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賈家眾人安頓好,已是年關了,家家戶戶都在預備過年,賈家卻冷冷清清,他們如今身無分文,哪裏置辦的起年貨?
還好賈敏打發人送了些米麵柴炭並豬養魚並各色幹菜過來,黛玉與紫菀、迎春、寶琴等姊妹亦送了些幹果熏魚臘肉來,眾人這才過了個安穩年。
那莊子乃是在西郊,離京城不過二三十裏路程,頗為清淨,共有三百畝良田,那所院子也是三進的,雖不甚大,但住下賈家眾人也已夠了。
賈璉接迴了巧姐兒與賈芾姐弟倆,在賈敏預備的宅院裏住了兩日,還是帶著平兒、邢夫人與賈琮迴莊子上去住了。雖然地方偏僻了些,院子也小,到底比一大家子擠在一處要好些。
鳳姐當初買地的時候是記在別人名下,因此並未被抄去。
賈珠一家住在東院,惜春與尤氏一處住,寶玉與寶釵住在西院,當初襲人與蔣玉函買下了麝月與秋紋,在他們安頓後便送了過來。趙姨娘、賈環母子則住在後院的幾間廂房裏。
她們皆是過慣了富貴日子,如今都擠擠挨挨住在一處,未免有些尷尬,且吃穿用度皆十分粗糙,趙姨娘本就是個性情粗鄙的,見寶玉寶釵夫婦住的屋子好,身邊還有麝月秋紋兩個丫頭服侍,心中十分不平,隔三差五便要鬧上一鬧,一會說短了吃食,一會說李紈夫婦苛待她們母子,連件好衣裳也不給穿,成日家鬧個不休。
賈珠是讀書人,性情溫和,且趙姨娘到底是他的庶母,也不便同她爭論,隻得避開了,偏李紈性子也軟,又是大家出身,哪裏是趙姨娘的對手,每每都被氣的說不出話來,最後還是寶釵看不過,言語恫嚇了她幾句,方彈壓下去了。
惜春每日隻在房裏念經,對外麵的吵鬧充耳不聞。
這日一早,尤氏叫惜春去吃早飯,誰知半日沒動靜,推開門一看,卻見房中鋪蓋整整齊齊,桌上放著一封信,拿起來一看,頓時大吃一驚,原來惜春竟留了書信出家去了。
尤氏又氣又急,忙拿了惜春的留書去前院,因賈赦與賈政不日便要流放,賈珠等人都出門打點去了,隻有李紈並寶釵在家,聞言也嚇了一跳,一麵命人去給賈珠幾人傳信,一麵忙打發人去各處尋找,隻是京城如此之大,寺廟佛堂也多,一時又到哪裏找去?
況這事說出去畢竟不好聽,也不能大張旗鼓的找,隻能暗地裏打聽,賈珠與賈璉找了好幾日都沒消息,最後無法,隻得去請賈敏與黛玉相助。
賈敏與黛玉得了信,亦吃了一驚,忙打發了心腹在京城內外打聽,迎春亦得了消息,也打發了人來幫忙,最後卻是在他們莊子不遠處的一間小庵堂裏找到了惜春。
賈敏幾人得了信,忙打發人去告知了李紈尤氏等人,迎春聞信便即刻趕了過來,賈敏怕再出岔子,便帶著她們先趕了過去。
這庵堂極小,名叫蓮華院,連主持師太在內不過七八人而已。
庵堂的住持師太見了眾人也不驚訝,隻低聲念了句佛,道:“諸位施主想必是來尋了塵的,她如今正在後院,幾位請自便罷。”說罷行了個禮,便撚著佛珠轉身走了。
賈敏與黛玉對視一眼,命跟來的丫頭婆子們留下,隻帶了幾個人過去。
眾人方進後院,便見惜春穿著一襲緇衣,踉踉蹌蹌地提著一桶水,在給菜地澆水。
黛玉見狀不禁心中一酸,忙叫人上前幫忙,惜春卻拒了,道:“林姐姐,我如今已經是方外之人了,這些都是我應做之事,亦是我的修行,況且我父親與哥哥造孽太多,我享受了這麽久的榮華富貴,也該為他們贖罪了。”
迎春聞言不禁滴下淚來,握住她的手,哽咽道:“傻妹妹,那是他們爺們造的孽,又與你何幹?”
惜春苦笑道:“哪裏能不相幹呢,我也是賈家的姑娘,與他們血脈相連。”
賈敏皺眉頭道:“傻孩子,這庵堂曆來是犯錯的女眷才住的,若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去?你倒好,竟自個兒跑來。你年紀輕不知道,清修之苦可不是你一個姑娘家受得了的。
還是跟我們迴去罷,等過兩年風聲淡了,賈家的事也沒什麽人記得了,到時候我再給你擇一門極好的好人家。”
惜春搖了搖頭,道:“多謝姑媽,隻是不勞煩您費心了,我如今已經出家,成親之事就不必提了。”
黛玉聞言蹙眉道:“四妹妹,你怎的還未打消出家的念頭?難不成你真打算守著青燈古佛過一輩子麽?”
惜春淡淡一笑,道:“這也沒什麽不好,林姐姐,不是人人都有你和趙姐姐那般福氣,嫁得如意郎君,夫妻和美。我本就是個冷清自私之人,若讓我在後院中為一個男人鬥個你死我活,還不如像現在這般,清清靜靜的過日子,自由自在,雖然沒有錦衣玉食,但於我來說,這已經是極好的歸宿了。”
賈敏聞言歎了口氣,道:“看來你是打定主意了?”
惜春點了點頭,道:“姑媽和姐姐請迴去罷。我知道你們是為我著想,隻是不必了,我如今這般就很好,這是我這輩子最自在輕鬆的日子,況且有淨閑師傅在,大可不必擔心,從此也不要來看我了。”說罷對眾人打了個稽首,便轉身迴了菜地,拿起水瓢繼續給菜地澆水。
迎春還欲再勸,黛玉擺了擺手,輕聲道:“罷了。”
她在榮國府住了幾年,與惜春雖不是極親密,但對她的脾性卻頗為了解,素來便有些孤僻,性子又執拗,決定的事任誰說都無用,從當初攆走入畫一事便可見端倪。
如今惜春已打定了主意,那誰都改變不了。
尤氏寶釵等人也聞信趕來,勸了許久,惜春隻是搖頭,說什麽也不肯迴去。
眾人知道她的性子,一時也不敢太過逼迫,隻得暫且迴去,預備次日再來,誰知等第二日再去時,惜春已經剃去了滿頭青絲,正式出家為尼了。
眾人見狀便知已無法挽迴,隻得罷了,幸而這家庵堂雖小,香火也不盛,卻極清淨,淨閑師太也是寬厚之人,每日除了誦經,便是帶著弟子們種菜養花,這般清苦的日子,惜春過得頗為自在。
寶釵迴了家裏,因同寶玉說起此事,便道:“四妹妹也太執拗了些,憑誰勸都無用,隻希望她日後不要後悔。”
寶玉正在看書,聞言放下手中書籍,淡淡道:“這樣未必不好,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或許我們覺著這樣的日子清苦,四妹妹卻不以為苦。如今她既已出家,便是斷了塵緣,咱們便不要去擾她了,以免壞了她的修行。”
寶釵聽他言語中頗有了悟之意,再看桌上放著的書籍,赫然便是莊子,心下不禁一驚,道:“好好的你看這些書做什麽?這些雜書看多了於己無益,隻會移了性情。”說罷忙收了起來。
寶玉見狀微微一笑,閉口不言。
轉眼便到了二月,過完了年,各家都清淨了許多,黛玉忽想起一事,便叫了青鶴過來,問道:“我前兒說的那些被褥鋪蓋和衣裳可都有了?”雪雁與紫鵑去年皆已成家,雪雁嫁給了林家莊上的管事,紫鵑則嫁給了季栩身邊的長隨,如今是黛玉院裏的管事媳婦。
青鶴忙道:“針線房的人昨兒便送過來了,紫鵑姐姐收著呢。”
黛玉聞言點了點頭,道:“你們今日把那些東西收拾一下,再吩咐小廚房明早多弄些容易攜帶的吃食點心,我明兒去看看鳳姐姐。”
青鶴依言去了。
次日一早,季栩送了紫菀到獄神廟,道:“裏頭我都打點好了,你去罷,隻別待太久了,我不便進去,一會子還要去宮裏一趟,隻怕要晚些迴來,我命人在外頭侯著罷。”
黛玉點了點頭,帶著紫鵑青鶴等人,把前些日子做好的衣裳、鋪蓋等都搬了進去。
此間獄卒早得了上頭吩咐,見了黛玉等人皆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怠慢,引著她們到了鳳姐的牢房前,賠笑道:“犯人正在此間,夫人可還有什麽吩咐?”
黛玉搖了搖頭,道:“多謝了,我想與她說一會話,勞煩行個方便。”
紫鵑從袖中掏出一個鼓鼓囊囊的荷包,塞給那女獄卒,笑道:“勞煩姐姐了,這大冷的天,且去吃杯酒,祛祛寒氣。”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往往這些人最不能得罪。
這裏關的都是女犯,極少有人來探監,素日裏油水也少,那獄卒昨日得了上頭吩咐,說今日有貴人來探監,原還有些不樂意,不承想竟有這意外之意之喜。
她也是有機變的,見那荷包十分精致,暗暗掂量了一下分量,不禁眉開眼笑,忙道:“多謝夫人破費賞酒吃,這裏既沒什麽事,那我就先下去了,您若有什麽吩咐隻管使人來叫我。”說罷命人搬了把椅子過來,親自擦幹淨了,請黛玉坐下,方滿麵歡喜的帶著眾人退下了。
鳳姐本蜷在角落裏,聽到動靜睜開眼睛,見了黛玉等人,不禁又驚又喜,忙爬了起來,許久未見,一時悲喜交加,當即流下淚來。
黛玉抓住鳳姐的手,見她瘦骨嶙嶙,麵色蠟黃,身上穿著件半舊的長棉襖,腳上的棉鞋也又髒又破,哪裏還有昔日的半點容光,心中難過,不禁滴下淚來,道:“鳳姐姐,我來看你了。你受苦了。”
鳳姐聞言抹了抹淚,道:“不苦,我如今住的這間屋子可是這裏最好的,還多虧了妹妹,若不是有你和趙妹妹多番打點,隻怕去年冬天就熬不過去了,哪裏能像現在這麽自在。”
這獄神廟年久失修,頗為破舊,四處漏風,夏季悶熱,冬季酷寒,極為難熬。僅有的幾間好屋子都是獄卒們住的,吃食更是難以下咽,不是冷的便是餿的,有時甚至就是幾粒米伴著米糠。
這些女犯多數都是大戶人家的女眷,自小錦衣玉食慣了,哪裏受得住,去年冬天便有好幾個沒熬過去。
幸而有林如海與陳珩等人的麵子在,賈敏、黛玉與紫菀又時常打發人來探視,獄卒們也能經常得些東西,因此對鳳姐還頗為優待,吃食雖好不到哪去,卻還算幹淨,還把最好的一間牢房給了她住,鳳姐這才熬了過來。
張嬤嬤把裝著吃食的幾個攢盒提過來,除了幾樣熱食,下剩的都是容易存放的玉米麵窩窩頭,燒餅,白麵饅頭,醬肉,熏肉幹等等。
黛玉接過一個食盒,端出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一隻燒雞,一碗胭脂鵝脯,一碗肉羹,一碗雞湯和幾樣點心,道:“這是今早剛做的,還是熱的,姐姐快吃罷。”
鳳姐眼睛一亮,忙扒了碗飯,又扯了個雞腿,大口吃起來,連頭也不抬。眾人何時見過她這般模樣,一時都呆住了。
鳳姐狼吞虎咽地吃了滿滿一大碗飯,又喝了一碗湯,吃了兩個豆腐皮包子,方抹了抹嘴,把剩下的飯菜點心小心翼翼收了,放在一旁的角落裏,笑道:“許久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飯菜了,得省著點吃,這可以吃好幾日呢。”
黛玉心下一酸,險些流下淚來,道:“鳳姐姐,苦了你了。”
鳳姐聞言眼圈一紅,忙拭了拭眼角,苦笑道:“原先不懂惜福,不知糟蹋了多少東西,非山珍海味不吃,非綾羅綢緞不穿,如今想來,人這一輩子,一碗飯便可飽腹,一尺布便可裹身,以往是我自誤了。”
黛玉一怔,仔細打量了鳳姐一番,見她麵色平靜,仿佛有釋然之意,便知她是真心話,心中也為她高興起來,道:“姐姐如今大悟了。”
鳳姐黯然道:“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若是能早些醒悟,也不至於落得如今的地步。”
黛玉聞言忙道:“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姐姐如今明白過來也不晚。”
鳳姐點了點頭,道:“妹妹說的是,是我糊塗了。”
黛玉見鳳姐那張木板床上的棉被都已經看不出顏色了,破舊的被角邊上露出了髒兮兮的棉花,忙命紫鵑青鶴把新做好的衣裳鋪蓋拿過來,對鳳姐道:“如今在這裏也不敢做的太好,這幾件衣裳是前兒做的,都是細棉布,倒還耐穿。
還有這幾床鋪蓋,也是新做的,裏麵絮的都是新棉花,如今雖開了春,到底還是冷了些,這兩床被子晚間也可以擋擋寒氣,姐姐將就著用罷,千萬別嫌棄。”
鳳姐接過衣裳,見顏色雖不起眼,摸著卻極柔軟舒適,當即裹了一件在身上,隻覺暖烘烘的,不禁眼圈一紅,流淚道:“妹妹這番心意,我感激還來不及,哪裏會嫌棄。當初咱們家還未敗的時候,不知道多少人巴結奉承,如今壞了事,便都避之唯恐不及了,連我的親哥哥都沒來看過我一眼,也隻有妹妹你,還記得我這個人。”
黛玉一怔,忙道:“怎的璉二哥哥也不曾來看過姐姐麽?”
鳳姐聞言露出嘲諷之色,冷笑了聲,道:“我如今這般境況,我們這位好二爺恨我還來不及,哪裏會來看我,他當初便已寫了休書,我如今與他已是毫不相幹了。”
鳳姐雖恨賈璉,但她也知道自己是罪有應得,沒什麽可說的,隻是惦念一雙兒女。
然賈璉深恨鳳姐,早已寫下了休書,巴不得與鳳姐劃清界限。哪裏會讓芾哥兒姐弟倆來探視?
眾人聞言,心中都有些惻然,雖然鳳姐是咎由自取,但畢竟是多年的夫妻,賈璉這般行事也實在是太薄情了些。
黛玉有心勸解兩句,偏又不知該說些什麽。
鳳姐沉默了許久,方道:“巧姐兒和芾哥兒如何了?”
黛玉忙笑道:“我前兒才見了巧姐兒,高了好些,越發出挑了,都出落成大姑娘了。芾哥兒也懂事多了,現在跟著先生念書,聽說已經念到四書了,聰明伶俐的很,連教他的先生都讚不絕口呢,將來必定是有造化的。”
鳳姐聞言,登時喜笑顏開,不住地念阿彌陀佛。
兩人說了好一會話,忽見方才那獄卒又來了,覷了黛玉一眼,躬身道:“夫人,時辰不早了,您看是不是……?”
黛玉聞言看向鳳姐,拉著她的手,不舍道:“鳳姐姐,我要走了,你好生保重,得了空我再來看你。”
鳳姐滿心不舍,但也知道黛玉不便久留,見她目光中頗為擔憂,忙道:“妹妹快迴去罷,不過五年而已,很快就會過去了,你別擔心,我還要看著巧姐兒出閣呢,自會好生保重的。”
黛玉聞言心下稍安,忙吩咐張嬤嬤等人把帶來的東西都交給了鳳姐,紫鵑又拿了幾塊碎銀子給其他幾個獄卒,托她們多加關照鳳姐,方出去了。
黛玉別過鳳姐,方出了獄神廟,忽見小紅與茜雪提著個竹籃過來,便站住了。
兩人見了黛玉忙福身行禮,黛玉問道:“你們也是來看鳳姐姐的?”
小紅點了點頭,道:“我們家離這邊不遠,今日得了空,便來看看二奶奶。”
黛玉見她如今是婦人裝扮,便知她已出了閣,便道:“什麽時候出的門子?”
小紅聞言臉上一紅,抿嘴微笑道:“去年年前成的親,當時還是二奶奶做的主呢。”
當初鳳姐給她脫了籍,又成全了她與賈芸,還給預備了一份不菲的嫁妝,她感念於心,自從鳳姐入獄,便時常來探望。
黛玉聞言點了點頭,看著她二人歎道:“你們有心了,我代鳳姐姐謝謝你們。”
茜雪忙道:“姑奶奶言重了,我們可當不起。我們也幫不上什麽忙,隻因當家的時常在這邊販賣馬匹,三教九流都認識些,這才說得上兩句話罷了。”
黛玉暗暗舒了口氣,她原本還有些擔心,如今既有賈芸與王短腿的的照應,鳳姐的日子想來也會更好過些。
正說話間,忽見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少年牽著匹驢子拖著輛板車迎麵走來,板車上坐著個年紀頗大的老婆婆,頭上包著頭巾,穿戴極為樸素,手上卻提了個大大的包袱。
黛玉隻覺有些眼熟,細看了兩眼,才認出是當年來賈府打過秋風的劉姥姥,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便聽小紅對那老人家笑道:“劉姥姥,您老又來看二奶奶了?”
黛玉聞言便明白了幾分,忙命人請了劉姥姥過來,道:“姥姥,多年未見,您老可還好?”
劉姥姥見了黛玉,不禁一驚,忙道:“給姑奶奶請安,許久不見姑奶奶,心裏掛念的很。”說罷便顫巍巍地欲請安,黛玉急忙扶住了。
劉姥姥站起身來,似乎想起什麽,忙拉了身旁的板兒出來,道:“愣著做什麽,還不給姑奶奶請安?!”
板兒聞言便上前作揖,他讀了幾年書,如今已經破知道禮數了,行了禮便低著頭退下了。
黛玉見狀笑道:“多年不見,板兒都這般大了,如今都快認不出了。”
劉姥姥笑道:“當初還是得了太太奶奶們的濟,我們家裏置了幾畝地,每年的出息不止夠自己吃,也夠送他去學堂念書了。
又有姑奶奶們送的筆墨紙硯,這幾年下來,倒也識得了幾個字,可巧這兩日他們學堂放假,我便趕著做了兩件衣裳並幾樣吃食,讓他送了我來看看二奶奶。”
原來自打鳳姐一入獄,劉姥姥便曾帶著衣裳吃食過來探望,隻是她到底年紀大了,她家離這裏又遠,雖心中惦念鳳姐,也隻能在板兒放假時來看看。
黛玉聞言心中歡喜,笑道:“這是您老的福氣,板兒是個好孩子,好好讀書,將來定會有出息。”
劉姥姥忙笑道:“借您的吉言。”
又說了兩句話,黛玉見天色不早,也沒有多留,隻囑咐了幾句,便帶著紫鵑等人迴去了。
黛玉迴了府裏,想起這大半年來的事,隻覺精疲力竭,到上房陪季夫人說了一會話,便迴房歇息了。
季栩如今在翰林院任庶吉士,每日都要酉時才能迴來,黛玉換了衣裳,便揮退了眾人,歪在榻上小憩。
青鶴忙命人去傳飯,季家雖尚未分府,但已分家,各房都設了小廚房,除了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自己院裏吃午飯。
不多時飯菜好了,因黛玉方才說嘴裏無味,小廚房便又切了一碟酸黃瓜。
青鶴帶著丫頭們擺好碗筷,黛玉洗了手坐下,見桌上都是自己素日愛吃的,偏今日沒什麽胃口,隻就著那碟酸黃瓜吃了一碗飯便罷了。
青鶴帶著丫頭們收拾碗筷,見那碟酸黃瓜被黛玉吃的幹幹淨淨,不禁有些疑惑,黛玉飲食清淡,往常這酸黃瓜是極少碰的,今兒怎麽都吃光了?
還好賈敏打發人送了些米麵柴炭並豬養魚並各色幹菜過來,黛玉與紫菀、迎春、寶琴等姊妹亦送了些幹果熏魚臘肉來,眾人這才過了個安穩年。
那莊子乃是在西郊,離京城不過二三十裏路程,頗為清淨,共有三百畝良田,那所院子也是三進的,雖不甚大,但住下賈家眾人也已夠了。
賈璉接迴了巧姐兒與賈芾姐弟倆,在賈敏預備的宅院裏住了兩日,還是帶著平兒、邢夫人與賈琮迴莊子上去住了。雖然地方偏僻了些,院子也小,到底比一大家子擠在一處要好些。
鳳姐當初買地的時候是記在別人名下,因此並未被抄去。
賈珠一家住在東院,惜春與尤氏一處住,寶玉與寶釵住在西院,當初襲人與蔣玉函買下了麝月與秋紋,在他們安頓後便送了過來。趙姨娘、賈環母子則住在後院的幾間廂房裏。
她們皆是過慣了富貴日子,如今都擠擠挨挨住在一處,未免有些尷尬,且吃穿用度皆十分粗糙,趙姨娘本就是個性情粗鄙的,見寶玉寶釵夫婦住的屋子好,身邊還有麝月秋紋兩個丫頭服侍,心中十分不平,隔三差五便要鬧上一鬧,一會說短了吃食,一會說李紈夫婦苛待她們母子,連件好衣裳也不給穿,成日家鬧個不休。
賈珠是讀書人,性情溫和,且趙姨娘到底是他的庶母,也不便同她爭論,隻得避開了,偏李紈性子也軟,又是大家出身,哪裏是趙姨娘的對手,每每都被氣的說不出話來,最後還是寶釵看不過,言語恫嚇了她幾句,方彈壓下去了。
惜春每日隻在房裏念經,對外麵的吵鬧充耳不聞。
這日一早,尤氏叫惜春去吃早飯,誰知半日沒動靜,推開門一看,卻見房中鋪蓋整整齊齊,桌上放著一封信,拿起來一看,頓時大吃一驚,原來惜春竟留了書信出家去了。
尤氏又氣又急,忙拿了惜春的留書去前院,因賈赦與賈政不日便要流放,賈珠等人都出門打點去了,隻有李紈並寶釵在家,聞言也嚇了一跳,一麵命人去給賈珠幾人傳信,一麵忙打發人去各處尋找,隻是京城如此之大,寺廟佛堂也多,一時又到哪裏找去?
況這事說出去畢竟不好聽,也不能大張旗鼓的找,隻能暗地裏打聽,賈珠與賈璉找了好幾日都沒消息,最後無法,隻得去請賈敏與黛玉相助。
賈敏與黛玉得了信,亦吃了一驚,忙打發了心腹在京城內外打聽,迎春亦得了消息,也打發了人來幫忙,最後卻是在他們莊子不遠處的一間小庵堂裏找到了惜春。
賈敏幾人得了信,忙打發人去告知了李紈尤氏等人,迎春聞信便即刻趕了過來,賈敏怕再出岔子,便帶著她們先趕了過去。
這庵堂極小,名叫蓮華院,連主持師太在內不過七八人而已。
庵堂的住持師太見了眾人也不驚訝,隻低聲念了句佛,道:“諸位施主想必是來尋了塵的,她如今正在後院,幾位請自便罷。”說罷行了個禮,便撚著佛珠轉身走了。
賈敏與黛玉對視一眼,命跟來的丫頭婆子們留下,隻帶了幾個人過去。
眾人方進後院,便見惜春穿著一襲緇衣,踉踉蹌蹌地提著一桶水,在給菜地澆水。
黛玉見狀不禁心中一酸,忙叫人上前幫忙,惜春卻拒了,道:“林姐姐,我如今已經是方外之人了,這些都是我應做之事,亦是我的修行,況且我父親與哥哥造孽太多,我享受了這麽久的榮華富貴,也該為他們贖罪了。”
迎春聞言不禁滴下淚來,握住她的手,哽咽道:“傻妹妹,那是他們爺們造的孽,又與你何幹?”
惜春苦笑道:“哪裏能不相幹呢,我也是賈家的姑娘,與他們血脈相連。”
賈敏皺眉頭道:“傻孩子,這庵堂曆來是犯錯的女眷才住的,若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去?你倒好,竟自個兒跑來。你年紀輕不知道,清修之苦可不是你一個姑娘家受得了的。
還是跟我們迴去罷,等過兩年風聲淡了,賈家的事也沒什麽人記得了,到時候我再給你擇一門極好的好人家。”
惜春搖了搖頭,道:“多謝姑媽,隻是不勞煩您費心了,我如今已經出家,成親之事就不必提了。”
黛玉聞言蹙眉道:“四妹妹,你怎的還未打消出家的念頭?難不成你真打算守著青燈古佛過一輩子麽?”
惜春淡淡一笑,道:“這也沒什麽不好,林姐姐,不是人人都有你和趙姐姐那般福氣,嫁得如意郎君,夫妻和美。我本就是個冷清自私之人,若讓我在後院中為一個男人鬥個你死我活,還不如像現在這般,清清靜靜的過日子,自由自在,雖然沒有錦衣玉食,但於我來說,這已經是極好的歸宿了。”
賈敏聞言歎了口氣,道:“看來你是打定主意了?”
惜春點了點頭,道:“姑媽和姐姐請迴去罷。我知道你們是為我著想,隻是不必了,我如今這般就很好,這是我這輩子最自在輕鬆的日子,況且有淨閑師傅在,大可不必擔心,從此也不要來看我了。”說罷對眾人打了個稽首,便轉身迴了菜地,拿起水瓢繼續給菜地澆水。
迎春還欲再勸,黛玉擺了擺手,輕聲道:“罷了。”
她在榮國府住了幾年,與惜春雖不是極親密,但對她的脾性卻頗為了解,素來便有些孤僻,性子又執拗,決定的事任誰說都無用,從當初攆走入畫一事便可見端倪。
如今惜春已打定了主意,那誰都改變不了。
尤氏寶釵等人也聞信趕來,勸了許久,惜春隻是搖頭,說什麽也不肯迴去。
眾人知道她的性子,一時也不敢太過逼迫,隻得暫且迴去,預備次日再來,誰知等第二日再去時,惜春已經剃去了滿頭青絲,正式出家為尼了。
眾人見狀便知已無法挽迴,隻得罷了,幸而這家庵堂雖小,香火也不盛,卻極清淨,淨閑師太也是寬厚之人,每日除了誦經,便是帶著弟子們種菜養花,這般清苦的日子,惜春過得頗為自在。
寶釵迴了家裏,因同寶玉說起此事,便道:“四妹妹也太執拗了些,憑誰勸都無用,隻希望她日後不要後悔。”
寶玉正在看書,聞言放下手中書籍,淡淡道:“這樣未必不好,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或許我們覺著這樣的日子清苦,四妹妹卻不以為苦。如今她既已出家,便是斷了塵緣,咱們便不要去擾她了,以免壞了她的修行。”
寶釵聽他言語中頗有了悟之意,再看桌上放著的書籍,赫然便是莊子,心下不禁一驚,道:“好好的你看這些書做什麽?這些雜書看多了於己無益,隻會移了性情。”說罷忙收了起來。
寶玉見狀微微一笑,閉口不言。
轉眼便到了二月,過完了年,各家都清淨了許多,黛玉忽想起一事,便叫了青鶴過來,問道:“我前兒說的那些被褥鋪蓋和衣裳可都有了?”雪雁與紫鵑去年皆已成家,雪雁嫁給了林家莊上的管事,紫鵑則嫁給了季栩身邊的長隨,如今是黛玉院裏的管事媳婦。
青鶴忙道:“針線房的人昨兒便送過來了,紫鵑姐姐收著呢。”
黛玉聞言點了點頭,道:“你們今日把那些東西收拾一下,再吩咐小廚房明早多弄些容易攜帶的吃食點心,我明兒去看看鳳姐姐。”
青鶴依言去了。
次日一早,季栩送了紫菀到獄神廟,道:“裏頭我都打點好了,你去罷,隻別待太久了,我不便進去,一會子還要去宮裏一趟,隻怕要晚些迴來,我命人在外頭侯著罷。”
黛玉點了點頭,帶著紫鵑青鶴等人,把前些日子做好的衣裳、鋪蓋等都搬了進去。
此間獄卒早得了上頭吩咐,見了黛玉等人皆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怠慢,引著她們到了鳳姐的牢房前,賠笑道:“犯人正在此間,夫人可還有什麽吩咐?”
黛玉搖了搖頭,道:“多謝了,我想與她說一會話,勞煩行個方便。”
紫鵑從袖中掏出一個鼓鼓囊囊的荷包,塞給那女獄卒,笑道:“勞煩姐姐了,這大冷的天,且去吃杯酒,祛祛寒氣。”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往往這些人最不能得罪。
這裏關的都是女犯,極少有人來探監,素日裏油水也少,那獄卒昨日得了上頭吩咐,說今日有貴人來探監,原還有些不樂意,不承想竟有這意外之意之喜。
她也是有機變的,見那荷包十分精致,暗暗掂量了一下分量,不禁眉開眼笑,忙道:“多謝夫人破費賞酒吃,這裏既沒什麽事,那我就先下去了,您若有什麽吩咐隻管使人來叫我。”說罷命人搬了把椅子過來,親自擦幹淨了,請黛玉坐下,方滿麵歡喜的帶著眾人退下了。
鳳姐本蜷在角落裏,聽到動靜睜開眼睛,見了黛玉等人,不禁又驚又喜,忙爬了起來,許久未見,一時悲喜交加,當即流下淚來。
黛玉抓住鳳姐的手,見她瘦骨嶙嶙,麵色蠟黃,身上穿著件半舊的長棉襖,腳上的棉鞋也又髒又破,哪裏還有昔日的半點容光,心中難過,不禁滴下淚來,道:“鳳姐姐,我來看你了。你受苦了。”
鳳姐聞言抹了抹淚,道:“不苦,我如今住的這間屋子可是這裏最好的,還多虧了妹妹,若不是有你和趙妹妹多番打點,隻怕去年冬天就熬不過去了,哪裏能像現在這麽自在。”
這獄神廟年久失修,頗為破舊,四處漏風,夏季悶熱,冬季酷寒,極為難熬。僅有的幾間好屋子都是獄卒們住的,吃食更是難以下咽,不是冷的便是餿的,有時甚至就是幾粒米伴著米糠。
這些女犯多數都是大戶人家的女眷,自小錦衣玉食慣了,哪裏受得住,去年冬天便有好幾個沒熬過去。
幸而有林如海與陳珩等人的麵子在,賈敏、黛玉與紫菀又時常打發人來探視,獄卒們也能經常得些東西,因此對鳳姐還頗為優待,吃食雖好不到哪去,卻還算幹淨,還把最好的一間牢房給了她住,鳳姐這才熬了過來。
張嬤嬤把裝著吃食的幾個攢盒提過來,除了幾樣熱食,下剩的都是容易存放的玉米麵窩窩頭,燒餅,白麵饅頭,醬肉,熏肉幹等等。
黛玉接過一個食盒,端出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一隻燒雞,一碗胭脂鵝脯,一碗肉羹,一碗雞湯和幾樣點心,道:“這是今早剛做的,還是熱的,姐姐快吃罷。”
鳳姐眼睛一亮,忙扒了碗飯,又扯了個雞腿,大口吃起來,連頭也不抬。眾人何時見過她這般模樣,一時都呆住了。
鳳姐狼吞虎咽地吃了滿滿一大碗飯,又喝了一碗湯,吃了兩個豆腐皮包子,方抹了抹嘴,把剩下的飯菜點心小心翼翼收了,放在一旁的角落裏,笑道:“許久沒吃過這麽好吃的飯菜了,得省著點吃,這可以吃好幾日呢。”
黛玉心下一酸,險些流下淚來,道:“鳳姐姐,苦了你了。”
鳳姐聞言眼圈一紅,忙拭了拭眼角,苦笑道:“原先不懂惜福,不知糟蹋了多少東西,非山珍海味不吃,非綾羅綢緞不穿,如今想來,人這一輩子,一碗飯便可飽腹,一尺布便可裹身,以往是我自誤了。”
黛玉一怔,仔細打量了鳳姐一番,見她麵色平靜,仿佛有釋然之意,便知她是真心話,心中也為她高興起來,道:“姐姐如今大悟了。”
鳳姐黯然道:“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若是能早些醒悟,也不至於落得如今的地步。”
黛玉聞言忙道:“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姐姐如今明白過來也不晚。”
鳳姐點了點頭,道:“妹妹說的是,是我糊塗了。”
黛玉見鳳姐那張木板床上的棉被都已經看不出顏色了,破舊的被角邊上露出了髒兮兮的棉花,忙命紫鵑青鶴把新做好的衣裳鋪蓋拿過來,對鳳姐道:“如今在這裏也不敢做的太好,這幾件衣裳是前兒做的,都是細棉布,倒還耐穿。
還有這幾床鋪蓋,也是新做的,裏麵絮的都是新棉花,如今雖開了春,到底還是冷了些,這兩床被子晚間也可以擋擋寒氣,姐姐將就著用罷,千萬別嫌棄。”
鳳姐接過衣裳,見顏色雖不起眼,摸著卻極柔軟舒適,當即裹了一件在身上,隻覺暖烘烘的,不禁眼圈一紅,流淚道:“妹妹這番心意,我感激還來不及,哪裏會嫌棄。當初咱們家還未敗的時候,不知道多少人巴結奉承,如今壞了事,便都避之唯恐不及了,連我的親哥哥都沒來看過我一眼,也隻有妹妹你,還記得我這個人。”
黛玉一怔,忙道:“怎的璉二哥哥也不曾來看過姐姐麽?”
鳳姐聞言露出嘲諷之色,冷笑了聲,道:“我如今這般境況,我們這位好二爺恨我還來不及,哪裏會來看我,他當初便已寫了休書,我如今與他已是毫不相幹了。”
鳳姐雖恨賈璉,但她也知道自己是罪有應得,沒什麽可說的,隻是惦念一雙兒女。
然賈璉深恨鳳姐,早已寫下了休書,巴不得與鳳姐劃清界限。哪裏會讓芾哥兒姐弟倆來探視?
眾人聞言,心中都有些惻然,雖然鳳姐是咎由自取,但畢竟是多年的夫妻,賈璉這般行事也實在是太薄情了些。
黛玉有心勸解兩句,偏又不知該說些什麽。
鳳姐沉默了許久,方道:“巧姐兒和芾哥兒如何了?”
黛玉忙笑道:“我前兒才見了巧姐兒,高了好些,越發出挑了,都出落成大姑娘了。芾哥兒也懂事多了,現在跟著先生念書,聽說已經念到四書了,聰明伶俐的很,連教他的先生都讚不絕口呢,將來必定是有造化的。”
鳳姐聞言,登時喜笑顏開,不住地念阿彌陀佛。
兩人說了好一會話,忽見方才那獄卒又來了,覷了黛玉一眼,躬身道:“夫人,時辰不早了,您看是不是……?”
黛玉聞言看向鳳姐,拉著她的手,不舍道:“鳳姐姐,我要走了,你好生保重,得了空我再來看你。”
鳳姐滿心不舍,但也知道黛玉不便久留,見她目光中頗為擔憂,忙道:“妹妹快迴去罷,不過五年而已,很快就會過去了,你別擔心,我還要看著巧姐兒出閣呢,自會好生保重的。”
黛玉聞言心下稍安,忙吩咐張嬤嬤等人把帶來的東西都交給了鳳姐,紫鵑又拿了幾塊碎銀子給其他幾個獄卒,托她們多加關照鳳姐,方出去了。
黛玉別過鳳姐,方出了獄神廟,忽見小紅與茜雪提著個竹籃過來,便站住了。
兩人見了黛玉忙福身行禮,黛玉問道:“你們也是來看鳳姐姐的?”
小紅點了點頭,道:“我們家離這邊不遠,今日得了空,便來看看二奶奶。”
黛玉見她如今是婦人裝扮,便知她已出了閣,便道:“什麽時候出的門子?”
小紅聞言臉上一紅,抿嘴微笑道:“去年年前成的親,當時還是二奶奶做的主呢。”
當初鳳姐給她脫了籍,又成全了她與賈芸,還給預備了一份不菲的嫁妝,她感念於心,自從鳳姐入獄,便時常來探望。
黛玉聞言點了點頭,看著她二人歎道:“你們有心了,我代鳳姐姐謝謝你們。”
茜雪忙道:“姑奶奶言重了,我們可當不起。我們也幫不上什麽忙,隻因當家的時常在這邊販賣馬匹,三教九流都認識些,這才說得上兩句話罷了。”
黛玉暗暗舒了口氣,她原本還有些擔心,如今既有賈芸與王短腿的的照應,鳳姐的日子想來也會更好過些。
正說話間,忽見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少年牽著匹驢子拖著輛板車迎麵走來,板車上坐著個年紀頗大的老婆婆,頭上包著頭巾,穿戴極為樸素,手上卻提了個大大的包袱。
黛玉隻覺有些眼熟,細看了兩眼,才認出是當年來賈府打過秋風的劉姥姥,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便聽小紅對那老人家笑道:“劉姥姥,您老又來看二奶奶了?”
黛玉聞言便明白了幾分,忙命人請了劉姥姥過來,道:“姥姥,多年未見,您老可還好?”
劉姥姥見了黛玉,不禁一驚,忙道:“給姑奶奶請安,許久不見姑奶奶,心裏掛念的很。”說罷便顫巍巍地欲請安,黛玉急忙扶住了。
劉姥姥站起身來,似乎想起什麽,忙拉了身旁的板兒出來,道:“愣著做什麽,還不給姑奶奶請安?!”
板兒聞言便上前作揖,他讀了幾年書,如今已經破知道禮數了,行了禮便低著頭退下了。
黛玉見狀笑道:“多年不見,板兒都這般大了,如今都快認不出了。”
劉姥姥笑道:“當初還是得了太太奶奶們的濟,我們家裏置了幾畝地,每年的出息不止夠自己吃,也夠送他去學堂念書了。
又有姑奶奶們送的筆墨紙硯,這幾年下來,倒也識得了幾個字,可巧這兩日他們學堂放假,我便趕著做了兩件衣裳並幾樣吃食,讓他送了我來看看二奶奶。”
原來自打鳳姐一入獄,劉姥姥便曾帶著衣裳吃食過來探望,隻是她到底年紀大了,她家離這裏又遠,雖心中惦念鳳姐,也隻能在板兒放假時來看看。
黛玉聞言心中歡喜,笑道:“這是您老的福氣,板兒是個好孩子,好好讀書,將來定會有出息。”
劉姥姥忙笑道:“借您的吉言。”
又說了兩句話,黛玉見天色不早,也沒有多留,隻囑咐了幾句,便帶著紫鵑等人迴去了。
黛玉迴了府裏,想起這大半年來的事,隻覺精疲力竭,到上房陪季夫人說了一會話,便迴房歇息了。
季栩如今在翰林院任庶吉士,每日都要酉時才能迴來,黛玉換了衣裳,便揮退了眾人,歪在榻上小憩。
青鶴忙命人去傳飯,季家雖尚未分府,但已分家,各房都設了小廚房,除了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自己院裏吃午飯。
不多時飯菜好了,因黛玉方才說嘴裏無味,小廚房便又切了一碟酸黃瓜。
青鶴帶著丫頭們擺好碗筷,黛玉洗了手坐下,見桌上都是自己素日愛吃的,偏今日沒什麽胃口,隻就著那碟酸黃瓜吃了一碗飯便罷了。
青鶴帶著丫頭們收拾碗筷,見那碟酸黃瓜被黛玉吃的幹幹淨淨,不禁有些疑惑,黛玉飲食清淡,往常這酸黃瓜是極少碰的,今兒怎麽都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