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伊河上,波光泛彩,燈火點點,一條條畫舫流連其上,如同瑩瑩玉帶相映生輝。河風拂過,送來嬌娘的唱曲,幽幽婉婉,依依稀稀,伴著蟬鳴蛙啼,好不熱鬧。
卻有人更熱鬧,以一己之力,勝過千蟬萬蛙,“楚問,楚問,到底怎麽猜到的!”
“楚問,楚問,你快告訴爺!”
“楚問,楚問,……”
楚問想死的心都有。
早知道這小祖宗這麽難纏,打死她也不招惹。
趙陽小尾巴一樣跟著,她臉轉向哪兒,他就跑到哪兒。畫舫裏,燈火下,眉目細膩,唇紅齒白,長的真真是又嬌又美。隻這張嘴喋喋不休,讓人恨不能縫起來,“楚問,楚問,你再不說,爺就治你罪!”
“十一殿下……”
“不好,不好,殿下聽著太生分,叫我……”趙陽歪頭想了想,忽而眼睛一彎,撫掌大笑,“對了!叫我十一爺!”
“好,十一爺,”隻要能住嘴,叫你爺爺都沒問題,“下官……”
“下官聽著也生分。”
文初頭大如鬥,“那就我吧,我已說了——一早就瞧見了三殿下,能讓三殿下親自來接的人,自是身份尊貴。再加上大殿下年近三十,十一爺方過了誌學之年,兩位又差不多該是迴來的時候,這答案自是顯而易見了。”
這個答案她真是說了不下百遍。
從白日裏報出趙陽的名字開始,四下行禮問安,有了皇子的攙和,那第三比自是無需繼續了。
一行人迴到碼頭上,大皇子趙康匆匆進了城,不用想也知道是進宮去複命,順便給劉宏使絆子去了。
大鴻臚就陪同草原使節返迴,唿延跋許是擔心烏蘭的身子,後來一直沉默不言,隻下了船的一刻,迴頭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目光幽深,透著點兒異樣的誌在必得,大笑著走了。
這麽一來,就剩下了這死活不肯入城的小少年,一躍蹦上了她的畫舫,硬拉著她繼續遊河,遊到了這個光景。對於這千篇一律的迴答,趙陽顯然不滿意,“三哥戴著紗帽呢,你怎麽認出他的?”
文初下意識就朝畫舫的前頭看去。
那人素色青衫,長身玉立,正背對著他們臨江而站,夜風吹得他衣衫颯颯,滿身意態逍遙。
“是啊,不迴,你怎麽認出我的?”聞聲他轉過頭來,紗帽已摘了,那張看一次驚豔一次的麵兒上,眸子一挑,嘴角一笑,悠悠然就瞧住了文初。
文初翻翻眼睛,壓著想打人的衝動,假笑道:“殿下氣度不凡,便是戴了紗帽,遮了容顏,也遮不住一身風采。”
趙闕輕輕一笑,略滿意,“這倒是。”
好個不要臉!
她垂下眸子,暗自撮牙花子。
趙陽卻不覺得他三哥不要臉,看著他三哥連連點頭。
文初已看出來了,皇家九個皇子三個公主裏,唯大公主趙萱和十一皇子趙陽,待趙闕是出自真心。趙萱是隻和趙闕感情甚篤,而趙陽呢,天真又簡單,說起每一個兄姐都一視同仁。
她正想著,就聽趙陽跑去了船頭,笑嘻嘻問他三哥,“你們倆很熟呀?”
“熟得很。”
“一點兒也不熟。”
異口同聲,卻又截然相反。
趙陽怔了一下,古怪地看向文初。
趙闕也笑著睨過來,明明沒說話,那眼神遊走周身,卻又如白日一樣,仿佛一隻手將她從頭到腳摩挲了個遍。文初一瞬汗毛倒豎,接連兩晚的唇齒相依的記憶,開了閘般湧上腦海,讓耳根不自覺地有些發燙。
“這話虧心不?”這五個字慢悠悠地飄過來,文初就知道,這廝接下來沒好話!她趕忙起了身,大步往船頭走,那廝已嘖嘖歎著說了出來,“船上多日,你我抵足同眠,一個床上都睡過來了;楚府的浴殿裏頭,你哪個地方我沒瞧……”
後頭的話,被柔軟的素手一把捂住。
趙闕也便不說了,笑著住了口,隻意味深長地瞧著她。
在她收迴手的一刻,還輕輕舔了一下,舌尖劃過掌心,帶起一陣電流般的酥麻。
文初低咒一聲,整整一艘畫舫上,婢女仆從無不驚異古怪地悄悄打量著兩人,更不用說趙陽,張大了嘴,瞪大了眼,指指趙闕,又指指她,瞠目結舌的模樣,“你……你……你們……”
“十一爺可莫想岔了,”再抬起頭來,她又恢複了八風不動,“船上危機四伏,我與殿下抵足而眠,不過是權宜之策,掩人耳目。”一頓,忍俊不禁道:“再說了,堂堂丈夫,便是同處一榻,又有何大不了的。”
趙陽被她說的一愣,是啊,有何大不了的。
瞧著文初雙目澄澈,一臉的坦然,夜色下滿身磊落風度,再想著自己方才誤會的那些,搔了搔後腦勺,朝趙闕嘀咕著,“三哥也真是,怎的說起話來,這般引人誤會。”
“怎不說你這一腦子歪心思,迴去多讀讀聖賢書。”趙闕敲他腦袋,趙陽就抱著腦袋假意哀嚎著,“我就是怕了讀書,才跟著大哥去了地方。哎,這麽快又迴來了。”
“再不迴來,隻怕你玩兒野了心思——賑災怎麽樣。”
“誰知道呢,我沒跟著,大哥忙他的,我就玩兒我的,”說到一半,麵兒上那般熠熠生輝的神色暗淡下來,趙陽低著頭,腳尖在地上碾來碾去,“三哥,你不知道,我一直想出去,可真的出去了,發現外頭根本不似我想的那樣。”
“看著什麽了。”
“百姓苦。”
隻三個字,帶出幾分不用於素來玩鬧的哀色來,“我日日在洛陽,隻道天下太平,歌舞升平,原來外麵是這樣的,人人道江南好,可我看見的江南,一點兒也不好。”
趙闕摸了摸他的頭。
他便蹲下來,抱著膝,伸手撩涼涼的河水,“真的,莊稼都凍死了,顆粒無收,滿地裏都是死人,餓死的,凍死的,連樹皮都能剝了吃。我從來不知道樹皮也能吃!江南那些日子,我都不敢出門,夜裏做夢全是吃樹皮的人。大哥又跟我說不上話,他整日裏忙著,白天不知去了什麽地方,晚上就連著赴宴,我就奇怪了,百姓都吃不上飯了,他都上哪赴宴呢。”
“你沒跟著去看看。”
“沒有,糟心。”
說完兩人都沉默下來,趙陽潑了一把水,就著洗了把臉,這才站起來,眼圈兒紅紅的。趙闕拍拍他的肩,“小十一也長大了。”
他就嘿嘿一笑,又恢複了之前的嬉皮笑臉,踮著腳尖去看文初。這會兒文初已轉身入了畫舫,正對著搖槳的下人吩咐了什麽,這邊隻能看著她的側臉,麵色淡淡,瞧不出一點兒情緒。
趙陽就問道:“三哥,楚問莫不是生氣了?”
生氣還好了,隻要有情緒,就證明她上了心。最怕的就是這刀槍不入的模樣,趙闕長長歎了口氣——嘖,難辦。
果然文初迴來看都沒看他一眼,隻對趙陽道:“我已吩咐了畫舫調頭,行船多日,十一爺估摸著也累了,不如早些迴去歇歇。”
趙陽蔫兒搭搭的應了,雖不願就這麽迴去,可一連近月都在河上漂著,也的確是累極了。
迴去的路順風順水,沒個一會兒,便到了碼頭上。
一路往城裏去,下人跟護衛們跟在後頭,前頭趙陽嘰嘰喳喳的,走在正中間,文初和趙闕就一左一右,偶爾應上句什麽,月光皎皎,將三人的影子拉的老長。
忽聽耳邊一聲輕笑,“十年之後,隻盼你我也能如此。”
文初嚇了一跳,見趙陽正落後了一步,一蹦一跳地踩著她的影子,顯然沒聽見什麽,便知道是身邊的男人給傳了音來,隻她單獨能聞。她冷哼一聲,沒接話,趙闕便又笑,“你我夜間漫步,身後跟著長大的孩兒。”
武功不夠高就是這點不好,想迴嘴都沒機會,文初隻能裝聽不見。
“不需多,生上兩個就好,多了你身材走形,還要苦苦減肥,我舍不得。”
“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女雙全,歡繞膝下。”
“兒子勤勉好學,風采出眾,像我。”
文初撇嘴,真會給自己臉上貼金。
“女兒嬌養,捧在手心長大,長相一般就好,像你。”
文初翻白眼兒,這廝,拐著彎兒的埋汰人。
就聽他興致盎然,側過臉來看著她,上挑的眉眼中幾分戲謔幾分調笑,也難得帶了幾分正經之色。唇雖不動,那悠悠然的嗓音再次送來,“到時你帶著女兒,乍一看似對姐妹花,人人羨我妻美兒嬌……”
“是啊,妻美兒嬌,你的小妾整日算計著如何刮花了妻的臉,庶子庶女可了勁兒的把正房所出送上西天!”
文初這乍然的一句話,駭了後頭的趙陽一跳,抬起臉來傻傻地看著她。
她卻隻看著趙闕。
夜色下,四目相對,趙闕眼裏的笑意一點點湮滅下去,帶上了幾分頭痛的悵惘之色。
他下意識地抬手,想撫上文初笑吟吟的臉。
文初退後一步,讓了開來。
趙陽想說句什麽,也想問問怎麽突然氣氛如此,卻不知怎的看著兩人神色一句話也沒敢說,隻這麽怔怔傻站著。有夜風飄來,卷起幾瓣落花,打著轉地悠悠而下。
文初伸手一接,素白的掌心中,一片落花靜靜躺著,色澤鮮妍。
掌心合攏,輕輕一攥,再伸開來,花汁染了一掌,花瓣皺皺巴巴地搓在一起,讓人不忍。
而她麵上輕鬆,將這片花遞到伸在她臉側的趙闕的手中,嗓音輕輕地笑道:“殿下,十年之後,你的美妻嬌女若如此花,你還想要否?”說罷也不看趙闕的神色,扭頭對趙陽燦然一笑,“十一爺,楚府跟兩位不同路,我便送至此地了。”
趙陽“哦哦”了兩聲。
文初轉身就走。
夜色下她步子輕快,真個走的半分留戀也無,單薄的背影上寫滿了決然之色。
趙陽看了一會兒,又伸手去拿趙闕手裏的花瓣,想看個分明,趙闕卻先一步收迴了手,枯萎的花瓣攥在掌心,明明嬌柔軟膩,卻似有什麽粗糙地硌著,硌得他心口發疼。
他歎著氣揉揉太陽穴,搖頭笑了一聲,聽趙陽湊上來,好奇地問道:“三哥,你們剛才打什麽啞謎呢?”
三哥推開他的腦袋,“邊兒去,大人的事兒,孩子少打聽。”
“我早不是孩子了!”趙陽恨恨跺腳,又想起什麽般,伸著脖子朝遠方已看不清了影子的文初喊,“楚問,楚問,爺答應了你,要什麽賞什麽,你還沒給個話呢……”
……
“隻要了百金?”
翌日散了朝,皇帝將趙陽喚到明光殿來,聊著聊著,便聊到了這裏。皇帝擱下手頭的文案,眼中帶出幾分詫異來,趙陽則站在下首,撇著嘴不快道:“可不是麽,區區百金,太小瞧爺。”
皇帝一蹙眉,斥道:“堂堂皇子,成何體統!”
趙陽吐著舌頭,“哥哥們循規蹈矩,父皇整日見著,也不乏味。”
皇帝的眉頭蹙的更甚,瞪一眼這個最讓他無奈的兒子,比起最小的隻有七歲的十二皇子來,這個竟是還要荒唐。半晌,他搖搖頭,也懶得再和趙陽生氣,卻忽而問道:“照昨日看來,她和懷瑾的交情如何?”
“三哥?”想著昨晚上的怪異,卻深怕父皇如他般誤會了楚問,又因著三哥臨走前叮囑了兩句,趙陽眼珠一轉,笑嘻嘻地道:“挺好的,兩人談天說地,相處自然的很。”
“嗯,那楚問此人,又如何?”
“兒臣從未見過比她更好玩的人!”
“……滾吧。”
皇帝糟心地擺擺手。
趙陽溜溜地就跑了,臨著出了殿門,聽他父皇又沉沉道了句,“既合得來,不妨跟她多走動走動,也學學人家如何年少有為。”
“是,兒臣這就去學。”
“這小子。”皇帝搖搖頭,待到明光殿內隻剩了他和呂德海,臉色也一點點沉了下來,“此人知分寸,懂進退,有才華,那河上三猜,很是難得,把她放在武人的位子上,倒是屈才了。可惜啊——維楨對她頗為忌憚啊。”
呂德海知道這是協助查案之事引得皇帝不快了。自壽宴刺客之後,陛下便多了幾分陰晴不定,對六皇子也不似從前萬般信任。偏偏這個時候,六殿下將楚問給遣去了陪同使節,這裏頭的意思昭然若揭。
“年輕人之間難免摩擦,六殿下年輕氣盛,再過個幾年,自能明白陛下的苦心。”呂德海小心地接話,見皇帝麵上的沉色稍斂,又掩著口笑道:“倒是這楚問,得了十一殿下天大的麵子,竟隻要了百金,真個小家子氣。”
皇帝也不由笑了,“小家子氣好,難得她赤子之心。”又不知想起了什麽,冷哼一聲,“怕就怕胃口大的。”
呂德海趕忙給倒了杯茶,“陛下消消氣,可莫氣壞了身子,其實賑災之事,大殿下已是盡心,實在今年災情甚重啊。再說殿下前腳方迴,後腳地方上就來了折子,到底是真是假,還是有人構陷,不是尚無定論麽。”
皇帝押了一口茶,“朕倒希望是有人構陷他,否則……”
呂德海沒敢接話。
過了良久,皇帝陰晴不定的臉鬆了下來,將案上折子啪一聲合上,丟去了一邊。
呂德海知道,這件事是準備暫時先按下了,畢竟參的是大皇子,派誰去查證?又是個頭疼的事兒。就聽皇帝長長噓出一口氣,又笑了,“去,再給那楚問送去千金,省的傳出去,還當皇家也小家子氣。”
這一千金,是和趙陽一塊兒進的門。
彼時文初正坐在府裏,把玩著桌上的一張請帖。
她昨夜睡的不好,一晚上竟翻來覆去的做起夢來,還全是她成了婦人之後的,一手牽著一個小孩兒,正正應了那廝說的,一男一女,兒女雙全。半夜裏醒了,直到早晨又再入了眠,便沒去官署點卯。正中午的時候,婢子送來了這張請柬,明三郎也來了匯報昨日之事兒。
文初打個哈欠,問道:“沒人看見?”
明三坐在對麵,“放心吧大人,我在山腳截住的,昨個兒人人都被引去了河上,保證神不知鬼不覺。那小子已經送去地牢了,隻是他來頭不小,黃家……”
“楚問,楚問!”
趙陽興衝衝地跑進來,“爺來了,瞧瞧,這是什麽。”後頭婢女捧著一盤子金錠,明晃晃地照耀著這一座小樓。
文初勾唇一笑,垂下的眼中是“果然如此”的神色,笑著朝一側一指,婢子便把金錠放到一側的案上了。明三郎看趙陽一眼,咽下沒說完的話,行禮退下了,婢子就跟在他的後頭。趙陽則跑了進來,一把抽出她手中請柬,翻開看著,半點兒不客氣,“咦,黃家送來的?哪個黃家?”
文初抽迴來,往一旁一丟,吩咐走到了門口的明三,“迴了外頭的人,說我沒空。”
明三應了一聲,走了。
趙陽也便不再問,在小樓裏走來走去,邊參觀著,邊興致勃勃地說著,“你這兒真熱鬧,屋裏頭有請柬,外頭還有訪客……”
“什麽訪客?”
“不知道,一群人呢,我來的時候瞧見的,讓你府上的婢子給趕走了。”
------題外話------
這是昨晚那一章,晚上12點還有今天的章節。
卻有人更熱鬧,以一己之力,勝過千蟬萬蛙,“楚問,楚問,到底怎麽猜到的!”
“楚問,楚問,你快告訴爺!”
“楚問,楚問,……”
楚問想死的心都有。
早知道這小祖宗這麽難纏,打死她也不招惹。
趙陽小尾巴一樣跟著,她臉轉向哪兒,他就跑到哪兒。畫舫裏,燈火下,眉目細膩,唇紅齒白,長的真真是又嬌又美。隻這張嘴喋喋不休,讓人恨不能縫起來,“楚問,楚問,你再不說,爺就治你罪!”
“十一殿下……”
“不好,不好,殿下聽著太生分,叫我……”趙陽歪頭想了想,忽而眼睛一彎,撫掌大笑,“對了!叫我十一爺!”
“好,十一爺,”隻要能住嘴,叫你爺爺都沒問題,“下官……”
“下官聽著也生分。”
文初頭大如鬥,“那就我吧,我已說了——一早就瞧見了三殿下,能讓三殿下親自來接的人,自是身份尊貴。再加上大殿下年近三十,十一爺方過了誌學之年,兩位又差不多該是迴來的時候,這答案自是顯而易見了。”
這個答案她真是說了不下百遍。
從白日裏報出趙陽的名字開始,四下行禮問安,有了皇子的攙和,那第三比自是無需繼續了。
一行人迴到碼頭上,大皇子趙康匆匆進了城,不用想也知道是進宮去複命,順便給劉宏使絆子去了。
大鴻臚就陪同草原使節返迴,唿延跋許是擔心烏蘭的身子,後來一直沉默不言,隻下了船的一刻,迴頭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目光幽深,透著點兒異樣的誌在必得,大笑著走了。
這麽一來,就剩下了這死活不肯入城的小少年,一躍蹦上了她的畫舫,硬拉著她繼續遊河,遊到了這個光景。對於這千篇一律的迴答,趙陽顯然不滿意,“三哥戴著紗帽呢,你怎麽認出他的?”
文初下意識就朝畫舫的前頭看去。
那人素色青衫,長身玉立,正背對著他們臨江而站,夜風吹得他衣衫颯颯,滿身意態逍遙。
“是啊,不迴,你怎麽認出我的?”聞聲他轉過頭來,紗帽已摘了,那張看一次驚豔一次的麵兒上,眸子一挑,嘴角一笑,悠悠然就瞧住了文初。
文初翻翻眼睛,壓著想打人的衝動,假笑道:“殿下氣度不凡,便是戴了紗帽,遮了容顏,也遮不住一身風采。”
趙闕輕輕一笑,略滿意,“這倒是。”
好個不要臉!
她垂下眸子,暗自撮牙花子。
趙陽卻不覺得他三哥不要臉,看著他三哥連連點頭。
文初已看出來了,皇家九個皇子三個公主裏,唯大公主趙萱和十一皇子趙陽,待趙闕是出自真心。趙萱是隻和趙闕感情甚篤,而趙陽呢,天真又簡單,說起每一個兄姐都一視同仁。
她正想著,就聽趙陽跑去了船頭,笑嘻嘻問他三哥,“你們倆很熟呀?”
“熟得很。”
“一點兒也不熟。”
異口同聲,卻又截然相反。
趙陽怔了一下,古怪地看向文初。
趙闕也笑著睨過來,明明沒說話,那眼神遊走周身,卻又如白日一樣,仿佛一隻手將她從頭到腳摩挲了個遍。文初一瞬汗毛倒豎,接連兩晚的唇齒相依的記憶,開了閘般湧上腦海,讓耳根不自覺地有些發燙。
“這話虧心不?”這五個字慢悠悠地飄過來,文初就知道,這廝接下來沒好話!她趕忙起了身,大步往船頭走,那廝已嘖嘖歎著說了出來,“船上多日,你我抵足同眠,一個床上都睡過來了;楚府的浴殿裏頭,你哪個地方我沒瞧……”
後頭的話,被柔軟的素手一把捂住。
趙闕也便不說了,笑著住了口,隻意味深長地瞧著她。
在她收迴手的一刻,還輕輕舔了一下,舌尖劃過掌心,帶起一陣電流般的酥麻。
文初低咒一聲,整整一艘畫舫上,婢女仆從無不驚異古怪地悄悄打量著兩人,更不用說趙陽,張大了嘴,瞪大了眼,指指趙闕,又指指她,瞠目結舌的模樣,“你……你……你們……”
“十一爺可莫想岔了,”再抬起頭來,她又恢複了八風不動,“船上危機四伏,我與殿下抵足而眠,不過是權宜之策,掩人耳目。”一頓,忍俊不禁道:“再說了,堂堂丈夫,便是同處一榻,又有何大不了的。”
趙陽被她說的一愣,是啊,有何大不了的。
瞧著文初雙目澄澈,一臉的坦然,夜色下滿身磊落風度,再想著自己方才誤會的那些,搔了搔後腦勺,朝趙闕嘀咕著,“三哥也真是,怎的說起話來,這般引人誤會。”
“怎不說你這一腦子歪心思,迴去多讀讀聖賢書。”趙闕敲他腦袋,趙陽就抱著腦袋假意哀嚎著,“我就是怕了讀書,才跟著大哥去了地方。哎,這麽快又迴來了。”
“再不迴來,隻怕你玩兒野了心思——賑災怎麽樣。”
“誰知道呢,我沒跟著,大哥忙他的,我就玩兒我的,”說到一半,麵兒上那般熠熠生輝的神色暗淡下來,趙陽低著頭,腳尖在地上碾來碾去,“三哥,你不知道,我一直想出去,可真的出去了,發現外頭根本不似我想的那樣。”
“看著什麽了。”
“百姓苦。”
隻三個字,帶出幾分不用於素來玩鬧的哀色來,“我日日在洛陽,隻道天下太平,歌舞升平,原來外麵是這樣的,人人道江南好,可我看見的江南,一點兒也不好。”
趙闕摸了摸他的頭。
他便蹲下來,抱著膝,伸手撩涼涼的河水,“真的,莊稼都凍死了,顆粒無收,滿地裏都是死人,餓死的,凍死的,連樹皮都能剝了吃。我從來不知道樹皮也能吃!江南那些日子,我都不敢出門,夜裏做夢全是吃樹皮的人。大哥又跟我說不上話,他整日裏忙著,白天不知去了什麽地方,晚上就連著赴宴,我就奇怪了,百姓都吃不上飯了,他都上哪赴宴呢。”
“你沒跟著去看看。”
“沒有,糟心。”
說完兩人都沉默下來,趙陽潑了一把水,就著洗了把臉,這才站起來,眼圈兒紅紅的。趙闕拍拍他的肩,“小十一也長大了。”
他就嘿嘿一笑,又恢複了之前的嬉皮笑臉,踮著腳尖去看文初。這會兒文初已轉身入了畫舫,正對著搖槳的下人吩咐了什麽,這邊隻能看著她的側臉,麵色淡淡,瞧不出一點兒情緒。
趙陽就問道:“三哥,楚問莫不是生氣了?”
生氣還好了,隻要有情緒,就證明她上了心。最怕的就是這刀槍不入的模樣,趙闕長長歎了口氣——嘖,難辦。
果然文初迴來看都沒看他一眼,隻對趙陽道:“我已吩咐了畫舫調頭,行船多日,十一爺估摸著也累了,不如早些迴去歇歇。”
趙陽蔫兒搭搭的應了,雖不願就這麽迴去,可一連近月都在河上漂著,也的確是累極了。
迴去的路順風順水,沒個一會兒,便到了碼頭上。
一路往城裏去,下人跟護衛們跟在後頭,前頭趙陽嘰嘰喳喳的,走在正中間,文初和趙闕就一左一右,偶爾應上句什麽,月光皎皎,將三人的影子拉的老長。
忽聽耳邊一聲輕笑,“十年之後,隻盼你我也能如此。”
文初嚇了一跳,見趙陽正落後了一步,一蹦一跳地踩著她的影子,顯然沒聽見什麽,便知道是身邊的男人給傳了音來,隻她單獨能聞。她冷哼一聲,沒接話,趙闕便又笑,“你我夜間漫步,身後跟著長大的孩兒。”
武功不夠高就是這點不好,想迴嘴都沒機會,文初隻能裝聽不見。
“不需多,生上兩個就好,多了你身材走形,還要苦苦減肥,我舍不得。”
“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女雙全,歡繞膝下。”
“兒子勤勉好學,風采出眾,像我。”
文初撇嘴,真會給自己臉上貼金。
“女兒嬌養,捧在手心長大,長相一般就好,像你。”
文初翻白眼兒,這廝,拐著彎兒的埋汰人。
就聽他興致盎然,側過臉來看著她,上挑的眉眼中幾分戲謔幾分調笑,也難得帶了幾分正經之色。唇雖不動,那悠悠然的嗓音再次送來,“到時你帶著女兒,乍一看似對姐妹花,人人羨我妻美兒嬌……”
“是啊,妻美兒嬌,你的小妾整日算計著如何刮花了妻的臉,庶子庶女可了勁兒的把正房所出送上西天!”
文初這乍然的一句話,駭了後頭的趙陽一跳,抬起臉來傻傻地看著她。
她卻隻看著趙闕。
夜色下,四目相對,趙闕眼裏的笑意一點點湮滅下去,帶上了幾分頭痛的悵惘之色。
他下意識地抬手,想撫上文初笑吟吟的臉。
文初退後一步,讓了開來。
趙陽想說句什麽,也想問問怎麽突然氣氛如此,卻不知怎的看著兩人神色一句話也沒敢說,隻這麽怔怔傻站著。有夜風飄來,卷起幾瓣落花,打著轉地悠悠而下。
文初伸手一接,素白的掌心中,一片落花靜靜躺著,色澤鮮妍。
掌心合攏,輕輕一攥,再伸開來,花汁染了一掌,花瓣皺皺巴巴地搓在一起,讓人不忍。
而她麵上輕鬆,將這片花遞到伸在她臉側的趙闕的手中,嗓音輕輕地笑道:“殿下,十年之後,你的美妻嬌女若如此花,你還想要否?”說罷也不看趙闕的神色,扭頭對趙陽燦然一笑,“十一爺,楚府跟兩位不同路,我便送至此地了。”
趙陽“哦哦”了兩聲。
文初轉身就走。
夜色下她步子輕快,真個走的半分留戀也無,單薄的背影上寫滿了決然之色。
趙陽看了一會兒,又伸手去拿趙闕手裏的花瓣,想看個分明,趙闕卻先一步收迴了手,枯萎的花瓣攥在掌心,明明嬌柔軟膩,卻似有什麽粗糙地硌著,硌得他心口發疼。
他歎著氣揉揉太陽穴,搖頭笑了一聲,聽趙陽湊上來,好奇地問道:“三哥,你們剛才打什麽啞謎呢?”
三哥推開他的腦袋,“邊兒去,大人的事兒,孩子少打聽。”
“我早不是孩子了!”趙陽恨恨跺腳,又想起什麽般,伸著脖子朝遠方已看不清了影子的文初喊,“楚問,楚問,爺答應了你,要什麽賞什麽,你還沒給個話呢……”
……
“隻要了百金?”
翌日散了朝,皇帝將趙陽喚到明光殿來,聊著聊著,便聊到了這裏。皇帝擱下手頭的文案,眼中帶出幾分詫異來,趙陽則站在下首,撇著嘴不快道:“可不是麽,區區百金,太小瞧爺。”
皇帝一蹙眉,斥道:“堂堂皇子,成何體統!”
趙陽吐著舌頭,“哥哥們循規蹈矩,父皇整日見著,也不乏味。”
皇帝的眉頭蹙的更甚,瞪一眼這個最讓他無奈的兒子,比起最小的隻有七歲的十二皇子來,這個竟是還要荒唐。半晌,他搖搖頭,也懶得再和趙陽生氣,卻忽而問道:“照昨日看來,她和懷瑾的交情如何?”
“三哥?”想著昨晚上的怪異,卻深怕父皇如他般誤會了楚問,又因著三哥臨走前叮囑了兩句,趙陽眼珠一轉,笑嘻嘻地道:“挺好的,兩人談天說地,相處自然的很。”
“嗯,那楚問此人,又如何?”
“兒臣從未見過比她更好玩的人!”
“……滾吧。”
皇帝糟心地擺擺手。
趙陽溜溜地就跑了,臨著出了殿門,聽他父皇又沉沉道了句,“既合得來,不妨跟她多走動走動,也學學人家如何年少有為。”
“是,兒臣這就去學。”
“這小子。”皇帝搖搖頭,待到明光殿內隻剩了他和呂德海,臉色也一點點沉了下來,“此人知分寸,懂進退,有才華,那河上三猜,很是難得,把她放在武人的位子上,倒是屈才了。可惜啊——維楨對她頗為忌憚啊。”
呂德海知道這是協助查案之事引得皇帝不快了。自壽宴刺客之後,陛下便多了幾分陰晴不定,對六皇子也不似從前萬般信任。偏偏這個時候,六殿下將楚問給遣去了陪同使節,這裏頭的意思昭然若揭。
“年輕人之間難免摩擦,六殿下年輕氣盛,再過個幾年,自能明白陛下的苦心。”呂德海小心地接話,見皇帝麵上的沉色稍斂,又掩著口笑道:“倒是這楚問,得了十一殿下天大的麵子,竟隻要了百金,真個小家子氣。”
皇帝也不由笑了,“小家子氣好,難得她赤子之心。”又不知想起了什麽,冷哼一聲,“怕就怕胃口大的。”
呂德海趕忙給倒了杯茶,“陛下消消氣,可莫氣壞了身子,其實賑災之事,大殿下已是盡心,實在今年災情甚重啊。再說殿下前腳方迴,後腳地方上就來了折子,到底是真是假,還是有人構陷,不是尚無定論麽。”
皇帝押了一口茶,“朕倒希望是有人構陷他,否則……”
呂德海沒敢接話。
過了良久,皇帝陰晴不定的臉鬆了下來,將案上折子啪一聲合上,丟去了一邊。
呂德海知道,這件事是準備暫時先按下了,畢竟參的是大皇子,派誰去查證?又是個頭疼的事兒。就聽皇帝長長噓出一口氣,又笑了,“去,再給那楚問送去千金,省的傳出去,還當皇家也小家子氣。”
這一千金,是和趙陽一塊兒進的門。
彼時文初正坐在府裏,把玩著桌上的一張請帖。
她昨夜睡的不好,一晚上竟翻來覆去的做起夢來,還全是她成了婦人之後的,一手牽著一個小孩兒,正正應了那廝說的,一男一女,兒女雙全。半夜裏醒了,直到早晨又再入了眠,便沒去官署點卯。正中午的時候,婢子送來了這張請柬,明三郎也來了匯報昨日之事兒。
文初打個哈欠,問道:“沒人看見?”
明三坐在對麵,“放心吧大人,我在山腳截住的,昨個兒人人都被引去了河上,保證神不知鬼不覺。那小子已經送去地牢了,隻是他來頭不小,黃家……”
“楚問,楚問!”
趙陽興衝衝地跑進來,“爺來了,瞧瞧,這是什麽。”後頭婢女捧著一盤子金錠,明晃晃地照耀著這一座小樓。
文初勾唇一笑,垂下的眼中是“果然如此”的神色,笑著朝一側一指,婢子便把金錠放到一側的案上了。明三郎看趙陽一眼,咽下沒說完的話,行禮退下了,婢子就跟在他的後頭。趙陽則跑了進來,一把抽出她手中請柬,翻開看著,半點兒不客氣,“咦,黃家送來的?哪個黃家?”
文初抽迴來,往一旁一丟,吩咐走到了門口的明三,“迴了外頭的人,說我沒空。”
明三應了一聲,走了。
趙陽也便不再問,在小樓裏走來走去,邊參觀著,邊興致勃勃地說著,“你這兒真熱鬧,屋裏頭有請柬,外頭還有訪客……”
“什麽訪客?”
“不知道,一群人呢,我來的時候瞧見的,讓你府上的婢子給趕走了。”
------題外話------
這是昨晚那一章,晚上12點還有今天的章節。