力拿走這北門的。而周誌現在呢,好好調查剩餘的兵力之後,已經寫信去梓潼,求救兵去了,誰能想得到陳淵的親兵怎麽厲害,而且周家的人卻遠不是他們的對手,如果這時候再漢中的王平帶兵來劍閣,他們還真不是王平的對手,就算王平不帶多少兵馬迴來,隻要帶個一千多人,就能隨便搞定他這麽一個大世家了。


    周誌在城內求救,而文金君和宋善鵬卻不希望周誌現在來攻打他們。


    文金君道:“如今周誌仍然有實力取迴此門,我們的任務便是守住此門,然後想王司馬請來救兵,那時便無人能就走周誌了。”宋善鵬也很認同文金君的話,於是叫來信使,道:“等我寫完這封信,你親自交到王司馬處,另外,陳淵將軍的遺骸我不能拿下主意,此事過大,還請王司馬支持。”


    信使接到信後便很快消失在眾人的眼前,這時有一人站了出來,道:“都尉大人,縣令大人,對付這劍閣周家,我還有一計可以實施。”這話引起了宋、文兩人的注意,他們都看向了說話的源頭,那人名叫楊謙,表字封仁。現在擔任宋善鵬的隨軍文書,就是代宋善鵬寫一些信件啊,擬一些宋善鵬下達的命令啊之類的,而且也從來沒有展現過自己的時候。


    而且楊謙也是不久前才跟著宋善鵬做的隨軍文書,這還是王平分給宋善鵬的呢,楊謙比他們都小,現在才十五歲,既然是王平分給宋善鵬的,宋善鵬當然就讓這小子一直跟這自己了,但是楊謙從不主動說話,其實並不是楊謙不想和他們說話,而是,楊謙看不上眼,懶得和他們說。


    聽到楊謙說著話後,宋善鵬也感到很疑惑,不過卻想讓楊謙繼續說完:“你說來聽聽。”


    楊謙道:“無論現在的周誌是否還有實力來取北門,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周家現在失去的人很多了,現在的劍閣又不完全在他們的掌控下,所以,隻要稍微在城中散布一些謠言,劍閣城就能完全屬於都尉你掌控了。”


    “謠言?”宋、文兩人都趕到疑惑了,立即追問道:“是何謠言?”


    楊謙繼續說著:“王司馬來此之時,劍閣便一定除掉周誌,甚至整個周氏一族都可能會被滅族,這個你們有問題嗎?”


    “沒有,王司馬與陳將軍交情非比尋常,定要滅了周族。”宋善鵬肯定的說道。


    “既然如此,周誌定拚命反抗,但他卻失去了這麽一個反抗的機會了。如果他還能完整的掌控這劍閣,他擁有城牆的保護,自然心安不少,但是當你們破了北門之時,他又怎麽知道是誰如此快速就破了一門,既然破掉一門,那麽王司馬的兵馬便可直接入城,而不用再破城了。王司馬的兵馬又怎麽會是一個周家就能抵擋得住的,就算他的人數在多一些,也無濟於事了。”


    “可是我拿信件才剛發出去不久,王司馬要來也要寫時日,那時北門還在不在都不知了。”宋善鵬又道,心想,這事情雖然大家都能明白,但一個小鬼想出來了,確實應該表揚一番。於是準備開口,楊謙又繼續說著:“誰說王司馬的兵要幾日才能到的,王司馬的兵不是在剛才破了劍閣北門嘛。”


    宋善鵬想,自己不過就是奉命來保護陳淵的,現在到好,陳淵死了,自己失責,又不能收得這城,都不知道如何去麵見王司馬了,還是王司馬的兵呢。


    咦!


    文金君在一旁終於也清楚的知道了楊謙說的散步一些謠言,不就是讓自己的士兵冒充尋常百姓,然後到處議論說王司馬帶兵破了北門,大軍隨後進城,滅了周家一族。


    周誌得到消息,當然就不會白等王平來取走自己的性命,要麽逃,要麽戰。


    宋善鵬後麵也想通了,於是提出疑問:“若是周誌得到消息不逃,反戰,這北門不就又落在他手裏了嘛?”


    楊謙道:“周誌又怎是不怕死的人呢,知道自己不是敵人的對手,還跑來送死,定是逃的多,不過你說他若來戰,那便戰,就如同他知你隻是在陳淵將軍之後保護著陳淵將軍的一支千人小隊一樣,來攻取一番,如此早晚都有一戰,而現在卻有不戰而勝之策,為何不用呢。”


    於是宋善鵬和文金君都分別派人出去散發他們要散發的謠言去了。


    之後迴來,楊謙正在整理竹簡,宋善鵬見到之後,趕來幫忙,讓楊謙放下竹簡道:“此等小事,就不勞煩先生了。”其實宋善鵬是想楊謙以後好好在自己身邊指導自己,讓自己日後好有一番作為,而且就現在楊謙還小,等楊謙在曆練一番,日後見識將會更加過人。


    聽到宋善鵬居然改口叫自己先生了,之前讓自己做事情的時候,名字的不帶一下的,現在就叫先生了。


    不過楊謙心裏還是美美的,於是繼續之前的針對周家的事,想好好和宋善鵬說說:“都尉大人,這周氏大族啊,定會逃走,若逃,便會往南去,你可以讓幾個百騎部隊去這幾個地方,做好埋伏,等周氏大族路過之時,衝擊一番,如此幾次,周氏大族也會吃不消的。”


    “先生所言,善鵬明了,等到這周氏真如先生說的那番逃去之時,我定派人去往。先生可還有何計策。”


    “都尉大人,你可知周誌與鄭德交好?”楊謙這話,更讓宋善鵬對楊謙另眼相看了,這話怎麽說,周誌與鄭德交好。


    這兩人都是益州大世家的當家家主,而且兩家實力都不弱,就宋善鵬自己而言,他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王平和陳淵的對話,才知道一些關於各大世家的一些消息,而且多是小道消息,不過周誌和鄭德交好這一事,就連陳淵和王平都不知道的事情,楊謙知道,而且還真是這樣,周誌真和鄭德從小交好,這宋善鵬為什麽知道,那是他父輩一代的事情,他父輩曾到梓潼當的小吏,做的就是那時鄭德的小吏,鄭德常與一神秘之人交往密切,這人便是周誌,當時兩人分別都是為了自家的家主之外的爭奪做著密謀,後來真成了,宋善鵬的父親雖然不知道鄭德和誰是很密切的關係,但卻知道,當鄭德當上鄭家家主的時候,周家也選出了家主,於是宋善鵬的父親便知道,原來之前交往密切的神秘人就是那周誌。宋善鵬常聽父親說,所以得知,但陳淵、王平來找自己問一些世家問題的時候,宋善鵬剛開始以為是父親亂說就沒說出口,現在卻想不到這楊謙也會這麽問。所以才對楊謙另眼相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而生的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彧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彧子並收藏亂世而生的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